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9630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6.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docx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河池学院美术学专业评估自评报告

我校美术学专业2012年开始招生,至今已招收4届学生,现有在校生156人,首届毕业生于2016年6月毕业。

该专业设立以来,依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精神为指导,以学校转型发展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探索,不断地加强专业建设,完善培养方案,改善办学条件,优化专业师资队伍,深化专业教学改革,规范专业教学管理,使专业办学质量得到不断提升,围绕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美术学专业应用型人才而努力工作,专业建设取得良好效果。

现将该专业建设的自评情况报告如下:

一、专业定位与规划

根据《河池学院发展定位规划(2014-2020年)》美术学属于学校新闻学与传播硕士建设点学科,文化创意与传播类学科专业群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支撑一级学科艺术学的基础性专业,是大学文化、人文社会科学中不可或缺的专业。

本专业计划至2018年招生规模从现在的每届50人增加到100人左右;坚持应用性、区域性、民族性的办学定位,依托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美术文化资源优势,至2020年建成学校优势特色专业。

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

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知识面较宽、专业技能扎实、综合素质良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学校美术教育、美术培训机构、装饰画及美术工艺品的设计与开发等行业从事教学、培训、设计、生产、经营和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师资队伍

美术学专业教师19人,其中中老年教师7人,占36.84%;青年教师12人,占63.16%;硕士研究生学历10人,占52.63%;本科学历9人,占47.37%;副教授2人,占10.53%;讲师12人,占63.16%;助教5人,占26.31%;专业教师中,美术学专业12人,占63.16%;设计学专业4人,占21.06%;书法专业1人,占5.26%;是一支结构比较合理、朝气蓬勃的教师队伍。

另外,还聘请外校兼职教授2名,他们都是有着丰富的美术与设计教育教学经验的老师。

该专业开设以来招聘硕士研究毕业生5名,专业教师参加专业培训2人,其中覃晓慧老师到钦州学院进修制陶工艺一个学期,黄欢晨老师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访问学者一年,

高职称教师积极参与专业教学活动,校外兼任教授定期到校开展学术讲座,指导专业教学工作;校内本专业2名副教授一直担任专业课程教学,其中罗起联副教授担任美术学专业责任教授,每年担任美术学主干课程3—4门。

美术学专业教师积极参加教学改革活动,努力探索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申报和参与教学改革项目16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84.21%;参加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大讨论,获奖3人次;开展素描课程特色教学探究,获得学校重点课程一项;开展桂西北特色教学实践,获得学校重点实验基地一项。

四年来专任教师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先后有8人次分别主持或参与5个科研项目,其中教育厅项目2项,校级3项。

发表教学科研论文35篇,艺术作品21件,获得自治区级教学成果三等奖一项,校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

此外,专业教师积极开展艺术创作活动,专任教师中属中国书协会员1人,中国美协1人,广西书协会员2人,广西美术家协会会员11人,有3人历任河池市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书法、美术在国内外参展、获奖作品23件。

通过科研促进教学,在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加强对青年教师的指导,发扬“传帮带”精神,以老带新,安排有教学、科研能力的老教师对新进教师进行帮扶。

帮扶指导以一年为一个周期,指导工作有计划、有实施记录、有验收等各个环节。

通过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教学环境,熟悉教学常规,提高教学和科研能力。

三、教学资源

近四年来,学校对本专业建设经费投入逐年上升,2012至2016年学校共投入专业建设资金16万元,各级财政投入468万元,其中用于基础建设196万元,教学实验仪器设备219万元,师资队伍32万元,教学运行与改革26万元。

增添教学用房6间480平方米,增添实验室3间,共320平方米,展览厅二层共500平方米;现有专业图书11种2.8万册,电子图书资料源6个;800元以上教学仪器设备255台套,共计155.48万元;

本专业在校外建立了5个采风和实习基地:

三江侗族自治县采风基地、环江毛南族自治县下南乡采风基地、刘三姐文化传承中心、长沙景森文化创意写生基地、广西美术出版社、宜州市第宜州市第一小学实习基地、宜州市第三小学实习基地等。

