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58515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4.3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6页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6页
亲,该文档总共2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docx

1、总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规范公司及车间应急管理工作,提高应对和防范风险与事故的能力,确保在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时,能及时、有效地开展自救,实施应急救援,保证职工安全健康和公众生命安全,最大限度的减少财产损失、环境损失和社会影响,促进公司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编制本预案。

1.2编制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

《国家安全生产事故灾难应急预案》

《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

《生产安全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

1.3适用范围

本预案适用于公司生产经营过程中各个作业区域发生的各项安全生产事故。

包括:

(1)机械、电气伤害事故;

(2)车辆安全事故;

(3)火灾、爆炸事故;

(4)危化品泄露事故;

(5)环境污染事故;

(6)职业危害急性中毒事故;

(7)建(构)筑物房设施倒塌伤人事故;

(8)其他性质较为严重、产生较大社会影响的安全生产事故。

本预案根据公司的生产作业特点、工艺流程、地理环境等因素,预测在生产事故发生后如何利用现有设备、器材和人员作出快速有效反应而制定的应急响应措施。

1.4应急预案体系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包括:

安全生产事故综合应急预案、安全生产事故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处置方案。

1.5应急工作原则

应急工作坚持“以人为本、减少危害;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快速反应,协调应对;依靠科学,依法规范;预防为主,平战结合”的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减少危害。

把保障员工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作为首要任务,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安全生产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

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自身安全防护。

按照“保护生命、保护环境、保护财产”的顺序制定应急救援方案。

(2)统一指挥,分级负责。

在公司安全生产委员会的组织协调下,各职能部门、车间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合作,紧密配合,有效的开展初期处置、应急救援和善后处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体系和应急响应机制。

(3)快速反应,协调应对。

公司要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建立应急联动机制,确保应急救援行动的反应迅速。

有关部门应当与公司密切配合,充分发挥指挥和协调作用。

(4)依靠科学,依法依规。

采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民主决策。

采用先进的救援设备和防护,增强应急救援能力。

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应急预案的科学性、权威性、可操作性。

(5)预防为主,平战结合。

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做好预防、预测、预警和预报工作,做好事故风险评估、救援物资储备、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装备完善、定期进行预案演练等工作,提高公司应对各类事故的整体能力。

2、危险性分析

按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判别,公司范围内发生的工伤事故大致有:

1、物体打击;2、车辆伤害;3、机械伤害;4、起重伤害;5、触电;6、灼烫;7、高处坠落;8、火灾;9、坍塌;10、中毒和窒息;11、容器爆炸;12、其他伤害。

根据事故类别发生的频率以及严重程度确定应急预案的目标:

1、生产伤亡事故;2、火灾事故;3、爆炸事故;4、交通事故;5、其他伤害。

其危险源和风险分析如下:

2.1危险化学品的危险因素

公司生产过程中,使用多种危险化学品,厂区内设有储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

这些物质的主要危险为:

(1)有毒有害气体若泄漏与空气混合形成爆炸气体遇到明火可在空气中自燃甚至爆炸,有的气体可致人中毒、窒息、直至死亡。

(2)易燃液体(如柴油、油漆等)若泄漏、挥发与空气混合达到爆炸极限遇到明火、热源可引起火灾爆炸。

(3)腐蚀品(如强酸类、强碱类)若泄漏与人体接触可引起化学灼伤。

2.2生产设备设施存在的危险因素

厂区内生产设备多且存在多种特种设备。

电气设备有变配电站的变压器、配电柜、以及各车间内用电设备和控制系统;特种设备有锅炉、压力容器、起重设备、叉车等;关键设备有冲剪压等或大型机床、空压设备、冷却设备等。

