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39512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31.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docx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为实现教学管理的科学化和规范化,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小学管理规程》、《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基本规范(试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考试管理规定(试行)》等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小学教学实际,特制订《肥城市小学教学管理规范》。

一、指导思想

1、科学性:

符合学校管理规律、原则,适应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需要。

同时,科学性与艺术性相结合,及时把握真实情况,发现问题,予以加强和改进。

2、导向性:

有利于引领学校管理更趋规范,逐渐成为学校管理的自觉,教师日常工作行为的自觉。

同时,制度引领与思想引领相结合,调动全体教师的内心情感,发挥其积极性、主动性。

3、全面性:

管理内容涵盖到学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不留空白。

同时,全面贯彻与重点落实相结合,以“全面”促整体优化,以“重点”加强薄弱环节、突出重点工作。

4、灵活性:

内容规定具有一定的弹性,在实施中要根据学校实际灵活把握。

同时,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既要坚持原则,照章办事,也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一刀切。

二、实施原则

1、管理实施要夯实

常规管理,要符合实情,便于实际操作,在教和学方面收到显著实效。

认真落实教学常规管理的“六认真”要求,即认真抽查备课、认真抽查作业、认真组织课堂观察、认真组织课后反馈、认真组织学生考查、认真组织教师考核。

2、管理执行要落实

滴水穿石,靠的是一个“恒”字。

抓教学常规管理最忌时冷时热,有始无终。

首先,制定严格的制度,保证常规管理持之以恒地实行。

其次,采取有效措施,从思想上引导大家统一认识,使全校上下达成共识,逐步形成向常规要习惯、要品质、要质量的观点。

第三,领导带头。

为了使教学常规管理能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学校中层以上领导干部要做持之以恒的表率,以身作则。

3、反馈调控要快速

抓常规管理不是目的,是手段。

狠抓教学常规管理,目的是更加有效地激发教和学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因此,管的结果必须及时反馈到教与学。

反馈的途径有两种。

一是当面交流,二是集体反馈。

反馈快,能使常规管理及时调控,实实在在地逐步完善。

4、理念意识要创新

常规管理也有一个不断发展和优化的过程。

一旦教与学的具体情况发生了变化,那么常规的形式和内容就必须随之变化,就必须重新修订,有所出新。

三、教学管理内容及要求

(一)课程开设及减负工作

1、课程开设

(1)落实课程标准,按照国家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开展教学活动,不随意增减课程和课时。

开展好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综合实践活动四个领域的教育教学活动。

因地制宜开发学校课程,形成学校特色。

(2)学生自习时间不分配到学科。

按照省规范要求,学生在自习时间可以做各个学科的功课。

为保障学生的自习秩序和安全,学校可安排部分老师值班看护学生。

(3)实行调课、代课制度

课程表是全校师生教学活动日程表,是学校课程实施的重要依据。

教师的教学活动应该严格按照课程表的安排执行,不得随意更改和变动。

为规范教学管理,确保完成学科教学任务,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所有任课教师未经教导处允许,不得私自调课。

请假教师须到教导处进行调课。

调课时,需办理相关调课、代课手续。

教导处须将代课教师安排落实到位,否则按规定追究教导处调课人员责任。

对教师私自调课,或者不按照课程表上课的(包括同一教师任同一班级的不同课程而没有按照课表上本科课程的),学校将给予相应处罚。

2、减负工作

(1)严格控制学生作息时间

每周上课5天。

每天在校学习时间(包括自习)不超过6小时。

双休日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上课。

学生每天集体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

睡眠时间每天不少于9小时。

学生早上到校时间不早于7:

30,上课时间不早于8:

00。

积极开展学生自主实践性学习。

按照规定安排寒暑假期和其他法定节假日,不利用假期组织学生到校上课或集体补课,不收费上课和有偿补课。

(2)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学生家庭书面作业实行总量控制。

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其他年级除语文、数学外不留书面家庭作业,语文、数学书面家庭作业每天不超过1小时。

提倡布置探究性、实践性的家庭作业,不允许布置机械重复的作业。

作业布置按照总体要求要形式多样,科学性强,可读、可背、可写、可做手工等。

(3)关于教材选用

在市教育局领导下,严格选用山东省《中小学教学用书目录》规定的教材。

学校开发课程不编写和使用教材。

不向学生统一征订教辅资料,不接受任何单位和个人推销的省定教学用书目录以外的书刊和音像制品。

(二)课堂教学

1、听评课安排

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直接决定教学质量,对教师课堂教学的管理与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主要方面。

