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58705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32.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 氧气的制取练习卷.docx

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练习氧气的制取练习卷

氧气的制取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不需要用到的一组仪器是

A.烧杯、玻璃棒

B.大试管、集气瓶

C.酒精灯、铁架台

D.导管、单孔塞

2.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减小

B.催化剂能改变化学反应速率

C.在化学反应后其质量增加

D.在化学反应后其化学性质发生了变化

3.下列关于氧气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加热分解氯酸钾制氧气未加二氧化锰反应不发生

B.电解水实验产生氧气的电极为负极

C.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可燃性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得到黑色固体物质

4.检验集气瓶中的氧气是否收集满,应将带火星的木条

A.伸入集气瓶底部

B.伸入集气瓶中部

C.伸入集气瓶口内

D.伸到集气瓶口

5.实验室选择制取气体的仪器装置时,可以不考虑的因素是

A.反应物的性质和状态

B.所制气体的性质

C.所制气体的颜色

D.反应条件

6.判断下列化学方程式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

A.H2SO4+2NaOH

Na2SO4+2H2O

B.2H2O

2H2↑+O2↑

C.2CO+O2

2CO2

D.Fe+CuSO4

FeSO4+Cu

7.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图中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向左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有气泡冒出

B.锥形瓶中液面明显上升

C.长颈漏斗下端导管内有液柱上升

D.注射器内有液体进入

8.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纯净氧气时,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C.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D.停止加热时,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9.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操作步骤有:

①加热;②收集氧气;③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A.①②③④⑤⑥

B.④③⑥⑤①②

C.③④①②⑥⑤

D.④③①②⑥⑤

10.实验室加热一定质量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若如图中横坐标表示加热时间,纵坐标表示的是

A.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B.二氧化锰的质量

C.钾元素的质量

D.氯化钾的质量

11.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实验现象不明显,原因可能是收集本实验所用氧气过程中

A.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氧气

B.将装满氧气的集气瓶正放在桌面上

C.收集满氧气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

D.收集氧气时,观察到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

12.在实验室里鉴别下列物质的方法中,正确的是

A.食盐和蔗糖:

取样,分别尝味道

B.氧气和氮气:

取样,分别闻气味

C.二氧化碳和氮气:

取样,用燃着的木条检验

D.过氧化氢溶液和水:

取样,分别加入少量二氧化锰

13.如表是根据一些反应事实或现象推理得出的影响化学反应的主要因素,其中不合理的是

选项

化学反应事实(或现象)

影响因素

A

过氧化氢在常温下分解速度比较慢,加入二氧化锰后迅速分解

催化剂

B

食物在冰箱中保存不易变质

温度

C

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

反应物的种类

D

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反应物的浓度

14.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一些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______,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实验室制取氧气,提供了下列药品和常用装置,请按要求回答有关问题:

药品:

①过氧化氢溶液②氯酸钾③二氧化锰

装置:

(1)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_______。

(2)若小明选择装置A和C来制取氧气,则他选择的药品应为____________(填序号)。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则验满的操作方法为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到____________,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若改用E装置收集,则气体X应从_______口进(填“b”或“c”)。

16.实验室常用下图所示的装置制取并收集气体。

请回答:

(1)仪器①的名称__________。

(2)实验室若用A、C装置组合制取并收集氧气,其反应的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待收集完氧气后,应先从水槽中撤出玻璃管,再停止加热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研究和控制化学反应条件有重要意义。

(1)同学们想探究双氧水的溶质质量分数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进行了三次实验,记录各收集一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要的时间。

实验

30%双氧水的质量(g)

加入的水的体积(mL)

二氧化锰质量(g)

收集时间(s)

1

10

40

5

200

2

20

30

5

100

3

30

20

67

①取用二氧化锰的仪器是(选填编号)。

②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实验3中,加入的二氧化锰质量为g。

④相同条件下,实验3产生氧气的速率最快,说明。

(2)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得知,双氧水在70℃以上会较快分解产生氧气。

为了验证加热双氧水也可以产生氧气,同学们选择下图装置(气密性良好)进行实验。

实验中观察到试管内产生气泡,但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管口没有复燃,可能的原因是,同学们分析原因后,采用了法收集气体,再检验,证明加热双氧水也可产生氧气。

18.请根据下列各图中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

(1)写出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方法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填字母代号)。

(3)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正确操作是____________(填字母代号)。

19.认识仪器、选用装置以及正确处理实验意外,是实验素养的具体体现。

(1)以下为实验室制备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

仪器a的名称是_____。

(2)1773年,瑞典化学家舍勒用下图所示装置制备氧气,在曲颈瓶中装有硝酸钾和浓硫酸的混合物,置于火炉上加热,产生的氧气用动物膀胱收集。

该实验若改用

(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_____(填装置下面的字母)。

(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

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出一种)。

20.为了比较酶与无机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某科学兴趣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①取2支洁净的试管,分别编上1号和2号,向2支试管中分别加入2毫升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