2.3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

2.3.1机械设备伤害事故

公司使用的机械加工设备较多,包括各生产车间使用的车床、铣床、镗床、刨床、磨床、剪板机、砂轮机等机床设备,如操作使用不当很可能对操作者本人或其他人造成伤害事故。

例如工件飞出、跌落造成人员伤害;刀具、刃具、磨床砂轮、锯床、剪板机、砂轮机砂轮伤人事故等。

2.3.2起重设备伤害事故

公司经常使用起重设备(行车或吊车,)起吊机器设备或较大的材料、工件,由于行车作业的特殊性,常常会由于操作人员操作不当或未及时维修造成的人员伤害事故。

例如,若行车控制失灵造成的大车运行不能停车,则行车承载的物件可能撞击伤人,若小车控制失灵运行不能停车也可能造成行车承载的物件撞击伤人事故;大车运行超越(或撞坏)终端限位或滑轮脱轨造成行车停车事故;行车运行过程吊起的物件坠落伤人或撞击伤人事故;行车操作人员或设备维修人员高空作业时不慎坠落事故等。

2.3.3电气事故

生产作业过程中电工人员或操作工因操作不当可能发生触电、电弧灼伤、电气短路、电气线路起火等事故;电器设备及线路老化失修造成的电器设备绝缘破坏、漏电、电气短路、电气线路起火、等事故;配电室变配电设备由于操作不当或遭雷电袭击造成的设备损坏等事故。

2.3.4危化品故泄露或爆炸事

在进行焊接作业时常常要使用氧气或乙炔气等,而氧气瓶、乙炔气瓶因存储、运输、使用不当造成的氧气泄漏或爆炸事故。

电焊工作业时使用电焊机、氧气瓶、乙炔气瓶及焊枪等设备,因操作不当,可能发生的烫伤、氧气瓶、乙炔气瓶爆炸事故。

部分场所存放(使用)生产工艺中规定的危化品,若存储、转运、使用不当或违章,可能存在泄漏,甚至有引发职业危害事故

2.3.5火灾事故

公司各生产加工车间或办公场所使用的办公设备、取暖设备(油矴或取暖炉)失火,或生产加工车间(涂装、热处理)以及各类动(明)火作业等,若使用不当或违章作业可能发生火事故。

2.3.6厂房设施倒塌事故

各生产加工车间的厂房设施因使用年久老化失修造成坍塌伤人事故,临时线构筑物的承载能力不足等。

2.3.7车辆伤害事故

公司生产的产品车在调试、路试以及转运过程中,由于使用不当造成车辆、人员安全事故;

2.3.8其他事故

在产品及其部件生产、加工、包装、搬运过程中不慎倒塌或跌落造成人员伤害以及叉车作业发生伤人事故和人员办公过程中意外伤害事故。

3、组织机构及职责

3.1应急组织体系

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组织体系图(略)。

3.2指挥组织机构职责

3.2.1安全生产委员会职责

安全生产委员会是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管理的最高指挥机构,负责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指挥工作,职责如下:

(1)接受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请示并落实指令。

(2)审定并签发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

(3)下达预警和预警解除指令。

(4)下达应急预案启动和终止指令。

(5)审定本公司安全生产事故应急处置的指导方案。

(6)确定现场指挥部人员名单和专家组名单,并下达派出指令。

(7)统一协调应急资源。

3.2.2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职责

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简称安委办,由公司制造部具体承担)是应急指挥中心的日常办事机构,职责分工如下:

(1)依据协议,统一协调社会救援力量。

(2)审定并签发向政府主管部门的报告。

(3)汇总、编制新闻发布材料。

(4)组织本公司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的演练。

(5)审定应急工作的考核结果。

(6)审核本公司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费用。

3.2.3现场应急指挥部职责

现场应急指挥部在公司安委办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职责如下:

(1)按照安委办指令,负责现场应急指挥工作。

(2)收集现场信息,核实现场情况,针对事态发展制定和调整现场应急抢险方案。

(3)负责整合调配现场应急资源。

(4)及时向安委办汇报应急处置情况。

(5)协助地方政府应急救援工作。

(6)收集、整理应急处置过程有关资料。

(7)核实应急终止条件并向安委办请示应急终止。

(8)负责现场应急工作总结。

3.3各职能单位的应急职责

3.3.1职能部室的应急职责

(1)总经办负责责突发事件的市政府职能部门专题汇报和资源协调工作。

(2)人力资源部负责调配人力资源、警戒保卫和善后处理工作。

(3)财务部负责突发事件应急救援必要的资金准备。

(4)制造部负责突发事件的上报、调查和处理。

(5)规划发展部负责设备资源调配、抢修和恢复生产工作。

(6)产品工程部负责提供生产工艺等技术支持工作。

(7)信息管理部负责做好突发事件通讯网络保障和信息安全工作。

(8)工会参与突发事件的调查和善后处理工作。

(9)其他部室在做好本部门的安全监管工作的同时,相应调配指令。

3.3.2事故发生单位职责

事故发生单位在应急办领导下开展应急工作,其职责如下:

(1)负责先期的事故应急响应,并及时向应急办,向相关单位通报。

(2)负责事故有关现场检测和分析。

(3)本单位应急物资的准备以及事故先期应急力量的调动。

(4)在本预案启动后必须听从公司应急办的统一指挥和命令。

(5)参与制定现场应急处置方案。

(6)应指派本单位人员参与事故现场应急处置工作

3.3.3应急救援小组职责

公司需组织建立应急救援小组、紧急疏散小组、警戒治安小组、医疗救护小组、物资保障小组、通讯联络协调小组、交通运输小组和善后处置小组等8个应急工作小组。

由公司各职能科室和车间人员参加。

3.3.3.1应急救援小组的职责

(1)由工厂、分公司经过培训的人员组成,负责在紧急状态下的从事本单位发生的各类安全生产事故现场抢险作业,力争在第一时间控制或消除危险或事故。

如果事故情况严重,则立即汇报和请求当地专业救援队伍支援。

(2)负责现场灭火、设备容器的冷却、喷水隔爆、抢救伤员等项工作。

3.3.3.2紧急疏散小组的职责

(1)负责对事故现场及周围人员进行防护指导和紧急疏散人员;及时将危险区域内聚集的人群疏散到紧急避难所或安全区域;疏散引导工作应按照本预案规定的疏散路线和相关要求进行;

(2)负责对事故现场周围重要物资的迅速转移;根据现场应急救援指挥部的命令负责将本单位贵重物资转移到安全地带。

3.3.3.3警戒治安小组的职责

(1)负责在事故现场周围设置安全警戒线、禁止无关人员、车辆进入事故现场和危险区域,对疏散区域进行保卫巡逻。

(2)协助公安、消防部门、交警部门搞好警戒和治安保卫工作,必要时采取强制措施。

3.3.3.4医疗救护小组的职责

(1)负责事故现场受伤人员的搜救和紧急处理,并护送伤员到就近医疗点(医院)救治;

(2)负责在现场附近的安全区域内设立临时医疗救护点,对受伤人员进行紧急救治并护送重伤人员至医院作进一步治疗。

3.3.3.5物资保障小组的职责

负责组织抢险物资、工器具和后勤生活物资的供应,组织车辆运送抢险物资和人员。

3.3.3.6通讯联络协调小组

(1)负责应急抢险过程中的通讯联络,保证通讯通畅。

(2)负责各小组之间的协调以及对外部机构的联系、协调。

3.3.3.7交通运输小组

负责各种物资运输车辆的有序往返。

3.3.4.8善后处置小组的职责

1)负责现场处置、伤亡善后工作。

负责事故现场应急行动结束后的清除和恢复工作。

负责救援物质的清点,灾后清理与处理等事项;

2)负责尽快消除事故影响,妥善安置和慰问受害及受影响人员,保证员工情绪稳定,尽快恢复正常工作秩序。

4、预防与预警

4.1危险源监控

4.1.1危险源的监控

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1.技术控制

建立重大事故隐患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系统,为安全生产管理部门管理与决策提供精确、全面、形象的信息、依据的手段。

