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5512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45.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docx

《将相和》公开课教案优秀教学设计6

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上册教案

第6课将相和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认识16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读讲故事。

2.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瑞恩心灵的美好,并懂得仅仅有梦想是不够的,还要通过不懈

的奋斗才能梦想成真。

【教学重点】

了解“完壁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的主要

内容,理清各段之间的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人物形象,概括人物特点。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交流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视频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

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化,历史长河中有许多优秀的人物

让今天的我们依然崇敬不已。

你们知道哪些历史人物的故事,请简单介绍一下。

师:

在我国汉代出现了一位伟大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他叫司马迁。

《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

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

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它既是一部很有价值的历

史著作,又是一部杰出的文学著作。

被鲁

迅先生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师: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改编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的《将

相和》。

2.板书课题《将相和》。

师:

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末期,当时有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国家并存。

国最强大,要统一中国,不断向其它六国进攻。

赵国紧邻秦国,是一个比较弱的国家,常受

到秦国的侵略。

师:

课文中有哪些精彩的故事等待着我们呢?

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吧!

二、初读感知

1.初读课文,感知课文。

(1)自由阅读课文,圈出本课生字。

(2)教师范读课文,同学们标出自然段。

2.文中“将”、“相”

分别指谁?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将”指廉颇。

“相”指蔺相如。

主要写廉颇和蔺相如由“和”到“不和”再“和好”的故事。

3.课文是由几个独立的小故事组成的?

你能给出小标题吗?

三个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

4.理解词语。

小组内合作学习,扫除生字、词障碍,不能解决的,师生共同解决。

出示词语:

A.教师领读B.男女生比读C.同桌互读。

词语理解:

无价之宝:

形容

物品特别珍贵,用多少钱也买不到。

绝口不提:

因回避而不说。

失信:

答应别人的事没做到,失去信用。

抵御:

抵挡,抵抗。

攻无不克:

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

战无不胜:

形容强大无比。

每战必胜。

同心协力:

团结一致,共同努力。

三、精读领悟

1.全文共分几部分?

第一部分(第1-10段):

完璧归赵。

第二部分(第11-15段):

渑池之会。

第三部分(第16-18段):

负荆请罪。

2.第一部分

(1)品读第1-10自然段,概括这个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

起因:

秦王倚仗强势,要骗宝玉;

经过:

蔺相如向赵王献策,并与秦王面对面斗争;

结果:

蔺相如派人送宝玉回赵国。

(2)蔺相如说了哪几次话?

这些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当时赵国没人敢出使秦国,蔺相如此时向赵王献策。

我愿意带着和氏璧到秦国去。

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他

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一定把璧送回来。

那时候秦国理屈,就没有动兵的理由。

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当秦王把和氏璧交给了蔺相如。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

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

撞碎在这柱子上!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

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

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

把璧送来,决不失信。

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

(3)蔺相如为什么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而不去抢呢?

如果去抢的话,会给秦王动兵的理由,也会丧失性命。

(4)蔺相如为什抱着璧撞柱子呢?

以此威胁秦王,让秦王不能骗走和氏璧。

(5)蔺相如为什么非要让秦王举行典礼,约定时间?

拖延时间,把和氏璧送回赵国。

(6)通过这些对话可以看出蔺

如是怎样一个人?

勇敢机智不畏强暴

3.第二部分

(1)品读第11-15自然段,赵王在什么情况下动身去渑池赴会?

对秦王不能示弱,赵王决定动身,让蔺相如随行。

大将军廉颇带着军队送他们到边界上,

做好了抵御秦兵的准备。

(2)渑池会见时,秦王让赵王做什么?

目的是什么?

赵王为秦王鼓瑟,以此来侮辱赵王。

(3)蔺相如怎样与秦王针锋相对?

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

您不答

应,我就跟您拼了!

”秦王被逼得没法,只好敲了一下

缶。

(4)这个故事的结果是什么?

取得这种结果的原因是什么?

