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5077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42 大小:64.5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42页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42页
亲,该文档总共4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4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docx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25页精选文档

《土壤肥料学》实验实习指导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实验室规章制度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

”;《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

”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

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1.实验前要先预习,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内容、原理和操作过程。

课本、报刊杂志中的成语、名言警句等俯首皆是,但学生写作文运用到文章中的甚少,即使运用也很难做到恰如其分。

为什么?

还是没有彻底“记死”的缘故。

要解决这个问题,方法很简单,每天花3-5分钟左右的时间记一条成语、一则名言警句即可。

可以写在后黑板的“积累专栏”上每日一换,可以在每天课前的3分钟让学生轮流讲解,也可让学生个人搜集,每天往笔记本上抄写,教师定期检查等等。

这样,一年就可记300多条成语、300多则名言警句,日积月累,终究会成为一笔不小的财富。

这些成语典故“贮藏”在学生脑中,自然会出口成章,写作时便会随心所欲地“提取”出来,使文章增色添辉。

2.实验时必须认真观察和分析实验现象,做到主动地学习,积极地思考。

3.保持实验室整齐、清洁和安静,不得高声谈话。

4.注意安全,实验室内严禁吸烟。

易燃易爆物品要远离火源操作和放置。

5.节约用水,安全用电,不浪费药品,爱护所有仪器。

凡损坏仪器者应如实向教师报告,并登记,补领。

6.实验过程中废液、废物应倒入指定地方,不准随意乱倒。

7.实验室内的一切物品,未经本室负责教师批准,严禁携带出室外,借物必须办理登记手续。

8.实验完毕,要把仪器用具清洁,将各种仪器药品放回原处,清洁实验台面和地板,方可离开。

第一部分实验指导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1

实验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2

实验三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4

实验四 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6

实验五土壤酸碱度的测定……………………………………………………….7

实验六土壤水解性氮的测定…………………………………………………….9

实验七土壤速效磷的测定……………………………………………………..10

实验八土壤速效钾含量的测定………………………………………………..12

实验九碳酸氢铵含氮量的测定……………………………………………….13

实验十施肥量的估算………………………………………………………….14

第二部分实习指导

实习一地质地貌与成土岩石采集及识别…………………………………….16

实习二土壤剖面形态的观察和土类识别…………………………………….17

实习三植物营养大实验(测土配方施肥及植物营养诊断)……………….18

附:

实验实习报告书写格式………………………………………………………19

第一部分实验指导

实验一土壤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一、目的意义

土壤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处理是土壤分析工作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关系到分析结果及结论是否正确、可靠的先决条件。

为使分析的少量样品能反映一定范围内土壤的真实情况,必须正确采集与处理土样。

本实验介绍耕层土壤混合样品的采集与制备。

二、目的要求

要求学会耕作土壤混合样品采集与处理方法。

三、用具

小土铲、米尺、布袋、标签、铅笔、土筛(18号Ø1㎜、60号Ø0.25㎜、100号Ø0.149㎜)、广口瓶、天平(0.1感量)、胶塞(或圆木棍)、白磁盘(或木版)等。

四、方法步骤

(一)土壤样品的采集

1、采集时间:

一般在早春或晚秋进行。

2、采集的方法:

(1)选点和布点:

根据不同的土壤类型、地形、前茬以及肥力状况,分别选择典型地块采取混合土样,样点的多少依采样面积大小确定,一般面积小于10亩(0.67公顷)5点左右、10-40亩(0.67~2.67公顷)5~15点,40亩(2.67公顷)以上15~20点混合,采用蛇形法布点取样。

(2)采土:

每一取土点先除去地面落叶等杂物,将土钻垂直螺旋转入耕作层20㎝左右土内取土,然后将各点土样混合成1㎏左右装袋;小土铲取样,将小土铲斜着向下切取一薄片的土样。

如采取的土样不是1㎏,可用四分法弃取多余的或添加不足的土样。

(二)土壤样品的处理

1、风干和去杂:

