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189747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7.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污染控制与技术.docx

污染控制与技术

污染控制与技术

水污染控制与技术

一、水体污染与水质指标

(一)水体:

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下水、冰川、海洋的总称;

(二)水体污染:

水体因接受过多的杂质,而使其在水体中的含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导致其物理、化学剂生物学特性改变和水质的变化,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的现象。

(三)水体污染的类型

1、水体污染源:

是指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

2、物理性污染

(1)热污染:

主要来自热电站、核电站、冶金和石油化工等工厂的排水;

(2)放射性污染:

来源于核生产废物、核试验沉降物、核医疗单位的排水;

(3)辐射污染:

变电站、输变电线路、塔基站等。

3、化学性污染

(1)无机污染包括:

重金属污染来源于矿物开采、冶炼、电镀、仪表、电解以及化工等工厂排水;

砷污染来源于含砷矿石处理、制药、农药和化肥等工厂的排水;

氰化物污染来源于电镀、冶金、煤气、洗涤、塑料、化学纤维等工厂的排水;

氮和磷污染来源于化肥、制革、食品、毛纺织厂等的排水;

酸碱和盐污染来源于矿山、石油、化工、化肥、造纸、电镀等工厂的排水。

(2)有机污染包括:

酚苯类化合物及石油污染,来源于炼油、农药、染料、化工、焦化、树脂等工厂的排水。

(3)生物性污染

病原体、霉素污染、来源于医院、屠宰、制革。

2、污水的性质及污染指标

1、污水的物理性质及指标

(1)水温

(2)色度(3)臭味(4)固体含量

2、污水的化学性质及指标

(1)无机物指标:

主要包括氮、磷、钾、无机盐类、重金属离子及酸碱度等;

(2)有机物指标:

生化需氧量(BOD)、化学需氧量(COD)、总有机碳(TOC)、总需氧量(TOD)。

三、水质标准

1、给水水质标准

(1)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

(2)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

2、排水水质标准

(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

(2)行业污水排放标准;

四、水污染控制技术

1、水污染控制原则

(1)宏观控制:

产业发展控制;

(2)技术控制:

清洁生产、节水减污、循环利用、总量控制、废水处理等;

(3)管理控制:

排污口规范性管理、在线监测、监控。

2、污水处理技术

(1)污水处理方法

物理处理法:

利用物理作用分离污水中悬浮物质。

方法有:

沉淀、气浮、过滤、膜渗透等;

化学处理法:

利用化学反应的作用分离回收各种状态的污染物质,方法有中和、混凝、电解、氧化还原、萃取、离子交换等;

生物化学处理法:

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有机物转化为稳定的无害物质,方法有好氧法和厌氧法。

(2)污水处理程度

一级处理:

主要为物理法,BOD一般去除30%左右,一级处理属于二级处理的预处理。

二级处理:

有机物质去除率可达90%以上,使其达到排放标准。

三级处理:

在一、二级处理后,进一步处理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氮、磷等,属深度处理,有生物脱氮除磷法、活性炭吸附法、离子交换法等。

(3)污水处理工艺流程

城市污水处理流程:

城市污水的性质以有机物为主,其流程为:

工业废水处理流程:

各种工业废水的水质千差万别,水量也不恒定,其处理要求也不相同。

一般采用的流程为:

污水→澄清→回收有毒物质处理→再用或排放

5、水的处理技术

1、水的物理处理

是借助于物理作用分离和去除水中悬浮物或固体,常用的有:

筛滤、均和调节、沉淀与上浮、离心分离、过滤等。

2、水的化学处理

是借助化学反应来去除水中污染物,常用的有:

中和、混凝、化学沉淀、氧化还原和消毒等。

3、水的物理化学处理

是借助于物理化学的原理、交换、渗透、分离,从而达到净化、回收处理废水的目的,常用的有:

吸附、离子交换、膜分离等方法。

4、水的生物化学处理

是借助于水中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利用或分解水中的污染物质,达到水质净化的目的。

常用的方法有好样处理与厌氧处理。

前者将有机物转化为CO2、H2O、NH3、PO43-和SO42-;后者将有机物转化为中间有机物,如有机酸、醇类和CO2、H2O,而有机酸又被甲烷菌继续分解而产生CH4、H2S等产物,有异臭。

大气污染控制与技术

一、大气污染和大气污染物

1、大气污染的定义:

通常系指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介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了足够的时间,并因此而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危害了环境。

2、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可概括为两大类:

气溶胶状态污染物和气体状态污染物。

(1)气溶胶态污染物:

系指沉降速度可以忽略的固体粒子、液体粒子或固体和液体粒子在气体介子中的悬浮体。

它们可分为:

粉尘、烟、飞灰、黑烟、液滴、雾、降尘、飘尘、总悬浮微粒;

(2)气体状态污染物:

种类极多,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气体状态大气污染物的种类

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SO2、H2S

SO3、H2SO4、MSO4

碳的氧化物

CO、CO2

含氮化合物

NO、NH3

NO2、HNO3、MHNO3

碳氰化合物

Cm、Hm

醛、酮、过氧乙酸基硝酸酯

卤素化合物

HF、HCl

一次污染物:

