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2834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34.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2页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docx

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

2019年全国卷(1.2.3)高考作文深度剖析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1深度解析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富的源泉,也是幸福的源泉。

“夙兴夜寐,洒扫庭内”,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绵延至今。

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

有的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有的说: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也有的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要求:

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实践创新:

劳动意识、问题解决

健康生活:

健全人格、自我管理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批判质疑

责任担当:

社会责任

人文底蕴:

人文积淀

审题

限制性

1.内容限制。

材料对劳动持正向评价,并且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但是材料的重点在“可是”部分,这部分列举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引导语“请结合材料内容”提醒考生必须以此为基础展开联想和思考,脱离材料基础即为偏题或跑题;若不结合材料只泛泛地谈“劳动”则会被视为落入话题作文的窠臼。

2.立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体现自己认识与思考,并提出希望与建议。

这是题目对立意的限制,考生不得脱离这个大方向。

考生行文时不但要体现对传统劳动思想、劳动文化的肯定,还要体现对不尊重劳动现象的批评。

3.价值取向限制。

对于劳动的意义,材料中连用两则名言给予肯定,并指出“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可是”后的内容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的否定,考生的价值取向不得与此相悖。

4.写作对象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面向本校同学”演讲,即写作时要有平等交流意识。

演讲对象为“复兴中学”的在校学生,演讲内容可升华出“劳动”对民族、国家复兴的意义。

5.体式限制。

题目要求考生“写一篇演讲稿”,格式要规范,符合文体要求,语言风格也要与之相适应。

开放性

1.立意角度是开放的。

“倡议大家‘热爱劳动,从我做起’”是立意总纲,在这个大方向下,考生可以结合材料中的“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材料类似的现象衍生出很多具体的立意。

2.文章的侧重点是相对开放的。

可以分析产生“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材料类似现象的原因,可以质疑、批判“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以及与此类似的行为,可以从解决问题的层面探讨应如何改变这种社会现象,也可从综合来谈。

3.联想和思考是开放的。

材料中列举了三种“不尊重劳动的现象”,但又强调“此外,我们身边也还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也就是说,考生可以结合现实,结合自身生活阅历生发不同的联想和思考,以体现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这就使材料具有较强的开放性。

解题

国家领导人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

“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这对“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在新时期背景下,需要强调“创造性劳动”的重要意义。

劳动是创造的基础,劳动教育不只是促进人的体力发展和智力发展的活动,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造能力和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在劳动中创造出来的。

这是试题命制的背景。

本题是“社会现象材料类”的任务驱动型作文,主要考查考生对新时代背景下“劳动”的理解以及理性思考的能力。

材料既着眼于劳动思想和劳动文化的传承,又立足现实生活,突出情景设计,贴近考生生活。

题目紧扣“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充分发挥高考作文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育功能,意在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劳动思想引导考生树立热爱劳动的思想意识,树立正确劳动观。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热爱劳动,弘扬民族传统。

2.热爱劳动,从我做起。

3.理解劳动,尊重劳动。

4.学习书本知识,也学习劳动精神。

5.劳动是幸福的,也是快乐的。

6.新时代需要劳动,需要更智慧的劳动。

……

偏题立意:

1.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

(断章取义,忽略材料重点,脱离材料中的学生主体)

2.歌唱劳动者。

(忽略任务,走向话题作文的立意)

例文

范文一: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近日,我关注了中学生的劳动之争,我的主张是“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请允许我从我的家事谈起吧。

家父是一名远近闻名的中医,他经常翻阅的一本书是泛黄的《黄帝内经》。

上初中后,我粗略学了一点文言文,也试图读懂家父奉若珍宝的《黄帝内经》。

但因繁体字难辨难认,我读起来未免磕磕绊绊。

只约略记得其中有“心者,生之本”“肺者,气之本”之类的语句。

记得有一天,家父与他的高足共同探讨《黄帝内经》中的一个句子“形劳而不倦”。

那位叔叔认为:

“既然形劳,当然就会倦。

形劳而不倦,不是自相矛盾了吗?

”家父解释道:

“形劳而不倦,可以理解为形劳神不倦。

也就是说,身体虽然劳累,但精神不觉疲倦。

比如,一个老农民下地劳动了整整一天,他可能会感到很辛苦,但他的内心是舒畅的,这不就是形劳神不倦吗?

后来,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讲字源,他在黑板上写出了那个繁体的“勞”字。

他说:

“勞是个会意字,上面是两个火,中间的秃宝盖代表房子,下面的力指代劳动。

整个字的含义是:

在房间点灯,夜间劳作。

”我听着,心,一下子回到了“形劳而不倦”上。

我想,劳,真是个苦中藏甘的汉字呢!