秦王没占到便宜。

不敢拿赵王怎么样,只好让赵王回去。

蔺相如的勇敢、随机应变和廉颇已经在边境上做好了准备。

4.第三部分

(1)品读第16-18自然段,廉颇为什么对蔺相如不服气?

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蔺相如就靠一张嘴,职位却比廉颇高。

(2)思考:

蔺相如是仅仅靠一张嘴吗?

不是,是他的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随机应变。

(3)当廉颇对他不服气,要找他麻烦的时候,蔺相如是怎么说的?

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

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4)蔺相如的话有什么效果?

廉颇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5)廉颇负荆请罪,这说明了什么?

以国家利益为重、知错就改顾全大局。

5.人物分析

从这几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出蔺相如、廉颇分别是怎样的人?

对事件能深思熟虑,随机应变,对秦王不顾生死,敢于斗争,对廉颇能顾全大局,忍辱

退让,一切以国家利益为重

因为他为维护赵国利益一再立下功劳,先后被封为上大夫,上

卿。

能服从赵王的调遣带兵奔赴边界作好抵御秦兵的准备,使秦王不敢轻举妄动,虽然计较

个人得失和蔺相如闹不团结,但知错就改,并负荆上蔺相如府上请罪,性格坦率。

此后

能和

蔺相如一起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6.学以致用

“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故事之间的联系是什么?

“渑池之会”是“完璧归赵”的发展,“完璧归赵”和“渑池之会”又是“负荆请罪

的起因,“完璧归赵”、“渑池之会”和“负荆请罪”和起来又组成了“将相和”这一完整

曲折的故事。

7.观看“将相和”的戏曲。

四、课堂总结

师:

学了《将相和》这篇课文后,你喜欢文中哪个人物?

为什么?

教师总结:

同心协力的意思浓缩为一个字,就是课题中的——和。

将相和的故事千古

流传,成为佳话。

五、课堂练习

1.我会写词语

完璧(归赵)同心(协力)攻无(不克)

负荆(请罪)战无(不胜)无价(之宝)

2.我会组词。

壁(石壁)拒(拒绝)诸(诸位)

璧(璧玉)距(距离)绪(情绪)

六、作业布置

1.完成课后习题。

2.把这个故事讲给你的父母听。

【板书设计】

将相和

完璧归赵渑池会见

负荆请罪

蔺相如——机智勇敢顾全大局

廉颇——知过改过主动认错

以国家利益为重、维护国家利益

【教学反思】

《将相和》它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

“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

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

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

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分别给这三个故事列小标题,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通过对课文的精读感悟,感受蔺相如和廉颇的性格品质。

由理解三个故事的原因和结

果,了解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案-6将相和人教部编版

《将相和》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抓住主要句子品析文中人物形象;

2.把握文章主旨,体味“和”的意义;

3.积累文中成语,激发读书兴趣。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句子品析文中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

把握文章主旨,体味“和”的意义。

教具准备:

自制教具;课前收集关于读书的名言和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激趣导入

1.同学们!

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将相和》,跟着老师来写课题,一齐读读课题。

文中的“将”指的是谁?

“相”指的是谁?

“将相和”这三个字中,你会特别注意到哪个字?

“和”字使你想到了什么?

2.文章哪儿写了将相不和?

画出相关语句。

出示句子: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

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a.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廉颇心里什么滋味?

(嫉妒、不服、不满)

b.廉颇为什么不服气?

(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

补充资料:

廉颇,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曾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晋阳,赵王封他为上卿。

廉颇因为勇猛果敢而闻名于诸侯各国。

3.廉颇战功赫赫,所以他才说蔺相如没什么能耐,“仅凭一张嘴就爬到他头上去了”,你赞同吗?

蔺相如的哪些言行可以证明他是“有能耐的?

二、感受蔺相如的勇敢机智

1、自由默读课文,画出有关蔺相如语言动作描写的语句,读一读,写下你的理解。

展示交流:

(1)句: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

“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a.这情形指什么?

