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442863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4.7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docx

总体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TH-2合同段

编制:

审核:

批准:

江苏省交通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TH-2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二00九年四月五日

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TH-2合同段公路建设项目

安全施工组织设计

一、工程概况

(一)、项目位置工程规模

环太湖公路及环湖沿路大堤加固工程小梅港大桥段位于太湖旅游度假区的核心位置,也是未来人口密集地区。

工程起自太湖路,起点桩号K24+643.457,与太湖路设置平面交叉,终于小梅港大桥西侧,终点桩号K25+300,路线全长0.657km。

本大桥桥型为独塔双索面无背索斜拉桥,为两跨连续刚构体系,塔梁墩固结。

主桥跨径布置为:

(60+30)m,主桥总长90m。

长兜港大桥段路线起点接小梅港-长兜港1km试验段,起点桩号为K26+300,路线向东前进经王家湾村、跨过长兜港、终于顾家兜南,终点桩号为K27+900,路线全长1.6km。

长兜港大桥主桥采用双塔双索面无背索部分斜拉桥,是无背索斜拉桥与连续梁组合体系。

主梁采用(50+100+50)m预应力混凝土单箱五室斜腹板连续箱梁。

引桥为现浇等高度连续箱梁,跨径布置均为4×25m+4×25m。

桥梁全长606.80m(含桥台)。

(二)、技术标准

本工程设计标准为一级公路双向四车道,计算行车速度为60Km/h。

小梅港桥段的路幅布置采用:

22.5米(19.5米绿化带+3米人行道)+11米(行车道)+3米(绿化带)+11米(车行道)+22.5米(19.5米绿化带+3米人行道),总宽度70m。

长兜港大桥段路幅布置为:

3m人行道+11m车行道+8m(或2m)中央绿化带+11m车行道+3m人行道,总宽度36m(或30m)。

长兜港大桥全宽30.6m,涵洞与路基同宽。

项目

指标

公路等级

一级公路

设计行车速度(km/h)

60

路面结构

沥青路面,标准轴载BZZ-100

桥梁设计荷载

公路-Ⅰ级

设计洪水频率

P=1/100

地震基本烈度

Ⅵ度

(三)、工程地质情况

路线经过地段属平原地貌,地貌单元属杭嘉湖湖沼积平原亚区(Ⅰ1),地势平坦,视野开阔,河网密布,湖塘星点,属水网平原,水系网络向太湖汇聚。

地面标高一般为1.0~6.5m。

(四)、气候水文条件

本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极易农作物生长。

多年平均气温15.8℃,历年最高气温39℃,历年最低气温-11.1℃;常年无霜期2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1350mm,日降水量超过10mm的天数为40天左右,降雨期集中在5~10月份,其中5~6月份为梅雨季节,降雨量小而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地下水补给,7~10月份受热带风暴及台风影响,常降大雨或暴雨。

年平均蒸发量800~900mm,四季受季风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强风向NNW,最大风速20m/s。

工程范围内港胡相通,构成互为联系的水系网络,池塘星罗棋布。

主要河流有长兜港,注入太湖。

(五)、交通,动力,通讯及其它条件

本标段运输条件较为便利,可利用太湖路,进行有关机械设备及材料的运输,施工需要修建进场便道、便桥,以确保机械设备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和路基土方运输的需要。

便道便桥设计在道路边坡线左侧,距离道路边坡线1米以外,道路边坡线20cm以外开挖一道深50cm宽50cm的排水沟,以便于道路施工过程排水使用。

小梅港桥所在区域电力可由位于右侧的小区接入,长兜港桥拟在拌和楼与桥梁西岸各设置315KW变电箱各一台,以确保施工用电。

二、安全目标

(一)、安全生产目标

事故负伤率控制在1‰以内

工伤死亡事故为零

杜绝火灾、设备、管线、食物中毒等重大事故

没有业主、社会相关方和员工的重大投诉

创市级安全标化工地。

(二)、根据本工程特点,安全防范重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防高处坠落事故:

防起重伤害事故;防触电电击事故;防机械伤害事故;防火灾事故;防交通事故;防落水事故;防船舶撞击事故。

三、安全保证体系

(一)、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成立以项目经理为组长的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并领导本项目的安全生产工作。

 

安全生产保证体系网络图

(二)、本工程实行安全生产三级管理,即:

一级管理由项目经理负责,二级管理由专职安全员负责,三级管理由班组长负责,各作业点设安全监督员。

落实各级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各自作好本岗位的安全工作。

(三)、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制,专职安全员要对安全技术措施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作好记录。

(四)、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教育

(1)、针对工程特点,对所有从事管理和生产的人员进行全面的安全教育,重点对专(兼)职安全员、班组长、从事特种作业的架子工、起重工、电工、焊接工、机械工、船舶驾驶、场内机动车辆驾驶以及新工上岗、工人变岗和改变工艺等进行培训教育。