从污染源直接排出的原始物质称为一次污染物;

二次污染物:

是由一次污染物与大气中原有成分或几种一次污染物之间经过一系列化学或光化学反应而生成的与一次污染物性质不同的新污染物。

3、大气污染物的来源及产生

其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

(1)燃料燃烧;

(2)工业生产过程;(3)交通运输。

我国的主要大气污染物是降尘和总悬浮微粒、SO2,大城市中NOX和碳氢化合物有逐年上升的趋势。

污染严重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1)直接燃煤是我国大气污染严重的根本原因;

(2)能源浪费严重,燃烧方式落后,加重了大气污染;

(3)由于交通车辆的迅速增加,交通拥堵,尾气污染严重;

(4)城市布局、工业布局的不合理安排。

4、大气污染的影响

(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主要表现为引起呼吸道疾病。

在突然的高浓度污染物作用下可造成急性中毒,甚至在短时间内死亡。

长期接触低浓度污染物,会引起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和肺癌等病症。

(2)对植物的影响:

对植物的危害表现为三种情况:

在高浓度污染物影响下产生急性危害,使植物叶表面产生伤斑(或称坏死斑),或者直接使植物叶面枯萎脱落;在低浓度污染物长期影响下产生慢性危害,使植物叶面褪绿;在低浓度污染物影响下,产生所谓不可见危害,即植物外表不出现受害症状,但生理机能受到影响,造成产生量下降,品质变坏。

对植物生长危害较大的污染物主要有二氧化硫、氟化物、二氧化氮和臭氧等。

(3)对器物及大气的影响

大气污染对金属制品、油漆涂料、皮革制品、纸制品、橡胶制品和建筑物等造成沾污性损害和化学性损害。

由于大气污染使大气中的飘尘、烟雾和各种气态污染物增多,使大气变得浑浊,能见度见低,太阳光直接辐射减少和全球性气候变化等。

二、大气污染控制与技术

1、大气污染控制

(1)严格的环境管理与制度;

(2)合理规划与布局;

(3)调整产业结构、淘汰落后产能;

(4)环境经济激励机制的建立与完善;

(5)大气污染控制设施的使用与管理;

(6)绿化造林,美化环境;

(7)加强大气污染控制技术的研发、污染物监测和环境教育。

2、大气质量控制标准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96

(2)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16297-1996

(3)大气污染物控制技术设计标准

3、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1)除尘:

使用机械、过滤、电场电荷的方式将尘埃与气流分离的方法。

常用的有:

机械除尘、袋式除尘、电除尘。

(2)湿式气体洗涤器:

是实现废气与液体互相密切结合粗,使污染物从废气中分离出来的装置。

根据净化机制,大致分为七类:

a重力喷雾洗涤器;b旋风洗涤器;c自激喷雾洗涤器;d泡沫洗涤器(板式塔);e填料床洗涤器;f文丘里洗涤器;g机械诱导喷雾洗涤器。

(3)吸附法:

吸附法主要用于低浓度分子状污染物的脱除或回收方面,按照吸附操作时吸附剂的运动状态可分为固定床吸附器、沸腾床吸附器和流动床吸附器。

环境污染事故分级

按照突发事件严重性和紧急程度,突发环境事件分为特别重大(Ⅰ级)、重大(Ⅱ级)、较大(Ⅲ级)和一般(Ⅳ级)四级。

  1、特别重大(Ⅰ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10人以上死亡或100人以上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万人以上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亿元以上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灭绝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地市级以上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1、2类放射源失控造成大范围严重辐射污染后果的;核设施发生需要进入场外应急的严重核事故,或事故辐射后果可能影响邻省和境外的,或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3级以上的核事件;台湾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周边国家核设施中发生的按照“国际核事件分级(INES)标准”属于4级以上的核事故;

  (7)跨国界突发环境事件。

  2、重大(Ⅱ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重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50人以上10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1万人以上5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2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区域生态功能部分丧失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种群大批死亡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县级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重金属污染或危险化学品生产、贮运、使用过程中发生爆炸、泄漏等事件,或因倾倒、堆放、丢弃、遗撒危险废物等造成的突发环境事件发生在国家重点流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或居民聚集区、医院、学校等敏感区域的;

  (7)1、2类放射源丢失、被盗、失控造成环境影响,或核设施和铀矿冶炼设施发生的达到进入场区应急状态标准的,或进口货物严重辐射超标的事件;

  (8)跨省(区、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3、较大(Ⅲ级)突发环境事件。

  凡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为较大突发环境事件:

  

(1)因环境污染直接导致3人以下死亡或10人以上50人以下中毒的;

  

(2)因环境污染需疏散、转移群众5000人以上1万人以下的;

  (3)因环境污染造成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2000万元以下的;

  (4)因环境污染造成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物种受到破坏的;

  (5)因环境污染造成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取水中断的;

  (6)3类放射源丢失、被盗或失控,造成环境影响的;

  (7)跨地市界突发环境事件。

  4、一般(Ⅳ级)突发环境事件。

  除特别重大突发环境事件、重大突发环境事件、较大突发环境事件以外的突发环境事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