上文哪句话照应了这点?

b.面对这种情形,蔺相如是怎么做的?

c.那么我们可以用哪个词来概括蔺相如的所作所为?

(板书:

机智)

(2)句:

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这柱子上。

a.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蔺相如的什么品质?

(板书:

勇敢)这段话哪个字最能体现他勇敢行为?

(撞)

b.蔺相如会不会真的撞到柱子上去呢?

c.秦王认为蔺相如会不会撞上柱子?

如果秦王硬逼的话,会怎样?

小结:

我们中国有句古话:

“宁为玉碎,不为瓦全。

”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早已把自己的生死置之度外了。

我们可用哪些词来概括蔺相如的品质?

(勇敢、视死如归)

(3)句:

蔺相如看秦王这样侮辱赵王,生气极了,他走到秦王面前说:

“请您为赵王击缶”。

秦王拒绝了。

蔺相如再要求,秦王还是拒绝。

蔺相如说:

“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你不答应,我就跟你拼了!

a.“缶”是古代一种乐器,蔺相如为什么一定要秦王击缶呢?

b.蔺相如说这句话的态度是怎样的?

(坚定)

c.师生分角色朗读,注意读出蔺相如坚定的语气。

师评价:

读得真坚定!

你知道吗?

战国时候,秦国最强,常常进攻别的国家。

面对强秦,蔺相如如此执着和坚定,挽回了赵国的尊严。

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蔺相如?

(板书:

不畏强暴)

小结:

通过刚才的品读学习,我们知道蔺相如是个又机智、又勇敢,视死如归、不畏强暴的人,他决不是只凭一张嘴爬到了廉颇的头上。

廉颇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了吗?

(意识到了)于是就有了负荆请罪的故事。

三、感受廉颇的知错能改,顾全大局

1.自由朗读负荆请罪的故事,画出廉颇负荆请罪原因的句子。

出示句子:

蔺相如对他们说:

“诸位请想一想,廉将军和秦王比,谁厉害?

”他们说:

“当然秦王厉害!

”蔺相如说:

“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

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

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a.请同学们一起来读读蔺相如说的话。

从蔺相如的话中,你觉得他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顾全大局)

b.面对廉颇的诋毁和咄咄逼人,蔺相如没有斤斤计较,针锋相对,而是宽容忍让,顾全大局,一心为赵国着想,蔺相如的这些话最终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你想想,廉颇听到蔺相如的这番话,他心里会怎么想?

请你说一说。

2、廉颇不仅这样想了,还这样去做了,从他这一举动,可以看出廉颇是个怎样的人?

(板书:

知错能改、以国家利益为重)

3、就这样,将相和好了,但将相和好的关键是什么?

(他们都以国家利益为重,都有一颗爱国的心)

四、拓展提升

1、这个故事离我们已有2000多年了,可我们仍然在学习,不仅因为故事中的蔺相如,廉颇感动了千千万万的人,而且这个故事还给人以启示。

想一想,这个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一说。

提示:

a.做人要顾大局,识大体,不要斤斤计较;

b.要以国家利益为重,要以大局为重;

c.要和同学友好相处,团结友爱;……

小结:

是啊,同学们!

古人说“和为贵”,“家和万事兴,人和国兴旺。

”一个国家,一个集体,一个家庭,只有“和”的强大力量,才能让它更进步,更文明,更向上。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

同学们,这就是历史故事带给我们的启示。

2、课文讲述了三个动人的小故事,其中“完璧归赵”和“负荆请罪”已经演化为成语,有了特定的意义。

你能依据课文猜猜这两个成语的意思吗?

