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0349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4.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9页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19页
亲,该文档总共1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docx

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

2013届语文二轮专题限时检测:

文言文阅读之人物传记类12

限时训练时间:

40分钟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范文程少好读书,颖敏沉毅,与其兄文寀并为沈阳县学生员。

天命三年,太祖既下抚顺,文寀、文程共谒太祖。

太祖伟文程,与语,器之,顾谓诸贝勒曰:

“此名臣后也,善遇之!

太宗即位,召直左右。

天聪三年,明围我师大安口,文程以火器进攻,围解。

太宗自将略永平,留文程守遵化,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敌败走。

五年,师围大凌河,降其城,而蒙古降卒有阴戕其将叛去者,上怒甚,文程从容进说,贷死者五百余人。

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

上悦,以降人尽赐文程。

崇德元年,以文程为内秘书院大学士。

文程所典皆机密事,每入对,必漏下数十刻始出;或未及食息,复召入。

上重文程,每议政,必曰:

“范章京知否?

”脱有未当,曰:

“何不与范章京议之?

”众曰:

“范亦云尔。

”上辄署可。

文程尝以疾在告,庶务填委,命待范章京病已裁决。

抚谕各国书敕,皆文程视草。

初,上犹省览,后乃不复详审,曰:

“汝当无谬也。

世祖即位,命隶镶黄旗。

睿亲王多尔衮帅师伐明,文程上书言:

“中原百姓蹇离丧乱,备极荼毒,思择令主,以图乐业。

曩者弃遵化,屠永平,两次深入而复返。

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

今当申严纪律,秋毫勿犯,宣谕进取中原之意:

官仍其职,民复其业,录贤能,恤无告。

大河以北,可传檄定也。

”顺治二年,江南既定,文程上疏言:

“治天下在得民心,士为秀民。

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请再行乡、会试,广其登进。

”从之。

十一年八月,上加恩辅政诸臣,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文程疏谢,因自陈衰病,乞休。

九月,上降温谕,进太傅兼太子太师,致仕。

上以文程祖宗朝旧臣,有大功于国家,礼遇甚厚:

文程疾,尝亲调药饵以赐;遣画工就第图其像,藏之内府;赉御用服物,多不胜纪。

圣祖即位,特命祭告太宗山陵,伏地哀恸不能起。

康熙五年八月庚戌,卒,年七十。

谥文肃,御书祠额曰“元辅高风”。

(节选自《清史稿·范文程传》)

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敌掩至,文程率先力战     掩:

袭击B.文程所典皆机密事       典:

掌管

C.录贤能,恤无告          恤:

忧虑D.遣画工就第图其像       就:

前往

2.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名臣后也             吾其还也  

B.文程以火器进攻         以其无礼于晋

C.后乃不复详审           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

D.士心得,则民心得矣     北虽貌敬,实则愤怒

3.下列对原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文程是清初著名的政治家,官至太傅兼太子太师,死后加谥文肃,康熙帝亲自为他书写书祠堂匾额,可见他极受清太祖、太宗等多朝帝王的器重。

B.清太宗对范文程用而不疑,尽显王者风范;范文程则极尽人臣之道,运筹帷幄,屡建奇功,是清太宗不可或缺的助手和参谋,两人有深厚的君臣之谊。

C.范文程是具有远见的政治家,世祖即位,他上言进取中原的策略;江南平定后,他又上疏开科考,广揽人才,提出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的主张。

D.清世祖认为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所以不仅晋升其官职而且还亲自为其调制药丸,派遣画师为其画像,范文程深受感动,上疏感谢。

4.用“/”文中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3分)

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

5.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彼必以我为无大志,惟金帛子女是图,因怀疑贰。

(4分)

(2)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於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4分)

【答案】

1.C

2.C

3.D

4.时明别将壁西山之巅/独负险坚守//未下/文程单骑抵其垒/谕以利害/乃请降

5.

