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8018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73 大小:53.2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73页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73页
亲,该文档总共7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7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付永慧 五下第四单元学案.docx

付永慧五下第四单元学案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学案)

课题

第四单元教材分析

授课时间

2014年4月

主备

付永慧

复备

本组其他成员

第八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及课时安排:

14、再见了,亲人2课时

15、金色的鱼钩1课时

16、桥2课时

17、梦想的力量1课时

语文园地四3课时

教材分析:

本组教材共有4篇课文,这些课文讲述了一些感人至深的故事。

《再见了,亲人》中的志愿军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深情令人难以忘怀;《金色的鱼钩》中的老红军战士忠于党、关心同志胜过自己的高尚情操催人泪下;《桥》中老支部书记在生死关头,不殉私情、舍己为人的壮举使人心潮难平;《梦想的力量》中你仅六岁的孩子的美好梦想让人感受到善良与同情心会凝聚和迸发出巨大的力量。

  这4篇课文在表达方法上各具特色。

比如《再见了,亲人》将抒情叙事相互交织,感情真挚强烈;《金色的鱼钩》先倒叙,再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清楚了鱼钩的来历,并通过具体的事例,赞美了老班长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革命前辈的怀念之情;《桥》在环境的描写上、语言的使用上(精练、干脆)以及文章的结尾都极具特色,这其中蕴含着作者丰富、强烈的感情。

  编排这组教材的目的,一是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二是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三是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单元学习目标:

1、认识32个生字,会写26个生字。

2.引导学生在阅读这些生动感人的故事的同时,思想受到感染熏陶,情感得到陶冶升华,感受到人物心灵的美好和品质的高尚。

3.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4.要引导学生课外搜集一些感人的故事,为口语交际和习作的教学做一些准备。

单元教学重、难点:

要引导学生懂得在阅读的时候既要抓住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又要注意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教学用具:

1、多媒体课件。

2、图片、文字资料。

3、生字、生词卡片。

本单元语言积累内容:

古诗3首:

《关山月》、《登金陵凤凰台》、《夏日绝句》。

本单元一分钟演讲主题:

他们让我感动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学案)

课题

14、再见了,亲人

授课时间

2014年4月

主备

付永慧

复备

五年级组其他语文教师

本课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再见了,亲人》选自现代作家魏巍的《依依惜别的深情》。

这是一篇叙事抒情的文章,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开朝鲜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

课文感情真挚,叙事抒情相互交织,语言亲切感人,构思精巧别致。

作者是以志愿军对前来送别的朝鲜人民谈话的口气写的,前3个自然段写法大体相同,都是用满含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

中间叙述的内容主要是由送别时的情景和追忆难忘的往事组成。

同时,这3个自然段还以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避免了平铺直叙,将中朝人民的深厚感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课文的最后3个自然段以呼唤的方式,抒发了志愿军战士的心声,表达了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情。

学生情况分析:

通过对学生的调查测试,结合上学期的学习表现,本班学生对语文学习兴趣比较高,有四分之一学生很喜欢语文学习,大部分学生喜欢或比较喜欢语文学习,只有几位学生不太喜欢语文学习。

从完成课外阅读作业时间与学习知识检测来看,我年级总体学习基础不够扎实,两极分化距离较大。

同样的一篇课外阅读作业,最快的学生与最慢的学生在阅读完成时间上整整相差近一倍的时间,作业慢的学生主要是知识不掌握,基础较差者,读课文还停留在低年级的指读水平。

还有一两个是连最基本的字都不会认,一篇课文十有八九不会读;从知识检测来看,对课标要求的达成度一般。

因此可以看出我班的学生总体学习水平一般,特别突出的学生不多,大部分学生处于中等水平,极少数学生成绩较落后。

可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基础之间形成鲜明的反差,也就是简单的知识学生表现为很强的表现欲望,积极性高涨;而对于有一定难度的知识,学生望而生畏,表现出无能为力的态度。

再加上乡下学生课外阅读量较少,许多学生家长忙于劳作,辅导不够,更谈不上精神食粮的溉灌了,学生的课外知识面与知识量少得可怜,而学校又是条件简陋,没有充分的图书可供学生借阅。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摘录使自己感动的词句。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从中受到国际主义的教育。

