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199371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docx

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爱祖国爱家乡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第三单元教材分析

主题:

爱祖国爱家乡

  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台湾的日月潭,山清水秀,风景如画;新疆的吐鲁番,牛羊成群,瓜果飘香;首都北京,车如水,人如潮,繁华而热闹。

激发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

内容:

导语,课文《日月潭》、《葡萄沟》、《难忘的泼水节》和《北京亮起来了》和语文园地三。

教学建议:

  1、让情感在搜集处理信息的过程中积淀。

  A、浏览本单元的课文,及早准备资料。

如学习伙伴的话就有很大的指导性,如《日月潭》后面有“我知道台湾还有美丽的阿里山。

”“我知道台湾还有?

”《葡萄沟》后面有“我们家乡出产的水蜜桃也很有名。

”“让我们更多地了解一下自己的家乡吧!

”《难忘的泼水节》后有“彝族的火把节也很热闹,我讲给你们听。

”语文园地里“我们这里的山很美,我写山上的美丽景色。

”“我们家乡的板栗很有名,我要写一写。

”“这是我收集到的家乡过去和现在的照片。

你看,咱们的家乡变化多大呀!

”编者通过学习伙伴的提醒,让小朋友可以及早地去了解和准备,来丰富课文内容,拓展课外知识。

  B、搞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周。

把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照片、文字资料进行展览,进行夸夸家乡,说说台湾等的班队活动。

  2、让课文语言在背诵中得以积累。

  A、准备一本积累本。

在一下是的时候就可以积累一些优美的词语,我们看到在《日月潭》和《北京亮起来了》课后都有一些词语,可以让我们学生读读背背写写,这样日积月累,为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B、重视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虽然课文后面是这样说的,有的小朋友偷懒,背最简单的部分,那么我们在布置的时候还需要做一下指导。

《日月潭》和《北京亮起来了》课后都有这样的要求。

  3、不要迷失在美丽的画面中。

课文中有的插图是很美丽的,但是,在体会文章中这只是可以借助的一个工具,而不要让欣赏画面替代了词句的品味,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训练。

单元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47个生字,会写4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积累好词佳句。

3,理解课文内容,进一步了解祖国各地风情风貌,并体会作者的语言文字美。

4,收集有关家乡的资料,并大胆与同学交流,培养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主,读中想象,感悟祖国各地风情美及作者的语言美。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让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教学本组教材可用11课时。

精读课文8课时,语文园地3课时。

备教具:

学生预习及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及相关资料。

备学生:

可以让我们学生读读背背写写,这样日积月累,为中年级的学习打下基础。

备教法:

引导学生以读为主,读中想象,读中感悟,让感悟祖国各地风情美及作者的语言美。

备资源:

多媒体课件,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课文内容,也要有效利用学生已经阅读过的文章,还要引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描写祖国风景的文章。

备板书:

根据个性化教案灵活设计,能体现课文的重点。

备作业:

根据每篇课文的实际情况进行灵活设计。

集体备课的研讨重点:

宋建玲:

《日月潭》:

以读带讲,读中感悟,让学生感悟体会日月潭的美。

代萍:

《葡萄沟》:

设计各种活动引导学生读书(为什么说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从哪里看出?

解少琳:

《难忘的泼水节》充分利用课文插图让学生更直观的理解课文。

闫玲:

学习周恩来、毛泽东等一代伟人,学生不太感兴趣,可以运用资料来介绍周总理,了解傣族的民族风情。

戚耘:

《北京亮起来了》要引导学生积累和运用生动、优美的词句。

焦瑞花:

搞一个“爱祖国,爱家乡”的主题周。

把了解到的信息进行交流,照片、文字资料进行展览,进行夸夸家乡。

初步培养学生的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

9、日月潭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会认9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秀丽的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围绕课题质疑,然后自读自悟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积累语言,学会生字,新词。

教学难点:

感悟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准备:

课件及生字卡片或课文录音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会认9个生字,书写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秀丽的景色,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今天老师将带着大家一起去欣赏一个风光秀丽的地方,这个地方得名字叫日月潭。

(板书课题)

2、出示日月潭相关图片和资料。

3.读准课题,了解“潭”的意思(可结合插图或课文第一句话理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大屏出示读书要求(圈出本课的生字新词,并大声读两遍,想一想每个自然段向我们介绍了日月潭的哪些知识)

2、生自由读课文

3、大屏出示生字

(1)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注意读准后鼻音“朦、胧、境”,前鼻音“环、隐”,翘舌音“筑”。

另外,注意“绕”读第四声。

(2)对照图画读含有生字的词语,群山环绕、树木茂盛、隐隐约约、一片朦胧、建筑、仙境理解词意思。

找出反义词清晰——朦胧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A、利用形声字的特点认识“朦、胧、境”。

B、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

坏—环、镜—境。

用镜、境进行扩词练习,帮助区分字义。

三、再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读课文课文思考: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的名字时怎么来的?

