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14873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0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华恒智信案例分析】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doc

【企业战略管理体系设计】

老公司变革怎样做好战略准备

这个案例中空降高管所面对的困境,其根本原因不是在管理技巧上,不是因为沟通协调方面的不足,而是一个面对变革的战略准备不足的问题,保证变革顺利进行的各方面条件还没有准备好。

上任前的仓促造成了上任后的狼狈。

  “你是谁啊?

什么这个总,那个总,我不认识!

”一位工程师全然不理方强的握手示好,把头扭到一边。

  方强伸出的手被迫尴尬地僵在空中……

  随后,方强找一位业务骨干到办公室谈话,结果这位员工一屁股就做到方强的总经理位置上,方强坐在下首听着这位员工略有些傲慢地发问:

  “你有什么事,说吧。

  这是2004年9月的某一天,方强以总经理的身份空降到由国企改制而来的北钢软件公司(化名),第一天与员工见面时所发生的两幕。

  北钢软件原是一个有着几十年悠久历史的老研究所,在这里,老国企体制下所培养出的文化传统根深蒂固。

这里的员工一方面有着勤恳、敬业的优良传统,同时也有着老国企僵化固定的思维。

对于直接由体制内调动过来的人,会被认为是正式员工,“自己人”,而外聘人员,在心理上就被他们认为是“临时工”。

前几年这家研究所人员改革,开始从外招聘人员,最多时人员扩充到70多人,其中不乏精明能干的人才,结果最后都无法融入这种文化中,被迫一一离开。

方强进入公司时,公司只剩下23人,而且多是50岁以上的老员工,其中还有4位是退休以后返聘回来。

  “老员工有意见是很正常的。

他们要退休了,改制对于他们心理上的冲击是很大的,以前老是觉得自己是国家干部。

  “高级临时工”方强早就预见到自己可能是“不受欢迎的人”,但是他没有想到,上班的第一天,公司的老人就给了他这样一个下马威做见面礼。

  “公司首要的矛盾还是在管理层。

”熟谙管理学的方强清楚老员工的发难只是表面现象,要想“搞定”员工首先要“摆平”他们的领袖,这些老员工其实还是以他们的老领导马首是瞻。

  在方强成为总经理之后,原研究所的一把手成为了新公司的总工程师,二把手则任副总经理。

这些领导以前的目的是升官,而改制就把他们升官的路断了,所以方强在上任之前就开始做准备,主动和这些老领导沟通,让对方清楚自己对公司发展的新思路和安排。

让对方了解到,改制虽然阻断了他们的“升官路”,却可以在经济利益上获得回报。

在经济效益上,方强做出了很大让步,给对方定的工资比自己这个总经理还高。

  方强前期的沟通取得了对方表面上的认可。

但是他清楚,还要在将来的工作中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确实是在维护对方的利益,必要时甚至要牺牲一下自己的利益。

同时,在工作中还要做出成绩,让对方“服气”。

  在处理和老员工的关系时,方强也显示出很大的宽容度。

虽然那位员工拒绝和方强握手,但方强还是主动去再次要求和对方握手,这次,那位员工没好意思拒绝。

对于那位一屁股坐在他座位上的员工,方强却是和他谈“对他好的事”,这让对方“感觉到一拳打出去,打空了,还觉得不好意思。

”对老员工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方强不去直接指出来,而是跳过第一步,直接提出一些建设性的意见供选择。

到现在为止,方强也没有批评过任何一位老员工。

他甚至笑言自己总是看到这些老人的优点,比如成本控制,他们出差报销总是最低的费用,而且工作勤勤恳恳,广受客户的欣赏。

  就在方强小心培育高管层之间的信任,积累老员工对自己的认可时,员工之间的麻烦却又冒了出来。

  方强进入北钢软件公司就是冲着发展MES(生产管理系统)业务而来,而这是过去研究所没有的业务,所以公司需要大量招进新人。

而老员工除了在态度上把这些人当作临时工、二等公民看待外,在工作方法和理念上,严格谨慎的老员工也和更崇尚自由的新员工之间互不认可。

虽然方强已经尽量让新老员工在工作中分开,老业务主要由老员工领衔,新业务则由新人担纲,但有些业务还是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老人员的交叉。

