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篇耳科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314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7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第五篇耳科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篇耳科学.docx

《第五篇耳科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篇耳科学.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第五篇耳科学.docx

第五篇耳科学

第五篇耳科学

一、选择题

1.鼓膜最突出的标志是

A.前皱襞B.鼓环C.后皱襞D.锤骨短突E.光锥

2.噪声引起听力损害的早期特征是

A.2000Hz低谷B.5000Hz低谷C.3000Hz低谷

D.6000Hz低谷E.4000Hz低谷

3.当前各国规定的噪声危害标准多为

A.65-70dBB.70-75dBC.75-80dBD.80-85dBE.85-90dB

4.对颈静脉球体瘤诊断最有意义的是

A.听力检查B.前庭功能检查C.X线照片或CT检查

D.耳部检查可见鼓膜后搏动性红色肿块E.压颈试验

5.传导性耳聋时纯音听力曲线的主要表现为

A.气导低频下降B.骨导高频下降C.气导高频下降

D.气骨导高频均下降E.骨导低频下降

6.光锥位于鼓膜的

A.前下方B.后上方C.后下方D.中央区E.前上方

7.冷热水内耳功能试验主要观察

A.眼球震颤B.视物转动方向C.站立倾倒方向

D.恶心、呕吐E.突然发作眩晕

8.前庭功能检查需停用以下药物

A.水杨酸钠B.小苏打C.苯巴比妥D.烟酸E.氯化钾

9.以Hallpike冷热水试验作前庭功能检查时,受检者平卧位,头抬高

A.60°B.30°C.50°D.20°E.40°

10.以Hallpike冷热水试验作前庭功能检查时,向受检者外耳道内灌水的时间

A.60秒B.30秒C.50秒D.20秒E.40秒

11.以Hallpike冷热水试验作前庭功能检查时的水温

A.40℃±7℃B.37℃±7℃C.39℃±7℃D.36℃±7℃E.38℃±7℃

12.Hallpike冷热水试验结果,一侧耳对冷、热水均无反应或反应减弱表示

A.耳蜗病变B.前庭病变C.半规管病变D.外淋巴瘘E.听神经病变

13.冷热空气法检查前庭功能比冷热水的优点是适用于

A.鼓膜正常B.鼓膜粘连C.鼓膜穿孔D.鼓膜钙质沉着E.鼓膜内陷

14.正常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

A.40~1000HzB.20~20000HzC.30~10000HzD.20~35000HzE.30~35000Hz

15.一次顿服50%甘油1.4ml/kg可以诊断:

A.前庭神经元炎B.突发性聋C.致聋性药物中毒

D.梅尼埃病E.中枢性眩晕

16.鉴别伪聋最好的听力学检查手段为:

A.听性脑干反应测听B.纯音测听C.声导抗D.耳声发射E.以上都有用1

17.以任内(Rinne)试验检查听力,典型传导性聋时

A.气导大于骨导B.气导大于骨导,但骨导明显缩短

C.气导等于骨导D.气导等于零E.骨导大于气导

18.以韦伯(Weber)试验检查听力时,如健耳响度大于听力减退侧耳时,患耳可能有

A.感音神经性聋B.鼓膜穿孔C.中耳炎D.先天性耳道闭锁E.听骨链中断

19.用语音检查听力时多用

A.单音节词B.数字C.短句D.模拟环境声E.双音节词

20.用耳语检查听力时,检查距离一般为

A.5mB.4mC.3mD.2mE.1m

21.以许瓦巴(Schwabach)试验检查听力,若受检耳骨导时间延长,其病因可能有

A.听神经瘤B.噪声性聋C.药物中毒性聋D.内耳膜迷路积水E.盯聍阻塞

22.使外半规管呈水平位,其头位是

A.正位B.前倾30°C.后倾30°D.向左倾斜30°E.向右倾斜30°

23.给婴幼儿行鼓膜检查时,应如何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

A.向前上牵拉B.向后上牵拉C.向前下牵拉D.向后下牵拉E.向上牵拉

24.音叉试验主要用于判断听力减退的

A.性质B.程度C.原因D.位置E.患耳

25.击响音叉最常用的可在

A.桌角B.手掌的鱼际肌C.椅背D.膝盖E.病人肩部

26.有关音叉检查的方法下列哪项正确

A.应击动音叉臂上三分之一处B.音叉双臂平面与外耳道横轴垂直

C.音叉双臂平面应与病人接触D.可定耳聋位置E.可定耳聋程度

27.左耳感音神经性聋,音叉检查结果为

A.RT右耳阴性,左耳阳性,WT偏右B.RT右耳阳性,左耳阳性,WT偏右

C.RT右耳阳性,左耳阴性,WT偏左D.RT右耳阴性,左耳阳性,WT偏左E.以上都不对

28.音叉骨导偏向试验偏向健耳诊断为

A.健耳为传音性聋B.患耳为传音性聋C.健耳为感音性聋

D.患耳为感音性聋E.两耳正常

29.纯音听力测试时,两耳气导听阈差值达多少dB时对侧耳应给予掩蔽

A.10dBB.20dBC.30dBD.40dBE.50dB

30.听力试验应在隔离室内进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

A.8dB(A)B.18dB(A)C.28dB(A)D.38dB(A)E.48dB(A)

31.下列何种音叉检查结果提示右耳传导性聋

A.Webertest偏右,Rinnetest左耳弱阳性,右耳阳性

B.Webertest偏右,Rinnetest左耳阳性,右耳阴性

C.Webertest偏左,Rinnetest左耳阳性,右耳弱阳性

D.Webertest偏左,Rinnetest左耳阴性,右耳阳性

E.以上都不对

32.指出下列与听骨链离断有关内容中错误的项目

A.声导抗测听B.Carhart切迹C.多发生于砧镫关节

D.鼓室成形术E.40dB的传导性聋

33.对鼓膜穿孔患者,电测听的气骨导差达多少dB应考虑为听骨链中断

A.30dBB.40dBC.50dBD.45dBE.55dB

34.耳声发射异常提示病变主要位于

A.鼓膜B.听骨链C.耳蜗D.听神经E.听中枢

35.正常鼓室导抗图的声顺峰在压力轴的位置

A.0点附近B.负压区域C.正压区域D.无固定位置E.无峰值

36.鼓室积液的鼓室导抗图为

A.A型B.As型C.Ad型D.B型E.C型

37.婴幼儿听力筛选方法中,哪项检查最好

A.纯音测听B.耳声发射C.声导抗D.听性脑干电位E.音叉检查

38.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法适用于两耳中频听阈差大于

A.60dBB.30dBC.20dBD.40dBE.70dB

39.自发性眼震是

A.没有位置刺激或其他迷路刺激而出现的眼震

B.由冷热刺激、旋转、秋千等刺激而出现的眼震

C.在位置试验时出现的眼震

D.眼震的快相为眼球转向前庭兴奋性较低一侧的运动

E.眼震的慢相为眼球朝向前庭兴奋性较高一侧的运动

40.关于纯音听力检查各项中,哪项是错误的

A.重振试验阳性表示迷路后聋

B.双耳交替响度平衡试验听力曲线的波幅减小,表示重振试验阳性

C.平均听力损失如大于30dB则带来社会生活不便

D.500~2000Hz间称“语言音阈”E.气骨导间距大于10dB提示传导性聋

41.与大疱性鼓膜炎关系欠密切的是

A.急性鼓膜炎B.急性化脓性中耳炎C.特发性血鼓室

D.外耳道疖肿E.特发性蓝鼓膜

42.有关分泌性中耳炎,哪一项是错误的?

A.中耳腔有积液B.小儿免疫系统未发育成熟,是发病率较高的原因之一。

C.甲状腺功能减退可引起鼓室粘膜粘液性水肿

D.早期即行鼓膜切开并插入通气管治疗E.声导抗图多为B型

43.哪项不是鼓膜内陷的表现

A.鼓膜充血明显B.锤骨柄呈水平位C.光锥变形、缩短或消失

D.锤骨短突突出明显E.前后皱襞夹角变小

44.婴幼儿易患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主要原因是:

A.咽鼓管短.宽.平直B.咽鼓管峡部较宽C.咽鼓管发育不成熟

D.婴幼儿抵抗力低E.以上都不是

4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骨疡型或胆脂瘤施行乳突根治术手术的目的哪项是最重要的

A.获得干耳B.清除病灶,预防颅内外并发症

C.提高听力D.改善中耳腔内压力E.二期鼓室成型

46.反复单侧分泌性中耳炎除了检查耳部外,还应检查何部位

A.鼻腔B.口咽部C.鼻咽部D.喉部E.喉咽部

47.下列哪种说法不正确

A.急性外耳道炎耳痛剧烈B.分泌性中耳炎时耳内有堵塞感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常发热

