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81004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8.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docx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Document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实证分析

  摘要:

文章使用因子分析法对2007年11家上市银行进行研究。

实证分析表明:

国有商业银行的盈利表现逊于非国有上市银行。

国有银行自身的内部沟通成本和金融产品销售成本大,面临的经营风险高,造成国有上市银行在盈利方面的竞争力弱于非国有上市银行。

  关键词:

银行盈利能力因子分析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

F830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4914(2009)02-209-02

  

  一、概述

  

  我国银行业所经历的改革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商业银行的管理水平和盈利能力。

中国建设银行2006年的资产收益率高达%已达到国际银行业先进水平。

①然而与发达国家管理良好、运营高效的银行比,我国商业银行仍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我国银行业收入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存贷款的利差收入。

以工商银行为例,在其资产收益率保持稳定的背后,是2000年以来,净利息收益率的连续上升,以及与此形成鲜明反差的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与净非经营收益率的持续下降,②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已下降到%。

这种表现使得利润多元化无从谈起:

非利息经营非但无法分流利润,还抵减了利润率。

汇丰银行同年的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为%,高出工行148%,其非利息类收益有力地支持了汇丰的利润结构。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与信用的高负债、高风险行业,具有异于一般工商企业的特性。

商业银行盈利性提高有助于维护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只有盈利性才能度量和刻画银行经营的结果。

盈利能力的大小还是衡量银行效率的主要指标。

  笔者试图解决的问题是:

在众多银行中,如何确认那个银行的盈利能力好是不是利润报表上表现好的银行盈利能力就好对于后一个问题,答案是否定的。

判断银行的盈利能力,除了利润表现,还要从初始投入、资产的使用效率以及过去的经营情况等多个方面入手,建立一套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一定的方法,才能得到客观的、合理的、全面的判断。

笔者采用的方法是因子分析法(factoranalysis)。

  因子分析是一种把变量维数降低以便于描述、理解和分析的一种多变量统计分析方法。

笔者依据相关资料,建立了度量我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指标体系,并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07年11家国内商业银行的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客观分析了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状况。

  

  二、样本与指标

  

  1.样本的选择。

笔者选取的全国性商业银行样本包括以下两种类型。

  

(1)国有上市商业银行:

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交通银行(以下简称中行、工行、建行、交行)。

  

(2)其他上市商业银行:

招商银行、兴业银行、华夏银行、中信银行、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民生银行以及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兴业、华夏、中信、浦发、民生、深发展)

  2.指标的选取。

对于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笔者根据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构成要素,最终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具体指标有以下10项:

资产收益率Xl、费用利润率X2、非生息资产率X3、不良贷款率X4、资产使用率X5、人均创利率X6、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X7、净利差率X8、存贷比率X9以及税后利润平均增长率X10。

  根据以上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整理《2007年中国金融年鉴》中11家被观测银行的统计资料,可以得出各样本银行的评价指标数据。

  

  三、指标预处理

  

  评价指标数据需要进行指标预处理。

指标的预处理会对综合评价的结论产生影响,应注意两点原则:

其一,在评价指标类型趋同化处理中,要坚持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即将少数类型非一致化的指标向多数的类型一致化的指标“看齐”。

其二,应先进行类型一致化,再进行无量纲化处理。

  在分析中,将指标体系中的10个指标分成三类:

  1.极大型指标。

此类指标,我们期待它们的取值越大越好(如HXl、X2、X5、X6、X7、X8、X10)。

  2.极小型指标。

此类指标,我们期待它们的取值越小越好(如HX3、X4)。

此类指标若要转化为极大型指标,可令

  

  式中,m为指标x的一个下界,M为指标x的一个上界。

  此外,笔者采用极值处理法对数据进行无量纲化。

  

  四、实证结论分析

  

  为检验变量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使用SPSS进行检验。

一般认为MO值>,说明变量适合做因子分析。

本文中,MO值为。

另外Bartlett检验拒绝原假设,说明变量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因而适于采用因子分析。

  相关系数矩阵R的特征值及贡献率根据指标预处理的结果,计算过程借助软件全部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

变量的相关系数矩阵有四大特征根:

、、和。

它们一起解释了X的标准方差的%(累计贡献率)。

这样,对于此项研究的绝大部分要求,前四个成分已集中体现了原始数据的大部分信息。

同时,基于过程内特征根大于1的原则,因子分析过程提取四个主成分量因子是合适的。

  为使因子之间的信息更加独立,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最大方差正交旋转,设F1、F2、F3、F4分别为我们所提取的4个公共因子。

经过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的经济含义比较明确,我们根据正交载荷矩阵中的高载荷,将指标分成四类公共因子:

第1个公共。

因子在指标Xl、X5、X8、X9上有较大载荷,这五项指标是从资产收益率、资产使用效果等方面衡量商业银行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

共同点在于反映银行将资源转化为利润的能力。

因此可成为盈利效率因子;第2个公共因子在指标X2、X4、X6上有较大载荷,X2与X4侧重衡量成本控制与资产质量,X6一定程度上是从人力资源角度反映银行的收益潜力。

总之,这三项指标反映了商业银行具备多强的抗风险能力来保障盈利。

因此可称为盈利保障因子;第3个公共因子在指标X3、X10上有较大载荷,其中,X3有两层含义。

它一方面,说明资源的闲置程度,另一方面,反映银行盈利潜能。

这两项指标都是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增长潜能的反映,因此可称为盈利增长因子;第4个公共因子在指标X7上有较大载荷,X7是衡量了商业银行利润来源的多样性的指标。

利润来源越多样,盈利点越多,盈利模式越丰富。

因此可称为盈利模式因子。

  从n的表现看,在11家商业银行中,国有上市银行占据了得分前五位中的三席。

而非国有上市银行在P1上表现不佳,尤其以华夏银行最为突出。

华夏银行的盈利效率明显不如其它商业银行。

相对其他银行,华夏银行明显缺乏有效利用其资产生成利润的能力。

华夏银行的资产规模是11家商业银行中最小的,即使是资产规模与华夏银行最相近的兴业银行,其资产总额也几乎是华夏银行的倍。

  从F2的表现看,11家商业银行中,上市的非国有上市银行占据了得分前五位中的四席,只有深圳发展银行因不良贷款比例高达%,故F2得分不高。

非国有上市银行在盈利保障方面的绝对优势是有历史原因的。

国有银行包袱重,人员冗余,组织结构复杂而庞大,这无疑会增加国有银行自身的内部沟通成本和金融产品销售成本。

对于银行而言,面对的行业背景纷繁复杂、客户需求千变万化。

国有银行的庞大结构不利于快速实现新产品的推广,对于贷款质量的跟踪也存在问题。

因此,国有银行会面临更多的经营风险。

  从F3的表现看,非国有上市银行依然具有绝对优势,占据了得分的前五位。

非国有上市银行的资产结构较为合理,其利润平均增长率普遍高于国有银行,说明它们在盈利潜力方面更具竞争力。

F4中,工商银行排名靠前,主要原因可能是工行优异的银行卡业务。

  从综合排名来看,排名前五位的银行四家都是非国有上市银行。

尽管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由于其规模与效益的严重背离而显得效率低下,但国有商业银行以其雄厚的基础资源和极高的存贷款市场份额,仍保持着一定的盈利竞争力。

因此,国有银行的盈利绩效综合得分得以处在样本的中游水平。

  

  五、结论与政策建议

  

  1.基础资源是国有上市银行的竞争力支柱。

基础资源是评价商业银行竞争力的起点,而国有上市银行有明显的规模优势。

如国有上市银行拥有固定资产总额2000亿元以上。

大的规模又意味着大的市场份额,如国有上市银行在11家银行中,存贷款份额接近在80%,具有较强的垄断优势。

这对于以经营传统业务为主的中国银行业来说,存贷款业务的市场份额对其经济效益的影响是最直接的。

  2.国有上市银行虽然具有规模优势,但却不具有规模经济。

国有上市银行的规模优势不是因为高效率,而是政府对竞争和市场准入控制与限制的结果。

国有上市银行不注重控制成本和提高效率,采取粗放式经营。

因此,要提高我国商业银行的整体盈利能力,一方面应致力于转变国有上市银行改革的经营方式,提高其成本控制意识,使其规模优势得到充分发挥;另一方面鼓励中小银行的发展,在稳健经营的基础上不断扩大经营规模,从而获得规模经营带来的效益。

  3.从人均利润指标看,国有上市银行总体上低于股份制商业银行。

究其原因,可能在于,其他上市银行可以用十分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来吸引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和高素质职员,而这些人才因其综合素质所产生的经营管理效率是难以估量的。

国有商业银行现有的庞大职工队伍以及繁多的管理层和机构,造成了巨大的工资福利成本总量压力,使之只能以较低的平均待遇来平衡行内各方利益,其带来的结果,必然是较低的激励强度和优秀人才的流失。

这是两种银行对待人力资源的差异。

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行业,人力资源对银行整体竞争力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国有商业银行如果不改变这种状况,其较低的员工产出将成为进一步发展的最大障碍。

  

  注释:

  {1}数据来源:

建行年报

  {2}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净非利息经营收益率+净非经营收益率

  {3}分类采用银监会统计分类办法

  (作者单位:

北京工业大学北京100022)

  (责编:

吕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