土样应及时风干,风干时应将土样放在阴凉干燥通风、无特殊气体(如绿气、氨气、二氧化硫等)、无灰尘污染的室内干净木板或塑料布、纸上,摊成一薄层,并经常翻动风干,忌阳光直晒或烘烤,半干时捏碎大土块。

风干后,拣出枯枝落叶、植物根系、残茬等,对铁锰结核、石灰结核或过多石子,应拣出称重并记下所占的百分数。

2、磨细、过筛和保存:

(1)进行物理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在木扳或胶板上碾碎,全部通过18号筛,大块土样继续碾碎过筛,不得抛弃或遗漏,石砾称重并计算百分率。

(2)进行化学分析时,取风干土样100~200g在木扳或胶板上碾碎,测定速效养分、pH值时全部通过18号筛;测定有机质、水解性氮、全氮时取通过18号筛的土样20g,使其全部通过60号筛;测定全磷、全钾时取通过18号筛的土样20g,使其全部通过100号筛。

筛理好的土样分别混匀后装入广口瓶中,贴上标签,记明班级、大组、小组、土类名称、采样地点、采样深度、采样日期、孔径、采集人等。

最后将广口瓶保存在样品架上,避免阳光、高温、潮湿或酸碱气体的影响。

五、实验作业

1.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2.思考题

(1)土样采集包括哪些环节?

多余的土样量如何处理?

(2)采样点数量对分析结果的准确性有什么影响?

(3)土样研磨过筛、充分混匀的目的是什么?

实验二岩石及矿物的识别

一、目的意义

识别岩石及矿物,了解它们对土壤质地、土壤肥力的影响,为进一步认识土壤和改良土壤打基础。

二、用品

岩石标本、矿物标本、化石标本、分化标本、条痕板、摩氏硬度计、回形针、玻璃片、小刀、锉、放大镜、稀盐酸。

三、方法步骤

(一)矿物的识别:

识别矿物的主要依据:

矿物的形态、颜色、条痕、光泽、硬度、解理和断口、比重等(表实2-1)。

1、形态:

即矿物的形状。

有柱状、片状、菱形等。

2、颜色:

有深色矿物和浅色矿物,有自色和他色,还有有些矿物颜色可能改变。

3、条痕:

矿石粉末的颜色,即把矿物在条痕板上擦划后留下的粉末颜色。

但对无色透明或半透明的浅色矿物以及硬度比条痕板大的矿物不能鉴定。

4、光泽:

矿物表面反射光的色泽和亮度,有下列几种:

①金属光泽:

光泽闪耀或者表面反光很强,光耀夺目。

②半金属光泽:

矿物表面反光较弱,呈历久变暗的金属表面的光泽。

③非金属光泽:

透明、半透明或是颜色较浅的矿物所具有的光泽。

5、硬度:

指矿物抵抗摩擦和刻划的能力。

通过两种矿物互相刻划,用已知的硬度来确定未知矿物的硬度。

以摩氏硬度计(摩氏硬度计仅是硬度的一种等级,它只表明硬度的相对大小,不表示其绝对值的大小,决不能认为金刚石的硬度为滑石的10倍)作标准,即选定10种矿物作为硬度风级标准,这10种矿物的每一种都能刻划它前面硬度较小的矿物,同时又能被其后硬度较大的矿物所刻划。

 野外确定常采用硬度的代用品,如指甲的硬度为2.5,回形针的硬度为3.5,玻璃片的硬度为5,小刀的硬度为6,锉的硬度为7。

一般矿物的硬度很少超过7。

6、解理和断口:

矿物依一定方向裂开的性质叫解理。

其裂开的平滑面叫解理面。

不规则的破裂面叫断口。

                   极完全解理 解里面极平滑,可裂成薄片。

按解里面裂开完全解理 解里面平滑,不易发生断口,往往

的难易程度沿解里面裂开为小块,外形与原

来的晶体相似。

              不完全解理 在矿物碎片上可以找到解里面,

解理的类别但较困难,因为断口不平滑。

   无解理 

按解里面的数目分:

一向解理、二向解理、三向解理。

贝壳状断口 断裂面象贝壳

平坦状断口 断裂面略为平坦

断口的形状

土状或粒状断口 断口处粗糙似粘土状

参差状断口 断口有参差突起

7、比重;指矿物的重量与4℃时同体积水的重量比。

通常用手掂量约略估计。

绝大多数矿物的比重在2.5~4之间,小于2.5者为轻矿物,2.5~4者为中等比重矿物,大于4者为重矿物。

表实2-1、主要成土矿物的识别依据

矿物种类

形 态

颜 色

条 痕

光 泽

硬度

解  理

断口

比 重

石英

块状

白、灰、无

玻璃、油脂

7

贝壳

2.6

正长石

柱状

肉红、浅红

玻璃

6

二向解理互成直角

参差

2.6

斜长石

柱状

灰、乳白

玻璃

6

二向解理互成斜角

参差

2.6

白云母

片状

无色透明

珍珠

2.5

极完全

――

2.7-3.2

黑云母

片状

黑或灰

珍珠

2.5

极完全

――

2.7-3.2

角闪石

细长柱

暗绿、黑

――

玻璃

5-6

二向完全解理

参差

3.2-3.6

辉石

短粗柱状

黑绿

玻璃

5.5

二向解理

参差

3.2-3.6

橄榄石

粒状

黄绿

玻璃

6.5-7

――

贝壳

3.2-3.34

赤铁矿

块状、鱼子状

紫红、铁黑

樱桃红

半金属

5.5-6.0

参差

5

磁铁矿

柱状、块状

铁黑

半金属

5.5-6.0

参差

4.9-5.2

褐铁矿

块状

褐、深褐

黄褐

半金属

5.0-5.5

参差

4

黄铁矿

块状

金黄

绿黑、褐

金属

6.0-6.5

参差

4.9-5.2

高岭石

块状

土状

2

――

――

2.6

方解石

菱面晶体

乳白、灰、褐

――

油脂、玻璃

3

完全

――

2.7

白云石

菱面晶体

珍珠

3.5-4

完全

――

2.8-2.9

磷灰石

块状

绿、褐

玻璃、油脂

5

不完全

参差

3.15

蒙脱石

水云母

蛭石

蛇纹石

伊利石

(二)岩石的识别

岩石识别的主要依据:

成分和组织等

(1)岩石的成分

①矿物成分:

有主要成分和次要成分。

如浅色的岩浆岩中的花岗岩、流纹岩的主要成分为石英、正长石和云母,含量较多,而黄铁矿、磁铁矿等为其次要成分,含量较少。

深色的岩浆岩中的玄武岩、辉长岩的主要成分为辉石、斜长石和橄榄石,而不含石英和正长石。

颜色深浅中等的岩浆岩中的安山岩、闪长岩的主要成分为斜长石和角闪石,次要成分有辉石、云母及黄铁矿等。

如表实2-2。

表实2-2主要岩浆岩的特性比较

喷出岩体

隐晶岩

粗面岩

流纹岩

安山岩

玄武岩

浸入岩体

粒 状

正长岩

花岗岩

闪长岩

辉长岩

橄榄岩

辉 岩

产状

组织

似长石

矿物成分

碱性长石

 

 

石英

黑云母

角闪石

  

斜长石

 

辉石

 

橄榄石

注:

加斜线的是深色矿物,其余为浅色矿物。

碱性长石包括正长石和钠长石;似长石为与长石成分和组织相似的霞石类架状硅酸盐矿物。

②化学成分:

岩浆岩:

含二氧化硅的百分比很重要,65%以上为酸性岩石、55~65%为中性盐石、45~55%为基性岩石、45%以下为超基性岩石。

沉积岩:

有硅质岩石、铁质岩石、石灰质岩石等。

(2)岩石的组织

是指组成岩石的各种矿物颗粒的形状、相对大小和相互排列的状况,可分为:

①变质组织:

为变质岩的组织。

当岩石经过高温高压后,其中的矿物结晶重新排列成平行的条纹状组织或整个岩石成片状或板状组织。

有时岩石中的矿物结晶,因受到温度、压力的影响而成紧密排列的结晶组织。

②碎屑组织:

为沉积岩的组织,由前一代岩石碎屑堆积而成。

其共同特点是在放大镜下可仔细观察碎屑间有孔隙与胶结剂。

根据碎屑颗粒的大小形状分为土状、沙状、砾状、多角状。

③玻璃组织:

为喷出岩组织。

因岩浆突然在地面冷却来不及分别结晶,变成相互溶解的状态。

在冷却过程中没有气体发生形成的结晶组织为均一组织,有大量气体发生时便成多孔组织。

④结晶组织:

为浸入岩组织,岩浆在地壳下层漫漫冷却时,其中的矿物便生成各种结晶粒,密接排列中间没有空隙,岩浆愈在下面,冷却愈慢,结晶愈大,形成较粗的晶粒组织。

当岩浆接近地表时冷却迅速,形成密实组织。

如在玻璃组织和密实组织中含有较大的斑晶时,称为斑晶组织。

表实2-2、主要成土岩石的成分和组织

岩石种类

成分

组织

岩浆岩

浸入岩

花岗岩

主要为石英、正长石和云母。

另外有少量角闪石、辉石、黄铁矿和磁铁矿等次要成分。

二氧化硅含量在65%以上。

粗晶组织

正长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副成分以角闪石和少量云母为主。

含二氧化硅52~65%。

结晶组织

闪长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斜长石和角闪石,次要成分有辉石、云母及黄铁矿等。

中性岩。

结晶组织

辉长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辉石居多。

次要成分有角闪石和云母,含二氧化硅45~52%,为基性岩。

结晶组织

橄榄岩

喷出岩

流纹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副成分以角闪石和少量云母为主。

含二氧化硅52~65%。

因有红色或黄色溜纹而得名

玻璃组织

粗面岩

主要矿物成分为正长石,副成分以角闪石和少量云母为主。

含二氧化硅52~65%。

面较粗,结晶颗粒小,呈淡红色、淡黄色或灰色。

玻璃组织

玄武岩

其主要矿物成分为辉石和斜长石,辉石居多。

次要成分有角闪石和云母,含二氧化硅45~52%,为基性岩。

其特点是比重大,细致、有气孔、色深暗。

玻璃组织

安山岩

脉岩

沉积岩

砾岩

有砾石(直径大于2㎜),含量在50%以上,经胶结而成。

砾状组织

砂岩

由0.1~2㎜的沙粒胶结而成,主要成分为石英。

颗粒比页岩粗些,成层较厚。

砂状组织

页岩

粘土经压实脱水和胶结作用硬化形成。

颗粒细,呈一页一页的薄片状。

片状组织

石灰岩

由碳酸钙沉积胶结而成。

很细致,滴稀盐酸放出二氧化碳泡沫。

质纯一般色浅,含有机质及其它杂质则呈浅红色、灰黑色或黑色。

含二氧化硅多时称硅质灰岩,含粘土多时称泥质灰岩。

碎屑组织

变质岩

片麻岩

由花岗岩经高温高压变质而成。

主要矿物与石灰岩相似,所不同的是矿物一层一层的排列起来,一层石英,一层正长石,一层云母,看起来一层白的,一层黑的,黑白相间。

变质组织

板岩

由泥质页岩变质而成。

较硬且脆。

敲击时,石声悦耳。

变质组织

石英岩

由砂岩变质而来。

极为坚硬。

石英岩与石灰岩的区别在于:

用的力气小,轻轻敲打即能打开的是石英岩;用力气很大,冒火星的是石英岩。

用稀盐酸试冒泡的是石灰岩,不冒泡的是石英岩。

变质组织

大理岩

由石灰岩变质而来。

因产生于云南大理而得名。

质纯者多为白色,因含有其它杂质而呈灰、绿、红、浅黄等色。

变质组织

千枚岩

四、作业:

举例说明识别岩石及矿物的主要依据

实验三 土壤有机质含量测定

一  目的意义

土壤有机质既是植物营养的源泉,又是土壤微生物的能源物质,同时也是形成土壤结构的重要因素。

因此土壤有机质直接影响土壤的理化性状,其含量是土壤肥力高低的重要指标之一。

测定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干烧法(高温电炉灼烧)、湿烧法(重铬酸钾氧化)外加热氧化法、水合热氧化法。

干烧法和湿烧法结果准确,但需特殊仪器设备,费时,一般不用。

水合热氧化法和外加热氧化法原理相同,但由于不消煮,有机质氧化只有77%,也一般不用。

外加热氧化法操作简便,设备简单、快速,再现性较好,故目前被一般实验室广泛采用。

二  方法原理

外加热氧化法是在加热条件下,用一定量的标准重铬酸钾-硫酸溶液,氧化土壤中的有机质,剩余的重铬酸钾用硫酸亚铁溶液滴定,由消耗的重铬酸钾量计算出有机碳量,再乘以常数1.724,即为土壤有机质量。

其反应式如下:

2K2Cr2O7+3C+8H2SO4=2K2SO4+2Cr2(SO4)3+3CO2+8H2O

K2Cr2O7+6FeSO4+7H2SO4=K2SO4+Cr2(SO4)3+3Fe2(SO4)3+7H2O

三  仪器药品

1.仪器设备:

有机质消煮仪、分析天平、注射器(5ml)、滴定管(25ml)、吸管(5ml)、三角瓶(250ml)。

2.试剂配置:

① 0.8000mol/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

称取分析纯重铬酸钾39.225克,溶于400ml水中,加热溶解,冷却定容至1000ml。

② 0.2mol/L硫酸亚铁溶液。

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55.6克,加3mol/L硫酸溶液30ml,定容至1000ml。

③邻啡罗啉指示剂。

称取化学纯硫酸亚铁0.695克和分析纯邻啡罗啉1.485克,溶于100ml水中(红棕色),贮于棕色滴瓶。

④ 浓硫酸(比重1.84,化学纯)。

四  操作步骤

1.准确称取通过60号筛风干样品0.5g(精确到0.0001g),放入干的消煮管中,用吸管准确加入0.8000mol重铬酸钾标准溶液5ml,再用注射器注入浓硫酸5ml,小心摇匀,然后将冷凝管插入消煮管,置入消煮仪中。

2.预置消煮仪消煮温度1750C,打开消煮开关,待温度升至1750C时,开始计时,使溶液保持沸腾5min.然后关掉电源,待消煮管稍冷却后取出、放凉。

3.将消煮管内溶物小心地全部洗入250ml三角瓶中,并使瓶内总体积保持在60~80ml之间,然后加邻啡罗林指示剂3~5滴,用0.2mol硫酸亚铁溶液滴定,溶液由黄色经过绿色突变到棕红色即为终点。

4.在测定样品的同时,用纯砂代替样品做两个空白试验,取其平均值,其他步骤同上。

五  结果计算

有机碳(%)=(V0-V)×c×0.003×1.1∕样品重 ×100%

有机质(%)=有机碳(%)×1.724

式中:

V0滴定空白液时所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

V滴定样品液时所用去的硫酸亚铁毫升数;

c硫酸亚铁的摩尔浓度;

0.0031/4的毫摩尔质量碳的克数;

1.724有机碳占有机质的58%,将有机碳换算为有机质需乘以1.724;

1.1由于本法仅能氧化土壤有机质的90%,折合有机质应乘以1.1.