D.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单纯型常发生颅内并发症E.急性乳突炎多发生于儿童

48.下列哪些说法不正确

A.急性中耳炎主要是上呼吸道感染通过咽鼓管所致

B.分泌性中耳炎声导抗图多为B型

C.分泌性中耳炎属化脓性炎症疾病

D.声导抗图为高负压型(C型)多示咽鼓管功能不良

E.分泌性中耳炎多由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

49.关于化脓性中耳炎不正确的是

A.小儿急性中耳炎全身症状较重B.慢性中耳炎分三型

C.迷路炎是慢性脓性中耳炎的颅内并发症

D.慢性脓性中耳炎均有耳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

E.骨疡型中耳炎常可引起颅内并发症

50.婴幼儿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最常见的原因是:

A.血行感染B.鼓膜外伤C.上呼吸道感染

D.外耳道内进水E.急性传染病

51.急性分泌性中耳炎:

A.主要症状为突然耳剧痛,听力减退。

B.主要由于咽鼓管阻塞或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

C.鼓室内有积液,鼓膜穿孔积液流出后症状消失。

D.有鼓膜穿孔E.外耳道有脓性分泌物。

52.那一项不是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A.腭裂B.慢性化脓性中耳炎C.航空性中耳炎D.免疫反应E.鼻咽癌

53.分泌性中耳炎的中耳液中,最常见的免疫球蛋白是:

A.SIgAB.IgEC.IgGD.IgME.以上都是

54.早期分泌性中耳炎的鼓膜表现为:

A.弥漫性充血B.紧张部穿孔C.松弛部穿孔D.鼓膜内陷E.鼓膜钙化

55.分泌性中耳炎导致的听力损伤一般是

A.感觉神经性聋B.传导性聋C.神经性聋D.混合性聋E.感音神经性聋

56.鼓膜穿刺的部位是:

A.鼓膜前下方B.鼓膜前上方C.鼓膜后上方

D.鼓脐部E.紧张部与松弛部的交界处

57.下列那种耳病最适宜咽鼓管吹张术

A.急性分泌性中耳炎B.慢性分泌性中耳炎

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D.慢性化脓性中耳炎E.鼓膜外伤

58.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期临床表现不包括:

A.鼓膜内陷B.鼓膜周边血管充血

C.有搏动样闪光D.鼓膜紧张部穿孔E.传导性聋

59.哪个项目不符合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A.婴儿最常见B.以耳聋耳鸣为主

C.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D.咽鼓管途径感染最常见E.可有高热,头痛

60.急性化脓性中耳炎早期最好的治疗是

A.抗生素加激素全身应用B.抗生素全身应用

C.抗生素溶液滴耳D.2%酚甘油滴耳E.咽鼓管吹张

61.5岁儿童,右耳流脓1周伴发热,用药后症状控制,但1天前又觉耳痛,高热39度,耳后沟肿胀,耳漏,应考虑:

A.急性外耳道炎B.外耳道后壁疖肿

B.C.急性化脓性中耳炎D.急性乳突炎E.大疱性鼓膜炎

62.在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诊断中,哪一项是必不可缺的检查

A.耳镜B.耳部X线检查C.听力D.咽鼓管吹张E.平衡功能

63.下列那种耳病引起传导性聋:

A.膜迷路积水B.中耳炎C.先天性聋哑D.噪声性聋E.药物中毒性聋

64.单纯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部X线检查的特点是:

A.鼓室局限性骨缺损B.乳突气房无骨质破坏

C.乳突气房骨质破坏D.内耳道扩大E.水平半规管瘘

65.胆脂瘤型中耳炎患者,发生一瞬间的眩晕发作,提示:

A.硬脑膜暴露B.鼓膜穿孔C.水平半规管瘘D.镫骨头暴露E.脑脓肿

66.胆脂瘤型中耳炎最危险的并发症是:

A.面瘫B.耳后瘘管C.颅内并发症D.迷路炎E.颈深部感染

67.盖来氏试验是为了证实

A.眼球震颤B.半规管瘘管C.蹬骨足板固定D.咽鼓管功能障碍

68.耳源性颅内并发症不包括

A.硬脑膜外脓肿B.乙状窦血栓形成C.蛛网膜下腔出血D.颞叶

69.小脑脓肿主要表现为

A.失语症B.共济失调肢体肌张力减弱C.肢体偏瘫。

D.患侧瞳孔散大

70.限局性迷路瘘管最常见的好发部位:

A.鼓岬B.圆窗C.外半规管D.前庭窗

71.耳源性颅内并发症腰穿时脑脊液不能放得太快是因为

A.害怕脑脊液的量减少太快B.维持脑脊液的成分不变

C.防止患者头痛D.防止脑疝发生

72.下列哪种疾病易引起耳源性并发症:

A.慢性单纯型中耳炎B.慢性骨疡型中耳炎

C.慢性胆脂瘤型中耳炎D.急性化脓性中耳炎E.结核性中耳炎

73.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近来头痛,寒战后体温升高达39度,血色素偏低,面容憔悴,乳突尖区有压痛,可能是:

A.乳突炎B.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C.硬脑膜外脓肿D.脑膜炎E.迷路炎

74.腰穿时施行压颈实验的目的是协助诊断:

A.脑脓肿B.脑膜炎C.脑积水D.乙状窦栓塞E.Mouret脓肿

75.从乳突尖端内侧向下穿破流入胸锁乳突肌深面引起颈部脓肿的疾病是:

A.颈内静脉血栓B.横窦血栓C.Bezold脓肿D.颈淋巴结感染E.腮腺感染

76.有关迷路炎的错误项目是哪项:

A.浆液性迷路炎一般预后良好,耳蜗、前庭功能障碍可以恢复。

B.化脓性迷路炎,可并发脑膜炎,多遗有重度耳聋。

C.病毒性腮腺炎合并迷路炎,多遗留双侧不可逆性耳聋。

D.结核性迷路炎由中耳结核或肺结核的细菌感染引起。

E.带状疱疹所致迷路炎伴面瘫。

三、问答题:

1.简述分泌性中耳炎的主要临床表现?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症状包括:

(1)传导性听力减退;

(2)轻微耳痛,耳内闭塞或闷胀感,按压耳屏可暂时减轻;(3)间歇性耳鸣。

检查时主要可发现:

(1)鼓膜内陷,有时可有鼓室积液;

(2)听力检查呈传导性聋。

2.分泌性中耳炎的病因

A.咽鼓管功能障碍:

如鼻腔及鼻窦炎症,上呼吸道感染引起咽鼓管粘膜肿胀、阻塞;增殖体肥大、后鼻孔息肉、后鼻孔填塞等压迫咽鼓管咽口引起阻塞;鼻咽部肿瘤阻塞咽鼓管口;腭裂患者腭帆张肌和腭帆提肌发育不全,影响咽鼓管开放。

B.变态反应性疾病:

可引起中耳和咽鼓管粘膜水肿,分泌增加。

C.气压损伤:

如潜水和飞行,中耳出现负压,诱发鼓室积液。

D.内分泌疾病:

甲低引起中耳和咽鼓管粘膜粘液性水肿。

3.试述急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转归。

A.如早期治疗及时得当,部分病人可防止鼓膜穿孔,逐渐治愈。

B.鼓膜穿孔后,感染完全控制、炎症完全消退后,部分患者穿孔可自行愈合。

C.鼓膜穿孔后,如果炎症未完全控制,穿孔长期不愈者,即演变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D.鼓膜穿孔后耳痛不减轻,或一度减轻后又逐日加重;耳流脓增多,引流受阻时流脓突然减少及伴同侧颞区头痛等,应考虑合并有急性乳突炎。

E.急性化脓性中耳乳突炎若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炎症向周围扩散可引起的各种颅内外并发症。

4.鼓膜大穿孔及听骨链中断听力可损失多少分贝?

并说明其原因。

当鼓膜大穿孔及听骨链中断时,听力可损失30dB。

因为鼓膜的有效振动面积(55mm2)比镫骨足板面积(3.2mm2)大17倍,听骨链的杠杆

作用可使声压增加1.3倍。

所以声波经鼓膜及听骨链到达镫骨足板时可提高22.1倍,相当于声压级27dB,加上鼓膜弧度的杠杆作用,增压作用可达30dB。

鼓膜大穿孔及听骨链中断时,这些增压作用消失,加上两窗(圆窗、卵圆窗)对消作用,实际的听力损失要大于30dB。

5.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分几型?

如何鉴别?

三型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鉴别要点单纯型骨疡型胆脂瘤型耳流脓多为间歇性持续性持续性;如脓量过少或穿孔处为痂皮所堵,则表现为间歇性。

分泌物性质粘液性或粘液脓性,无臭脓性,间带血丝,臭脓性,可含“豆渣样物”,奇臭听力一般为轻度传导性聋多为较重的传导性聋,亦可为混合性聋听力损失可轻可重,晚期可为混合性聋鼓膜及鼓室紧张部中央性穿孔,鼓室粘膜光滑,可轻度水肿紧张部大穿孔或松弛部边缘性穿孔,鼓室内有肉芽或息肉松驰部或紧张部后上方边缘性穿孔,可见灰白色鳞屑状或无定形物质,奇臭。

骨部外耳道后上壁可塌陷乳突X线片或颞骨CT无骨质破坏鼓窦区可有边缘硬化或模糊的透光区;中耳有软组织影骨质破坏,边缘浓密,锐利并发症一般无并发症可引起颅内、外并发症常引起颅内、外并发症治疗原则非手术治疗。

为了改进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

久治不愈者可行手术治疗肉芽或息肉刮除术及局部滴药,无效者手术治疗手术治疗

6.耳漏有哪些?

