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0223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43.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9页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9页
亲,该文档总共2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现代设计史教案.docx

现代设计史教案

第一章概况(6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学习现代设计史的意义

二、掌握现代设计史学习的一般方法

三、理解对现代设计的具体界定

教学内容:

一、现代设计的概念界定

二、现代设计史研究的对象与领域

三、学习现代设计史的意义

一、现代设计的概念界定

1、设计的含义及演变

设计,是指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

设计design一词,经历了从最初的拉丁语designara意大利语disignarn意大利语disegno法语dessein英语design的演变过程。

2、现代设计的界定

设计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

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即把计划、构思、设想、解决问题的方式利用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

正是由于影响计划和构思的因素不同,因而有传统设计与现代设计的分别。

现代设计,是20世纪期间发展起来的设计活动,是基于现代社会、现代生活的计划内容,为现代人、现代经济、现代市场和现代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积极的活动。

二、现代设计史的研究现状

三、现代设计史的研究方法和研究对象

 

第二章现代设计的萌芽(20学时)

教学要求:

一、了解现代设计产生的历史背景

二、理解工业革命给设计带来的冲击

三、掌握现代设计萌芽时期的设计界的几次重要运动的代表人物、设计主张和风格特点

教学内容:

一、现代设计萌芽的历史背景

二、莫里斯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三、新艺术运动

四、芝加哥建筑学派

五、装饰艺术运动

一、现代设计萌芽的历史背景

1、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指的是人类从农业和手工业经济到以工业和机械制造业为主的经济的一次转变过程,工业革命最早从英国开始。

1733年,凯伊发明了飞梭,标志着工业革命导火索的出现。

正如恩格斯所说:

分工、水力特别是蒸汽机的利用、机器的利用,这就是从18世纪中叶起工业用来摇撼旧世纪基础的三个伟大的杠杆。

从设计史的角度来看,如果没有工业革命就会有今天所谓的工业设计和现代意义上的设计。

正是工业革命完成了由传统手工艺到现代设计的转折,随着而来的工业化、标准化和规范化的批量产品的生产为设计带来了一系列的变化。

2、工业革命促成设计的新变化

(1)设计和制造的分工

手工业时期的作坊主和工匠,既是设计者,又是制造者,有时还是销售者。

18世纪,建筑师从“建筑公会”中分离出来,使建筑设计成为高水平的专业智力劳动,带动了建筑风格的日新月异。

设计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行业,使担任制造角色的体力劳动者——工人,变成设计师用以体现自己意图的工具,与机器的性质近乎相同,工人的劳动失去了古代工匠所具有的乐趣。

(2)标准化和一体化产品的出现

通过机器生产出来的产品完全一个模样,没有古代工匠们个人风格和技巧存在的余地,产品的艺术风格亦无人关心,这时,评价设计优劣的唯一标准是利益,是如何省工、省料、省钱,没有人关心产品的艺术性和文化性。

(3)新的能源、动力也带来新材料的运用

传统的木、铁,被各种优质钢和轻金属所代替,建筑业也把砖石置于一旁,开始了钢筋水泥构架的时代。

总之,机器生产的普及为设计带来的技术环境是:

人们有可能利用比手工业时期更为强有力的动力和机械来达到自己的设计目的,因而也产生了更大的自由。

3、设计所面临的重重矛盾

机器生产使产品的增长速度突飞猛进,作为销售渠道的市场,商品比以前大为丰富。

封闭的,自给自足,自产自销的自然经济消亡,市场经济成长起来,自由竞争使城市商业出现了畸形的发展和繁荣,从而导致了要求全面提高竞争力的新的设计思想和设计体系的出现。

(1)设计的目标在于市场

产品如果不能给工厂主带来利益,生产就会停止。

设计者在从事设计的时候,除了从技术角度思考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经济因素。

(2)城市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工业化的发展,使工厂林立的大城市接踵而来,工人成为城市的居民,并且是廉价产品的主要消费者。

商品经济成为城市的主要经济形态,商品流通的环节畅通无阻,设计者和工厂主、经销人不论在其他环节上存在多少矛盾,但他们的共同目标是消费者。

(3)设计的商品化

商品经济使一切变成商品,智慧和技术也不例外。

由此,设计作为一个新的行业出现了,在生产过程中,它的作用也更加明确,更加广泛。

4、水晶宫——1851年伦敦世界博览会

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在各个国家逐渐完成,英国、法国、美国、德国、荷兰等国都变得非常强大,强大的工业实力,使得这些国家都希望有个表现工业革命胜利成果的机会,于是在1850年,欧洲14国加上美国在巴黎商议,要举办一个展出最好的工业产品和艺术品的展览,由于当时英国最为强大因此就决定在1851年夏天在英国举办第一届世界博览会。