(1)中原百姓(他们)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

(2)但是我想到这样一个问题,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轻易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存在啊。

【解析】

1.恤:

体恤、救济

2.A助词,表判断语气;助词,表祈使语气 B介词,用;介词,因为C副词,就   D连词,那么;连词,却

3.谢,辞谢。

文程上疏辞谢的是“致仕”前“上特加文程少保兼太子太保”一事。

4.本题考查断句。

本题没有什么标志性的虚词,所以要利用故事性来断句。

5.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关键词是

(1)要点:

以……为;惟……是……;因;疑贰

(2)要点:

顾;所以;徒;以。

【参考译文】

范文程少年时就喜爱读书,为人聪明机智,沉着果断,与他的兄长范文寀同为沈阳县学的秀才。

天命三年,清太祖攻克抚顺后,文寀、文程一同前去拜见清太祖。

清太祖见他魁梧英俊,与他交谈,器重他的才识,回头对周围的诸贝勒说:

“这是名臣的后代,要好好对待他。

清太宗继位后,召命范文程在身边助理朝中政务。

天聪三年,明军包围大安口的清兵,范文程率军使用火器反攻,解除明军围攻。

清太宗亲自率军攻打永平,留下范文程守卫遵化,明军前来偷袭,范文程率先领兵迎战,敌兵战败逃跑。

天聪五年,清军围攻大凌河,守城明朝官兵投降,但投降的蒙古士卒内,却有暗中杀害部将叛逃的,此事令清太宗勃然大怒,范文程从容前去劝说,使五百名将被处死的士卒得到宽赦。

当时另有明将据西山之险坚守,攻之不下,范文程又以单骑至其垒,说以利害,于是也投降了。

皇太极非常高兴,把所有这些投降之兵都赐给了范文程。

崇德元年,范文程被任为内秘书院的大学士。

范文程所掌管的都是最高层的机密,每次入朝议政都得夜深才出来,有时来不及吃饭和休息就再次召入。

太宗倚重范文程,每逢议事,常说:

“范章京知道吗?

”倘若有不能决定的时候,就说:

“为什么不与范章京商议一下?

”众臣说:

“范文程已经同意。

”皇太极就签字批准。

曾经范文程生病在家,朝中的事务堆积,皇太极下令要等他病好了再裁决。

清太宗宣谕安抚各国的文书,都是由文程根据情况拟定草稿的。

刚开始的时候,太宗还检查批阅,后来就不再详细审阅,说:

“你应该是不会有差错的。

清世祖即位后,诏命范文程家族隶属镶黄旗。

睿亲王多尔衮统率清军讨伐明朝,范文程上书说:

“中原百姓遭受分离和丧乱之苦,饱受战乱的毒害,思考选择新的君主,以期望能够安居乐业。

我清军从前放弃遵化,屠戮永平,两次深入明境折回。

中原百姓一定认为我大清没有远大志向,仅仅是图求得到金帛子女,于是对我大清心存疑虑,怀有二心。

清军现在出征,应当申严纪律,秋毫不犯,明白告谕百姓我大清攻夺中原的意图:

为官的仍照原职录用,为民的恢复家业生产,任用贤能之才,救济无家可归的贫苦人。

这样做黄河以北的地区,可以发布公文,不战而得。

”顺治二年,清军平定江南后,范文程上疏说:

“治理天下在于取得民心,士为百姓的佼佼者,得到士心,就能取得民心。

请求恢复乡试、会试,广开士人登科及第的出路。

”清世祖采纳了他的意见。

顺治十一年八月,清世祖加恩赏赐辅位大臣,特别加封范文程为少保兼太子太保,范文程奏疏辞谢,就称自己年老多病,请求准予退休。

九月,清世祖温旨慰谕,晋升范文程为太傅兼太子太保,批准他退休。

清世祖念范文程是祖宗朝的旧臣,对国家有大功,赏赐礼遇丰厚:

范文程患病时,清世祖曾亲自调制药丸赏赐;派遣画师到他的府第为他画像,收藏在内府;赏赐他的御用衣饰物品,多不胜数。

清圣祖康熙即位后,特命他前往太宗山陵祭告,(范文程)因哀伤过度趴在地上不能起来。

康熙五年八月庚戌,范文程去世,享年七十岁。

谥号文肃,清圣祖御书的祠堂匾额说他有“元辅高风”。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小题(9分,每小题3分)