  最激烈的一次冲突出现在一个项目组。

这个项目组由10多人组成,除了项目经理是老员工外,其他人员都是新招聘来的员工,而完成这项目需要在外地工作长达1年半的时间。

MES业务需要成立项目组,需要很强的团队合作精神,这和老研究员传统的师傅带徒弟的作坊式工作模式截然不同。

这位恪守敬业和严肃传统的项目经理每天都要求下属加班,由于长期生活在一起,他对下属的生活习惯也严格管理。

“虽然他的技术非常好,而且是带着心脏病出差,呕心沥血。

”但他的工作方法受到了下属一班年轻人的强烈抵制,双方冲突越来越激烈,最后导致工作无法继续,这个团队几乎处于崩溃的边缘。

无奈之下,方强只好亲自飞去救火。

  不仅如此,企业发展的每一步几乎都渗透了老员工的失落。

虽然改制后的公司发展迅速,营业额由2004年的600万增加到2005年的近1500万,利润也大幅增加。

但是公司主营业务转向新业务,方强的主要精力和公司的资源也自然向由新人担纲的新业务倾斜。

老员工虽然在工资水平上已经有了提高,但相比新员工的收入,他们所从事的老业务收入要低得多,这导致老员工情绪失落。

而且公司老业务中的人员老化明显,业务骨干主要以已退休和即将退休的人员为主,培养新人需要3-5年的时间。

种种失落使老员工对新公司的认同不足,对培养新人的积极性不高,这导致公司无法培养新人来延续老业务、整合老资源。

  更重要的是,北钢软件公司和其母公司北钢集团在一个大院办公,这些老员工多少有些集团里的人脉,他们有了怨气就会去找其他领导抱怨,而这种抱怨是方强所惧怕的。

  问题接踵而至,就连经方强百般努力刚刚稳定下来的管理层关系又动荡起来。

公司的业务越来越倾向新业务,而新业务由方强一手主持,新来的人员也都对方强更加认同。

这对于老领导来说显然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自己是否也会随着老下属们一起被边缘化?

而这些老领导在管理上也与方强存在着分歧,对于方强的一些安排采取了不合作的态度,把方强安排的人晾到一边,自己动手去做。

  管理层不合和派系之争对于公司造成的破坏将无法估量,而且他们身上还有着发展MES业务所需要的资源,方强选择尽量去包容他们,让他们去多做事务性的执行工作,努力不让对方感觉到自己的权力丧失。

  现在,疲于四处“灭火”的方强将希望寄托在公司的发展上,“一发展遮百丑。

公司发展他们就会跟随,跟随时间长了他们也许就会慢慢认同。

”然而他也深知,这种矛盾四伏的状态会对公司的发展造成极大影响,并且,公司一旦在发展中遇挫,或者需要重新调整利益分配时,怎么办呢?

  炸弹随时会爆发……

这个案例中空降高管所面对的困境,其根本原因不是在管理技巧上,不是因为沟通协调方面的不足,而是一个面对变革的战略准备不足的问题,保证变革顺利进行的各方面条件还没有准备好。

上任前的仓促造成了上任后的狼狈。

  所谓准备不足,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首先是变革的主导者,也就是文中聘任空降高管的人,按理推测应该是北钢集团,并没有为企业的深层变革进行精心的组织和安排。

其次,变革的主导者给予空降高管调动公司资源的授权显然不充分。

再有,空降高管本人也没有做好准备,对企业面对变革的阻力存在事先估计不足,对企业价值观的统一没有充分的重视。

  要想扭转企业的这种状态需要做好以下三件事情:

  一是以接到员工对空降高管的意见为契机,集团公司上级领导在一定调查的基础上要公开表示支持他,有意识地为他树立威信。

上级领导牵头,重新对企业组织进行调整和规划,结合公司战略,将每个人,尤其是公司主要管理团队和骨干的责任、权力和利益分配划定清楚,按照新的章程办事。

  二是在新的权力结构中要突出空降高管的管理中心地位,给予必要的授权,保证其在公司内部有一定的治理手段,而不是一味的退让和妥协。

对于改革中保守派的转变,即使是微小的转变也要大张旗鼓地进行鼓励。

三是统一企业价值观,明确核心能力要求。

营造创新、求实、合作的共同价值观和企业文化氛围,确定企业的核心能力和不同层级的行为要求、管理能力和专业能力,建立相关的制度体系,促使新员工和老

员工更好地凝聚起来,将各自的价值充分发挥出来。

  在上述事情完成后,空降高管的奖励也好,惩罚也好,压制也好,让步也好,才有价值,才能够取得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