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0450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5.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管理学.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管理学.docx

《管理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管理学.docx

管理学

第一章管理的概念

1.泰勒:

确切地知道你要别人去干什么,并使他用最好的方法去干。

法约尔:

管理就是在组织中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等要素影响人的行为的活动。

西蒙:

管理就是决策

孔茨:

在经营组织中创造和保证某种内部环境,使得以群体形式组织在一起的个人能在

该环境中有效地工作以达到群体目标。

斯蒂芬:

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的更为有效的过程。

2.管理的综合定义:

管理是指管理者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引导人、财、物等资源进入动态的组织,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配置和协调资源,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创造性活动过程。

3.管理活动包括六个基本要素(1)管理目的:

实现组织的目标

(2)管理环境:

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3)管理主体:

管理者(4)管理客体:

管理对象,也即组织资源(5)管理手段:

管理职能(6)管理有效:

效率和效果

第二讲管理理论的发展

管理理论的发展

(一)古典管理理论1。

泰勒的“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之父”)

(1)核心是提高效率

(2)科学①工作方法的合理化、标准化②工时利用的科学化:

工时定额③科学的挑选、培训和教育工人④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⑤区别计划和作业职能,实现管理人员的专业化(3)重视协调与合作2。

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法约尔“管理过程”理论之父)3。

韦伯的“管理组织”理论(韦伯德国人《社会和经济理论》)理想的行政理论体系:

任何组织都必须由某种形式的权力作为基础,才能实现目标,只有权力,才能变混乱为秩序。

由三种类型的权力和组织形态:

(1)个人崇拜式权力——神秘化组织

(2)传统式权力——传统式组织(3)理想、合法式权力——合理、法律化组织①明确的分工②等级系统③人员考评和教育④职业管理人员⑤规则和纪律⑥以理性准则为指导

(二)行为科学理论

梅奥的人际关系理论1。

霍桑试验

(1)照明试验

(2)继电器装配室试验(3)访谈试验(4)群体试验结论

(1)职工是社会人

(2)企业中存在非正式组织(3)新型领导能力在于提高工人的满足度,以提高士气(4)霍桑效应对新环境的好奇以及工作的丰富度可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

(三)现代管理理论

1。

管理科学理论:

以现代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最新成果为手段,运用数学模型,对管理领域中的人、财、物进行系统和定量的分析,以做出最优规划和决策的理论。

2。

决策理论(美国西蒙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1)管理即决策

(2)追求的是满意方案而不是最优方案(3)决策分为程序性决策和非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

按既定的程序进行的决策。

非程序性决策:

对复杂的、非结构型的以及新发生的问题进行的决策。

3。

权变理论

四)现代管理理论的最新进展

1。

人本管理理论:

指把人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和企业最重要的资源,把企业全体员工作为管理的主体,围绕着如何充分利用和开发企业的人力资源,服务于企业内外的利益相关者,从而实现企业目标和员工目标的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活动的总称。

(1)人本管理的五个层次情感管理、民主管理、自主管理、人才管理、文化管理。

(2)人本管理的六个满意顾客、职工满意、经营者满意、社会满意、世界满意、地球满意。

第三讲管理主体

1。

管理者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①挂名首脑②领导者③联络者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①兼听者②传播者③发言人(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①企业家②混乱驾驭者③资源分配者④谈判者

2。

管理层次

(1)高层管理人员

(2)中层管理人员(3)基层管理人员

3。

管理角色的变动

(1)管理层次对管理角色的影响

(2)组织规模对角色重要性的影响

(二)管理职能与管理技能

1。

管理职能

(1)计划

(2)组织(3)领导(4)控制(5)创新

3。

管理技能

(1)技术技能:

专业知识、经验、方法、技巧等。

(2)人际技能:

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3)概念技能:

进行抽象思维,形成概念的能力。

4。

管理职责

(1)对自己的职责

(2)对下属的职责(3)对组织的职责

(三)管理者的心智模式

所谓心智模式,是指由于过去的经历、习惯、知识素养、价值观等形成的基本固定的思维认识方式和行为习惯。

1。

远见卓识

(1)随时掌握当代最新的管理、科技成果、知识和信息等

(2)系统思维线性思维系统的全方位思维(3)奋发向上的价值取向

2。

健全的心理

(1)自知与自信:

知至至之,知终终之

(2)情感与情绪:

理智感、道德感、美感(3)意志和胆识:

稳定性事业和风险性事业(4)宽容和忍耐:

3。

优秀的品质

(1)勇于开拓

(2)使命感(3)勤奋好学(4)乐观热情(5)诚实与机敏

4。

较强的能力

(1)知人、做人能力

(2)创新能力:

敏锐的发现旧事物的缺陷,准确的捕捉新事物的萌芽,大胆新颖的设想,周密科学的论证,及时有效的实施。

(3)转化能力:

综合、移植、改造、重组(4)角色能力:

政治、职业、交往、生活(5)协调能力:

第四讲管理原理

管理原理是指对管理对象进行计划、组织、协调的“本质”、“基础”,是管理活动客观规律的体现和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

现代管理原理主要包括系统原理、人本原理和效益原理3个一级原理和1个二级原理。

一、系统原理:

①系统原理的基本思想:

世界上的任何事物,无论部门、单位、制度、个人,都不是孤立的,都处在一个特定的系统之内,与其它因素发生相互作用;同时又在更大的系统之内,与其它系统发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联系。

②整分合原理:

指任何一个系统,都必须在整体规划下明确分工,在分工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综合③封闭原理,亦称闭环原理。

它是指在任何系统内,其管理手段必须构成一个连续封闭的回路,才能形成系统的有效管理活动。

④反馈原理:

是指决策中心根据反馈信息,通过与原有目标的比较、分析、判断,再发出新的信息,不断循环往复,及时调整、控制系统的运动,使系统的内部条件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以实现系统目标。

反馈的类型1正反馈:

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增大,导致系统运动加剧发散2负反馈:

反馈使系统的输入对输出的影响减小,使系统偏离目标的运动收敛,趋于稳定状态

⑤弹性原理:

亦称动态平衡原理,指管理活动必须保持充分的弹性,及时适应客观事物各种可能的变化,有效地实现动态管理。

二.人本原理①人本原理:

任何单位和系统的管理,都要以人为本,要以做好人的工作,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主要内容。

②能级原理的基本思想:

管理系统是具有不同层次,不同能级的复杂系统。

不同的人,层次和单元应依据能量的大小而处于相应的地位,才能提高管理效率和管理效益。

③动力原理:

管理必须有强大的动力,而且要正确地运用动力,才能使管理运动持续而有效地进行下去④行为原理:

是指要研究管理系统中人或组织活动行为的客观规律性,采取各种有效措施来指导人或组织的活动,发挥人的积极行为效能。

(人本管理的四大环节1.选人、用人

(1)选人是前提:

德才兼备

(2)用人是关键:

用人之长2.提高职工素质是基础

(1)思想素质

(2)能力素质3.精神激励是基本手段4.感情投入是有效方法。

)⑤责任原理:

责任是指对任务的一种负责和承担,而责任感则是一个人对待任务、对待公司的态度。

责任感是简单而无价的。

三、效益原理①效益原理:

指管理活动都要讲求实效,力求用最小的投入和消耗,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②边际原理:

又称增量原理,这是指生产投入为逐步增量投入,每一增量投入,就有相应的增量产出。

在增量投入与增量产出相等时,总收益最大③可行性原理:

指经济活动中的投资建设项目、投资技术改造项目和投资技术措施等决策,应具有客观必要性、技术的先进性和经济的合理性。

④优化原理:

是指经济管理活动中的要素结构、组织结构、生产结构以及技术结构等,达到最优结合关系,有最大的配合效率和结合经济效益

第5章组织体系

1、组织概念1.从静态的意义上理解,组织是一个为达到一定目的而实现人员与要素之间共同协作与工作的社会单位。

2.从动态的意义上理解,组织是按不同具体的目标、职能、区域等因素划分人群活动,并在整体上进行协调平衡的全部工作过程。

2、构成要素1.有形要素

(1)人员

(2)职务(3)职位(4)关系(5)必要的物质和资金条件2.无形要素

(1)共同的目标

(2)协作的意愿(3)人群意见的沟通

3、组织的具体含义1。

组织是一个社会实体2。

组织有明确的目标3。

组织有精心设计的结构和协调的活动性系统4。

组织与外部环境相联系

4、组织的职能

(1)设置组织

(2)配备人员(3)组织变革(4)营造良好的组织气氛

5、组织的功能:

避免集合在一起的个体力量相互抵消,而寻求对个体力量进行汇聚和放大的效应。

(一)组织的力量汇聚作用1+1=2

(二)组织的力量放大作用1+1>2(三)个人与机构之间的交换作用(组织被称为除人、财、物三大要素之外的“第四大要素”。

6、组织目标:

一个组织在未来一定时间内实现的目的。

组织目标是组织存在的前提,是组织开展工作的基础,决定组织未来的发展状态。

组织宗旨表明了一个组织存在对于社会的意义,它是一个组织最基本的目的,需要通过目标的具体化才能成为行动的指南。

7、组织目标的作用1。

集中力量和资源2。

提供协调和沟通基础3。

为业绩考核提供标准和依据4。

是组织的信息源和决策依据5。

影响组织结构

8、目标管理:

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使其在目标实施中实行自我控制,以努力完成目标的现代管理方法

三层含义

(1)共同商定目标(参与)

(2)目标分解(目标体系)(3)自我控制(授权管理和自我评价)实质

(1)重视人的因素

(2)建立目标层次体系和目标网络

4。

目标管理的过程:

1)目标制定2)目标分解3)目标授权4)目标控制5)目标成果评价

5。

目标管理的优缺点:

优点A目标管理是比较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B。

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和职责分工C。

可以进一步调动职工的主动性、积极性4促进意见交流,强调自我控制,自我调节,改善人际关系

缺点A。

有些目标难以确定B。

目标管理的哲学假设不一定成立C。

相对费时

9、组织素质:

组织所具有的潜在的品质和能力。

(1)组织价值观

(2)组织凝聚力(3)成员忠诚度(4)组织智商(5)组织学习能力(6)组织应变能力

10、提高组织素质的途径1建立学习型组织(学··织:

充分发挥每个员工创造性的能力,努力形成一种弥漫于群体组织的学习气氛,凭借着学习,个体价值得到体现,组织绩效得以大幅度提高)2组织创新

第六讲组织结构与设计

1.组织结构:

是指组织内部各组成部分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它一般有水平结构和垂直结构两部分组成。

其目的在于建立正式的职位体系,为人们进行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使组织中的各类人员能够协调一致的实现组织的目标。

2、职务的设计:

①职务专业化②职务轮换③职务的扩大化:

职务范围的扩大④职务的丰富化:

增加职务深度⑤工作团队:

综合性和自我管理⑥职务特征模型

3、职能部门化优点:

①逻辑性强②可维护权力和威信③遵循专业分工原则④培训工作简化⑤严格控制缺点:

①不太强调整体目标②本位主义③弱化职能间的协调④只有主管对利润负责⑤对环境变化适应性差⑥不利于总经理的产生

2.组织结构的形成:

①职务的设计②部门的划分③层次的设置④职权的管理

管理层次:

是指组织最高领导者到基层工作人员之间的隶属关系的数量。

影响它的因素有两个:

组织规模和管理幅度。

3.管理幅度:

是指一个领导能够直接、有效地指挥和监督下属人员的最大数量。

影响管理幅度的因素:

1)管理工作的复杂性和相似性2)工作能力的强调3)领导者的领导风格4)管理业务的标准化程度5)授权的程度6)信息传递的速率7)下属职能的类似性程度8)组织机构在空间的分散程度9)得到协助的有力程度10)经营形势和发展阶段

4.职权就是管理职位所固有的发布命令和希望命令得到执行的一种权力。

它一般包括:

决策权、指挥权、监督权、奖惩权、服务权和咨询权,其中前三种权力又合称为合法权。

5.直线职权是指直线人员所拥有的做出决策、发布命令以及执行决策的权力。

直线职权一般由决策权、指挥权、监督权和奖惩权组成。

它存在于贯穿着组织的最高层和最底层的上下级之间,形成一个指挥链。

参谋职权是指参谋人员所拥有的提出咨询建议、提供服务与便利以及协助直线人员进行工作的权力。

它一般包括服务权力、咨询权力和职能权力三部分。

6.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高层次上一定程度的集中;分权是指决策权在组织系统中较低层次上一定程度的分散。

