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369608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43.8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docx

高考模拟卷重庆市巫溪县中学校届高三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巫溪中学高三(上)9月月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是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要求,也戳中了一些地方城镇化的软肋。

一些乡村在变为城镇的过程中,虽然面貌焕然一新,但很多曾经让人留恋的东西却荡然无存。

人们或多或少有这样的担忧:

快速的、大规模的城镇化会不会使“乡愁”无处安放?

要在城镇化进程中留住乡愁,不让“乡愁”变成“乡痛”,一个重要措施是要留住、呵护并活化乡村记忆。

乡村记忆是乡愁的载体,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物质文化的记忆,如日常生活用品、公共活动场所、传统民居建筑等“记忆场所”;另一方面是非物质文化记忆,如村规民约、传统习俗、传统技艺以及具有地方特色的生产生活模式等。

乡村物质文化记忆与非物质文化记忆常常相互融合渗透,构成一个有机整体。

这些乡村记忆是人们认知家园空间、乡土历史与传统礼仪的主要载体。

在城镇化的过程中留住他们,才能留住乡愁。

这实质上是对人的情感的尊重。

至于哪些乡村记忆真正值得保留,这一方面可以借助一些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合理的评估,另一方面可以广泛听取民意,然后进行综合甄选。

在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需要做好这方面的前期规划。

仅仅留住乡村记忆而不进行呵护,乡村记忆会逐渐失去原有魅力。

呵护乡村记忆,使其永葆“温度”,就要对相关记忆场所做好日常维护工作,为传统技艺传承人延续传统技艺创造条件,保持乡村传统活动的原有品质。

比如,对一些乡土景观、农业遗产、传统生产设施与生产方法等有意识地进行整理维护。

对于乡村中的集体记忆场所,如村落的祠堂、乡村的入口、议事亭、祭祀场所等,不可因为城镇化就让其全部消亡,而应对这些承载着人的情感和记忆的场所定期维修。

既要让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更为方便,又要让游子在故乡找到依恋感与归属感。

如果说留住和呵护乡村记忆是一种消极型的留住乡愁的话,那么,活化乡村记忆则是一种积极型的留住乡愁。

活化乡村记忆,就是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深度挖掘乡村记忆与乡村传统产业,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将“文”“人”“居”与“产”融合在一起,让原来的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充满生机活力。

这需要相应的公共设施与之配套,需要发展教育、医疗、商业、娱乐休闲产业等,使乡村记忆在新的时空条件下产生新的凝聚力。

(摘编自陆邵明《留住乡愁》)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新型的城镇化建设,如果在建设之余还能兼顾人文保护,就不会留下“乡痛”。

B.在城镇化过程中,定期维修乡村的集体记忆场所,是呵护乡村记忆的一种方式。

C.乡村记忆是居民情感所系和乡愁载体,在城镇化过程中,必须完好保存下来。

D.活化乡村记忆是指赋予乡村记忆新的文化内涵,使之成为相关产业的配套设施。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围绕着乡村记忆的保护,文章逐层递进地论证了留住乡愁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B.文章将乡村记忆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个方面,并论及了二者的有机联系。

C.认为乡村与人的情感、记忆密切相关,这是文章论述城镇化与乡愁关系的前提。

D.文章提出以综合甄选的方式选择保留哪些乡村记忆,并举例说明了甄选的标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如果能留住乡愁,就有可能避免城乡变迁中物质空间变化与人的情感发生冲突。

B.能对乡村记忆进行精细化、产业化升级,说明乡村记忆的内涵并非一成不变的。

C.为了保护乡村记忆,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还应该考虑到当地居民的文化需求。

D.如果游子在城镇化的故乡找到依恋感和归属感,就说明故乡已活化了乡村记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在流放地①

契诃夫

外号叫“明白人”的谢苗,同一个谁也不知名字的年轻鞑靼②人,坐在岸边的篝火旁。

谢苗是个六十岁上下的老头子,瘦骨嶙峋,掉了牙,但肩膀宽,看上去还挺硬朗,这时已醉醺醺的了。

鞑靼人生了病,很难受,他裹紧破衣衫,正在讲他的家乡辛比尔斯克如何如何好。

“那当然,这儿不是天堂。

”谢苗说。

“不好,不好!

