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5878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81 大小:4.8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81页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81页
亲,该文档总共8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8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docx

庐山野外实习地理学报告

湖北师范学院地理科学系

庐山地理学综合实习报告

 

专业地理科学

班级0902班

姓名郑楚

学号2009119010228

成绩:

批阅时间:

批阅人:

 

庐山概述………………………………………………………………1

一、实习目的………………………………………………………………1-2

二、实习内容………………………………………………………………2

三、实习路线………………………………………………………………2-5

四、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概述………………………………………………………………………5

(一)实习目的……………………………………………………………6

(二)具体要求……………………………………………………………6

(三)实习内容……………………………………………………………6-15

五、庐山植物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15

(一)实习目的……………………………………………………………15

(二)具体要求……………………………………………………………16

(三)实习内容…………………………………………………………16-24

六、庐山土壤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24

(一)实习目的……………………………………………………………24

(二)具体要求……………………………………………………………24

(三)实习内容…………………………………………………………24-31

七、庐山气象实习报告

概述……………………………………………………………………31-32

(一)实习目的……………………………………………………………32

(二)具体要求……………………………………………………………32

(三)实习内容…………………………………………………………32-38

八、庐山水文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38

(一)实习目的……………………………………………………………38

(二)具体要求……………………………………………………………38

(三)实习内容…………………………………………………………38-42

九、庐山人文地理实习报告

概述………………………………………………………………………42

(一)实习目的……………………………………………………………42

(二)具体要求……………………………………………………………42

(三)实习内容…………………………………………………………43-45

十、实习总结………………………………………………………………45-46

 

庐山地理学野外综合实习报告

郑楚

庐山概述:

庐山位于长江中下游平原中部,安徽,湖北,江西三省交会处,江西省北端,九江市南侧,包括九江市、庐山和庐山南北部的星子县、九江县的大部分,特有“吴头楚尾”“三省交会”的地理位置。

处于东经115°50′~116°10′,北纬29°28′~29°45′之间,总面积约800平方公里。

庐山地区北滨长江、东和东南方为鄱阳湖环绕,区内有著名的庐山中山山地、山前丘陵和滨水平原。

庐山是由断裂抬升而形成的断块山,外险内秀,具有河流、湖泊、坡地、山峰等多种地貌。

山体平面形态呈肾形,由西南向东北方倾斜延伸,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主峰为大汉阳峰,海拔1473.8m,高出四周平原约1440m,属于中山类型。

庐山的形成经历了复杂而又漫长的历史过程,留下了许多自然地理遗迹。

山体也由时代不同的岩石组成。

由于庐山独特的地理位置,加上它具有中山地地貌特征,亚热带山地气候特征,土壤和植被垂直分带明显等特点,使庐山的自然地理结构和地理环境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

同时,庐山历史悠久,形成众多典型的历史人文景观和自然地质景观,被联合国授予“世界文化景观”,我国首批世界地质公园。

经过古代宗教圣地的局部开发,近代避暑胜地的有目的的开发,解放后疗养基地的多头开发,改革开放后旅游胜地的全面开发四个阶段后,现已形成宗教文化,理学文化,建筑文化全面发展的文化格局。

庐山一直以来是很多高等院校的地理科学专业和地质地貌专业学生的野外考察实习基地,我校地理科学专业于2011年9月4日——9月9日对庐山进行为期六天的地理、地貌、人文、气候、植被、土壤野外综合调查,掌握庐山的整体地理情况,并对其局部典型小气候进行考察。

一、实习目的

1、总目的

巩固课堂学习的基本理论,理论联系实际,验证扩展视在实践中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形成专业的思维方式,构建健全的学科体系,锻炼和培养自己的野外工作能力。

了解庐山概况及庐山地区的地质地貌特征,岩石形成过程,结构分布,产状形成原因,现象及庐山地址类型(如断层、解理、褶皱)形成原理等。

了解庐山宗教文化,万国别墅群来体会庐山的人文景观及其深刻内涵,并在庐山的人文景观中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政治风云,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在户外考察中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团结协作、遵守纪律等优良品质,增强集体观念,分工协作,互帮互助。