2.人员(管理)控制

加强教育培训,掌握基本的安全生产技能,做到人员安全。

督促员工遵章守纪,满足安全操作规程的要求,做到操作安全。

3.管理控制

可采取以下的管理措施,对危险源实行监控:

(1)建立健全危险源管理的规章制度

(2)明确责任,定期检查

(3)坚强危险源的日常管理

(4)抓好信息反馈,及时整改隐患

4.1.2各种事故的预防措施

(一)防火灾

储罐、气瓶等处要加强明火管理,禁止使用明火对原料加热;厂区内(设吸烟点外)不准吸烟;严禁使用电炉等电器设备,避免火灾事故的发生。

1.防止爆炸性混合物的形成。

应定期检查及检修所有的设备管道和密封装置,防止设备带病运转而造成管道或设备泄露、液体挥发,造成易燃液体与空气等混合形成爆炸性混合物;加强生产场所的通风防止易燃易爆混合物的聚集。

2.消除爆炸点火源。

加强车间防爆电气设备、灯具以及电气设备的检查检修,保证其良好的防爆性能,杜绝电气火花的产生;保持防雷、防静电设施的齐全有效;操作检修时,使用不产生明火的工具;严格动火作业管理,在禁火区作业前,必须办理动火作业审批许可证,并做到作业全程防范与监控。

3.防物理爆炸,加强对易燃液体储罐的检测、检验、检查及维修;保持安全阀等安全附件处于完好灵敏的状态;防止超温、超压、管道堵塞而导致储罐、管道破裂和物理性爆炸事故的发生。

(二)防触电及电气火灾

1.建立健全安全用电管理制度,对电气设备及时检查检修,保持电机等接地或接零设施完好;手持或移动电动工具要有漏电保护装置,电工作业工具完整好用,无缺损;严格执行电气作业有关操作规程,电气设备检查检修时,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进行电气维修作业时,必须严格执行拉闸、断电、挂牌、接地、联锁等电力安全规章制度,防止误操作造成触电伤害。

电工、电焊工必须经培训合格,持特殊工种作业许可证上岗。

2.加强变配电室的管理,变、配电所必须有专人负责,设防雷、防静电和电气设备保护接地(零)装置,定期测量接地电阻。

定期检查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检修后绝缘电阻测试合格方可投入运行。

检修、试验或运行中的电气设备,要保证足够的安全距离,在易发生触电危险的场所,设遮拦并悬挂警示牌,建立记录等管理台账。

变配电室要按规定配备绝缘防护用品和消防灭火器材。

(三)防车辆伤害对策与措施

保持厂内路面状态良好,厂内道路标示牌清晰完整,禁止无关车辆入内,加强对驾驶员的教育和管理,驾驶员遵守交通规则,不违章驾驶,不无证驾驶,行驶的车辆要保持在完好的状态,正确的装卸货物,做到不超载、不超高、不超宽、不超长。

厂内不准超速行驶。

职工在厂内行走遵守规则,注意观察运行车辆,防止碰撞。

4.2预警行动

4.2.1预警级别

依据制造行业安全隐患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发展情况和紧迫性等因素,由低到高划分为黄色、红色两个预警级别。

1.黄色预警: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黄色预警。

(1)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黄色预警时;

(2)本地区或本行业内发生一起较大的机械突发事故时。

2.红色预警:

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发布红色预警。

(1)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红色预警时;

(2)本地区或本行业内发生一起特别重大的机械突发事故时。

4.2.2预警信息

预警信息包括突发事故的类别、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关等。

主要发布途径有企业内部广播、各类公共显示屏、短信息、互联网、内部有线和无线通讯手段等。

4.2.3预警的发布和解除

1.黄色预警:

由企业应急救援小组发布和解除,并报当地县(区)政府应及协调指挥机构备案。

2.红色预警:

由企业应急救援小组提出预警建议,由当地县(区)政府应及协调指挥机构提出发布和解除建议,报南京市应及协调指挥机构备案,由当地县(区)政府应及协调指挥机构或授权企业事故应急小组发布和解除。

4.2.4预警响应

有关部门发布大风、大雨、高温等恶劣天气相应级别预警时,企业事故应急指挥小组按照本预案相应级别进行响应。

1.黄色预警响应:

加强领导带班。

加强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及时报告。

企业事故应急指挥小组与各部门车间的通信设备处于开通状态。

各部门车间管理人员、安全员上岗到位,严格制止并纠正违章施工现象,尽快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密切关注自然灾害的发展状况,做好抢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2.红色预警响应:

在黄色预警响应的基础上,各有关人员高度关注重大危险源以及自然灾害动态,带班负责人要主动掌握情况,加强值班和检测密度。

必要时,停止作业。

5、应急响应

5.1响应分级

按照可控性、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本单位生产事故为一般突发事故、较大突发事故、重大突发事故、特大突发事故,相应的有四种响应级别:

(一)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一般突发事故:

造成1人重伤,数人轻伤;财产损失10万元以内。

(二)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较大突发事故:

造成3人以上重伤,数十人轻伤;财产损失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内。

(三)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重大突发事故:

1.造成3人以下死亡;

2.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万以上1000万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四)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为特大突发事故:

1.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

2.造成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

3.造成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

5.2基本响应

公司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责任单位和现场人员必须立即向公司事故应急小组报告,启动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具体为:

1.事故发生后,警戒疏散小组根据事故扩散范围建立警戒区,在通往事故现场的主要干道实行交通管制,在警戒区的边界设置警示标识。

2.除消防、医疗、应急处理人员、岗位人员、应急救援车辆外,其他人员及车辆禁止进入警戒区。

3.警戒疏散组迅速将警戒区内与事故应急处理无关的人员撤离,以减少不必要的伤亡。

4.事故无法控制时,所有人员应撤离事故现场。

5.通讯联络协调组向当地110指挥中心通报事故险情状况。

6.保护好现场,必要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维护现场秩序,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人员疏散、物资运输等的交通畅通,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同时,协助发出警报、现场紧急疏散、人员清点、传达紧急信息、事故调查等。

7.对伤员进行现场救护,掌握正确的应急处理方法

5.3响应程序

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响应程序:

1.公司事故应急指挥部值班人员在事故应急指挥办公室进行指挥;

2.启动应急预案,向相关成员单位下发通知;

3.根据需要,与相关成员单位、人员,通过无线通讯实施异地指挥;

4.密切关注事故动态,随时掌握事故处理进展情况;

5.将有关情况及时报告当地应急救援指挥协调机构。

5.4应急结束

5.4.1应即终止的条件

当事故处理工作已基本完成,次生、衍生和事故危害被基本消除,应急响应工作即告结束。

重大和特大突发事故,由当地政府确定应急响应结束。

应急响应结束后,应及时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发布有关信息。

5.4.2恢复现场

1.由公司组织相关部门和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现场恢复,恢复包括现场清理和恢复现场所有功能;

2.恢复现场前应进行必要的调查取证工作,必要时进行录像、拍照、绘图等,并将这些资料连同事故的信息资料移交给事故调查处理小组;

3.清理现场需制定相应的计划,并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发生二次事故,现场设施功能的恢复,也应制定相应的计划和防护措施。

5.4.3事故总结和调查评估

1.公司应急救援小组负责收集相关资料,并在事故处置结束后4天,将事故应对工作情况的总结报告报上级应急指挥协调机构。

总结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公司基本情况、事故发生经过、现场处置情况、事故后果的初步汇总。

