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457564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docx

高考语文喻理诗词鉴赏要诀

喻理诗词鉴赏要诀

诗词中的说理不全是通过议论来表达的,有的诗人通过描写景物以喻理,如白居易的“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有的诗人通过抒情来说理,如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当然,也可以通过议论来说理,只是诗词中的议论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来表达的,如杜甫的“葵藿倾太阳,物性固莫夺”。

判断一首诗或一联诗是否喻有道理,所喻又是何理,与判断咏物诗词是否有寄托差不多,都要潜心思索,仔细分析,切不可穿凿附会。

而使用辩证法来分析,也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好方法。

下面就介绍一些说理诗词鉴赏的要诀,以期提高中学生的鉴赏能力。

第一,喻理诗的“理”是用诗的语言来说出来的,是形象的,是含蓄的,是有趣的,因此是真正的诗。

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人先描绘西湖的水光山色和晴姿雨态,再以西施为喻,写出西湖的神韵,趣味盎然,富有美感,能给读者以艺术美的享受。

在此基础上阐明了一种美学的原理——事物各呈面貌,各有其审美价值,可以说是善状眼前之景,妙托物外之理。

诗中所阐明的道理是通过西湖美景和比喻等艺术手法来表达的,

我们可结合朱熹《观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出一道题来加深对这一问题的认识,题曰:

“这两首绝句主要有哪三个特色?

试结合原诗作深入而简要的分析。

”解答前要做这样的思考:

诗中说理是溶理于诗,使理富有诗味,具有理趣。

这两首绝句正是凭借具体形象来说明道理的,理由形出,理不离形,故能发人深省,使读者能获得艺术形象美的享受。

然后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一是通俗自然,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能获得雅俗共赏的审美效果。

二是善于运用比喻来说理,富有形象思维,读来意趣盎然,耐人品味。

三是富有理趣。

第二,要懂得诗中喻理常用的几种方法。

1.在形象的描绘中蕴含道理。

我们可用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出一道题:

“颈联是千古传颂不衰的名句,它富有哲理,请作较深入的分析,并说说今天人们又能赋予它什么样的新意义?

)解答前应作如此考虑:

诗词的哲理和意义大多从景物的描写中表现出来,虽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其实,也有不少景语不但有情还含哲理。

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沉舟之畔,千帆竞发;枯树前头,万木争荣。

世界上的一切都在向前发展,新陈代谢总是要继续下去的。

新的意义是说明新事物总要代替旧事物。

2.在抒情之中蕴含道理。

在抒情中蕴含理趣,可令读者“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许多千古传诵不衰的名句,有不少都是情中含理的。

我们可用苏轼《水调歌头》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出一道题:

“这几句词本是诗人聊以自我宽慰的,但其中富有理趣,请做较深入的分析。

”审题时应首先考虑到“阴晴圆缺”有象征意义,然后再考虑富有何种哲理,才能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

“诗人用变换不拘的宇宙规律说明人间悲欢离合是自古已然的事实,揭示了人世间从来就没有十全十美的事这一普遍规律。

3.在议论之中阐明道理。

必须着重指出的是,这里的议论是同形象描写相结合的,且多使用比喻等修辞手法,因而议论显得比较隐晦。

我们可用杜荀鹤的《小松》(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来出道题:

“这首绝句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议论富有哲理,试对其所蕴含的哲理做简要的分析。

”解答前应想到这两句诗已经将诗情与哲理完全融合在一起,至于比喻手法的运用,那是一眼就可以看出来的。

而后便可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眼光短浅的人是不可能在人才尚未崭露头角前就发现之,反而因为‘不识’而扼杀之,揭示出人才被扼杀的一种规律。

第三是要学会“想诗”。

在鉴赏时要根据诗中所提供的意象,在准确理解诗意后进行“再创造想象”。

以苏轼《琴诗》(若言琴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出一道题:

“苏轼的这首《琴诗》富有哪些哲理?