为促进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学校可根据实际开展如下活动:

(1)每学期组织开展“人人参与”的课堂教学大展示活动。

学校每学期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水平考核,考核成绩纳入教师业务档案。

(2)组织中、青年教师校级(或镇级)优质课评选活动。

(3)组织本校(本镇)名师上示范课活动。

(4)组织教研组内教师互相听课活动。

2、听评课制度

(1)学校校长、业务校长、教导处和教科室主任、级部主任和教研组长要经常不定时听课,及时了解教师的常态教学情况。

(2)听课形式:

了解性听课(了解教师教学水平,教师的基本功,课堂常规和学生学习气氛等);检查性听课(事先不通知教师,随时推门听课);邀请性听课(教师有准备的请求指导);系统性听课(把备课、讲课、评课全过程听下来);对比性听课(听同学科、同内容的课);跟踪性听课(连续听一位教师的几节课,跟踪指导)。

(3)听课节数:

听课节数:

所有中层以上教学管理干部每周听课不少于2节,其他教师每周听课不少于1节。

(4)听评课记录:

记录简明扼要,突出重点。

听课时要随时记录下所发现的闪光之处或对问题的思考,做好旁评;要对整个课堂教学进行综合分析,抓住主旨、突出重点,分条列项写清优点、缺点及改进意见,并做好等级评定。

(5)听课后务必与授课教师及时坦诚地交换意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与努力方向,切实发挥听课对改进教学、指导培养教师的作用。

3、查课制度

(1)查课人员:

由校长、副校长、教导处、教科室人员或级部主任承担。

(2)查课时间:

一般是每天上下午各1次。

(3)查课内容:

①教师到岗情况;②学生课前准备情况;③学生是否准时进教室上课;④课堂纪律情况;⑤教师授课情况;⑥教师施教行为;⑦课堂常规训练情况;

学生习惯养成情况(听讲、坐姿、执笔书写等)。

(4)查课情况由检查人随时填写,并纳入学校量化评价中。

(5)查课发现的问题,由查课人员或年级负责领导与有关教师及时谈话,促其及时纠正。

(6)对查课中发现的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在全体教师会议上通报,以防微杜渐。

(7)查课形式:

在教室外查课或进教室听课。

(三)教学常规检查

教学常规是教师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基本准则,各科教师必须严格按照常规要求做好各项工作。

学校应及时检查并记录检查情况,作为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之一。

未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者,责令其在规定时间内整改完成;多次故意不完成的,责令其写出书面检查,年度考核定为不及格。

1、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为保证各项教学常规要求的落实,每学期学校至少组织两次全面的常规工作检查。

(2)检查工作由教导处具体负责,检查内容包括备课、上课、作业批改、培优辅差、业务学习、听评课、单元检测等。

(3)教导主任要全过程亲自参与检查,切实掌握教学工作的全面情况;校长要做好抽查工作,并听取每次检查后的全面汇报,从宏观上把握整体情况。

(4)检查过程要做到“三有”。

①有记录:

除记录数量、格式外,重点记录优缺点,要有具体的典型例证。

②有评价:

每次检查都要有等级评定,要有形成性评价材料。

作为期末对教师教学工作进行评价的重要依据。

③有总结:

每次检查结束后,要进行整体情况总结分析,形成书面材料。

(5)教导处要对检查结果进行通报,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

各科教师要对查出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教导处要对教师的整改情况及时进行检查指导。

2、教学常规日查制度

根据省、市素质教育会议的相关精神,结合教育教学管理规律,为有效督促教师教学常规工作的进度与质量,实行教学常规处室日查、级部日查两级教学常规检查制度。

(1)关于处室日查

①处室日查工作的责任人为教导主任和教科室主任,他们负责统筹安排各位副主任和教务员具体进行检查工作。

处室日查要设立专门的检查记录本,记录本由处室主任保管。

②负责日查人员要进级部,深入各办公室。

日查内容为级部日查记录本和每位任课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情况。

③处室日查原则上要求每周至少不定期抽查每个级部1次及以上,检查后要对每个级部和每个老师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并对检查情况及时反馈通报。

