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47031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3页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docx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

古典诗词对比阅读

 

比较阅读的设题点:

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表现出来的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等;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修辞手法、艺术手法的功能、作用;⑥诗作的语言风格、结构的总体安排、诗句在文中的作用等。

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对比阅读是诗词鉴赏中比较特殊的一种阅读方法,它主要是将两首以上的诗词加以比较分析,找出它们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

主要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内容等方面设题,有时也会涉及大意境和文学常识。

具体阅读方法和解题思路可以参考诗词鉴赏对策

(二)(三)(四)(五)中的阐述。

下面再作些简单提示。

  

古典诗词比较鉴赏题的考点测试形式大体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比较意象的内涵与人物形象的特点:

诗词中的人物形象包括意象和人物形象。

诗人总是借助特定的意象来抒发情感、表达意趣。

  解答意象与人物形象比较赏析题,要把握刻画人物的常用方法,特别是细节刻画以及烘托、对比、衬托、比兴等方法和抒情方式等。

就意象而言,既要把握常见诗词意象的内涵,如月亮多写思乡怀人,秋风多写离愁,青松多写节操刚正,蝉多喻高洁之士等,又要善于分析意象在特定语境中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有时还要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等创作背景材料,并能扣住带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加以分析,才能准确把握诗人的感情倾向。

  

例一、阅读下面两首诗,简析两首诗中采莲女形象的异同点;并分析诗人通过塑造的采莲女形象,各表达出什么样的感情。

采  莲  曲    王昌龄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采  莲  曲    白居易

菱叶萦波荷飐风,荷花深处小船通。

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

注:

①萦波:

在水波上旋转浮动。

②飐风:

在水中摇摆。

③搔头:

古代妇女绾发的簪子。

【参考答案】①同:

两首诗中的采莲女都热爱劳动,辛勤劳作。

异:

王诗中的少女美丽、欢乐、充满青春活力;白诗中的少女羞涩、纯真、情感真挚。

②同:

两首诗都传达出作者的欢悦、惊喜之情。

异:

王诗更突出地赞美少女的美丽,白诗更突出的是表现少女情感上的羞涩中包含着的喜悦。

例二、比较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回答两诗中为什么都写到雁。

闻雁韦应物

故园渺何处?

归思方悠悠。

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寒塘赵嘏

晓发梳临水,寒唐坐见秋。

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

【参考答案】两首诗借助“雁”表达了相同的情感。

因为雁是候鸟,春秋迁徙。

秋天,大雁仿佛在奋力飞回故巢。

这种景象每每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

因此诗人常常借雁抒情,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例三、2005年浙江高考诗歌鉴赏题,要求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齐安郡中偶题    杜  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揽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参考答案】这两首诗均以荷与西风为主要意象,运用拟人手法刻画“荷”的形象,但是抒发的感情不一样。

①杜诗的“落日、轻、恨、背”等属于冷色调词,诗中的“绿荷”由“恨”而“背西风”,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

②杨诗中的“热、藏、碧”等属于暖色调词,诗中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叶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娇羞之态,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

二、比较思想感情:

古典诗词都是作者特定情感的产物。

而作者的情感不可能凭空而发,总要借助一定的物象来传达。

赏析诗词要善于从字里行间读出作者特定的思想、特定的心境和特定的情感。

解答此类赏析题,应找出能传达作者思想感情的物象加以揣摩,感受作者的思想情感,达到与作者的情感共振。

具体答题格式是“通过什么+用什么方法+抒发(寄寓)什么感情”。

例四、下面两首唐诗都表达了送别友人的离情,试简要分析两首诗感情的不同之处。

送柴侍卿   王昌龄

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

青山一道同风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参考答案】《送》诗中“不觉有离伤”“一道同风雨”“何曾是两乡”等词语,在劝慰友人中表达出诗人洒脱、乐观、豪爽的感情。