②向1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向2号试管中滴入2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

③观察2支试管内产生气泡情况。

④2~3分钟后,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发现2号试管的卫生香燃烧得更旺。

查阅资料获知:

每滴质量分数为3.5%的FeCl3溶液中Fe3+微粒数大约是每滴质量分数为20%的猪肝研磨液中过氧化氢酶微粒数的25万倍,FeCl3溶液中起催化作用的是Fe3+。

请回答:

(1)写出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中过氧化氢分解快慢是转换为来实现的。

(3)小明认为:

上述实验中催化剂的种类和数量(微粒数)都不同,没有控制好变量,得出的结论不令人信服。

小芳认为:

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你认同(选填“小明”或“小芳”)的观点。

 

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实验室中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发生装置为:

大试管、铁架台、铁夹、酒精灯、带导管的单孔塞,收集装置为集气瓶、水槽等装置和仪器,而在实验中用不到烧杯和玻璃棒,故选A。

2.【答案】B

【解析】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的物质叫催化剂,故B正确。

3.【答案】D

【解析】A、催化剂只是改变了化学反应速率,不加入催化剂反应也能进行,错误;B、电解水实验可归纳为“正氧负氢,氢二氧一”,故产生氧气的电极为正极,错误;C、收集氧气时,用带火星的木条进行验满,这是利用了氧气的助燃性,错误;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正确。

故选D。

4.【答案】D

【解析】氧气的化学性质是氧化性和助燃性,因此氧气能够支持燃烧;氧气的验满方法是:

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

A、伸入集气瓶底部,无法验满,故选项错误;B、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故选项错误;C、伸入集气瓶中部,不能证明已经满了,故选项错误;D、伸到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即可,故选项正确。

故选D。

5.【答案】C

【解析】A、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制取装置和收集装置,需要考虑生成物反应物的性质(能否与空气反应等)和状态(确定制取装置),故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气体能否溶于水、密度是否比空气的大,可以确定气体的收集装置,所制气体的性质需要考虑,故选项不符合题意;C、所制气体的颜色不影响气体的制法和收集,不需要考虑,故选项符合题意;D、实验室制取气体时,确定装置时需要考虑反应的条件,故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6.【答案】B

7.【答案】C

【解析】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

当拉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增大压强变小,若气密性良好则可以看到长颈漏斗的下端会产生气泡;当推动注射器的活塞时,锥形瓶内的空气体积减小压强增大,把水压入长颈漏斗中,若气密性好则会形成一段稳定的水柱。

故选C。

8.【答案】C

【解析】A、为了收集的氧气更纯净,应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正确;B、为防止加热时试管内壁出现的小水珠流到试管底部将试管炸裂,因此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正确;C、导管口的气泡连续、均匀放出时开始收集,以防收集的氧气不纯,错误;D、为防止冷水倒吸入热的试管,则在实验完毕后,先将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正确。

故选C。

9.【答案】D

【解析】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步骤为: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装入药品并在管口放一小团棉花,再固定在铁架台上;加热;收集氧气;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停止加热,所以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④③①②⑥⑤。

故选D。

10.【答案】D

【解析】A、氯酸钾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下及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应后氧气逸出,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减少,与图像不对应,故选项错误;B、二氧化锰作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不变,与图像不对应,故选项错误;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反应前后钾元素的质量不变,与图像不对应,故选项错误;D、由于需要加热到一定的温度氯酸钾才能分解,随着反应的进行,氯化钾的质量逐渐增加,至完全分解,氯化钾的质量不再改变,与图像对应,故选项正确。

故选D。

11.【答案】A

12.【答案】D

【解析】A、在实验室不能品尝任何药品的味道,错误;B、氧气和氮气都是无色无味的气体,闻气味的方法不能鉴别,错误;C、氮气和二氧化碳都不具有助燃性,燃着的木条不能检验,错误;D、二氧化锰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所以在样品中加入二氧化锰,会出现不同的现象,可以检验,正确。

故选D。

13.【答案】C

【解析】A、二氧化锰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正确;B、温度低的时候化学反应速率慢,食物在冰箱中保存,食品不易因发生缓慢氧化而变质,正确;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在纯氧中燃烧火焰明亮,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于纯氧中,错误;D、细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纯氧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是因为空气中氧气的浓度低于纯氧中,正确。

