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复习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268050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54 大小:51.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4页
毛概复习题.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4页
亲,该文档总共5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毛概复习题.docx(5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毛概复习题.docx

毛概复习题

《概论》第一、二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鲜明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和任务的会议是(C)

A、党的二大  B、遵义会议C、党的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七大

2.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A)

A、将马克思基本原理同中国集体实际相结合

B、运用马克思原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

C、把中国革命的实践经验和历史经验上升为理论

D、把马克思原理根植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

3.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当一切工作的指针的会议是(A)

A、中共七大B、遵义会议C、六届六中全会D、党的八大

4.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A)

A、与时俱进B、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回答了(C)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怎样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怎样协调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

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尊重和保障人权

D、实现人民愿望,满足人民需要,维护人民利益

7.无论消除当前经济运行中的不健康不稳定因素,还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应当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中去的基本理论是(C)

A、邓小平理论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D、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8.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C)

A、把发展作为第一要义  B、以人为本C、统筹兼顾  D、全面协调发展

9.毛泽东在(B)时期创立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它概括为“实事求是”

A、民主革命B、新民主主义革命C、社会主义改造D、社会主义革命

10.邓小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重新确立和发展了党的思想路线,把它概括为(C)

A、“实事求是”B、“与时俱进”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11.与时俱进的最鲜明的标志是(A)

A、时代性B、规律性C、现实性D、开拓性

12.(C)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科学发展观

13.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C)。

A、理论创新B、把握规律C、以人为本D、求真务实

14.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一个有机整体,(C)是核心

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C、实事求是D、求真务实

15.马克思主义的生命力就在于不断地进行(C)

A、管理创新B、制度创新C、理论创新D、文化创新

16.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精髓(C)

A、解放思想B、群众路线C、实事求是D、独立自主

17.毛泽东思想的主题(C)

A、民族独立B、人民富裕C、中国革命和建设D、实现现代化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BD)

A、具体的、现实的人  B、广大人民群众

C、作为个体的个人   D、社会全体成员

2.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全部理论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活的灵魂是(ABC)

A、解放思想B、与时俱进C、实事求是D、独立自主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深化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表现在(AC)

A、进一步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

B、明确提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创造性的回答了建设一个社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问题

D、确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4.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ABCD)

A、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B、以人为本

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统筹兼顾

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是(ACD)

A、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B、什么是现代化、怎样建设现代化

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

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

6.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包括(ABCD)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务实求真D、与时俱进

7.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AC)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B、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D、改革开放的战略方针

8.与时俱进包括三方面内容(ABD)

A、时代性B、规律性C、现实性D、创造性

9.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ABCD)

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

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10.解放思想就是(ABD)

A、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B、研究新情况

C、抛弃过去的一切D、解决新问题

11.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证明,要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实践,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之所以能够中国化的原因在于(2010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ABC)

A、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内在要求

B、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具有相融性

C、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需要马克思主义指导

D、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提供了现实发展模式

12.在社会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大理论体系一脉相承主要体现在,二者具有共同的(2011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ABC)

A、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B、革命和建设的根本任务

C、实事求是的理论基础  D、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

13.邓小平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的问题是:

(AB)

A、什么是社会主义B、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C、建设什么样的党D、怎样建设党

14.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包含着丰富的内容:

(ABCD)

A、社会主义本质理论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C、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15.延安整风运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

这一运动最主要的任务是反对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主要表现形式为(2011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答案】AC

A、教条主义B、形式主义C、经验主义D、宗派主义

16.2010年1015日至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五个建设的建议》强调,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社会主义更加关注(2011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答案】ABCD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C、统筹兼顾D、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公正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

1.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

本命题错误。

(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

一方面,实事求是内在地包含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内容。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和求真务实的内容,故而我们常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精髓。

(2)与时俱进虽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本身内涵的东西,但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是思想路线的内容本身。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05年11月15日《光明日报》社记者倪迅专程采访了中央党校常务副校长虞云耀教授。

以下是采访的部分摘要。

记者:

您认为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中国为什么要发展”的问题这如何理解?