(3)你喜欢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2、组织学生交流读相关的句子

四、写字指导。

1、巩固读音。

要求会写的字中有六个翘舌音的字(展、纱、绕、胜、省、盛),其中胜、盛同音,建议书写前指导学生反复练读,以巩固读音。

2、发现规律。

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发现一些能帮助认记和正确书写汉字的规律。

如:

同结构:

六个字是左右结构,三个上下结构,三个半包围结构。

同偏旁:

纱 绕 约

新旧联系:

岛—鸟 纱—沙 绕—烧、浇

偏旁比较:

建—迈、迷、迹、追

3、示范讲解,提示易写错的字。

隐:

左窄右宽,右边“急”字中间的横不要超出右边的折笔。

茂:

关键是下边的“戊”字,斜钩要有力度,右上的点不可漏掉,中间不能加点(与“戌”不同)。

展:

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省:

第一笔是竖,不是竖钩。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岛展建纱环绕胜隐约省茂盛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秀丽的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积累好词佳句,感悟日月潭秀丽的风光,激发学生热爱宝岛台湾和盼望祖国统一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汇报

(1)日月潭在哪里?

(2)日月潭中的美丽小岛叫什么?

(3)课文介绍了日月潭什么时候的景色?

二、图文结合朗读感悟

1.生自读课文大屏出示自读要求

(想一想课文中的哪些描写把你吸引住了,画出有关语句多读几遍)

2、小组内读一读画出的句子读一读评一评

3、朗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1)结合图片理解“群山环绕”“树木茂盛”,体会日月潭周围环境的美。

(2)“小岛把湖水分成两半……叫日月潭”(抓住”圆圆的太阳和弯弯的月亮体会日月潭形状的特征)

(3)朗读第3、4自然段中的语句。

三、指导背诵,总结实践

1、小组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合作朗读课文。

2、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然后备给学生听。

3、讨论:

日月潭为什么吸引了那么多的人?

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想?

4、小组交流课前搜集的资料。

四、实践活动

1. 围绕日月潭说一两句话。

在给同学作介绍时,力争用上积累的好词佳句。

2.办个“台湾在我心中”的图片展。

把搜集来的图片配上简要的说明,办个小小展览。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板书设计:

9、日月潭

北边日潭——圆圆的太阳南边月潭——弯弯的月亮

清晨薄雾隐隐约约

中午太阳清晰风光秀丽

下雨朦胧

课后反思:

 

10、葡萄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9个生字,学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葡萄沟的风土人情。

过程与方法:

以文章最后一自然段为切入点,抓重点词句拼读,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产生对葡萄沟的向往和对维吾尔人民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学习生字词,感悟“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或吐鲁番葡萄沟的录像带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感受葡萄沟是一个好地方,向往新疆,向往葡萄沟。

一、猜谜导入

1.猜谜:

弯弯树,弯弯藤,藤上挂着水晶铃,水晶铃,密层层,有的紫来有的青。

2.老师知道你们都爱吃甜甜的葡萄(板书:

葡萄)我国许多地方都出产这种水果,而产量最多,味道嘴甜的就是我们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出产的葡萄,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参观新疆出产葡萄的圣地——“葡萄沟“。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你还收集了哪些有关新疆的资料,展示一下。

二、自主初读,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要读准每个字音,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认读生字同桌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3.再读课文,要读通句子。

把自己认为不好读的多读几遍。

三、细读课文思考:

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呢?

1、学习第一自然段

⑴、指名读,请同学找一找这一段是按什么顺序来写得?

(2)交流指导读。

⑶.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如:

葡萄沟的水果那么多,你能通过读让别人感受到吗?

同时利用手势引导学生把写水果名字的词语读的一高一低,显得抑扬顿挫。

2、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语:

读了“到了九十月份,人们最喜爱的葡萄成熟了。

”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质疑引入第二段的学习。

(1)大屏出示问题这段有几句话?

