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178384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1.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4页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9 天上的街市 省优获奖教案.docx

9天上的街市省优获奖教案

天上的街市

【教学目标】

  1、积累字词,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感悟诗歌意境,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体会联想和想象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

  1、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联想和想象的作用,联想力和想像力的训练。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课前准备】

查找有关资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布置学生预习课文,自主解决生字解词。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小学的时候学过的诗歌《乞巧》吗?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

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

那是我国唐朝的时候,一位诗人凝望着星斗满天的夜空写下的。

然而,在82年前,又有一位现代诗人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创作出一首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板书课题)

二、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出生于四川省乐山市观娥乡沙湾镇,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无产阶级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书法家,学者和著名的革命家、社会活动家,蜚声海内外;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三、总体感知

(一)掌握生字词的读音和意思:

飘渺、定然、珍奇、闲游、笼罩、疏星

(二)朗诵,初步感知诗歌。

1、学生齐读诗歌(提醒学生抓准读音和诗歌感情)。

2、音频朗读课文,学生感悟诗歌节奏。

3、学生再次齐读,然后个别学生朗读,学生相互点评。

四、感悟诗歌意境,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

问题一:

读完《天上的街市》,说一说作者笔下的天街是怎么样的?

请找出相关的词语和句子。

(学生思考回答)

——街市(美丽):

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流星

试着让学生用“珍奇的物品,浅浅的天河,流星”来描绘天街美丽的景象。

(学生思考、动笔)

问题二:

既然天街这么美丽,那么在这里生活的牛郎织女又是怎么样的呢?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教师先让学生回忆一下牛郎织女传说的故事。

提问学生,教师再讲述。

——牛郎织女的传说:

真诚相爱的牛郎织女,被王母娘娘活活拆散,夫妻被天河隔离,每年只能靠着鹊桥相会一次,是个悲剧。

而作者笔下的牛郎织女呢?

找出相关的句子(学生思考,回答)

——诗人的笔下,牛郎织女是快乐的。

天河不再成为阻隔牛郎织女的障碍,他们自由来往,无拘无束,过着自由、幸福、快乐的生活。

——相关的句子:

那浅浅的天河,定然不甚宽广。

那隔着河的牛郎织女,定能够骑着牛儿来往。

我想他们此刻,定然在天街闲游。

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

注意词语:

浅浅的、不甚宽广,说明牛郎织女可以自由来往;定能够、定然是,语气十分肯定,充分强调了这种推断;闲游,表现出牛郎织女耕织之暇在天街悠闲游观的情景;流星、灯笼,写出灯笼的美。

问题三:

作者把牛郎织女的生活写得那么快乐、那么美,用意是什么?

换句话说,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呢?

——(联系写作背景来讲。

)1921~1922年,中国处于北洋军阀混乱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黑暗现实,作者感到极大的愤怒,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地探索和追求。

他从地上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又联想到街灯,于是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一富有想象力的诗篇。

——联系写作背景,作者笔下自由、幸福的牛郎织女寄寓着诗人的理想:

借写天上人物的生活情景,表达世间生活的理想,希望人民能够过上那解放自由、美满幸福的生活。

表现了诗人追求光明、自由、幸福生活的思想感情。

五、联想和想象的运用

问题一:

诗歌共四小节,哪些小节写实?

哪些小节写虚?

(提问,集合学生不同的意见)

——第一小节写实,第二、三、四节是写虚。

分析:

在第一小节里,作者运用了比喻修辞方法。

既把“街灯”比作“明星”,又把“明星”比作“街灯”。

在这里,作者是通过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然后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的。

街灯和明星都是真实的,是写实。

说到这里,教师给学生补充联想的概念:

联想:

就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过程。

例子:

看到黄了的树叶一片片地飘落下来,便会想起秋天。

可是,天上的街市,珍奇,天河和牛郎织女闲游还是写实吗?

