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19360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508.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docx

WZ262+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

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摘要]

“复习课怎么上,怎样的复习课才是有效的”这是小学数学一线老师常有的烦恼,(2015年修订的《浙江省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及课时安排》中小学一至六年级也是每周4节数学),使得更多的一线教师忽略了复习课。

我们认为数学老师的这种烦恼和认识,是因为他们没有真正从学生的学情和发展出发,受当前考试与评价的制度所局限,以至于影响了他们对复习课的认识。

由此,我们提出了课题《基于学情研判的小学高段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经过一年的实践,课题组基本达到起初的设想。

课题的研究对有效教学产生了积极影响,同时也有很多的启发、讨论和思考,是我们在课题的实践研究中一大收获。

[结题报告]

一、选题的现实意义

1.目前小学数学复习课的现状:

①成为练习课

复习课需要练习,但不应是为练习而练习。

但一些教师使练习层层递进,密度不断加大,角度依次变换,难度随之增加,让学生误认为会解答每一道复习题是教学的主要目标,练习→反馈→再练习→再反馈,如此循环。

有的教师先安排半节课独立练习,再组织半节课讨论交流,或干脆安排独立练习。

这样无视学生的学情,按部就班的开展练习,使复习课失去了它真正的功能,也就有大部分老师忽视了复习课。

②学生被动学习

教师过于重视知识系统本身,很少引导学生思考与系统有关的知识,即很少举一反三。

教师不是沿着学生的思路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而是把学生引入自己的思路中,学生始终处于被动的地位,阻碍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③忽视能力培养

复习是一个疏通知识的过程,它必须理清知识之间的联系,将“点”连成“片”,从而内化为学生的东西。

但一些教师在教学中过于强调疏通知识点,强调知识技巧的掌握,而忽视了能力的培养。

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往往导致教师感叹“复习课难上”,学生埋怨“复习课没劲”。

因为复习课的教学内容已是学生所熟悉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复习过程不再像探究新知识那样充满挑战的乐趣。

2.时代的呼唤。

①新课程明确提出: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重视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增选在现代生活中广泛应用的内容,开发实践应用环节,加强实验和各类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②复习课在孩子的学习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是因为根据人的遗忘规律及学生认识事物的特点(从认识表面现象到认识事物的本质,进而认识事物之间的有机联系,这个过程不是一次完成),我们知道复习是必不可少的。

二是由于教材编排考虑儿童年龄及认知结构特点,不能完全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编排,许多知识是在不同的阶段甚至在不同的年级分散出现的,所以需要把这些分散的知识通过复习课有机地加以整理,概括提高,以体现其知识的系统性。

基于对复习课重要性的认识和复习课现状的分析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基于学生学情的小学数学复习课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旨在通过研究,改变传统的复习课,确立生本意识,从现状出发,从“学情”入手,借助有效的“导学单”使得小学数学复习课真正发挥应有的功效,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减负提质”。

二、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校四、五、六年级学生。

研究课型:

主要是复习课。

(二)理论基础

1.子曰:

“不患人之勿己知,患不知人也”,别人不了解我,我不着急,我急的是不能了解别人。

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根据导学单来调整学习内容,确定教学方法,通过研究探索进一步将这一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

2.维果茨基的研究表明:

教育对儿童的发展能起到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发展的两种水平:

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表现为“儿童还不能独立地完成任务,但在成人的帮助下,在集体活动中,通过模仿,却能够完成这些任务”。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把握“最近发展区”,就是把握了学生的学情,为教学内容的调整和重组提供理论依据。

3.《教育走向生本》(作者:

郭思乐,华南师大教授)中阐述了生本教育体系的若干理念:

“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为宗旨的教育,是真正做到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好学而设计的教育。

生本教育与师本化、满堂灌教学相对立,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感染力。

4.《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本课题的实践研究,旨在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知识和数学情感出发,灵活性地、有针对性地重组和调整教学内容。

(三)研究内容

1.依据学情确定教学目标的研究;