随后,维多利亚女王便以国家名义向世界各国发出世博会参展邀请。

当时共有14个国家响应号召。

当时由于时间关系,博览会的主办者被迫接受了来自皇家园艺总监约瑟夫·派克斯顿的救急方案——由钢铁骨架和平板玻璃组装而成的花房式大厅。

这个建筑较之以往的建筑有以下不同:

材料方面,传统的土、木、砖、石被全新的钢铁和玻璃所代替,施工时,经过严密计算加工出来的标准构件,运至现场用螺钉和铆合的办法进行组装,使它拥有了超过60万平方英尺的总面积。

它与其说是“建筑”,毋宁说是一架供展览用的“机器”,虽然当时人们对它的出现毁誉参半,但是,不到半个世纪现代建筑的发展却充分证明了它的前瞻性和划时代意义。

5、水晶宫引发的思考

展品中存在着两种绝然不同的形态,一方面,以机器生产代替手工操作的新产品,新工艺,由于没有相应的美的形态和装潢,而显得粗陋简单,另一方面,各国的民族传统手工艺品却以精巧的手艺和昂贵的材料体现出艺术的魅力。

对于这种现象,有两个人的评论影响最为巨大。

约翰·拉斯金,作为文艺评论家和作家,他对展品及水晶宫的看法是持否定态度的,他认为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在于艺术与技术的分离,因此,主张艺术家从事产品设计,并从自然中寻找设计的灵感和源泉,反对使用新材料、新技术,要求忠实于传统的自然材料的特点,反映材料的真实感。

同时,他还强调设计应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的设计。

总之,拉斯金的观点一方面反映了当时反对机器生产的主要论点,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必要性和为大众服务的社会要求。

德国建筑学家哥德弗莱德·谢姆别尔也参观了博览会。

会后,撰写了《科学·工艺·美术》和《工艺与工业美术的式样》两本书,书中阐明了他对机器生产的反对观点,提倡美术与技术结合的“设计美术”,并第一次提出了“工业设计”这一专有名词。

二、莫里斯和英国工艺美术运动

1、现代设计之父——莫里斯

莫里斯17岁时参观了博览会,对展品的反感影响到他以后的设计活动和设计思想。

他出生于一个富有的家族,受过高等教育,在以设计哥特式风格闻名的斯特里德建筑设计事务所从事过建筑设计,后来加入拉斐尔前派的行列,准备从事绘画。

由于建立画室和以后的新婚居室,使他又一次改变了想法转而从事起建筑及产品设计来。

1859年,他与菲利普·韦珀合作设计建造了“红屋”,内部的家具、壁毯、地毯、窗帘织物等,均由莫里斯自己设计。

它们实用、合理的结构,以及追求自然的装饰体现了浓郁的田园特色和乡村别墅的风格。

从此,他开设了十几个工厂并于1861年成立了独立的设计事务所,把包括建筑、家具、灯具、室内织物、器皿、园林、雕塑等等构成居住环境的所有项目纳入业务之中,并以典雅的色调,精美自然的图案备受青睐。

2、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产生于所谓的“良心危机”,艺术家们对于不负责任地粗制滥造的产品以及其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感到痛心疾首,并力图为产品及生产者建立或者恢复标准。

在设计上,工艺美术运动从手工艺品的“忠实于材料”、“合适于目的性”等价值中获取灵感,并把源于自然的简洁和忠实的装饰作为其活动的基础。

工艺美术运动不是一种特定的风格,而是多种风格并存,从本质上来说,它是通过艺术和设计来改造社会,并建立起以手工艺为主导的生产模式的试验。

工艺美术运动范围十分广泛,它包括了一批类似莫里斯商行的设计行会组织,并成为工艺美术运动的活动中心。

行会原本是中世纪手工艺人的行业组织,莫里斯及其追随者借用行会这种组织形式,以反抗工业化的商业组织。

最有影响的设计行会有:

1882年由马克穆多组建的“世纪行会”和1888年由阿什比组建的“手工艺行会”等。

值的一提的是,1885年由一批技师、艺术家组成了英国工艺美术展览协会,并从此开始定期举办国际展览会,因而吸引了大批外国艺术家、建筑师到英国参观,这对于传播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精神起了重要作用。

  

工艺美术运动的主要人物大都受过建筑师的训练,但他们以莫里斯为楷模,转向了室内、家具、染织和小装饰品设计。

马克穆多本人是建筑师出身,他的“世纪行会”集合了一批设计师、装饰匠人和雕塑家,其目的是为了打破艺术与手工艺之间的界线,工艺美术运动的名称“ArtsandCrafts”的意义即在于此。

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为了拯救设计于商业化的渊薮,“必须将各行各业的手工艺人纳入艺术家的殿堂”。

  

阿什比的命运是整个工艺美术运动命运的一个缩影。

他是一位有天分和创造性的银匠,主要设计金属器皿。

这些器皿一般用榔头锻打成形,并饰以宝石,能反映出手工艺金属制品的共同特点。

在他的设计中,采用了各种纤细、起伏的线条,被认为是新艺术的先声。

阿什比的“手工艺行会”最早被设在伦敦东区,在闹市还有零售部。

1902年他为了解决“良心危机”问题,决意将行会迁至农村以逃避现代工业城市的喧嚣,并按中世纪模式建立了一个社区,在那里不仅生产珠宝、金属器皿等手工艺品,而且完全实现了莫里斯早期所描绘的理想化社会生活方式。

正如阿什比所说:

“当一群人学会在工场中共同工作、互相尊重、互相切磋、了解彼此的不足,他们的合作就会是创造性的。

”这场试验比其他设计行会在追求中世纪精神方面都要激进,影响很大。

但阿什比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即中世纪所有关键性的创造和发展均发生于城市。

由于行会远离城市也就切断了它与市场的联系,并且手工艺也难于与大工业竞争,这次试验终于在1908年以失败而告终。

沃赛虽不属于任何设计行会,但他却是工艺美术运动的中心人物,在19世纪最后20年间,他的设计很有影响。

沃赛受过建筑师的训练,喜爱墙纸及染织设计,与莫里斯、马克穆多等人交往甚密。

沃赛的平面设计偏爱卷草线条的自然图案,以至人们常常将他与后来的新艺术运动联系起来,尽管他本人并不喜欢新艺术,并否认与其有任何联系。

沃赛的家具设计多选用典型的工艺美术运动材料——英国橡木,而不是诸如桃花芯木一类珍贵的传统材料。

他的作品造型简练、结实大方并略带哥特式意味。

从1893年起,他花了大量精力出版《工作室》杂志。

这份杂志成了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喉舌,许多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语言都出自沃赛的创造,如心形、郁金香形图案,都可以在他的橡木家具和铜制品中找到。

沃赛的作品不但继承了拉斯金、莫里斯提倡美术与技术结合,以及向哥特式和自然学习的精神,并使之更简洁、大方,成为英国工艺美术运动设计的范例。

 

英国的工艺美术运动随着展览与杂志的介绍,很快传到海外,并首先在美国得到反响。

因此,美国的工艺美术运动在时间上大体与英国平行。

尽管美国长期受法国学院派的影响,但仍有许多重要的英派设计师。

一些工艺美术运动的著名人物如阿什比等先后访问过美国,有的还为美国进行了设计,他们向美国设计师传播了拉斯金和莫里斯的思想。

在英国的影响下,美国在19世纪末成立了许多工艺美术协会,如1897年成立的波士顿工艺美术协会等。

美国工艺美术运动的杰出代表是斯蒂克利。

斯蒂克利受到沃赛作品的启发,于1898年立了以自己姓氏命名的公司,并着手设计制作家具,还出版了较有影响的杂志《手工艺人》。

他的设计基于英国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但采用了有力的直线,使家具更为简朴实用,是美国实用主义与英国设计运动思想结合的产物。

  

工艺美术运动对于设计改革的贡献:

它首先提出了“美与技术结合”的原则,主张美术家从事设计,反对“纯艺术”。

工艺美术运动的设计强调“师承自然”、忠实于材料和适应使用目的,从而创造出了一些朴素而适用的作品。

但工艺美术运动也有其先天的局限,它将手工艺推向了工业化的对立面,这无疑是违背历史发展潮流的,由此使英国设计走了弯路。

英国是最早工业化和最早意识到设计重要性的国家,但却未能最先建立起现代工业设计体系,原因正在于此。

工艺美术运动并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现代设计运动,因为威廉莫里斯所推崇的是复兴手工艺,反对大工业生产,虽然莫里斯也看到了机器生产的发展趋势,在他后期的演说中承认我们应该尝试成为“机器的主人”,把它用作“改善我们生活条件的一项工具”。