”鞑靼人说着,担惊受怕地朝四下里张望。

鞑靼人抬头看一下天。

满天星星,跟他家乡一样多,周围也是一片黑暗,可总觉得缺少点什么。

在家乡,完全不是这样的星星,这样的天空。

“不好,不好。

”他连连说道。

“你会习惯的!

”谢苗说,笑了起来,“现在你还年轻,傻,嘴上的奶味还没干,凭那股傻劲你会觉得,这世上没有比你更不幸的人,可是总有一天你会说:

‘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瞧瞧我,再过一个星期,等水退下去,我们要在这里安置渡船,在这两岸间摆过去渡过来。

就这样我一干就是二十年。

谢苗拿起酒瓶,猛喝了一大口,接着说:

“我呀,伙计,可不是普通的庄稼汉,也不是出身卑贱的人,我是教堂主管的儿子。

想当年我自由自在,进进出出穿着礼服。

可现在,我把自己磨炼到了这种地步:

我能赤条条躺在地上睡觉,靠吃草过日子。

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当年,我从俄罗斯发配到这里,从头一天起我就咬牙顶住:

我什么也不要!

鞑靼人浑身发抖,费劲地搜罗着他所知道的有限的俄语词汇,结结巴巴地说:

“上帝保佑,千万别在外乡得病,死掉,埋进这片寒冷的铁锈般的土地里。

“你会习惯的!

”谢苗说完就走啦。

鞑靼人带着憎恨对谢苗说:

“上帝创造人,是要人活,要人高兴,要人伤心,要人忧愁,可是你,什么也不要,所以你,不是活人,是石头、泥土!

鞑靼人独自留下,他又添些枯枝,侧身躺下,望着篝火,开始思念起家乡和妻子来。

红土高坡,驳船,河流,不怀好意的异乡人,饥饿,寒冷,疾病——所有这一切或许实际上并不存在;或许这一切仅仅是梦中所见。

天亮了。

正下着雪。

“喂!

”对岸有人在喊叫,“放渡船过来!

“行了,急什么!

”谢苗说。

那种口气仿佛他深信不疑:

这世上的事都用不着去着急,因为照他看来,急也不管用。

等船的是个瘦高个子的老头。

他们把马车拖上驳船,又往回划去。

谢苗叫他瓦西里·谢尔盖伊奇的那个人,在大家划船的时候,一直站着不动,咬紧厚嘴唇,眼睛望着一处地方发愣,马车夫请求他允许在他面前抽烟,他什么也没有回答,好像没听见似的。

谢苗用肚子压着船舵,瞧着他挖苦说:

“即使在西伯利亚,人们也照样能生活。

活得下去的!

大家都笑起来。

鞑靼人厌恶地皱起了眉头,一挥手,裹紧破衣衫,朝篝火走去。

几个船工和谢苗拖着沉重的脚步走进了小木屋。

“好冷啊!

”一个船工声音嘶哑地说。

他在潮湿的泥地上躺下去,伸直身子。

“是啊!

不暖和!

”另一个附和道,“苦役犯的生活……”

大家都躺下了。

门被风吹开了,雪飘进屋里。

谁也不想爬起来去关门:

他们怕冷,懒得去关门。

“我挺好。

”快要入睡的谢苗迷迷糊糊地说,“上帝保佑,但愿人人都能过上这种生活。

“你呀,当然,服了一辈子苦役,连鬼都抓不住你。

”外面传来狗吠似的呜呜声。

“这是什么声音?

谁在那儿?

“是鞑靼人在哭。

“瞧他这……怪人!

“他会习——习惯的!

