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

上传人:聆听****声音 文档编号:1944215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2.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 《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docx

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优质说课稿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统编人教版高中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

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

第二单元讲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的历史。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和隋唐王朝的鼎盛局面,认识这一时期制度演进、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发展等新成就。

本课主要讲述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新成就,承载着实现单元教学目标的任务。

为了更好地教学,下面我将从课程标准、教材分析、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教学重难点、学情分析、教学方法及准备、教学过程等方面进行说课。

一、说课程标准。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版2020年修订):

“1.4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大一统的发展:

通过了解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

二、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本课从单元结构出发,立意是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新成就。

教材以史实叙述为主,主要内容是三国至隋唐五代的宗教、文学艺术、科技及中外文化交流,从中可以看出通过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包括“佛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文学艺术、科技、中外文化交流”四目内容。

教材图文并茂,史料丰富,注重活动与探究教学。

因为本课主要内容从隋唐一直讲到五代十国,时间跨度大,内容主要是思想文化方面的,所以教学应注意内容整合,应注意教学时间的分配。

三、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教学目标

1.掌握这一时期佛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史实。

2.理解这一时期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的新成就,进一步体会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

3.掌握这一时期中外文化交流情况,体会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二)核心素养

1.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本课的相关知识,全面、客观地认识思想文化科技的发展与当时的时代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理解物质决定意识的基本规律,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

2.时空观念:

培养在隋唐五代十国时期这一特定的时空联系中对当时的思想文化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

3.史料实证:

通过阅读大量的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的文献记载等史料进行辨析,从中提取出有用的信息,并运用可信的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4.历史解释:

培养学生以史料为依据,对三国至隋唐五代时期所取得的文化成就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对相关的历史事件能够解释的清楚。

5.家国情怀:

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李白、杜甫、白居易的诗歌艺术极具特色,才华过人,而且热爱祖国,关心民情,具有高尚的情操和爱国情感,认识到中外文化交流的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鉴赏能力和对外开放意识,教育学生做人应德才兼备。

四、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李春和赵州桥、“光耀千古的诗坛”、“世界艺术宝库莫高窟”、唐朝与日本、天竺的交往。

2.难点:

如何从历史的角度去理解、欣赏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的诗作,是本课的又一个难点。

五、学情分析。

由于学生在初中已经学习过部分内容了,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可以适当的减少重复内容的教学时间。

但大部分学生缺乏书画艺术修养,历史教师对这一部分的研究也不是很专业,这些都给本课的学习带来了难度;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在本课教学中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培养学生对于历史学习的兴趣。

六、教学方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谈话讲述法进行,同时配合提问、史料阅读、课堂讨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结合本节课图片较多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可结合图来讲解,增强教学的直观性。

七、教学准备:

教师制作课件、收集相关艺术欣赏的资料,学生课前收集资料。

八、说教学过程。

我的教学设计分为以下几个环节:

环节一:

导入新课。

由《西游记》唐僧取经的故事,谈话导入。

环节二:

讲授新课。

(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儒学的困境与儒学复兴运动)

1.魏晋南北朝时期,儒学的地位受到佛教和道教的冲击;

2.儒、佛、道到唐宋时,已经出现了“三教合一”的倾向韩愈等人提出复兴儒学的主张;

3.北宋相对宽松的文化政策,北宋士大夫们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儒学复兴运动。

(二)文学

1.诗歌:

李白(盛唐)“诗仙”《早发白帝城》、《蜀道难》

杜甫(盛-衰)“诗圣”“诗史”--“三吏”“三别”

白居易(中唐)《秦中吟》《新乐府》,诗歌反映现实。

2、散文:

由韩愈、柳宗元继承古代散文的优良传统,创造出一种适于反映现实生活的新文体,并领导了古文运动。

(三)书法:

1、颜真卿:

是继王羲之之后我国历史上最有成就的书法家,“颜体”《多宝塔碑》

2、柳公权:

《玄秘塔碑》

(介绍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时,教师可以先请一个学生讲一讲“笔谏”的故事,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这件事说明了什么”,此时,教师再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他的作品,并概括出他的书法特点。

(四)绘画:

阎立本(唐朝)《历代帝王图》《步辇图》,擅长人物画。

吴道子(唐朝)《天王送子图》“画圣”“吴带当风”

(介绍隋唐时期的绘画成就时,建议教师先带着学生一起欣赏一组这一时期的绘画作品,如《游春图》《步辇图》,让学生在感受美的同时,对隋唐的绘画成就有一个了解,然后再带着学生一起简单分析阎立本、吴道子的绘画特点。

(五)艺术宝库:

敦煌莫高窟

(讲艺术宝库莫高窟时,看书上一些精美的雕塑和敦煌壁画,让学生思考“这些壁画从哪些方面反映了隋唐时期的社会风貌”(此处应让更多的学生发表意见,只要合理,教师都应鼓励学生参与,不用有统一的答案)。

(六)科学技术

1、建筑:

隋朝李春设计的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石拱桥,比欧洲早700

年;唐都长安大明宫含元殿。

2、印刷术:

我国在世界上最早发明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

唐代《金刚经》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标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天文:

唐代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出子午线长度,编订《大衍历》。

4、医学:

A:

唐高宗时组织人编写《唐本草》--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并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B:

“药王”孙思邈《千金方》--“人命至重,有贵千金”C:

唐贞观时,政府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七)对外交流:

1、各国把中国人称为“唐人”。

2、唐和新罗的外交关系:

唐朝的外国留学生以新罗人最多。

3、唐朝与日本的关系:

日本留学生里,最有名的是阿倍仲麻吕;唐朝赴日本最有影响的是鉴真和尚。

4、唐朝和古代阅读的关系:

(1)贞观时,玄奘西游天竺取经,他是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最杰出的使者,他的

《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中亚、印度半岛的重要典籍。

(2)造纸术传入天竺。

5、与波斯、大食的关系:

唐长安城里的外国人,以波斯人为多。

环节三:

本课总结。

九、说板书设计。

第8课三国至隋唐五代的文化佛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文学艺术、科技

中外文化交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IT计算机 > 电脑基础知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