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15770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docx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中央电大本科《社会学概论》历年期末考试简答题题库

说明:

试卷号:

1282

课程代码:

02354

适用专业及学历层次:

社会工作;本科

考试:

形考(纸考、比例50%);终考:

(纸考、比例50%)

2018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

参考答案: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两个小类。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J、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

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

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情况长期存在。

人们借群体性事件发泄不满情绪。

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

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只是临时起意加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24.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越轨,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

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

就越轨和犯罪的关系而言,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却相对要少得多。

第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等多数的犯罪行为。

第二,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一定是越轨。

比如赌博。

第三,还有很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如艺术家们不修边幅并不是犯罪。

25.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从经济基础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

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赖。

第二,从人口结构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

第三,从社会结构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

因此,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比较高,社会分层结构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也比较强。

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所以,虽然城市社区中人们的互动强度和频率都比较高,但多数社区成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

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只是松散地联结在一起。

第五,从社会控制来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章制度。

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非正式控制不如在农村社区有效。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各种规章制度对城市社区的控制力度和效果都远强于农村社区。

第六,从社区文化来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较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容忍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

城市社区对异质性的容忍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创新,甚至敢于标新立异。

2018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社会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如政府、学校等。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分化与发展的需要,社会组织的目标日益单一化,以集中资源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

第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是非情感的关系。

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亲密。

第三,社会组织中有规范的互动形式。

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比较正式,有明确的规范,限制和约束较大。

第四,社会组织有根据组织目标精心设计的结构,结构比较复杂。

24.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时期。

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是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

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

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迅速下降。

(1分)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

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并不能满足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动员城镇人口返乡。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

1968-1975年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

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知识青年和干部又基本上全部返回城市。

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6年持平。

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5.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一)人格塑造:

对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教育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规范,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与对社会的创造。

(二)文化传播: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育制度。

教育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比较保守的性格,因为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经验,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索往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但是,教育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聚着人类真正的智慧,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未来创新的。

(三)筛选:

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

不同的社会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筛选分配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

教育的这种筛选功能体现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育,还有同学中不同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分配。

(四)革新:

教育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造性。

它通过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进社会变迁。

教育的革新性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制度上。

大学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氛围,培养的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鼓励的是突破禁区、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大学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距离。

恰是这种距离,使大学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谬误的作用。

2017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社会现代化包括哪几方面的内容?

参考答案:

在社会学中,社会现代化是指人们利用近、现代的科学技术,全面改造自己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精神条件的过程。

社会现代化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是全部社会生活的深刻变革,我们可以将社会现代化的内容概括为如下七个方面。

第一是以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现代化。

第二是以民主和效率为标志的政治现代化。

第三是城市化,人类活动和居住场所由农村为中心转变为以城市为中心。

第四是以科层制为起点的组织管理现代化。

第五是社会结构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社会结构的分化和普遍性社会关系的建立。

第六是文化和人的现代化。

只有人和文化的现代化,才有社会活动的现代化,才有现代社会的建立。

第七是生活方式的现代化。

以上七个方面并不是社会现代化内容的全部,而是指出了社会现代化的基本内容。

24.社会问题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首先,社会问题具有破坏性。

这是指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社会问题往往是经济继续发展的隐患、并为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制造障碍,所以,社会问题的存在对社会的持续发展不利。

其次,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

一方面,社会问题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强调,社会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所有社会中、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社会问题。

第三,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

这主要是就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而言。

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通常是多种因素的整合作用,有经济因素,有社会因素,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

最后,社会问题还具有时空性。

上面提到了社会问题的普遍性。

就社会问题的存在而言,社会问题总体上是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社会问题。

但是,不同社会、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具体的社会问题是不同的。

特定的社会问题总是特定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存在的现象。

25.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

参考答案: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权力的分析主要有“利益一冲突模式”、“权威一合法化模式”、“生产一运作模式”三种模式。

“利益一冲突模式”关注的核心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也即两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权威一合法化模式”关注的核心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是制度化的合法权力。

即将强制与认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行动的能力。

“生产一运作模式”认为权力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和司法领域;权力也不是一种可以被占有、被分配的实体性的物。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对权力的分析不应只看到宏大的权力,而应充分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

2017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社会组织具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如政府、学校等。

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征:

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分化与发展的需要,社会组织的目标日益单一化,以集中资源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

第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是非情感的关系。

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亲密。

第三,社会组织中有规范的互动形式。

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比较正式,有明确的规范,限制和约束较大。

第四,社会组织有根据组织目标精心设计的结构。

结构比较复杂。

24.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越轨,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

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

就越轨和犯罪的关系而言,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却相对要少得多。

第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等多数的犯罪行为。

第二,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一定是越轨。

比如赌博。

第三,还有很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如艺术家们不修边幅并不是犯罪。

25.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从经济基础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

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赖。

第二,从人口结构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

第三,从社会结构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

因此,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比较高,社会分层结构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也比较强。

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所以,虽然城市社区中人们的互动强度和频率都比较高,但多数社区成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

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只是松散地联结在一起。

第五,从社会控制来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章制度。

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非正式控制不如在农村社区有效。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各种规章制度对城市社区的控制力度和效果都远强于农村社区。

第六,从社区文化来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较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容忍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

城市社区对异质性的容忍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创新,甚至敢于标新立异。

2016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简述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有哪些区别?