《黄》诗用“烟花”“孤帆”“尽”“唯见”等词语,表达出友人去后诗人惆怅、难舍、牵挂的感情。

例五、2006年高考重庆诗歌鉴赏题的第二问,要求分析两首清代诗歌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

新    雷    张维屏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

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参考答案】前者通过“春生”“千红万紫”“新雷”,寄托了对新生活、新气象的渴望与期盼,后者通过“落红”“春泥”“花”,寄托了对新生事物的无限关爱。

三、比较遣词造句的技巧:

古典诗词讲究遣词造句,甚至有人达到了“语不惊人死不休”的程度。

遣词炼句其实就是作者力求选择最能准确传达自己情感的词句。

赏析古典诗词,离不开对遣词炼句的揣摩,离不开对诗眼的分析。

解答比较遣词炼句的技巧题,可以按照分析词语含义、表现方法与表达作用的步骤来进行。

例六、阅读下面两首诗,

简要分析李诗中“逐”字和曾诗中“倚”字的不同表达效果。

柳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①断肠天:

指繁花似锦的春日。

断肠:

销魂。

【参考答案】李诗中的“逐”字运用拟人手法,本来是东风吹动柳枝,用一“逐”字,说柳枝追逐东风,变被动为主动,形象更加生动可爱,表现了柳枝的蓬勃生气。

曾诗中的“倚”字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地描绘出小人得志、倚势猖狂的丑态。

古代诗歌对比阅读鉴赏技巧训练

古代诗歌的阅读能力考查,是高考语文试卷中必考题,从近几年高考特别是04年、05年试题看,重点是单诗的考查,因而对比性阅读很可能是今年高考中出现的一种新的主要的考查形式,古代诗歌鉴赏的对比阅读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因此作为考生,对古诗的对比阅读应该早做准备。

古诗的比较阅读,考题常在以下几个方面设“比较”点:

①诗作的主要内容和情感;②诗句的意思和作用;③诗作塑造的主要形象、创设的具体意境;④遣词的生动、形象、精巧;⑤诗句的前后勾联照应;⑥修辞手法的功能、作用;⑦诗作结构的总体安排等。

还有一些典故的运用、反向衬托的作用等。

下面就为应考者提供一些诗歌鉴赏比较阅读的训练题,以备考前练兵。

1.阅读下面两首写春天的诗,做题。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春 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注:

张十八,指张籍,他在兄弟辈的排行中是十八,曾任水部员外郎。

“天街”指皇城中的街道,“皇都”指京城长安

(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中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春色如画的美景,诗中“草色遥看近却无”一句与《春雪》的哪一句所描写的春色与所表现的心情是一样的?

(2)“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揭示一个重要的哲理,请予概括。

(3)第二首诗“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两句构思新巧。

请简述。

参考答案:

(1)二月初惊见草芽

(2)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力量。

(3)白雪却等不住春天的晚到,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

一个盼春的诗人,如果自然界还没有春色,他就可以幻出一片春色来。

初春时节,雪花飞舞,本来是“新年都未有芳华”的原因,可是诗人偏说白雪是因为嫌春色来迟,才“故穿庭花”纷飞而来,翻因为果。

这可谓构思新巧。

2.阅读下面两首李白的赠诗,回答问题。

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

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中圣:

曹魏时徐邈嗜好饮酒,他将清酒称为圣人,浊酒称作贤人。

“中圣”就是喝醉酒的意思。

赠汪伦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第一首赠诗中的“风流”在本诗中是什么意思?