不是的。

那是作者通过街灯和明星想象出来的。

是虚写。

那么什么是想象呢?

想象:

就是在原有感性形象的基础上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比如说,我们大家所看的《西游记》,里面有孙悟空,有二郎神,有蜘蛛精等。

这些是真实存在的吗?

不是的,那是作者想象出来的。

运用联想和想象,能开阔学生的思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问题二:

(联想、想像训练):

一根小小的蜡烛,却能划破无边的黑夜,放射出耀眼的光芒。

一看到蜡烛,我就会联想到,想到他(们)。

(学生思考、动笔)

六、课堂小结:

诗人巧妙运用联想和想象,从地上联想到天上,又想象天上的街市和牛郎织女的幸福生活,表现了作者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同学们要感悟诗歌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在写作中也学会运用联想和想象,提高作文水平。

七、布置作业:

1、朗诵并背诵课文

2、(联想、想像训练):

深秋时节,落叶飘零。

看到纷纷坠下的落叶,你会联想到什么?

走在铺满落叶的乡间小路上,你又会想些什么?

板书设计

天上的街市

郭沫若《星空》

联想街灯(明)→(闪)明星写实

光明

   明星(现)→(点)街灯

想象街市(美丽)→物品(珍奇)虚写

幸福

   天河(浅浅)→牛郎织女(来往)

自由

美好流星(灯笼)→牛郎织女(闲游)

反思:

达标测试:

一、填空

1、《天上的街市》选自_______________作者原名是四川乐山人,作家、、家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___________家。

他在文学方面的著作很多,有诗集___________,话剧___________等。

本诗写于1921年10月24日,收入他的第二部诗集___________。

二、简答题

1、第一节中的“闪”字和“点”字用得好,不能互换,请说出其中的理由。

2、想象部分用哪个字领起?

诗人为什么把想象的东西说得那么肯定?

3、诗人为什么要那样处理牛郎织女的传说?

三、作者从街灯写到明星,又从明星写到街灯,这样写得作用是()4分

A、描绘一幅迷人的夜景,抒发诗人的苦闷悲伤

B、驰骋想象,给景色增加一层神秘色彩

C、吸引读者把视线从地上转移到天上,为具体描绘天上的街市做铺垫

D、渲染气氛,使天上和人间形成鲜明的对比

四、对《天上的街市》的中心思想理解正确的一项是()4分

A、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表现了对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向往的感情

B、通过对天街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对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

C、作者由现实生活联想到美好的天街生活,表达了热爱生活的感情

D、作者通过描绘天街的美好生活,告诉读者那不过是飘渺的幻想,表达了自己郁闷的感情。

五、阅读郭沫若的《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片段,作于1920年)选出对诗中意象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啊,我年轻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

我年轻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底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A、“年轻的女郎”,既实指作者心中的恋人,也虚指晨光熹微的祖国。

B、“黑奴的胸中”“火一样的心肠”,强烈抒发了诗人眷恋祖国献身祖国的深情。

C、“你的殷勤”表达了作者对“五四”以后的祖国的一种期待心情,这是诗人抒情的出发点。

D、“炉中煤”是诗人自喻,活埋地下多年,今朝重见天光,决心燃烧自身,报效国家。

五、阅读

六、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题目。

昨夜/我梦见自己/变成一只鹰/在辽阔的蓝天/翱翔/醒来/我看着自己的双手/深深恋着/梦时的翅膀。

1、为这首诗选一个恰当的题目。

A、鹰B、梦C、翅膀D、蓝天

2、选出解说有误的一项是()4分

A、诗中,“我”与“鹰”,“双手”与“翅膀”,梦境与现实,两两相对,划出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

B、诗人面对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显出几分无奈,幻想在梦中寻求慰籍。

C、诗人渴望自己能像雄鹰那样,在理想的自由王国里展翅翱翔。

D、这首短诗,借一个美好的梦境来言志抒情,在追求与渴望中,透露出一种深深的缺憾感。

七、对艾青的《盼望》一诗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A、诗人抓住轮船起锚出发和到港抛锚的两个瞬时场景,将现实生活中的图景融入了对盼望的哲理的思索,构成令人回味的意境。