有那几个表示时间的词语?

看看那几句话是描写夏天的?

那几句话是描写秋天的?

“这时候”指的是什么时候?

⑴.生自读第二自然段然后交流问题。

⑶.指导读“葡萄种在山坡的梯田上,……绿色的凉棚。

3、听了你的读,我知道了“茂密的枝叶向四面展开,就像搭起了一个绿色的凉棚。

”重点强调一个、一个个的不同。

⑴、谁能通过读让人感受到凉棚多?

重读“茂密”“一个个”

⑵、师情景描述:

在很热很热的夏天里,火辣辣的太阳照在身上,一丝风也没有,你有什么感觉?

“热”“难受”这时你来到了这一个个绿色的凉棚下,你又有什么感觉?

“凉快”“就像吃了冰糕一样”“谁来读出这种感觉”指名读,同位互读。

4、过渡语:

葡萄的枝叶这么茂密,葡萄怎么样呢?

⑴、默读课文,用“──”画出写葡萄的句子。

⑵、指名读

⑶、你觉得这里的葡萄怎么样?

自由说。

⑷、看多媒体课件:

(五光十色的葡萄)

⑸说说你现在的感觉,体会“五光十色”的意思。

(6)听了你们说的那么好,老师真想读一读。

师范读。

⑺说一说你听出什么来了?

通过学生的评价,渗透读的方法。

如重读“一大串,一大串”“五光十色”“美丽极了”、把表示颜色的词读得一个高,一个低,等。

(8)生自读。

(9)指名读。

(10)评价后,同位互读再互评。

5.过渡语:

葡萄这样的诱人,真想吃个饱。

那里的老乡愿意吗?

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1)指名说

(2)歌词里说“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赶快端起书来,让我们夸一夸维吾尔族的老乡吧!

(齐读:

要是这时候……吃个够。

6、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语:

大家都喜欢吃葡萄干吗?

那么你知道葡萄干是怎样制成的吗?

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三自然段中寻找答案吧!

1.生自由读

(2)结合图片认识“阴房”

⑶.看课件,进一步了解葡萄干的制作过程。

⑷.出示“这里生产的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非常有名”指名读,说说葡萄干的特点。

⑸.齐读: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四、通读全文,整体感悟葡萄沟是个好地方。

五、总结拓展

1.引导学生说一说你最喜欢葡萄沟的什么。

2、课件出示相关新疆的特产

2、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乡有什么著名的特产和风景名胜。

六、布置作业

(1)小组合作设计一则广告,宣传葡萄沟的葡萄或葡萄干

(4)积累本课的优美词句,丰富自己的积累。

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

水果多葡萄多

维吾尔老乡,热情好客

葡萄干:

颜色鲜,味道甜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学写12生字,练习背诵课文。

一、练习背诵全文

1.生自由练习。

2.小组内试着背一背

3.指名背诵。

(允许有差异,有的背全文,有的背一段。

二、指导写字

1.大屏出示本课要求书写的12个生字

2.开火车认读组词

3.全班交流这些要写的字中有什么规律?

(前6个是上下结构的字,后6个是左右结构的字)。

4.谁能说说写上下和左右结构的字应该注意什么?

上下结构的字每个部分都要写得扁一点;左右结构的字每个部分要写的瘦长一些。

5.上下结构的字中,你认为有长得相像的吗?

密和蜜相像。

你有什么好方法记住他们?

(蜜蜂是昆虫,所以蜜下面是个虫字底,茂密,一般是山上的树木很密,所以下面是个山字底……)

6.师范写密和蜜,边写边提示:

注意,中间的卧钩不要写成了竖弯钩。

请大家写写这两个字。

展示一生写的字,评价写的怎么样?

7.请大家再看看,写其他的几个字应该注意什么?