根据教学计划每年选派学生到这些单位开展采风或实习活动。

做到基地老师与学校专业老师共同实施对学生进行专业实践活动的指导。

在校内建立了陶艺实训室、基础造型实训室、艺术作品展示中心等,实验实训室正常开放,满足教学实验实训要求。

四、人才培养与教学改革

(一)群策群力,与时俱进,不断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美术学人才培养方案,经过四年的实施和三次的调整,目前目标定位比较明确,符合教育部本科专业建设的要求,符合国家和学校“创新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符合社会对美术学人才的需求;毕业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与培养目标总体一致;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的吻合,有效地支撑了对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修订后的培养方案设计总学分180学分,2490学时,其中公共必修课39学分,占总学分的21.67%;公共选修课8学分,占总学分的4.44%;专业必修课44学分,占总学分的24.44%;专业选修课21学分,占总学分的11.67%;集中实践环节28学分,占总学分的15.55%;专业技能课程的实践比重从40%调整到60%,增加了专门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块10学分,占总学分的5.56%;、企业行业教学模块30学分,占总学分的16.67%;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课程从原来的6学分增加到15学分,增加的目的是为了支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由于“套餐式”培养模式的确立,减少了面面俱到的专业必修课,从而使专业选修课,专业特色课得以增加,实现了分类培养的目标,模块化教学方案设计使人才培养朝着多样化、个性化方向发展。

首届毕业生在四年的本科学习中通过了各门课程考核、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答辩,并在实习和就业过程中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

毕业生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良好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精神。

具有从事美术教学、培训、装饰画、工艺品等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了解民族民间传统美术,了解社会对美术的需求;具有较好的美术理论知识,其中包括美术史论、美术鉴赏知识、绘画与工艺美术的基本技术原理和规律。

系统掌握绘画与工艺美术的基本技能,具有扎实的绘画和工艺美术表现以及美术教学、培训、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美术鉴赏能力;具有设计、开发和经营装饰画与工艺美术产品的能力;具备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一定的美术科研能力;有较强的自学能力并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具有较强的创新、创业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

上述表明,毕业生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对培养目标具有较强的支撑作用;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相吻合,并有效地支撑了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培养。

在方案修订过程中,我们紧跟学校转型发展的步伐,认真开展调查研究,先后到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大学、百色学院、钦州学院、河池、宜州文体卫局、南宁高考培训机构、广州商品画市场等调研学习,并在校内分别召开师生座谈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估论证。

新培养方案注重把专业特色和专业优势从中体现出来,同时突出面向企业、行业和部门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构架。

(二)改革教育教学方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本专业开设以来,我们不断探索适合社会的具有地方特色的美术学人才培养模式,针对河池市地处“老、少、偏、山、穷”的实际,提出培养中小学美术教师,校外各级各类美术培训教师、美术、工艺市场培育者和开拓者的培养目标定位,探索构建适合这样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这种模式我们称之为“套餐式”人才培养模式。

所谓“套餐式”就是根据行业(岗位)类型制定课程模块(营养套餐)供学生选择,并指定教师团队(设模块负责人)分类跟踪指导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方向首先是设置就业指导课程,增设创新创业课程,并将创新、创作教学融入各个课程、各单元教学中,创造机会,引导和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例如要求教师组织课程单元教学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贯穿教学的全过程,同时最后一张单元作业一般都以创作性来命题。

第二,以项目为驱动,以科研为平台,以课题为载体,通过老师带领学生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研究实现创新创业教育。

2014-2016年共有美术学专业学生参与或主持国家级、自治区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4项,资助金额3.4万元。

第三,广泛开展学科专业竞赛活动。

学院每年都定期开展专业竞赛活动,通过竞赛促进创新。

第四,开展毕业设计多样化改革,让学生通过不同渠道开展毕业设计这一综合性创新(创作)训练。

变理论探讨为主为实践创新为主,《毕业设计说明书》总结、归纳和提炼自己的创作成果,既有实践基础,又有理论高度,理论结合实践,有感而发。

4.实践能力培养

美术学专业实践一定的社会实践之外,主要是强化美术基础的实践、创新(创作)的实践、适应岗位的实践,与之相适应的能力主要表现为观察能力、绘画表现能力、创作能力、教学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

对于这些能力的培养我们的做法是:

1.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使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例达到50%,为实践能力培养创造了前提条件。

2.增设两个阶段(2周)的专业见习实践环节,与专业实习(1个学期)一起构成了层次分明,循序渐进的行业和学校齐抓共管的实践能力培养体系。

3.增加课外练习,教师下班指导,强化了专业基本功训练。

4.开展单元课程作业展览,促进专业实践能力和布展能力的提高。

5.开展专业技能竞赛,培养专业表现能力。

6.开展美术义务家教或免费美术培训班,增强学生的岗位认知和就业实践能力。

5.教学方法改革

教学方法改革主要围绕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展开,突出应用性、创新性、多样性、地方性等特点,变师徒式的跟谁像谁为百花齐放。

向多样化、个性化发展,顺应艺术教学规律,正确处理好基础与创作的关系,通过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多渠道夯实学生的专业基础。

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教学资源优势,通过网络视频、图片,强化美术鉴赏,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加强创新能力培养。

教师上课除了对关键环节、重点难点的示范教学之外,还要总结其艺术规律,鼓励学生在这种规律的指导下大胆创新,探索符合同一艺术规律的不同艺术内容和艺术形式,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个别指导,避免随师像师,千篇一律。

正确处理好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大力探索传统绘画与设计绘画的融合,现代绘画与民族传统文化的融合,突出专业的地方民族特色。

我们除了给学生开设桂西北少数民族美术课程之外,还要求其他课程都要找到与地方少数民族文化的结合点,在教学内容和作业形式上要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例如桂西北少数民族题材绘画,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服饰色彩在绘画色彩中的应用,已经结合有关教改课题在教学中做出有益的尝试。

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品课程教学被纳入项目教学的教学改革范畴,“民族元素”、“创新”、“项目驱动”成为这一教学改革的关键词。

把办好课程习作展作为教学的一个组成部分来抓,以课程教学汇报的形式来要求学生人人都要参加展览。

好的作业经过专业指导会员会认定可以加入收藏,并作为下一届学生课程学习的参考和标杆;不好的作业作为对师生教学的鞭策。

通过备展、办展、观展、评展,极大地促进了课程教学推出阶段性成果,从而提高了课程教学质量。

6.考试方法改革

美术学专业考试采用考试与考查相结合的办法,公共基础课程、专业主干课程以考试为主,其他课程以考查为主。

考试科目期末集中进行,每个学期考试科目原则上不超过5门。

根据专业课程特点,一些不符合考试的操作性课程也定位考查科目,考查一般在课程即将结束的时候进行。

课程成绩总评根据平时成绩和考试(考查)成绩,按理论课程和技能课程分别以三七开和四六开的比例综合评定。

对专业课的评分还作出90分以上的人数不超过班级总人数20%的限制,作弊、缺考以及补考不及格者给予重修。

改革后的考试和成绩评定方案还允许和鼓励学生在第二课堂的社会、科技、创新(创作)等实践活动获得的成果,经过考查合格,可以用来置换选修课学分的规定,由此极大地推进了学生学习成绩考核评价的多样化。

五、教学质量保障

美术学专业根据《河池学院教学与教学管理事故认定及处理条例(试行)》、《河池学院学生评教制度》、《艺术学院教师听课制度》、《艺术学院教师行为准则》、《艺术学院教学信息反馈制度》、《艺术学院教学巡查制度》、《艺术学院课程教学监管制度》、等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与措施,开展教学巡视,学生信息员反馈,督导员督查,教师、学生评教、评学等教学质量监控机制,其中学生评教采用网络评教系统,使评教工作做到全覆盖,督导员(专家)评教,覆盖率达到90%,通过二级学院主管教学的领导向教师反馈,期中开展教学工作检查,期末结合考试、考查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分析进行教学质量分析。

其中《艺术学院课程教学监管制度》的制定与实施,为美术学专业提供了比较全面而有力的质量保障。

六、人才培养质量

经过四年的培养,学生的专业基础扎实,有一定的人文和科学素养,达到“精通一门绘画,掌握一种工艺,教有所长”的培养目标。

具有较高的思想政治素质,较强的吃苦耐劳和爱岗敬业精神,具有适用于美术教学、生活美化的应用能力,有一定的创新创业能力。

(一)道德修养好,综合素质高

注重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与心理素质训练,并为此而开设了相关课程。

而且,日常管理措施比较得力。

专业教师在讲授专业课程的同时,也很注意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品质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因此学生的心理素质和道德修养良好,本专业从未出现过违法违纪现象。

