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07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docx

《阿房宫赋》的教案模板

《阿房宫赋》的教案_模板

  《阿房宫赋》的教案

  湖北省武昌实验中学 刘绍萍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认识封建统治者荒淫侈、鱼肉百姓的罪恶,理解秦王朝自取灭亡的道理。

  2、了解作者杜牧和“赋”的文章体裁特点,体会本文的语言风格。

  3、识记和理解“毕、兀、构、缦、霁、杳、逦迤、纷奢、负、庾、举、族、念、哀”等文言词语,了解文中词语用的现象和文言句式。

  4、背诵课文,归纳“焉、而、失”等虚词的意义与用法。

  能力目标

  学习文章多用对偶、排比的语言风格,并使之运用于今后的写作之中,增加习作的文采。

  德育目标

  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

  【教学重点】

  1、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

  2、结合赋体“铺采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

  【教学难点】

  1、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

  2、背诵全文。

  【教学方法】

  1、诵读法(通过熟读课文,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加深理解文句疑难,不断培养语感)

  2、自主学习和教师点拨结合。

(学生自查工具书,参考注释,翻译课文;教师就学生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进行点拨,如字、词、句的解释;作者借古讽今,阐述天下兴亡的道理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篇文章的体裁是“赋”。

我们初次接触这种文体,应抓住这个特点来研读课文。

即不但要像读别的文言文那样准确理解字句,疏通文意,而且要看作者是怎样运用铺陈夸饰的手法,华美的文辞来“体物写志”的。

  二、解题:

  1、作者简介

  杜牧(803~852),字牧之,唐代京兆万年(陕西西安)人,著名诗人、文学家,唐宰相杜佑之孙。

文宗太和二年(828)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

为人耿介,不屑逢迎。

曾为宣州、扬州等府幕僚。

回京后,历任监察御史,黄、池、睦等州刺史,官终中书舍人。

杜牧年少时即有经邦济世的远大抱负,犹喜论政治、军旅之事,主张固边、削藩,曾注曹操所定《孙子兵法》十三篇,人称其有“王佐之才”。

杜牧的文学创作有多方面的成就,诗、赋、古文都足以名家。

他主张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采章句为之兵卫,对作品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有比较正确的理解。

并能吸收、融化前人的长处,以形成自己特殊的风貌。

在诗歌创作上,杜牧与晚唐另一位杰出的诗人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

他的古体诗受杜甫、韩愈的影响,题材广阔,笔力峭健。

他的近体诗则以文词清丽、情韵跌宕见长。

  2、赋体概说

  赋:

在古典文学中,与诗、词、歌并称。

赋是由《诗经》《楚辞》发展而来,前者是赋的渊源,后者是赋的近源。

赋大体上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几个发展阶段。

在晚唐时的古文运动的影响下,赋又发展为“文赋”,它句式参差,押韵比较随便,重视清新流畅,杜牧的《阿房宫赋》就是一篇文赋。

至于赋的作用,班固说:

“或以抒下而通讽喻,或以宣上德而尽忠孝。

”也就是说,赋的作用是用来表达人民的愿意,讽喻政宁。

在特点上,刘勰说过:

“赋,铺采媸文也。

”借景抒情,铺叙风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托物言志,卒章显志,以寄讽喻之意是它的写作特点。

  3、写作背景

  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而藩镇跋扈,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大唐帝国,已处于崩溃的前夕。

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

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

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

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

“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

  4、阿房宫介绍

  阿房宫是秦始皇称帝时修建的皇宫。

位于今西安市西郊赵家堡和大古村之间,据说里面能容纳上万人,还能竖立五丈高的大旗杆。

想象昔日之规模,实在使人惊叹不已!

阿房宫的修建一方面是要显示皇帝的威严,另一方面为了容纳更多的人进行朝拜。

据史书记载,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大业中,每征服一国,便在京城咸阳北坂仿照其国宫殿重新建造,称为“六国宫殿”。

