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099621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75 大小:19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6页
第6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7页
第7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8页
第8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9页
第9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75页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75页
亲,该文档总共7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7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六科考点梳理.doc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讲教师职业需要高尚的道德

一、为什么说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⑴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⑵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⑶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⑷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⑸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⑹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⑺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⑻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第二讲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应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

它涉及理想、感情和行动多个领域。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其职业生活中,调节和处理与他人、与社会、与集体关系时所应遵守的基本行为规范或行为准则,以及在此基础上所表现出来的观念意志或行为品质。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1、教师职业道德适用的针对性;2、教师职业道德要求的双重性(教师和育人);3、教师职业道德内容的全面性(标准要求高);4、教师职业道德功能的多样性(示范性);5、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典范性;6、教师职业道德影响广泛性和深远性。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1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2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3对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4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三、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

1教师育人;2为人师表;3献身教育。

四、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2、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教师职业道德的几个重要范畴:

1、教师的义务;2、教师的良心;3、教师的公正;4、教师的幸福。

第三讲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依法执教、廉洁从教、团结协作、尊重家长。

一、依法执教是指教师在职业活动中,必须严格依照宪法和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各种权利,承担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

依法治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1、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科学发展观。

2、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3、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4、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二、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谋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1、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2、发扬奉献精神;3、不利于职务之便牟取私利;4、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三、团结协作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与其他教师,学校领导以及有关人员之间的关系,做到互相尊重、团结一致、密切配合,共同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

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1、关心集体,服从领导;2、谦虚谨慎,尊重同志;3、相互学习,相互帮助;4、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四、尊重家长是指教师在处理与教师家长之间关系中所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

尊重家长的基本道德要求:

1、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2、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3、加强沟通,密切配合;4、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5、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6、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第四讲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

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为人师表、锐意创新。

一、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到教育事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1、热爱教育,热爱学校;2、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3、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4、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二、热爱学生是指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教是与学生的关系,时时处处关系学生,爱护学生。

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1、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2、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指导;3、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三、严谨治学是指教师在学习、钻研业务过程中,要严肃谨慎、一丝不苟。

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

1、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2、刻苦钻研业务;3、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四、为人师表(学为人师,行为示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用自己的言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从而影响学生,教育学生。

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1、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2、严以律己,作风正派;3、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五、锐意创新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勇于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见解,创造新经验;既广泛传承前人知识,由善于提炼与吸纳新内容,做到推陈出新。

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

1、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2、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3、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4、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第五讲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及其修养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是指社会个人,团体或组织依靠社会舆论,内心信念或传统习惯,对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的行为所作的善恶判断,并据此对号的行为加以支持和赞扬,对不好的行为加以反对和批评。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依据(动机论/效果论)

教师职业道德披露那个家的对象是教师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

道德品质体现在一系列的道德行为中,因此,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对象最终落实到教师的行为上。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一致的,即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怀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

因此,动机和效果的辩证统一是道德评价的依据。

但是,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和主体认识的局限性,在不少情况下出现了动机和效果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的情形。

在教师的道德实践中,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一般表现为四种:

好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好的动机产生坏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好的效果。

确定教师的动机与效果的善恶,还应该从以下几对关系的统一中来把握:

一是必须坚持用政治与业务相统一的观点进行道德要求,充分发挥道德评价的引导作用;二是坚持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的统一;三是坚持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统一,只有做到这三个统一,教师的行为才能真正称得上是道德行为。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方式:

1、社会舆论;2、内心信念(通过“良心”来发挥作用);3、传统习惯(传统习惯的内容存在着精华和糟粕并存,那么他对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影响也就有两方面的作用,一种是积极的;一种是消极的。

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

1、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规定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指向;2、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影响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选择。

总之,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作用孤立和提高符合绞死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谴责和抵制背离教师职业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行为,邦之教师价钱似的修养,养成高尚的道德品质,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内容:

1、树立远大的职业道德理想;2、掌握正确的职业道德知识;3、陶冶真诚的职业道德情感;4、磨练健全的职业道德意志;5、确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6、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

教师的职业实践是进行职业道德修养的根本途径。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

1、坚持知行统一。

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理论是行动的向导,缺乏理论指导的行动必然是盲目的。

2、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3、努力做到“慎独”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最高层次就是“慎独”。

4、学习先进人物。

修养方法:

1、要有强烈的事业心是前提和基础;2、要对学生有满腔的爱,是崇高职业情感的集中体现;3、加强理论学习;4、注重内省和慎独;5、要虚心向他人学习。

教师职业需要高尚的道德

1、教师职业劳动的特点:

⑴教师职业劳动任务具有二重性(教书,育人)⑵教师职业劳动过程的艺术创造性。

艺术性是由劳动对象的特点决定的。

创造性是由教学内容的特点决定的。

⑶教师职业劳动作用的特殊性。

⑷教师职业劳动的实质是爱心奉献。

教师的爱是取得良好教育效果的前提和情感基础。

师爱,是教育的桥梁。

当教师的爱以尊重和信任的方式出现时,学生会获得情感上的满足,从而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爱最终的效果是让每一个孩子都走向成功,因此,可以说成功是衡量师爱效果的最终标尺。

⑸教师职业劳动的社会价值所谓价值,就是客体的某些属性对主体的生存与发展所具有的积极意义,是主体和客体之间需求和满足需求关系的统一。

⑹教师职业的社会价值教师的职业劳动是继承和发展人类科学文化的桥梁。

教师的职业劳动可以为社会造就人才。

教师的职业劳动实现了科学的再生产。

教师的职业劳动促进人类的自我完善。

2、时代呼唤高尚的职业道德

①社会进步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要继承中国传统师德中有价值的成分。

其次,要借鉴和吸收世界各国的教师职业道德。

最后,适应时代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教师职业道德。

②教育改革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③素质教育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素质教育对象的变化对师德提出了新的要求。

其次,道德品质教育是素质教育极其重要的方面。

最后,从素质教育的目标来看,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身心健康被置于非常重要的地位。

④生产力发展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首先,生产力发展带来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教师职业道德拥有了比以前更加广泛和丰富的内容。

其次,发展生产力所需要的改革开放对教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⑤新技术革命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⑥精神文明建设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⑦社会转型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⑧社会民众需要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教师职业道德的内涵

职业道德是指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在特定的工作岗位和环境里应自觉遵守的道德原则和规范,它涉及理想、感情和行动多个领域。

⑴教师职业道德与社会公共道德所具有的共性表现在相对的独立性,本质的阶级性,历史的继承性,现象的一致性。

⑵所教师职业道德的共同性,是指不同社会、不同阶级的教师职业道德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规范和要求。

所谓教师职业道德的继承性,是指教师职业道德的自身发展的历史延续性。

⑶教师职业道德的特点:

适用的针对性,双重性,内容的全面性,功能的多样性,行为的典范性,影响的广泛性和深远性(影响一生,影响整个社会的进步和未来)。

2、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和作用

⑴对教师工作的促进功能,动力功能,调节功能,评价功能。

⑵对教育对象的教育功能。

青少年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养成不能仅仅依靠书本知识的灌输,教师还必须以自己的言行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

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在谈到教师的行为对学生产生的影响时说:

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⑶社会文明的示范功能。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不仅体现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而且直接或间接地以各种方式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⑷对教师修养的引导功能。

教师在工作岗位上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道德水平,加强自身修养是教师职业道德品质的重要内容和应有要求。

教师职业道德作为社会道德体系的组成部分,规范和约束着教师的职业行为。

3、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⑴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集体主义。

在集体主义原则指导下,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忠于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教师职业道德是职业道德的一种,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就应当是社会主义道德基本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方面的反映,是与教师职业特点相符合的。

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教育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作用,决定了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⑵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构成要素:

教书育人,为人师表,需身教育(要有事业心,责任感,有公而忘私的高尚品格)

⑶教师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地位和作用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不同社会教师职业道德相区别的根本标志。

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和核心。

是贯穿教师职业道德的一根红线。

综上所述,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正确体现了教师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相互关系,它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影响和制约着其他一系列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贯彻。

⑷教师职业道德的几个重要范畴

教师的义务是教师在一定的内心信念和道德责任感的支配下,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自觉履行的对学生、他人和社会应尽的职责和任务。

教师的良心,就是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履行对他人、对社会的义务过程中所形成的道德责任感和自我评价能力。

教师的幸福,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由于感受到或意识到自己教育理想和目标的实现而得到的精神上的满足。

综上所述,教师的义务、良心、公正和幸福四个重要道德范畴是相互联系的。

一:

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一:

1、依法执教

⑴依法执教规范确立的依据

依法执教是教师坚持正确职业行为方向的保证,依法执教是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对教师职业必然要求。

依法执教是教师自身生存发展的基本要求。

⑵要遵循依法执教,应怎么做

教师要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

教师要坚决拥护和贯彻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教师要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教师要知法、懂法、守法,自觉增强法律意识。