3、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学习重难点:

体会中朝人民的伟大友谊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并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领悟文章表达上的特点。

课前准备:

  2.教师制作课件及课文插图幻灯片。

  3、学生查找与课文有关的资料,预习课文。

   4、教师准备好相关的图片、道具和生字词的卡片

教学课时:

2课时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学案)

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认8个字,会写12个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噩耗、战役、雪中送炭、同归于尽、深情厚谊”等词语的意思及课文重点句子的含义。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复备

一、课前语言积累

师: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平时积累的古诗词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背诵古诗词:

《《关山月》、《登金陵凤凰台》、《夏日绝句》。

2′

张立香:

背诵要有感情。

二、上课口号

师:

上课!

生齐喊口号:

0.5′

三、一分钟演讲

师:

现在谁来进行一分钟演讲,看谁的口才最好?

指生演讲:

《他们让我感动》

4′

张晓兰:

要培养全体学生的演讲能力。

 

四、激情导入

师:

(出示课文两幅插图):

这节课,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两幅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图片,请大家认真观察,注意人物的衣着、神态、动作,用一两句话描述图意。

这两幅图描绘的就是1958年最后一批志原军离开朝鲜回国,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告别的情景。

人们挥着手,含着泪,深情地呼唤着──再见了,亲人!

(师板书课题)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宋海波:

没多媒体的可师简单介绍。

 

五、自主学习

师: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自主学习方法的提示进行自主学习。

 

学生自主学习。

 

10′

六、交流汇报

师过渡语:

现在自主学习时间结束。

咱们看看谁的汇报更精彩?

让学生汇报对生字的学习。

 

师:

那么谁能找出这几个生字的形近字呢?

师:

下面该做什么了?

让学生汇报生词。

提名读,分组读,齐读。

学生汇报新理解的词语。

汇报近反义词。

师:

现在到了汇报读文环节,学生自读课文,并提出不理解的问题。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提出初读要求。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词多读两遍。

(2)、思考:

课文中“亲人”指谁,想想作者写了他们什么事?

2、学生初读课文,教师巡视,适时指导。

3、反馈、交流。

(1)、教师抽读生词,强调“妮”(ní)、“耗”(hào)等生字读音。

(2)、学生汇报本课写到的亲人有:

大娘、小金花、大嫂(师板书),并用课文的语句说出她们为志愿军战士做了什么事。

4、速读课文。

(1)、找出直接体现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段落,放声读读。

(2)、指名学生读直接体现依依惜别情的段落(4~6)。

四、激情朗读,引发悬念

1、是啊,分别的时刻令人肝肠寸断,你从这段文字又明白了什么?

2、汇报、交流(师相机出示送别图、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

3、小结:

从刚才的朗读中,老师也深深地体会到志愿军战士不忍心离开朝鲜的亲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呢?

按常理说,志愿军战士离开祖国,离开家乡长达八年之久,“归心似箭”,志愿军们是多么想回到妻儿身边、白发双亲身边。

可是他们却希望──

(齐读)列车啊,请开得慢些,……

4、那么还有什么比亲人的等待还更让人割舍不了,还有什么比祖国的召唤还令人留恋?

课文1-3段会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原因,下节课,我们再细细品味1~3段内容。

 

 

学生汇报学会的生字,指出它的结构,并能为它组几个词。

学生汇报形近字,其他学生读。

汇报“雪中送炭”

的意思。

学生汇报。

学生在练习本上写字,写完后自学读书。

 

学生边读边思考。

 

学生有感情朗读。

 

 

20

张冬燕:

过渡语很适于学生接受。

 

王雪梅:

学生汇报形近字时,已熟悉的就不必汇报了,免得浪费时间。

段旭光:

“嫂”字要重点强调。

近反义词只汇报新学的就可以。

 

张冬燕:

学生的朗读能力需要进一步培养。

七、总结

 

师:

就要下课了,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下课!