”谢苗说完,立即睡着了。

其余的人也很快进入梦乡。

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

一八九二年五月八日

(选自《契诃夫小说选》,有删改)

【注】①一八九一年,契诃夫抛弃了托尔斯泰的“勿抗恶”的哲学,他理性地认识到,托尔斯泰的哲学只是空想而不能实行的高尚的忍受哲学,对于现实不适用。

契诃夫反托尔斯泰哲学而写了小说《第六病室》和《在流放地》。

②鞑靼:

俄国境内少数民族。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中的谢苗与年轻鞑靼人对待生活的态度是完全不同的,这两者形成鲜明对比,作者肯定了后者,否定了前者。

B.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人物形象时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肖像、动作、神态等描写,给谢苗起外号“明白人”有讥讽之意。

C.谢苗知道要适应流放地的生活,多次对年轻鞑靼人好言相劝,年轻鞑靼人虽然憎恨他,但对他的帮助还是非常感谢。

D.小说叙写以谢苗与年轻鞑靼人为代表的流放者的生活,突出了流放者艰辛、凄苦的状态,表达了要奋起反抗的主题。

5.小说在刻画谢苗这个形象时,突出了他的哪些性格特征?

请简要分析。

(4分)

6.小说结尾写“那门就这样一直没关”,请结合全文,探究作者这样结尾的意图。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光明网):

中国拥有3000多家制笔企业,年产圆珠笔近400亿支,堪称圆珠笔第一大国。

但令人尴尬的是,这400亿支圆珠笔笔尖上的球座体,从设备到原材料,都高度依赖进口。

明明是制造业大国,为什么连小小的笔尖都无法做到完全自主研发自主生产?

时间流转,尴尬的局面终于发生了变化:

中国有了属于自己的圆珠笔尖。

圆珠笔笔头分为笔尖上的球珠和球座体。

生产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需要二十多道工序。

笔头里面有不同高度的台阶和五条引导墨水的沟槽,加工精度都要达到千分之一毫米的数量级。

而笔头的关键部位更是要细上加细——在笔头最顶端的地方,厚度仅0.3-0.4毫米。

极高的加工精度,对不锈钢原材料提出了极高的性能要求,既要容易切削,加工时又不能开裂,小小“笔尖”着实考验着中国制造。

科研人员们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向世人展现了大国工匠应有的风采,笔尖钢的元素配比参数终于浮出水面。

也正是因为他们贯彻了“工匠精神”,才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一场关于“笔尖工艺”的硬仗,打倒了一批只会粗制滥造的企业,同时也让真正的精英们站在了行业的制高点上。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而当下,我们正努力走在成为制造业强国的路上。

面对现实的挑战,我国制造业不断寻求转型升级、提质增效之路。

而在转型提质的过程中,践行“工匠精神”则显得格外关键。

相信在未来,“工匠精神”也定将引领中国制造业走向“以质取胜”的新阵地。

材料二(央视新闻客户端):

一个小小的圆珠笔头,也是中国制造业面临问题的缩影。

要实现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的转变,同样任重道远。

中国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说:

“制笔行业现阶段与国外的差距,应该说不完全是技术上的。

现在主要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这些都是有一定差距的。

整个中国的制造业都比较浮躁,而且现在这种形势更是如此。

来自一线的制笔企业负责人陆宪明说,一次去日本制笔企业参观的经历让他难以忘怀:

“在一个日本制笔企业,我看到在笔头的生产线上,一个女工,大概45岁左右,她从工位里面拿出笔头清洗好,推到边上检验台做记录,这么厚的本子,我一看这个本子她大半本记掉了,这样一本东西要从开始记到现在,没有五年十年是不会有这么厚的,说明他们的员工工作的那种专注仔细。

现在中国企业的员工流动比较大,技术含量不够,积累不够,经验不够,这种差距,你就很难培养出那种专心细致的工匠来。

所谓工匠精神确实是需要一种耐心的、踏踏实实的精神,心无旁骛、专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

这是我们目前最差的地方。

材料三(新浪网):