因为心里揣着这些与“劳”相关的美妙故事,我对劳动充满了天然的好感。

我会在我家平房前开辟出两分田来种花种菜;我会在暑假里随表姐一道顶着烈日拔草捉虫;我会迎着闺蜜异样的眼光跟舅母苦学踩缝纫机;我会对学校清运垃圾的老人坦然喊一声“爷爷好”……

我享受劳动,我高看劳动。

在思品课上,老师说:

“马克思曾说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我听了,忍不住暗自叹服点头。

是的,当体力劳动被同龄人避之唯恐不及时,我庆幸来自《内经》与仓颉的珍贵提醒恰逢其时地进驻了我稚嫩的生命,这让我幸运地承继了来自远古的一脉香火,无论季节风怎样吹拂,我都能做到不摇摆、不浮燥、不庸懦、不愚钝。

“劳动一日,可得一夜安眠;勤劳一生,可得幸福长眠!

”这是达·芬奇的妙语。

在匆遽的一日与漫长的一生之间,惰,无时不在伺机而动,它要侵我心、撼我本;而劳,无疑是我们最初也是最后的“强心固本汤”。

在演讲结束之前,请允许我跟大家分享一个意味深长的小故事吧——

天地之间,有个寺院。

一位疲惫不堪的旅人入得院内,见到一老禅师正吃力地弯腰翻晒蘑菇。

那禅师已是耄耋之年,行动迟滞,咳声连连。

旅人看了,不由心生恻隐,便上前去问道:

“师父,您这么大岁数了,为什么还要亲自翻晒蘑菇?

”老禅师闻听此言,微微一笑道:

“因为,蘑菇在亲自等我。

同学们,让我们像那个老禅师一样,在苦中藏甘的“劳”字中安妥自己的灵魂吧!

让复兴中学的每一位学子都会说:

形劳神不倦,吃苦趁华年!

我的演讲完毕,谢谢大家!

范围二:

新时代依然需要发扬劳动传统

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好!

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依然需要发扬劳动传统》。

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这是我们大家的共识。

可是在我们的生活中,总有一些同学不理解劳动,不愿意劳动,在我们的身边总有着一些不尊重劳动的现象。

对此我想谈谈我的看法。

有的同学说:

“我们学习这么忙,劳动太占时间了。

学习忙当然可以理解,而且学习也是劳动,是脑力劳动。

但是学习累了,需要休息,我们提倡劳逸要结合,要学习也要娱乐。

同理,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也要结合,我们需要通过脑力劳动来锻炼我们的大脑,也需要用体力劳动来锻炼我们的四肢。

也许你会说,我可以选择参加体育锻炼呀,而我想告诉你的是,在高度智能化的社会,体育锻炼就是体力劳动,体力劳动也是体育锻炼,只不过方式不同,何必要厚此薄彼呢?

所有的舞蹈、运动方式,其实都脱胎于劳动。

所以没有必要排斥体力劳动,学习太累也不是理由,正因为学习太累了,我们才需要选择运动或者劳动来休息调节。

有的同学说:

“科技进步这么快,劳动的事,以后可以交给人工智能啊!

此言差矣。

人工智能时代,即使我们不需要通过体力劳动来创造物质文明,也依然需要通过体力劳动来锻炼一下我们的四肢。

我们需要通过体力劳动这种记忆方式记忆人类进化的历史,就如同人类虽然发明了各种交通工具却依然不能放弃走路一样,哪怕你是一个脑力劳动者。

何况即便是在人工智能时代,也并不是所有的劳动都能够被人工智能代替,尤其是个性化的创造性劳动是不可能被替代的,而这其中不仅有脑力劳动,也有体力劳动。

有人说: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干吗非得自己干?

花点钱让别人去做好了!

这种思想更要不得。

劳动是不是只有苦和累?

过去生产劳动条件低下,有些劳动确实是很苦很累的。

但是在高度智能化的社会,苦和累的工作基本上都被人工智能代替了。

“劳动这么苦,这么累”,只是你个人的认识,暴露出来的是好逸恶劳的思想。

在分工高度精细化的社会,一个人通过某一种劳动创造价值,在自己不擅长的领域通过价值交换请人代劳,这是可以的。

但如果好逸恶劳,凡事都想出钱请人代劳,这是不可以的。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未来社会人力资本会非常昂贵,如果自己不想劳动、不愿创造价值,只想出钱让别人代劳,那是需要付出昂贵代价的。

总而言之,劳动传统不能丢,劳动精神不可无,让我们大家纠正错误意识,树立劳动思想,做一个勤劳奋斗的新时代劳动者。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范围三:

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热爱劳动,从我做起”主题演讲稿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今天是5月5日,劳动节返校第一天。

很荣幸作为学生代表参加这次“热爱劳动,从我做起”的主题演讲,我演讲的题目是《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就在昨天下午,我眼见多位家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寝室,手提包裹,肩扛重物,虽是五月天气,他们却已大汗淋漓,而孩子们则脖挂耳机,两手空空,悠闲自在;就在今天早上,我眼见班主任老师拾起教室里的纸屑,用抹布重新擦拭垃圾桶盖,而我们的值日生,早已埋头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就在刚才集会之前,我听有学生抱怨:

“我们学习这么忙,还召开劳动主题演讲,太占用时间了”。

同学们,我们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太多家庭劳动的美好。

高尔基说:

“劳动是世界上一切欢乐和一切美好事情的源泉。

”我们错过了劳动,就是错过了美好的生活。

试想,每逢假期,和父母一起参与家庭劳动,刷碗拖地洗衣服,把自己的小家打扮得干净温馨;甚至陪同父母回到农村老家,干一场酣畅淋漓的农活,用劳动感知生活,在劳动中体验亲情的美妙,体验创造的快乐,该有多么美好。

可是我们的假期总被辅导班填得满满当当。

老师们,我们以学习为名,异化了太多劳动教育课程。

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漠视劳动教育,那么学校对劳动教育课程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吗?

迟到学生会被罚打扫卫生,当劳动成了惩罚的方式之一,学生怎能不滋生厌恶劳动的心理;劳动异化为休闲娱乐课——菜园参观、水果采摘品尝、手工艺学习、植树节班会、雷锋日的公益活动等等,都被冠以劳动教育课的名义,学生走马观花、浅尝辄止,多了参观体验的轻佻,少了教育树人的厚重。

同学们,老师们,别让懒惰的病毒蔓延,人猿相揖别,劳动最光荣。

马克思早就说过:

“体力劳动是防止一切社会病毒的伟大的消毒剂。

”懒惰是种病毒,学生是易感染人群。

曾有这样一个报道,一个孩子带了个鸡蛋到学校,放学后鸡蛋却被原封带回了家,妈妈问他为什么不吃,孩子回答说:

“外边有壳,我不知道该怎么吃。

”再不重视劳动教育,我们的孩子怕连基本的生活能力都没有了。

有人常看不起体力劳动者,认为“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可是万丈高楼平地起,邮件千里一日达,长桥如虹跨海湾,高速盘翻高山,昔日黄沙漫漫,而今鱼肥稻香……其中哪一个离得开那些普普通通、默默无闻的劳动者?

同学们,从今日开始,多做一些家务,勤维护校园环境,踏实上好每一节劳动课,端正劳动态度,遵守劳动纪律,学会劳动技巧,形成劳动习惯,在劳动中找到生活的美与乐,让劳动成为峥嵘岁月的底色吧!

切记,青春最靓,劳动最美,别以学习为名,错过了劳动。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名家范文:

敬业与乐业

[清]梁启超

我这题目,是把《礼记》里头“敬业乐群”和老子里头“安其居,乐其业”那两句话,断章取义造出来的。

我所说的是否与《礼记》《老子》原意相合,不必深求;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本题主眼,自然是在“敬”字、“乐”字。

但必先有业,才有可敬、可乐的主体,理至易明。

所以在讲演正文以前,先要说说有业之必要。

孔子说:

“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

”又说: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

”孔子是一位教育大家,他心目中没有什么人不可教诲,独独对于这两种人便摇头叹气说道:

“难!

难!

”可见人生一切毛病都有药可医,惟有无业游民,虽大圣人碰着他,也没有办法。

唐朝有一位名僧百丈禅师,他常常用一句格言教训弟子,说道:

“一日不做事,一日不吃饭。

”他每日除上堂说法之外,还要自己扫地、擦桌子、洗衣服,直到八十岁,日日如此。

有一回,他的门生想替他服务,把他本日应做的工悄悄地都做了,这位言行相顾的老禅师,老实不客气,那一天便绝对地不肯吃饭。

我征引儒门、佛门这两段话,不外证明人人都要有正当职业,人人都要不断地劳作。

倘若有人问我:

“百行什么为先?

万恶什么为首?