请结合政治课上学过的唯物辩证法谈一谈这首诗所蕴含的哲理。

”在审题时应从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入手,明白天下万物的完成,都有赖于主客体的密切配合这一哲理,做这样的解答:

“作为主体的手指没有琴弦是奏不出音乐,而作为客体的琴弦离开了手也不能自鸣,只有主体与客体密切配合才能演奏出美妙的音乐来。

第四是要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运用到对哲理的分析中去。

中学生学过的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有:

对立与统一,量变与质变,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本质与现象,真理与谬误,运动与静止,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等。

就喻理诗词所表现的情况而言,主要有:

事物之间普遍联系的原则,如杜甫的“水深鱼极乐,林茂鸟知归”;概括出具有普遍意义或含有规律性的道理,如白居易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事物发展是波浪式前进,如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表现对立统一规律,如王藉的“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实践是认识的源泉和检验真理的标准,如陆游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如朱熹的“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江中自在行”;由量变引起质变,如:

杜甫中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新事物必然代替旧事物,如刘禹锡的“芳林新叶催旧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要全面地看问题,如苏轼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等。

蕴含哲理的诗句大多都是流传千古,人们耳熟能详的名篇名句,历览高考中得高分的佳作,有不少都运用了这类名句。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运用喻理诗词名句也是作文取胜的一个绝招。

乡思诗词鉴赏要诀

首先要抓住篇中的“月”。

我们可以用温庭筠的《商山早行》(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来出一道题: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是千古传颂的名句,诗中的残月对表现乡思之情起到何种作用?

请作简要的分析。

”回答前应做这样的考虑:

诗中的残月和该联中其他五个景物的描写共同构成一幅画面,极富羁旅行役的色彩,并联系学过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即可作出正确的回答:

“诗中的残月既衬托出诗人羁旅天涯的孤苦伶仃的形象,又和‘鸡声’等景物的描写共同熔铸出浓烈的乡思之情。

其次要抓住篇中的“雁”。

我们可用陈均的《九江闻雁》(烟波渺渺梦悠悠,家在江南海尽头。

音信稀疏兄弟隔,一声新雁九江秋。

)出道题:

“‘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什么关系?

这样写是否合情?

为什么?

请作简要的分析。

”回答前可作这样的思索:

可把这一句改造为一个复句:

正因为有了“一声新雁”,所以人们才觉得“九江秋”来了。

对于远离故乡的人来说,闻雁而思乡是带有普遍意义的。

然后就能做出如下正确的回答:

“‘一声新雁’和‘九江秋’构成因果关系,看似很不合情,却是顺理成章,因为大雁南飞代表了秋天的到来,而这新雁一声最能触动人的乡思。

其三要抓住篇中的“柳”。

这一点在《赠别诗词鉴赏要诀》里已经论及,不再赘述。

其四抓住篇中的梦境描写,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如:

“阅读顾况《听角思归》(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

此夜断肠人不见,起看残月影徘徊。

),就诗中作者怎样运用记梦来表达乡思之情做简要的分析。

”解答前应先考虑诗中哪些地方是记梦,哪些地方是写梦醒之后的景象,再和诗题中“思归”情结联系起来分析,就不难做出这样的回答:

“诗人描写梦中的故园已经荒废,说明离家已久,思情更切,长夜漫漫,梦魂颠倒,梦醒时分更觉断肠,继续入梦已不可能,起看残月,顾影徘徊,复听晓角,更是悲从中来。

其五,领会诗中家信的作用,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如张籍的《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人在写家信时深感乡思情切,柔情万种,“一行书信千行泪”,说不完,写不尽,其间充满了深厚丰富的感情和难以完全表达的矛盾,又似乎有点“书被催成墨未浓”的意味,到带信人要出发了,仍然担心漏掉了什么,觉得还有没写完的,又开封想再添上些,却又不知从何说起。

这一细节写得非常细腻,非常典型,看似平淡,却韵味犹浓。

白居易的“心绪万端书两纸,欲封重读意迟迟”,在写法上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王湾的“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以“雁传尺素”来表达,也别有一番滋味。

以岑参的《逢入京使》(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出道题:

“诗人出塞路上逢入京使者,想给亲人捎封信,但却苦于没有纸和笔,只好请他带个平安口信。

诗人真的连纸笔都没有吗?

这样表达妙在哪里?

请从语言和风格上作简要的分析。

”答前应作这样的思考:

诗人说没有纸笔只是个漂亮的借口,而诗人出塞的目的自然是投笔从戎,豪情满怀,想立功边疆,封妻荫子,对故乡和亲人虽有思念之情,但并不太强烈,因此不知从何说起,倒不如不写更好些。

然后即可作出以下正确的回答:

“诗人并非没有纸笔,这样写显得更为含蓄。

从语言上看,诗人用的是“人人胸臆语”,朴素自然,不假雕饰,极平凡而极亲切感人;从风格上看,表现出诗人豪迈的胸襟。

其六,把乡思之情放在节日这一特殊日子里写,可以表达得更为强烈,这也是解答这类诗词的一大关键。

王维有千古传诵且富有哲理的名句曰“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逢年过节,是家人团聚的好日子,自然也是身在异乡的天涯羁旅最想家的时候,王维的一个“倍”字道出了为什么诗人们喜欢把写乡思诗词的背景放在节日的奥妙。

用崔涂的《除夜有怀》(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飘泊,明日岁华新。

)出道题曰:

“尾联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

诗人把乡思之情放在除夕夜来写收到怎样的表达效果?

