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531287 上传时间:2023-05-03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8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 Word版含解.docx

天津市和平区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

天津市和平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地理学科试卷

第Ⅰ卷选择题

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的地质横剖面示意图,该地区裁弯取直开挖了引水隧洞,连接了同一条河流的不同河段。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关于图中地质构造的判断正确的是

A.甲位于向斜的槽部B.隧道沿线地质条件稳定

C.图中的河谷均位于背斜谷D.F1断层形成早于F2断层

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

A.石灰岩具有可溶性B.植被稀疏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D.地势起伏较小

【答案】1.C2.A

【解析】根据图示岩层形态,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

向下凹,是向斜构造。

岩层有明显错动和位移的是断层构造,断层处地质构造不稳定。

岩溶地貌也叫喀斯特地貌,是石灰岩在暖湿的环境条件下,受流水侵蚀、溶蚀形成的。

1.根据岩层弯曲形态,甲地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甲位于背斜的顶部,A错。

隧道沿线有两处穿过断层,地质条件不稳定,B错。

图中的河谷处岩层向上拱起,是背斜构造,均位于背斜构造之中,C对。

F1断层形成可能与F2断层在同一时期,D错。

2.图示地区岩溶地貌广泛存在,主要原因是该地岩层以碳酸岩为主,碳酸盐岩具有可溶性,A对。

植被稀疏、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地势起伏较小不是岩溶地貌分布的主要原因,B、C、D错。

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对气流阻隔作用较强,南北坡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特征不同。

下图示意太白山南北坡1~12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变化。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3.关于太白山南北坡各月气温垂直递减率的叙述,正确的是

A.南坡和北坡年内变化幅度相同

B.气温较高的月份气温垂直递减率较大

C.南北坡的最大值均出现在夏季,最小值均出现在冬季

D.年均垂直递减率北坡小于南坡

4.与南坡相比,北坡夏季气温垂直递减率高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日照时数B.大气湿度C.植被覆盖率D.风速

【答案】3.B4.B

【解析】

3.秦岭是中国地理南北分界线和气候、生态分水岭,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太白山气温相对高的月份南北坡均表现出较高的气温直减率,故选B。

4.太白山是秦岭主峰和最高峰,对南北气流阻隔作用较强,使得南北温度差异大,且南北坡温度随海拔变化的规律性不同,与南坡相比,北坡夏季气温直减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地形阻挡,气流下沉,降水少。

故选B。

浙江省西天目山风景优美每年4月份,某校学生都在此参加登山活动,其路线为:

禅源寺—开山老殿,下图为西天目山南坡自然带分布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5.从禅源寺到开山老殿一路看到的景观变化可能是

A.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

C.落叶阔叶林—针叶林D.常绿阔叶林—常绿阔叶林

6.禅源寺年均温约为16.5℃,年降水量约为1350mm,则甲地气候指标最可能是

A.年均温14℃,降水量1200mmB.年均温8℃,降水量1600mm

C.年均温14℃,降水量1500mmD.年均温12℃,降水量1000mm

【答案】5.A6.C

【解析】

5.浙江省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地表山麓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据图可知,开山老殿之上为落叶阔叶林,则甲区域应为常绿和落叶阔叶混交林。

故选A。

6.垂直方向上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

据图可知,甲地和禅源寺相对高差大于为400米,禅源寺年均温约为16.5℃,则可计算出禅源寺气温大约为14℃,BD排除;南坡为迎风坡,降水是上升到一定程度降水量最大,因此甲地降水量应比禅源寺大,A错误,C正确。

故选C。

青海湖形成初期,通过倒淌河与黄河水系相通,后逐渐演变为咸水湖;现平均深度18米。

青海湖流域夏季风力最小,表层水温平均为16℃,底层水温平均为9.5℃;秋季风力开始逐渐增大,水温分层现象逐渐消失。

下图示意青海湖地理位置。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7.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

A.外泄河道被阻断B.湖水蒸发加剧

C.入湖盐类物质多D.入湖径流减少

8.青海湖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在秋季变小的主要原因是

A.湖底释放热量增多B.阳光透射深度增大

C.湖水上下扰动加剧D.水体蒸发散热减少

9.冬季,青海湖水体的特点是

A.盐度表层高于底层B.水温底层高于表层

C.中部比岸边结冰早D.湖水氧气含量增高

【答案】7.A8.C9.B

【解析】

7.读图,结合材料分析可知,青海湖原来通过河流与黄河水系相通,青海湖水有进有出,水体能够与外界交换,因此,此时的青海湖为淡水湖,后由于地壳的变动,日月山隆起,河流折头向西注入青海湖,成为一条倒淌河。