举例说明。

(1)脂性耳漏:

见于油性耵聍。

(2)浆液性耳漏:

见于外耳道湿疹、变应性中耳炎。

(3)粘液性耳漏:

见于分泌性中耳炎。

(4)水样耳漏:

见于脑脊液耳漏。

(5)脓性耳漏:

见于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耳疖、弥漫性外耳道炎等。

(6)血性耳漏:

见于大疱性鼓膜炎、中耳胆固醇性肉芽肿、中耳癌、中耳血管球体瘤等。

7.耳源性颅内、外常见并发症有那些?

(1)耳源性颅内常见并发症:

硬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等。

(2)耳源性颅外常见并发症:

耳后鼓膜下脓肿、颈部贝佐尔德脓肿、迷路炎、周围性面瘫等。

耳科学答案耳科学答案

一、选择题1.(E)2.(E)3.(E)4.(D)5.(A)6.(A)7.(A)8.(C)9.(B)10.(B)11.(B)12.(B)13.(C)14.(B)15.(D)16.(E)17.(E)18(A)19.(C)20.(A)21.(E)22.(B)23.(D)24.(A)25.(B)26.(A)27.(B)28.(D)29.(D)30.(C)31.(B)32.(B)33.(B)34.(C)35.(A)36.(D)37.(B)38.(C)39.(A)40.(A)41.(D)42.(D)43.(A)44.(A)45.(B)46.(C)47.(D)48.(D)49.(C)50.(C)51.(B)52.(B)53.(A)54.(D)55.(B)56.(A)(B)58.57.(A)59.(B)60.(B)61.(D)62.(A)63.(B)64.(B)65.(C)66.(C)67.(C)68.(C)69.(B)70.(C)71.(D)72.(C)73.(B)74.(D)75.(C)76.(C)

二.名词解释

1.患分泌性中耳炎时,由于病变长期不能治愈,中耳积液中的水分大部被吸收,剩下的粘蛋白等成分极为粘稠,而呈胶胨状者,称为胶耳。

2.单纯乳突切开术是保留外耳道后壁,仅切开乳突腔和鼓窦,清除鼓窦、鼓窦入口及乳突气房内的病变组织,不损伤鼓室结构,保持原有听力,使中耳脓液得到充分引流的手术,用以治疗中耳及乳突急性化脓性炎症,防治或减轻颅内、外并发症。

3.袋状内陷学说:

由于咽鼓管功能不良、中耳系统的炎症等原因,致中、上鼓室之间的狭窄通道(鼓室隔的前峡与鼓后峡)被肿胀增厚的粘膜堵塞,上鼓室、鼓窦及乳突腔与中鼓室、咽鼓管之间形成两个互不相通或不完全相通的空腔系统。

上鼓室高负压作用使鼓膜松驰部逐渐陷入上鼓室内,内陷的鼓膜形成一囊袋。

由于囊袋的内壁原为鼓膜的上皮层,此层的鳞状上皮及角化物质在代谢过程中不断脱落,堆积于袋中,囊袋不断扩大,周围骨质遭到压迫、吸收和破坏,形成胆脂瘤。

此种胆脂瘤在形成前可不经历化脓性中耳炎阶段,故称为后天性原发性胆脂瘤。

4.上皮移入学说:

外耳道及鼓膜的上皮沿松弛部或紧张部边缘性穿孔处的骨面向鼓室、鼓窦移行生长,其上皮及角化物质脱落于鼓室及鼓窦内而不能自洁,积聚成团,体积逐渐增大,形成胆脂瘤,称为后天性继发性胆脂瘤。

5.中耳系统的急、慢性化脓性炎症向周围扩散,直接地或间接地侵入颅内,而引起的各种颅内感染和受压的症状和体征,称之为并发症,统称为耳源性颅内并发症。

它是“耳源性并发症”中最危险的并发症,常常危急患者的生命。

主要包括硬脑膜外脓肿、化脓性脑膜炎、乙状窦血栓性静脉炎、脑脓肿、硬脑膜下脓肿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