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4175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0.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航海学潮汐教案.docx

航海学潮汐教案

第一章潮汐与潮流

一.概述

潮汐(Tide)

高潮(HighWater/HW)

低潮(LowWater/LW)

涨潮(FloodTide)

落潮(EbbTide)

潮流

往复流(AlternatingCurrent)

回转流(RotaryCurrent)

潮汐的基本成因与潮汐不等

二.潮汐基本成因

1.平衡潮理论两个假设

整个地球被等深的大洋所覆盖,所有自然因素对潮汐不起作用;

海水无摩擦力和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平衡状态。

2.月球引力月球对地球的吸引力:

地球表面某水质点所受引力

Ø公式:

Ø特点:

Ø大小

Ø方向

3.惯性离心力地-月公共质心

地球各点惯性离心力

Ø地球的平动运动

Ø地心E:

Ø地面各点:

相等、平行、背离月球

4.月引潮力与月潮椭圆体月球引力

惯性离心力

月引潮力

Ø地心:

Ø地面:

月潮椭圆体

5.潮汐基本成因成因:

月引潮力+地球自转

现象:

A1(上中天):

HW1

A2(转90O):

LW1

A3(下中天):

HW2

A4(转90O):

LW2

太阴日:

24h48m

潮汐周期:

12h24m(半日潮)

(END)

三.潮汐不等(周日不等、半月不等、视差不等)

1.周日不等成因:

δ≠0且ϕ≠0

现象:

ϕ≠0:

两次HW(LW)潮高不等;

涨(落)潮时间间隔不等;

ϕ=0:

无不等现象。

ϕ>90o-δ:

一次高潮与一次低潮。

特点:

ϕ、δ愈大,现象愈显著。

2.

(1)半月不等成因:

太阳引潮力

太阳引潮力特点:

Ø比月引潮力小2.17倍;

Ø半日潮周期约为12h。

现象:

Ø新月/满月:

引潮力相互叠加->大潮

Ø上弦/下弦:

引潮力部分抵销->小潮

(2)潮汐半月变化规律:

新月/满月时潮汐现象:

太阳引潮力和月引潮力相互叠加

高潮最高,低潮最低->大潮(END)

上弦/下弦时潮汐现象

月引潮力与太阳引潮力部分抵销

高潮最低,低潮最高->小潮

(END)

新月(朔)->上弦->满月(望)->下弦->新月

潮汐大潮小潮大潮小潮大潮

高潮高maxminmaxminmax

低潮高minmaxminmaxmin

潮差maxminmaxminmax

四.潮汐调和分析简介

潮汐静力学理论不足

(两个假设、实际情况、原因)

潮汐预报法:

潮汐调和分析法

(潮汐静力学理论+潮汐动力学理论)

潮汐调和分析法:

原理:

方法:

常见分潮(半日分潮、日分潮、浅海分潮)

两个假设:

整个地球被等深的大洋所覆盖,所有自然因素对潮汐不起作用;

海水无摩擦力和惯性力,外力使海水在任何时候都处于平衡状态。

实际情况:

高潮不一定发生在中天时,而是滞后一定时间(高潮间隙);

大潮不一定发生在朔望日,而是滞后1~3天(潮龄);

各地潮差不等,甚至非常悬殊。

相邻两地可能发生不同性质的潮汐。

原因:

迟到、高潮间隙、潮龄”的产生:

大陆对海水阻隔◊阻碍了理想的潮汐椭圆体的形成;

海洋深浅不一,海底崎岖不平◊海水受较大摩擦力;

海水粘滞性、惯性影响。

潮差及潮汐的改变:

沿岸海区水深变化大、海底地形复杂、岸形曲折,尤其是浅滩、狭窄海湾的存在。

强制波动原理:

由周期性力的作用所引起的某系统的波动也将是周期性的,而且其周期与力的周期相同。

波动合成原理:

如几个力同时作用在某一系统上,则每个个别的力所引起的分波动可以分别地计算出来;而所有诸力作用的总结果是所有分波的总和。

常见半日分潮

vM2:

主要月球半日分潮

vS2:

主要太阳半日分潮

vN2:

主要月球椭圆率

vK2:

月、日合成半日分潮

常见日分潮

vK1:

月、日合成日分潮

vO1:

主要月球日分潮

vP1:

主要太阳日分潮

vQ1:

主要月球椭圆率

潮汐调和分析法

&将按各种不同周期变化着的力表示为许多简谐振荡的总和。

把每一项都视为由一个假想天体所引起的,从而把十分复杂的不规则的潮汐振荡,归结为很多正规的潮汐振荡总和。

&每种正规潮汐称为分潮。

每个分潮曲线由两个因素确定:

分潮振幅“H”、分潮迟角“g”。

常见浅海分潮

&M4:

月浅海1/4日分潮

&MS4:

月日浅海1/4日分潮

&M6:

月浅海1/6日分潮

五.潮汐类型

v正规半日潮:

“两次高潮、两次低潮、潮高相差不大、潮时接近”

v正规日潮:

“半月中有连续1/2以上天数为日潮,其余日为半日潮”

v不正规半日潮混合潮:

“基本具有半日潮特性,但相差很大、不等”

v不正规日潮混合潮:

“在半个月中,日潮小于7天,其余为不正规半日潮”

(END)

六.潮汐术语

v平均海面(Meansealevel,MSL)

v潮高基准面(Tidaldatum,TD)

v涨潮时间(Durationofrise)

v落潮时间(Durationoffall)

v平潮(Slack):

“高潮后”

v停潮(Stand):

“低潮后”

v潮龄(Tidalage)

v潮差(Tidalrange)

v回归潮(Tropictide)

v分点潮(Equinoctialtide)

v高高潮(Higherhighwater,HHW)

v高低潮(Higherlowwater,HLW)

v低低潮(Lowerlowwater,LLW)

v低高潮(Lowerhighwater,LHW)

v平均大潮高潮面

(Meanhighwaterspring,MHWS)

v平均大潮低潮面

(Meanlowwaterspring,MLWS)

v平均小潮高潮面

(Meanhighwaterneap,MHWN)

v平均小潮低潮面

(Meanlowwaterneap,MLWN)

v平均高潮间隙

(Meanhighwaterinterval,MHWI)

v平均低潮间隙

(Meanlowwaterinterval,MLWI)

v大潮升(Springrise,SR)

v小潮升(Neaprise,NR)

 

中版《潮汐表》与潮汐推算

&中版《潮汐表》概况

Ø出版单位、出版周期、各册范围

Ø各册主要内容、使用注意事项

&潮汐推算

Ø主港潮汐推算、附港潮汐推算

&利用潮信资料估算潮汐

&任意时潮高与任意高潮时计算

&潮汐在航海上的应用

中版《潮汐表》各册范围

v第一册:

中国黄海、渤海沿岸,从鸭绿江至长

江口。

v第二册:

中国东海沿岸,从长江口至台湾。

v第三册:

中国南海沿岸及诸岛,包括广东、广

西和南海诸岛。

v第四册:

太平洋及邻近海域。

v第五册:

印度洋沿岸(含地中海)及欧洲水域。

v第六册:

大西洋沿岸及非洲东海岸。

中版《潮汐表》主要内容

v主港潮汐预报表:

各主港每日高、低潮潮时和潮高及我国部分港口的逐时潮高。

v潮流预报表:

部分海峡、港湾、航道、渔场的潮流预报资料。

v差比数和潮信表:

用于预报附港潮汐的差比数与概算潮汐的潮信资料。

v平均海面季节改正表、梯形图卡

中版《潮汐表》使用注意事项

v表列潮时:

当地标准时,注意表中所列时间与夏令时的区别。

vTD与CD是否一致:

实际水深=海图水深+潮高+(CD-TD)

v《潮信表》预报误差

v潮流预报表仅预报海流中的潮流部分。

(END)

《潮汐表》预报误差

&一般情况下

v潮时预报误差:

20~30min;

v潮高预报误差:

20~30cm。

&特殊情况下

v台风◊增水(max:

1m);寒潮◊减水(max:

1m);

v江河口汛期实际水位往往高于预报水位;

v南海日潮混合潮港平潮时间较长,潮时预报误差可达1h。

主港潮汐推算(中版)