于仲文,字次武,髫龀就学,耽阅不倦。

及长,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

起家为赵王属,寻迁安固太守。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遣将檀让收河南之地。

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迥怒其不同己,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仲文迎击,大破威众,斩首五百余级。

以功授开府。

迥又遣其将宇文胄渡石济,宇文威、邹绍自白马,二道俱进,复攻仲文。

仲文自度不能支,弃妻子,将六十余骑,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迥于是屠其三子一女。

高祖见之,引入卧内,为之下泣。

进位大将军,领河南道行军总管。

给以鼓吹,驰传诣洛阳发兵,以讨檀让。

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于是遣精兵左右翼击之,大败让军。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别将高士儒以万人屯永昌。

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让谓仲文未能卒至,方槌牛享士。

仲文知其怠,选精骑袭之,一日便至,遂拔城武。

迥将席毗罗,众十万,屯于沛县,将攻徐州。

其妻子在金乡。

仲文遣人诈为毗罗使者,谓金乡城主徐善净曰:

“檀让明日午时到金乡,将宣蜀公令,赏赐将士。

”金乡人谓为信然,皆喜。

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仲文执之,遂取金乡。

毗罗恃众来薄官军,仲文背城结阵,去军数里,设伏于麻田中。

两阵才合,伏兵发,俱曳柴鼓噪,尘埃张天。

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获檀让,槛送京师,河南悉平。

毗罗匿荥阳人家,执斩之,传首阙下。

勒石纪功,树于泗上。

史臣曰:

仲文博涉书记,以英略自诩,尉迥之乱,遂立功名。

(《隋书·于仲文传》)

6.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倜傥有大志,气调英拔拔:

超越B.仲文军次蓼堤,去梁郡七里次:

驻扎

C.让谓仲文未能卒至卒:

突然D.伪建迥旗帜建:

建立

7.下列句子中划线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其:

迥怒其不同已,遣仪同宇文威攻之。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

B、乃:

善净望见仲文军且至,以为檀让,乃出迎谒。

匈奴以为神,乃徙武北海上无人处

C、以:

檀让以余众屯城武。

夫夷以近,则游者众。

D、而:

开城西门,溃围而遁。

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8.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于仲文“英略”的一组是()

①复使人诱致仲文,仲文拒之。

②仲文仅而获免,达于京师。

③让拥众数万,仲文以羸师挑战。

④仲文诈移书州县曰:

“大将军至,可多积粟。

⑤仲文简精兵,伪建迥旗帜,倍道而进.⑥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A.①⑤⑥B.②④⑥C.①②③D.③④⑤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

(1)为贼所追,且战且行,所从骑战死者十七八。

(4分)

(2)让悉众来拒,仲文伪北,让军颇骄。

(4分)

(3)毗罗军大溃,仲文乘之,贼皆投洙水而死,为之不流。

(4分)

【答案】

6.D

7.B

8.D

9.

(1)仲文被叛军追击,他一边应战,一边逃走,那些跟随他的骑兵,十分之七八都战死了。

(2)檀让全军出动来抵抗,于仲文假装失败逃跑,檀让的军队很骄傲轻敌。

(3)席毗罗的军队大败而逃,于仲文乘机追杀,贼兵都投进洙水而被淹死,洙水因此而断流。

【解析】

6.建:

竖起

7.A“他”代词/表示委婉语气C“率领”/“又”并列关系D承接关系/转折关系

8.①写于仲文拒绝诱招。

②写于仲文死里逃生。

⑥写于仲文乘胜追击,贼兵投水而死的情况

9.

