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7439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409.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docx

人教版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

人教版2020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祖藉,是与老家紧密相关的一个名词,而落叶归根,正是中国的传统文化。

B.“菲莱”已经四个月沓无音信了,但复苏仍有希望,越来越多的阳光会沐浴在探测器的太阳能帆板上,让它有机会再次充满“活力”准备“开工”。

C.放任这种不负责任的粗制烂造行为,只会降低中国电视剧的艺术质量和整体水准,希望电视管理部门认真负起监管责任。

D.保守秘密有时会让人精疲力竭,但个中原因可能并不像大多数研究者长期认为的那样。

2.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A.狮航JH610失事后,许多中国游客纷纷取消去印尼旅游的预约。

(在“失事”后面加“的消息传来”)

B.广东卓越的自然环境和一如既往的生态保护,孕育了“英德红茶”“岭头单丛茶”“石古坪乌龙茶”等茶的自然品质。

(将“卓越”改为“优越”)

C.智能设备本来应该是现代社会辅助学习的最佳工具,但在实践中却由于使用不当的原因而造成了学习障碍。

(删去“的原因”)

D.经过三年的使用,隧道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和横沟盖板松动。

(在句末加“的问题”)

3.请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朗润rùn     莅临wèi    澄清dènɡ    地毯tǎn

B.抖擞sǒu     棱镜lénɡ   应和hè      竦峙chì

C.徘徊(huí)  分歧(qí)  并蒂莲(dì)  翻来覆去(fù)

D.瘫痪(tān)  憔悴(cuì)  差可拟(chā) 罗摩衍那(yǎn)

4.下列句子中划线成语或俗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科技工作者,需要有思想,敢于异想天开,才有可能成为杰出的科学家。

B.最美女司机的故事,像插上了翅膀一样飞遍大江南北,真可谓是家喻户晓。

C.我坚信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发扬勇往直前的精神,遇到困难不退缩,就一定会实现自己的理想。

D.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共青团成立90周年大会上发表讲话,激励优秀青年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5.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作者是奥斯特洛夫斯基,书中的主人公保尔·柯察金是在朱赫来的影响下,逐步走上革命道路,成长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他身上凝聚了那个时代最美好的品质——为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品质。

B.乔纳森·斯威夫特在《格列佛游记》中描写小人国利里浦特的党派之争以鞋跟高低划分阵营,“高跟党”和“低跟党”尔虞我诈,争权夺利,实际上是挖苦英国两个争斗不休的政党。

C.《童年》的整体基调虽然严肃、低沉,但小说以一个小孩的眼光来描述,给一幕幕悲剧场景蒙上了一层天真烂漫的色彩,读来令人悲哀但又不过于沉重,使人在黑暗中看到光明,在邪恶中看到善良,在冷酷无情中看到人性的光芒,在悲剧的氛围中感受到人们战胜悲剧命运的巨大力量。

D.小说《简·爱》所述故事主要发生在桑菲尔德庄园,因为简·爱以家庭教师身份为罗切斯特的女儿阿黛勒授课,她的生活在桑菲尔德庄园与罗切斯特产生交集,但最终她与罗切斯特分道扬镳。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一面》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门外,细雨烟似地被秋风扭着卷着,不分方向地乱飞。

店里冷得像地窖一样,冷气从裤管里向上钻。

忽然,我看见架上横排着一列中文的《毁灭》。

《毁灭》?

我记得一本什么杂志上介绍过,说是一本好书。

看一下那书脊,赫然印着“鲁迅译”三个字,我便像得到了保证似的,立刻从书架上抽下一本

…………

内山老板大概看出点儿什么苗头,就笑着回头对里面说了一句日本话,原先和内山说话的那个老人咬着烟嘴走了出来。

他的面孔黄里带白,瘦得教人担心,好像大病新愈的人,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一点颓唐的样子。

头发约莫一寸长,显然好久没剪了,却根根精神抖擞地直竖着。

胡须很打眼,好像浓墨写的隶体“一”字。

“你要买这本书?

”他看了我一眼。

那种正直而慈祥的眼光,使我立刻感到身上受了父亲的抚摩——严肃和慈爱交织着的抚摩似的。

“是的。

”我低低地说。

他从架上扳下一本书来,版式纸张和《毁灭》一模一样,只是厚一点点,封面上印着两个八分体的字:

《铁流》。

他用竹枝似的手指递给我,小袖管紧包在腕子上:

“你买这本书吧——这本比那一本好。

他是谁?