2.教学内容的分析研究(基于学情的研判,开展导学单的设计);

3.利用导学单(基于学情)后的教学设计研究;

(四)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调研。

通过数学教学研究专著、Internet,查阅、检索,并整理近年来国内有关“学情分析”“教材内容筛选”等方面的资料,为课题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2.通过对学生的了解、访谈、问卷、调查及作业评析等方法,来收集、分析、研究和判断学生的学情。

3.分析研究学情,基于学生的实际来解读教材文本、调整学习内容,设计适合学生学习、学之有效的课堂教学。

三、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本课题由学校数学教学的优秀教师成为课题组成员,扎实地开展了一系列研讨活动。

在实践和思考课题的过程中,课题组全体成员克服许多困难,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

经过边探索边研究,边改革边尝试,边教学边实践,积累了较为经典的一手案例。

使得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所期遇的教学问题与理论逐渐对接起来,也收到了不少物化和非物化的研究成果。

(一)学情分析追求价值为取向

古人云:

“圣人施教,各因其材,小以成小,大以成大,无弃人也。

以其所知,喻其不知,使其知之。

”强调的是要根据学生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因此,要取得成功的“有效教学”,对学生的学情必须重视价值取向,以期作为开展有效教学的依据,并追求达到易操作、高效率、能实用、轻负担的学情分析理想效果。

(二)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

导学单一旦忽略了学习的兴趣,学生便成了装载知识的容器,而绝非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体,这跟素质教育背道而驰,学习效果势必每况日下。

这就需要教师针对教材内容,精心设计,使知识与趣味融为一体,让学生用感兴趣的方法去完成。

导学单要有启发性,激发学习欲望。

如:

教学《图形拼组》时,基于学生每年参加科技节,对七巧板的操作都有较多的经验,甚至有的孩子在这方面胜过老师。

于是前置学习时就无须让孩子剪简单的长方形、正方形,更不应把形状局限与这两种,我们可以让孩子应用七巧板完成几个比较简单图形的拼组,更可应用手中的材料设计美丽的图案,并记录下来,评一评小小设计家等。

课堂上就让这些孩子们带其他孩子体验图形拼组的奥妙与技巧,从中充分感受数学的美,体验了前置学习带来的成就感。

除此,还应尽量创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倡争论,让每一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以积极、热情的心态投入到导学单的学习中,“自主学习”才有实现的可能,学生的自学能力才能提高,导学单的学习效率才能得到保证。

(三)形式与内容相得益彰

设计导学单应该是“少而精”,可根据教学内容难易程度和学生的知识及年龄特点,选择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形式,可课前导学,可课中导学,也可单元前导学,做到形式为内容服务,为学生的学服务。

不要过多或者是过于具体,应该给学生留下思考的空间,还不能给学生太多需要动笔去完成的内容,如果学习内容比较具体单一可以课上提出自学问题,让学生课上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同样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样是先学后教,同样是以生为本。

书面作业和实践操作兼顾。

数学作为思维训练的学科有它自身的独特性,生本课堂的前置学习就要考虑到除了书面作业,更应重视实践操作方面。

要根据学习的内容有机的选择。

个人和小组融合。

如在小学立体图形的体积总复习,设计了让学生整理小学所有立体图形的体积。

其中有以个人的形式整理与家长交流;更可以用小组的形式创造性的研究了球体的体积。

具体课例见附件。

这样的导学单,是很有张力的。

有了充分的自主学习后,在课的初始,就可以让学生先汇报后学习,顺学而导。

可以选一小组汇报,让其他同学点评,并给上自己的意见,不断的完善。

再次回报。

也可以选两组演,通过比较发现各自的创作思维。

这样就在“汇报——交流——平价”中无痕地感受立体图形的内在联系与魅力,体验数学的美。

学生学得轻松、主动,自然学得有效,立体图形的体积必终身难忘,提高的是学生全面的数学素养。

我们应该本着“自学”的原则,适当调整或改变导学的形式,可以分为“实践操作”与“书面作业”这两种形式,用或并行、或两者选其一等方式来操作,这样可以让学生的课前自学更具实效。

当然,前置性学习内容首先应该是体现学科特点,其次是应该体现学段特点,都应该推动学生的广泛动手、动脑,即心中始终装着“孩子的思维得到训练没有?