(1)“为……所”“且”“十七八”各1分,句意1分。

(2)“悉、伪北、颇”各1分,句意2分(3)“溃、乘、为”各1分,句意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徐绩字元功,宣州南陵人。

举进士,选桂州教授。

王师讨交趾,转运使檄绩从军。

饷路瘴险,民当役者多避匿,捕得千余人,使者使绩杖之,绩曰:

“是固有罪,然皆饥羸病乏,不足胜杖,姑涅臂以戒,亦可已。

”使者怒,欲并劾绩,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舒亶闻其名,将以御史荐,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通判通州,濒海有捍堤,废不治,岁苦漂溺。

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徽宗立,迁中书舍人,修《神宗史》。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帝谓绩曰:

“朕每听臣僚进对,非诈则谀;惟卿鲠正,朕所倚赖。

”诏与蔡京同校《五朝宝训》。

绩不肯与京联职,固辞。

迁翰林学士。

国史久不成,绩言:

“《神宗正史》,今更五闰矣,未能成书。

盖由元祜、绍圣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主司马光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用王安石《日录》,各为之说,故论议纷然。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何得无之?

臣谓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帝然之,命绩草诏戒史官,俾尽心去取,毋使失实。

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蔡京以宫僚之旧,每曲意事二人,绩不少降节。

谒归视亲病,或言翰林学士未有出外者,帝曰:

“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大观三年,知太平州。

召入觐,极论茶盐法为民病,帝曰:

“以用度不足故也。

”对曰:

“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今国用不足,在陛下明诏有司,推讲而力行之耳。

”帝曰:

“不见卿久,今日乃闻嘉言。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

“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绩笑曰:

“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京惭不能对,绩亦终不复用。

以疾卒,年七十九。

绩挺挺持正,尤为帝所礼重,而不至大用,时议惜之。

(节选自《宋史·徐绩传》)

10.下列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使者不能夺夺:

强行改变

B.堤成,民赖其利赖:

依赖、享用

C.俾尽心去取俾:

通“卑”,谦恭

D.绩不少降节少:

稍稍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划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使者使绩杖之填然鼓之,兵刃既接

B.姑涅臂以戒臣具以表闻

C.推讲而力行之耳因人之力而敝之

D.今日乃闻嘉言臣乃敢上璧

12.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徐绩刚直守正的一组是()

①绩力争不变,使者不能夺

②绩躬督防卒护筑之,堤成,民赖其利

③绩恶亶为人,辞不答

④宜尽取用,参订是非,勒成大典

⑤绩与何执中偕事帝于王邸

⑥人各有志,吾岂以利禄易之哉

A、①④⑤B、①③⑥C、②③④D、②⑤⑥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时绍圣党与尚在朝,人怀异意,以沮新政。

(4分)

绩谒告归尔,非去朝廷也,奈何轻欲夺之!

(4分)

蔡京自钱塘召还,微言撼之曰:

“元功遭遇在伯通右,伯通既相矣。

”(4分)

【答案】

10.C

11.D

【小题1】B

12.

当时绍圣年间结党结盟(与:

交好)的现象在朝中还存在,人怀贰心,来阻挠新政。

绩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的诉求。

蔡京从钱塘应诏回京,用隐晦的言辞打动徐绩,说:

“您的功绩在伯通之上,伯通已经位居相位。

【解析】

10.俾,使

11.A代词,他/凑音节,无意义;B.连词,来/介词,用;C.表递进/表转折;D.才

【小题1】②是说徐绩的政绩。

④是说徐绩对修史的建议。

④徐绩侍奉皇帝。

12.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关键词为:

时、与:

交好、沮、句意各一分。

谒、尔、去、夺各一分。

召、微言、右、既各一分。

【参考译文】徐绩字元功,是宣州南陵人。

被举荐为进士,被选举(选拔举荐)为桂州教授。

朝廷的军队讨伐交趾(今越南),转运使发文征召徐绩从军。

运军饷的道路凶险瘴气弥漫,服役的百姓大多躲避藏匿,(官府)捕获一千多人,使者命徐绩杖打百姓,徐绩说:

“这些人的确有罪,但都是些饥饿瘦弱困乏之人,不能承受杖打,姑且染黑臂膀以示警戒,这样做就可以了。

”使者发怒,想要连同徐绩弹劾,徐绩据理力争,秉持自己的主张,使者不能强行改变。

舒亶听说他的名声,将举荐他为御史,徐绩不齿他的为人,拒绝不回应。

徐绩担任通州通判,海边有防护大堤,废弃未曾整治,每年海水泛滥成灾,百姓以此为苦。

徐绩亲自督促防卒防护筑修,堤成,百姓依赖(享用)徐绩的功绩好处。

徽宗即位,升迁为中书舍人,修订《神宗史》。

当时绍圣年间结党结盟(与:

交好)的现象在朝中还存在,人怀贰心,来阻挠新政。

帝对徐绩说:

“我每次听百官进谏回答,不是欺诈就是谄媚,只有你是骨鲠之臣,是我所倚赖的。

”诏令与蔡京共同校订《五朝宝训》。

徐绩不愿与京供事,坚决拒绝。

迁任翰林学士。

国史长时间未能修成,绩说:

“编修《神宗正史》,已经历14年了(5年?

