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391406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docx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孟子》中考试题全解析参考

1.北京市(09)四、文言文阅读(共9分)

阅读《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完成第10—12题。

①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高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②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2分)

(1)舜发于畎亩之中发:

______________

(2)人恒过然后能改过:

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4分)

(1)饿其体肤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行拂乱其所为翻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第②段,说出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阅读

10.答案:

(1)起,指被任用

(2)犯错误(或:

犯过失)

11.答案:

(1)使他经受饥饿(之苦)。

(或:

使他经受饥饿,以致身体消瘦)

(2)使他做事不顺。

(或:

所行不顺,使所做的事颠倒错乱。

/在他做事时,使他所做的事不顺利。

/所行不顺,使他的经历总是不顺畅如意)

12.答案:

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

2.大连市(09辽宁省)

二、古诗文阅读(16分)

(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中,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

(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喻()

(2)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则()

(3)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然()

10.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2分)

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11.请概括回答“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是人”指的是哪一类人。

(2分)

答:

二、(16分)

(一)

9.

(1)明白(了解、知道)

(2)如果(假若)(3)这样

10.(通过这些)使他(们)的心惊动,使他(们)的性格坚强起来,增加他(们)所没有的才能。

(翻译意思对,语句连贯;“益”字翻译正确即可)

11.受艰苦磨炼之后,能够成就不平凡事业的人。

3.衡阳市(09湖南省)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孟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9.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1分)

A.困于心苛政猛于虎也

B.苦其心志帝感其诚

C.出则无敌国外患者肉食者谋之

D.舜发于畎亩之中何陋之有

20.选出下列加点词词义相同的一项:

(2分)

A.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上使外将兵

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在乎山水之间也

C.人恒过,然后能改还过岳殿东

D.征于色,发于声野芳发而幽香

21.下面对文章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本文第一、二段主要论证了古往今来受大任、成大业的人都是在困境中造就的观点。

B.本文第三段从人应有“生于忧患”的心态角度,对上述观点进一步加以阐发。

C.本文第四段提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告诫人们要有忧患意识,不可沉迷于安逸享乐。

D.从全文看,主要是从“生于忧患”的角度来论证的。

22.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2分)

19.B

20.B

21.D

22.示例:

“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

①盖文王拘而演《周易》

②仲尼厄而作《春秋》

③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④左丘失明,厥有《国语》

⑤孙子膑脚,兵法修列

⑥不韦迁蜀,世传《吕览》

⑦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⑧《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作也。

4.济宁市(09山东省)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少时,诵①,其母方②织。

孟子辍然③中止,乃复进。

其母知其喧④也,呼而问之曰:

“何为中止?

”对曰:

“有所失复得。

”其母引⑤刀裂其织,以此诫之。

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选自《韩诗外传》卷九)

注释:

①诵:

背诵。

②方:

正在。

③辍然:

突然中止的样子。

辍,停止,废止。

④喧:

遗忘。

⑤引:

拿来。

8.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4分)

①人恒过然后能改恒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其母引刀裂其织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翻译下列句子。

(4分)

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②自是之后,孟子不复喧矣。

10.两文在表达方面有什么不同?

(4分)

11.你认为文中孟母教子的方法有什么独特的地方?

这个故事说明了什么道理?

(3分)

8.①常常犯错误②割断

9.①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②从此以后,孟子不再因为分心而遗忘书中的内容了。

10.甲文以议论为主,语言精练,分析透辟;乙文以叙述为主,用引刀裂织的方法明理,自然巧妙。

11.孟母是用实际行动来教育孩子。

说明了做任何事情都要全神贯注,一心一意不能分心的道理。

(第一问1分,第二问2分,意思对即可)

5.辽阳市(09辽宁省)

(一)阅读下面甲、乙两文,回答8~11题。

(10分)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乙)孟子幼时,其舍①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

其母曰:

“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

”遂迁居市②旁。

孟子又嬉为贾人③炫卖④之事。

其母曰:

“此又非吾所以处子也。

”复徙居学宫⑤旁。

孟子乃嬉为俎豆⑥揖让进退⑦之事,其母曰:

“此可以处吾子矣。

”遂居焉。

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

(选自刘向《列女传·卷一·母仪》)

①舍:

住屋。

②市:

市场。

③贾人:

商人。

④炫卖:

边喊边卖。

⑤学宫:

学校。

⑥俎豆:

古代祭祀用的两种盛器,此指祭祀仪式。

⑦揖让进退:

即打躬作揖,进退朝堂等古代宾主相见的礼仪。

8.解释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4分)

(1)

(2).9.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2分)

(1)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可以处吾子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甲文列举六位历史名人成才的史实和乙文“孟母三迁”的故事都说明了什么?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孟母三迁”成就了孟子,使他“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也说明了孟母具有忧患意识。

在生活条件日益优越的今天,你认为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这一名句有什么现实意义?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4分)

(1)违背;通“弼”,辅佐

(2)安顿;处在(每空1分)

9.(2分)

(1)这样,人们才会明白,因有忧患而得以生存,因沉迷安乐而衰亡。

(2)这里可以安顿我儿子了。

(意对即可,每句1分)

10.(2分)围绕“环境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来答即可。

11.(2分)围绕“要居安思危,不论是个人还是国家都要增强忧患意识”来答即可。

6.临沂市(09山东省)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做6—9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尖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选自《〈孟子〉两章》)

[乙]子贡问政。

子曰:

“足食,足兵,民信之矣。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三者何先?

”曰:

“去兵。

”子贡曰:

“必不得已而去,于斯二者何先?

”曰:

“去食。

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选自《论语》)

6.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2分)

①兵革非不尖利也兵

②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

③足兵兵

④民信之矣信

7.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4分)

①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②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8.[甲]文中提出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乙]文重点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3分)

9.你认为[甲][乙]两文重点强调的内容有什么关系?

(3分)

6.①兵器②疆界(答“限制”也算对)③军备(军队)④信任,信用

7.①所以君子不战则已,战就一定能胜利。

②从古到今,人都有一死,(如果)不取信于民,国家就无以立足。

8.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或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民无信不立(或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9.[甲]文重点强调的“人和”(“得道”)与[乙]文重点强调的”民信”(“取信于民”),二者有密切的相关性。

“民信”(“取信于民”)是“人和”(“得道”)的重要条件(或“内容”)之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