此时青海湖与黄河水系不再相同,青海湖外泄的通道阻断,湖水不再与外界水体进行交换,湖水排泄的方式主要靠蒸发,常年积累,导致湖水的盐度升高,成为咸水湖。

由此可以判断青海湖由淡水湖演变成咸水湖的根本原因是外泄河道被阻断,故答案选D项。

8.秋季开始,温度开始逐渐降低,受外界大气温度的影响,表层湖水降温快,深层海水降温慢,从而导致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进行交换,进而促进了表层水体和深层水体之间热量的交换,因此表层与底层水温差异变小,故答案选C。

9.冬季,青海湖的表层先结冰,导致底层未结冰的湖水盐度升高,因此底部湖水的盐度高于表层,A错误;冬季,受外部气温的影响,表层水温降温快,气温低,底部湖水,降温慢,温度较高,B正确;冬季,陆地气温较低,湖岸地区收录地影星明显,降温快,气温低,更易结冰,C错误;湖水表层结冰后,湖水与外界隔绝,水体的含氧量是逐渐较少的,D错误。

故答案选B。

点睛:

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

①气候因素——海水盐度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气候因素,即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较低,反之较高。

②洋流因素——同一纬度海区,有暖流经过盐度偏高;寒流经过盐度偏低。

③河流径流注入因素——有大量河水汇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另外,高纬度海区结、融冰量的大小(有结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高;有融冰现象发生的海区,盐度偏低)、海区的封闭度(海区封闭度越强,盐度会趋于更高或更低)、与附近海区海水的交换量等也能影响到海水的盐度高低。

各个因素具有时空不同的变化,因此海水的盐度高低也具有时空的差异。

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对流层厚度随时间变化。

下图示意青藏高原上空对流层顶各月多年平均的气压值变化,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0.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

A.1—2月B.4—5月C.7—8月D.11—12月

11.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

A.植被茂盛,吸收大气中CO2最多B.雨季来临,大气中水汽含量最高

C.风力减弱,水平气压梯度力最小D.地表增温,大气对流运动最强烈

【答案】10.B11.D

【解析】

10.在垂直方向上,海拔升高,气压降低。

在相同时间间隔内,对流层顶的气压值变化幅度越大,说明对流层顶的上升幅度越大。

根据图中曲线,4-5月气压值变化最大,青藏高原地区对流层顶高度上升幅度最大的时段是4—5月,B对。

A、C、D错。

故选B。

11.对流层顶的高度,与近地面的大气温度有关,近地面大气温度高,对流层顶的海拔也越高。

青藏高原夏季对流层顶气压最低,主要原因是该季节地表增温,近地面大气温度最高,D对。

植被恢复,雨季来临,全球变暖等不是主要原因,A、B、C错。

故选D。

下图为欧洲东部第四纪冰川界线变化示意图。

完成下列各题。

12.图示冰期中,气温最低的时期是

A.冰期ⅠB.冰期Ⅱ

C.冰期ⅢD.冰期Ⅳ

13.与现在相比,第四纪冰期Ⅲ时期

A.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南B.山地雪线上升

C.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D.全球降水增加

【答案】12.D13.C

【解析】试题分析:

12.考查分析图能力。

冰期Ⅳ发生纬度最低,全球气温在四个时期中最低。

D项正确。

故选D。

13.考查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第四纪冰期Ⅲ时期温度比现在要低很多。

温带自然带北界偏北。

A项错误。

气温降低山地雪线降低。

B项错误。

全球降水减少,冰川融化减少,全球陆地总面积更大。

C项正确。

全球降水减少。

D项错误。

故选C。

【考点定位】全球气候变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毛笔是中国文房四宝之一。

江西南昌市进贤县文港镇是“中国毛笔之乡”,制笔有1600多年的历史;制作一支毛笔需要126道工序。

目前,文港镇大小毛笔生产作坊和经营企业共有5100多家,年产销毛笔6.6亿支。

在县政府支持下,文港镇把毛笔产业做大做强,在全国各地开设了以笔类为主的销售点5000多个,占全国毛笔最大销售份额。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4.文港镇发展毛笔产业的主要优势是