&主港潮汐预报表主要内容:

Ø站名、经纬度、日期、时区、TD、高(低)潮潮时与潮高

&查询方法:

Ø站名―目录◊资料所在页码;

Ø日期-相关页◊潮时、潮高

Ø资料格式:

潮时潮高

时分cm

004869

0719536

1320150

1918518

(END)

附港潮汐推算(中版)

&差比数表预报内容

&公式

v附港高(低)潮潮时=主港高(低)潮潮时+高(低)潮潮时差

v附港高(低)潮潮高=[主港高(低)潮潮高-(主港MSL+主港SC)]×潮差比+(附港MSL+附港SC)

v或:

附港高(低)潮=主港高(低)潮潮高×潮差比+改正值

&步骤

&实例1、实例2(END)

&高潮时差、低潮时差、潮差比、改正值;

v高潮时差:

主港与附港高潮潮时之差,“+/-”

v低潮时差:

主港与附港低潮潮时之差,“+/-”

v潮差比:

半日潮港―附港平均潮差与主港平均潮差之比;

v日潮港―附港回归潮大的潮差与主港回归潮大的潮差之比。

v改正值:

主、附港平均海面季节改正不大时,附港潮汐预报订正值。

(END)

附港潮汐推算步骤(中版)

v1.附港名-差比数表◊附港编号、主港及其编

号、差比数;

v2.港口编号、月份-平均海面季节改正表◊

主附港平均海面MSL和季节改正SC;

v3.主港名、日期-主港潮汐预报表◊主港当日

潮汐资料;

v4.按相应公式计算。

附港潮汐推算实例1(中版)

&例1:

求铜沙94年2月1日高(低)潮潮时、潮高。

Ø解:

查1994年第一册《潮汐表》差比数表得:

铜沙编号:

5012;MSL:

260cm

铜沙主港:

吴凇(编号5006;MSL:

202cm)

高潮时差:

-0157;低潮时差:

-0221

潮差比:

1.21;铜沙吴凇季节改正均为-025cm。

Ø查主港预报表得吴凇当日潮汐:

0327315cm;11270598cm;1539328cm;2358059cm。

Ø高(低)潮潮时、高(低)潮潮高(END)

铜沙2月1日潮时(中版)

v高潮潮时低潮潮时

v吴凇(2月1日)0327153911272358

v潮时差+)-0157-0157-0221-0221

v铜沙(2月1日)0130134209062137

(END)

v高潮潮高低潮潮高

v吴凇潮高315328059059

v季改后MSL-)177177177177

v吴凇MSL上潮高138151-118-118

v潮差比×)1.211.211.211.21

v铜沙MSL上潮高167183-143-143

v季改后MSL+)235235235235

v铜沙潮高402418092092

(END)

&例2:

求铜沙94年5月1日高(低)潮潮时、潮高。

Ø解:

查1994年第一册《潮汐表》差比数表得:

铜沙编号:

5012;铜沙主港:

吴凇(编号5006)

高潮时差:

-0157;低潮时差:

-0221

潮差比:

1.21;铜沙吴凇季节改正均为1cm

改正值:

16cm

Ø查主港预报表得吴凇当日潮汐:

0349351cm;1203108cm;1618273cm;2313116cm。

Ø高(低)潮潮时、高(低)潮潮高(END)

Ø高潮潮时低潮潮时

Ø吴凇(5月1日)0349161812032313

Ø潮时差+)-0157-0157-0221-0221

Ø铜沙(5月1日)0152142109422052

(END)

Ø高潮潮高低潮潮高

Ø主港潮高351273108116

Ø潮差比×)1.211.211.211.21

Ø铜沙未改正潮高425330131140

Ø改正值+)16161616

Ø铜沙潮高441346147156

(END)

利用潮信资料估算潮汐

&利用平均高(低)潮间隙求潮时

v当地高(低)潮潮时=当地高(低)潮间隙+

格林尼治月上(下)中天时

&利用潮升估算潮高

v大潮日、小潮日、其他日

&简易潮时估算法

v上半月潮时估算

v下半月潮时估算

大潮日潮高估算

v高潮高=大潮升

v低潮高=2×MSL-

高潮高

(END)