学生自由谈收获:

知识方面,学习方法方面,能力提高方面。

 

学生齐喊口号。

 

2.5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学案)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学习文章通过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理解志愿军战士与朝鲜人民之间那不是亲人却胜似亲人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课文用具体事例来表达中心的写作方法,体会中朝人民用鲜血凝成的深厚友谊。

自主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复备

一、课前语言积累

师: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平时积累的古诗词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背诵古诗词:

《关山月》、《登金陵凤凰台》、《夏日绝句》。

2

二、上课口号

师:

上课!

生齐喊口号:

0.5

三、一分钟演讲

师:

现在谁来进行一分钟演讲,看谁的口才最好?

指生演讲:

《他们让我感动》

4

张立香:

学生演讲时要注意感情的抒发。

 

四、复习导入

复习巩固,激情导课

1、志愿军叔叔们在回国之际,不忍心离开朝鲜亲人,火车即将开动了,他们拼命挥手,深情地呼唤。

(全班齐背4~6段)

2、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感,牵动着志愿军战士们的心呢?

这节课,我们将细细品味课文1~3段。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

李萍:

这一导入语设计得很恰当。

 

五、自主学文

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学习第一自然段

1、请同学们放声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最让你感动的句子,圈出你认为最重要的词语。

并细细体会体会。

2、再读课文,划出能表现出志愿军展示与朝鲜人民之间比山高比海深的事例。

让学生自主学文,教师巡视指导。

3、迁移学法,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1、总结学法:

①放声读,划句子。

②读重点句,抓重点词,展开想像,体会真情。

③有感情朗读,读中悟情。

(小黑板出示)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提示自主学文。

在文中勾画重点语句,并在空白处进行批注。

 

按以上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第二、三段。

 

8

张晓兰:

学生自主学习要有方法的指导。

 

六、交流评价

精读品味,体现真情

反馈交流

总结:

枪林弹雨送打糕;为救亲人失孙儿;为救亲人勇献身;为了亲人失双腿。

出示句子:

您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顶着打糕,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

这真是雪中送炭啊!

①学生可抓住“冒”、“穿”、“顶”、“送”等动词展开想象,体会大娘的真情。

②指出“雪中送炭”这个词,让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意。

③指导学生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

④指导朗读,体会感情。

(二)、

2、3、反馈交流。

根据学生读的句子,随机点拨。

例如,

(1)、你回到村里,焦急地等待着妈妈。

第二天传来噩耗,你妈妈拉响手榴弹跟敌人同归于尽。

(抓住“噩耗”、“同归于尽”两个词品味。

(2)、您为我们付出了这样高的代价,难道还不足以表达您对中国人民的友谊?

(抓住“代价”一词,说说“代价”具体指什么?

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比较表达情感的不同。

(3)、讨论:

前三个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三、回归整体,感受“亲人”

1、大娘、小金花、大嫂的事例真是感人肺腑,志愿军怎能忘怀呢?

让我们走进志愿军叔叔,跟他们一起和朝鲜人民话别,愿意读的同学可以站起来读。

(感情朗读1~3段)

2、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用鲜血凝成的。

(板书:

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3、指名生讲志愿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4、填空、交流,然后全班齐读。

在朝鲜战场上,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浴血奋战,__________(谁)为了__________(谁)也付出了很高的代价。

两国人民用__________凝成了__________的情谊,因此两国人民不是胜似__________。

 

 

学生朗读。

全班交流,深入体会(推选代表进行采访,同样身份的同学可以补充)

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交流后,汇报。

 

(都用第二人称;都先用一个称呼语;这样写好像面向对方说话,更便于表达感情,都是通过具体事例直接抒发作者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5

 

宋海波:

教给学生学习方法很重要。

 

张冬燕:

边读边想像,是一种不错的学习方法。

 

王雪梅:

自主学习时教给方法很重要。

七、拓展延伸

小练笔:

从课文中挑选一件志愿军战士为朝鲜人民所做的事,展开想象,再写下来。

学生独立完成后读给大家听。

5

段旭光:

写前可先让学生说一说。

 

八、检测达标

 

一、课文回顾。

1、为了志愿军,大娘(         ),为了志愿军,小金花(         ),为了志愿军,大嫂(         ),为了志愿军,朝鲜人民(  );为了朝鲜人民,志愿军(  )。