A.原材料丰富B.本地需求量大

C.劳动力丰富D.生产工艺纯熟

15.文港毛笔主要通过实体店而不是网店销售,主要原因是

A.网购物流成本高B.网购物流速度慢

C.满足用户体验需求D.实体店销售成本低

16.近年来,笔类制作、文化用品交易、字画拍卖、休闲旅游等多种文化产业向文港镇集聚,主要是为了共享

A.人才和技术B.市场与政策

C.廉价劳动力D.便捷的交通

【答案】14.D15.C16.B

【解析】

14.据材料可知,文港镇是“中国毛笔之乡”,制笔有1600多年的历史,说明生产工艺纯熟。

故选D。

15.网购物流速度快,物流成本和销售成本低,ABD均错误;文港毛笔主要通过实体店而不是网店销售,主要原因是利用实体店可以充分体验毛笔的质量,满足用户体验需求,增加销售额,C正确。

故选C。

16.近年来,笔类制作、文化用品交易、字画拍卖、休闲旅游等多种文化产业,向文港镇集聚,这些产业都和毛笔相关性;集聚在一起,可以相互交互交换信息,扩大市场,故选B。

下图为甲、乙两国某年的人口统计数据。

完成下列各题。

17.甲国死亡率近年来有些回升,其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口老龄化严重B.经济衰退收入低

C.环境污染加剧D.自然灾害频发

18.甲、乙两国人口增长差异,归根结底取决于

A.自然环境条件B.初等教育入学率

C.社会历史长短D.生产力发展水平

【答案】17.A18.D

【解析】

17.读图分析可知,甲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由于老龄化现象严重,老龄人口的比重较大,因此死亡率近年来有些回升,A正确。

18.读图分析可知,甲国为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属于现代型,主要为发达国家;乙国家为高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长率的原始人口增长模式,主要在少数的发展中国家。

主要原因是发达国家出生率下降,不是经过社会或政府有计划的干预,而是由于生产力的提高,引起一系列社会、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化,从而导致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并最终导致生育行为变化的结果,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物质文化生活和自身发展;发展中国家由于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商品经济还很不发达,多子多福仍是人们普遍的生育观念,导致人口自然增长率高、人口增长较快。

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结底取决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由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故答案选D项。

2017年9月20日,国土资源部和农业部召开联合记者会,宣布全国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总体完成。

全国落实保护面积15.50亿亩,其中水田和水浇地面积占划定面积的48%;坡度15度以下占划定面积的88%;城市周边划定9740万亩,通过优先确定永久基本农田布局,把城市周边围住、把公路沿线包住。

根据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19.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

A.保证城市人口粮食供应B.限制农村人口迁入城市

C.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D.促进都市农业健康发展

20.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是

A.南方地区B.北方地区C.西北地区D.青藏地区

【答案】19.C20.B

【解析】

19.城市周边划定永久基本农田有利于保护耕地,限制城市用地无序扩张,C对。

基本农田发展粮食生产,不能保证城市副产品供应,A错。

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与农业人口迁入城市无关,B错。

利于促进郊区农业健康发展,D错。

故选C。

20.我国永久基本农田面积最大的区域,应是平原面积广阔的区域。

北方地区有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耕地面积广,可能位于北方地区,B对。

南方丘陵低山分布广,平原面积小,A错。

西北地区、青藏地区不是基本农田主要分布区,C、D错。

故选B。

【点睛】永久基本农田即对基本农田实行永久性保护,"永久基本农田"即无论什么情况下都不能改变其用途,不得以任何方式挪作它用的基本农田。

基本农田,是指中国按照一定时期人口和社会经济发展对农产品的需求,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不得占用的耕地。

永久基本农田既不是在原有基本农田中挑选的一定比例的优质基本农田,也不是永远不能占用的基本农田。

现在的永久基本农田就是我们常说的基本农田。

加上"永久"两字,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的高度重视,体现的是严格保护的态度。

永久基本农田的划定和管护,必须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等综合手段,加强管理,以实现永久基本农田的质量、数量、生态等全方面管护。