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说明。

 答:

(2)两首诗的最后两句,在修辞手法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风流”一词在本诗中是洒脱、清高、超凡脱俗的意思。

从第二联写他青壮年时“弃轩冕”,老年时“卧松云”中可看出;从第三联的“频中圣”“不事君”中也可以看出。

(结合任一联均可)(2)前一首用比喻和借代,将孟浩然的人品比作不可仰的高山;用“清芬”来借指孟浩然本人。

后一首则用夸张的手法写汪伦对自己情谊之深。

3、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做题。

听蜀僧睿弹琴李白

蜀僧抱绿绮,西下峨嵋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余响入霜钟。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听弹琴 刘长卿

泠泠七弦上,静听松风寒。

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

”郭璞注:

“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这两首诗写听琴,并没有着重写弹奏技巧和琴声,而是把重点放____上,从侧面表现音乐的高妙。

(2)这两诗都写到“松”,用以比喻琴声的不同:

①李诗:

②刘诗:

(3)李诗颈联两处使用典故,伯牙与钟子期的故事点明自已也是通晓音律之人,“霜钟”的传说点明物候时令,此外,这两处的用典还有更深层的寓意是:

____

参考答案:

(1)描写听者的惑受上

(2)李诗:

琴声铿锵有力。

刘诗:

琴声凄清哀愁。

(3)期待着同样能得到人生的知音

4、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做题。

夜泊牛渚怀古 李白

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登舟望秋月,空忆谢将军。

余亦能高咏,斯人不可闻!

明朝挂帆去,枫叶落纷纷。

注:

牛渚,即谢尚闻袁宏咏史处。

袁宏少时孤贫,以运租为业。

镇西将军谢尚镇守牛渚,秋月乘月泛江,听到袁宏在船上讽咏他自己的咏史诗,非常赞赏。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楼有怀)   辛弃疾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

天下英雄谁敌手?

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1)这两诗词都是怀古词,而引起词人吊古的原因不同,请简要说明。

答:

(2)李诗“枫叶落纷纷”表现一种寂寞凄清的情怀。

是什么原因引起诗人这种情怀呢?

答:

(3)简析《南乡子》“生子当如孙仲谋”所蕴含的时代思想内涵。

参考答案:

(1)①李:

牛渚秋景色。

(“秋月”不对)②辛:

京口北固楼。

(2)因不遇知音而引起的。

(3)代表南宋人民要求奋发图强、抗敌救国的时代呼声。

5、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台城韦庄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鹿柴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注]韦庄(836——910),晚唐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人。

《台城》中“鸟空啼”的“空”字与《鹿柴》中的“空”字所表现的意境是否相同?

请简析。

“鸟空啼”的“空”是“白白地”、“徒劳地”的意思,既衬托出梦一般的景色,又隐含了诗人对历史兴衰的感慨:

台城历经变迁,已经面目全非,但不解情的大自然,却一年一度春色,连鸟儿也无谓地在啼鸣。

这与杜甫的“隔叶黄鹂空好音”有异曲同工之妙。

于乐景中注入哀情,反衬自然无情人有情,传达出诗人心灵深处的忧伤。

《鹿柴》中的“空”是“空旷”之意,展现的是大山幽静、不闻人语的情境,表现宁静幽深的境界。

6、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回答问题。

墨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寒菊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1)这两首诗在思想内容和表现手法方面有什么相似之处?

(写出两点即可)

  答:

(2)在《寒菊》一诗的“宁可枝头抱香死”这句中,你认为哪个字用得最为传神?

请简述理由。

  答:

(3)两首诗在语言风格上有何不同?

  答:

参考答案:

(1)①都是托物言志的诗,借写花来表现自己的精神追求。

②都不直书其物,文中对写作对象的称谓,前者写梅不用“梅”字,后者写菊不用“菊”字。

③都化用了典故。

前者化用王羲之练书法洗笔,洗黑了池水的典故;后者化用了陶渊明“采菊东篱下”的典故。

(2)用得最传神的一个字是“抱”字,它形象传神地表现了菊花坚守节操,至死不变的高贵品质。

(3)《墨梅》一诗语言通俗明快,琅琅上口,近乎口语;《寒菊》一诗语言文雅含蓄。

前者直说“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后者曲言“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7、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回答问题。

从军行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渔家傲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从军行》和《渔家傲》在所写内容上有什么共同点?