8.指导学生书写描红

9、组内评一评,给写得好的同学奖励星星

三、检查作业

1.大屏出示填空题检测

到了(秋季),葡萄一大串一大串地挂在(绿叶)底下,有(红)的、(白)的、紫的,(暗红)的、(淡绿)的,(五光十色),美丽极了。

2.分组展示写得广告语

九、课后小结

十、作业布置:

书写生字。

十一、板书设计:

10.葡萄沟

吾季留杏密蜜坡搭摘钉沟够

十二、课后反思:

 

11、难忘的泼水节

知识与技能:

1.会认12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通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热闹场面,体会周总理和人民心连的情意。

过程与方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教学重难点:

1.学习生字新词,感受傣族人民和总理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并把这种感受有感情地朗读出来。

2.从总理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场面中,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课时:

两课时

教具准备:

课件,生字词卡片、有关傣族风土人情的资料。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本课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受总理和傣族人民是怎样过泼水节的。

体会总理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意。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问:

我们的祖国有56个民族,你们知道哪个民族过泼水节吗?

随机板书:

傣族。

2、教师简介傣族的泼水节:

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傣族人民在每年的清明节前后,有一个盛大节日,这一天,傣族人民互相泼水互相祝福。

这就是“泼水节”。

(板书) 3、为什么这个泼水节是“难忘的”呢?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学生读课题)。

二、认读生字

(1)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泼水节敬爱周恩来咖啡色龙船柏树枝象脚鼓鲜红特别

对襟白褂敲鼓凤凰花踩着端着蘸了蘸长寿一年一度

(2)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拼音节:

凰、褂、敲、端后鼻音:

凤、凰

翘舌音:

蘸、寿平舌音:

(3)交流识字方法小组内说说自己是怎样认字的,然后全班推荐好的识字方法。

 做动作识字:

蘸、端、踩

归类识字:

同偏旁:

(凤、凰)(襟、褂)(咖、啡)

三、再读课文学习生字

l、出示要求认的生字、让学生认读

2、指名读。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

三、逐段学文,体会“难忘”。

1、通读全文。

(这篇课文充满着喜悦与热情,适合我们带着激情大声朗读。

现在,就请同学们自由、大声读一遍课文)

2、分段学文。

(1)学习第1自然段。

谁想来读第一自然段?

(指名读)“一年一度”是什么意思?

你们见过凤凰花吗?

咱们来认识一下(课件出示凤凰花图片)。

凤凰花正好在每年的泼水节前后开放,开花时满树结花,远远看去就像一团团燃烧的火焰,课文用了一个词——“火红火红”,多么喜庆、热烈的颜色啊,我们一起再读读这段话。

(2)学习第2自然段。

 引读:

今年,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要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这里有个词“特别”,可以换成什么词?

把你这个词放进去读一读。

全班一起读读这段话,把傣族人民特别高兴的心情读出来。

过渡:

周总理要来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了人们会怎样迎接他呢?

(3)学习第3自然段。

(出示段落)请女生读读第3自然段。

 傣族人民用了各种方式来迎接周总理,哪个场景让你印象最深?

(随机出示)

 句子1: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从“四面八方”这个词你知道了什么?

为什么是“赶来了”而不是“走来了”或“来了”?

(人们是多么急切想要见到周总理啊!

)欢乐的象脚鼓敲起来了,人群从四面八方赶来了,这场面可真——(热闹……)再读这个句子。

句子2: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在什么情况下会铺红地毯?

这里的“地毯”指的是什么?

傣族人民用他们最喜爱的凤凰花铺成地毯来迎接周总理,从这里我们可以感受到——(指名说)读出傣族人民的热情。

句子3: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从“一条条”、“一串串”你知道了什么?

你感受到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

读读这个句子。

       象脚鼓、凤凰花、龙船、花炮……傣族人民用他们民族最高的礼节来迎接周总理。

当总理到达的消息传来,人们欢呼着——(引读)“周总理来了!

       想象一下,你是傣族村里的一个孩子,最先知道总理来了的消息。

假如我是你的姐姐,见到我你会说什么?

假如我是你的奶奶,你会说什么?

假如他是你邻居的大哥哥,见到他你会怎么说?

      很快,总理到来的消息传遍了傣族的村寨,人们都在欢呼——“周总理来了!

     让这欢呼声再响亮一点!

——“周总理来了!

    过渡:

是啊,周总理来了!

你看——

(4)学习第4自然段。

       (出示课文插图)你看到了什么?

(引导学生观察总理的衣着、神态,理解“笑容满面”,体会“周总理就像我们傣家人”的感受)

课文是这样描写的——(出示段落,指名读)。

       周总理是汉族人,却穿上了傣族的服装;他是国家总理,是人们眼中的“大官”,却和人民一起跳舞;而且这个总理一点都不严肃,还——“笑容满面”的,这样的总理你喜欢吗?