秦始皇一次就把各地的12万领主和富商大贾迁徙咸阳,昔日咸阳宫殿林立,人口急增。

但是咸阳南临渭水,北靠高原,无发展前途,于是秦始皇便向渭河以南的广阔平原拓展。

公元前212年,他征发70万刑徒,在西周沣镐附近兴建阿房宫前殿,谁知,前殿尚未竣工,秦始皇便死去。

他死后,秦二世继续营建。

相传,阿房宫大小殿宇共700余所,一天之中各殿气候不尽相同。

秦始皇生前,把从六国掠夺来的珠宝、美女深藏宫内。

他巡回各宫室一天住一处,死时,还未把宫室住遍。

秦朝末来,项羽火烧阿房宫,据传大火三个月不熄,加以两千年来的风雨洗礼,今天的阿房宫仅保存一处建筑夯土遗址,东西长2500米,南北长1000米,高20米,占地26万平方米,当地人称“始皇台”。

  三、疏通,熟读课文:

  四、通读全篇,理清结构层次:

  分析:

全文四段可分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1段:

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

  第一层(段首前12字)两句偶句,交待建宫背后的巨大耗资。

  第二层(“覆压”……“直走咸阳”)写宫之宏伟规模。

  第三层(“二川溶溶”……“不知西东”)渲染宫内的宏伟、豪华、奇丽、壮观。

  第四层(“歌台暖响”……“气候不齐”)写宫中人物活动。

  第2段:

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

  第一层(前6句)写供玩乐的宫人来源。

  第二层(“明星荧荧”……“有不得见者三十六年”)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

  第三层(余下各句)从珠宝陈设写荒淫,揭示其抢掠行径。

  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规劝唐敬宗李湛兜勿蹈秦王朝之覆辙。

  第3段:

指出秦必亡之命运。

  第一层(“嗟乎”……“用之如泥沙”)斥秦统治者只图私利不顾民生,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的罪行。

  第二层(“使负栋之柱”……“不敢言而敢怒”)痛斥秦始皇纵欲纷奢,以致众叛亲离。

  第三层(余下各句)简练概括地写出了秦始皇荒淫无道,导致了农民起义、宫殿被焚的后果,进而走上了自取灭亡的道路。

  第4段:

讽谏唐王李湛勿蹈秦始皇覆辙。

  第一层(开头到“谁得而族灭也”)引历史教训,指出六国和秦灭亡的原因。

  第二层(余下各句)讽谏唐王朝勿悲剧重演。

  五、研讨:

  1、杜牧写这篇赋,既然是为了总结秦王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借以讽谏时弊,为何开头要从六国覆灭下笔?

  分析:

作者讽谏时弊,以秦王朝灭亡为借鉴;写秦朝覆灭,又以六国衰亡为铺垫。

六国何以会灭?

赋中说到“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可见,六国灭亡,是不能爱民的结果。

从何看出六国之不爱民呢?

“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

”“秦之珍宝”(财富之代称),来自六国;六国之珍宝取自百姓,统治者为满足奢华生活之需要,对百姓肆意搜刮,锱铢不留。

“六王”因不爱民而“毕”其统治;秦如吸取教训,“复爱六国之人,”那就不致迅速灭亡。

然而“蜀山匹,阿房出”,秦王朝由此又走上了六国灭亡的老路。

开头12个字,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上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笼罩全篇、暗示主题的作用。

  2、简要比较《阿房宫赋》与《过秦论》在写法上的异同

  分析:

赋是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学样式,所以它的文学色彩更浓一些,在行文上更注重描写、铺陈、夸饰等文学手法的运用,所以《阿房宫赋》前三小节不拘于具体的“现实和真实”,而是发挥想像和联想极力描绘秦的奢靡荒淫。

《过秦论》严格说应是一篇史论,它应以史为依据、基础,所以应集中更多的笔墨来陈述、记叙相关的历史史实,再在史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

  解答:

关于秦朝灭亡的议论,本文与《过秦论》相似的地方有:

都肯定了秦朝的强大,都强调秦朝灭亡是毁于自身,都说明了秦朝灭亡的迅速,都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是不施行“仁政”。

它们的立论角度又有所不同。

《过秦论》从先后对比的角度说明了“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阿房宫赋》则从“秦爱纷奢”的角度指出了秦朝灭亡的原因。

《过秦论》以秦朝的兴盛反衬它的灭亡,《阿房宫赋》则以对阿房宫“寓言”式的描写,表明秦朝必然灭亡的结局。

《过秦论》作为一篇政论,重在正面说理;《阿房宫赋》作为一篇文赋,重在讽喻现实。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懂得干革命要文化知识,教育学生从小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教学重难点:

识字、写字;朗读课文。

  教具学具准备:

词卡、投影。

  主要板书安排:

13.要好好学字

         毛主席:

问、说、听、写

         小八路:

回答

         (参加革命了,要好好学字)

  作业设计:

  课内:

抄写字词、说话、组词、填空。

  课外:

朗读课文。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板书课题,齐读。

  2.讨论: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二.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两遍。

  

(1)画出生字词。

  

(2)画出长句子,练习朗读。

  (3)标出自然段的序号,练习读通课文。

  2.检查自学情况。

  

(1)指名说说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2)抽读生字词,正音。

  (3)指名分节读课文。

  (4)齐读课文。

  3.教师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课文主要写谁?