对我这样一个平日被人轻视的工人下那样诚恳的劝告?

我一进门的时候本来就有点疑惑,现在更加疑惑了;虽然猜不出是谁,但自己断定:

一定是一个不平常的人。

我一翻那定价:

一元八角!

“先生,我买不起,我的钱不够……”我的话低得连自己都听不见了,我不知道怎样才好。

我低了头,头脑里轰隆轰隆的。

我不敢看他的脸。

我只听见一个声音在问我:

“一块钱你有没有?

一块钱!

“有!

”我抬起头,顿时恢复了勇气。

“我卖给你,两本,一块钱。

什么?

我很惊异地望着他:

黄里带白的脸,瘦得教人担心;头上直竖着寸把长的头发;牙黄羽纱的长衫;隶体“一”字似的胡须;左手里捏着一枝黄色烟嘴,安烟的一头已经熏黑了。

这时,我忽然记起哪本杂志上的一段访问记——

“哦!

您,您就是——”

我结结巴巴的,欢喜得快要跳起来了。

一定是他!

不会错,一定是他!

那个名字在我的心里乱蹦,我向四周望了一望,可没有蹦出来。

他微笑,默认地点了点头,好像我心里想着要说的,他已经统统知道了一样。

这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同志,朋友,父亲和师傅!

憎恶黑暗有如憎恶魔鬼,把一生的时光完全交给了我们,越老越顽强的战士!

我又仔细地看他的脸——瘦!

我们这位战士的健康,差不多已完全给没有休息的艰苦工作毁坏了。

他带着奖励似的微笑,指着《铁流》对我说明:

“这书本来可以不要钱的,但是是曹先生的书,现在只收你一块钱本钱;我那一本,是送你的。

我费力地从里衫的袋里(公司为防止我们“揩油”,衣衫上一只袋都没有缝)掏出那块带着体温的银元,放到他的手里——他的手多瘦啊!

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我恭敬地鞠了一躬,把书塞进帆布袋,背起便走出书店的门。

6.选文划线处营造了怎样的环境?

对表现文章主要人物的形象有什么作用?

7.文章在写到鲁迅的外貌时反复强调了他“瘦”的特征,目的何在?

8.下面的评价哪一项不正确()

A.“这样一来不会错了,正是他!

”这一句充满了强烈的惊喜之情。

B.“同志”,表示亲密无间,鲁迅热爱广大革命人民。

C.“师傅”,表示循循善诱,鲁迅热忱地指导广大革命青年——“俯首甘为孺子牛”。

D.“战士”表示顽强战斗——“横眉冷对千夫指”。

9.文中加点词“站在前进行列最前面的”“我们的”两个修饰语分别强调了鲁迅先生怎样的特点?

10.选段最后一节“我鼻子里陡然一阵酸,像要哭出来。

”的原因是什么?

充分表达了作者对鲁迅先生怎样的情感?

11.联系选文说说文章以“一面”为题好在哪里?

①从公开的文字上看起来:

两年以前,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是事实;不久就不再自夸了,只希望着国联,也是事实;现在是既不夸自己,也不信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却也是事实。

于是有人慨叹曰: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②如果单据这一点现象而论,自信其实是早就失掉了的。

先前信“地”,信“物”,后来信“国联”,都没有相信过“自己”。

假使这也算一种“信”,那也只能说中国人曾经有过“他信力”,自从对国联失望之后,便把这他信力都失掉了。

③失掉了他信力,就会疑,一个转身,也许能够只相信了自己,倒是一条新生路,但不幸的是逐渐玄虚起来了。

信“地”和“物”,还是切实的东西,国联就渺茫,不过这还可以令人不久就省悟到依赖它的不可靠。

一到求神拜佛,可就玄虚之至了,有益或是有害,一时就找不出分明的结果来,它可以令人更长久的麻醉着自己。

④中国人现在是在发展着“自欺力”。

⑤“自欺”也并非现在的新东西,现在只不过日见其明显,笼罩了一切罢了。

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⑥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拚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耀,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⑦这一类的人们,就是现在也何尝少呢?