20年?

望指正)。

未能成书。

这是因为元佑绍圣年间的史臣好恶不同,范祖禹等专门主管依靠司马光的家藏记事,蔡京兄弟纯乎采用王安石的《日录》,各自著述,所以评议一片杂乱。

当时辅相之家,家藏记录,哪一家能没有呢?

我认为应该全部取用,参验修订是非,集成大典。

”帝认为言之有理,命徐绩起草诏书警戒史官,使他们尽心选取剔除,不要使史书失实。

徐绩与何执申一起在宫中随侍皇上,蔡京用皇上旧宫僚的身份,常常曲意逢迎两人,徐绩未曾稍稍降低节操。

请求归省看望生病的亲人,有人进言说翰林学士未有出京的,帝说:

“绩请求谒告归省罢了,不是离开朝廷,(你们)怎么想要轻易改变他的诉求。

大观三年,为太平州知州。

应召觐见,极力阐述茶盐法已成为百姓苦痛,帝说:

“因为财政用度不足,(所以推行茶盐法)。

”绩回答道:

“生财有道,理财有义,用财有法。

现在国库空虚,只要陛下明确诏令有关部门,研究商议,勉力行事就可解决。

”帝说:

“长时间没见你,今日一见才听到美芹之献。

”蔡京从钱塘应诏回京,用隐晦的言辞打动徐绩,说:

“您的功绩在伯通(何执中,字伯通,与蔡并为左右相)之上,伯通已经位居相位。

”绩笑道:

“人各自有自己的志趣,我怎么能因为利禄而改变呢?

”京惭愧不能对答,绩也始终未被重用。

因病辞世,年79岁。

绩正直公正,尤其被皇上礼遇推崇,却未被重用,当时的议论为他感到惋惜。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小题。

(9分,4-6每小题3分)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赵王恐,不敢不献。

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

”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

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归璧于赵。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廷,引赵使者蔺相如。

相如至,谓秦王曰: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且秦强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赵立奉璧来。

今以秦之强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大王乎?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蔺相如之完璧,人皆称[称:

赞扬]之,予未敢以为信也。

夫秦以十五城之空名,诈赵而胁[胁:

以威力相迫]其璧。

是时言取璧者,情[情:

真实的]也,非欲以窥[窥:

伺机图谋]赵也。

赵得其情则弗予,不得其情则予;得其情而畏之则予,得其情而弗畏之则弗予:

此两言决耳,奈之何既畏而复挑其怒也?

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秦出城而璧归,曲在赵。

欲使曲在秦,则莫如弃璧;畏弃璧,则莫如弗予。

夫秦王既按图以予城,又设九宾,斋而受璧,其势不得不予城。

璧入而城弗予,相如则前请曰:

“臣固知大王之弗予城也。

夫璧,非赵宝也;而十五城,秦宝也。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十五城之子弟,皆厚怨大王以弃我如草芥也。

大王弗予城,而绐赵璧,以一璧故而失信于天下;臣请就死于国,以明大王之失信。

”秦王未必不返璧也。

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

是时秦意未欲与赵绝耳。

令秦王怒,而僇[僇:

杀戮]相如于市,武安君十万众压邯郸,而责璧与信,一胜而相如族,再胜而璧终入秦矣!

