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44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71.6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docx

上海高考化学考纲

2012年上海高考考试手册——化学学科

一、考试性质

上海市化学科高考是为高校招生而进行的选拔考试。

其指导思想是有利于高校选拔新生,有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考试对象为2012年参加高考选考化学科目的全体考生。

二、考试目标

化学高考是考查考生对中学化学知识、技能的理解、掌握程度和综合应用能力,并对考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科学素养等方面进行评价。

具体考查目标为:

1.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l.1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基本理论

l.2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1.3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1.4熟悉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

1.5能进行有关的化学计算

2.化学思维能力

2.1应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2.2从文字、图、表等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2.3运用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3.化学探究能力

3.1能根据情景资料提出问题

3.2能制定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和验证

3.3能对探究过程、结果作出评价

三、考试细则

1.考试内容在试题中的比例

按内容划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约占30%,元素及其化合物约占20%,有机化合物约占15%,化学实验约占20%,化学计算约占15%。

2.试题难易度比例

基础部分约占70%,较高要求部分约占30%。

3.考试方法和试卷总分

考试方法为闭卷书面考试,试卷总分为150分。

4.考试时间

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5.试卷形式

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

第Ⅰ卷试题为选择题。

考生按卷面将答案涂写在答题卡上,采用机器阅卷。

第Ⅱ卷试题为填空题、计算题。

考生按卷面要求答题,答案写在试卷上。

四、考试内容和要求

根据《上海市中学化学课程标准(试行稿)》确定考试内容和要求。

知识内容的要求:

知道(A)、理解(B)、掌握(C)三个层次。

知道(A):

识别、记忆和再现学习内容。

理解(B):

领悟学习内容的确切含义并能运用于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掌握(c):

以某一学习内容为重点并综合其他内容解决较复杂的化学问题。

实验内容的要求:

初步学会(A)、学会(B)、设计(C)三个层次。

初步学会(A):

根据实验目的和具体的实验步骤,正确使用给定的仪器和试剂进行观察,测量等实验。

学会(B):

根据实验目的和简要的实验步骤,合理选择实验仪器和试剂,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

设计(C):

根据实际需要确定实验目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实验仪器和试剂,独立完成观察、测量、验证和探究等实验。

考试内容列表如下:

基础型课程部分

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

水平

说明

物质的微观世界

原子结构

原子核

A

(1)人类对原子结构的认识

(2)同位素及质量数

(3)元素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B

核外电子排布的表示方法

B

(1)电子式的含义及书写

(2)原子结构式意图的含义及书写(1-18号元素)

离子

B

(1)简单离子、氢氧根离子和铵根离子的电子式

(2)1-18号元素的简单离子结构示意图

化学键

离子键

B

(1)化学键的概念

(2)存在离子键、共价键或金属键的代表物质

(3)用电子式表示离子键、共价键形成的物质

共价键

B

金属键

A

物质变化及其规律

能的转化

溶解过程及其能的转化

B

(1)溶解平衡、结晶过程

(2)溶解过程中能的转化

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的转化

B

(1)反应的热效应

(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中和反应的放热反应)

(3)热化学方程式(意义和书写)

(4)燃料的充分利用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化学反应速率

B

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B

(1)浓度、压强、温度、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

B

影响化学平衡移动的因素

B

(1)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勒夏特列原理

B

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浓度、压强、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

化学平衡的应用

B

(1)工业生产上(合成氨、制硫酸)反应条件的选择依据

(2)有关“化学平衡与生活”的一些常见例子

元素周期表

元素周期律

B

(1)同主族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2)短周期中同周期元素性质递变规律

元素周期表

C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周期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元素周期表的应用

电解质溶液

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B

电离、电离方程式、电离平衡

B

碳酸的分步电离

水的电离、pH

B

(1)水是极弱的电解质

(2)pH的含义

(3)pH与酸碱性之间的关系

常见酸碱指示剂

A

常见酸碱指示剂:

酚酞、石蕊、甲基橙

离子方程式

C

置换反应和复分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盐类水解、水解的应用

B

常见强酸弱碱盐和强碱弱酸盐水溶液的酸碱性

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剂、还原剂

B

根据化合价升降或电子转移来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

原电池

B

铜锌原电池的原理

电解

B

饱和氯化钠溶液和氯化铜溶液的电解

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氯气的物质性质

A

氯的颜色、状态、水溶性和毒性

氯气的化学性质

B

氯气与铁、氢气、氢氧化钠、水的反应

漂粉精

A

漂粉精的主要成分、制法和漂白原理

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

A

(1)海水提溴和海带提碘的主要原理和步骤

(2)溴与碘的物理性质

(3)碘与淀粉的显色反应

氯、溴、碘单质活泼性比较

B

从原子结构的角度来分析氯、溴、碘单质的非金属性差异

单质硫

B

硫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硫化氢

B

硫化氢的毒性、气味、强还原性

硫的氧化物

B

(1)二氧化硫的氧化性和还原性

(2)二氧化硫形成酸雨的化学原理

(3)二氧化硫与水的反应及亚硫酸的弱酸性

浓硫酸的特性

B

吸水性、脱水性、强氧化性

硫酸和硫酸盐的用途

A

B

(1)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工业合成氨的原理

铵盐

B

(1)NH4+与碱溶液的反应

(2)铵盐的不稳定性

氮肥

A

常见氮肥:

铵盐(NH4C1、NH4NO3、NH4HCO3)、尿素

铁的物理性质

A

铁的化学性质

B

(1)铁与氧气、硫、氯气、盐酸、硫酸铜溶液、水的反应

(2)铁在浓硫酸中的钝化现象

铁合金及其用途

A

(1)合金的概念及其优良特点

(2)铁合金的性能及其用途

铝的物理性质

A

铝的化学性质

B

(1)铝的原子结构及其化学性质

(2)铝与氧气、盐酸、水、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铝及其合金的用途

A

氧化铝、氢氧化铝

B

与盐酸或氢氧化钠的反应

常见的有机化合物

有机化学

基本概念

有机物的性质

A

有机物的特点

同系物

B

(1)同系物的概念

(2)同系物化学性质相似性

同分异构体

B

(1)同分异构体概念

(2)C4—C5烷烃的同分异构体

结构式、结构简式

B

有机物的反应类型

B

(1)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反应、聚合反应

(2)有机反应的特点

甲烷与烷

甲烷的分子结构

B

正四面体结构及其空间对称性

甲烷的物理性质

A

甲烷的化学性质

B

(1)甲烷与氧气、氯气的反应

(2)甲烷的分解反应及其产物的用途

烷烃

B

烷基、通式、命名、同分异构体、同系物、结构式和结构简式

乙烯

乙烯的分子结构

B

(1)碳碳双键官能团、双键的不饱和性

乙烯的物理性质

A

乙烯的化学性质

B

(1)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乙烯的加成反应(氢气、溴水、氯化氢、水)、加聚反应

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A

反应原理和反应装置

乙烯的用途

A

乙炔

乙炔的分子结构

B

碳碳叁键官能团、叁键的不饱和性

乙炔的物理性质

A

乙炔的化学性质

B

(1)官能团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2)乙炔与氢气、溴水、氯化氢的加成反应

(3)乙炔加成产物氯乙烯的性质

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A

反应原理和反应装置

苯的结构

B

苯分子中碳碳键的特殊性

苯的物理性质

A

苯的化学性质

B

苯的取代反应(液溴)、硝化反应、加成反应(氢气)