参考答案: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群体性事件的两个小类。

所谓“群体性事件”,是指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十人以上群众自发参加的、主要针对政府的群体聚集事件,其间发生了比较明显的暴力冲突、出现了比较严重的违法行为,对社会秩序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

“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的利益并没有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却由于种种原因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

“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指的是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大多数群众是因为其利益受到直接损害或威胁而成为参与这种事件的主力。

在行动目标和组织机制上,“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与“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别。

就行动目标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是为了实现群体直接的利益诉求。

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与事件无直接利益关系,多是由于当地在矿产资源开发、移民安置、建筑拆迁等工作中,侵犯群众利益的情况长期存在。

人们借群体性事件发泄不满情绪。

就组织机制而言,“以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参与者一般彼此熟悉,形成了一定的组织结构,甚至有明确的领导者。

而在“以非利益相关者为主体的群体性事件”中,许多参与者只是临时起意加入,组织化程度比较低。

24.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所谓城市化,简单地说就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中的过程。

不但单个城市中的人口不断增加,而且城市本身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20世纪50年代以来的城市化进程几经反复,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1949-1957年的平稳发展时期。

随着国内局势的稳定,特别中国全面工业化进程的启动,这一阶段城镇人口的比重也获得了平稳增长。

第二阶段是1958-1965年急速调整时期。

在这一期间,中国城市人口先是急剧上升随后又迅速下降。

(1分)1958-1960年的“大跃进”时期,国家推崇快速的工业化和城市化,我国城镇人口猛增。

但当时我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并不能满足这种急速城市化的需求,随后不得不动员城镇人口返乡。

第三阶段是1966-1978年的停滞时期。

1968-1975年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批干部下放农村。

然而,1972年后通过招工、落实政策等途径,知识青年和干部又基本上全部返回城市。

(1分)中国1978年城镇人口比重与1966年持平。

1979年起,中国的城市化进入了第四个阶段。

与前三个阶段的行政主导型不同,这一阶段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主要是依靠市场的推动,是市场主导型。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工业化发展迅速,相应的,中国城市化进程也逐步推进。

城市数目不断增加,城市人口比重也基本保持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25.教育制度有哪些基本功能?

参考答案:

(一)人格塑造:

对人格的塑造是教育最基本的功能。

教育使我们获得社会性的成长,它不仅使我们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遵行社会的规范,而且使我们能够以独立、自由和审慎的精神去参与对社会的创造。

(二)文化传播: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人类要得以维系,民族要得以持存,文化要得以传播,就要依靠教育制度。

教育在传播文化时一般具有比较保守的性格,因为它主要传播的是过去的文本、人物和经验,与鲜活的现实生活、前沿的科学探索往往保持着一定的距离。

但是,教育绝不是一古脑地将过去复制下来,它所传递的仅仅是过去那些最有价值、最成熟、最系统的知识与技能,这些经受住了漫长时间考验的东西凝聚着人类真正的智慧,因此,它们最终是要引导我们面对现实生活,走向未来创新的。

(三)筛选:

现代社会体系的运转是以高度的社会分工为基础的。

不同的社会位置需要不同的技能。

教育的一个重要功能就像筛子一样,通过证书或文凭将人们筛选分配到特定的职业岗位上去。

教育的这种筛选功能体现在学校体系的方方面面。

不同的教育层次,不同配置和质量的学校,不同的专业教育,还有同学中不同的学习成绩,这些都会影响到对学生的职业分配。

(四)革新:

教育制度还存在着另一面性质,即革新创造性。

它通过发展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观念来推进社会变迁。

教育的革新性集中体现在高等教育制度上。

大学营造的是自由批判的氛围,培养的是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鼓励的是突破禁区、填补空白的研究成果,这样,就使大学与主流社会自觉地保持某种距离。

恰是这种距离,使大学有可能发挥引导社会前进或校正时代谬误的作用。

2014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社会问题的特征有哪些?

参考答案:

首先,社会问题具有破坏性。

这是指社会问题对整个社会的影响是消极的。

社会问题往往是经济继续发展的隐患、并为社会成员共同分享发展成果制造障碍,所以,社会问题的存在对社会的持续发展不利。

其次,社会问题具有普遍性。

这里的普遍性有两方面含义。

一方面,社会问题的影响具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社会问题的普遍性强调,社会问题是一直存在的,所有社会中、在任何时候都存在社会问题。

第三,社会问题具有复杂性。

这主要是就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而言。

一个社会问题的出现,通常是多种因素的整合作用,有经济因素,有社会因素,有现实原因,也有历史原因。

最后,社会问题还具有时空性。

我们在上面提到了社会问题的普遍性。

就社会问题的存在而言,社会问题总体上是超越具体的时间和空间存在的。

也就是说每一个社会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着社会问题。

但是,不同社会、不同阶段所面对的具体的社会问题是不同的。

特定的社会问题总是特定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中存在的现象。

24.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

参考答案: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权力的分析主要有“利益一冲突模式”、“权威一合法化模式”、“生产一运作模式”三种模式。

“利益一冲突模式”关注的核心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也即两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权威一合法化模式”关注的核心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是制度化的合法权力。

即将强制与认同结合在一起的社会共同行动的能力。

“生产一运作模式”认为权力不仅仅局限于政治领域和司法领域;权力也不是一种可以被占有、被分配的实体性的物。

权力首先是生产性的实践,而不仅仅是压制性的外在控制;对权力的分析不应只看到宏大的权力,而应充分考虑权力的微观运作。

25.社区的基本要素指的是什么?

