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6971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67.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中政治 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x

高中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八课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教学过程

导入设计

导入一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多媒体课件展示)

白衣渡江是一次三国史上最成功、最经典的偷袭战之一,这是吕蒙和陆逊共同策划的针对当时最负盛名的大将关羽的一次大阴谋。

先是吕蒙抱病,推荐陆逊接手军队事务。

陆逊以其年少,关羽必不防备,加上托书示弱,关羽为人骄横,自然落到了这个圈套之中。

白衣渡江之计,也是出其不意的典型,偷袭战的经典案例。

故事中的吕蒙(178~219年),字子明,汝南富坡人,三国时期吴国著名军事家。

受孙权之劝,多读史书、兵书,学识英博,就关于吕蒙学习过程,还有一则小故事。

吕蒙本来是一个不务正业、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没有什么学识。

吴国大都督周瑜死后,鲁肃继任东吴的都督,有一次,鲁肃经过吕蒙的防区约见吕蒙,座谈过后鲁肃觉得没有什么可取的地方。

后来,鲁肃再遇见他时,看见他和从前完全不同,是那样威武,跟他谈起军事问题来,显得很有知识,使鲁肃觉得很惊异。

便笑着对他开玩笑说:

“现在,你的学识这么好,既英勇,又有如谋,再也不是吴下的阿蒙了。

”吕蒙答道:

“人别后三天,就该另眼看待呀!

”吕蒙的话,原文是“士别三日,刮目相看”。

从此,二人结为好友,过往甚密。

后来的人便用“士别三日”这句话,来称赞人离开后不久,进步很快的意思。

问题探究:

“士别三日,刮目相看”给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启示?

学生:

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教师总结:

很对。

我们不能用静止的眼光来看待周围的事物,特别是老师,千万不能用静止的眼光去看待学生。

学生正处于一个学习成长的阶段,他们每天都在变化,现在学习不怎么刻苦的学生,如果改正缺点,刻苦学习以后也可能成为对社会非常有用的人,每个学生都有他的长处和闪光点,你们应挖掘自己的优点,使每一个同学高中学习阶段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教师引导:

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所以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导入二

(多媒体课件展示)

江泽民同志指出:

“经济的发展必须同人口,资源环境统筹考虑,不仅要安排好当前的发展,还要为子孙后代着想,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绝不能走浪费资源、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更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问题探究:

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为什么要统筹兼顾?

为什么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

学生回答略。

教师引导: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既要顾及它的过去和现在,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这是发展的观点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推进新课

一、前途是光明的 道路是曲折的

板书:

1.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板书:

(1)新事物和旧事物的含义

新事物:

是指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相反,旧事物则是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在日趋灭亡的东西。

观点争鸣:

新出现的事物就是新事物。

“计算机科学算命”,这是新事物吗?

学生回答:

不是。

教师总结:

计算机算命比起以前的掐指头算命来说是新出现的事物,但它还是算命,目的是骗取钱财,它的本质是封建迷信,是一种唯心主义的世界观,其本质并没有改变,所以它不是新事物。

所以新出现的未必是新事物,但新事物肯定是新出现的事物。

板书:

(2)为什么说前途是光明的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问题探究:

上述论点、诗句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

新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教师评价:

很好。

这是因为:

第一,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1921年,中共一大时,只有12位代表,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到今年党的十七大时,党员代表2220人,代表着7200多万党员。

问题探究:

上则材料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中共一大的时候,只有12位代表,到xx年的十七大,已经有7200多万党员,这说明共产党的力量在不断地壮大,这是因为共产党代表了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了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第二,新事物具有旧事物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问世,它重30吨,占地面积167平方米,由18000个电子管,1000只电容器,7万个电阻组成,每秒运算速度5000次。

计算机问世50多年来,无论在技术、性质还是应用上,其变化都是日新月异的,仅从它采用的电子元件来说,就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

每5年体积缩小10倍,运算速度却提高了10倍,而成本降低了10倍。

近年来,微型计算机技术更是飞速发展,几乎每一年都要更新换代,同时,它也飞速地进入千家万户。

问题探究:

计算机飞速地进入了千家万户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思考、回答略。

教师总结:

计算机由原来的庞然大物发展到今天的微型计算机,说明新事物是不断成长壮大的,新事物在它成长壮大的过程中也会越来越被人民群众所认可。

现在教师办公大多都用计算机,这给工作带来了很多方便,也促进了学生的学习。

第三,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要求,符合绝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必然会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板书: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当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有人驾着马车与火车赛跑,讥笑火车没有马车快;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

问题探究:

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受到了人们的讥笑说明了什么?