乙醇

乙醇的分子结构

B

羟基及其性质

乙醇的物理性质

A

乙醇的化学性质

A

乙醇的工业制法及用途

A

粮食发酵法和乙烯水化法

乙醛

乙醛的分子结构

B

醛基及其性质

乙醛的物理性质

A

乙醛的化学性质

B

乙酸

乙酸的分子结构

B

羧基及其性质

乙酸的物理性质

A

乙酸的化学性质

B

乙酸的酯化反应

高分子

聚乙烯、聚氯乙烯

A

有机化工与矿物原料

石油

A

(1)石油的成分

(2)石油的分馏和裂化

A

煤的干馏及其产物

天然气

A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及其用途

化学实验活动

物质的性质

氯、溴、碘的性质比较

B

(1)氯、溴、碘之间的置换反应

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B

(1)铝跟酸、强碱溶液的反应

(2)氢氧化铝跟酸、强碱溶液的反应

(3)铝盐跟碱的反应

乙烯的性质

B

(1)乙烯的燃烧

(2)乙烯跟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的反应

乙炔的性质

B

(1)乙烯的燃烧

(2)乙烯跟高锰酸钾溶液、溴水的反应

乙醛的性质

B

乙醛跟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

物质的分离

海带中提取碘

B

萃取原理及操作

粗盐提纯

B

萃取原理及操作

物质的制备

制HC1、NH3

B

原理和装置

实验室制乙烯

B

原理和装置

实验室制乙炔

B

原理和装置

实验室制乙酸乙酯

B

原理和装置

物质的检验

阴离子的检验

B

C1-、Br-、I-、OH-、CO32-、SO42-

阳离子的检验

B

NH4+、Fe3+、H+

定量实验

配置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B

(1)“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2)容量瓶的使用及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配置方法

气体摩尔体积的测定

B

(1)气体摩尔体积的概念及有关计算

(2)氢气摩尔体积的测定

结晶水含量的测定

C

(1)瓷坩埚和研钵的使用

(2)恒重操作

中和滴定

C

(1)滴定管的使用

(2)滴定终点的判断与控制

拓展课程部分

主题

学习内容

学习

水平

说明

研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内因

研究原子的特性

原子核外电子运动状态

电子云与电子运动状态

B

s、p电子云

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核外电子排布

B

核外电子排布概况

电子排布式

B

1-18号元素的电子排布式

轨道表示式

A

简单的轨道表示式

探究物质的结构

分子结构

极性键

A

非极性键

A

分子构型

A

键角

分子的极性

B

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

分子的稳定性

B

键长、键能

分子间相互作用

范德华力

B

晶体

离子晶体

B

以典型实例理解晶体的结构特点和性质的关系

分子晶体

B

原子晶体

B

金属晶体

A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不饱和烃的官能团

双键

B

(1)烯烃

(2)1,3-丁二烯

叁键

B

炔烃

苯环

B

(1)甲苯

(2)苯的同系物

烃的衍生物的官能团

卤原子

B

(1)溴乙烷

(2)卤代烃

羟基

B

(1)甲醇

(2)乙二醇

(3)醇类

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

烃的衍生物的官能团

苯环与羟基

B

(1)苯酚

醛基

B

(1)甲醛

(2)醛类

羧基

B

(1)甲酸

(2)羧酸

酯的结构

B

(1)乙酸乙酯

(2)酯类

(3)油脂

氨基与羧基

B

氨基酸

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

平衡常数K的意义

化学平衡常数K

化学平衡常数K

B

(1)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运用化学平衡常数解释反应进行程度及平衡移动方向

(2)电离平衡常数的表达式,运用电离平衡常数比较弱酸的电离程度

弱电解质电离平衡常数Ki

电离平衡常数Ki

B

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

氧化剂

氧化剂、氧化性

B

(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常见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氧化性强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相应阳离子的氧化性强弱

过氧化钠

B

三价铁盐

B

还原剂

还原剂、还原性

B

(1)根据元素周期律判断常见同主族、同周期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还原性强弱

(2)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判断金属的还原性强弱

B

硫化氢

B

的相互转化、

二价铁盐

B

Fe2+、Fe3+的相互转化

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配平

B

反应物中只有两种(或一种)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的氧化还原反应化学方程式的配平