傣族人民喜欢吗?

喜欢,就让我们把他的样子记住,一起读!

       过渡:

泼水节里最重要的活动开始了,(出示段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场景呢?

请男生读读第5自然段。

(5)学习第5自然段。

     (课件出示段落)透过这些文字,你看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这里用了一个句式“一手…一手…”,谁能试着用这样的句式说句话?

(指名说)你还能听到声音吗?

都有些什么声音?

(指名说)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

       是啊,在傣族的传统里,水泼得越多,祝福也就越多,

       清清的水泼到白发的老爷爷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可爱的孩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清清的水泼到年轻的小伙子身上,周总理会祝福他——

       傣族人民也同样在祝福着周总理,他们会祝福总理——……,还会祝福总理——……

 泼水声,欢呼声,祝福声,构成了一幅多么欢乐的场面!

孩子们,你们也想加入这欢乐的人群吗?

那就把这里当作泼水节的现场,一手拿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了柏树枝蘸水,对着你周围的人泼洒,并说出你对他的祝福!

(现场体验泼水)开心吗?

带上你的开心读起来!

(齐读)

(6)学习第6自然段。

师接着学生的朗读引读——清清的水,泼呀,洒呀!

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

(出示句子)带上你的想象,读。

(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过渡:

欢乐的时光总是那么短暂,周总理就要离开了,但是这个泼水节已经永远留在了傣族人民的记忆中,人们在心里一遍遍回味着——

(7)学习第7、8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7、8自然段,齐读。

 课文最后连续用了几个感叹号,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读懂了什么?

 老师从网上找到了几张当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在一起的照片,咱们来看看。

(播放1961年的老照片)

 引读:

每当翻阅这些照片,傣族人民都会忍不住感叹——(读)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很多年过去了,每到凤凰花开的季节,人们都倍加想念周总理,想念1961年的泼水节——(读)

怀念放在心里,声音轻一些——(读)

四、回首扣问,难忘总理。

     到这里,我们读完了整篇课文,假如让你用一个词来说说1961年傣族人民的这个泼水节,你会用什么词?

(学生说)

     是啊,1961年的泼水节对于傣族人民来说,是难忘的,幸福的,激动的……这都是因为——周总理(板书:

周恩来)

五、小结拓展,探寻传统。

       刚才我们一起感受了傣族的传统节日——泼水节,我们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节日,(课件出示各民族传统节日图片)比如说彝族有火把节,藏族有雪顿节……蒙古族有那达慕节,等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了解这方面的知识。

六、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预习要求写的生字。

3、收集各个民族的传统节日

板书设计:

11、难忘的泼水节

傣族人民总理

赶来,撒满,驶过身穿头上接过

升上欢呼敲着踩着跳舞

一边…一边…一手…一手…

课后反思: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学会写12个生字。

巩固识字。

2.了解其他少数民族的风情。

一、朗读课文

1、生自由读课文

2、同桌互相说说1961年的泼水节为什么令人难忘?

二、复习要求认读的生字

(1)认读词语(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泼水节敬爱周恩来咖啡色龙船柏树枝象脚鼓鲜红特别

对襟白褂敲鼓凤凰花踩着端着蘸了蘸长寿一年一度

(2)认读生字(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三拼音节:

凰、褂、敲、端后鼻音:

凤、凰

翘舌音:

蘸、寿平舌音:

 做动作识字:

蘸、端、踩

归类识字:

同偏旁:

(凤、凰)(襟、褂)(咖、啡)

三、指导写字

1.出示生字“敬、鲜、脚、度、凤、凰”,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说说发现了什么?

半包围结构:

度、凤、凰左右结构:

敬、鲜、脚

3.教师范写,重点指导。

“凤凰”

(1)都是半包围结构。

(2)第一笔一定要写成竖撇,这是写好这类字的关键;第二笔是“横折弯钩”的弯形写法,要注意指导(3)“凤”字内是“又”,要和“风”区分字形。

脚:

右边是单耳。

鲜:

鱼做偏旁,横变成提

4.学生练写,教师指导。

5.展示评议。

四、课外延伸

1、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风情,哪位同学能向我们介绍一下你知道的少数民族风情?

2,全班甲流

3、老师PPT补充。

如彝族“火把节”、基诺族“”、哈伲族“嘎汤帕节”,

五、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我会填”。

2、积累本课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