不久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太原主持会议时指出,“去年,我们在钢铁产量严重过剩的情况下,仍然进口了一些特殊品类的高质量钢材。

我们还不具备生产模具钢的能力,圆珠笔头上的‘圆珠’,目前仍然需要进口。

这都需要调整结构。

事实上,圆珠笔头问题折射出了中国制造业深层的结构性的问题。

有专家分析认为,企业创新能力不足,是结构性问题中最为典型的表现。

一方面是技术含量低和附加值低的低端产品生产过剩,另一方面是技术含量高和附加值高的高端产品供给不足,这两种现象同时存在。

这也正是当下中央提出要进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原因。

而要进行这样的改革,从根本上来说,还是要从理念入手,从人入手。

许多专家一致认为,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严重紧缺。

良好素质的技术工人,不应仅仅是掌握制造技术,而且还应该是有责任心的匠人,是能够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的匠人。

但是在人才培养和使用上,我们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对技术工人重视不够,导致这部分人才严重缺失。

显然,中国经济要转型升级,要搞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必须要从制造业重塑人力基因入手。

企业首先要转变生产经营理念,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建立起一种超越世俗商业利益的成就动机。

同时,整个社会要注重人才培养,特别是技术工人的技能培养,畅通其职业发展通道、提高其收入水平、改善其工作环境。

7.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二用日本制笔企业一个女工做记录的事例和中国员工的现状作对比,旨在表明中国企业的员工在工匠精神方面尚有欠缺。

B.材料一报道了中国3000多家制笔企业曾经面临的尴尬局面,同时指出这局面已改变,这些企业已能够自主研发、自主生产笔尖。

C.材料三引用总理的话,说明了钢铁行业产能过剩以及特殊类高质量钢材仍需进口的问题,突出了中国制造业调整结构的必要性。

D.综合三则材料可以看出,中国制造业正在快速发展,但我国要成为制造业强国还需解决很多问题,其中之一就是践行工匠精神。

8.下列针对上述材料的分析,较为合理的两项是()(5分)

A.在制笔协会理事长王淑琴看来,我国现阶段制笔行业与国外的差距,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心态上、在思维模式上,还在文化和环境上。

B.材料说我国制笔企业三千余家,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又用“小小”修饰笔尖,两相对比,突出了我国制笔业高度依赖进口球座体的尴尬。

C.工匠精神内涵丰富,如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做到极致;专注仔细,耐心踏实,心无旁骛;责任心强,而且能对产品终身品质负责。

D.我国圆珠笔制造业的新突破启示我们,只要科研人员能够不断雕琢,精益求精,努力贯彻“工匠精神”,就一定能够将产品做到极致。

E.笔头分为球珠和球座体,生产一个圆珠笔需要二十多道工序,对笔尖的加工精度和材料性能要求极高,而此前中国制造达不到这些要求。

9.请结合三则材料,概括中国制造业面临的问题,并谈一谈发展对策。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衍字夷甫,神情明秀,风姿详雅。

总角尝造山涛,涛嗟叹良久,既去,目而送之曰:

“何物老妪,生宁馨儿!

然误天下苍生者,未必非此人也。

”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武帝闻其名,问戎曰:

“夷甫当世谁比?

”戎曰:

“未见其比,当从古人中求之。

”衍既有盛才美貌,明悟若神,常自比子贡,兼声名籍甚,倾动当世。

妙善玄言,唯谈《老》《庄》为事。

每捉玉柄麈尾,与手同色。

义理有所不安,随即改更,世号“口中雌黄”。

朝野翕然,谓之“一世龙门”矣。

累居显职,后进之士,莫不景慕仿效,选举登朝,皆以为称首,矜高浮诞,遂成风俗焉。

衍虽居宰辅之重,不以经国为念,而思自全之计。

及东海王越薨,众共推为元帅。

衍以贼寇锋起,惧不敢当,辞曰:

“吾少无宦情,随牒推移,遂至于此。

今日之事,安可以非才处之?