对出现的问题进行限期整改。

(2)关于级部日查

①级部日查的责任人为级部主任和教务员,级部日查的管理对象为本级部所管理的各学科任课教师和任本级部课的教师。

级部日查要设立专门的日查记录本,记录本由级部主任保管。

②级部日查的主要项目包括教师按时上课情况记录、教师体罚和家庭作业布置情况记录、教师的教学常规工作情况(备课进度及备课质量、作业批改情况、测试卷使用情况)。

③级部日查原则上要求每天抽查一次,每周至少不定期抽查2次,检查后要对每个老师的情况做出详细记录,级部主任要对出现的问题督促整改。

(四)教师队伍

1、师德承诺制度

教师这一职业具有示范性和特殊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的成长。

为此,学校要依据省市县关于师德建设的有关规定,制订师德承诺书,并与全体教职工签定。

2、业务学习制度

学习内容主要围绕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组织。

通过学习,努力转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

提倡教师每学年读一本教育专著。

学习内容体现一定的价值性、前瞻性,与自己的教学相适合。

学习时提倡每位教师做好读书笔记、教学随笔、教学反思。

摘记要有所取舍,只摘记文章的重要观点,精华所在,把主要精力放在摘记后的思考和感悟。

教师每学期摘记业务学习笔记不少于10000字,撰写随笔或心得体会不少于2000字。

提倡教师通过网络进行学习,提高教师专业水平。

3、基本功训练制度

坚持抓好教师的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课件设计与制作等基本功训练。

(1)要求教师每月坚持写一板粉笔字、一页钢笔字、一页毛笔字,备课中适当应用简笔画。

(2)加大青年教师基本功训练力度。

采取分类推进、晋级达标等形式抓好青年教师的“三字一话一画”等基本功达标训练。

未晋级达标的教师每周加大练功作业量,确保教师人人都有一手过硬的基本功。

(3)加大青年教师计算机应用技能训练,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功能。

引导教师参与网络教研,提高研究水平。

(4)每学年组织一次教师基本功测试,组织一次教师三笔字竞赛和教师普通话演讲比赛等活动,以活动促训练,并将教师基本功测试及比赛成绩纳入考核。

4、名师培养制度

实施“名师培养”工程是学校教师队伍管理的一项主要内容,是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重要举措。

学校要评选产生一批为广大师生和社会认可的名师,着力打造一支品德高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师资队伍。

要发挥名师的专业引领和辐射带头作用,要让他们与有潜质的青年教师结对子进行帮扶,建立“师徒”关系,履行导师资格,使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成熟,使帮扶对象能在县级及以上教学教研活动评比中执教公开课、获奖,并能成为全市重点培养对象。

每学年至少要组织名师进行一次全校范围内的专题讲座或经验介绍,每学期至少上全校观摩课一节。

在学科教学中,要让他们起到模范带头作用,积极参与学校及上级组织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研究活动,原则上都要担任本学科专业引领人员。

5、青年教师培养制度

(1)建立“青年教师成长档案”。

成长档案中所存档案内容应客观、真实、全面。

“青年教师成长档案”将作为青年教师个人工作业绩的主要参考资料。

(2)开展“拜师结对”活动。

青年教师在到校工作的一年内,由学校指定热爱教育事业,知识渊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担任其指导教师(简称导师)。

(3)组织青年教师上“达标课”活动。

结合实际,在新分配青年教师中开展专项“课堂教学达标”活动。

具体做法为:

①学校成立学科达标工作评审小组。

②新分配教师申请讲课。

新分配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同年级组老师的指导帮助下精心准备出代表自己课堂教学水平的课。

在个人充分准备的情况下,向学科达标评审小组中的评审联络人提出讲课申请,然后由评审联络人通知评审小组所有成员按时听新分配教师的课,听后给予评课指导。

新分配教师每学期至少申请讲两节达标课。

(4)坚持重点培养。

对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进行量体裁衣、因材帮教、精雕细琢。

6、例会制度

学校根据实际,制定科学合理的全体教师会、级部例会、业务学习、集体备课等会议制度,并坚持落实。

(五)教学质量

1、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制度

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全面推行日常考试无分数评价。

学生学业成绩评价实行日常评价与期末考试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办法,成绩评定实行等级制(一般为A、B、C、D四个等级)。

2、考试管理制度

严格考试管理,不组织、不参加未经市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各种统考、联考或其他竞赛、考级等活动。

学科单元测验属于教学过程中的诊断性考试。

由任课教师或教研组进行命题(也可采用学生自主命题)并组织实施。

每个学科每个单元可进行一次测验。

小学不组织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一般安排在学期末放假前一周,由学校组织进行,试题由学校命制。

小学考试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

考查科目为科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音乐、美术、体育、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地方课程、学校课程。