  答:

(2)《从军行》和《渔家傲》在写法上有何异同?

  答:

(3)两首诗词在思想风格上有何不同之处?

  答:

参考答案:

(1)①两者都以戍边为题材。

②两者都表现了边塞生活的艰苦。

(2)①相同处:

写戍边生活,但却不从战争或战事的角度写。

②不同处:

前一首偏重于写边塞生活环境的恶劣,如用“暗”“孤”“穿”这样的字眼;后一首侧重渲染战士思归的情绪,下阕尤其明显。

(3)王昌龄的诗表现出勇于杀敌,不获全胜不言归的激越之情,风格豪壮。

范仲淹的词较多地表现了战士们希望早日结束战争、尽快回归家乡的情绪,在风格上显得悲壮。

8、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做题。

孤雁 杜甫

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谁怜一片影,相失万重云。

望尽似犹见,哀多如更闻。

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

孤雁 崔涂

几行归塞尽,念尔独何之。

暮雨相呼失,寒塘欲下迟。

渚云低暗度,关月冷相随。

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

注:

矰:

短箭;缴:

系箭的丝绳。

1.诗歌的抒情主人翁往往是自己。

这两首诗都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2.杜诗"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的作用是什么?

请简析。

答:

3.崔诗“未必逢矰缴,孤飞自可疑”的解释有两种,一是你未必会遇到弓箭的射击,但独自飞行毕竟害怕;二是虽然你未必会遭暗算,把生命葬丧,只是失群孤飞,毕竟叫人疑惧不已。

你同意哪一种?

请简析。

答:

参考答案:

(1)都表现了诗人孤独凄凉的羁旅之情。

(2)“野鸦无意绪,鸣噪自纷纷”,意思是野鸦毫无愁绪,杂乱的吵嚷个不停。

用野鸦的无忧无虑、热闹非常来反衬孤雁的寂寞、愁苦。

(3)第二种说法,有其道理。

作为孤雁,是害怕人的伤害,诗中也有类似的说明:

“寒塘欲下迟”。

正是诗人对孤雁的要穿越长空,克服“暮雨”“渚云”“矰缴”等的困难和威胁,表现极大的怜悯,就是没有“矰缴”的威胁,也是困难重重,安危难料,令人担忧。

9、阅读下列诗,做题。

 咏柳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咏柳曾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注:

解把,解得,懂得。

(1)贺诗和曾诗中都有"不知"二字。

请分析其不同的感情色彩。

答:

(2)曾诗"不知天地有清霜"如果改为"不知秋后有清霜"于文意也可通。

你觉得哪一种更好些?

请简述理由。

答:

参考答案:

(1)贺诗“不知”是赞美柳树也赞美春风,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无限热爱;曾诗"不知"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无好下场。

(2)用“天地”好。

“天地”着眼于空间,有立体感,突出了正气的浩然之态;"秋后"与"清霜"语意交叉,给人以重复之感。

10、阅读下列诗,做题。

    早梅(唐)张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

               梅花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1)张诗首句中的“白玉条”一语所用的修辞手法是,并与下文的___字前后呼应。

(2)这两首诗都写了雪,但其作用不同。

答:

(3)这两首诗都表达了同一个主题,为主题是什么?

答:

参考答案:

(1)比喻,雪

(2)①张诗写雪的作用是:

表现梅的洁白。

②王诗写雪的作用是:

衬托梅的暗香。

(3)赞美梅花不畏严寒的坚强品格。

 从上面的训练中不难看出古诗比较阅读应遵守的基本原则,那就是“求同取异”。

“求同”就是发现两首诗中相同、相似的东西;“取异”就是分辨两诗中不同乃至相对、相反的东西。

“求同”也好,“取异”也好,重点都要落实到上面提到的一些主要对比点上去,答题都要从诗作中找到具体依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能源化工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