所以说,中朝两国人民的友谊是鲜血凝成的。

2、《再见了,亲人》是一篇散文,作者是。

分别叙述了同朝鲜、、告别的情景,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和朝鲜人民的情谊。

三、阅读短文,回答下面问题。

大地回春了,河流揉揉它那沉睡的眼睛,叮叮咚咚欢乐地流着,树木、野草又获得了新的生命,开始吐出它那嫩绿的幼芽,散发出芬芳扑鼻的清香。

燕子怀着愉快的心情从南方回来了,自由自在地在碧蓝的天空中飞翔。

这时,春雨也伴随着春风来到了人间。

这是第一场春雨。

我打开窗子,向远处望,。

雨丝细细的,像花针一样,又好像无数断了线的珍珠从天而降,断断续续地直插到地里,将祖国的山河绣得更加美丽。

远处的房屋、树木在茫茫的雨帘中,似轻烟笼罩;近处的青枝、绿叶,青翠欲滴;小草贪婪地吮吸着“贵如油”的春雨。

你看吧,杏花开得一片片白,桃花开得像一片片绯红的云;小树苗的枝头上吐出一串串绿珠子般的小芽,小芽上顶着一颗颗透明的雨珠,亮晶晶的……这是一幅多么美丽的春雨图啊!

1、照样子,写词语。

自由自在(ABAC):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青翠欲滴(含比喻词):

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

2、找出文中描写颜色的词语,写在下面,你还能再写2个这样的词吗?

(文中的词)_________我能写

3、用波浪线画出一句打比方的句子,它是把()比作了()。

这样写好在()。

4、用“——”画出文把河流当作人来写的句子。

你也能写一个拟人句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双横线画出文章的中心句。

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6、能给这篇文章加一个标题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

 

5

 

张晓兰:

第一小题前三个括号学生做得很顺利,后两个括号学生填得不准。

课外阅读学生完成得较好。

 

九、总结收获

师:

就要下课了,谁能总结一下,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师:

下课!

学生自由谈收获:

知识方面,学习方法方面,能力提高方面。

学生齐喊口号。

 

2.5

张冬燕:

学生总结收获时,能够从某一方面为出发点来谈。

 

板书设计14再见了,亲人 

         大娘 送打糕 昏倒路旁  比山高

                救伤员 失去孙孙  比海深

      小金花 救老王 失去妈妈  刚强 流泪

      大嫂 挖野菜 失去双脚  代价

      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永垂不朽

修改意见

段录光:

板书可以一目了然地理清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重点。

教学反思

张立香:

我认为比较成功的是1、我能将自己融入课文,以情感带动学生把心放到文章中,如此,还有什么难点化解不了?

2、有多媒体的介入,一定能增强本文的感染力。

可惜的是由于时间不够,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阅读、背诵没有在课堂上完成,实乃败笔!

张晓兰:

这篇文章虽然语言凝炼,感情真挚,可由于课文所写故事离生活较远,给学生理解内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增加了难度,所以我在上课开始,先结合地图简单地向学生介绍了课文的写作背景,这样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好地理解课文的思想感情。

然后我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有感情的朗读。

这样不仅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更重要的是一开始就让学生走进了中国人民志愿军与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情境之中,初步感受到中朝人民深厚的友谊。

付永慧:

在本课教学中提出的问题有概括性。

比如在分析第二段时,我提出小金花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哪些地方看出来?

这一问题把整段的内容都概括了出来,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去学课文。

通过讨论学习,把小金花的特点分析的很透彻。

宋海波:

在本课教学中注重朗读训练,读中悟情。

俗话说: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可见读的重要性,本节课,我根据教学内容设计了各种形式的读,有自由读,有个别读,有齐读,让学生从读中体会中朝军民的深厚情谊,进而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王雪梅:

在教学方法上采用“导、扶、放”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第一自然段与大娘话别的情景时,我采用了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这是全文的重点段,让学生真正体会到了朝鲜人民对志愿军的深情厚意,第二段采用“扶”的方法,第三段放手自学,这种“导、扶、放”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教给了他们读书的方法。

张冬燕:

在本文教学,我注重培养学生想象力。

该文语言凝炼,为培养学生的语感,我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启发他们展开想象,丰富课文内涵,拓宽思想,强化积累。

如启发学生想象:

八年来,志愿军为朝鲜人民做了哪些事?