过度集权的弊端:

①降低决策质量失误;延误②降低组织的适应能力

③降低组织成员的工作热情主管机械人④助长官僚主义组织机关化,办事公式化

(2)适度分权的意义:

①有利于组织决策的合理化灵活性和及时性;分级决策和分级负责。

②有助于培养组织管理专家③促进目标管理和自我控制的有效进行

(2)影响分权的因素:

①决策的代价②政策的一致性③组织的规模④组织的成长⑤管理哲学⑥人才的数量和素质⑦控制的可能性⑧职能领域

7.组织结构的类型①直线制②职能制③直线职能制④事业部制⑤矩阵制⑥多维立体制

8.直线职能制特征:

①以直线领导为主,命令、指挥集中在直线领导;②各级管理组织设置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但这些职能部门或职能人员是该级直线领导人的参谋和助手,协助领导人工作。

③职能部门不对下级行使指挥权和发布命令,只对下级职能机构进行业务指导。

优点:

①既保持了直线制集中统一指挥的优点,又吸取了职能制专业化管理的长处;②组织形式较为稳定。

 3.主要缺点:

①各职能部门间缺乏有效的沟通,横向联系差;②直线部门和职能部门之间目标不统一,易产生矛盾;③信息传递慢,管理人员多和管理费用高。

8.组织设计的原则①目标一致原则②合理管理幅度原则③适宜的管理层次④分工原则⑤权责对等原则⑥才职相称原则⑦统一指挥原则⑧便于领导原则

9.组织设计程序①确定组织总目标②确定业务内容③确定组织形式④规定职责权限⑤配备人员⑥协调

第五章决策

1、决策的概念:

1.决策是指组织或个人为了实现某一目标而对未来一定时期内有关活动的方向、内容、方式的选择或调整过程。

2.经营决策指企业为了实现预期的经营目标,从多种可供选择的可行方案中选出一个最优或较满意方案的过程。

2、决策的基本特征:

(1)目的性

(2)选优性(3)关键性(4)创新性(5)过程性

3、决策的作用:

①决策是企业管理的最高职能,是管理权最集中的体现;是管理过程中最关键、最核心的环节。

②决策普遍存在于企业经营管理活动的整个过程和各个方面。

4、决策的内容经营战略方面的决策、技术更新发展方面的决策、生产管理方面的决策、财务成本方面的决策、市场营销方面的决策、组织和人事方面的决策

5、决策的分类①按照决策的重要程度分:

战略决策。

管理决策。

业务决策。

决策类型

决策者

 决策目的

 典型决策

战略决策

高 层

提高整体经营效能

投资、新产品开发、市场开发、机构及重要人事调整等。

管理决策

中 层

提高管理效能

供应、生产计划、销售、质量管理等。

业务决策

基 层

提高生产或工作效率

生产作业、存货控制、设备管理等。

6、三类决策的特点对照

 

 

7、决策程序:

诊断活动设计活动选择活动执行活动

8、决策方法分类:

定性决策方法定量决策方法

(1)确定性决策方法:

单纯选优法、盈亏平衡点法、线性规划法

(2)风险性决策方法3)不确定性方法:

小中取大法(最大最小损益值法)、大中取大法(最大最大损益值法)、大中取小法(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第十一章计划

1计划:

指组织根据环境的需要和自身特点,确定其在某一特定时期内的目标,并通过全局战略和具体行动方案的制定、执行和监督来协调、组织各类资源以顺利达到预期目标的过程

2、计划的作用:

①使决策目标具体化②减少不确定性因素的冲击③减少浪费和冗余④为控制提供标准⑤有效领导的前提

3、计划的内容:

①总目标(宗旨和使命)②具体目标③战略④政策⑤程序⑥规则⑦预算

4、计划的原则:

(一)全局性原则1.企业服从国家全局2.部门服从企业全局

(二)平衡原则1.计划与计划2.计划与能力3.能力与能力(三)效益原则(四)弹性原则对未来的超前反映(五)民主原则强调参与

5、计划的程序:

估量机会、确立目标、拟定可供选择的方案、根据目标比较选择方案、拟定落实措施、编制辅助计划、预算、计划的实施与调整

6、目标管理:

使组织中的上级和下级一起参与组织目标的制定,由此决定上下级的责任和分目标,并使其在目标实施中实行自我控制,以努力完成目标的现代管理方法。

7、目标管理的过程:

目标制定(企业的整体目标和战略)(原则:

1.经过充分协商2.适度3.明确、具体、(1.自我评价2.上级评价3.结果与考核挂钩)

第十二章领导

1、领导:

拥有一定权力和地位的个人或群体,通过自身的作用和指导来影响组织和组织成员,使其行为方向与组织目标相一致,行为状态有利于组织目标实现的艺术和活动过程。

含义:

1)领导的本质是影响力2)领导是一个过程,是一种艺术(3)指出了领导的目的。

(4)领导是一个双向的动态过程。

2、领导的作用:

①实现组织目标②在满足组织需要的同时尽可能的满足组织成员的需要

3、领导活动的要素:

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

4、领导的影响力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

(1)职权(职位权力)职权是领导产生影响力之本,它在领导活动中起着决定作用,职权具有强制力。

领导所处的法律地位和担任的职务,使其享有法定权力,领导的职权来自职务。

责任是权力的依据,权力是完成责任的保证。

有权无责,权力就会被滥用;有责无权,难以产生号召力。

领导的影响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拥有职位所固有的职权的大小,从根本上来讲,领导的影响力是职位的影响力。

(2)权威(非职位权力)权威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威望与信任,不具强制力,却起很大作用。

职权和权威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权威主要来源于因领导者的地位、技术、能力以及领导艺术而形成的领导者的个人素养和魅力。

有职权的领导者不一定有权威。

5、领导与管理的区别:

1.领导是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但除了领导,管理还有其它内容,如计划、组织、控制等。

2.领导者不一定是管理者,管理者也不一定是领导者。

6、如何获得权力:

(1)同有权势的人形成联盟

(2)施惠(3)不激怒别人4)从危机中获益(5)谨慎地寻求顾问(6)争取最关键的工作(7)不断地提高自己8)综合、创造使用

7、领导方式:

是指领导者从事领导活动所遵循的比较稳定的行为模式。

它是领导职能与管理效益之间的转换媒介。

1.强制命令式2.民主参与式3.放任无为式4.示范教育式

8、领导内容:

1.先行:

设计、决策、榜样2.沟通:

认真倾听、正确表达3.指导4.浇灌:

注重友谊与信任、力求公平一贯、强调积极面、支持下属、让下属参与决策、及时与下属沟通信息5.奖惩:

及时、明白、一致

9、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1.积极的进取心2.强烈的领导愿望3.诚实与正直4.高度的自信5.足够的智慧6.丰富的工作相关知识

(二)管理方格理论:

(美国管理学家罗伯特·布莱克和简·穆顿1964年提出)1.1.1型:

贫乏型管理2.9.1型:

专权型管理3.1.9型:

乡村俱乐部型4.5.5型:

中庸之道型管理5.9.9型:

团队型管理(三)管理情景理论:

1.成熟度理论(领导生命周期理论)2.权变理论:

菲德勒权变模型

第十章激励

1、激励的含义:

指为了特定目的而去影响人们的内在需要和动机,从而强化、引导或改变人们行为的复杂过程。

2、激励理论:

①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②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③赫茨伯格的激励-保健理论④麦克莱兰的三种需要理论⑤亚当斯的公平理论(公平公式:

OP/IP<=>O0/I0其中:

OP:

自己对所获报酬的感觉IP:

自己对所付出的感觉O0:

对参照系的报酬的感觉I0:

对参照系的付出的感觉)⑥斯金纳的强化理论⑦弗洛姆的期望理论

第十一章控制

控制:

指通过不断的接受和交换组织内外的有关信息,按既定标准对组织的实际工作活动进行监督检查,发现偏差、纠正偏差,以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和目标一致而采取的一种系统管理活动。

控制的内容:

对人员、财务、作业、信息、组织绩效的控制

控制的类型:

反馈控制、同期控制、前馈控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