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2727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27.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docx

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教学目标重难点

数学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基于“课程标准〞细化的

教学目标、重难点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

单元目标:

1.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让学生体会到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3.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中,积累活动经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单元重点:

能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按要求摆出相应的立体图形,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单元难点:

1.能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经过想象与推测,拼摆出这一组立体图形。

2.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拼搭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

教学容:

第2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在操作和交流中,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但有规律可循,从而体会到摆法的多样化。

2.能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体会有些摆法确实定性。

知道复原物体时,可以按一定的顺序进展拼搭,在此过程中可不断进展调整,最后通过验证加以确认。

3.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从而积累活动经历,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看到的平面图形,想象、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教学难点:

根据从三个方向观观察到的图形,借助空间想象复原、拼搭出相应的立体图形。

第二课时

课题:

观察物体练习课

教学容:

练习一第3页、4页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稳固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并能摆出多种摆法,且有规律可循。

2.进一步稳固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形状图,用小正方体推测或摆出相应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感受摆法确实定性。

在练习中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3.通过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和推理能力,开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平面图形推测出小正方体的拼搭方式。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现不同几何体从同一方向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一样的,也可能是不同的。

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

单元目标:

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掌握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学会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开展。

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20以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开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5.了解奇数与偶数,能准确判断奇数与偶数,通过探索奇数、偶数相加的结果是奇数还是偶数〔奇偶性〕,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6.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思维能力,渗透分类的思想。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概括、分析和比拟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的在联系。

单元重点:

1.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单元难点:

1.掌握因数、倍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掌握3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安排:

七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因数与倍数

教学容:

第5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除法算式进展观察、分类,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并能举例加以说明。

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

2.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及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

3.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抽象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体会因数与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第二课时

课题:

找一个数的因数与倍数

教学容:

第6页例2、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用列举法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条理性。

2.结合实践操作,借助集合图,使学生初步体会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引导学生概括出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最大因数和最小倍数分别是什么。

3.在抽象概括、总结数学结论的过程中,渗透从个别到全体、从具体到一般的抽象归纳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

能有序、熟练地找出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第三课时

课题: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容:

第9页例1。

教学目标:

1.利用百数表,通过画圈、画框、观察、发现、总结,在经历探究2、5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中,掌握2、5的倍数的特征。

会运用这些特征正确、迅速地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或者5的倍数,促进学生数感的开展。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在学习活动中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概括能力和合情推理能力,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

探索2、5的倍数的特征,掌握奇偶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灵活运用2、5的倍数的特征和奇偶数的概念进展综合判断。

第四课时

课题:

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容:

第10页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百数表圈画数,根据提示,通过观察、思考、猜测、验证等活动,让学生经历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的过程,归纳举证得出3的倍数的特征,能判断一个数是不是3的倍数。

2.在活动过程中积累数学学习的经历,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及概括问题的能力,开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交流、合作与竞争意识,提高合情推理能力。

3.通过学习,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究性和挑战性,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从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

探索3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地去判断一个数是否是3的倍数。

教学难点:

归纳举证3的倍数的特征。

第五课时

课题:

2、3、5的倍数的特征练习课

教学容:

练习三第6-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根底练习题,进一步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并能熟练应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进展判断。

2.会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能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说理能力和有条有理的思考习惯。

3.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在审题中,收集有用的信息,进展分析、归纳,开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与结果。

4.感受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培养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以及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重点:

熟练应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进展判断。

教学难点:

会运用2、3、5的倍数的特征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第六课时

课题:

质数与合数

教学容:

第14页例1。

教学目标:

1.学生能找出1-20各数的所有因数,再按照每个数的因数的个数进展分类,从而理解和掌握质数和合数的概念,知道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能把自然数按因数的个数进展分类。

2.学生能自主选择方法,找出100以的所有质数,制成质数表,能够区分质数和合数。

3.经历质数和合数的认识、区分过程,体验观察、比拟、归纳、概括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和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

会区分质数和合数。

第七课时

课题:

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教学容:

第15页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的举例、说理、图示等自主探究活动,知道两数之和的奇偶性。

2.能借助几何直观,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累观察、猜测、归纳等思维活动的经历,丰富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重点:

在探索两数之和奇偶性的过程中渗透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难点:

认识两数之和奇偶性的必然性。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目标:

1.在学生已经能够识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根底上,通过观察、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

认识常用的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建立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表象,会利用单位间的进率进展换算。

3.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单元重点: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含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展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³、1dm³、1cm³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单元难点:

1.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外表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课时安排:

十三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长方体的认识

教学容:

第18页例1、19页例2。

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探索等数学活动,探索出长方体面、棱、顶点的特征,理解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形成立体图形的初步表象。

2.通过动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想一想,学生能自主探索并发现长方体顶点、棱、面之间的关系。

掌握求长方体棱长总和的方法。

3.在自主探索长方体特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并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点:

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教学难点:

培养空间观念,形成长方体的初步表象。

第二课时

课题:

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容:

第20页例3。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操作、推理、探索等活动,得出正方体的6个面是完全一样的正方形、所有的棱长度相等这一特征。

2.引导学生从顶点、棱、面三方面比拟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提醒并理解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3.在操作和探究过程中,建立立体图形的概念,形成表象,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开展变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点:

掌握正方体的特征,理解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

教学难点:

培养空间观念,形成正方体的初步表象。

第三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

教学容:

第23页、24页例1、例2。

教学目标:

1.利用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展开图,让学生在剪一剪、比一比等活动中,知道长方体的上下、左右、前后面的大小相等,根据每个面的长和宽与长方体的长、宽、高之间的关系,自主探索并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的含义及其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

2.能结合具体情境,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空间想象力。

 

3.在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比拟、概括和推理能力;通过动手操作,丰富学生对现实空间的认识,开展初步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理解外表积的概念,探究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外表积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应用外表积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空间想象力。

 

第四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外表积练习课

教学容:

练习六第5题、第6题、第8-12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进一步理解长方体、正方体外表积的含义。

2.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进展判断,并求出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

知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练习、操作,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应用意识,激发其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根据生活实际,对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进展判断和计算。

教学难点:

根据实际,会求一些不是完整六个面的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

第五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容:

第27页、28页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实验—比拟〞这一线索开展活动,让学生在体验中理解体积的意义,在实物比拟中提醒体积的概念。

2.利用比拟两个不容易直接看出大小的长方体的体积,体会统一体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立方厘米、立方分米、立方米。

借助直观教具和学具,帮助学生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实际大小的表象,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和体积单位。

3.通过观察、操作、比拟,培养学生的概括、类推和空间想象的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实际大小的表象。

教学难点:

理解体积的意义,能正确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

第六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容:

第29页、30页容。

教学目标:

1.在理解体积意义的根底上,用体积为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学具摆成不同的长方体,引导学生自主根据“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计算出长方体体积,并将其与长方体的长、宽、高建立联系,感悟并理解长方体体积公式计算的推导过程。

2.引导学生根据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自主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3.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4.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长方体体积用“长×宽×高〞来计算的原理。

教学难点:

在探究长方体体积计算公式时,发现长、宽、高与每行的个数、行数、层数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建立关于公式意义的正确表象,开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第七课时

课题: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教学容:

第31页

教学目标:

1.结合长、正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长、正方体体积计算公式中的“长×宽〞、“棱长×棱长〞就是它们的底面积,引导学生将长、正方体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来计算,理解长方体和和正方体体积公式之间的在联系。

2.能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在教学中帮助学生打破对“底面积×高〞的理解即“下底面的面积×高〞这一定势,理解计算方法的本质,即“长方体或正方体某一面的面积与这个面垂直的棱的长度相乘。

〞。

3.在探究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统一公式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利用直观图示帮助学生理解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统一成“底面积×高〞的方法,理解公式的意义。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打破对“底面积×高〞的理解即“下底面的面积×高〞这一定势,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方法的本质,即“长方体或正方体某一面的面积与这个面垂直的棱的长度相乘。

第八课时

课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容:

第34、35页例2、例3容及练习八第1题和第6题。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教学具,引导学生根据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自主探索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在此根底上用类推的方法推导出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理解相邻的两个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的道理。

 

2.整理区分长度单位、面积单位、体积单位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

通过比照,加深对度量单位的认识,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3.能根据进率进展体积单位间的换算。

 

4.在操作、观察、猜测、验证、想象和推导的过程中,进一步开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学习迁移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体积单位的进率。

教学难点:

体积单位间进率的推导。

第九课时

课题:

体积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容:

第35页例4及练习八第2、3、4、5、7、8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根据长、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单位的进率,自主进展体积单位换算的实际应用,从中感受到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2.鼓励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要注意符合现实,可采用不同的换算策略和方法,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3.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审题和检验习惯,使学生体会转化的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结合具体情境,让学生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

感受单位换算的必要性,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第十课时

课题:

容积和容积单位

教学容:

第38页例5。

教学目标:

1.理解容积的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药水瓶、饮料瓶等,认识容积单位(一般就用体积单位,计量液体的体积要用容积单位升或毫升),明确升和毫升的关系1升=1000毫升。

初步认识度量液体的工具:

量筒和量杯。

2.通过小组活动,让学生充分感知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和实际大小,帮助学生建立1mL、1L的表象,知道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之间的关系,即1L=1dm³、1mL=1cm³。

3.知道容积的计算方法和体积的计算方法一样,但是要从里面量长、宽、高,并要把体积单位和容积单位进展转换,从而更好地理解容积和体积的区别和联系。

4.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开展空间观念,培养小组合作意识,体会合作的乐趣,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容积的意义,能计算物体的容积。

教学难点:

掌握容积单位间的进率,理解容积和体积的联系与区别。

第十一课时

课题:

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

教学容:

第39页例6。

教学目标:

1.在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和容积意义及计算的根底上,探索测量生活中一些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方法,知道用到的策略有两个:

一是将不规那么物体转化为规那么物体,二是用排水法测量不规那么物体的体积,根本数量关系是水的体积+物体的体积=总体积。

从中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2.关注对解决问题过程与方法的反思,让学生认识到排水法的局限性,从而想到排沙法、测质量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树立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自信。

教学重点:

掌握用排水法测量不规那么物体体积的具体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转化、等积变形数学思想在解决问题中的应用。

第十二课时

课题:

整理和复习

教学容:

第42页--43页容。

教学目标:

1.通过整理和复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外表积、体积和容积的概念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熟练地进展长方体、正方体的外表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灵活地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加深对知识间在联系的理解。

2.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会数学的价值,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精神和空间观念,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自我梳理和总结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知识进展自我梳理,探究知识间的在联系。

教学难点:

关注知识间的在联系,能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第十三课时

课题:

探索图形

教学容:

第44页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正方体的特征。

2.通过观察、列表、想象等活动,经历“找规律〞的全过程,获得“化繁为简〞的解决问题的经历,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体会分类、数形结合、归纳、推理、模型等数学思想。

积累数学思维的活动经历。

3.在相互交流中,学会倾听他人意见,及时自我修正,自我反省,增强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从简单的情况找规律,解决复杂问题的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探索规律的归纳方法。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么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局部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根本性质,会比拟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到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拟熟练地进展约分和通分,并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会进展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单元重点:

 

1.分数的意义;分数的根本性质;约分;通分。

2.使学生掌握用灵活的方式去解决实际问题。

单元难点:

1.建立单位“1〞的概念;建立分数单位的概念;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条理性,形成一个知识体系。

课时安排:

十一课时

第一课时

课题:

分数的意义

教学容:

第45页、46页容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古人的测量方法,了解分数产生的背景和过程。

理解分数的意义。

2.通过生活中的实例,理解单位“1〞的意义,理解分数单位,能知道一个分数有几个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是由谁决定的。

3.在学习的过程中,知道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渗透比拟、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单位“1〞的意义及分数单位。

第二课时

课题:

分数与除法

教学容:

第49页例1、例2,50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分一分,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经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问题,归纳,总结的能力。

3.进一步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

学会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几分之几的解答方法。

第三课时

课题:

真分数和假分数

教学容:

第53页例1、例2,54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借助直观图,动手涂一涂的方法,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及它们的意义,掌握假分数与整数,带分数互化的方法。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观察、分析、交流等探究活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运用知识的能力。

3.渗透数形结合以及分类的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和带分数。

教学难点:

假分数的意义以及假分数与带分数之间的互化。

第四课时

课题:

分数的根本性质

教学容:

第57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分数根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分数的根本性质。

2.能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把一个分数化成指定分母(或分子)而大小不变的分数。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概括的能力,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在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知识的价值。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的根本性质。

教学难点:

探索归纳分数的根本性质,并能应用它解决相关的问题。

第五课时

课题:

最大公因数

教学容:

第60页例1、例2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理解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含义,会在集合圈中分别表示两个数的因数和它们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会找100以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2.经历不同的方法探索寻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并能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找到简单快捷的方法,进展有条理的思考。

3.让学生在探索与合作过程中,开展与同伴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获得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

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寻找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第六课时

课题:

解决问题

教学容:

第62页例3及相关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实际问题,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稳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意义。

2.在探索应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过程中经历观察归纳等数学活动,开展学生的推理能力。

3.学会用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加强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运用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找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第七课时

课题:

约分

教学容:

第65页例4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分数的根本性质约分,掌握约分的一般方法。

2.理解“约分〞、“最简分数〞的概念,学会约分的数学形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