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8939690 上传时间:2024-03-02 格式:PPTX 页数:72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7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pptx

陈金毅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Tel:

13407139012Email:

生态学9-1生态监测9-2生态评价第九章生态监测与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一、概述1、生态监测在环境科学中,环境监测是研究和测定环境质量的学科,它是环境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必要手段。

生态监测(ecologicalmonitoring)是环境监测的组成部分。

它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产生的影响、危害及其变化规律,为环境质量的评估、调控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形象些说,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反应做“仪器”来监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一、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生态监测有物理和化学监测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和所不具备的一些特点,主要表现在:

1.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环境问题是相当复杂的,某一生态效应常是几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2.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3.具有多功能性4.监测灵敏度高。

9-1生态监测三、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1样本容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因受环境复杂性和生物适应多样性的影响,生态监测结果的变异幅度往往很大,要使监测结果准确可信,除监测样点设置和采样方法科学、合理和具有代表性外,样本容量应该满足统计学的要求,对监测结果原则上都需要进行统计学的检验。

否则,不仅要浪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且容易得出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三、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2.要定期、定点连续观测生物的生命活动具有周期性特点,如生理节律、日、季节和年周期变化规律等。

这就要求生态监测在方法上应实行定期的、定点的连续观测。

每次监测最好都要保证一定的重复。

3.综合分析对监测结果要依据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做综合分析。

所谓综合分析,就是通过对诸多复杂关系的层层剥离找出生态效应的内在机制及其必然性,以便对环境质量做出更准确的评价。

4.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生态监测涉及面广、专业性强,监测人员需有娴熟的生物种类鉴定技术和生态学知识。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

(一)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生态监测指标体系主要是指野外生态站的地面或水面监测项目。

设置指标体系时,首要的考虑因素是生态类型及系统的完整性,要充分考虑生态系统的功能以及不同生态类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生态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原则:

(1)监测指标体系的确定应根据监测内容充分考虑指标的代表性、综合性及可操作性

(2)不同监测台站间同种生态类型的监测必须按统一的指标体系进行,尽量实现监测内容具有可比性。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3)各监测台站可依监测项目的特殊性增加特定指标,以突出各自的特点。

(4)指标体系应能反映生态系统的各个层次和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并应以结构和功能指标为主。

(5)宏观监测可依监测项目选定相应的数量指标和强度指标。

微观生态监测指标应包括生态系统的各个组分,并能反映主要的生态过程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

(二)生态监测网站1、森林生态系统监测站

(1)气象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气温、湿度、风向、风速、降水量及其分布、蒸发量、土壤温度梯度,日照和辐射收支。

选择指标:

大气干湿沉降物及其化学组成,林冠径流量及化学组成,林间CO2气体浓度及其动态用于生态监测的小型气象站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2水文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地表径流量及其化学组成(N、P、K、Ca、Mg、Na、S、有机质),地下水位。

选择指标:

泥沙流失量及其颗粒组成和化学成分(N、P、K、Ca、Mg、Na、S、有机质),附近河水化学成分(同上)3土壤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土壤养分含量及有效态含量(N、P、K、S)pH值,交换性酸及其组成,交换性盐基及其组成,阳离子交换量,土壤有机质含量,土壤颗粒织成,团粒结构组成容重、孔隙度、透水率、饱合水量及凋萎水量。

选择指标:

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矿质全量,土壤CO2释放量及季节动态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4植物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植物种类及组成,指示植物、指示群落、种群密度、覆盖度、土物量、长量、凋落物量、凋落物的化学组成及分解率以及热量、光能和水分的收支。

选择指标:

珍稀植物及其物候特征,森林不同器官的生物量和化学组成。

5动物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动物种类,种群密度,生物量及时空变化,能量和物质的收支,热值。

选择指标:

珍稀野少动物的数量及动态,动物灰分、蛋白质、脂肪含量、必需元素。

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的树木径流传感器,用于研究沙地植物蒸腾和径流量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6)微生物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种类、分布及其密度和季节动态变化,生物量、热值。