”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衍为陈祸败之由,云计不在己。

勒甚悦之,与语移日。

衍自说少不豫事,欲求自免,因劝勒称尊号。

勒怒曰:

“君名盖四海,身居重任,少壮登朝,至于白首,何得言不豫世事邪?

破坏天下,正是君罪。

”使左右扶出,谓其党孔苌曰:

“吾行天下多矣,未尝见如此人,当可活不?

”苌曰:

“彼晋之三公,必不为我尽力,又何足责乎?

”勒曰:

“要不可加以锋刃也。

”使人夜排墙填杀之。

衍将死,顾而言曰:

“呜呼!

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时年五十六。

(节选自《晋书·列传第十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B.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C.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D.衍年十四/时在京师/造仆射羊祜/申陈事/状辞甚清辩/祜名德贵重/而衍幼年无屈下之色/众咸异之/杨骏欲以女妻焉/衍耻之/遂阳狂自免/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尊号,古代尊崇皇帝、皇后的称号,皇帝的称号主要有四种:

尊号(徽号)、谥号、庙号、国号。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总角,古时少儿男未冠、女未笄时的发型,头发梳成两个发髻,如头顶两角,后来代称儿童时代。

D.三公,中国古代朝廷中最尊显的三个官职的合称,在不同朝代对三公的具体所指不尽相同。

12.对原文有关内容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衍神情秀美,仪态风雅。

少时拜访山涛后,虽然得到了山涛的赞扬,但是山涛认为他也许会误尽天下苍生。

B.王衍擅长玄谈,人称“口中雌黄”。

他旁征博引,信口雌黄,即使说话前后颠倒,也能立刻修正。

C.王衍声名显赫,时望所归。

朝野之士争相夸赞他,而后辈士子将他视为楷模竞相模仿,甚至虚浮妄诞成为时风流俗。

D.王衍身居要职,却推脱责任。

东海王司马越死后,众人推举王衍做元帅:

但他在国难当头的时候,却借口推脱。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俄而举军为石勒所破,勒呼王公与之相见,问衍以晋故。

(2)吾曹虽不如古人,向若不祖尚浮虚,戮力以匡天下,犹可不至今日。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薄幸•送安伯弟

韩元吉

送君南浦。

对烟柳、青青万缕。

更满眼、残红吹尽,叶底黄鹂自语。

甚动人、多少离情,楼头水阔山无数。

记竹里题诗,花边载酒,魂断江干春暮。

都莫问功名事,白发渐、星星如许。

任鸡鸣起舞,乡关何在,凭高目尽孤鸿去。

漫留君住。

趁酴醿香暖,持杯且醉瑶台露。

相思记取,愁绝西窗夜雨。

注:

韩元吉,河南许昌人,是南宋初期主战派人物之一。

14.下列选项中,对本词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词一开头开门见山,迅速入题。

“南浦”两字是人们抒发惜别之情的常见意象,令读者感受到一股感伤的意味。

B.词的上阙主要写离别,下阙主要是抒发感慨。

全词写眼前景当下事,感情深挚,读来有一种苦涩的韵味。

C.“闻鸡起舞”是个典故。

词的开头写送别,“漫留君住”三句,又回到惜别,劝安伯姑且停留片刻,持杯痛饮。

D.“记竹里题诗”三句中“载酒”、“题诗",是文人常见的交往活动。

“魂断”二字,是“悲哀”的意思,直言今日别离的苦痛。

E.“青青万缕”描写满眼的绿柳,让人产生分别的感伤的联想。

“更满眼、残红吹尽”,使人去想象那残花在枝头片片被吹落的景象,增添了感伤的气氛。

15.本文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复杂心情?