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

说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用以指一部分人则可,倘若加于全体,那简直是诬蔑。

⑧要论中国人,必须不被搽在表面的自欺欺人的脂粉所诓骗,却看看他的筋骨和脊梁。

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12.分析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表达作用,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我们总自夸着‘地大物博’”“只希望着国联”“改为一味求神拜佛,怀古伤今了”

A.作者运用尖锐泼辣的语言,栩栩如生地漫画式地画出了悲观论者的脸谱。

B.“总”字刻画出一副自我炫耀、夜郎自大的样子。

C.“只”字刻画出一副真挚、虔诚、执著的样子。

D.“一味”刻画出一副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顽固不化的样子。

13.下面对选段①-⑤的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的“是事实”“也是事实”“却也是事实”,作者反复强调这些事实,可见作者用冷峻的目光关注着社会现实,关注着这些“公开的文字”。

B.第③段画线句子中的“新生路”指的是“相信自己”。

C.第⑤段是过渡段,由揭露不但失掉“自信力”而且发展着“自欺力”的一小撮中国人转向歌颂“并不失掉自信力”的广大人民。

D.文章段与段之间、部分与部分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

第⑤段“然而,在这笼罩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使全文从前面的间接批驳转向直接批驳。

14.下列对文章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A.文中被驳斥的错误论点是: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

B.第①自然段是先摆出对方错误论点再摆出对方论据。

C.文章论证的正确论点是:

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D.第⑥⑦自然段用历史和现在的事实证明了作者确立的论点。

什么决定了你的口味?

①为什么有些人天生就不爱吃葱、姜、蒜、香菜等刺激性食物?

为什么萝卜白菜各有所爱?

为什么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依旧改变不了自己的饮食习惯?

为什么我们无法重现儿时的味道?

现在,科学家已经可以告诉我们这些问题的答案了。

②过去我们常常认为挑食是娇生惯养的结果,但科学研究证明,挑食的原因并非这么简单。

③拿香菜来说,喜欢香菜的人吃什么都想放点香菜进去,厌恶香菜的人闻着味道就有一种本能的排斥。

在喜欢香菜的人看来,香菜清爽可口,但是对另一些人来说,香菜和肥皂就是一个味道。

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大约源于6种物质,其中大多数是名叫“醛”的脂肪分子。

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臭虫体内也有类似的分子。

对讨厌香菜的人来说,他们察觉不到香菜叶中令人愉悦的化学物质,而只察觉到香菜与肥皂相似的那一面。

因此,挑食或许只是因为基因差异。

④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嗅觉和味觉中心的一位科学家称,与男性相比,味觉超常的能力在女性身上更为常见,而亚洲人和非洲裔美国人中味觉超常的人又比白种人多。

⑤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出门在外,饮食是否可口,直接关系到心情的好坏、身体的健康,甚至工作的效率,还有一句更准确的描述——“吃饱了不想家”。

有一种理论认为,人的胃口是有记忆能力的,饮食习惯将在6岁前养成,一旦形成,终生难以改变。

大多数人都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它非常强烈,让人对其念念不忘,据说孩子想家了,多半是想家里的饭菜了。

即使是在海外生活多年的华人,真正能够适应西餐口味的,仍然是少之又少。

甚至可以说,海外华人对于中餐的记忆,比对家乡的记忆更加深刻。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人们对食物的口味,它蕴含着丰富的感情与历史。

⑥在《追忆逝水年华》里,一块小小的蛋糕触动了普鲁斯特的味蕾,让他开始努力找回失去的时光,对普鲁斯特来说,蛋糕是他心中永不退色的记忆。

看不见、摸不着的味道,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魔力?

科学家表示,味道之所以能够有效地唤醒记忆,是因为它非常难以重现。

比如我们在农家乐吃水煮鱼,当我们离开以后,我们可以轻易回忆起水煮鱼的样子,耳边也能回响起辣油浇在干辣椒上滋滋的声响。

然而,我们却根本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虽然它是如此美味,独一无二。

只有当我们再一次闻到或者尝到水煮鱼时,我们才会重拾这种美好的感觉。

味道是无法被大脑直接保存或重塑的。

脑海中关于“味道”的记忆,总是那么模糊。

我们无法像复制视觉或者听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味道因此是一种独特的记忆。

⑦正因为味觉记忆无法重塑,所以再现以后,才会给人带来如此强烈的情感冲击。

它甚至能把我们带回更小的时候。

比如说,通过语言提示的记忆往往存在于11~25岁之间,而味觉则能将人们带回到6~10岁的童年时光。

与视觉和听觉相比,“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也更为持久。

⑧味觉记忆如此独特的另一个原因,是我们通常感受到的“味道”,是好几种不同味道的组合,这种组合一般来讲非常特别,也不太容易再现。

小时候街边小面馆里混着辣椒油的炸酱面,伴着面馆中抹布与油烟混杂的气味,其味道是如此独一无二,即便在以后的日子里去过无数高档饭店,吃过无数碗面条,那味道也代替不了。