学生在特殊的专业训练中塑造了特有的心理素质,具有非凡的耐心、细心和整体观念,具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求真务实的精神,具有追求完美,力求创造美好事物的潜在品质。

(二)专业基础比较扎实,专业能力达到要求

美术学专业学生普遍重视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基本技能训练,基础课、主干课程的学习情况良好。

专业基础课程考试合格率为100%,实践课程考核合格率为100%;英语学位考试的通过率为100%,计算机一级证的通过率为100%,首届毕业生的毕业率为100%,学位授予率为100%。

本专业开办以来,学生参加历届河池学院才艺大赛都取得优异成绩,书法、绘画类比赛前三名具均为美术学专业学生获得;参加第四届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获得绘画甲组二等奖一项,在当今教师资格证考试通过率较低的情况下,12级美术学专业有11人获考取教师资格证,占毕业班人数的24%。

(三)综合应用能力强,毕业设计效果显著

通过毕业设计可以检阅毕业生的综合实力。

2016年首届美术学专业毕业设计展,大量出现了高质量的毕业创作作品,这是河池学院前所未有的,充分展示了美术学的专业优势和特有魅力,这对其他艺术专业学生有借鉴学习和潜移默化作用。

毕业设计整体成绩较好,通过率100%,优秀率5%,2人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这一效果高于本校其他艺术专业的学生。

七、专业特色与优势

美术学专业经过几年的办学实践和精心培育,初步形成了肩负提升全民对美术文化的审美意识,培养社会需求的特殊人才的专业优势,的基础上凝练出属于本校特有的专业特色,在区域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具有一定的竞争实力。

具体体现为如下三个方面:

(一)“套餐式”培养,适应社会用人需求

根据行业部门需求的人才知识和能力结构,设计可供学生选择的,经过科学搭配的课程模块称之为“套餐”。

按不同的模块分类培养,塑造“精通一门绘画,掌握一种工艺,教有所长”的适应绘画、工艺和教学、培训等多个岗位的应用型人才,改变普遍通行的两个极端模式,即培养口径过宽或过窄的弊端,叫做套餐式子培养。

目标性、选择性、配套化是我们的培养特色所在。

(二)展赛结合,激励专业人才强基础,图创新

营造良好的展览、竞赛氛围,重视展览和竞赛的过程效应,围绕人才培养的重点要素,精心设计竞赛项目,通过评价、奖励、收藏等机制激励学生夯实专业基础,潜心创作研究。

重视现场比赛,在一定程度上追求高质量和高速度兼备的作品,促使学生把专业基础练到炉火纯青的地步。

(三)传承与发展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

将美术学专业打造成承载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专业,是我们专业建设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桂西北地区有着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美术文化资源,近年来我们有十几个各级给类教改和科研课题大都出于对这方面的研究,为传承与发展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并将研究成果运用于教学改革实践之中。

随着桂西北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实验室的建成和美术学“桂西北特色绘画工艺品”等系列特色课程的开设,打造桂西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特色专业的成果已经初见成效,正朝着特色更鲜明,效益更显著的目标迈进。

八、存在的主要问题与整改措施

近四年来,美术学专业建设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建设过程中办学思路进一步明确,师资队伍力量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条件不断改善,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以及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效果较好。

但是,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下面就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整改措施,以利于本专业的进一步改造和发展。

(一)实践教学方面

1.存在问题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建立了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增加实践教学的内容,延长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丰富教育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方式等,但依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

实践教学体系不够完善,学生的实践活动面比较窄;实践基地、实训室面积偏少,设备不齐,实训室类型单一难以满足本专业多样化、模块式人才培养的需要。

2.改进措施

(1)拓宽教学实践渠道,丰富美术实践内容。

一是利用美术学学生专业知识面广、基础比较雄厚的专业优势和当今互联网+的时代特征,组织学生开展互联网+美术咨询实践活动。

通过网站或微信平台,开展广泛的美术咨询活动,在线解答人们的美术问题,包括学术问题和日常生活中的普通美术问题,在普及美术知识、提高公众审美能力,引导大众美术消费、培育美术市场的同时,提高学生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服务社会的实践能力。