”这样一个问题去思考和设计,并以此达到先学后导、以学定教教学境界。

(四)过程与结果和谐共振

“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就是指“给学生的空间有多大,学生的能力就有多大”。

以前上公开课,很多老师深怕孩子有预习,课开始总把课题藏的很好,总担心在课初始时,学生就把老师要精心引导而得出了感悟或结论脱口而出了。

恰恰相反,先学后教的理念,怕的就是学生不会说,不会说过程;怕的就是学生只愿接受性学习,而不愿主动学习。

假如能在课堂上利用好导学单的话,不仅可以丰富课堂的教学内容,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动性。

基于学生学情之课堂方面,有一句经验很管用:

“教师逞能,学生无能,教师扮傻,学生才能。

”有了有效的导学,课堂上,就能做到学生懂得的,老师不讲,个别学生不懂的,懂的学生讲,学生都不懂的,不讲结果,让学生自己去思索。

“学生的问题才是真正的问题。

”“带着问题走进课堂。

”这是设计导学单的本源所在。

但可以看到的是往往很多一线的教师忽略学情,设计无效导学单。

比如,有老师在执教《三角形面积》时,呈现了学生导学单带来的所有问题。

如:

三角形面积怎么计算?

又如:

有老师在执教《抽屉原理》时呈现出的问题什么是抽屉原理?

等等。

这些都是只要自学课文都知道答案的,还能称之为问题吗?

再如有老师在执教《鸡兔同笼》时呈现出“为何把鸡兔关在一起”这样的问题,这是学了课本也不知道,或是根本没有必要知道的,或是没有什么研究意义的,也不能成为问题。

我们应该要教孩子在导学单的学习时怎样提问:

问了,自己能回答的不是问题;问了,永远找不到答案的也不能成为问题;问了,经过反复交流讨论,思考能解决的,才是最有价值的问题。

同时,老师也要学会帮孩子梳理问题。

有了问题的开放,才有可能带来探索的开放,继而形成思维的开放。

(五)有效导学单教学课例的举隅(附表)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义教版):

立体图形体积总复习

教学内容

导学单的设计

1、用尺子比较标准的画出学过的立体图形,并测量相关数据,根据体积公式计算它们的体积。

2、用你喜欢的方式整理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

(可以用网络图)

3、请你选择一种立体图形详细描述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作图)。

4、想想学过的还有什么立体图形,试着去研究它的体积。

(选作)

学习(教学)效果

学生在经历了对立体图形体积的自主整理后,每一个学生都有了自己的一份认识。

通过课堂精彩的汇报,体验到在整理过程中每一个孩子的用心。

其中通过这样的导学,有了课后学习小组多球体体积的探索,课题为:

地球有多大?

通过赖夏彬、陶若妍等人的研究,课题最后获市三等奖、县一等奖。

教学内容

四年级下册(修订版):

小数加减法

教学内容

导学单的设计

小数加减法导学单

1、1.75﹢0.2竖式怎么列?

请写下来。

 

2、通过计算,1.75﹢0.2=______,你能用你喜欢的方法说明你的答案是正确的吗?

(提示:

可以用文字,画图等加以说明)

学习(教学)效果

 

有了课前的导学,有了学生的学情分析,课堂上多了兵教兵的体验,特别是在证明自己结果,也就是算理的全面理解上。

多了学生自己的想法、交流对话。

有了对于学生学情的分析与把握,才能使我们的数学课堂真正做到以生为本。

以学为主、顺学而导自然也就水到渠成了。

此课教学在县公开课中获得一致的好评,此教学设计也被选送至温州市参加评比。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修订版):

平面图形特征的整理

教学内容

导学单的设计

学习(教学)效果

因为,我们学校有“基于学前学情的导学研究”课题,一般的内容都要求学生预习,采用“先学后导”的模式教学。

于是我们直接先让学生自主整理?