(2)、特种工种的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复检、严格按照《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管理规定》规定执行。

经过培训考核合格,获取操作证方能持证上岗。

对己取得上岗证的特种作业人员,要进行登记存档,对上岗证要按期复审,并要设专人管理。

(3)、通过安全教育,增强现场职工的安全意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思想;掌握本岗位生产知识和安全操作技能;提高职工遵守施工安全纪律的自觉性,认真执行安全操作规定,做到:

不违章指挥、不违章操作、不伤害自己,不伤害他人、不被他人伤害,达到提高职工整体安全防护意识和自我防护能力。

5、认真执行安全检查制度

项目经理部要保证检查制度的落实,规定定期检查日期,项目部每旬进行一次,施工作业区每旬进行一次,作业班组每天进行一次,非定期检查应视工程情况而定。

如:

施工准备前、施工的危险性、所采取的新工艺、季节性变化、节假日前后等。

对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制定整改措施,定人限期进行整改,保证“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真正得到落实。

四、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一)、场地布置及现场安全

(l)、施工现场的布置须符合防火、防爆、防高温、防雷电、防风、防雾、防高空坠落、防坠河等安全规定和文明施工的要求,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办公用房、仓库、材料堆放场、停车场、生产车间等应按批准的总平面布置图进行布置。

(2)、危险地点悬挂按照GB2893一2001《安全色》和GB2894一1996《安全标志》。

施工现场设置大幅安全宣传标语。

(3)、陆上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区均要设足够的消防水源和消防设施网点,消防器材有专人管理不得乱拿乱动,所有施工人员要熟悉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和使用方法。

(4)、各类房屋、库棚、料场等的消防安全距离符合国家或公安部门的规定,室内不得堆放易燃品;严禁在木材加工场、料库等处吸烟;现场的易燃杂物,也随时清除,严禁在有火种的场所或其近旁堆放。

(5)、氧气瓶不得沾染油脂,乙炔瓶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氧气瓶与乙炔瓶隔离存放。

(6)、施工现场的临时用电,严格按照《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TJ46一2005的规定执行.

①临时用电工程的安装、维修和拆除,均由经过培训并取得上岗证的电工完成,非电工不准进行电工作业。

②电缆线路采用“三相五线”接线方式,电气设备和电气线路必须绝缘良好,场内架设的电力线路其恳挂高度及线距符合安全规定,并架设在专用电杆上。

③变压器必须设接地保护装置,其接地电阻不得大于4Ω。

变压器设护栏,设门加锁,专人负责,近旁悬挂“高压危险、切勿靠近”的警示牌。

④室内配电盘、配电柜前要有绝缘垫,并要安装漏电保护装置。

各类电气开关和设备的金属外壳,均要设接地或接零保护。

配电箱要能防火、防雨,箱内不得存放杂物并应设门加锁,专人管理。

⑤移动的电气设备的供电线,应使用橡套电缆,穿过行车道时,应穿管埋地敷设,破损电缆不得使用。

检修电气设备时停电作业,电源箱或开关握柄挂“有人操作,严禁合闸”的警示牌或设专人看管。

必须带电作业时需经有关部门批准。

⑥现场架设的电力线路,不得使用裸导线,临时敷设的电线路,不准挂在钢筋模板和脚手架上,必须安设绝缘支承物。

施工现场用的手持照明灯采用36V的安全电压。

(7)、施工前,应根据设计文件复查地下构造物(如地下电缆、给排水管道等)的埋设位置及走向,对周围的建筑物要复核其位置,并采取防护措施。

施工中如发现危及到地下构造物、地而建筑物或有危险品、文物时,立即停止施工,待处理完毕后方可施工。

(二)、施工机械的安全控制措施

(l)、各种机械操作人员和车辆驾驶员,必须取得操作资格证,不准操作与操作证不相符的机械设备;不准将机械设备交给无操作合格证的人员操作,对机械操作人员要建立档案,专人管理。

(2)、操作人员必须按照机械设备说明书规定,严格执行工作前的检查制度和工作中注意观察及工作后的检查保养制度。

(3)、驾驶室或操作室应保持整洁,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品,严禁洒后操作机械,严禁机械带病运转或超负荷运转。

机械设备在施工现场停放时,选择安全的停放地点,夜间有专人看管。

(4)、严禁对运转中的机械设备进行维修、保养调整等作业。

(5)、指挥施工机械作业人员,必须站在可让人了望的安全地点,并应明确规定指挥联络信号。

使用钢丝绳的机械,在运转中严禁用手套或其他物件接触钢丝绳,用丝绳拖、拉机械或重物时,人员应远离钢丝绳。

(6)、起重作业应严格按照《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一2003)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O76一95)规定的要求执行。