原电池

铜锌原电池

B

用原电池的电极反应式来表达电极的反应

钢铁的电化防护

阴极保护

B

(1)铁皮镀锌

(2)牺牲阳极

(3)外接直流电源负极

钢铁的冶炼

炼铁

B

炼铁、炼钢中氧化剂、还原剂的选择及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

炼钢

A

化学与化学工业

化工生产

硝酸工业及其原理

氨的氧化

A

(1)结合合成氨、了解氮4种主要化合价(-3、+2、+4、+5)的化合物

(2)用化学平衡的观点认识NO2用水吸收合成硝酸

(3)物料平衡的思想

(4)能源充分利用的思想

(5)绿色化学的思想

NO、NO2

A

硝酸与硝酸盐

B

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

制碱原理

B

侯氏与索氏法的比较

C

氯碱工业和电解池的改进

氯碱工业原理

B

电解池的改进

A

石油化工

以乙烯为原料的化工生产

制乙醛、乙酸

B

理解合成的化学原理

制氯乙烯、聚氯乙烯、聚苯乙烯

B

化学实验活动

化学实验活动

物质的制备

香精的制备

B

制备乙酸丁酯

物质的性质

比较苯酚、乙酸、碳酸的

酸性强弱

C

物质的检验

纸上层析法

B

理解层析法可用于物质的分离与鉴别

醛基的检验

B

用银氨溶液和新制氢氧化铜检验

定量实验

小苏打中NaHCO3含量测定

C

用已知浓度的稀硫酸滴定NaHCO3溶液

镀锌铁皮锌的厚度测定

C

化学计算

物质的量、质量、摩尔质量、气体体积、微粒数等之间的换算

B

非标准状态下气体体积不作要求

根据化学式的计算

B

有关溶液的计算

B

质量分数和物质的量浓度计算;溶液pH计算(只要求强酸、强碱稀溶液的pH计算和强酸、强碱稀释后溶液的pH计算)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C

实际生产的有关计算

C

五、样题示例

例1据报道,科学家开发出了利用太阳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剂。

下列有关水分解过程的能量变化示意图正确的是()

【参考答案】B

【测量目标】化学思维能力/从文字、图、表等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知识内容】物质变化及其规律/能的转化/化学反应过程中能的转化

例2.下列溶液中通入SO2一定不会产生沉淀的是

A.Ba(OH)2B.Ba(NO3)2C.Na2SD.BaCl2

【参考答案】D

【测量目标】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知识内容】一些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硫/硫的氧化物

例3.β-月桂烯的结构如右图所示,一分子物质与两分子溴发生加成反应的产物

(只考虑位置异构)理论上最多有()

A.2种B.3种C.4种D.6种

【参考答案】C

【测量目标】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知识内容】研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内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不饱和烃的官能团

例4.常温下用PH为3的某酸溶液分别为与PH都为11的PH为3的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会得到a、b两种溶液,关于这两种溶液酸碱性的描述正确的是()

A.b不可能显碱性B.a可能显酸性或碱性

C.a不可能显酸性D.b可能显碱性或酸性

【参考答案】AB

【测量目标】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知识内容】物质变化及其规律/电解质溶液/电解质、非电解质、强电解质、弱电解质

例5.物质的量为0.10mol的镁条在只含有CO2和O2混合气体的容器中燃烧(产物不含碳酸镁),反应后容器内固体物质的质量不可能为()

A.3.2gB.4.0gC.4.2gD.4.6g

【参考答案】D

【测量目标】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知识内容】化学计算/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

例6.雄黄(As4S4)和雌黄(As4S3)是提取砷的主要矿物原料,二者在自然界中共生。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1)As4S3和SnCl2在盐酸中反应转化为As4S4和SnCl4并放出H2气体。

若As2S3和SnCl2正好完全反应,As2S3和SnCl2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的氧化剂是____________,反应产生的气体可用______________吸收。

(3)As2S3和HNO3有如下反应:

As2S3+10H++10NO3-2H3AsO4+3S+10NO2+2H2O

若生成2molH3AsO4则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

若将该反应设计成一原电池,则NO2应该在______(填“正极”或“负极”)附近逸出。

(4)若反应产物NO2与11.2LO2(标准状况)混合后用水吸收全部转化成浓HNO3,然后与过量的碳反应,所产生的CO2的量_________(选择编号)

a.小于0.5molb.等于0.5molc.大于0.5mold.无法确定

【参考答案】

(1)1:

1

(2)As2S3,氢氧化钠溶液(或硫酸铜溶液)

(3)10mol,正极

(4)a

【测量目标】

(1)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2)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元素化合物的基本知识

(3)化学探究能力/能对探究过程、结果作出评价

(4)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基本原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知识内容】

(1)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配平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物质变化及其规律/氧化还原反应/氧化剂还原剂

(3)研究化学反应的规律/化学反应中电子的转移/氧化剂

(4)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学生产/硝酸工业及其原理

例7.CuSO4·5H2O是铜的重要化合物,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CuSO4·5H2O的实验室制备流程图。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                            。

⑵如果铜粉、硫酸及硝酸都比较纯净,则制得的CuSO4·5H2O中可能存在的杂质是            ,除去这种杂质的实验操作称为                     。

⑶已知:

CuSO4+2NaOH=Cu(OH)2↓+Na2SO4

   称取0.1000g提纯后的CuSO4·5H2O试样于锥形瓶中,加入0.1000mol/L氢氧化钠溶液28.00mL,反应完全后,过量的氢氧化钠用0.1000mol/L盐酸滴定至终点,耗用盐酸20.16mL,则0.1000g该试样中含CuSO4·5H2O        g。

⑷上述滴定中,滴定管在注入盐酸之前,先用蒸馏水洗净,再用                           。

在滴定中,准确读数应该是滴定管上蓝线                      所对应的刻度。

⑸如果采用重量法测定CuSO4·5H2O的含量,完成下列步骤:

   ①              ②加水溶解③加氯化钡溶液,沉淀④过滤(其余步骤省略)

   在过滤前,需要检验是否沉淀完全,其操作是                                   

⑹如果1.040g提纯后的试样中含CuSO4·5H2O的准确值为1.015g,而实验测定结果是l.000g测定的相对误差为             。

【参考答案】

(1)溶液呈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

(2)Cu(NO3)2,重结晶

(3)0.0980

(4)标准盐酸溶液润洗2~3次,粗细交界点

(5)称取样品;在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有无沉淀产生

(6)-1.5%(-1.48%)

【测量目标】

(1)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

(2)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3)化学思维能力/运用化学研究方法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4)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熟悉和掌握基础化学实验

(5)化学探究能力/能制定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和验证

(6)化学探究能力/能对探究过程、结果作出评价

【知识内容】

(1)化学与化学工业/化学生产/硝酸工业及其原理

(2)物质变化及其规律/能的转化/溶解过程及其能的转化

(3)化学实验活动/定量实验/中和滴定

(4)化学实验活动/定量实验/中和滴定

(5)化学实验活动/化学实验活动/定量试验

(6)化学实验活动/化学实验活动/定量试验

例8.化合物M是一种治疗心脏病药物的中间体,以A为原料的工业合成路线如下图所示。

已知:

RONa+R’X→ROR’+NaX

根据题意完成下列填空:

⑴写出反应类型。

反应①                      反应②                    

⑵写出结构简式。

A                       C                         

⑶写出

的邻位异构体分子内脱水产物香豆素的结构简式             。

⑷由C生成D的另一个反应物是           ,反应条件是              。

⑸写出由D生成M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⑹A也是制备环己醇(

)的原料,写出检验A已完全转化为环己醇的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测量目标】

(1)化学思维能力/从文字、图、表等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2)化学思维能力/从文字、图、表等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3)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4)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掌握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和性质

(5)化学思维能力/从文字、图、表等情景资料中获取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推理

(6)化学探究能力/能制定或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案并予以实施和验证

【知识内容】

(1)研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内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烃的衍生物的官能团

(2)研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内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质/烃的衍生物的官能团

(3)研究影响物质性质的内因/有机物的结构和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