小潮日潮高估算

v高潮高=小潮升

v低潮高=2×MSL-

高潮高

(END)

其他日潮高估算

低潮高=2×平均海面-高潮高

农历上半月简易潮时估算

v初一月中天1200,每日推迟50min,约0h.8。

vTHW1=(农历日期-1)×0.8+1200+MHWI;

vTHW2=THW1±1225

vTLW1=(农历日期-1)×0.8+1200+MLWI;

vTLW2=TLW1±1225

(END

v农十六月中天0000,每日推迟50min,约0h.8。

vTHW1=(农历日期-16)×0.8+MHWI;

vTHW2=THW1±1225

v.0

vTLW1=(农历日期-1)×0.8+MLWI;

vTLW2=TLW1±1225

(END)

历下半月简易潮时估算

任意时潮高与任意高潮时计算

&海面涨落规律

&原理(涨潮、落潮)

&计算公式

潮汐在航海上的应用

&过浅滩最小潮高计算

&过架空障碍物最大潮高计算

&测深辨位计算海图水深

&求物标实际高度

过浅滩最小潮高计算

∵图深+潮高+(CD-TD)≥吃水+富裕水深

∴最小潮高=吃水+富裕水深-图深-(CD-TD)(END

过架空障碍物最大潮高计算

∵SR+净空高≥潮高+水面最大高+安全余量

∴最大潮高=SR+净空高-水面最大高-安全余量(END)

测深辨位计算海图水深

∵吃水+测深值=图深+潮高+(CD-TD)

∴图深=吃水+测深值-潮高-(CD-TD)

求物标实际高度

&中版海图:

∵图注高度+MSL=当时潮高+实际高度

∴实际高度=图注高度+MSL-当时潮高

&英版海图:

∵图注高度+MHWS=当时潮高+实际高度

∴实际高度=图注高度+MHWS-当时潮高

英版《潮汐表》与潮汐推算

&英版《潮汐表》概况“ATT”

Ø出版单位、周期(年版)

Ø各卷范围、主要内容

Ø改正(补遗和勘误表+英版航海通告No.1)

&潮汐推算

Ø主港潮汐推算

Ø附港潮汐推算

潮流推算

&潮流种类、表示法

&往复流推算

Ø海图图式

Ø每日最大流速的确定

Ø任意时流速估算(半日潮)

&回转流推算

Ø回转流图、回转流表

&根据潮汐表推算潮流

往复流每日最大流速

&新月(朔)/满月(望)后连续5日内:

v当日最大流速=大潮日最大流速

&上弦/下弦日起连续5日内:

v当日最大流速=小潮日最大流速

&其它日:

v当日最大流速=平均最大流速

v平均最大流速=(大·大流速+小·大流速)1/2

v(END)≈大·大流速·3/4≈小·大流速3/2

任意时流速估算(半日潮)

v转流后1h:

平均流速=当日最大流速·1/3 

v转流后1h-2h:

平均流速=当日最大流速·2/3 

v转流后2h-3h:

平均流速=当日最大流速·3/3 

v转流后3h-4h:

平均流速=当日最大流速·3/3 

v转流后4h-5h:

平均流速=当日最大流速·2/3 

v转流后5h-6h:

平均流速=当日最大流速·1/3 

回转流海图图式

v青岛:

主港名称

v0:

主港高潮时

v1,2,…:

高潮前小时数

vI,II,…:

高潮后小时数

(END)

根据潮汐表推算潮流

&方法:

Ø预报点名称―目录◊资料所在页码;

Ø日期―潮流预报表相应页◊潮流资料

v往复流预报资料格式

v回转流预报资料格式

&潮流预报误差:

v大洋上:

±30°,±0.5kn;

v沿海:

±20°,±0.2kn(END)

往复流预报资料格式

转流最大流速

时分时分流速

01450456-1.9

080711132.0

14231733-1.8

204623441.7

(END

回转流预报资料格式

时间流向流速

时分度节

00351320.7

03111600.9

06091870.6

09072640.3

13303270.5

17543420.6

22490560.4(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