一个城市的总人口包括常住户籍人口和常住外来人口,下图是上海市2005-2016年总人口、外来人口和外来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变化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21.下列关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的判断正确的是

A.2005-2016年持续高速增长B.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下降

C.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D.2009-2010年出现迅速上升

22.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

A.外来人口超过户籍人口B.人口增长率不断下降

C.人口平均年龄不断增长D.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

23.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原因最可能是

A.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B.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

C.国家实施了更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D.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缩小

【答案】21.C22.D23.B

【解析】

21.根据图例,2005—2016年间,上海市总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与外来人口数量变化趋势一致,说明上海户籍人口数量变化,在2005—2016年保持相对平稳,C对。

A、B、D错。

22.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可以判断在2005年—2016年期间,上海市外来人口少于户籍人口,A错。

总人口数量不断增加,说明人口增长率不断上升,B错。

外来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大量迁入使人口老龄化有所缓解,D对。

平均年龄下降,C错。

23.2014后常住外来人口首次出现了减少趋势,可能与上海市进行产业调整和产业升级有关,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减少,B对。

国家加强了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调控不是外来人口减少的原因,A错。

国家户籍管理制度宽松,C错。

上海市与其他城市之间差距扩大,D错。

点睛:

根据图示总人口数量和外来人口数量的变化曲线形态、数值,判断户籍人口保持相对稳定。

总人口数量减去外来人口数量=户籍人口数量。

外来人口是劳动力人口,有利于缓解人口老龄化问题。

产业升级,对劳动力数量需求减少。

西班牙巴塞罗那新城是城市建设中的奇迹,下图示意巴塞罗那新城街区局部俯视图和街区建筑平面图。

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24.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

A.方便居民出行B.减轻城市内涝

C.减轻大气污染D.改善通风采光

25.上图街区中夏天早晨太阳光线最好的是

A.甲区B.乙区C.丙区D.丁区

【答案】24.D25.C

【解析】

24.据图,巴塞罗那新城的街道没有与经纬线保持平行,而是与其保持约45°的夹角,主要目的是改善建筑通风采光,避免阴面房屋见不到阳光,D对。

对方便居民出行、减轻大气污染影响较小,不是主要目的,A、C错。

不能减轻城市内涝,B错。

故选D。

25.夏季太阳东南日出,据右图指向标和甲乙丙丁四地的方位可知,丙地地处东南方向,为夏季早晨太阳照射一侧。

故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埃塞俄比亚地处热带,周边沙漠广布,但该国却被称为“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

亚吉铁路连接了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和邻国吉布提首都吉布提市,这是非洲第一条全线采用中国标准施工的现代电气化铁路,下图为埃塞俄比亚位置、地形示意图。

(1)据图描述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

(2)分析埃塞俄比亚具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美誉的原因。

(3)亚吉铁路设计时速为160km,但最终将时速调整为120km,分析调整的自然原因。

【答案】

(1)以高原山地地形为主;地势四周低中间高,地形崎岖(裂谷斜穿高原中部,呈东北一西南走向)

(2)“清凉王国”:

纬度低但地势高,气候凉爽;“东非湿岛”:

东北信风携带海洋水汽;受地形抬升多降水,周边地区为热带沙漠或草原气候降水少(3)西段穿越高原和深切河谷,地势起伏大;周围多沙漠,风沙活动多,降低能见度,环境恶劣(降水多,地质灾害多发)

【解析】

(1)埃塞俄比亚的地形特征主要从地形构成及地势高低角度分析。

读图,根据经纬度可知,该国位于东部非洲,位于埃塞俄比亚高原上,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从河流流向来看,以中间向四周流,呈放射状分布,所以地势中间高、四周低。

(2)埃塞俄比亚周边沙漠广布,但却有“清凉王国”和“东非湿岛”的美誉,说明埃塞俄比亚气温较低,降水较多,其原因与地形有关。

读图可知,埃塞俄比亚地处高原,海拔高,气温低,由于东侧有来自海洋的水汽,受地形抬升影响降水多。

(3)降低时速,主要从行驶安全、成本、市场需求角度分析。

该铁路西段穿越高原和深切河谷,地势起伏大。

东北段途径沙漠地区,风沙活动多,降低车速保证列车运行安全。

两国经济欠发达,降低时速能节约建设成本。

两国货运量较少,降低车速足以满足货运需求。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下左图为丹江口水库集水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示意图。