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又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第一台蒸汽机车问世时,受到了人们的讥笑说明了新事物刚刚产生时是弱小的、不完善的,人们也不可能一下子就接受新事物。

今天那些讥笑火车的人却受到历史的讥笑说明了新事物最终会得到人们的认可,新事物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第一,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第二,人们对新事物的认可也有一个过程。

问题情境

袁世凯称帝教材第64页(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

袁世凯和张勋为什么要复辟?

他们的复辟为什么必然要失败?

新生事物的发展会不会一帆风顺?

为什么?

学生回答略。

第三,旧事物在开始的时候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扼杀新事物。

板书:

3.方法论意义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伤心,不要忧郁,不顺心的日子暂且容忍,等着吧,快乐的日子就要到来。

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因此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作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二、作好量变的准备 促进事物的质变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问题探究:

荀子《劝学》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我们同在一个班级,同样的老师给我们授课,可是有的学得好,有的学得不好。

原因是什么呢?

三年以后,我们能考上什么样的大学,这都和我们平时学习的态度、学习的效果,积累了多少知识有关。

有付出才有回报,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发展为质变。

那么,什么叫量变,什么叫质变呢?

(过渡)

板书:

1.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量变是指事物在数量上的增减和场所上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变化指向

变化状态

变化结果

量变

数量、程度

逐渐、不显著

性质没变、一事物仍是该事物

质变

根本性质

根本、显著

性质改变、一事物变为他事物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烧开水,从0度到100度,温度不是一下子升上去的;到了100度,想降低温度,也不是一下子就能降下来的。

问题探究:

水的物理性质的变化(由液态到气态),是不是突如其来的、凭空发生的?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量变与质变是什么关系?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水从液态到气态,从气态再到液态的变化,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没有量变的积累,就不会发生质变。

板书:

2.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

(1)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没有量变作准备,就不会有质变发生。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引起质变。

(3)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事物在新质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就是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循环往复地不断前进。

拓展探究:

以下体现量变与质变关系原理的有(  )

A.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B.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C.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D.水滴石穿,绳锯木断

E.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F.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G.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H.防微杜渐

I.欲速则不达

学生回答略。

观点争鸣:

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因此,质变就是发展。

学生讨论、回答略。

教师总结:

质变是一种根本性质的变化,事物的发展最终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但并不是所有的质变都是发展,只有上升的、前进的质变才能叫做发展。

板书:

3.量变、质变辩证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问题情境

(多媒体课件展示)

春争日,夏争时

百事宜早不宜迟

春来不下种

苗从何处生

误了一时春

十年埋不伸

问题探究:

上面的诗句说明了什么样的哲学道理?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

上面的诗句告诉我们要抓住时机,促进事物的发展。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

任何事情都是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积极作好量的积累,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

在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时,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反对错误观点:

拔苗助长、急于求成的激变论,优柔寡断、缺乏信心的庸俗进化论,这两种观点都犯了形而上学的错误。

课堂小结

本课是上一课时的延伸,是发展普遍性原理的方法论要求。

主要讲述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的两个观点,一是坚持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坚信前途是光明的,又准备走曲折的路;二是坚持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重视量的积累,同时抓住时机,促成质变。

以《今日诗》结束新课。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

今日又不为,此事何其了?

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

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

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板书设计

课后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

1.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都在日新月异地变化,今年是全国第一,明年可能就不是了。

这一现象蕴涵的哲理是(  )

①变化发展是绝对的,不变化发展的事物是很少的 ②只要努力,就必然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 ③发展是上升的、前进的、进步的运动和变化 ④一切事物总是变化发展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开展,随着经济增长和国力的增强,人们期盼着公共财政的阳光普照农村大地,让政府提供的“社会养老”代替农民自身的“养儿防老”。

对此问题,下列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

A.可以实现,因为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

B.不可能实现,因为农民“养儿防老”的观念根深蒂固

C.说不清,将来的事情谁也无法预知

D.可以实现,因为我国以同步富裕为目标

3.同等数量的黑白围棋子,可以组成凌厉的攻势,也可以组成破绽百出的败阵。

这一围棋比赛的事例说明(  )

A.质变不都是量变的结果

B.围棋比赛的双方必然有胜有败

C.联系是普遍的

D.事物的成分在结构和排列顺序上的变化,也能引起质变

4.一副对联写道:

“学习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似磨刀之石,不见其损,年有所亏。

”这副对联告诫我们(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不失时机地促成飞跃

C.要重视量的积累

D.要充分重视内因

5.由于人们观念上的差异,人们对墙面和屋面的保温性能并不关注,不少地方节能房屋的推广进展缓慢。

这告诉我们(  )

A.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B.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

C.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D.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6.有时,做事情没有机遇是不行的,但是有的人在机遇面前却瞻前顾后、畏缩不前,最终贻误时机,前功尽弃。

这种做法的错误在于不懂得(  )

A.促进事物的发展离不开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B.事物的发展最终是要通过质变实现的

C.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受主观能动性的制约

D.事物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

二、非选择题

7.辨析: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新事物的产生,所以,只有质变才有实际意义。

参考答案:

1.B 2.A 3.D 4.C 5.C 6.B

7.