改革考试形式,鼓励采用开卷考试、实验操作、听力测试、辩论、情景测验、成果展示、小论文以及面试答辩等多种考试、考查方式。

重视过程诊断反馈与期末考试相结合;规定内容与自选内容相结合;书面测试与口头测试、动手测试相结合;学科测试与特长测试相结合;免考与重考相结合。

各任课教师、各班级不允许以任何方式公布学生考试成绩、按考试成绩给学生排名次等。

3、关于期末考试

(1)考试前或考试期间,教师不能为了提高学生成绩给学生划范围,圈重点,在考前不得泄露考题,不得在考试中给学生以任何暗示。

 

(2)在考试期间,规范考试各环节管理。

考试期间,考务工作人员和监考教师必须提前20分钟到达考场办公室,负责组织、分发、领取试卷。

监考教师必须提前10分钟进入考场,组织考生进场,宣读考场规则和考场纪律,并提前5分钟发放试卷。

在考试过程中,监考教师应认真履行监考职责,严禁做与监考无关的事情,发现学生作弊应立即制止,并取消考试资格,考试结束后立即报告学校按有关制度处理,不得隐瞒或私自处理。

收齐试卷后应当按序清点,填写“考场情况登记表”,一并送交教务处验收。

(3)实行集中阅卷制度。

考试成绩评定要公正、客观,评分过程要严格按评分标准执行,不应受评分者的兴趣、爱好、情绪等因素的影响,评分结果力求真实可信。

期末考试要制定明确的评分标准,评分标准由任课教师提供,由教务处审核。

在集中阅卷评分的过程中,教研组长组织、监督、抽查阅卷评分情况,教务处负责阅卷评分的复查工作。

严禁在阅卷中舞弊。

(4)考试结束后,要组织任课教师作出简要的质量分析和制定改进措施。

(六)学生习惯养成

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提升学生学习质量、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掌握科学学习方法的基本保障,同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开发学生的个性潜能,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1、学习习惯养成标准

包括学生课前准备、坐立姿势、读书姿势、写字姿势、课堂学习习惯的养成标准。

课前准备:

(1)上课前将课本、练习本、文具盒及其他学习材料准备好,放在课桌一角.

(2)提前1—2分进入教室,静坐看书,等候教师上课。

坐立姿势:

(1)端庄坐正,抬头挺胸。

(2)双脚平放,平视前方。

(3)双肩放松,保持水平,手臂自然下垂,放在膝盖或桌面上。

(4)回答问题,积极举手,站立端庄,声音洪亮。

读书姿势:

(1)身正肩平,双手拿书。

(2) 左右两臂,自然平放。

(3)目光与课本,保持垂直。

(4)  眼睛与书本距离一尺(33厘米)。

写字姿势:

(1)保持正确的书写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足安、臂开”,一手执笔,一手按住本子。

(2)书写要注意保护好视力,要做到“三个一”:

眼睛离书本一尺、胸膛离书桌一拳、手指离笔尖一寸。

课堂学习:

(1)课堂上认真听课,虚心接受教师指导,全身心地投入学习。

(2)积极踊跃发言,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质疑问难,说话完整,口齿清楚。

(3)善于倾听他人的意见和建议,不随便打断别人的谈话,不讥笑别人的错误。

(4)善于合作学习,在进行分组实验、动手操作等活动时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2、过程性管理与检查制度

要求任课教师课前、课中、课后都要注意学生的习惯养成教育,要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培养。

每学期学校要组织对各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养成教育专项评比检查活动。

(七)教师和学生评价

1、学生发展评价

评价学生要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和《教育部关于积极推进中小学评价与考试制度改革的通知》为指导,以课程标准为基本依据,明确评价的目的、内容,采用开放、多元、多样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兴趣、习惯、方法、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能力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检测和评价。

要淡化评价的甑别、选拔功能,发挥评价的激励、反馈、调整和改进功能。

要重视过程性评价,可通过观察、访谈、问卷、课堂即时评价、特长展示、作业批阅、实践操作、社会调查、成长记录等形式考查和评价学生,使评价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考试是评价的主要方式之一,应与其他评价方式相结合。

要根据考试的目的、性质、内容和对象,选择相应的考试方法;要充分利用考试促进每个学生的进步。

学期末的考试内容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考试形式要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践操作等。

平时,可依据教学需要由教师自主安排阶段性测验,测验次数要合理控制。

教研室要加强考试命题的研究与指导,建立必要的审题制度以监控试题质量。

其他学科通过平时考查评定成绩。

学校要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建立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完善好学生成长档案袋,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品德发展、学业进步、成长过程的资料,记录情况要典型、客观、真实,体现诚信和各方参与验证的原则。

坚持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内容方法多样化、评价过程动态化,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展个性、发挥潜能,促进全体学生在原有水平上都能得到发展。