写关于他们的什么事?

  4.读后讨论,引导填空:

毛主席在()遇见()。

毛主席教导他们要()。

  三.精读课文

  1.出示投影,引导观察。

  这是什么地方?

图上有哪些人?

他们在干什么?

  2.细读第一段。

  

(1)自由轻声读。

  

(2)讨论:

这一段共有几句话?

每句话主要学什么?

  “才”是什么意思?

这里强调什么?

  (3)齐读第一段。

  (4)小结。

这一段告诉我们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人物。

  3.细读第二段。

  

(1)指名读。

  

(2)说说这一段有几句话?

用“——”画出写毛主席的句子。

  (3)毛主席是怎样说的?

又是怎样做的?

  比较句子:

  毛主席弯下腰,在自己手心上写了“毛泽东”三个字。

  毛主席写下了“毛泽东”三个字。

  指名读句子。

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好?

为什么?

“弯下腰”说明了什么?

  (4)指导朗读。

  学生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4.细读第三段。

  

(1)指名读。

  

(2)投影出示第三段。

师画出毛主席说的话。

  (3)这是谁对谁说的?

  (4)这里的革命指的是干什么?

  (5)为什么说参加革命了,就要好好学字。

  (6)指导朗读。

  四.作业

  1.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用“参加”说一句话。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词语卡片。

  2.给下列生字选择正确的拼音。

(拼音略)

  岁刘泽参

  二..总结全文

  1.指名读课文。

  2.毛主席希望两个小八路干什么?

听了毛主席的话,你是怎么想的?

  三.教学生字字形,指导书写。

  四.课堂练习

  1.读写词语

  延安革命参加点头毛主席毛泽东

  2.组词

  延()刘()过()划()

  3.扩词

  贵()()()腰()()()

  革()()()席(  )(  )(  )

  4.照样子,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例:

毛主席(弯下腰)写字。

  (1)爸爸(    )看起报纸来。

  (2)小白兔(    )走进家门。

  5.练写生字。

《要好好学字》教学设计由范文先生网教案频道https:

//搜集整理,版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教学资源的综合运用之美——《最大的“书”》初读设计

  

  叶燕芬

  

  一、简析

  

  我们的教材包含着四大系统:

文章系统、导学系统、图像系统和习题系统。

教师在细读文本时要读通读透这四大系统的内容,教学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这四大系统中蕴含着的编者意图,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运用这四大系统的强大功能。

  

  《最大的“书”》一课介绍了神奇的自然界是一座巨大的知识宝库。

在地质勘探队员的眼中,岩石就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

那上面有雨点留下的脚印,有波浪奔腾的足迹,有丰富的矿藏,还有由树叶、贝壳、小鱼组成的图画……历史的变迁、大陆的沉浮,都写在这本最大的“书”里了。

本课初读设计的关注点就是合理运用四大教学资源,让学生读通课文、学习字词、了解大意。

当然,关于本课所涉及的自然科学知识,不必作过细的讲解,只要引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研究、探索的欲望就可以了。

  

  二、设计

  

  1.揭题质疑,引“书”。

  

  这节课叶老师专门到咱们班来向大家推荐一册特别的书。

(出示课题:

最大的“书”)一起读。

这册书特别在哪里呢?

(引出引号并质疑,齐读课题。

  

  2.初读识字,读“书”。

  

  

(1)第一次读这册书,老师要求大家读准每一个字。

  

  

(2)反馈学习的词语。

(课件出示)

  

  脚印雨痕波痕煤炭宝藏岩石铁矿

  

  刨根问底地质勘探队员一册厚厚的书

  

  (3)指名读,边读边正音。

  

  (4)学习多音字“藏”,出示词语指名读。

  

  藏起来西藏捉迷藏宝藏藏头露尾藏羚羊

  

  3.再读解词,问“书”。

  

  

(1)“刨根问底”是什么意思?