2.在处置公司突发事故的同时,由相关部门适时组织有关单位和专家顾问成立事故调查组,调查和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对应急处理工作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估,并在20天内将评估报告送应急管理协调机构。

评估报告的内容应包括:

事故发生的经过、现场调查结果、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责任认定等结论性意见;事故处理结果或初步处理意见;事故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与困难;改进工作的建议和应对措施等。

6、信息发布

1.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控制、早解决”的原则,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后,根据应急救援类型、事故发生的时间和严重程度,依据法律、法规和标准,公司必须向员工及有关部门(政府行政管理部门、安监部门、消防公安部门、环保部门、新闻媒体等)及时发布或通报事故信息。

事故信息由事故现场指挥部总指挥亲自或授权发布。

事故信息的发布必须要及时准确,并注意发布时间、地点、场合和方式。

事故信息报告要贯穿预测预警、应急处置、善后恢复全过程。

2.对于突发事故的信息,公司应在1小时内将详细情况上报当地政府有关部门。

事故信息报告应主题鲜明、言简意赅、用词规范、逻辑严密、条理清楚。

一般包括以下要素:

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工程项目概况、事故单位名称;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伤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的初步估计;事故发生原因的初步判断;事故的影响范围、发展趋势及采取的处置措施;事故报告单位等;一般情况下,采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和传真形式报告,紧急情况下,可先用电话、电台口头报告,之后采用文字报告。

应急工作信息报告采用计算机网络传输形式,涉密信息应遵守相关规定。

7、后期处置

后期处置主要包括事故现场处理、事故后果影响消除、生产秩序恢复、善后赔偿、抢险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评估及应急预案修订等内容。

7.1事故调查处理

由公司负责调查处理的一般事故进行程序:

1.公司和事故部门/车间共同成立事故调查组;

2.查清事故性质、发生原因、责任人以及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财产损失情况,并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提出处理意见和整改措施,通报事故情况;

3.事故救援结束24小时内,编写完成事故调查报告,并报主管部门和所在地安监局;

4.处理及善后;

5.落实整改措施。

由上级有关部门负责调查处理的事故,公司应如实向上级部门派出联合调查组汇报事故发生的所有情况,积极配合联合调查组的调查处理工作。

7.2整改工作

1.由分管生产的负责人负责整改恢复;

2.打扫、清除和处理好事故现场。

3.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组织好整改工作,尽快恢复生产;

4.对事故中造成设备设施方面的缺陷,组织力量尽快修复。

7.3评估修订

在事故应急救援行动结束认真进行总结,对抢救过程和应急救援能力加以评估,以验证本预案的实操性、有效性,对预案不足的地方及时做好相应的修订工作。

8、保障措施

8.1应急队伍保障

1.公司根据人员的实际变动情况,每年适时调整应急救援队伍成员,确保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的落实,应急救援专职人员应保持一定的数量。

2.外部应急资源包括相近企业应急救援队伍和资源,政府设立的应急资源,当地医院、消防站等

8.2应急物资装备保障

1.较完善的通讯设备;

2.较好的公司交通路况和运输车辆(用于输送应急物资);

3.切割、焊接设备;

4.担架;

5.防护服、安全帽、破断工具、灭火器材;

6.急救车辆,急救设备、包扎用品和急救药品等以及预案实施现场摄像、录像的器材等;

7.公司预防火灾、爆炸事故的安全设施和装备均按国家标准进行设计和安装,具备在短时间内有效处置事故的能力;

8.公司其它运行系统亦按国家有关法规要求,配备必要的救生、防护等应急装备;

9.公司所有应急设备、器材有专人负责管理,并有相应的跟踪检查制度和措施,以保证其完好、有效、随时可用。

8.3经费保障

1.公司应做好必要的事故应急救援资金准备。

事故应急救援资金由事故责任单位承担。

2.根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相关规定,公司应为员工购买工伤保险和基本的医疗保险,为突发事故的善后工作提供基本保障。

9、培训与演练

9.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