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488779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2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信银行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doc

中信银行:

盈利能力与资本实力昭示巨大潜力

周行健

经过近年的快速发展,中信银行已经成长为一家具有强大综合竞争力的全国性商业银行。

2010年,中信银行资产份额市场占比达到2.21%,核心负债市场份额占比达到2.23%,机构网点数量突破700家,净利润超过215亿元,成为仅次于招商银行的第二大股份制银行。

值得关注的是,近几年中信银行的市场份额复合增速和盈利复合增速居于同行前列。

因此,对中信银行近几年的经营发展态势进行整体深入分析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一、实施批发与零售双轮驱动战略,竞争优势体现在批发领域

(一)中信银行实施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并重的发展战略,同时积极推进综合化、国际化。

批发业务方面,中信银行提出了构建“区域性中小股份制商业银行对公业务主流银行”的理念和战略,方向是成为在主流市场、主流地区中担当主流客户的主要合作银行之一。

零售业务主要以高端客户为主,重点发展私人银行业务,贯彻“三维四动”的市场策略。

与此同时,中信银行也在积极推进综合化和国际化。

中信集团旗下涵盖银行、证券、基金、信托、保险、期货等金融子公司,且诸多子公司均处于行业龙头地位。

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的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开展交叉销售,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

2009年10月,中信银行顺利收购中信国金70.32%股权,成功搭建了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

(二)批发业务是中信银行近年实现快速发展的主要驱动,其竞争优势也主要体现在批发领域。

中信银行在汽车等批发业务领域具有相对较好的客户基础,批发业务在其业务结构中一直占据主体地位,利润贡献更是占绝对地位。

2010年,中信银行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达9,922.72亿元,贷款占比达78.49%;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利润256.18亿元,利润占比达90.32%。

特别是在国际业务方面,中信银行继续保持着领先优势,2010年实现国际业务总收入21.80亿元,同比增长50.24%;收付汇量达1,727.24亿美元,同比增长35.53%,超过全国对外贸易增速0.8个百分点;全年贸易项下收付汇量突破1,500亿美元,继续领跑股份制银行;全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量达到390.57亿人民币,市场占有率11.16%,位居国内所有商业银行第3位。

(三)中信银行零售业务突出盈利导向,客户以高端客户为主,整体推进节奏上近期有发力迹象。

中信银行虽然实施批发业务和零售业务并重的发展战略,但与同业相比,其零售业务占比偏低。

2010年,中信银行个人贷款业务占比17.11%,营业利润贡献占比为2.03%,在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仅略高于华夏银行。

不过,近期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开始加大资源投入力度,特别是在高端的私人银行业务领域,其2010年私人银行客户数量已达10,055户。

零售信贷从2010年也开始发力,占比明显提升,零售信贷余额比上年同比增长50.43%,高于其公司信贷同比20.62%的增长。

零售信贷结构上,中信非常注重汽车消费信贷业务的发展,其在北京等个别地区已经占有最大的市场份额。

图1:

中信银行零售业务占比

二、盈利能力提升较快,行业竞争力逐渐增强

(一)盈利能力增长势头迅猛,是近几年增长最为迅速的大中型银行之一。

2006年中信银行税后净利润为37.26亿元,2010年税后净利润已经高达215.09亿元,在股份制银行中位居第2位。

值得关注的是,2006-2010年4年间,中信银行税后净利润增长了5.77倍,年复合增速高达55%,在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除去农行由于股改前基数较低原因外,中信银行是税后利润增长最快的商业银行。

如果按近4年的复合增速,中信银行的税后利润在2012年就将超过招行位居股份制银行第1位。

图2:

信银行税后净利润

(二)价值创造效率不断提升,但在主要竞争对手中仍处在追赶位置。

2006年,中信银行ROA仅为0.57%,ROE仅为14.42%,无论是ROA还是ROE在同业中均处于下游位置;2010年中信银行ROA已经达到1.13%,在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兴业银行和招商银行位于第3,ROE虽已经达到18.43%,但仍落后于兴业、招行、浦发等直接竞争对手。

不过中信银行价值创造效率的提升幅度是明显的,特别是ROA,2006-2010年复合年增速达到18.66%,在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光大位居第2位。

我们认为,中信银行近几年ROA和ROE改善幅度并不一致,特别是ROE仍然落后主要有两个原因。

其一是中信银行财务杠杆相对较低,核心资本充足率相对较高。

2006-2010年,中信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算术平均达9.93%,在股份制银行中排名第1位,也是股份制银行中唯一超过8%的银行,甚至超过国有银行交通银行。

其二是中信银行收入结构高度依赖利差收入,中间业务收入占比较低。

2006年,中信银行中间业务收入占比仅为4.26%,至2010年虽有一定幅度提升但也仅为9.63%,在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仅高于浦发和华夏。

图3:

中信银行ROA和ROE

三、资本实力雄厚,风险管理表现稳健

(一)2007年和2008年中信银行核心资本充足率为国内所有银行最高,由于收购中信国金,近两年核心资本充足率水平有所降低,2010年仍达到8.45%,在股份制银行中仍位居前列,仅次于浦发(浦发引进中移动为战略投资者,核心资本充足水平有明显跃升)和兴业。