B、两位海员不同的情趣,反映出他们不同的追求,暗示人们对待生活的不同态度。

C、两位海员不同的心态,表达了同一种愿望,即对航海事业的无限热爱,暗示生活中不同的人们可以有共同的追求目标。

D、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航程,这首诗正是人生不懈追求的艺术写照。

八、下边这首诗是写什么故事的?

请用自己的话组织将故事简要复述下来。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一、《郭沫若诗集》郭开贞诗人历史学考古学古文字学社会活动《女神》《屈原》《星空》二、1、“闪”的后面是“明星”,“点”的后面是“街灯”。

星“闪”灯“点”才合常理。

2、“想”;这是由诗的主题决定的。

用肯定无疑的说法,就是要表达诗人对自由幸福的生活的坚决追求和赞美,同时也是对黑暗统治下没有自由和幸福的生活的坚决否定和抨击。

3、因为诗人要表达的是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因此为了主题的需要创造性地引用了这个传说。

三、C四、B五、A六、1、C2、B七、B八、牛郎织女相传天帝有个小女儿,善于织锦,称作织女。

年年织锦不停,天帝爱怜她,将她配给河西的牛郎。

嫁后就不再织锦,天帝怒,召她回天庭,只有每年七月七日夜才能与牛郎渡河一会。

 

新课程课堂教学案例

踏歌而行觅古韵 余音袅袅仿古诗

——学习《望岳》

                           

第一部分 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思路》古诗文是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文的学习是青少年了解民族传统,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熏陶的捷径。

《语文课程标准》对古诗文的学习作了明确要求,要求7—9年级学生背诵80篇古今优秀诗文。

本期在进行古诗词的教学时,我进行了一些探讨,现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谈教学《望岳》这堂课的教学设计。

一、           关于教学目标的设计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

1、体会《望岳》诗歌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确定教学目标的依据是:

1、要求学生背诵一定数量的古诗词,首先要多角度激发诵读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让学生在开阔的意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2、确定第二个教学目标主要源于自主、合作、探究这种新的教学理念。

诗歌的广阔意境给学生留下了自主开掘的空间,课后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闻乐见的方式重现诗歌。

3、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古诗词语言大多可以配乐吟唱,因而具有极强的音乐性,让学生在吟唱中产生特定的审美心境。

柏拉图说过:

“音乐把节奏与乐调的强烈力量进入心灵的最深处。

”教古诗时应充分利用音乐盒带,通过听、唱把学生带入音乐的天地、艺术的王国,领会诗歌与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

4、吟唱古诗词还有一个目的就是运用。

一是指在写作中恰当引用诗句,帮助表达内容,美化文章语言;二是在写作中创造性的使用、模仿、改写诗句。

二、           关于教学重点的确定

本堂课的教学重点是领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并谱曲自唱,尝试古诗词的的写作,古诗的格律不作过多要求。

三、           关于教学方法的选择

教学方法以吟唱、仿写为主。

针对教学的实际和学生的年龄特征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拓展语文学习的渠道。

我尝试过借鉴过很多古诗词的教学方法:

如诵读法、品析法、故事导读法、以画配诗法等等,效果都不错。

我现在所教班级的学生,人才济济。

他们喜欢唱流行歌曲,喜欢模仿,喜欢尝试。

所以,我采用吟唱——仿写的方法来教《望岳》。

这种方法也便于贯彻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

首先吟唱,就要求学生自主地深入地领会诗歌的内容,这样才能选择感情相吻合的音乐曲目来配诗。

在演唱时,学生可以寻求合作,可以独唱,可以合唱。

仿写诗歌,既要学生自己写,更须同学互评互改,一起来锤炼字词,共同去探寻诗歌创作的奥秘。

四、           关于板书的设计

《望岳》这首诗形象很鲜明,写了泰山广、高、美的特点。

所以,我在板书时勾勒泰山的图画,不求形似,但求神似。

给人一种美感。

同时也把泰山的特点板书出来,给学生一目了然的印象。

五、           关于课后作业的设计

我想通过《望岳》一诗的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热情,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培养读古诗的能力。