”我便一点不迟疑答道:

“百行业为先,万恶懒为首。

”没有职业的懒人,简直是社会上的蛀米虫,简直是“掠夺别人勤劳结果”的盗贼。

我们对于这种人,是要彻底讨伐,万不能容赦的。

今日所讲,专为现在有职业及现在正做职业上预备的人——学生——说法,告诉他们对于自己现有的职业应采何种态度。

第一要敬业。

敬字为古圣贤教人做人最简易、直捷的法门,可惜被后来有些人说得太精微,倒变了不适实用了。

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

“主一无适便是敬。

”用现在的话讲,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便是敬。

业有什么可敬呢?

为什么该敬呢?

人类一面为生活而劳动,一面也是为劳动而生活。

人类既不是上帝特地制来充当消化面包的机器,自然该各人因自己的地位和才力,认定一件事去做。

凡可以名为一件事的,其性质都是可敬。

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

事的名称,从俗人眼里看来,有高下;事的性质,从学理上解剖起来,并没有高下。

只要当大总统的人,信得过我可以当大总统才去当,实实在在把总统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拉黄包车的人,信得过我可以拉黄包车才去拉,实实在在把拉车当作一件正经事来做,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

这叫做职业的神圣。

凡职业没有不是神圣的,所以凡职业没有不是可敬的。

惟其如此,所以我们对于各种职业,没有什么分别拣择。

总之,人生在世,是要天天劳作的。

劳作便是功德,不劳作便是罪恶。

至于我该做哪一种劳作呢?

全看我的才能何如、境地何如。

因自己的才能、境地,做一种劳作做到圆满,便是天地间第一等人。

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

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

《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

“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惟吾蜩翼之知。

”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

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

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

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

所以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

曾文正说:

“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

”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

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

庄子说:

“用志不分,乃凝于神。

”孔子说:

“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第二要乐业。

“做工好苦呀!

”这种叹气的声音,无论何人都会常在口边流露出来。

但我要问他:

“做工苦,难道不做工就不苦吗?

”今日大热天气,我在这里喊破喉咙来讲,诸君扯直耳朵来听,有些人看着我们好苦;翻过来,倘若我们去赌钱去吃酒,还不是一样在淘神费力?

难道又不苦?

须知苦乐全在主观的心,不在客观的事。

人生从出胎的那一秒钟起到绝气的那一秒钟止,除了睡觉以外,总不能把四肢、五官都搁起不用。

只要一用,不是淘神,便是费力,劳苦总是免不掉的。

会打算盘的人,只有从劳苦中找出快乐来。

我想天下第一等苦人,莫过于无业游民,终日闲游浪荡,不知把自己的身子和心子摆在哪里才好,他们的日子真难过。

第二等苦人,便是厌恶自己本业的人,这件事分明不能不做,却满肚子里不愿意做。

不愿意做逃得了吗?

到底不能。

结果还是皱着眉头,哭丧着脸去做。

这不是专门自己替自己开玩笑吗?

我老实告诉你一句话:

“凡职业都是有趣味的,只要你肯继续做下去,趣味自然会发生。

”为什么呢?

第一,因为凡一件职业,总有许多层累、曲折,倘能身入其中,看它变化、进展的状态,最为亲切有味。

第二、因为每一职业之成就,离不了奋斗;一步一步奋斗前去,从刻苦中将快乐的分量加增。

我生平最受用的有两句话:

一是“责任心”,二是“趣味”。

我自己常常力求这两句话之实现与调和,又常常把这两句话向我的朋友强聒不舍。

今天所讲,敬业即是责任心,乐业即是趣味。

我深信人类合理的生活应该如此,我望诸君和我一同受用!

2019年高考作文全国卷2深度解析

作文原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1919年,民族危亡之际,中国青年学生掀起了一场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

1949年,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了!

新中国青年投身于祖国建设的新征程。

1979年,“科学的春天”生机勃勃,莘莘学子胸怀报国之志,汇入改革开放的时代洪流。

2019年,青春中国凯歌前行,新时代青年奋勇接棒,宣誓“强国有我”。

2049年,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中国青年接续奋斗……

请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

11919年5月4日,在学生集会上的演讲稿。

21949年10月1日,参加开国大典庆祝游行后写给家人的信。

31979年9月15日,参加新生开学典礼后写给同学的信。

42019年4月30日,收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后的观后感。

⑤2049年9月30日,写给某位“百年中国功勋人物”的国庆节慰问信。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切合身份,贴合背景;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命题方向

人文底蕴:

人文关怀

科学精神:

理性思维、勇于探究  

学会学习:

勤于反思

责任担当:

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

审题

限制性

1.情境限制。

2019年全国卷Ⅱ的作文让我们欣喜地看到,命题者并没有在审题立意上为难考生,而是让考生有话可说,抒发心声,以此培养考生的家国情怀。

也确如所愿,考生走出考场时都面带笑容,这道“很熟悉”的作文题似乎给了他们底气。

但这道作文题还是设置了很多限制性因素,有话可说不假,但能否写成考场佳作则有待观瞻。

作文材料分为三部分:

背景材料、任务材料、作文要求。

其中的背景材料就有着明显的情境限制。

材料为我们展示了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到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2049年)的五个标志性历史节点:

五四运动、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五四运动100周年、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并突出了各自的历史意义。

而背景材料下的五个选择任务是与其相契合的,这就提醒考生要上下勾连,代入情境,体现“当事人”这一身份要求,阐发观点。

2.身份限制。

考生在选择任务的同时,要注意“以青年学生当事人的身份完成写作”这一要求。

这就明确要求考生要假定自己是上述已发生或未发生事件的见证人、“当事人”,要“切合身份”。

如选择前三则任务,就要假定自己重回历史,确立历史身份完成写作,而不是以今天青少年的视角去讲述曾经发生的历史事件。

3.价值判断限制。

材料隐含了命题人明显的感情倾向。

这些标志性事件体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光辉历程,记录了社会的发展与变化,凝聚着人们对社会与国家的美好寄望。

这实际上暗示考生要从这些事件中感受到社会的发展与变化,从小我到大我,从个体到国家,注意与时代的联系,体现家国情怀、民族自豪感。

4.背景限制。

题目明确要求“贴合背景”,即考生在写作时要联系所选取事件的历史背景,不能脱离背景空谈大道理。

如对于任务①,考生必须联系五四运动的历史背景来写,其他同理。

这体现了命题者注重对考生历史思维的考查。

5.任务选择限制。

材料给了五个任务,让考生自由选择。

但考生一定要仔细审题,只能选取其一,不能受平时模拟试题的束缚,不可在多则材料间建立逻辑联系,设题目的在于检测考生能否精准解读任务。

6.文体限制。

材料下有“符合文体特征”的明确要求。

考生要注意每个任务后都有明确的文体限制,有演讲稿、有书信、有观后感、有慰问信,写作时一定要符合各自的文体特征。

开放性

1.任务选择自由。

材料中给出五个具体任务,考生可选择任何一个进行立意,只要有所触动,都可入文。

考生可追溯历史,回到从前,书写那个时代人们的家国情怀;也可站在新时代的起点上,体现自己的独立思考与责任担当。

2.立意角度开放。

材料所给任务,写作视野开阔,可从多方面、多角度展开分析,可回顾历史,古今对话;也可反映社会巨变,寄语国家未来……论据素材丰富,考生有话可说,体现了高考“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考生应充分认识个人成长与国家、与民族、与大时代的深刻关联,将国家发展与自我成长相结合,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3.文体选择自由。

考生可以写议论文,直接发表看法;也可以写记叙文,记叙自我与国家一道成长的过程,在小事件中体现大情怀。

选择不同任务,就要完成不同文体,如演讲稿、书信等。

当然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前提是要结合材料,在具体任务下完成规定文体的写作。

解题

这是一道给定背景材料的任务驱动型作文,在“立德树人”指导下落实学科核心素养,激起考生的文化认同、家国情怀,从而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

提醒考生关注时代热点,紧跟时代步伐,做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青年。

此外,考生还要注意联系历史,体现历史思维。

作文的情境性很强,考生需要将自己代入到所选择事件的具体背景中进行写作。

这提醒考生一定要选择自己熟识的背景、情境,如此才能有话可说,也才可能成佳作。

要注意每则任务前的具体时间,如任务①:

考生需要假设自己在1919年5月4日,面对当时的历史背景、世界形势,体现出时代对当时学生的一种召唤、激励,达成演讲的目的。

而任务④则要求以当代青年的身份完成一篇观后感,体现对五四运动百年来中国社会的深刻思考,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关注。

此外就是要注意各种文体的具体要求,格式要规范,如书信体、演讲稿、观后感等,这些文体特征既要体现在题目上,也要体现在行文过程中,不可忽略。

参考立意

切题立意:

1.国土沦丧,责任在肩,吾辈当自强。

2.国之新生,吾之大幸,迎接新时代。

3.科技兴国,拥抱世界,汇时代潮流。

4.百年征程,接力奋斗,奔向辉煌。

5.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英雄莫忘。

偏题立意:

1.只突出青年学生的历史作用,未联系五四背景。

2.只突出对新时期的展望,未结合改革开放。

3.不能切合背景,未体现情境,不能很好地契合材料。

例文

范文一:

精神浸染接力奋斗

——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有感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唯精神烛照千古,光耀未来。

正如五四运动创造的五四精神,影响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凯歌高奏,接力奋斗。

观看“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