”答题前须明确:

尾联往往有篇末点题的作用,再抓住“每逢佳节倍思亲”,自能得出正确答案:

“尾联起点题、点眼的作用。

表达了除夕之夜,诗人正在飘泊之中;明日新年,家家喜庆团圆,而自己又那堪如此飘泊,这就把因飘泊而引发出乡思之苦更推进了一层。

第七,懂得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是深入领悟乡思诗词的一大关键。

那么,什么叫做“以超极表至极”呢?

说简单一点,就是诗人把所要表达的感情推到了极点之后,并不就此打住,而是又往前推进了一步,超过了极点。

哲学家认为,真理向前迈进了一步就会变成谬误;而写诗抒情超过极限,可能有悖常规,但因其有特殊的道理,却形成“反常合道”的妙趣。

即以刘皂的《旅次书朔方》(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

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

)为例,谈谈纯乡思诗词在运用此法的特点。

诗人十年旅居并州,乡思之情强烈到了极点,然而,回乡的愿望不但不能实现,却“无端更渡桑干水”,离家乡越来越远,其思乡之情则超出了极限,无奈之中只好把并州姑且当作自己的家乡。

诗人想回乡却南辕北辙,则情何以堪。

至此,乡思之情得到超强的表现,既微妙而又真实,所以成为不朽的名篇。

而李白的《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则显得深藏不露,人的故乡只有一个,即使有第二故乡之说,两三个也已经是极限了,而诗中处处是故乡之说则远远超出了极限,实属荒诞;但因为在醉乡之中,此说又颇为合理。

而一旦酒醒后,其思乡之愁则肯定更为强烈,其所谓“举杯销愁愁更愁”者也。

用李觏《乡思》(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

已恨碧山相阻隔,碧山还被暮云遮。

)来出题:

“这首绝句在构思上采用什么方法?

并说说此法的妙处。

”解题前应做如下思考:

极远的天涯尚可望到,而故乡却望不到,可见故乡比天涯更遥远;诗人恨极故乡被碧山所阻隔,而碧山又被暮云所遮,可见望乡之难超过了极点。

能这样理解即可,至于懂不懂得“以超极表至极”,倒在其次,做过这道题后也就会了。

其答案曰“在构思上采用“以超极表至极”的手法。

运用此法可以使所要表达的乡思之情变得最为强烈,达到超越极限的地步。

乡思诗词鉴赏还有一些关键的知识点必须掌握,如用写声来表达,常见的有笛声(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芦管声(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角声(故园黄叶满青苔,梦后城头晓角哀),鸦鸣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等,因与前面的内容有所交叉,这里就点到为止。

边塞诗词鉴赏要诀

第一把钥匙是要弄清边塞诗词的立意,深挖它含蓄的主旨,从总体上对作品进行把握。

因为这一问题相当复杂,所以就先举些名句来加以简要评述: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既表现出戍边将士奋勇杀敌的英雄气概,也赞扬了他们以身许国的豪情壮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既表达了对良将及早出现的渴望,也表现出对边疆和平的向往;“战士军前半生死,美人帐下犹歌舞”,既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的丑恶现象,也表达了对下层士兵的深切同情;“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既是对不义战争的控诉,也是对和平的渴望与追求;“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既表现出从军将士的洒脱,也抒发了他们心中的无奈;“更吹羌笛关山月,无那金闺万里愁”,既表现出戍边将士深深的乡思之情,也抒发了军嫂们无尽的思念与惆怅;“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字里行间洒满斑斑血泪,令人闻之而发指……

异彩纷呈的边塞诗词,或奇丽峻峭,雄浑挺拔;或清新幽雅,缠绵悱恻;或慷慨高歌,响遏云天,或低徊浅唱,感慨万端;或令人热血沸腾,欲跃马横戈,或使人愁肠寸断,想折戟断刀……

而一些从表面上看起来是闺怨、赠别的诗,因与边塞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不妨把它看作边塞诗词的衍生作品,也可以归为同类。

以王昌龄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出题:

“这首绝句的诗眼是哪一个字?