选择指标:

土壤酶类型与活性,呼吸强度,元素含量与总量,固氮菌生物量及其固氮量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2、草原生态系统监测站1气象要素指标常规指标与森林生态系统气象常规指标相同。

选择指标:

大气CO2气体浓度及其动态,大气干湿沉降物的量及化学组成2水文要素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常规指标和特选指标相同。

3土壤要素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常规指标和特选指标相同。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2、草原生态系统监测站4植物要素指标常规指标;与森林生态系统植物常规指标相同。

选择指标:

珍稀物种及其物候特征。

5动物要素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动物常规指标和特选指标相同。

6微生物要素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常规指标和特选指标相同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荒漠生态系统监测指标与草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基本相同在水文要素指标中可去掉泥沙流失量及颗粒组成和化学组成,地表径流量及化学组成两项内容在土壤要素指标中则增加土壤盐分含量及其组成、碱饱合度、土壤风蚀量以及沙丘动态监测指标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3、荒漠生态系统监测站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的灌水量、入渗量和蒸发量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4、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站气象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气象常规指标相同。

选择指标:

大气于湿沉降物的量及化学组成,大气CO2浓度及动态水文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水文常规指标相同。

选择指标:

泥沙流失量及其颗粒组成,泥沙及径流携带农药(DDT、有机磷等)和其他有毒物质的量(Pb、Cd、Hg、Ni、Cr、F和As以及多环芳烃等),泥沙化学组成,附近河流或水库的水质及化学成分,农田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4、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站土壤要素常规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土壤常规指标相同。

选择指标:

土壤元素背景值,土壤矿质含量,土壤CO2和CH4的释放量及季节动态,土壤农药、重金属及其他有毒物质的累积量,稻田的氧化还原电位,盐碱地的总盐分含量及八大离子组分含量,碱饱合度,土壤化肥和有机肥的施用量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4、农田生态系统监测站植物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作物地上、地下及种子生物量和化学组成,热量、水分和光能的收支。

选择指标:

果实或种子中含农药、重金属、硝酸盐、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的含量,作物粗灰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

动物要素指标常规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动物常规指标相同选择指标:

动物体内农药、重金属、硝酸盐及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含量,微生物要素指标:

与森林生态系统微生物常规指标和特选指标相同9-1生态监测2004年,我国首个稻田生态站在江西南昌建成SPAC棉花生理生态监测系统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5、水生生态系统监测站1水文气象要素常规指标:

水温、水深、水色、透明度、气温、风向、风速、降水量及其分布、蒸发量、日照和辐射。

选择指标:

海况。

2水质要素常规指标:

pH、碱度、酸度、Eh、蒸发残渣及SS、COD、BOD5、Cl-、DO、氨氮、亚硝酸盐、硝酸盐、酚、氰化物、硫化物、重金属元家(汞、铬、铜、铅、锌、饲、铁、锰、砷)和农药含量选择指标:

油类。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5、水生生态系统监测站3底质要素常规指标:

颜色、颗粒分析、有机质、总氯、总磷、pH、Eh、总汞、甲基汞、铜、铬、砷、硒、酮、铅、锌、氰化物和农药。

选择指标:

硫化物、COD、BOD54浮游植物要素常规指标:

浮游植物总生物量、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数量(定量分类),优势种的动态。

选择指标:

有毒物质在浮游植物中的残留量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5、水生生态系统监测站5浮游动物要素常规指标:

小型、中型和大型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类型及总数,优势种的变化动态总生物量。

选择指标:

有毒物质在浮游动物中的残留量,6底栖生物要素常规指标:

生物量、群落结构及组成(定量分类)种的丰度或覆盖面积,优势种及动态。

选择指标:

有毒物质残留量。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我国生态监测网站体系5、水生生态系统监测站7微生物要素:

细菌和大肠杆菌的总量、分类及生化活性。

8游泳动物要素常规指标:

个体种类与数量,年龄与丰富度,现存量,捕获量和生产力。

选择指标:

残毒分析,致残量和亚致死量,酶活性(P-450酶)。

德清县下渚湖湿地生态气象监测站(下渚湖湿地生态气象监测站是一个集常规气象观测、湿地小气候观测、湿地生态系统监测、野生大豆生长气象环境监测、湿地水环境监测、湿地病虫害观测为一体的综合性多功能的监测站)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1、陆生生态系统监测指标的监测方法

(1)气象要素指标监测方法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

(2)水文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3)土壤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4)植物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5)动物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6)微生物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生物量是指一定地段面积内某个时期生存着的活有机体的数量,又称现存量。

生物量的测定,采用样地调查收割法热带天然林的生物量计算公式如下:

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7)植物要素指标的测定生物量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草木层生物量的测定略比木本层简便些,但往往由于种类分布的不均匀性和生物质积累的季节性而影响精确度丰满度:

某种植物在生存期间内所占的地位及其饱和程度,以植物的相对高度()、盖度()、频度()三者的连乘积表示丰满度与生物量的关系可用下式表达: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橡胶林均为同龄林,用林龄(T)除生物量(Bm),便可得出乎均生长量(Bg)。

一般的草本层植物,可把草本植物地上部分的最大现存量作为生长量。

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生长量生长量是生物生产力的主要标志。

绿色植物的生产力是生物生产力的基础,即单位面积的植物生产量.木本层生长量的测定,一般采用立木解析法或围径增粗测定法。

热带森林木本层生长量可用下式计算: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物种量(植物种类及组成)物种量即指群落的单位面积内的物种数(物种数hm2或物种数/亩)凋落物采样方法:

在林内设置收集框,规格1m1m1m:

,框距地面30cm,每个月或半个月收集称重凋落物的主要营养元素可测N、P、K、Ca、Mg频度频度是表示一个种群在一定地段上出现的均匀度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盖度盖度是指植物地上器官垂直投影面积占样地面积的百分比。

可分为投影盖度和基部盖度,盖度的大小不决定于植株的数目,而是决定于植株的生物学特性,如体形、叶面积等盖度的测定有多种方法,最常用的是目测法,以百分比来表示多度多度是表示一个种在群落中的个体数目多度的统计法,通常是有两种,一是个体的直接计算法,另一是目测估算法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2、水生生态系统指标监测方法

(1)水文气象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

(2)水质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3)底质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4)游泳动物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5)浮游植物要素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6)浮游动物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7)微生物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五、生态监测基本方法(8)着生生物藻类和大型底栖无脊椎动物指标监测方法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六、生态监测与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关系1、环境监测环境监测是以环境要素为对象,运用物理、化学和生物技术方法对其中的污染物及其有关的组成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和系统的综合分析,运用环境质量数据、资料来表征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及污染的来龙去脉。

从以上定义可以看出,环境监测属于环境科学范畴。

2、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利用生物在各种污染环境中所发出的不同信息,来判断环境污染的状况。

即通过观察生物的分布状况、生长、发育、繁殖状况、生化指标及生态系统工程的变化规律来研究环境污染的情况、污染物的毒性,并与物理、化学监测和医药卫生学的调查结合起来,对环境污染做出正确评价。

9-1生态监测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六、生态监测与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的关系3、三者的关系生态监测已远远超出了现有的定义范畴。

它既包括对环境本质、环境污染、环境破坏的监测,也包括对生命系统(系统结构、生物污染、生态系统功能、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等)的监测,还包括全球变化和人为干扰造成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变化监测。

生态监测是指通过各种物理、化学、生化、生态学原理等各种技术手段,对生态环境中的各个要素、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进行监控和测试,为评价生态环境质量、保护生态环境、恢复重建生态、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提供依据,它包括了环境监测和生物监测。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一、生态评价的概念

(一)生态评价生态评价与环境评价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它们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

在我国环境保护法“城市环境质量”一节中指出:

“在老城市改造和新城市建设中,应该根据气象、地理、水文、生态等条件,对工业区、居民区、公用设施、绿化地带作出环境影响评价。

”在评价中常常采用理化方法分别对大气污染、水环境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噪声污染以及土壤污染等进行分析,有时也对生物进行分析,但多是把它们作为环境质量的指标,很少对生命系统本身进行评价。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一、生态评价的概念生态评价指利用生态学的原理和系统论的方法,对自然生态系统许多重要功能的系统评价。

这些功能包括:

生产功能:

自然环境为人类社会提供原材料和能量的能力;载体功能:

自然环境为人类活动提供空间和适宜基质的能力;调节功能:

自然生态系统具有调节和维持一定的生态过程和生态支持系统的能力;信息功能:

自然环境为人类提供认识发展和再创造的机会的能力。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一、生态评价的概念生态评价是在城市环境规划、决策制定过程中开展起来的,并逐渐显示出重要的作用。

目前,对生态评价定量化的研究一般集中于以下三个层次:

1影响生态系统良性发展的主导因子的辨识及其作用大小的判定。

2土地适宜性评价或组成生态系统的各子系统协调程度分析。

3从时空尺度对某一个或不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承载力、不可逆性等进行系统的比较评价。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二、生态评价的类型生态评价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生态因子(对外部环境)的评价;另一类是生态系统综合评价。

前者可以看作是单要素过程评价,后者可看作系统生态关系评价。

1、生态因子对外部环境作用评价根据某个生态要素的发展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又可分为以下三种:

1生态暴露评价(ecologicalexposureassessment)2生态影响评价(ecologicaleffectassessment)3生态风险评价(ecologicalhazard/riskassessment)这里的hazard定义为某种物质(可看作生态因子)对环境引起不利影响的可能性;risk定义为这些不利影响实际上发生的可能性;而暴露评价与影响评价结合起来建立引起不利影响的可能性。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二、生态评价的类型2、生态系统综合评价从系统论的角度综合评价城市生态系统内部的生态因子及其相互关系,又具体分为生态结构评价、生态功能评价、生态效益评价。

1结构评价:

狭义上的生态系统评价指系统内部种群结构、形态结构、食物链结构及物能产出结构评价,广义上又可包括经济结构评价。

2功能评价:

通过系统内部投入产出分析及物流、能流、信息流、价值流等利用方式分析,评价系统完成人类需要的能力。

3效益评价:

即分析功能执行过程中及完成后的结果。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三、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一)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一般生态环境规划的指标体系,包括社会指标体系、经济指标体系、生态环境指标体系三个层次。

常见生态评价指标有:

土地利用面积(公顷)、水资源利用率(%)、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面积(公顷)、物种丰富度(%)、土地沙漠化面积(公顷)、水土流失面积(公顷)、土地退化治理率(%)、草场面积(公顷)、草场三化控制率(%)、湿地面积保存率(%)、能源利用率(%)、灌溉定额(m3/亩)、秸秆综合利用率(%)、畜禽粪便处理率(%)、合理使用化肥农田比例(%)、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三、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农田有机肥占总投肥量的百分比(%)、农田林网化(%)、造林面积(公顷)、绿地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面积(m2)、污水集中处理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机动车尾气达标率(%)、用水普及率(%)、煤气普及率(%)、集中供热率(%)等。

其详细见第五章。

指标体系的建立一般倾向于利用AHP法,从而定量评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

例如通过设计结构指标、功能指标和协调度(或效益)指标建立生态综合水平评价体系。

9-2生态评价三、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三、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二)评价标准1、基本要求(l)能反映生态环境质量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2能反映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并尽可能定量化。

3能用于规定开发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2、标准来源1国家、行业、地方规定的标准。

2背景和本底标准。

3类比价标准。

4科学研究已判定的生态效应,亦可作为开发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参考标准。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三、生态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3、指标值选取应考虑的基本原则(l)可计量性。