课文后三个自然段,通过朗读引导,让学生想象千千万万个大娘、小金花、大嫂到车站送行的情景,这样不仅对学生理解课文很有帮助,而且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段旭光: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体现字、词、句、篇的训练。

本课教学对字词句的理解我不是议到表面,而是做到了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的要求,如:

“雪中送炭”的理解,我首先让学生从字面去理解,并说出比喻意,然后再联系上下文去理解这个词。

“雪”指困难,谁遇到了困难?

遇到了怎样的困难?

“炭”本文指什么?

“送”大娘是怎样送的?

通过理解这个词,使学生理解了整段内容,对句子的理解,我抓住课文的重点句子让学生改变说法,并把改好的句子与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句子在文中的含义、作用,并通过理解重点句子而牵一发动全身,使学生理解了整篇文章的含义。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学案)

课题

15*金色的鱼钩

授课时间

2014年4月

主备

付永慧

复备

五年级组其他语文教师

本课教学分析

教材内容分析:

《金色的鱼钩》是一篇讲述革命故事的略读课文。

它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故事,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这篇课文篇幅比较长,但是故事线索清晰,情节紧凑,人物事迹感人。

是一篇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的好素材。

文章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课文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故事的主要人物。

红军过草地的路上,很多同志生了病。

炊事班长即老班长接受要照顾三位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的人物。

接着文章写他们一行人受到饥饿的威胁,他们的身体越来越弱,老班长非常着急。

后来,老班长开始给病号们钓鱼,增加营养,而自己却继续忍受着饥饿的折磨甚至以我们吃剩的草根和鱼骨头充饥。

就这样,他们坚持着走到了草地的边缘。

最后老班长倒下了,直到生命的最后时刻,他也不肯吃战士们为他做的鱼汤。

文章的结尾落笔在“鱼钩”上,给它赋予了精神的象征意义,用它来代表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

学生情况分析:

五年级是小学高段,正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能力,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最佳时期,这也是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课我采用研读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以研究性阅读来实现学生的主动发展。

学习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斑白、搪瓷、严厉、收敛、疙瘩、粗糙、抽噎、红锈、宿营地、青稞面、喜出望外、热气腾腾、无边无涯、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品质的教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学习重难点:

重点:

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难点: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1、安排学生课前预习,充分朗读课文,并对学生自学情况进行课前检测。

2、关于课文重点句段等方面的课件。

教学课时:

1课时

 

喀左县大城子镇第四小学集体备课(学案)

自主学习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分配

复备

一、课前语言积累

师:

同学们,能不能把你们平时积累的古诗词给大家展示一下?

学生背诵古诗词:

《关山月》、《登金陵凤凰台》、《夏日绝句》.

2

二、上课口号

师:

上课!

生齐喊口号:

0.5

三、一分钟演讲

师:

现在谁来进行一分钟演讲,看谁的口才最好?

指生演讲:

《他们让我感动》

4

张立香:

学生演讲时,姿态和表情也很重要。

四、激情导入

师:

鱼钩是什么颜色的?

可是,一篇文章的题目却是《金色的鱼钩》,这是怎么回事呢?

(板书:

金色的鱼钩)

学生齐读课题:

《金色的鱼钩》

 

1

张晓兰:

导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五、自主学文

出示自主学习提示:

学生自由读课文。

要求读得正确、流利,读的时候注意自己的感受和心情的变化,可以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

鼓励朗读,并请学生再次快速默读全文,想想课文主要讲谁,讲了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自主学文,教师巡视指导。

学生根据自主学习提示学文。

 

5

宋海波:

学生自主学习时对有困难的学生老师要给予指导。

 

六、交流评价

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把自己读错的字标出来。

之后,多读几遍。

2、联系课文说说词语的意思(课前预习中的字词练习)

3、说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