虞云耀:

发展观是人们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重大影响。

………..

记者: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深刻回答了“为谁发展”和“靠谁发展”的问题?

虞云耀: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宗旨和基本动力。

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主体。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

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主体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思想。

………

记者:

为什么说科学发展观创造性地回答了“怎样发展”的问题?

虞云耀: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明确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思路。

材料2

绝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路,不能走浪费资源和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

-----《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第1464页。

材料3

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发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胡锦涛: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文件汇编》,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12页

请回答:

(1)科学发展观提出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认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内涵和重大意义?

(1)答案要点】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依据

2、我国新世纪新阶段的阶段性特征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现实基础

3、当代世界的发展实践和发展理念是提出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借鉴

(2)答案要点】

思想内涵: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1、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2、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

3、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

4、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重大意义:

1、科学发展观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

2、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3、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概论》第三、四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1925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指出,中国过去一切革命斗争成效甚少的主要原因(D)

A、没有找到革命的新道路  B、没有扩大民主主义宣传

C、没有到群众中做实际的调查  D、没有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2.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B)

A、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矛盾B、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C、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

3.延安时期,毛泽东写下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主要是为了克服党内严重的(D)

A、经验主义  B、冒险主义  C、机会主义  D、教条主义

4.中国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是(C)

A、合法斗争B、秘密斗争C、武装斗争D、经济斗争

5.毛泽东在(B)中提出“政权是从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A、赣南会议B、八七会议C、宁都会议D、古田会议

6.中国共产党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毛泽东写的(A)

A、《反对本本主义》B、《〈共产党人〉发刊词》

C、《反对自由主义》D、《改造我们的学习》

7.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是(A)

A、农民问题B、资本家问题C、地主问题D、工人问题

8.“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中心内容是(B)

A、武装斗争B、土地革命C、创建根据地D、创建工农红军

9.革命统一战线的基础是(B)

A、无产阶级领导权

B、工农联盟

C、工农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D、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已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到(B)

A、资本主义社会B、新民主主义社会

C、社会主义社会D、共产主义社会

11.新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B)

A、资本主义B、社会主义C、民主主义D、民族主义

12.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A)

A、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B、实现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实现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3.毛泽东首次提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任务的著作是(B)

A、《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B、《论十大关系》

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14.在中共八大提出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实行“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设想(D)

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陈云

15.建国初期,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主要途径是(B)

A、没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B、没收官僚资本

C、赎买民族资产阶级财产D、剥夺地主阶级的土地和财产

16.1981年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建议》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作了规范的表述:

“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以后,我国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将长期是(A)

A、生产力落后            B、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要求

C、经济文化发展不平衡     D、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

二、多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是(BCD)

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

2.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其中“民族的”是指:

(BC)(2009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A、反对外来的资本主义文化

B、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

C、在形式和内容上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D、为全民族90%以上的工农大众服务

3.1945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党的优良作风有(ABC)

A、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

B、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

C、自我批评的作风

D、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

4.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ABC)

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经济建设

5.在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问题上,中国共产党内曾经出现过不同的观点和主张,其中错误的有(ABC)

A、“毕其功于一役”  B、二次革命论

C、“无间断革命”  D、中国革命分“两步走”

6.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ABD)

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B、没收蒋、宋、孔、陈为首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C、发展生产,繁荣经济

D、保护民族工商业

7.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的主要内容是(CD)

A、没收官僚资本

B、没收地主的土地

C、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工业化

D、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8.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的形式是(ABCD)

A、加工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公私合营

9.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革命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中国革命从此焕然一新。

从此中国革命有了(BCD)

A、正确的革命道路  B、科学的指导思想

C、坚强的领导力量  D、崭新的奋斗目标

10.20世纪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ABD)(2009年研究生考试真题)