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

川川问了哪些问题?

  

  

(2)带着问题读书,边读边把川川提的问题用“____”画出来。

  

  (3)交流朗读:

  

  叔叔,您在看什么?

  

  哪里有书啊?

  

  这上面有字吗?

  

  这上面有图画吗?

  

  这能说明什么呢?

  

  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读着读着,你们发现这些句子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呢?

(都是问句,板书:

)(师范读第一句,指导读出问句的心情,指导读6个问句。

  

  像这样一个接着一个地问问题,就叫“刨根问底”。

(指导学写生字“刨”、“底”。

  

  4.再读感受,识“书”。

  

  第三次读课文,我们也和川川一起来个刨根问底,问问自己都读懂了这册书的哪方面知识。

读后交流:

  

  

(1)哪里有书啊?

这册最大的书是什么?

  

  导读:

川川奇怪地问:

“哪里有书啊?

”叔叔回答说:

“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指导读出“!

”的语气)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呢?

(看课文插图,感受岩石与书的相似之处。

  

  

(2)这上面有字吗?

  

  指名读课文,读出标点符号表达的心情,感受“痕”的意思:

你来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____;这是波浪的足迹,叫____;还有这些闪光的、透明的,是____。

它们都是字呀!

  

  拓展学习“痕”:

伤口留下的痕迹叫()。

  

  泪水在脸上留下的痕迹叫()。

  

  车轮在路上留下的痕迹叫()。

  

  (3)这上面有图画吗?

  

  指导朗读,读出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

  

  (4)知道“书”为什么加引号了吗?

这里的“书”指的是岩石,所以要加引号。

  

  (5)岩石上的文字和图画能说明什么呢?

  

  “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后来,陆地沉下去了,这里就变成了大海。

又过了很多很多万年,海底慢慢上升,这里又变成了高山,就是我们脚下的这座山。

  

  教师配乐范读,视频展示陆地变成大海再变成高山的情景,感受这神奇的变化。

找出表示时间的词,配乐朗读,读出变化的漫长和神奇。

(指名读,范读,齐读。

  

  (6)读了这册岩石书有什么用呢?

  

  指名读,读出感叹号表达的心情。

帮助学生发现一个新的标点“……”,质疑:

这个省略号里面又有什么秘密和故事呢?

  

  标点符号不但有学问,有心情,还藏着许多秘密。

它能告诉我们,哪里有什么,哪里还有什么;它还能告诉我们,古代的动植物是怎样变成化石的;它还能告诉我们,大地是怎么变化的……这些问题,值得我们继续刨根问底。

  

  5.小结课堂,理“书”。

  

  看来刨根问底真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

在川川的刨根问底下,这册书越来越神奇、有趣,带给我们的知识也越来越丰富了。

下节课,我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继续刨根问底,有滋有味地读好这册书。

  

  板书:

  

  最大的“书”

  

  ?

  

  刨根问底

  

  !

  

  三、实践

  

  1.在文章系统里找语言实践点。

  

  李海林曾说,语文教师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带领学生“沉人词语的感性世界”。

没有对词语的理解、积累和运用,学生的语文素养便无法提高。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寻找词语与文本之间的联系,以词语的教学带动课文的初读与初探,是展开教学的有利抓手。

  

  本课的初读指导,就以“刨根问底”一词带面,让学生沉浸在文质兼美、规范语言的朗读内化之中,也成为初读指导的重要抓手。

以“课文中谁‘刨根问底’了?

川川问了哪些问题?

”为指引,让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读书,找出川川问的六个问题,并指导朗读六个带有问号的句子,顺势让学生理解词语意思——像这样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地问,就叫“刨根问底”。

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还是围绕“刨根问底”:

“再读读课文,你和川川一起来个刨根问底,问问自己都读懂了这本书的哪方面知识。

”六个问题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读问题,读回答,通过这个词语的穿引,理清了课文的层次,读通了课文。

最后指出“刨根问底”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下节课,我们根据自己刚才提出的问题,继续“刨根问底”,有滋有味地读好这册书。

  

  2.在导学系统里找学法折射点。

  

  本文所在的单元是围绕自然现象、自然景观来编排的,本文是这个单元的第三篇课文。

本课教学后的任务是进一步了解自然知识,激发学生探索自然的兴趣。

  

  第一次阅读文本,就发现了课文题目下边一个大大的“泡泡语”——书,为什么要加引号呢?