完璧归赵:

原指把和氏璧完好无损地送回给赵国,现在常

来比喻物归原主。

负荆请罪:

背着荆条请求责罚,表示诚心认错赔罪。

小结:

像这样的成语《史记》中还有很多,如:

鸿门宴

破釜沉舟约法三章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卧薪尝胆

四、布置作业

1、以《我喜欢的历史记人物》为题,写一篇小练笔。

2、推荐阅读少儿版《史记》。

板书设计

将相和

蔺相如廉颇

机智勇敢和知错能改

不畏强暴顾全大局

以国家利益为重

一年级上册语文教案-《8小书包》人教部编版

《8小书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图画对照、归类识记等方法,认识书、包等10个生字和包字头、单人旁、竹字头3个偏旁,会写“早”字 。

2.正确朗读课文,知道学习用品的名称。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正确朗读课文;掌握常见文具的名称。

教学难点:

了解文具是学习的伙伴,知道爱惜文具。

教学准备 :

生字卡片,制作多媒体课件(与课文中生字相关的实物图片)。

 

教学过程

 一、实物导入,学习“书包”,指导书写“书”。

1、采用实物书包和课件教学词语“书包”,指名认读,重点强调“书”是翘舌音。

2、指名说说平时在哪里见过“书”,根据学生的经验理解“书”,识记生字“书”,给书组词。

3、指导书写,引导学生发现“书”字的竖要压竖中线,横折钩的横要压横中线。

4、教师范写,请同学们注意笔顺,和老师一起说笔画名称,并书空。

设计意图:

一年级是写字的起步阶段,教师要详细指导字的基本笔画、写字的笔顺规则。

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后,仔细领会,悉心模仿笔画运笔,熟练掌握笔顺规则,体会汉字的美蕴含在每一笔每一画之中。

6、采用实物书包教学识记“包”字,进行形象记忆。

随机学习包字头。

你还在哪些字中看到过这个偏旁?

预设:

学生列举“句”字。

7、引导生说“书包”装着什么,引出课题,齐读。

设计意图:

以实物导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倡导生活识字,并结合不同的识字方法理解字义。

二、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1、课件出示带有生字的购物清单,小老师带读,男、女赛读。

2、每组发一个装有文具的词卡信封,组长把它们逐一摆在桌面上,小组成员选择购买一样文具。

3、指名小组成员逐一大声地说出自己所买文具的名称。

4、请学生上讲台贴文具的名称。

5、全班齐读货柜上文具的名称。

6、播放微课,学习部首“竹字头”,识记“笔”字。

7、课件出示“作”,归类识记生字“作”,随机学习部首“单人旁”。

设计意图:

在教师领着学的基础上,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引导学生合作学习。

因学生年龄小,在小组合作中教师尤其要注意合作学习环节及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有效地进行合作学习。

采用微课视频、归类的方法识记生字。

三、运用游戏,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小火车上的字,学生抢读。

2、课间操。

出示儿歌,教师先示范,再带领学生边读边做动作。

转笔刀,转起来,(左手微微握拳,右手转动。

作业本,翻开来,(左右手伸直,掌心向下,再同时向上翻开。

小橡皮,来回擦,(左右手五指捏拢,呈空心拳样,掌心向下,再做来回擦的动作。

小尺子,拉拉直,(左右手拉成直线,再做左右拉伸动作。

小笔袋,包起来,(左右手收回,在胸前做滚动动作。

小铅笔,站直了。

(左右踏步,最后站正。

设计意图:

低年级学生注意力集中的时间有限,课中间安排与课文学习内容相关的课间操,能有效排除疲劳,提高学习效率。

3、全班齐读购物车中的文具名称。

四、读课文,巩固生字

1、课件出示课文儿歌,男女接龙读,全班齐读、拍手读。

2、课件出示关于爱护文具的儿歌,齐读。

五、指导写“书”字

1、再次书空,生练写。

2、展示评价。

六、课堂总结

教师总结:

今天我们收获了很多,我们一共认识了11个生字,会写了1个生字。

现在让我们和新认识的好朋友道个别吧。

(学生齐读货柜上的词语)

设计意图:

再次巩固识记生字,让学生养成归纳总结的良好习惯,使学生一课一得。

七、板书设计

8小书包

橡皮尺子课本作业本

学校笔袋铅笔转笔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