A、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确立B、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C、我国步入了社会主义改革时期 D、我国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11.1952年党中央在酝酿过渡时期总路线时,毛泽东把实现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设想,由建国之初的“先搞工业化建设”再一举过渡,改变为“建设和改造同时并举,逐步过渡”,这一改变原因和条件是:

(ABD)

A、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因素的不断增长和对资本主义经济的限制

B、为了确定我国工业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

C、我国工业化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

D、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已经完成

12.邓小平指出:

“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

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

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ABCD )

A、中国内务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三、辨析题(先判断对错,然后说明理由)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本命题错误。

(1)建国初期,中国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任务和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

(2)1953年,我们党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此,我国才开始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造和有计划的经济建设。

四、材料分析题(要求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回答问题)

阅读下列材料

1.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提出:

“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将利用自己的政治统治,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

”至于变革采取什么形式、方法和手段,马克思恩格斯并未束缚自己的手脚,也没有束缚未来社会主义革命活动家的手脚。

马克思曾设想以和平的手段迫使资本家屈服于工人阶级,恩格斯认为如能用赎买的办法变革所有制,将是“最便宜不过了”。

党和毛泽东依据马列主义的基本原则,结合我国的具体实际,大大向前推进了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和实践,把马列主义关于和平赎买的思想真正变为现实,从而开辟了一条适合我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如何认识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P86-90

【答案要点】

(1)具有中国特点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土地改革后,不失时机地把小农经济引上社会主义道路。

对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重要准备。

第二,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第三,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第四,实行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具有中国特点的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第二,在方法步骤上,从供销合作入手,逐步发展到走生产合作的道路。

具体来说,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会。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3)具有中国特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第一,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第二,采取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第三,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六章练习题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将其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1956年苏共二十大之后,毛泽东认为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对我们最重要的教益是(D)

A.要实行一边倒政策,全面向苏联学习B.要坚定地维护斯大林的历史地位和形象

C.要坚持无产阶级专政,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D.要把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进行“第二次结合”,探索自己的道路

2、邓小平指出:

“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模式僵化了”。

列宁新经济政策关于社会主义的思路之所以"比较好"是因为:

( B )

A.提出了比较系统的社会主义建设纲领B.根据俄国的实际情况来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C.为俄国找到一种比较成熟的社会主义发展模式D.按照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未来的设想来建设社会主义

3、邓小平首次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概念,是在(B)

A.1978年B.1980年C.1985年D.1992年

4、与传统社会主义观念相比较,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述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A)

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B.消灭剥削C.消除两极分化   D.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5、中共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本质认识上的重大发展体现在提出了(B)

A.建立创新型国家   B.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的本质属性

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D.科学发展观

6、中共“八大”提出的我国经济建设方针是(B)

A.大干快上,赶美超英B.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C.力争高速度,快压倒一切D.慢一点,稳一点

7、消灭剥削的物质前提是(D)

A.实行公有制B.实行按劳分配C.实行人民民主专政D.生产力高度发达

8、毛泽东第一次系统地阐述社会主义社会矛盾问题的著作是(B)

A.《论十大关系》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C.《矛盾论》D.《论人民民主专政》

9、科教兴国战略主要是指(B)

A.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B.把经济建设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

C.坚持对外开放引进先进技术 D.加快实现高技术产业化

10、最早提出我国知识分子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劳动人民的一部分的是(A)

A.周恩来B.毛泽东C.刘少奇D.陈云

11、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第一个提到社会主义发展阶段问题的是(C)

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

12、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中,企图在社会主义建成不久就向共产主义过渡的始作俑者是(B)

A.列宁B.斯大林C.毛泽东D.铁托

13、毛泽东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提出社会主义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的思想时,正在研读的主要著作是(  B)

A.《联共(布)党史教程》B.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

C.《马克思主义哲学大纲》D.《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14、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概念的是( A)

A.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82年十二大政治报告

C.1986年十二届六中全会决议

D.1987年十三大政治报告

1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B )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16、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我们制定路线、方针的基本原则,现阶段中国最大的实际是(D)

A.生产力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B.人口数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