(7)、定期组织机电设备、车辆、船舶安全大检查,对检查中查出的安全问题,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调查处理,制定防范措施,防止机械事故的发生。

(三)、高空作业的安全技术措施

(l)、所有进入施工现场的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水上工作人员要穿救生衣,并按规定配戴劳动保护用品,或安全带等安全工具。

(2)、作业人员不得穿拖鞋、高跟鞋、硬底易滑鞋和裙子进入施工现场。

(3)、从事架子施工的人员,要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证方能持证上岗;对进行模板施工,高度超过2米的架子要由架子工去完成。

在即边缘1.2一1.5米处应设置护栏或架设护网,且不低于1.2米,并要求稳固可靠。

(4)、施工作业搭设的扶梯、工作台、脚手架、护身栏、安全网等,必须牢固可靠,并经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

架子工程应符合《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JGJ80一91)和《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一95)规定要求。

(5)、人员上下通行要由斜道或扶梯上下,不准攀登模板,脚手架、或绳索上下,并作好进入口等防护措施的管理。

(6)、作业用的料具应放置稳妥,小型工具应随时放入工具袋,上下传递工具时,严禁抛掷。

进行两层或多层上下交叉作业时,上下层之间应设置密孔阻燃型防护网罩加以保护。

(7)、脚手架拆除时,经工程技术部门和专职安全员检查同意后方可拆除,并按自上而下,逐步下降进行;严禁将架杆、扣件、模板等向下抛掷。

(四)、水上施工的安全技术措施

(1)、水上施工的安全管理工作应符合现行的有关航道航行交通安全管理有关条例的规定,开工前报告当地港、航监督部门,并由航道站发布航行公告后实施。

(2)、严格遵守航务部门的各项规定,搞好自用船舶的保养设施的配备和统一指挥。

(3)、施工所使用的船只应经船检部门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

施工期间按规定设置航行标志及救护、消防等设施,制定航行安全规定。

(4)、水上生产设施、渡船、按航务管理部门的要求,悬挂标志,同时保证航行标志的有效,及时检查与更换。

(5)、应掌握和及时了解当地的气象和水文情况,遇有大风天气应检查和加固船只的锚缆等设施。

台风季节要根据台风预报及时将施工船只进行加固锚锭或撤至避风港。

大雾天气封航停止作业,对水上施工设施悬挂强光(能穿透大雾的光源)标志警示灯。

(6)、交通船应按规定的载人数量渡运,严禁超员强渡。

船上应配有救生设备。

(五)、浮箱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⑴、浮箱施工的固定设施较多,固定缆绳多并经常调整移动,淹没在水下部分不易发现破损程度,遇突发事件容易造成损失。

因此对缆绳的安全度及锚位移动进行定期的检查和鉴定。

⑵、划分出浮箱施工的禁航区域范围,主塔墩施工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以墩位中心为界,东西向(纵桥向)各l0m;上、下游向(横桥向)各10Om为施工期间的禁止船只通行区域。

施工期间禁航区域,在禁航区域设警示标志。

⑶、所有船只,水上工作平台及场所必须设防护栏杆,配足救生设备,防止人员落水并及时抢救。

(六)、钻孔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

⑴、桩基础施工前,技术人员要根据设计图认真复核施工区域内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资料,清楚了解并掌握地质、水文资料的情况。

⑵、在进行钻孔桩施工中,对钻孔施工平台、施工栈桥的冲刷影响进行定期检测,并加强防护,确保其安全稳定。

对已完成插打的钢护筒或钻孔桩作好孔口的覆盖,防止人员掉入。

⑶、水上打钢管桩加强对天气预报的收集。

大风天气、大雾天气作好航标警示,避免其它船只碰撞。

五、施工期间加强航道维护管理的措施

本工程具有水上通航船,工期长的特点,合理安排规划水面通航航道,制定保证航道通行安全措施,尽量减少施工与通航的相互干扰,做到施工、通航两不误是本工程安全工作的重要内容。

由于长兜港及小梅港施工期间有船舶通过施工区域,通航条件受到限制,因此必须加强航政管理,布设航行标志等,以免过往船舶误撞在建的或己建成的结构。

(一)、施工水域及通航孔段施工安排

⑴、长兜港有水施工区域约200m,通航区域主要集中在中跨80米的水域内,为了施工期间尽可能减少通航水域侵占面积和侵占时间,施工安排做到:

先施工主桥两个主墩,主墩完成后,再进行主引桥过渡墩基础施工。

⑵、在通航水域水中墩施工时,提前向港务、航道监督部门办理申请施工手续,说明大桥的工程规模、施工地点、占有水域范围、施工时间、技术方案、施工船舶、安全措施等事项,经批准并发布航行通告后进行施工。