表现了女主人公怎样的复杂心情?

”在考虑怎样回答时,首先得抓住“觅封侯”这三个字,因为诗中只有这三个字和边塞有关系,征戍边塞是许多人猎取功名的主要途径;其次得找到最能表现女主人公心情的那个字,就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

“诗眼是‘悔’字,这里既有对夫妻分离的不满,又有难以排遣的错教夫婿‘觅封侯’的内疚,还有自己对铸成大错的醒悟与追悔。

再以岑参的《武威送刘判官赴碛西行军》(火山五月行人少,看君马去疾如鸟。

都护行营太白西,角声一动胡天晓。

)出一道题:

“有评论家认为‘最后一句真可谓一篇之警策’,请你为之做深入而简要的诠释。

”解题前应先弄清“角声”是军中的号角声,再理清“胡天晓”的象征意义,才能找到正确的思路,做出正确的回答:

“这一句意义极为深刻,其意思是说只要我军发动进攻,就能全歼敌军,大获全胜,使西域重见光明。

”这和一般的送别诗有着极大的差异,诗人将惜别与祝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谓独树一帜,别开生面。

第二把钥匙是弄清景物描写与所抒之情的关系。

以高适的《塞上听吹笛》(霜净胡天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关山。

)出题:

“这首边塞诗描绘出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情画,抒发了诗人一种什么样的感情?

其感情基调如何?

”思考时要先对画面进行分析,诗中描绘出寒霜过后,天空显得格外明净,战士们牧马归来,晚饭过后,忘却一天的辛劳,来到了戍楼上,对着空中“高高秋月挂长城”,吹起了羌笛。

悠扬的笛声随风飘荡,传向远方。

再抓住表情的关键句“借问梅花何处落”,分析出诗人采用了谐音和虚实相间的写法,极富韵味。

羌笛曲名《梅花落》,诗人将它分开来用,先取“梅花”二字,使人联想起真的梅花。

这样“梅花何处落”就变成了有两种解说,一是《梅花落》曲声“落”到哪里,二是战士们家乡的梅花落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究竟都飞到了哪些地方。

这样闻笛和思乡这两个意念就统一在一句诗中,实中有虚,虚中有实,虚实相生,物我一境,情景交融,声文并茂的境界,便能做出这样正确的回答:

“抒发了戍边将士殷殷的思乡之情。

其感情基调是感慨而不哀伤。

第三把钥匙是要弄清诗中哪些地方是对战争场面的描写。

战争是非常残酷的,是血淋淋的,从诗歌艺术美学的角度考虑,它一点也不美,不宜直接描写,所以绝大多数诗人都采用侧面描写。

那么,怎样去把它挖掘出来呢?

一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器物,如旗、鼓、干、戈,号角、战车、辕门、烽火等;二是要抓住与战争有关的地点和人、事、物,如楼兰、阴山、瀚海、凉州、长城、受降城、玉门关,单于、吐谷浑(我国古代西北民族之一),羌笛、胡笳、琵琶,《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等,然后展开丰富的联想,进行深入的揣摩,也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还以王昌龄的《从军行(七)》(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来做个剖析:

“红旗半卷出辕门”中的“红旗”指的是战旗,它“半卷出辕门”,说明部队为了提高行军的速度和不被敌人发现,他们半卷红旗,飞速前进。

虽然作者没有告诉人们这支部队究竟要干什么,但透过紧张的气氛,读者自然知道其中的奥妙。

而“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中的“洮河北”的是前方战场,最关键的是末句,写唐军已生擒敌酋“吐谷浑”,取得了丰硕的战果。

“擒贼先擒王”,敌人已经群魔无首,只能狼狈逃窜,如鸟兽散。

至于怎样生擒敌酋,残敌如何逃窜,那就让读者自己去想象了。

这一构思非常巧妙,极富喜剧性,极富弦外音。

用柳中庸《征人怨》(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

)出题:

“诗以《征人怨》为题,而不着一个“怨”字,“却尽得风流”,诗中之“怨”何来?