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中的空缺部分。

(1)张养浩《山坡羊·潼关怀古》中,揭示历史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哲理,表现都城由盛转衰,令人伤心的句子是“  ,  ”。

(2)《鱼我所欲也》中,孟子认为失其本心的行为是:

  。

(3)《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表现词人凭吊英雄人物,抒发自己壮志难酬,只好以一杯清酒寄月的苦闷心情的词句是:

  ,  。

三、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他此时正心事重重,尽管窗外鸟语花香,一片春意盎然,他也目不窥园,无心欣赏,还时不时的叹上一口气。

②抗日战争时期,汪精卫等人投靠日本,建立伪国民政府,这些人沐猴而冠,卖身求荣,是会被永久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的。

③学生和家长发自内心感谢老师,也是人之常情,正常表达谢意的方式,如送花、送贺卡,其实不容置喙,否则就可能走向另一个极端。

④自8月1日滴滴收购优步中国的消息正式宣布后,网上盛传商务部反垄断局已两次约谈滴滴并依法进行调查,滴滴对此讳莫如深。

⑤一支平庸无奇的队伍,一群身无长物的球员,主教练的本事再大,也不可能凭一已之力让球队由平庸变神奇,这是可以理解和接受的。

⑥等红灯时,一辆自行车斜插在一辆电动车前,骑电动车的大叔当仁不让又插到了自行车前面,然后两人就争吵了起来。

A.①④⑥B.②⑤⑥C.①③⑥D.②④⑤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经过几代航天人的艰苦奋斗,中国的航天事业开创了以“两弹一星”、载人航天、月球探测为代表的辉煌成就。

B.浙江出台的2017年高考招生录取方案遵循以“学生本位”为原则,以学生需求为导向,在扩大考生选择权的同时,尽可能降低考生风险,维护考生利益。

C.新能源空铁列车具有平稳舒适安全性高,节能环保噪音低,占地少适应性强,景象美观视野开阔等特点,是一种现代化新型交通工具。

D.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近日修订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绩效评价办法》,将加大对扶贫结果较好省份的奖励。

19.填入下面文段空白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人的思维有一种惰性,遇到新的情况、新的问题,①习惯于沿着前人或自己的思维老路走,②已经证明此路不通了,仍固执地在那条思维路线上徘徊,陷“迷途”而不能自拔,③耗费了宝贵的时间和精力,却难以取得应有的成果。

④从事机械性、重复性的劳动,这种思维惰性的局限还不算很明显,顶多是没有什么新的创造。

⑤对诗人来说这就是个“致命伤”,⑥“好曲不能三遍唱”。

A

有时

如果

但是

因为

B

虽然

尽管

一旦

然而

因为

C

就算

有时

如果

/

所以

D

就算

尽管

一旦

所以

20.在下面一段文字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5分)

“一阴一阳之谓道”是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个重要论断。

那么,①        ?

首先,  ②     ,万事万物都存在这种关系,比如自然界的天地、四季、山水、风火等,都有阴阳之别。

其次,阴阳两种属性尽管是对立的,③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阴阳互相配合,才能化生万物。

再次,阴阳是可以互相转化的,比如泰与否、损与益等,都不是一成不变的。

由上所述可见,阴阳两种属性是对立统一的关系。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6分)

“爆竹声声除旧岁”,说的是欢度春节时的传统习俗。

春节燃放烟花爆竹虽然喜庆,但会带来空气、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还可能引发火灾,一旦引发火灾,势必造成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

现在很多城市已经限制燃放,这样就可以避免发生火灾,而且只要限制燃放,就能避免环境污染,让空气新鲜、环境优美。

①火灾不一定会造成人身伤亡。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高考临近,某中学为鼓励高三学生努力学习,在校园中张贴了大量内容各异的宣传标语,如“天王盖地虎,全考985;宝塔镇河妖,全上211”“每天增一分,干掉千百人”“考过高富帅,战胜官二代”“只要学不死,就往死里学”等。

这些标语引发了校内外各界人士的热议,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简洁有力,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有人认为这些标语的内容过于直白功利,会将学生的思想引入歧途;还有人认为学校教育理念和方法出现了偏差……

对于这件事,你有什么看法?

请写一篇文章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要求:

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