这让我对本课中平时不起眼的标点符号引起了关注。

读着文本,我发现课文是以问答的方式来写川川学到的自然常识的,因此多处出现问号,同时在回答上还出现了许多感叹号,最后还出现了一个省略号。

根据这些标点符号,我设计了课文学习的另一条辅线,边学习课文,边感受标点符号的魅力。

问号和感叹号是有心情的,在朗读指导时有一个设计自己感觉还是比较成功的,这些标点符号折射出来的张力在课堂中学生也是很感兴趣的。

  

  师:

川川问的很多问题你们都找到了吗?

  

  (视频出示六个问句,生交流朗读。

  

  师:

看看这六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生:

都带有问号,是问句。

  

  师:

读好这六个句子是很不容易的,因为问号是有心情的。

听老师读,读两次,听听哪一次更能读出问的语气。

(师范读第一句)

  

  生:

第二次。

  

  师:

老师再读一遍,听听哪个词读好了就有问的味道了。

  

  生:

读好“什么”就更有问的味道了。

  

  师:

是啊,读好语气词是读好问句的法宝,大家自己试着读读。

  

  3.在图像系统里找课堂生发点。

  

  在引领学生以“自己都读懂了这本书的哪方面知识?

”来初读课文,当读到叔叔回答“岩石就是书啊!

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

”时,老师插问:

“为什么说岩石就是书啊?

请大家看看插图,找找他们的相同点。

”学生在看插图的基础上纷纷发现:

岩石厚厚的,书也厚厚的;岩石一层一层的,像书架,书叠在书架上也是一层一层的。

课文插图的运用,让学生形象地感受到了岩石就是书,课题下边的“泡泡语”的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联系课文内容,配合图片理解词语,是低年级词语教学的有效途径。

教学雨痕、波痕时,教师在引领学生读书的基础上,视频出示图片:

“瞧,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以图片为生发点,拓展学习感受伤痕、泪痕、车痕等词语。

生字“痕”的教学,看似“有痕”,实是“无痕”。

  

  在学习自然界神奇变化的一段时,用课件演绎大自然的神奇变化,让学生直观感受大自然漫长而神奇的演变,学生在教师的范读中人情入境地读书。

  

  师:

哦,多么神奇的变化,陆地、大海、高山交替变换。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这神奇的变化。

(视频出示陆地、大海、高山交替变换的情景,教师配合课件示范朗读。

  

  师:

这神奇的变化需要经历很长的时间,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呢?

请找出表示时间的词。

  

  师:

谁能读,读出这变化的漫长和神奇?

  

  4.在习题系统里找知识落实点。

  

  在本课的习题系统中,编者安排了“我会认——识字”、“我会写——写字”、“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我会填——组词”、“我知道——知识链接”五大内容。

作为第一课时,我以读通课文、读好人物对话,以及识字、写字作为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写字教学是穿插在阅读理解中的。

初读指导,以“刨根问底”一词带面,在理解“刨根问底”词义的基础上,以汉字溯源的方法指导学生书写“刨”与“底”两个生字。

结课时,以“我知道”为载体,让学生带着问题出教室,课后继续去刨根问底,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第一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计,算”等13个字,会写5个字。

   2正确,较流利的朗读课文。

   3体会小作者激动,紧张的心情和对邓爷爷的崇敬之情。

  二、学习重点:

识字

    学习难点:

书写美观

  三、学习方法:

自主学习

  四、学习准备:

小黑板

  五、学习过程:

  

(一)谈话引入

    1有谁知道邓爷爷的故事?

(指名说一说)

    2概括介绍邓小平的生平。

    3揭题

  

(二)初读感知

    1自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词,看拼音或问问同学认一认

    2采用多种形式练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

    3检查是否读通顺,指名分自然段朗读或表现读。

     读后用生字卡片抽读生字。

  (三)自读自悟

    1自读课文

    2指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1)知道朗读第三自然段,你从这一段看出邓爷爷是个怎样的人?

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2)指导朗读第五自然段,从这一段你看出邓爷爷是怎样的人?

邓爷爷的话该怎样读?

     (3)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我的心情怎样?

从哪里看出来?

我会想些什么?

怎样读?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你们对邓爷爷有种怎样的感情?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书写指导

     方法同上

                第二课时

  一、学习目标:

   1巩固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物理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