所以设计了两个作业,一是给熟悉的诗词谱曲既可套用现成的音乐曲目,也可自创曲目。

二是把仿写的诗歌编订成册,出版一期诗歌集。

   古诗词的影响是深远的,古诗词的教学方法是多样的,只要我们勇于尝试,必定形成百花齐放的局面。

《教学目标》

1、体会《望岳》一诗的意境及作品风格。

2、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教学媒体选择》

   教具:

录音机、计算机、投影仪、磁带等。

   课件:

1、课题展示。

         2、《望岳》书法作品。

     3、泰山风光。

3、学生作品——仿诗。

《教学结构》

  这节课分两条线进行,一是学生的诵读赏析吟唱仿写;二是老师的引导、点拨。

整节课分为五大板块:

一、导课。

二、赏析《望岳》。

三、吟唱《望岳》。

四、仿写及仿诗展示

五、小结。

教师活动:

                                 

一、           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二、           朗读《望岳》  

三、           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四、           独唱、合唱、齐唱《望岳》。

五、           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六、           仿写古诗词。

七、           学生作品展示。

八、           互评互改仿诗作品。

九、           学生背诵《望岳》

十、           抄写课后作业。

学生活动:

十一、   复习以前所学古诗词。

十二、   朗读《望岳》  

十三、   自主、合作、探究、赏析《望岳》。

十四、   独唱、合唱、齐唱《望岳》。

十五、   讨论、探究古诗词特点。

十六、   仿写古诗词。

十七、   学生作品展示。

十八、   互评互改仿诗作品。

十九、   学生背诵《望岳》

二十、   抄写课后作业。

 

 

 

 

 

 

 

 

 

 

 

 

 

 

 

第二部分 课堂教学实录

课前放邓丽君演唱的《明月几时有》,营造课堂氛围。

让学生置身于古诗词演唱的氛围之中。

一、导课

   师:

同学们,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艺术源远流长,诗词歌赋浩如烟海。

山川河流、花草树本都成为诗人歌咏的对象。

如我们学过的写树木的诗有:

生:

《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无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师:

写山的有:

生:

横看成岭侧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师:

写花的呢?

生:

《梅花》。

师:

同学们一起背王安石的《梅花》。

生: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师:

举不胜举,如果说古代诗歌就是那天上的星星,那么杜甫的诗就是那最闪亮最璀灿的一颗。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去聆听诗人心灵搏动的颤音,感受诗人生命之歌的变调。

今天,我们用一种新的方法学习杜甫早期所写的诗歌《望岳》。

展示课件一:

踏歌而行觅古韵,余音袅袅仿古诗。

请同觉说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思鸿):

唱着歌寻觅古诗的韵味,在余音袅袅中仿写古诗。

师:

对。

这堂课要求把握而两点:

一是体会《望岳》诗歌意境;二是领略诗歌和音乐完美结合的神韵,吟唱仿写古诗词。

师:

《望岳》这个“岳”指的是哪座山?

生:

齐答“泰山”。

]

师:

对,是有“五岳独尊”之称的泰山。

(老师板书“望岳”,简单画泰山轮廓)

      老师画的泰山象不象?