(1)唯物辩证法认为,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2)但这并不意味着质变的结果就是新事物的产生。

因为质变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前进的、上升的变化,一种是后退的、下降的变化。

只有前进的、上升的质变结果才是新事物的产生。

(3)事物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这是通过质变实现的,没有质变就没有发展,因此,质变是十分重要的。

(4)但是只认为质变才有实际意义是不正确的。

因为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两种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量变达到一定程度才会发生质变,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

所以,题中的观点是片面的。

 

2019-2020年高中政治第八课《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精品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一、本课学习目标和知识结构

1、本课逻辑结构:

  在上节课介绍了世界的普遍联系的基础上,本节课介绍了客观世界的基本特征不仅是普遍联系的,而且是变化发展的,通过分析新旧事物的不同和联系感受到万事万物运动发展的状态,进而掌握事物发展两种不同的状态:

质变和量变,从而引导同学们树立唯物辩证法的世界观,学会运用辩证法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和分析问题。

2、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识记:

新事物、旧事物的含义;量变和质变的含义。

  理解:

理解发展的实质,懂得世界上任何事物都处于变化之中,掌握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有创新精神,支持新事物的成长。

列举实例,说明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说明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运用:

根据新旧事物的判断标准,分析生活中新出现的事物是否意味着“发展”,例如怎样认识社会制度的进步、个人生活、工作、学习中的暂时挫折以及对科技创新的态度等等。

能力目标:

  掌握用发展的观点观察问题的方法,增强应用这个方法去分析问题的能力;运用发展的观点,提高认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运用运动的观点理解人类社会发展的趋势,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发展观。

二、学习重点、难点:

1、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

  实际生活中有各种不同的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有些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所以要学会掌握科学的依据。

  判断新旧事物的客观标准为:

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没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而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的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新旧事物。

因为,一般来讲,新事物可能是后出现,但不能说凡是后出现的东西都是新事物;从事物发展的最终情况来看,新事物要比旧事物力量更强大,发展速度更快,更加完善和成熟,但新事物在开始时是弱小和不完善的,而旧事物反而会显示出强大的特点;新事物的名称固然是新的,但旧事物有时也打着新的名称和旗号来欺世盗名,而其本质仍是旧事物。

总之,不能从表面形式上去识别新旧事物。

  另外,新事物与旧事物是相比较而存在的,并且会随着具体的时间、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任何事物都有一个产生、发展、灭亡的过程。

事物处于产生、发展的阶段,可能是新事物;、到了灭亡阶段,就成了旧事物。

因此,绝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眼光,看待新事物与旧事物。

2、如何理解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

  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对立统一,是否定之否定规律的根本内容。

事物发展的总方向、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事物发展的过程是辩证的否定过程。

事物发展过程中的每一次否定都是一次扬弃,它不仅舍弃了以前发展阶段中过时的消极的东西,而且保留和发展了其中积极的成果。

每一次辩证否定,不仅把事物推向更高阶段,而且为事物的进一步发展开辟了道路。

  事物发展的道路又是迂回曲折的。

事物发展的形式有起有伏,斗争的过程有反有复。

事物发展的曲折性是由于矛盾双方经过两次否定造成的,同时,也是由于事物矛盾双方力量对比和相互消长的不平衡性,以及矛盾斗争所处的条件变化和复杂性所决定的。

  掌握否定之否定规律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它是反对形而上学的思想武器;它是革命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的理论基础。

前途光明,道路曲折,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斗争中,既要信心满怀,又要头脑清醒;要把坚定的革命精神和灵活的斗争艺术结合起来。

3、量变和质量的辩证统一。

  世界上任何事物的变化,都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中的两种状态,两种形式,但二者又是统一的。

它们的统一表现在量变和质变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相互引起、相互渗透等方面。

  

(1)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

  量变是质变的基础和前提。

就是说事物质的变化不可能偶然的无根据的产生和出现,它有其基础和前提,这就是量变。

没有长期的量的积累、准备,质变的发生是不可能的。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没有台下的十年功,即量的长期积累,就不可能有台上一分钟的精彩表演。

有些人只看到成功人士“台上一分钟”的一面,看不到“台下十年功”的一面,即只看到光彩夺目的新质状态的闪亮登场,看不到量变的艰难困苦和默默无闻。

事物在质变之前必须一步一步地走过度的“区间”,否则质变无从发生,而走过度的“区间”的过程就是量变的过程。

  

(2)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为什么达到一定度的情况下,量变必然会引起质变呢?