他一生致力的工艺美术运动却是反对工业文明的。

但他提出的真正的艺术必须是“为人民所创造,又为人民服务的,对于创造者和使用者来说都是一种乐趣。

”及“美术与技术相结合”的设计理念正是现代设计思想的精神内涵,后来的包豪斯和现代设计运动就是秉承这一思想而发展的。

三、新艺术运动

1、新艺术运动的发生背景

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产生并发展的装饰艺术运动。

新艺术设计运动放弃了对传统风格的借鉴,以自然本身为发展依据,强调形式特征,在装饰上突出表现曲线和有机形态。

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织的线条给这个运动带来了“面条风格”和“蚯蚓风格”的绰号。

新艺术运动的潜在动机是与杂乱的折衷主义和过分追求真实的自然主义的决裂。

新艺术运动主张今天的艺术应立足于现实,抛弃旧有风格的元素,创造出具有青春活力和现代感的新风格。

同时,在师从自然上,又提出了应该去寻找自然造物最深刻的本质根源,发掘决定植物、动物生长、发展的内在过程。

新艺术最为典型的纹样都是从自然草木中抽象出来的,流动的形态和蜿蜒交强的线条,充满了内在的活力,体现出蕴含于自然生命表面形式之中的无休无止的创造过程。

促成新艺术运动发生和发展的因素:

首先是社会的因素。

自普法战争之后,欧洲得到了一个较长时期的和平,政治和经济形势稳定。

不少新近独立或统一的国家力图跻身于世界民族之林,并打入激烈竞争的国际市场,这就需要一种新的、非传统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文化上,所谓“整体艺术”的哲学思想在艺术家中甚为流行,他们致力于将视觉艺术的各个方面,包括绘画、雕塑、建筑、平面设计及手工艺等与自然形式融为一体。

在技术上,设计师对于探索铸铁等新的结构材料有很高的热情。

对于艺术家自身而言,新艺术正反映了他们对于历史主义的厌恶和新世纪需要一种新风格与之为伍的心态。

新艺术的出现经过了很长的酝酿阶段,许多著名的设计史家都认为英国文化为新艺术运动铺平了道路,尽管由于其后的种种原因,英国本身并不是这种风格走向成熟的国度。

新艺术运动十分强调整体艺术环境,即人类视觉环境中的任何人为因素都应精心设计,以获得和谐一致的总体艺术效果。

2、新艺术运动概述

新艺术反对任何艺术和设计领域内的划分和等级差别,认为不存在大艺术与小艺术,也无实用艺术与纯艺术之分。

艺术家们决不应该只是致力于创造单件的“艺术品”,而应该创造出一种为社会生活提供适当环境的综合艺术。

在如何对待工业的问题上,新艺术的态度有些似是而非。

从根本上来说,新艺术并不反对工业化。

新艺术的理想是为尽可能广泛的公众提供一种充满现代感的优雅,因此,工业化是不可避免的。

新艺术的中心人物宾就认为“机器在大众趣味的发展中将起重要作用。

”但是,新艺术不喜欢过分的简洁,主张保留某种具有生命活力的装饰性因素,而这常常是在批量生产中难以做到的。

实际上,由于新艺术作品的实验性和复杂性,它不适合机器生产,只能手工制作,因而价格昂贵,只有少数富有的消费者能光顾。

  

3、法国的新艺术运动

法国新艺术最重要的人物是萨穆尔•宾,他原是德国人,1871年末定居巴黎。

宾是一位热衷于日本艺术的商人、出版家和设计师,东方文化崇尚自然的思想对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曾经专门到日本去学习和收购日本手工艺品。

1888年,萨穆尔•宾出版了一本专门介绍日本艺术和工艺的杂志《日本艺术》,并于1895年12月在巴黎开设了一家名为“新艺术之家”的设计事务所,并以此为基地资助几位志趣相投的艺术家从事家具与室内设计工作。