丹江口水库库区海拔分布范围在121-212米之间。

(1)比较汉江与渭河水文特征的差异。

(2)说明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理由。

【答案】

(1)不同点:

汉江水量远大于渭河;渭河含沙量多,汉江含沙量少;渭河有结冰期而汉江无

(2)降水丰富;众多河流汇入,水量大,水质好;地势高,能自流,利于调水

(2)丹江口水库被选定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的理由主要从提供水量、水质、以及输水线路等方面进行分析。

读图分析可知,丹江口水库的水质主要为I、II、ⅡI类,水质好;该地未季风气候区,夏季风带来丰富降水,而且附近河流众多,有大量水体流入,水量大;而且地势高,能自流,利于调水。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可可原产于美洲雨林地区,其适宜生长条件为年均温22~26℃,年降水量1500~2000毫米,相对湿度不低于90%。

可可叶片宽大而薄,易受风害。

科特迪瓦(下图所示)是世界最大的可可生产与出口国,布瓦凯是该国的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但加工率仍较低,原料大部分出口。

每年10月到次年1月是该国可可的收获季节,当地农户一般将可可豆晾晒在太阳下,约7~8天即可干燥。

(1)简析科特迪瓦南部地区适宜可可种植的气候条件。

(2)评价布瓦凯作为可可加工及贸易中心的区位条件。

(3)可可树易受风害影响,请提出当地减轻风害的可行性措施。

【答案】

(1)科特迪瓦南部地区纬度低(靠近赤道),终年高温,热量充足;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西南季风迎风坡),降水充足,空气湿度大

(2)有利条件:

地处该国中部,且临近可可主产区,位置优越;陆路交通枢纽,且有铁路与港口相通,交通便利。

不利条件:

经济不发达,加工能力不足,加工技术较落后(3)选择避风的区域栽培;营造防风林,削弱风力;培育矮化抗风(抗倒伏)品种

【解析】

(1)根据材料中可可的生长习性可知,可可生长在热带雨林气候区,适宜高温多雨的环境。

根据图示经纬度,科特迪瓦纬度低,靠近赤道,终年高温,热量充足。

南部为热带雨林气候,北部为热带草原气候,生长期降水充足,空气湿度大,因此适合可可种植。

(3)可可易受风害影响,所以要选择避风的区域栽培。

营造防风林,削弱风力。

发展农业科技,培育矮化、抗倒伏或抗风品种,减少风害影响。

29.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排放过多,导致湖泊中藻类等浮游植物大量繁殖而出现的水质下降问题。

叶绿素是浮游植物的重要成分,其中叶绿素a是所有浮游植物门类都含有的叶绿素类型,水体叶绿素a的含量成为测量富营养化的关键指标。

下图是2012-2013年我国东部地区某湖泊不同区域的叶绿素a的含量分布曲线。

(1)描述该湖泊富营养化的时空分布特点。

(2)推测导致该湖泊水质时空差异的原因。

(3)简述为了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

(1)夏(秋)季节(7-10月)富营养化严重;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富营养化现象从北向南逐渐减轻);东南区、西南区湖泊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小;东北区、西北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大

(2)夏秋季节,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西北、东北沿岸人口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3)加大宣传,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减少生活污水中的氮磷排放);加强生活污水的处理;加强湖泊水华治理研究,提高湖泊治理能力;疏通河道,增加湖泊水的流动性,提升湖泊自身净化能力

【解析】

(1)时空分布特点,要从季节差异,空间差异两方面描述。

读图,根据曲线形态判断,总体而言,夏、秋季节(7—10月)富营养化严重。

东北部、西北部叶绿素含量高,说明北部湖区富营养化比南部湖区严重。

东南区、西南区湖泊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小,东北区、西北区和湖心区富营养化季节差异大。

(2)夏秋季节,气温高,有利于藻类的生长繁殖。

湖泊富营养化主要是由于居民生活污水中氮磷等物质排放过多,西北、东北沿岸人口城市集中,生活污水排放量大。

(3)改善该地区湖泊水质可采取的措施,主要是控制污水直接排放入湖泊,建设污水处理厂,做到达标排放。

采用水体充氧技术,改善湖泊水质。

增加湖泊水量,加快水循环,提高湖泊自净能力。

加强宣传,提高人们保护环境的意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