生:

齐答“象”(笑)。

师:

这首诗比较好懂,同学们课前做了预习,请同学来介绍杜甫及这首诗有关的内容。

生(赵路遥):

杜甫是唐代著名的诗人。

字子美。

生(何灿云):

杜甫的诗歌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表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生(张舜):

杜甫被称为诗圣。

生:

齐答“杜甫的诗反映了当时历史,称为史诗”。

生(赵诗恒):

杜甫诗的风格主要以“沉郁顿挫”为主。

师:

同学们介绍得很清楚,全面。

同学们对诗人写作《望岳》的背景是否有所了解?

生(张胜蓝):

杜甫的《望岳》共有三首,分咏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

]生(肖奕奕):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二十四岁时写的。

诗人在诗篇中远望泰山,为它的大神奇秀美而心情激荡…

师:

说得非常好,肖奕奕同学课前对《望岳》一诗进行了深入地探讨。

下面我们分组讨论、学习这首诗。

第一大组讨论①、②句,第二大组讨论③、④句,第三大组讨论⑤、⑥句,第四大组讨论⑦、⑧句。

学生互相讨论三分钟,老师参与讨论并作指导。

师:

请停下。

请第一大组的同学来鉴赏①、②句。

生(李婷婷):

这两句主要写了诗人远望泰山。

师:

从哪个地方看出诗人是远望而不是登上泰山?

生(刘冠):

从“齐鲁青未了”这一句来看。

因为在泰山周围,远看一大片的绿色。

师:

这写出泰山什么特点?

生:

齐答“宽广”。

师:

很好(老师板书“广”)。

第一大组同学说①、②句写出了泰山的宽广,诗人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呢?

其他组同学帮忙想一想?

生(林翠娜):

从这一问一答的句中,看出诗人非常喜爱这泰山。

生:

齐说“一种喜悦的心情。

学生看到林翠娜夸张的手势,都笑了。

师:

是啊,在写景的时候表达自己的情感,正应了这句话“一切景语皆情语。

      第二组的同学说说③、④句。

生(张婧娜):

③、④句描写了泰山景色秀美。

师:

从哪里看出来?

生:

(李笑也):

“造化钟神秀”就是说大自然把神奇秀丽都聚集在泰山身上。

师:

对,这个“钟”解释得好。

生(孙睿):

“阴阳割昏晓”说明泰山的南北暗、亮不同,说明泰山很高大。

师:

这里哪个字用得好?

生(王丹雪)“割”字很形象,就象人用刀割开一样。

师:

这个字找得好,这两句写出了泰山的特点:

高大(师板书“高”)其他组同学对③、④句还有没有问题?

生(刘华):

还写了泰山的秀美。

 

生:

齐说“已经说了”。

师:

噢,第二组已经说到了。

很好。

(师板书“美”)。

第三大组说说⑤、⑥句。

生(洪满川):

从这两句看出诗人心胸很坦荡。

师:

心胸坦荡。

诗中“荡”字是什么意思?

生(洪满川):

激荡。

诗人的胸怀随着泰山之云雾缭绕而激荡。

师:

对,同学们看看语文书封面,这是一幅怎样的图景?

生:

齐说“有山,有云”。

师:

对,山与云连成一片。

第四大组说说⑦、⑧句。

生(吴芮):

就是写诗人登上泰山的时候。

师:

登上泰山了吗?

生:

齐说“没有,是说一定要登上去”。

师:

诗人为什么想要登上去呢?

一二三大组同学刚才说了什么?

生(吴芮):

因为泰山很高、很美,诗人想一定要登上去。

这两句说,登上泰山顶就会觉得其它山都小了。

因为泰山是很高、很大、很广。

这样写,就衬托了泰山的高大。

师:

觉得其他山都小了。

古代一位智者也曾登上泰山,发出同样的感慨。

同学们知道是谁吗?

生(陈金龙):

是孔子。

他说“登上泰山而小天下。

师:

登上泰山。

觉得天下都小了,这里用了什么手法?

生:

齐答“夸张”。

师:

这是夸张。

杜甫说“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诗人还没登上泰山,就说“一览众山小”,诗人这里是一种怎样的思维方式?