每学期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收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

评语应恰当运用描述性、鼓励性语言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对学生学习成绩评定应采用等级制,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2、教师发展评价

学校对教师教育教学工作的评价要遵循科学性,客观性、激励性、导向性的原则,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让教师能从多渠道获得信息,以利于反思、调整、改进工作方法,加快专业发展。

学校要把教师的职业道德、专业发展水平、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等情况纳入教师发展评价的主要内容。

(1)职业道德的考评

要求教师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严谨笃学,与时俱进;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积极向上,乐于奉献;公正、诚恳,具有健康的心态和团结合作的团队精神。

(2)专业发展水平的考评

主要从教师专业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交流与反思能力、科研能力等方面进行考评。

专业素养主要考评教师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知识、教育科学知识、终身学习的意识和持续发展的能力等。

教育教学能力主要考评教师准确把握课程标准,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了解和尊重学生,善于灵活利用各种教育资料、现代教育技术和手段、有效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实践、反思与自我发展等方面。

交流与反思能力主要要求教师能积极、主动与学生、家长、同事、学校领导进行交流和沟通,对自己的教育观念、教学行为进行反思,并制定改进计划,求真务实,勇于创新,严谨自律,热爱学习。

教科研工作主要考评教师教学观念更新、教学方法改革、案例研究、专题研究等几方面;可通过考查教师的教研专题性发言、案例自我分析、评课、说课、撰写教科研论文以及教研成果,考查发现、分析和解决教育教学实践问题的能力,考查对获取评价和使用信息的能力,考查与人合作实现资源和成果共享的能力等,对教师研究能力和教研成果进行综合评价。

学校对教师的专业成长应当实行目标管理,建立健全教师业务档案,真实记录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和体现专业水平的典型作品。

(3)教学行为和教学效果的考评

教学行为考评主要对教师备课、上课、作业布置及改评、学习辅导、考试(考查)等一系列教学常规工作进行考评;考评既要重过程性,又要重创造性和实效性,力戒形式主义,教学常规工作的考评可与教学常规管理过程相结合。

教学效果的考评主要通过对学生学习效果的考查(即对学生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来评估教师教学工作的绩效:

还可以举行由学校、学生和家长共同参与的听课、评议等活动,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性评价。

(八)教学研究

1、校本教研制度

学校责任科室必须制定学期教研工作计划和学科教研课题,并加强对备课组及教师个人教研、教改的课题指导。

学校要建立以校为本,自下而上的教学研究制度,有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划与措施,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从改革实践中提出教研课题。

校长是建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的第一责任人。

要真正确立科研兴校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的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要整合学校教导处、教科室、教研组、备课组和课题组等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学、服务于教师专业成长的开放的学校教研网络;要充分发挥教师个人、教师集体和教研专业人员等校内外各方面的作用;要形成对话机制,营造求真、务实、自由、融洽的教研氛围,为教师交流信息、分享经验、发展专业、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2、教学案例研究和专题研究制度

教师是校本教研的主体,是课程改革的实践者和研究者。

案例研究要以新的课程理念为导向,以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为宗旨,重点研讨课程实验中教师面临的各种具体问题,把学习、设计、行动、反思贯穿始终。

教师应当在案例研究中研究学生、反思自己,既要自觉地调整自己的教学行为,又要借鉴、分享他人的经验,互助切磋,共同提高。

学校要培养好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课题组组长等,组织引导教师观察教育、观察学校、观察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

学校要组织各教研组定期开展课堂观察、反馈会议,加大对研究过程的指导、检查、评价力度,切实提高研究的实效性。

学校要组织好课题研究的阶段汇报活动,督查课题计划的实施情况,落实阶段目标,为课题研究提供各种保障。

案例研究和专题性的课题研究工作要纳入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教师学年考核、职称评聘的一项重要内容。

3、校本研修制度

学校要加大对校本培训工作的投入,采取多种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的理论基础和行动研究的能力,丰厚教师的文化底蕴,促进校本研究的高效开展,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

附件2:

肥城市小学教学规范

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

开展课程改革,加强教学研究,强化教学常规,规范教学行为,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实现育人目标的基本保证。

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辅导、考试是教学工作的基本流程。

一、备课

备课的基本要求是紧扣教材,吃透教材,熟悉学生,每位教师须在课前备出切实可行的教案,不备课者不准上课。

(一)备课要求

1、备教材:

备课前,各科任教师要认真学习所教学科的课程标准(课程指导纲要)和市教研室制定下发的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