学会诸如地质罗盘仪,GPS,气压湿度计等户外考察一起的使用,掌握野外实习能力和操作能力,培养作为地科学生应有的尊重客观实际,养成野外观测、记录、实事求是的好习惯,掌握科学编写实习报告的能力,总结此次实习与我们专业学科的联系。

为以后实习奠定基础。

2、各门课程目的

2.1地质地貌

(1)实地考察观测庐山地质,认识其相关地层特征,分布特点,岩层特性,岩体走向,主要地质构造的特征,形成原因和受力情况,以及空间分布状况,

(2)实地考察认识庐山各种地貌:

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夷平面,冰川地貌,湖滨地貌等,通过亲历躬行对这些地貌有不仅仅是感官还有理性的理解。

(3)掌握野外工作方法和技能,掌握罗盘仪和海拔仪的操作和使用,锻炼动手操作能力和野外实习能力。

(4)庐山一直是我国东部第四纪冰川问题争议的焦点,本次考察着重搜集了庐山冰川作用的证据,为以后研究做好奠基。

2.2植物

(1)考察庐山植被的类型特征,组成结构,分布规律,动态变化特征,结合当地植被分布状况,分析植被与气候,地形和土壤之间的关联性。

结合不同植被的分布差异分析植物的演替趋势。

(2)运用课本知识对庐山进行区域植物群落调查,掌握群落调查方法,培养野外植物调查的能力。

2.3土壤

(1)分析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土壤空间分布规律,形成原因,实地结合土壤坡面特征,分析该地土壤质地情况,与周围植被、环境的关系,掌握野外土壤坡面的方法和技能。

(2)根据土壤质地情况提出改良土壤的方法,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2.4水文

(1)了解庐山与周围水体如长江,鄱阳湖之间的关系,对祖国南部大的水系有了更全局而深刻的认识。

(2)亲历庐山自身的水体系统,检测庐山的水质及探讨其水体污染原因,并提出改良水质的方法。

(3)分析庐山地形对河流袭夺的影响。

(4)实地考察庐山几处大坝,通过几处大坝间的比较甚至是与三峡大坝的比较,分析大坝各自的优劣处及建坝选址的区位因素。

思考建坝后所产生的水文效应。

2.5气候

(1)分析庐山地区的气候类型,气候现象和气候特征。

(2)根据表象研究成因,在庐山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前提下,分析山地、水域、城市等因素条件下的小气候现象

2.6人文

(1)了解庐山的历史开发过程及每一个过程对庐山文化形成所造成的影响。

(2)重点了解庐山的别墅文化景观,宗教文化景观及山水文化景观。

体会庐山深刻文化内涵的同时探讨庐山人地关系,为庐山旅游的后续发展提出建议。

二、实习内容

1、地质地貌:

了解庐山基本地层;掌握庐山复杂的地质构造,其中重点掌握褶皱构造及断裂构造。

掌握庐山各种地貌:

构造地貌,流水地貌,冰川地貌,湖滨地貌等。

2、植物:

了解庐山的植被类型及地带性植被,进行植物群落调查,分析植被演替,深度剖析环境因子对植被的影响。

3、土壤:

在不同海拔进行土壤剖面实验以整体分析庐山地区主要土壤类型及其分布带。

提出土壤改良与利用建议。

4、水文:

庐山水体的水质分析;河流袭夺,大坝建址选择及其产生的水文效应。

5、气候: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的特征,庐山山地气候,特殊地形中的小气候现象、特征及成因。

6、人文:

庐山地区区位分析,庐山旅游资源及开发,庐山文化景观内涵。

三、实习路线

①2011年9月4日

上午:

湖北师范学院-----黄黄高速(途径黄石长江大桥)-----黄小高速-----九江长江大桥-----九江市区-----庐山牯岭镇

下午:

匡城宾馆-----中国庐山气象站-----月照松林-----牯岭街。

②2011年9月5日

上午:

匡城宾馆-----飞来石(冰桌)-----如琴湖-----花径-----如琴湖西岸-----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虎背岭山脊-----大天池

下午:

龙首崖-----石门涧-----牯岭街。

③2011年9月6日

上午:

匡城宾馆-----五老峰(一峰-----二峰-----三峰-----四峰-----五峰)

下午:

五峰-----三叠泉-----牯岭街。

④2011年9月7日

上午:

匡城宾馆-----庐山博物馆(途径东谷别墅群)-----含鄱口

下午:

含鄱口-----庐山植物园-----冰渍泥砾剖面-----剪刀峡-----牯岭街

⑤2011年9月8日

上午:

匡城宾馆-----庐山会议旧址-----庐山大厦-----回龙路-----芦林湖、芦林湖大坝-----黄龙寺-----三宝树-----黄龙潭、乌龙潭-----电站大坝

下午:

电站大坝-----别墅区、美庐-----牯岭街。

⑥2011年9月9日

上午:

休整

下午:

庐山-----九江市-----湖北师范学院

从湖北师范学院到庐山风景区沿途地理总结:

地质:

进入庐山区后,从盘山公路一段就可见断层、褶皱明显。

地貌:

山地---平原、丘陵---低山----山地

土壤:

黄壤---砖红壤---红壤---山地土

植被:

主要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受地形影响,多山地垂直地带性植被。

在黄梅出现谷丘,谷丘上多松树种植。

水文:

两次穿过长江,水位较高,流量大但水体浑浊。

沿途的水域较多但普遍面积较小。

气候:

沿途为典型的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但进入庐山区后可明显感觉到气候的垂直地带性差异,从盘山公路越往上,凉意越大,雾气越大,湿度越大。

人文:

沿途的平原多水稻田且沿途多池塘、水稻田、棉花地。

黄梅地区多种植蔬菜,主要为丝瓜、苦瓜、扁豆、茄子等。

另外,从过省界线进九江市开始,我们目之所及的建筑还是很有特色的。

关于长江大桥:

从黄石到庐山,我们所走的路线经过两座长江大桥—黄石长江大桥和九江长江大桥。

现将两座长江大桥进行综合比较:

新中国成立以前,长江上没有一座大桥,只能通过轮渡过江,交通十分不便。

新中国成立以后,于1954年底,在长江上建起了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

改革开放后,特别是1995年以来,随着建设资金来源的多元化(原均为国家拨款,建后不收过桥费;现在为各种形式的筹资、贷款,建后收费还贷)及造桥技术的迅猛发展,大量的高投入、高技术、大跨径的长江大桥如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修建起来。

九江长江大桥(见左图):

公路铁路两用桥。

九江长江大桥位于赣、鄂、皖三省交界的一段长江上,南岸引桥横跨白水湖,北岸与湖北黄梅县的小池口镇相接。

大桥是双层式公路铁路两用桥,钢桁架结构,上层是汽车20级的4车道公路桥,桥长4460米,宽18米,其中行车道宽14米,两侧人行道各宽2米;下层为中载重的双线铁路桥,长7675.6米。

该桥于1973年12月动工修建,1993年1月公路桥全部建成,1994年7月铁路桥开通。

是我国目前最长、工程量最大的铁路、公路两用桥。

无论是桥的设计、施工工艺,还是新型建筑材料的使用等方面,都反映了我国迄今最先进的建桥水平。

整个大桥设计新颖,造型优美,工艺独特,雄伟壮观。

大桥铁路引桥采用的无碴无枕预应力箱形梁,在我国建桥史上还是第一次。

主河槽216米宽的大跨度,也居全国桥梁之首。

黄石长江大桥(见左图):

公路桥。

黄石长江大桥位于长江中游的湖北省黄石市,是国家公路干线上海至成都312国道上的特大型桥梁,是一座预应力混泥土连续刚构桥。

大桥全长2580.08米,其中主桥长1060米,主跨长245米。

该桥于1991年7月开工,1995年12月建成通车。

按《内河通航标准》等国家技术规范,水上桥梁应建在河床稳定、航道水深充裕和水流条件良好的平顺河段,运离易变的洲滩。

黄石长江大桥因在选址时没有听取航道管理部门的意见,将大桥建在弯曲河道或冲淤变化剧烈的滩险河段上,给桥梁和航轮的安全造成严重威胁。

20世纪90年代初,黄石大桥在进行大桥桥址的可行性研究时,建桥业主未采纳航道部门的意见,把桥建在水运繁忙航段的弯曲河段上,仅该桥在施工期内就发生了20多起船舶碰撞桥墩事故,沉船九起,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万元。