2先进性和超前性。

3地域性。

4科学性。

4、标准的应用可以通过开发建设项目实施前后生态系统环境功能的变化来衡量生态环境的盛衰与优劣。

但是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的标准和指标体系的应用是非常复杂的,一般是根据主要功能的分析和筛选,有选择地进行评价。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生态评价的方法如果生态评价因子的指标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应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才能得到较为满意的评价结果。

目前较为广泛使用的评估方法有三种:

综合指数法、模糊评价法和矢量-算子法。

(一)综合指数法(ComprehensiveIndex或简写CI)。

(二)模糊评价法(Fuzzyevaluation)模糊评判是对模糊现象(可能性、不确定性)的系统评判。

如某地区环境质量好,好到何种程度,可用01表示,比如0.8比0.6更好,这种对环境质量作出“好”的评定的可能性大小或可能程度即隶属度,是模糊数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模糊评判一般包括两个集合(即因素集U、评语集V)和一个模糊变换器。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四、生态评价的方法矢量-算子法来自美国军事评价,国内部分研究人员将它运用于环境质量评价,并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矢量-算子评价中因子分为两类:

一类是显示因子(决定系统质量状况);一类是隐式因子。

显示因子经过有效控制,可以改善降为隐式因子,其他隐式因子则可上升为显示因子,两者的变化和更替,表示系统质量状况的变化。

系统的评价因子可用矢量表达:

9-2生态评价四、生态评价的方法这个结构矢量簇反映了系统质量评价的指标体系,n、m可随评价需要增加而增加,增加后的矢量簇称扩展矢量簇(既保留原矢量簇的特点和功能,又增加新的特点和功能)。

所以,矢量簇描述系统质量状况有较强的扩展性和较好的通用性。

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

(一)生态评价的程序生态评价的程序见P250。

(二)生态适宜度分析生态适宜度是指在规划区内确定的土地利用方式对生态因素的影响程度(生态因素对给定的土地利用方式的适宜状况、程度),是土地开发利用适宜程度的依据。

研究生态适宜度,可为生态规划中污染物的总量排放控制、搞好生态功能分区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适宜度分析程序可归纳如下:

明确生态规划区范围和范围内可能存在的土地利用方式;用特尔斐法分别筛选出对各种土地利用方式(用地类型),有显著影响的生态因子及其影响作用的相对大小,即权重;9-2生态评价五、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对生态规划区的各网格分别进行生态登记;制定生态适宜度评价标准;根据上述工作成果,首先逐个确定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值,然后应用特定的数学模型由单因子生态适宜度评价值或评分求出各网格对给定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值;特定的数学模型必须与前面所使用的数学模型一致;编制城市生态规划区生态适宜度综合评价表,同时给出每一土地利用方式的生态适宜度分析程序图。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三)生态风险评价分析生态风险评价的程序由以下五个阶段组成:

(1)生态危害识别与分析:

生态风险评价的任务首先是识别与分析确定危害种类,是火灾、爆炸、水土流失、物种毁灭、农田破坏、森林破坏还是有毒物质的释放;第二步分析确定危害来源;第三步规定研究的范围,如研究是否包括人为干扰与破坏及雷击、地震等原因造成的风险。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2生态事故频率和后果估算:

事故频率分析中常用故障树和事件树演绎分析法,用以系统地描述能导致项目到达被称为顶事件的某一特定危险状态的所有可能的故障。

通过故障树的分析,可以估算出某一特定事故门事件的发生概率。

3生态事故的其他性质分析:

由于故障树分析只能给出顶事件的发生概率而不能给出事故的其他性质,因此尚需通过事件树分析法来完成。

9-2生态评价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五、生态评价的程序与分析4生态风险计算:

在生态(环境)事故风险分析中,往往是针对由短时间的突然释放和一个较长时间的分段释放造成的事故,因此可以采用烟团模式、多烟团体源模式、分段烟羽模式,也可采用非正常排放模式等等。

5生态风险评价:

事故概率风险分析的最终结果可以用个人风险与社会风险来表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