让学生思考,讨论。

我们这样的设计,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有了学生的学习起点,多了学生自主对平面图形的特征与内在联系的感悟。

基于这样的学情在本堂课教学获县课堂教学评比一等奖。

教学内容

六年级下册(修订版):

平面图形的面积整理

教学内容

导学单的设计

学习(教学)效果

有了上面导学单的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真正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包括后20%)都能有所领悟平面图形的来龙去脉,更有班上的几个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能完整的整理出从长方形一直到梯形和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课堂上不在是我主导,而是在更多的交流与讨论,在不断的质疑—解答—领悟的过程中完善小学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课后更是有了一组数学兴趣小组的孩子研究起了曲面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以上这些导学单的举隅,我们课题组成员认为,这些只是我们研究的材料的点滴,只要能很好的设计好、利用好导学单。

基于学生的学情开展教学,我们的复习课不在老师们的烦恼,不在是多余的,应定能收到其应有的效果。

四、研究的收获与思考

1.促进了教师教学观的转变

原先那种认为复习课烦,不知怎么上,一遍又一遍的做习题的观念彻底得到了转变。

课题组每位老师都能有意识地复习课的重要性,设计、利用好导学单开展复习教学,原来那么“简单”,树立起了正确的教学观。

2.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不定期地学习相关的理论,设计教学案例,撰写教育教学理论文章,提高了理论素养和科研水平,新的教学观、学生观、教材观已深深印在课题组成员的心中。

以新的理念作支撑,教师们的教学行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课题组成员撰写的多篇教学论文、课例设计获得县市级评比奖项,如《立足前置学习,开展有效教学—小学数学“前置学习”中的现象与思考》《习题讲练之“有所为,有所不为”》《利用课前导学单促进有效学习》《小数加减法教学设计》等。

3.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教师教材观的转变,促进了教法的变革,也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教师不唯书,学生则不唯师。

课堂上学生敢想、敢说,学得灵活,学得主动。

原先有些学生的学习一直停留在接受性学习水平,教材上怎样写,老师怎样教,“我”便怎样学。

由于老师自己先从教材中解放了出来,学生也明白了“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学生不满足于直接获得现成的知识,而是通过主动的探究活动,去寻找知识背后的“为什么”,做到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正是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促使他们更有热情地通过不同的渠道学习数学,运用数学。

学生的《两位数乘法的奥秘》《画图——我学数学的法宝》《争抢决胜“点”》《地球有多大?

—有关球体体积的探究》《环形面积计算的再研究》等多个小课题、小论文均获得县评比一等奖。

4.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利用导学单,基于学生学情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

课题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教学时间,着意提高教学效率,做到省时低耗、优质高效。

课题组成员虽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学习了大量的理论书籍,尝试了很多的课例实践。

但总的来说,理论素养还不够,使本课题的研究仍然缺乏应有的深度。

课题研究重在设计、利用好导学单开展有效教学,而处于激励变革课堂教学的今天,如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效果评价的研究就贫乏微弱了一些。

这一点,我们还要在今后的教学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加以探讨。

所幸的是,我们课题组老师不会满足已有的教学经验,永不停止的学习、思考。

教学中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让每个学生的数学在“原有的基础都有所发展”。

五、研究展望

一路走过,课题研究的过程是艰辛的,同时也是因有所收获而快乐的。

在我们的设想里,通过基于学情研判的导学单的设计与研究,力图我们今后的数学教学能更好的基于学生的学情,让我们的复习课教学更受一线教师的欢迎,使得复习课不在是可有可无,更使得我们的复习不在是那么一遍又一遍的做习题。

也让我们的孩子不再局限于那么一点知识的重复,更多的去探索、研究,以扩宽学生视野,真正培养创新型人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