其根据有两点:

  事物内部矛盾双方可以相互转化,因而当矛盾非主要方面的量增长到能够转化到主要方面地位去的时候,事物的质变就会发生,因为事物的质主要是由矛盾主要方面决定的。

度的原理认为,量和质是相互统一,相互规定的,因而当保持旧质的量不存在时,旧质也就保不住了,就要被新质事物所代替,即发生质变。

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意味着事物的变化不仅是由小到大,而且是由无到有。

量变必然引起质变的原理给正在进行艰苦量变的人们以必胜的信念,使他们充满信心地去默默地进行量的积累。

在此“必然”和“信念”是统一的,辩证法既让人能劳其筋骨,苦其心志地去进行量变,又让人充满必胜的信念。

  (3)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质变对于它之前的量变的意义是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对它之后的新量变的意义是为新量变开辟道路,提供更好的发展条件,法国大革命后发布的“独立宣言”和各种法律把资产阶级长期斗争的成果写进了这些文献,从而体现和巩固了以往斗争的成果,如果没有质变这是不可能的。

质变发生后原来为旧质事物所限制的矛盾非主要方面成为主导的方面了,处于支配地位了,因而能得到更充分地发展,这就是质变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

从这个意义上说量变又依赖于质变:

只有质变才能使新事物代替旧事物,即实现发展;只有质变,量变才能打破旧质的限制,使量变已有的成果体现出来,巩固起来。

  总之,事物是不断变化发展的。

一次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并不等于事物发展变化的终结,新的事物又开始了新的量变,量变到一定程度,又会引起新的质变。

事物就是不断地经过“量变—质变—新的量变—新的质变”两种状态的循环往复,永不停息地向前发展。

  量变和质变是辩证统一的,是相互依赖、相互转化的。

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反映了量变和质变的对立统一关系。

我们既要看到二者的区别,又要看到二者的统一,即二者的相互依赖,相互转化和相互渗透。

4、如何区分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

  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的区别:

  主要矛盾是指在复杂事物中包含多个矛盾,其地位和作用是不平衡的,其中必有一个矛盾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这个矛盾就是主要矛盾。

反之,不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次要矛盾。

矛盾的主要方面是指在一个矛盾的两个方面中,其地位和作用不平衡,其中居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叫做矛盾的主要方面。

反之,处于被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不起主导作用的矛盾方面,就叫做矛盾的次要方面。

  主要矛盾是就复杂事物中所包含的“许多矛盾”相互比较而言的,而主要方面则是就“同一矛盾”的双方相互比较而言的。

比较的结果,主要矛盾一般只有一个,而次要矛盾则可以有多个;矛盾的主要方面只有一方,而次要方面也只有一方。

  并非一切事物内部都有主要矛盾。

事物有简单和复杂之分,对简单事物而言,其内部只包含一个矛盾,因而无所谓主次。

只有复杂事物内部包含两个或两以上的矛盾时,才有主次之分。

而对于任何一个矛盾而言,它总是包含着矛盾的双方的,所以任何矛盾的双方都要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

  主次矛盾的原理告诉我们集中力量找出主要矛盾,才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重点、关键或中心,同时做到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矛盾的主次要方面原理告诉我们,事物的性质主要地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因此,人们在认识事物时,必须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认识事物的性质、主流,同时,次要方面对事物的性质也有一定的影响,一定条件下二者还可能相互转化,所以也不能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

  其次,二者的联系:

  都是讲矛盾在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地位和作用的不平衡的问题,都属于矛盾特殊性的两种情形。

主次矛盾都是矛盾体,因而其内部均包含着矛盾的双方,所以,主次矛盾又都有它们各自的矛盾主、次方面。

有时我们可以见到这样的一个说法:

“主要矛盾决定着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其实其本质含义就是说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这个复杂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

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的关系都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的。

二者都要求坚持用两点论和重点论统一的观点看问题。

三、典型试题:

(一)、选择题

  1.判断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是:

  A.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为标准

  B.以事物发展速度的快慢为标准

  C.以事物是否成熟和完善为标准

  D.以事物是否符合客观规律,有无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为标准

  答案:

D

  2.世界上一切事物的变化发展都是在:

  A.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质变开始

  B.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

  C.一定质的基础上进行,先从量变开始

  D.一定量的基础上进行,质变和量变同时开始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

  十六大报告指出:

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21世纪的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根据十六大提出的到2020年,建党一百周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周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