因受日本艺术的影响,萨穆尔•宾特别强调“回到自然去”,设计的作品具有强烈的自然主义倾向,模仿植物的形态和纹样,取消直线,可以强调有机形态。

另一位法国新艺术的代表人物是吉马德(HectorGuimard,1867—1942)。

19世纪90年代末至1905年间是他作为法国新艺术运动重要成员进行设计的重要时期。

吉马德最有影响的作品是他为巴黎地铁所作的设计。

这些设计赋予了新艺术最有名的戏称——“地铁风格”。

充分利用自然主义特点,模仿植物结构进行设计,利用玻璃和钢铁材料,将所有地铁入口的栏杆、灯柱和护柱全都做成了起伏卷曲的植物图案和贝壳形状,深受巴黎市民欢迎,至今仍在使用。

4、比利时的新艺术运动

比利时是欧洲大陆工业化最早的国家之一,工业制品的艺术质量问题在那里也比较尖锐。

19世纪初以来,布鲁塞尔就已是欧洲文化和艺术的一个中心,并在那里产生了一些典型的新艺术作品。

霍尔塔是一位建筑师,他将工业化的钢铁和玻璃等新材料随心所欲的运用在自己的设计中,他在建筑与室内设计中喜欢用葡萄蔓般相互缠绕和螺旋扭曲的线条,这种起伏有力的线条成了比利时新艺术的代表性特征,被称为“霍尔塔线条”、“比利时线条”或“鞭线”。

这些线条的起伏,常常是与结构或构造相联系的。

霍尔塔于1892年设计的布鲁塞尔都灵路塔塞尔公寓成为新艺术风格的经典作品。

这个是一个工程师的私人住宅。

外观上载比利时传统的建筑的简洁形式上使用了铸铁花纹的栏杆。

而室内装饰更充分显示了霍塔的才华。

打破了古典的束缚,尽量避免使用长廊,利用钢铁建筑材料,外观装饰上布满了弯曲的线条,这些类似植物根须的曲线还被装饰在大门、地面、墙壁、楼梯、柱头、甚至灯具上,显示出无限的生命的活力。

威尔德的职业是画家和平面设计师,他的作品从一开始就具有新艺术流畅的曲线韵律。

作为设计师,他的第一件作品是在布鲁塞尔附近为自己建造的住宅,这是当时艺术家们表现自己艺术思想和天才的一种流行方式。

威尔德不仅设计了建筑,而且设计了家具和装修,甚至他夫人的服装。

这是力图创造一种综合和风格协调的环境的尝试。

威尔德后来去了德国,并一度成了德国新艺术运动的领袖,这一运动导致了1907年德意志制造联盟的成立。

1908年,威尔德出任德国魏玛市立工艺学校校长,这所学校是后来包豪斯的直接前身。

5、西班牙新艺术运动和高迪

安东尼·高迪是西班牙新艺术运动的代表人物。

他是一位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建筑师。

其著名设计作品有圣家族教堂和米拉公寓。

高迪的设计中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

圣家族教堂内外布满的钟乳石式的雕塑和装饰件,以及上面贴有的彩色玻璃和石块,使它看上去犹如神话中的建筑,米拉公寓也以水平向的波浪曲线构成墙体和阳台,突出的部位,则利用植物蒂芥般的自然形态与建筑物构成统一的整体,仿佛是一件完美的雕塑艺术品,由于几乎没有直线和平面,公寓内的家具只得专门进行设计制作。

在功能主义风靡的时代,高迪的作品一直未受到重视,进到二次大战以后,“有机建筑”的兴起,才使得他成为这一潮流的先驱。

当代著名建筑大师·柯布希埃称他为“后现代主义的先驱”,从某种角度来看,他是当之无愧的。

6、麦金托什、格拉斯哥四人小组和维也纳分离派

麦金托什是英国格拉斯哥一位建筑师和设计师。

他在英国19世纪后期的设计中独树一帜,并对奥地利的设计改革运动维也纳“分离派”Secession产生了重要影响。

虽然麦金托什和维也纳“分离派”成员在很多方面都与新艺术运动相呼应,不少设计史家也将他们划入新艺术的范畴。

但与别的新艺术流派相比,他们的设计更接近于现代主义。

“青春风格”几何因素的形式构图,在他们手中进一步简化成了直线和方格,这预示着机器美学的出现。

麦金托什于1885年进入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学习,毕业后进入一家建筑事务所工作。