2、廉洁从教

廉洁从教是指教师在从教过程中,要正确处理事业与利益的关系,不利用自己的特殊地位牟取私利,做到清正廉洁,无私奉献。

⑴廉洁从教规范确立的依据

廉洁从教是由教师职业的特点和我国教育事业的性质决定的。

廉洁从教是教师奉献精神的具体体现。

廉洁从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

⑵廉洁从教的基本道德要求

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发扬奉献精神不利用职业之便牟取私利,自觉抵制社会不良风气影响。

3、团结协作

⑴团结协作规范确立依据

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的集体主义原则在教师职业道德上的具体表现。

团结协作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

团结协作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客观条件。

团结协作是学生成长的需要。

⑵团结协作的基本道德要求

关心集体,服从领导谦虚谨慎,尊重同志相互学习,相互帮助积极维护学校荣誉,共创文明校风。

4、尊重家长

⑴尊重家长规范确立的依据

这是由教师与家长之间关系的特点所决定的。

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是通过学生来建立的;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建立在共同目的之上;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上双方的地位是平等的。

尊重家长是为学生建立良好和谐的成长环境的需要。

尊重家长是化解教师与学生家长之间的矛盾,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重要途径。

⑵尊重家长的基本道德要求

主动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包括以下方式:

家访,召开家长会,组织家长委员会,举办家长学校。

尊重家长,不挫伤家长的感情。

加强沟通,密切配合。

保持与家长在教育要求和教育方法上的一致。

教师要教育学生尊重自己的家长。

教师要防止与家长交往的庸俗化。

二:

教师职业的基本道德规范二

1、爱岗敬业

⑴爱岗敬业是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在教师道德中的具体体现。

爱岗敬业是指教师要忠诚和献身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精力投入以教育事业,并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⑵爱岗敬业规范确立的依据

爱岗敬业是祖国和人民对教师提出的根本要求。

爱岗敬业是教师履行职责的自觉性和承担使命的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爱岗敬业是教师人生价值实现的基本途径。

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其他道德规范发挥作用的前提和基础。

⑶爱岗敬业的基本道德要求

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教书育人,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

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塞责:

悉心备课、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和言论。

2、热爱学生

⑴热爱学生规范确立的依据

热爱学生是教师教书育人的重要前提。

热爱学生是教师忠诚于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热爱学生是推动教师热爱本职工作的力量源泉。

⑵热爱学生的基本道德要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搞好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对学生严格要求,耐心教导保护学生合法权益,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

3、严谨治学

⑴严谨治学规范确立的依据

严谨治学是教师职业内在的客观要求严谨治学是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要求

⑵严谨治学的基本道德要求

树立优良的学风,不断学习新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积极探索教育教学规律,努力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4、为人师表

⑴为人师表规范确立的依据

为人师表是教育性质、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对教师整体素质和行为取向的客观要求,是教师言教与身教的统一。

为人师表是由我国教育的任务决定的。

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求老师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为人师表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实际需要。

⑵为人师表的基本道德要求

教师要模范遵守社会公德,讲文明讲礼貌,要严于律已,作风正派;以身作则,注重身教。

5、锐意创新

⑴锐意创新规范确立的依据

锐意创新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迫切需要,锐意创新是由教与学过程中的矛盾决定的。

⑵锐意创新的基本道德要求

转变教育观念,培养创新精神;努力丰富自己的创造力;积极研究和探索前沿科学;博采兼纳相关知识。

教学方法导论

第一章教学方法概述

1、教学方法与教学目的相联系、是实现教学目的不可或缺的工具;教学方法始终应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体现了师生在教学中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统一的特点。

2、教学方法与教学方式的关系:

教学方法是由若干的教学方式构成的、同一种教学方法可以由不同的教学方式构成、而同一种教学方式也可以运用于不同的教学方法中。

3、教学方法:

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指导学生学习以达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4、教学方法的意义:

(1)教学方法是联系教师教与学生学的重要纽带;

(2)教学方法是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3)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4)教学方法是影响教师威信和师生关系的重要因素;(5)教学方法影响学生身心发展。

5、古代社会的教学方法:

教师满堂灌输、学生呆读死记的注入式教学方法;近代教学方法:

演示、观察、实验的方法;现代教学方法:

杜威—实用主义培养学生独立、生动学习的“活动教学”;布鲁纳—“发现法”;上海育才中学—“读读、议议、练练、讲讲”;黎世法—“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6、影响教学方法发展直接因素:

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时代要求和生产力发展的水平。

7、(国内教改)情景教学法:

江苏李吉林、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尝试教学法:

江苏常州邱学华、核心以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自学能力主要目标先练后讲;成功教学法:

上海刘京海、核心对学生实施鼓励性评价。

8、(国外教改)发现法:

美.布鲁姆提出、让学生同学独立工作、自己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及掌握原理、目的是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范例教学法:

德.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法基本特性: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目标教学法:

美.布鲁姆、依据“教育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按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形成性测试手段、培养学生能力、开发学生智力。

9、教学方法改革和发展的基本特点:

(1)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重视教学中学生智力与情感等非认知因素的整合;(3)加强学习方法的研究。

10、教学方法改革与发展的趋势:

(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

(2)教学方法的心理学化;(3)教学方法的系统化;(4)教学方法的模式化。

11、教学方法的现代化主要是物质设备的现代化。

教学方法现代化标志: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和网络一体化的现教育技术的应用。

12、美.布鲁姆.“发现教学法”基础:

结构主义认知心理学;美.斯金纳.程序教学法基础:

行为主义心理学;保加利亚.洛扎诺夫.暗示教学法基础:

无意识心理学

第二章教学设计的方法

1、教学设计:

指教师为达成一定的教学目标、对教学活动进行的系统规划、安排与决策。

2、教学设计基本特征:

指导性、统整性、操作性、预演性、突显性、易控性、创造性。

3、教学设计的基本特点、最高表现:

创造性。

4、教学设计的依据:

(1)现代教学理论;

(2)系统科学的原理和方法;(3)教学的实际需要;(4)学生的特点;(5)教师的教学经验。

5、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媒体——教学评价

6、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括:

教学目标设计、教学起点设计、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时间设计、教学措施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评价设计等。

7、教学活动的出发点、课堂教学的灵魂:

教学目标。

8、教学目标组成:

教学总目标(实质性、教育性、发展性)、学校教学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课时目标。

9、教学目标主要功能:

导向功能、激励功能、标准功能。

10、教学目标分类(美.布鲁姆):

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

11、教学目标设计的基本要求:

(1)一般目标和具体目标相结合;

(2)集体目标和个人目标相结合;(3)难度适中(“跳一跳、摘桃子”);(4)便于检测。

12、教学目标不是对教师的教学行为的描述、而是指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13、国家评价教学质量的依据(教材编写、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课程标准(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统一编定和颁布、规定各课程门类的性质、目标和内容框架)。

14、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学生直接的学习对象:

教材。

三点:

重点、难点和关键点。

15、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专注学习时间的多少。

16、增加学生的专注学习时间、是提高教学时间效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17、教学时间设计的核心:

单元课时的设计。

第三章课堂教学的方法

  1、课堂教学方法分类:

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

  2、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

指通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技能以及学生独立阅读书面语言为主的教学方法。

主要包括: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3、讲授法:

教师通过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技能、发展学生智力的教学方法、是整个教学方法体系中运用最多、最广的一种方法。

  4、讲授法特点:

教师以口头语言作为传递知识的媒体、向学生单向输入信息。

  5、讲授法分类:

讲解(理科教学);讲述(语文、历史等文科教学);讲读(外语教学);讲演(政治理论课)。

  6、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和思想性是确保讲授质量的首要条件。

  7、谈话法:

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把教材内容概括成一系列问题、向学生一一提出、引导他们根据已有知识经验、通过问答、质疑、反问、补充和讨论、使学生从所得结论中来获得知识的教学方法。

  8、最早提出谈话法的是:

孔子和苏格拉底。

  9、谈话法的特点:

师生对话;关键:

精心设问、提好问题。

  10、讨论法:

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独立地阅读教材、收集资料、并进行群体性的讨论、借以交流信息、深化认识、发展智能的一种教学方法。

  11、讨论法特点:

以学生自己的活动为中心、学生在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

  12、读书指导法:

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以获得知识、巩固知识、并培养阅读能力的教学方法。

  13、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

指教师通过对实物或直观教具的演示和组织教学性参观等、使学生利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客观事物或现象而获得知识的方法。

  14、以直接感知为主方法特点:

形象性、直观性、具体性和真实性。

包括:

演示法和参观法。

  15、演示法:

教师向学生展示实物等直观教具、或做示范性试验、使学生获得关于事物现象的感性知识、以促使其获取新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教学方法。

  16、演示法特点:

直观性强。

演示法是直观性原则的具体运用、作为一种辅助的方法、配合讲授法、谈话法进行。

  17、参观法:

是根据教学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