生:

齐说“想象”。

师:

对。

写诗就要展开想象。

想象是诗歌的生命。

当时诗人才二十四岁,正值胸怀远大抱负的时候。

同学们想象一下:

假如青春年少的你登上泰山会有何感想呢?

生(赵诗恒):

有一种被征服的快感。

学生笑。

生(赵诗恒):

是一种征服泰山的快感。

生(张逸飞):

祖国的山河真是美。

生(李聪):

就因为泰山很高,自己上去了,身边有众山围着,自己就象神仙一样。

师:

说得好。

李白就曾来到泰山,也写了泰山,那就是神仙一般的感觉,同学们课后读一读。

生(吴海燕):

我觉得是希望在明天,我登上泰山,想到我可以在这个世界创一番事业。

师:

很好,有抱负,有凌云壮志。

读这首诗,我们感觉到的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扬,更是一种泰山精神,一种民族精神的体现。

时过境迁,千百年过去了,《望岳》以及诗歌体现的精神与泰山同垂不朽。

《望岳》被喻为写泰山诗歌的绝唱。

以后很多人来过泰山、写过泰山,但无人能比。

明代有位诗人写到:

齐鲁至今青未了,题诗谁比杜陵人。

杜陵人是谁?

生:

齐答“杜甫”。

师:

同学们理解了诗歌内容、领悟了诗人的情感,下面再来读一遍。

生:

齐读《望岳》。

师:

读得很有气势。

我们说《望岳》是一曲民族精神和杜甫个人抱负的颂歌。

杜甫在颂,我们想怎么样呢?

生:

齐答“歌”。

师:

那好,我们讨论一下,选自己熟悉的曲子来唱,可合作可独唱。

学生讨论、准备、练唱三分钟。

生(肖奕奕、颜碧文)齐唱《望岳》。

      全班同学鼓掌、笑。

师:

歌声悠扬。

请问选的是什么曲?

生(肖奕奕):

《大中华》。

师:

为什么要选这首曲来唱?

生(颜碧文):

觉得感情比较相近。

生(肖奕奕):

节奏也很接近。

生(刘恺华):

唱《望岳》(用《小城故事》曲)

     全体同学笑。

师:

为什么选这首曲?

生(刘恺华):

觉得它很美。

生(刘广锐):

唱《望岳》(用《三国》曲)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

多么浑厚的歌声。

为什么选这首曲?

生(刘广锐):

觉得它气势雄壮,跟《望岳》很相配。

师:

还有理由吗?

生(刘广锐):

还有一首。

   全班同学笑。

师:

我问你还有什么选曲的理由?

生(刘广锐):

内容也很相近。

师:

几个同学告诉我们选曲时,要选内容相近、感情相近、节奏差不多的曲子来唱。

刚才刘广锐天机泄露,说还有一首想唱,让我们洗耳恭听。

生(刘广锐):

唱《望岳》。

(用《蒙古人》曲)

全班同学热烈鼓掌。

师:

男女同学的演唱各具特色。

女声甜美清脆,有一种阴柔之美;男声高亢浑厚,有一种:

生:

齐答“阳刚之美”。

(笑)

师:

如果一起唱不是刚柔相济吗?

生:

齐说“一起唱”。

师:

好。

我们男女生一起唱,跟刘广锐选曲的标准一样,张胜蓝、贾明、谭达聪为我们推荐了《中国功夫》这支曲。

我觉得非常好。

全体起立,我们一起唱,颂扬中华民族瑰宝,展示我五班男儿志气。

师放伴奏磁带。

学生齐唱《望岳》。

师:

同学们都谱了曲。

由于时间关系,不能一一来唱,但你们没唱我也能感受到那种趣味。

虽未成曲调却先有情。

      这《望岳》既适合读又适合唱,同学们想想这是为什么?

生:

写得好,节奏感强。

师:

是呀,与其羡慕诗人写得好,不如自己也露一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