参考答案:

社区是指以有边界的生活地域为基础的、关系密切的社会群体。

具体而言,在农村,一个社区指的是一个自然村或一个行政村;而在城市,一个社区则通常指的是一个居委会的辖区或一个街道办事处的辖区。

社区一般具有五个要素。

第一个要素是群体要素。

一个社区中必须生活着一定数量的、通过一定社会关系联结起来的、进行共同社会生活的人群。

第二个要素是地域要素。

一个社区往往指的是一个有一定界限的地域,这种地域界限一般来说是比较明确的,是以地界、围墙等形式存在的。

第三个要素是生活要素。

一个社区中必须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生活设施,如商业、服务业等设施;与这套生活设施相配套,一个社区还有一套相应的管理机构和制度。

第四个要素是文化要素。

每个社区通常都会有自己独特的社区文化。

社区文化是社区成员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积淀下来的风俗、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

社区成员的社会经济地位、社区本身的政治经济社会条件以及社区的历史都会影响到社区文化的形成。

第五个要素是认同要素。

社区成员对自己生活的社区有归属感,意识到自己是这个社区的一分子。

社区成员不但了解自己在社区中的权利,而且清楚自己对社区以及社区其他成员的责任。

2013年7月试题及答案

23.社会组织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

社会学所说的社会组织通常是指狭义的社会组织,指的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

如政府、学校等。

社会组织以下的特征:

第一,社会组织具有特定和明确的组织目标。

为了适应社会不断分化与发展的需要,社会组织的目标日益单一化,以集中资源提高组织的运行能力。

第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是非情感的关系。

社会组织中的成员主要由业缘关系组成,以利益为纽带,关系不太亲密。

第三,社会组织中有规范的互动形式。

而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互动比较正式,有明确的规范,限制和约束较大。

第四,社会组织有根据组织目标精心设计的结构。

结构比较复杂。

24.越轨和犯罪之间是什么关系?

参考答案:

越轨,就是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

具体地说,就是个人或群体在行动中不遵从自己所属的群体或者社会中大多数成员所认同的规范。

犯罪行为是被国家法律明令禁止、对其他成员或社会造成严重伤害的行为。

就越轨和犯罪的关系而言,多数犯罪行为都是越轨行为,但越轨行为中属于犯罪的却相对要少得多。

第一,有些行为既是越轨也是犯罪,如谋杀等多数的犯罪行为。

第二,有些行为是犯罪却不一定是越轨。

比如赌博。

第三,还有很多越轨行为不是犯罪,如艺术家们不修边幅并不是犯罪。

25.简述城市社区的特点。

参考答案:

第一,从经济基础来看,城市社区的成员职业门类多样,以工业、商业和服务业为主,社会分工非常精细,工作的专业性很强。

因此,城市社区的成员在生产和生活上相互依赖。

第二,从人口结构来看,城市的经济活动促进了人口集中,城市社区的人口密度远远高于农村社区的人口密度。

第三,从社会结构来看,城市社区成员之间的异质性突出,在职业和生活方式上差异比较大。

因此,城市社区的社会分化程度比较高,社会分层结构复杂多样,社会流动性也比较强。

第四,从社会关系来看,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互动多发生在“陌生人”之间。

所以,虽然城市社区中人们的互动强度和频率都比较高,但多数社区成员彼此之间并不相识。

城市社区成员的社会网络只是松散地联结在一起。

第五,从社会控制来看,城市社区秩序的维持主要依靠法律等正式的规章制度。

一方面,由于城市社区成员的异质性,城市社区成员在风俗习惯、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差异,因此非正式控制不如在农村社区有效。

另一方面,由于城市同时也是国家各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各种规章制度对城市社区的控制力度和效果都远强于农村社区。

第六,从社区文化来看,城市社区的文化比较多样,因此城市社区成员相对比较容易容忍和接受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念和行为。

城市社区对异质性的容忍和接受在某种程度上也鼓励了城市社区成员积极创新,甚至敢于标新立异。

2013年1月试题及答案

23.权力分析有哪些基本模式?

参考答案:

在社会学研究中,对权力的分析主要有“利益一冲突模式”、“权威一合法化模式”、“生产一运作模式”三种模式。

“利益一冲突模式”关注的核心是社会行动者之间的可观察到的利益冲突,也即两人之间的支配关系。

“权威一合法化模式”关注的核心是具有合法性的权力,是制度化的合法权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