六  注意事项

1.本法应根据有机质含量来决定称样重。

有机质含量在7%-15%的土样可称0.1-0.05g,2%-4%者可称0.5-0.2g,少于2%者可称0.5g以上(西峰为0.5-1%,应称0.5-1.0g),以减少误差。

2.消化煮沸时间必须尽量准确,从管内溶液表面开始翻动时方能计算时间。

3.对含有氯化物的样品可加少量硫酸银除去其影响,对石灰性土样必须慢慢加入浓硫酸,以防止由于碳酸钙的分解而引起剧烈发泡。

对水稻土与一些长期渍水的土壤,必须预先磨细滩成薄层,风干10天左右,使还原物质充分氧化后再测定。

4.消煮好的溶液颜色,一般应是黄色或黄中稍带绿色,如果以绿色为主,则说明重铬酸钾用量不足。

在滴定时消耗硫酸亚铁量小于空白用量的1/3时,有氧化不完全的可能,应弃去重做。

七  思考题

1.说明重铬酸钾法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原理.

2.为什么要严格掌握消化温度和时间?

实验四  土壤自然含水量的测定

一 目的意义

土壤水分是土壤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土壤肥力的主要因素。

通过自然土壤水分的测定,可以了解田间土壤中的水分状况,为农业生产管理提供依据。

风干土样含水量的测定,可将土样换算成烘干土样,使各项分析结果的计算以烘干土重为基础进行,分析结果具有可比性。

二、目的要求

测定土壤水分的方法有烘干法和酒精燃烧法。

烘干法精度高但时间长,酒精燃烧法精度低但速度快,适用于田间测定。

本实验采用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要求掌握烘干法测定土壤水分的原理和方法。

三、仪器

烘箱、铝盒、天平、干燥器、牛角勺。

四、方法原理

测定土壤含水量的方法很多,如烘干法、酒精燃烧法和中子测量法等,其中烘干法是国际上土壤水分测定的标准方法,虽然需要采集土样,并且干燥时间较长,但是因为它比较准确,且便于大批测定,故为最常用的方法。

测定时,将土壤样品放在105℃+2℃的烘箱中烘至恒重,求出土壤失水重量占烘干土重的百分数。

在此温度下,自由水和吸湿水都被烘干,而一般土壤有机质不致分解。

五 操作步骤

1. 取一干净铝盒在1/100天平上称重(A),并记上铝盒号码。

2. 在田间用土钻钻取有代表性土样(0~20㎝),用小刀刮去钻中浮土,挖取土钻中部土样20g左右,迅速装入铝盒中,盖好盒盖,带回室内(注意铝盒不可倒置,以免样品撒落),在天平上称重(B),每个样品至少重复测3份。

3. 将打开盖子的铝盒(盖子放在铝盒旁侧或盖子平放在盒下),放入105℃+2℃的恒温箱中烘6h。

4. 待烘箱温度下降至50℃左右时,盖好盖子,置铝盒于干燥器中30min左右,冷却至室温,称重。

如无干燥器,亦可将盖好的铝盒放在磁盘中,待至不烫手时称重。

5. 启开盒盖,再烘3h,冷却后称重,一直到前后两次称重相差不超过0.05g时为止(C)。

六结果计算

土壤含水量(重量%)=(B﹣C)/(C﹣A)×100

式中:

A—铝盒重(g);

B—铝盒重加湿土重(g);

C—铝盒重加烘干土重(g)。

七注意事项

1. 烘箱温度以105℃+2℃为宜,温度过高,土壤有机质易炭化散逸。

在烘箱中,一般土壤烘6h即可至恒重,质地较轻的土壤烘的时间可较短,约5~6h即可。

2.干燥器内的干燥剂(氯化钙或变色硅胶)要经常更换或处理。

变色硅胶在干燥时呈蓝色,吸湿后呈红色。

此时应在烘箱内烘干使用。

3.在计算时要以烘干土重为基数。

4.本法须进行三次平行测定,取其算术平均值,以一位小数(%)表示,其平行差值不得大于1%。

5.本法测定本身的误差取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