明朝王世贞《蔺相如完璧归赵论》

14.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召有司案图(案:

拿出)

B.引赵使者蔺相如(引:

引导,带领)

入璧而秦弗予城,曲在秦(曲:

委屈)

今使大王以璧故而亡其十五城(亡:

失去)

15.下列内容能分别体现蔺相如的“智”和“勇”的一项是()

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

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

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

使舍人怀而逃之

16.结合两组文字内容,下列表述有错的一项是()

A.蔺相如知道秦王是不可能拿十五座城市和赵国交换和氏璧的,于是派人悄悄地把和氏璧送回了赵国。

对蔺相如的这一做法,王世贞持否定态度。

B.蔺相如让秦王斋戒五日,并且在朝廷上设置九宾之礼,他以为秦王绝不会答应,没想到秦王竟然答应了。

于是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C.王世贞认为,既然秦王已经“召有司案图”,而且也按蔺相如的要求“斋戒五日”,并“设九宾之礼”,那他应该会把十五座城市送给赵国的。

D.王世贞认为,为了得到一块璧,秦国如果失去十五座城市,那是得不偿失的事;但如果不失去十五座城市,又会失信于天下。

所以秦王实际上是处于两难的境地。

17.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是时言取璧者,情也,非欲以窥赵也。

(3分)

(2)且夫秦欲璧,赵弗予璧,两无所曲直也。

(3分)

(3)今奈何使舍人怀而逃之,而归璧于赵,而归直于秦?

(4分)

【答案】

14.D

15.A

16.B

17.

(1)这时说秦国想要得到璧是实情,但不是要趁此机会窥伺赵国的呀。

(2)而且秦国想要得到玉璧,赵国不给,双方都没有什么是非曲直可言。

(3)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怀揣着璧逃回去赵国,把这有理的一方给了秦国呢?

【解析】

14.A案:

通“按”审察,察看B.引:

延请C.曲:

理亏

15.前句他为完璧归赵争取时间。

后句表明他有不怕死的勇气。

16.“蔺相如骑虎难下,只得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不当

17.本题考查翻译能力。

关键词为:

(1)情:

实情,真实的。

窥:

伺机图谋。

两个词各1分。

句意1分。

(2)欲:

想要得到。

曲直:

对错,是非曲直。

两个词各1分。

句意1分。

(3)奈何:

为什么,怎能。

怀:

怀揣,怀藏。

直:

有理,理直的一方。

三个词各1分,反问句1分。

【参考译文】蔺相如完璧归赵,人们都称赞他。

但我不敢认为这是可以令人信服的。

秦国拿了十五座城池的空名,欺骗赵国,并且用威胁的态度企图攫取它的和氏璧。

这时说秦国想要得到璧是实情,但不是要趁此机会窥伺赵国的呀。

赵国知道这个真实的情况就不给它,不知道这个真实的情况就给它;知道这个真实情况而惧怕秦国就给它,知道这个真实情况而不惧怕秦国就不给它。

这只要两句话就能解决的啊,为什么既惧怕它而又要去挑起它的怒火呢!

况且说到秦国想要得到这块璧,赵国不肯给它,双方是无所谓是非曲直的。

赵国送去了璧而秦国不交割城池,那错在秦国。

秦国交出了城池而赵国反把璧拿回去了,这错在赵国。

要想使这错在秦国,就不如舍弃这块璧;害怕丢掉这块璧,就不如不送去了。

那秦王既然按照地图去交割城池,又准备九宾的隆重礼仪,斋戒沐浴了才来接受这块璧,照这形势已是不得不给城池的了。

如果璧拿去了而不给城,相如就可以上前去恭敬地说:

“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会给城的。

那璧不是赵国的璧吗?

而十五座城池也是秦国的珍宝啊。

如今使大王为了这块璧的缘故,而失去了十五座城池;那十五座城池的百姓,都会深深地怨恨大王把他们抛弃了如同草芥一般。

大王不给城池,却骗取了赵国的璧,就为了一块璧的缘故,而竟在天下人的面前失去信用,我请求就死在这里,来表明大王的失信。

”这样,秦王未必不归还璧。

当时为什么要派手下的人怀揣着璧逃回去,把这有理的一方给了秦国呢!

那时秦国的意思还不打算和赵国断绝关系啊。

假如秦王发怒而在大街上杀掉相如,派武安君统领十万大军兵临邯郸,责问那块璧的去向以及为何失信,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