四、庐山地质地貌实习报告

概述

庐山是由北东——南西向断裂作用上升而成的断块山,平面形态呈肾形,中部宽而向东北和西南逐渐收窄,长20多公里,最宽10多公里,最高峰为汉阳峰,高1474米。

山体四周以悬崖峭壁与断陷的丘陵、岗地、湖泊、冲积平原截然分开,成为一座相对高度达1200——1400m的中山地貌。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个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山体内的褶皱、断层和单斜构造地貌都很明显。

从大地构造方面看,庐山位于准阳山字型构造弧顶东侧,庐山的南部为江南古陆(花岗岩),在南北向强大的挤压力下,使庐山地区产生了NE——SW和NW——SE向两组断裂及一系列褶皱构造,尤其是断裂构造对庐山的地貌发育影响深刻,庐山山体即是沿NE——SW向的温泉正断层和莲花洞正断层抬升而成的(如右图所示)。

此外,还有尚在争论中的第四纪山岳冰川地貌。

六十多年前,地质学家李四光经过反复考察和研究,认定庐山第四纪时发生多次冰川,并命名为:

鄱阳冰期、鄱阳—大姑间冰期、大姑冰期、大姑—庐山间冰期、庐山冰期,为中国第四纪冰川地质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庐山主要由震旦纪及前震旦纪地层组成,其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山体中部出露最宽,向东北部和西部收敛。

以九奇峰、仰天坪一带为界,将庐山地层分为南、北两部。

南部主要出露前震旦系双桥山群,庐山最高峰汉阳峰由前震旦纪喷出变流纹岩组成,因易受风化,故山峰略呈浑圆状。

庐山内的褶曲,有背斜及向斜两列,大的构造单位即三背两斜。

其中三背分别为:

五老峰单斜山,大月山背斜山,虎背岭单斜山。

两斜分别为:

青莲寺向斜谷,东谷向斜谷(如下图所示)。

庐山地区是一个古老的陆块,在杨子准地台的南缘。

准地台比较稳定,其中的庐山地区前期下沉,后期缓慢上升。

(一)实习目的

了解庐山地质概况,初步认识庐山基本的地貌类型和地貌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地貌形成原因。

掌握地质罗盘仪,手持GPS等仪器的使用方法。

探究庐山的第四季冰川问题。

(二)具体要求

1、掌握庐山构造基础:

三背两斜。

了解庐山地质概况。

2、认知庐山基本的地貌类型、地貌形态及地貌发育过程并探求地貌形成原因。

3、全系学生掌握罗盘仪,GPS的使用方法。

4、调查庐山地区冰川地貌形态类型、地貌形态,并得出自己的观点。

(三)实习内容:

1、2010年9月4日

下午:

匡城宾馆-----中国庐山气象站-----月照松林-----牯岭街。

1中国庐山气象站

其基本地理数据:

经纬:

30°14′082″N,115°03′E。

海拔:

1336m

气压:

887、2百帕

庐山气象观测站建于1954年,位于海拔1164.5m米的山上。

1963年庐山气象站升格为国家基本气象站,至今庐山气象站已经积累了长达52年的气象资料。

1954年,位居江西,湖北,安徽三省交汇点的庐山,被确立为中国首批建立气象站点之一。

座位屹立在两湖平原上的唯一一个高山站点,庐山气象站的预报对九江乃至整个长江中游两湖平原区域天气预报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我们可以观察到:

庐山气象站周围植被以松树为主,针叶林、阔叶林混交,观测场明显高于周围的树木,视野开阔,也没有因复杂地形而引起的山谷风、城市风等局地环流影响..在庐山气象站,我们并没有进行气象考察,反而监狱气象站特殊的地理位置——牯牛领山脊而进行了地质地貌的讲解与分析。

首先我们要明确庐山的基本构造基础:

三背两斜(其中三背分别为:

五老峰单斜山,大月山背斜山,虎背岭单斜山。

两斜分别为:

青莲寺向斜谷,东谷向斜谷)(见概述2图)。

气象局的基本方位:

东侧为月照松林,再远处依次为东谷向斜谷,女儿城次成山。

西侧为西谷次成谷。

庐山气象站位于牯牛岭背脊地带,东南翼形成了东谷的谷地,而西北翼原本应为背斜山地而被侵蚀成西谷。

形成这一地貌的主要原因:

西谷的谷地,其岩石主要为质地较软的长石石英砂岩,还有千枚岩,页岩等,易被侵蚀成谷地。

而东南翼岩石石英较多,岩性较坚硬,不易被侵蚀而形成次成山。

另外,吴敏老师给我们讲解了罗盘仪的实用方法,然后全系同学分小组用罗盘仪对岩石的产状,岩层,方向,方位进行了测量。

我们对牯牛岭山脊的一处出露岩层经行了产状要素的测定,结果如下:

走向:

EN10°。

倾向:

SE100°。

倾角:

西偏北78°。

(见右图)

具体方法如下:

图一:

地质罗盘仪示意图:

图二:

地质罗盘仪使用方法示意图:

(1)岩层走向的测量

岩层走向是岩层层面与水平面相交线的方位,测量时将罗盘长边的底棱紧靠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或指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因走向线是一直线,其方向可两边延伸,故读南、北针均可)。

(2)岩层倾向的测量

岩层倾向是指岩层向下最大倾斜方向线(真倾向线)在水平面上投影的方位。

测量时将罗盘北端指向岩层向下倾斜的方向,以南端短棱靠着岩层层面,当圆形水准器气泡居中时,读指北针所指度数即所求。

(3)岩层倾角的测量

岩层倾角是指层面与假想水平面间的最大夹角,称真倾角。

真倾角可沿层面真倾斜线测量求得,若沿其他倾斜线测得的倾角均较真倾角小,称为视倾角。

测量时将罗盘侧立,使罗盘长边紧靠层面,并用右手中指拨动底盘外之活动扳手,同时沿层面移动罗盘,当管状水准器气泡居中时,测斜指针所指最大度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若测斜器是悬锤式的罗盘,方法与上基本相同,不同之处是右手中指按着底盘外的按纽,悬锤则自由摆动,当达最大值时松开中指,悬锤固定所指的读数即岩层的真倾角。

2、2010年9月5日

上午:

匡城宾馆-----飞来石(冰桌)-----如琴湖-----花径-----如琴湖西岸-----白居易草堂-----锦绣谷-----仙人洞-----虎背岭山脊-----大天池

下午:

龙首崖-----石门涧-----牯岭街。

1飞来石(冰桌)(见下图:

庐山中学附近的飞来石)

飞来石即为重叠石,岩性与牯牛岭一致,都为本地砂岩。

庐山多处皆有飞来石,而此飞来石位于庐山“三背两斜”基本构造的西谷地带,而西谷是一个岩性较软的次成谷地。

此飞来石规模较大,直径约为10m,实测海拔为1060m。

岩性为石英砂岩,飞来石上盘大约30m3,下盘大约105m3。

我们知道,牯岭包括西谷的基岩都为石英砂岩。

而飞来石的岩性产状与周围整体岩石的岩性产状不一致。

我们不禁生疑:

飞来石,从何飞来?

关于这一点,现在主流的思想有三:

1、冰川地貌观点:

此观点先排除了流水搬运的可能:

首先流水的搬运能力弱,周围没有发现小块的岩石;其次流水搬运的石块磨圆度一般较高,而此处的岩石磨圆度低。

冰川搬运的特点:

搬运能力强,能够搬运巨大的岩石;搬运的距离远,能够搬运上千公里;能够降低处的的岩石向高处搬运。

由此看来,飞来石比较符合冰川搬运的特点。

李四光先生将其称之为冰桌。

反驳观点:

1此处若为冰川搬运的谷地,则其所占的面积太小。

街心公园为分水岭,此处离分水岭太近,不能搬运巨大的石块

2冰川搬运会形成U型谷,此处的谷底并没有U形的形状。

3经过冰川的作用,底部的网纹棕红色堆积物应该被刨蚀,会扰动下面的岩层,但此处没有岩层被扰动的情况。

根据李四光的冰川理论,此石是冰川作用搬运而来。

2,此石是流水作用和重力作用共同作用而来。

根据我们的实地考察,我更倾向于第一种观点。

原因:

1,飞来石上游镜面状的擦痕,符合作用原理。

流水作用和重力作用无法解释这一擦痕。

2,冰川作用的分选型不强,所以飞来石保留完整。

3,庐山上还有很多其他的冰川地貌:

U形谷,冰窖等,都是对冰川作用的佐证。

2、重力地貌观点:

此岩石有可能是从高处跌落至此的

1首先要有一定的坡度,经过冻融交替,使其蠕动。

2干湿交替,摩擦力,重量发生变化,使整个岩石翻滚至此。

我认为是冰川搬运的可能性较大。

原因如下:

1、飞来石太过巨大,此处的坡度较为低缓,蠕动至此要经过更长的年代,岩石本身的重量也很大,能够翻滚的可能性较小。

2、此处没有明显的U型谷特点,我想是跟人类活动关系很大,人们在此建了许多建筑,改变了谷底原有的形态;并且并不是所有的冰川搬运都能引起岩层的扰动。

3、飞来石上有镜面状的擦痕,符合冰川作用原理。

4、冰川分选性不强,所以飞来石保存完整。

5、庐山还有很多其他冰川地貌:

U型谷、冰窖等可以说明这一切。

所以我认为飞来石是冰川搬运的结果。

2如琴湖西岸

08:

40,我们来到了如琴湖西岸,在这里,我们重点探讨了由于河流袭夺改变河流流向的问题:

西谷为东北—西南走向,水流应该向西南方向(即花径方向)流,本应通向石门涧。

但西谷相对坡度平缓,而锦绣谷坡度较陡峭,西南走向河流下切严重,引发溯源侵蚀,成为河流袭夺谷,而西谷河流则成为被袭夺河。

这样,如琴湖建在了河流袭夺点,使水流流向西北向进而流向了锦绣谷,达到花径成为了一个无尾湖。

鉴于此地的河流袭夺地貌,特将庐山的主要袭夺地貌简述如下:

1、锦绣谷袭夺西谷:

西谷原来由虎背岭南侧向南西流入石门涧,但在天桥附近被向西流的锦绣谷袭夺。

证据是:

①花径风口:

风口段河谷是西谷自然延伸部分,谷内堆积物又与西谷相似,保持着棕红色—棕黄色砂砾层及棕红色网纹红土风化壳。

②天桥袭夺湾及裂点:

在裂点(天桥)以上为宽谷(西谷),以下为峡谷(锦绣谷)。

袭夺时代为晚更新世之后。

理由是:

第一,裂点上溯不远;第二,西谷内由晚更新统棕黄色堆积物所覆盖的谷底未受明显的破坏。

2、三叠泉河袭夺七里冲:

原来的七里冲向北东流,在三叠泉附近被向南流的三叠泉河袭夺,河流成直角拐弯,河流袭夺后,裂点向七里冲上溯了2km之远,河流下切深度达150~300多米。

可见袭夺时间应早于锦绣谷。

3、东谷支流袭夺大校场河:

该小河切穿女儿城山岭,袭夺了大校场河上游,使大校场河上游原来向南西流入芦林盆地的,现改向北西流入东谷,造成汉口峡。

(如下图)

4、芦林湖大坝处:

一条河流的坡度较陡,袭夺了芦林湖水系,因此本应流入芦林湖的东谷水系,最后流入了电站大坝.(如下图所示)

河流袭夺原因分析:

庐山上升之前,山体内的河流已发育为成熟的老河谷阶段,即河流循软弱岩层发育和沿岩层走向(作北东向或南西向)流动。

当山体上升后,新出现的东西向或南东向河流溯源侵蚀,由于它的流程短和纵比降大,所以不论下切或溯源侵蚀的速度均大于老河流,因此袭夺了东北流或西南流向的古老河流。

3锦绣谷

自天桥循左侧石级路前行至仙人洞,为一段长约1.5公里的秀丽山谷,这便是庐山1980年新辟的著名风景点──锦绣谷。

由大林

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

因第四纪冰川作用,锦绣谷这块面向西南的山间凹地,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

因四时红紫匝地,花团锦簇,故名锦绣。

锦绣谷属于河谷地貌,在途中我们看到了很多的断块山以及岩块上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小学作文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