请作简要的分析。

”回答前应抓住边塞诗这一牛耳,抓住与边塞有关的地名和战争用的器物,是关键之一;抓住“复”、“与”等虚字,是关键之二;抓住“岁岁”、“朝朝”等重叠词,是关键之三;抓住“归”、“绕”等动词,是关键之四。

正确回答:

一是来自“金河”、“玉关”、“马策”、“刀环”等实词的排列与组合,二是来自“复”、“与”等虚词之巧用,三是来自“岁岁”、“朝朝”等重叠词的妙饰,四是来自“归”、“绕”等动词的活用。

这样就形象地表达出四怨:

首句怨守边时间延续,地点转换;二句怨天天战争不息,生活单调凄苦;三句怨边塞气候恶劣,生还无望;四句怨边塞的山川形势即征戍之地的苦寒与荒凉。

以怨为题,却无一“怨”字,用叠字和名词,浑成对偶反复,回肠荡气,虽无“怨”字,怨情自生。

钥匙有了,而且不只一把,俗话说,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用起来也是很有讲究的。

这就要灵活运用,对具体的诗题做具体的分析与研究,找到能对锁的那把钥匙,自是不言而喻。

(接76页)

写景诗词鉴赏要诀

一是要领会诗的主题,了解诗人的立意。

用张旭《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出一道题:

“诗中所描写的桃花溪景象表现出诗人对陶渊明“桃花源”的一种什么看法?

”就应从立意上来作这样的回答:

“诗人对世外桃源心存疑问,以‘隔野烟’和‘随流水’写出了桃源既神秘又虚无飘渺;以‘何处边’提出质疑。

二是要从结构上将写景诗词看作是一幅画,融绘画欣赏技法于其中。

以王维《辋川别业》(不到东山向一年,归来才及种春田。

雨中草色绿堪染。

水上桃花红欲然。

)出题:

“这首诗表现出一种怎样的色彩美?

”这一问题该作如何回答呢?

应从色彩的角度来考虑,做这样回答:

“诗人使用‘堪染’来突出一个‘绿’字,用‘欲然’来突出一个‘红’字,红绿两色的突出与夸张使盎然春色跃然纸上,极富色彩美。

三是要学会对古人写诗填词时炼字所蕴含的深意的挖掘,做深入浅出的分析。

用王湾《次北固山》(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出题:

“这首诗中哪几个字是诗眼?

生动地描述了江潮涨后的什么样的景象?

抒发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回答时应这样考虑:

“平”、“失”两个字写出水势,“悬”则写出了旅途顺畅,从所描绘的画面看,境界开阔,这是要首先想到的,然后依照情景交融回答诗人抒发了怎样的感情,这就容易了。

其答案曰:

“诗眼是‘平’、‘失’、‘悬’三字,生动地描述了水势浩淼,风帆高悬,意境开阔,是一幅绝妙的画图。

表现出诗人胸怀的宽阔,表达了征途顺利的喜悦之情。

四是要领会修辞手法在写景诗词中的作用。

用秦观《踏莎行》(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

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夜雾如厚重的帷帘把楼台掩蔽,月亮迷失方向我找不到渡口的痕迹。

我极目远望,桃源仙境你在哪里?

怎忍受,孤寂的客馆在春日寒风中紧闭,还有:

杜鹃的哀啼,斜阳无声地落去……驿站转给我友人馈赠的梅花,驿使捎来的是亲人的信息——如今却堆砌成无法数得清的离愁别绪。

郴江呵,你生来就围绕着郴山,为什么——竟向潇湘水流去?

)出题:

“苏东坡最欣赏这首词的结尾两句,亲自把它写在扇面上,并叹曰:

‘少游已矣,虽万人何续!

’这是为什么?

请你替苏东坡谈一谈最欣赏的原因。

”回答时必须以带情式的拟人手法的妙用作理论依据,其答案是:

“流水本无情,可词人却故意责怪其不留情,不愿留下来陪伴词人渡过这寂寞难熬的日子,极其含蓄宛转地表达出内心的极度痛苦。

五是要弄清写景诗词的情景交融。

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

锦瑟年华谁与度?

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

碧云冉冉蘅皋暮,彩笔新题断肠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出题:

“贺铸有‘贺梅子’之别称,起因就在这首词的结尾三句。

请深入而简要地分析一下结尾三句之妙。

”解答时一定要运用虚实结合的理论,作这样的回答:

“妙在使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和博喻的修辞手法,一川烟草表示‘闲愁’无处不在;满城风絮表示‘闲愁’纷繁杂乱;黄梅雨表示‘闲愁’没有穷尽。

抽象的‘闲愁’被描写得丰富、生动、形象、真切,而又新奇。

当然,写景诗词的鉴赏所要掌握的知识远不止这些,只是这五个方面更为重要些,能高屋建瓴,从深处揭示作品的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