⑨吃,对于我们来说,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食物,伴着它们独特的味道,成就了我们生活中一段段温馨的记忆……

15.下列引号的作用,与其他三项不一致的是()

A.在肥皂和洗涤剂里都有这种“醛”分子

B.“味道”和事物之间建立起的联系更为强大

C.没有办法“回忆起”那盘水煮鱼的味道

D.中国人讲“民以食为天”

16.请简析第⑦段划线句在文中的作用。

17.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美国食品化学专家认为,香菜的气味源于6种不同的物质。

B.人类具有小时候形成的故乡味觉记忆,让人对其念念不忘。

C.在外的孩子如果想家了,其实他是在想念家里的饭菜味道。

D.我们无法如复制视觉记忆一样,在脑海中勾勒味觉的体验。

18.⑴从全文看,本文围绕影响口味的因素,依次介绍了三方面内容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这三个因素的介绍顺序不能调换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景春曰: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

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

孟子曰:

“是焉得为大丈夫乎?

子未学礼乎?

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往送之门,戒之曰:

‘往之女家,必敬必戒,无违夫子!

’以顺为正者,妾妇之道也。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乙)律①知武②终不可胁,白单于。

单于愈益欲降③之。

乃幽④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

天雨雪。

武卧啮⑤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羝乳乃得归⑥。

武既至海上,廪食⑦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

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⑧。

(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有删改)

(注释)①律:

指卫律,原是汉朝大臣,投靠匈奴。

②武:

苏武。

③降:

使……投降。

羝:

公羊。

④幽:

禁闭。

⑤啮:

咀嚼。

⑥羝乳乃得归:

等到公羊生产了小羊才准许苏武回国。

⑦廪食:

公家供应的粮食。

苏武作为汉朝的使臣,匈奴理应供给吃的用的。

⑧他拄着汉廷的符节牧羊,睡觉、起来都拿着,以致系在节上的牦牛尾毛全部脱尽。

汉代使臣所持的节由皇帝授予,是国家的象征,保护它也体现出对国家忠贞的感情。

1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往之女家(_______)

与民由之(_______) 

必敬必戒(_______)

白单于(______)

武既至海上(_______)

2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

(2)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

21.用原文语句填空。

(1)“是焉得为大丈夫”的“是”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之谓大丈夫”句中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孟子关于“大丈夫”的著名论断,在苏武的身上是如何体现的?

四、句子默写

23.默写。

(1)长风破浪会有时,____________________。

(李白《行路难》)

(2)______________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

(3)露从今夜白,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月夜忆舍弟》)

(4)_________________?

雪拥蓝关马不前。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5)毛泽东《沁园春·雪》中表达诗人雄心壮志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苏轼《水调歌头》中表现作者美好愿望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语言表达

24.读下面文段,完成各题。

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62dànchén(___________)。

62年像一条长河,有急流也有(_______)流;62年像一幅画卷,有冷色也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2年像一部史诗,有痛苦也有欢乐。

长河永远奔流,画卷刚刚打开,歌曲jiánqǖ(      高潮,史诗还在续写。

我们的共和国正迈着坚定的步伐,跨入新的时代!

①、根据拼音写出正确的词语。

②、根据文段前后的内容在(______)填上反义词。

③、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六、综合性学习

25.请仔细观察右边名为“自卫”的漫画,分别用简洁的语言描述画面的内容并揭示它的讽刺意义。

(4分)

画面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讽刺意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七、作文

26.写作

在下列两个作文题中任选一题作文

(一)题目:

____________也是一种幸福

要求:

①先在横线上填上恰当的词语(如“牵挂”、“等待”、“放弃”、“挫折”、“疼痛”等),使题目完整,然后作文。

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要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二)有人憧憬雪花飞扬的冬,有人心仪草长莺飞的春,有人喜欢阳光灿烂的夏,有人钟情天高云淡的秋。

岁月更迭,四季交替,总有一个季节让人期盼,总有一片天空让人翱翔,总有一段往事让人回味,总有一份精彩属于自己。

请以“总有属于我的季节”为题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姓名、校名、地名。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

2、

3、

4、

5、

二、现代文阅读

1、

2、

3、

三、文言文阅读

1、

四、句子默写

1、

五、语言表达

1、

六、综合性学习

1、

七、作文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