二是免费开办少儿美术培训班或老年美术学校,以提高美术教学、培训能力,为将来的创业、就业打基础。

三是进一步挖掘绘画型工艺品的潜力,引导学生学以致用,通过大量的工艺品绘画实践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

(2)加强实验室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

一是建立中外名画临摹室,为学生临摹学习提供专门的场所;同时建立专业主干课程历届学生收藏作品固定展览室,供后来学生参观学习。

二是在美术教室安装大屏显示器,便于老师开展多媒体教学。

三是进一步完善桂西北少数民族特色工艺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设计、制作工艺品提供优越条件。

四是建立墙体绘画模拟实训室,为学生提供墙体彩绘的场所。

五是在美术培训结构增设5个实践基地,选派优秀学生周末或暑假轮流到基地进行专业实践;在少数民族地区增设2-3个采风基地,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到基地采集少数民族元素,学习传统手工技艺等。

(3)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促进实践教学体系优化。

一是以学校专业转型发为契机,在新一轮人才培养方案修制订中,科学研究和制定实践教学体系。

二是完善相关制度,引导、鼓励、资助广大教师深入开展实践教学方法、实践教材建设、指导学生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主动提高实践教学指导能力。

三是完善相关措施,推进实践育人队伍的建设步伐,为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供良好的人力保障。

(二)师资队伍建设方面

1.存在问题

(1)结构不尽合理。

青年教师所占比例较大。

目前,本专业专任教师中35岁以下的教师比例占50.6%,这是本专业办学活力之所在和未来发展之希望。

但是,一些青年教师在毕业前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师技能训练,岗前培训又缺乏系统性,参加工作后各种任务繁杂,无充裕时间进行自我提高,再加上他们到校时间较短,对学校办学定位、发展规划以及各种实施战略的理解和领会不透。

因此教学水平提高不快,教学方法单一,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教育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水平。

高学历、高职称教师数量较少。

(2)个别课程教师略显不足,双师型教师较少。

主要表现在一些专业理论教师专业程度不足,工艺美术类特色课程教师紧缺。

美术培训类教师缺乏实战经验,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3)高水平学科带头人不足。

学校实行了专业责任教师制度和学科专业带头人培养制度,但由于各种原因,本专业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比较短缺,学科专业带头人正处于培养期间,实力还偏弱。

这一情况影响了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影响了教学和研究高地的打造。

2.改进措施

(1)加大人才引进力度。

创造良好条件,引进紧缺的课程教师和一些有专长的、实践经验丰富的高职称、高学历的主讲教师,聘请地方少数民族美术文化研究专家学者、民间艺人到校兼任特色课程教师。

(2)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进一步落实教师培养和培训的相关政策,开辟多种形式的教师进修渠道,鼓励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活动,搭建考博、访学平台,努力建设一支政治思想素质高,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年龄结构合理,具有较高学术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师资队伍。

(3)实施“青年教师教学实践能力发展计划”,要求青年教师必须到各级美术培训机构参与教学实践指导活动,到工艺美术品、商品画研发、经营部门开展专题研究和实践活动。

按每年5%的送培计划,并结合其他渠道,至2020年力争使双师双能型教师达到50%。

(5)打造应用型教学科研团队。

以学科带头人、专业课程骨干教师为主,按课程群组建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专业教师团队,开展学术研究与教学研究,以教学团队建设促进专业建设,使集体智慧与个人特长得到充分发挥,形成具有美术学专业特色和优势的团队力量。

实施“导师工作室制”,创造条件支持工作室创新(创作)计划,鼓励教师与工作室为阵地,培育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的美术、书法和工艺作品。

开展应用型学术研究,选题立足于地方性、民族性、实用性,促进教学与科研的有机融合,聚焦解决学生创新性应用型能力培养的核心问题。

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

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通过学术报告、学习讨论、研讨会等多种方式,使教师了解教学改革的信息,接受新思想、新观念,逐步建立现代教育理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