(二)、水上交通安全管理

⑴、工程项目经理部成立水上施工安全领导小组,由一名负责施工生产组织指挥的项目副经理任组长,负责水上施工安全管理工作,与港、航监督部门建立定期的协商沟通制度,每月召开一次水上交通安全会议,总结水上施工航行管理经验,找出差距,布置改进措施,完善水上施工安全保障制度。

⑵、遵守水上作业施工纪律。

水上施工必须手续齐备,先报告后施工,办理施工许可证。

桥址施工水域范围内或施工水域范围外的其他作业,在向航道及港监部门书而或口头报告征得同意后再进行。

⑶、对工程船舶驾驶人进行安全教育。

⑷、保持通航预留航道畅通、安全.按照我国内河有关水域通航管理相关规则要求,在通航桥孔设置航行标志,以明确航道及施工水域范围。

⑸、在施工过程中,严禁向水域乱抛乱卸装水泥、砂石、钢材等施工材料及其他施工设施时,散落水下对通航造成影响时,应及时打捞、疏浚;水中钻孔桩施工的泥浆及弃渣全部用弃碴船运到指定地点堆放。

⑹、加强与港、航监督部门的联系,互通情况。

在施工中经常向港航监督部门通报施工进度安排及实施情况,每当悬浇段进行施工前,通知港航监督对施工水域实施重点维护。

⑺、施工船舶航行和作业时应按有关规定显示信号。

⑻、各施工作业点按规定设置通航警戒标示,避免航行船舶碰撞水中建筑物。

在显示灯照明时应注意避免强光直射水面,影响船舶驾驶人员的晾望。

六、“三防“安全保证措施

本工程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光照充足,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极易农作物生长。

多年平均气温15.8℃,历年最高气温39℃,历年最低气温-11.1℃;常年无霜期250天左右,多年平均降雨量1100~1350mm,日降水量超过10mm的天数为40天左右,降雨期集中在5~10月份,其中5~6月份为梅雨季节,降雨量小而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地下水补给,7~10月份受热带风暴及台风影响,常降大雨或暴雨。

年平均蒸发量800~900mm,四季受季风影响,风向随季节变化,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强风向NNW,最大风速20m/s。

为了安全地渡过台风季节,尽可能地避免或减少洪水、台风、雷电等自然因素对工程结构及施工人员和设备的伤害和损失,确保施工的顺利进行,结合现场实际,制定以下“三防”施工安全措施。

(一)、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

成立“三防”工作领导小组,由项目经理任组长,项目副经理、项目总工程师任副组长,生产、物资、机械、技术、安全等部门的负责人及各施工作业工区(队)负责人为组员,配备物资、设备和突击队伍。

领导小组负责“三防”工作中的领导、指挥、组织和协调等日常工作。

各工班成立抢险突击队,队长由各工班负责人担任,选择身强力壮、素质高的生产骨干为突击队员,以确保抢捡时招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

(二)、建立台风、雷雨季节气象信息网

(1)、与当地气象局联系,并落实专人,建立气象日志,坚持每天收听、记录气象预报。

(2)、各工班负责人确保通讯完好、畅通,使气象信息随时通晓。

(三)、做好“三防”准备工作

(1)、备齐各类机械设备的安全零部件,备足缆风绳、铁丝和麻袋、草袋等物资。

(2)、自备发电机组,解决短时生活用电。

了解附近旅馆投宿情况,为转移、疏散施工人员做好准备。

(四)、加强“三防“工作的部署

“三防”的主要工作包括以下内容:

水中各类船舶、设施;正在施工中的桥梁上部施工设备、设施的固定和转移;施工栈桥等设施加固;高处结构物施工的防雷措施;物资、设备、车间加固、材料转移等;生产、生活房屋的防护工作。

(五)、洪水、台风袭击的善后工作

及时组织清理施工现场,检修施工设备,恢复水上设施,以最快的速度恢复生产,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生活用水及食物和生活区进行杀毒灭菌,避免意外灾害。

(六)、“三防”实施措施

(l)、台风、雷雨季节,领导小组成员及突击人员实住工地人数应保持在80%以上,职工实住工地人数保证90%以上。

(2)、建立气象信息网,由办公室昼夜监听、记录气象预报,并用彩色笔在台风标示图上标明台风编号、风力、风向及台风登陆中心、登陆时间及雨量大小等。

并且随时将台风信息向领导小组汇报。

(3)、服从当地防总的统一指挥,统一调度。

(4)、当获悉工地区域内48小时内可能有8级以上大风预报时,“三防”领导小组应及时通知各工点停止生产,迅速按领导小组的统一布置开展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