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39227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7.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外科中医特色康复.docx

外科慢性病、康复期、老年病患者的中医特色康复服务项目

一、桡骨远端骨折:

(1)早期治疗:

方法:

在复位固定后当天或手术处理后次日,开始做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张收缩练习,防止肌腱粘连和肌萎缩。

进行患肢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包括肩部悬挂位摆动练习和肘关节主动屈伸练习。

2~3天后做手部关节主动运动,手指屈伸,并逐渐增加运动幅度及用力程度。

做肘关节屈伸活动,角度由小到大,逐步加大活动范围。

(2)中期治疗:

方法:

①手指抓握锻炼及手指的灵活性锻炼。

②适度进行前臂旋转功能练习,旋前40度,旋后30度左右,逐渐加大,同时行肘关节伸屈活动。

(3)晚期治疗:

拆除外固定后,以关节松动术为主,每日1~2次。

①桡腕关节松动

(a)牵拉与挤压,患者坐位,肢体放松,屈肘前臂旋前置于桌面,术者面对患者,一手固定其前臂远端,另一手握住腕关节的近排腕骨处,作纵向牵拉、挤压桡腕关节。

(b)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手握住近排腕骨部位,轻牵引下,分别向掌背侧滑动近排腕骨。

(c)桡尺侧方向滑动,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一手固定桡骨远端另一手握住近排腕骨处,轻牵引下,分别向桡尺侧滑动桡腕关节。

(d)旋前,旋后位滑动,术者一手固定前臂远端,另一手握近排腕骨处,分别将腕关节做旋前、旋后运动。

②桡尺关节松动

(a)患者前臂旋后位,术者双手握住患者尺骨远端,拇指在掌侧,其余4指在背侧,术者尺侧手固定,桡侧拇指将桡骨折端向背侧推动。

(b)患者前臂旋前位,术者拇指在背侧,其余4指在掌侧,桡侧用手固定,拇指将尺骨向掌侧推动。

③腕间关节松动

前后位滑动,患者前臂中立位,一手握近端,一手握远端,往返推动。

做上述运动后,嘱患者向各方向活动腕关节,每日2次,每次30~60分钟。

注意在康复训练中,宜循序渐进,忌用暴力强扳,以免引起新的损伤。

二、股骨转子间、颈骨折:

应积极进行患肢股四头肌的舒缩活动,以及踝关节和趾关节的屈伸功能锻炼,以防止肌肉萎缩、关节僵硬及骨质脱钙现象。

解除固定和牵引后,逐渐加强患肢髋、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并可扶双拐不负重下床活动。

以后每1-2个月拍X线片复查一次,至骨折坚固愈合,股骨头无缺血性坏死现象时,方可弃拐逐渐负重行走。

  常用的办法有:

  1、自身重量法:

如膝关节屈的功用完全阻遏,可利用小腿的重量屈膝关节,每日3-4次,每次30-40次,屈的角度逐日增大。

待此动作完成后,可初步进行膝关节床边悬垂屈伸练习,重复进行,重复20-30次。

  2、不负重练习法:

坐于床上,做最大程度的膝关节屈伸活动,必要时双手加以辅佐,每日4-5次,每次20-30次。

  3、负重练习法:

为使膝关节抵达最大运动计划,可做蹲、起运动。

可扶椅子或床头。

每日2-3次,每次20-30次,角度逐渐增大,一同可以增强下肢肌力,加强膝关节的稳定性。

  4、其它:

在进行膝关节功用练习时可以辅佐理疗、磁疗及热敷等,有利于膝关节的功用恢复。

三、老年病(主以慢性阑尾炎不能耐受手术者)

慢性阑尾炎

1.按摩手段

a患者排空大小便,洗净双手,仰卧床上。

将双手对搓搓热,然后左手在下,右手在上相叠按压在腹部。

b以肚脐为中心点,缓慢地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按揉60次。

然后,再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按揉60次。

按揉时,要先轻后重,且双手经过右下腹时要稍微加点力量。

c按揉结束后,两手放于肚脐两旁,上下推搓腹部30次。

d然后盘腿坐起,同样在后腰两肾部上下推搓30次。

2.艾灸疗法

(1)中脘穴

取穴方法:

人体的上腹部,前正中线上。

胸骨下端和肚脐连接线中点即为此穴。

操作方法:

以艾灸部位感温热、微红为度。

每日1次,每次约20分钟。

穴位功效:

健脾和胃,降逆止呕。

(2)神阙穴

 取穴方法:

肚脐中央即是。

 操作方法:

患者仰卧位,在上述穴位进行隔盐艾炷灸。

施灸时间:

每日1-2次,每次灸20分钟。

 穴位功效:

健脾和胃,益气止呕。

(3)足三里穴

 取穴方法:

取穴方法:

在外膝眼向下量4横指处。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用艾条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固定不移。

施灸时间:

每次灸10分钟,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周1次,巩固1个月。

穴位功效:

生发胃气,燥化脾湿。

(4)阑尾穴

 取穴方法:

足三里穴直下2寸。

 外膝眼以下约五寸,胫骨前脊外侧一横指处。

操作方法:

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点燃艾条,用艾条距施灸部位3厘米左右,固定不移。

施灸时间:

每次10分钟,每日1次,一周后改为每周1次,巩固1个月。

 穴位功效:

调理肠腑。

四、胆囊、阑尾切除术术后康复:

1,术后当日宜取平卧(2小时翻身一次,适当按摩下肢),清醒或次日取半卧位。

2,保持腹腔引流管通畅(避免打折,扭曲,受压),引流袋低于伤口以下。

3,未排气时禁食水(勤温水漱口,刷牙),排气时请通知医生,遵医嘱进食半流质饮食,宜吃各种米粥,软面条,少食多餐,保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质的膳食结构,忌食脑、肝、肾、鱼及油炸食物,更应忌食肥肉、忌饮酒。

4,术后第1日,勤下床活动(促进胃肠蠕动),如有疼痛将进行穴位按摩,可以减轻切口疼痛(足三里,太冲穴,合谷穴,内关)等。

5,术后3日换药,7日拆线。

保持术区敷料清洁干燥。

6,多与患者沟通和交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增强安全感。

每日温水泡脚10分钟左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