通过沃赛创办的《工作室》杂志,他接触了许多激进的艺术家和建筑师的作品和思想。

他的早期活动深受莫里斯的影响,具有工艺美术运动的特点。

他和妻子以及妻妹、妹夫形成了一个名为“格拉斯哥四人”的设计小组,从事家具及室内装修设计工作,并参加了1896年在伦敦举办的一次工艺美术协会展览,但他们的第一次公开露面并没有收到很好的效果。

1897—1899年间,麦金托什设计了格拉斯哥艺术学校大楼及其主要房间的全部家具及室内陈设,获得了极大成功,使他被公认为新艺术运动在英伦三岛惟一的杰出人物和19世纪后期最富创造性的建筑师、设计师。

从外观上看,这座建筑带有新哥特式简练、垂直的线条,而室内设计却反映了新艺术的特点,展示了麦金托什的全部天才。

如果说霍尔塔和吉马德的主旋律是卷曲起伏的“鞭线”,麦金托什的主调则是一种高直、清瘦的茎状垂直线条,能体现出植物生长垂直向上的活力。

1898年,他设计了克莱丝顿小姐为禁酒而开设的一系列茶厅,其装饰手法以及新颖的家具赋予了这些茶厅一种商业性的标记,这正是现代工业设计师所应做到的。

他还为克莱丝顿小姐设计了著名的希尔住宅,这座住宅的建筑和室内设计都颇有影响。

麦金托什一生中设计了大量家具、餐具和其他家用产品,都具有高直的风格,这反映出有时对于形式的追求也会影响到产品的结构与功能。

他所设计的著名的椅子一般都是坐起来不舒服的,并常常暴露出实际结构的缺陷,制造方法上也无技术性创新。

为了缓和刻板的几何形式,他常常在油漆的家具上绘出几枝程式化了的红玫瑰花饰。

在这一点上,他与工艺美术运动的传统相距甚远。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一群先锋派艺术家、建筑师和设计师组成的团体,成立于1897年,是当时席卷欧洲的无数设计改革运动的组织之一。

其代表人物是霍夫曼、莫瑟和奥布里奇。

这个运动的口号是:

“为时代的艺术-艺术应得自由。

”维也纳分离派是由早期的维也纳学派发展而来的。

在新艺术运动影响下,奥地利形成了以维也纳艺术学院教授瓦格纳为首的维也纳学派。

瓦格纳在工业时代的影响下,逐步形成了新的设计观点,他指出,新结构、新材料必将导致新形式的出现,并反对重演历史式样。

霍夫曼等三人都是瓦格纳的学生和维也纳学派的重要成员。

1897年,他们创立了分离派,宣称要与过去的传统决裂。

霍夫曼本人的设计风格深受麦金托什的影响,喜欢规整的垂直构图,并逐渐演变成了方格网的形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风格,并由此获得了“棋盘霍夫曼”的雅称。

他为维也纳生产同盟所设计的大量金属制品、家具和珠宝都采用了正方形网格的构图。

1905年,霍夫曼在为维也纳生产同盟制定的工作计划中声称:

“功能是我们的指导原则,实用则是我们的首要条件。

我们必须强调良好的比例和适当地使用材料。

在需要时我们可以进行装饰,但不能不惜代价去刻意追求它。

”在这些话语中已体现了现代设计的一些特点。

但是这种态度很快就发生了变化,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霍夫曼的风格从规整的线性构图转变成了更为繁杂的有机形式,从此走向下坡路,生产同盟也于1933年解散。

四、芝加哥建筑学派

1871年,芝加哥城大火,将市区大批木结构的简易房舍烧得精光,“但这把火却给建造这个新型大都会创造了条件,为利用一百多年来欧洲发展起来的新建筑材料和新技术,提供了一显身手的场地。

来自四面八方的建筑师纷至沓来,为了节省土地,市政府对征用土地规定了苛刻的条件,以迫使建筑师在设计中增高楼层,扩展空间,现代高层建筑开始在芝加哥出现。

在采用钢铁等新材料以及高层框架等新技术建造摩天大楼的过程中,芝加哥的建筑师们逐渐形成了趋向简洁独创的风格流派,芝加哥学派由此而生。

1、沙利文和形式追随功能

沙利文是芝加哥学派的中坚人物和理论家。

他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建筑系,先后在美国和欧洲从事过建筑设计。

经过多年的建筑设计实践,他第一个提出“形式追随功能”的口号,成为美国设计界多年以来一直遵循的基本原则。

他曾说过“自然界中的一切东西都具有一种形状,也就是说有一种形式,一种外部造型,于是就告诉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