需要说明的是,中信银行的资本实力仍有非常大的改善空间。

其一,中信银行第一大股东中信集团持股比例高达61.78%,远远超过其它股份制同业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在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高居第1位。

如果按照浦发银行引进中移动作为战略投资者的模式来运作,中信集团将持股比例降低至30%左右,将会给中信银行带来1000亿元左右的资本。

1000亿的资本数额几乎可以再造一个相同规模的中信银行。

其二,目前中信银行的二级资本在监管资本中占比较低,仍然存在发行次级债券等二级资本的空间。

在目前的监管框架下,资本已经成为商业银行非常重要的约束变量,中信银行有望进一步显示出其竞争力。

(二)中信银行构建了完善的全面风险管理架构,各项风险指标表现良好。

在风险管理架构方面,中信银行在董事会层面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高管层设有风险管理委员会、发展及资产负债管理委员会,其中风险管理委员会还下设有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管理委员会。

并且中信在高管层设有首席风险主管,负责对全行的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会计风险和信息系统风险等进行统一管理。

中信银行虽然以批发业务为主,但其整体不良贷款率并不高。

2006年其不良贷款率为2.50%,至2010年已经降至0.67%,在所有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中仅高于兴业和浦发。

这与其批发业务客户结构以大中型客户为主有关。

分条线来看,占比达到89.51%的公司贷款不良率为0.72%,低于大部分可比同业;个人贷款不良率为0.39%,其中住房按揭贷款不良率仅为0.11%。

同时,拨备覆盖率也有较大程度的提高。

2006年其拨备覆盖率为84.62%,至2010年已经达到213.51%,复合增速达到26.03%,增强了其风险抵抗能力。

图4:

中信银行不良贷款率和拨备覆盖率

四、规模经济得以显现,经营效率明显提升

(一)虽然资产负债规模扩张迅速,但经营成本得到了较好的控制,规模经济开始体现。

2006年中信银行总资产规模为7068亿元,其中贷款4631亿元,存款6184亿元,营业收入178亿元,至2010年,资产、贷款、存款、营业收入分别为20813亿元、12643亿元、17308亿元、558亿元,分别增长了2.94、2.73、2.79和3.13倍,收入的增长速度高于资产负债规模的增长速度。

成本收入比变化的分析同样表明中信银行规模经济效应开始得到显现,精细化管理有所提升。

2006年中信银行成本收入比为39.99%,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较高水平,2010年其成本收入比已经降为33.82%,除兴业银行外其在股份制银行中处于最低水平。

图5:

中信银行成本收入比

我们认为,中信银行成本收入比的降低一方面固然与其业务结构以批发业务为主有关,如以批发业务为主的浦发银行成本收入比同样较低;另一方面也与其精细化管理提升直接相关。

流程的优化再造、费用的有效控制、员工绩效的提升都带来了经营成本的节省,促进了成本收入比的改善。

(二)虽然员工人数和网点数量都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但经营效能仍明显提升。

从人工效能来看,2006年中信银行员工数为12575人,税后净利润为37.26亿元,人均利润29.63万元;2010年其员工数增长到27340人(派遣员工按3:

1折算),税后净利润增长为215.09亿元,人均利润猛增为78.2万元,年复合增速23.8%,在股份制银行中仅次于兴业。

从网均效能来看,2007年中信银行网点数为485家,网均利润1709万元;2010年网点数量增加到701家,网均利润增长为3070万元,在可比同业中跃升前列。

图6:

中信银行网均效能和人均效能

五、小结

总体而言,中信银行是一家发展迅速,战略定位清晰,在局部地区和局部业务领域已经积累了一定竞争优势的中等规模银行。

其竞争优势主要体现为:

(一)中信银行在传统批发业务领域奠定了一定的竞争优势,积累培育了一些优质稳定的客户,如在国际业务领域以及在汽车行业信贷领域等。

(二)中信银行资本实力雄厚,其核心资本充足率近年来一直位居股份制银行前列。

此外,中信银行资本补充空间非常广阔,其大股东中信集团持股比例高达61.78%。

如果中信集团适当降低其持股比例,仍然不会影响其控股地位,但将给中信银行带来巨额的资本补充,从而支撑其进一步做大做强。

这一优势是国内任何股份制银行都不具备的。

(三)中信银行“主流市场、主流地区,担当主流客户”的战略定位契合中国经济发展,也符合其自身资源禀赋实际。

我国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阶段,经济增长动力主要依靠投资和出口,与其它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相比,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较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低于国际平均水平。

这些决定了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批发业务的发展空间仍大于以消费为基础的零售业务的发展空间。

(四)中信银行判断和把握市场节奏的能力相对较强。

如中信银行的融资节奏把控相当理想。

2007年,当资本市场进入非理性状态,公司估值明显过高溢价时,中信银行选择“A+H”上市融资,力争用较少的股份吸收较多的资本,避免了股本的过度稀释。

又如2009年初金融危机已经探底,市场开始启稳回升时,中信银行选择并购中信国金,用较小的代价取得了中信国金的控股权。

(五)中信银行依托中信集团在金融领域的优势,既可以给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又可以通过交叉销售拓展市场与业务。

此外,通过收购中信国金以及与西班牙对外银行合作,成功搭建了国际化经营的战略平台,可以给客户提供境内外一体的金融服务。

作者单位:

招商银行总行

责任编辑:

李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