故选C。

14.【答案】

(1)锥形瓶

(2)BC2KMnO4

K2MnO4+MnO2+O2↑

(3)将燃着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口,看是否熄灭

【解析】

(1)根据仪器的作用及外形,可知a是锥形瓶。

(2)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属于固体加热型,应选发生装置B,收集较纯净的氧气用排水法;加热高锰酸钾生成锰酸钾、二氧化锰和氧气,反应化学方程式是2KMnO4

K2MnO4+MnO2+O2↑。

(3)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用燃着的木条检验是否收集满。

15.【答案】

(1)试管

(2)②③集气瓶口

(3)b

【解析】

(1)根据仪器的作用及外形,可知仪器a是试管。

(2)固体加热型制取氧气,试管口没放棉花团,则是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故选②③。

气体的验满应该在集气瓶的瓶口处检验。

(3)某气体X可用D装置收集,说明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的密度大,若用E装置收集,空气则占据上方空间,那么空气易从c口排出,故气体X应从b口进入。

16.【答案】

(1)长颈漏斗

(2)2KMnO4

K2MnO4+MnO2+O2↑防止水倒吸进入试管,使其炸裂

(3)BE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二氧化碳收集满了

17.【答案】

(1)①B

②2H2O2

2H2O+O2↑

③5

④相同条件下,反应物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

(2)氧气中混有较多的水蒸气排水集气

18.【答案】

(1)试管

(2)A

(3)F

【解析】

(1)装置图A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为试管。

(2)加热固体制取气体应选择发生装置A。

(3)氧气的验满:

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证明氧气已经集满。

19.【答案】

(1)锥形瓶

(2)C

(3)拔出橡皮塞(或用酒精灯重新加热、用夹子夹住胶皮管等。

其他合理答案均可)

【解析】

(1)仪器a的名称为锥形瓶。

(2)舍勒制备氧气的反应物是液体,条件是加热,故实验若改用

(1)中的发生装置,最合适的是C。

(3)小明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导致水槽中的水倒流进入了导气管。

可采取的补救措施是拔出橡皮塞(或用酒精灯重新加热、用夹子夹住胶皮管等)。

20.【答案】

(1)2H2O2

2H2O+O2↑

(2)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

(3)小芳

【解析】

(1)2号试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

2H2O+O2↑。

(2)将点燃的卫生香分别放入2支试管内液面的上方,观察卫生香燃烧的情况,氧气的浓度越高燃烧越旺。

(3)过氧化氢酶的微粒数比Fe3+的微粒数少得多,再根据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更能说明酶的催化效率高,故小芳说法正确。

2019-2020学年中考化学模拟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最特征的思维方式。

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受热时体积变大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间隔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答案】A

【解析】

【分析】

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

【详解】

A、温度计受热时水银柱上升,是因为汞原子间的间隔受热时变大,故A不正确;

B、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故B正确;

C、20mL酒精和20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40mL,是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一部分水分子和酒精分子会互相占据分子之间的间隔,故C正确;

D、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毒品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缉毒犬闻到毒品气味,故D正确。

故选A。

【点睛】

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

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说的是自然环境与人们的生活关系密切,倡导大家要爱护自然环境。

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

B.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

D.工业生产中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使用“无磷洗涤剂”,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B、采取就地掩埋的方法来处理各种生活垃圾,易造成污染,符合题意;

C、使用一些新型可降解的塑料,减少“白色污染”,不符合题意;

D、工业生产中的废水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能有效减少水体污染,不符合题意。

故选B。

3.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

稀释浓硫酸B.

加锌粒

C.

加热液体D.

倒液体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稀释浓硫酸不应在量筒中进行,应在烧杯中进行,选项A不正确;

B、向试管中加入锌粒,应该先将试管横放,然后将锌粒放在试管口,再将试管慢慢的竖立起来,使锌粒缓缓地滑到试管底部,图中锌粒直接从试管口放入竖直的试管中,可能打破试管底,选项B不正确;

C、图中加热试管中的液体,试管竖直向上,没有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选项C不正确;

D、图中倾倒液体,瓶塞倒放,标签向手心,试管略倾斜,试剂瓶口紧挨着试管口,选项D正确。

故选D。

4.下列各组物质中的两种溶液混合后,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的是()

A.CuSO4和NaOHB.NaOH和HCl

C.AgNO3和HClD.Ca(OH)2和Na2CO3

【答案】B

【解析】

【详解】

A、CuSO4、NaOH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B、NaOH和HCl相互交换成分生成氯化钠和水,能发生反应,但无明显现象,故选项正确。

C、AgNO3、HCl相互交换成分有氯化银白色沉淀和硝酸,能发生反应,且现象明显,故选项错误。

D、Ca(OH)2和Na2CO3相互交换成分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氢氧化钠,能发生反应,但有明显现象,故选项错误。

故选:

B。

5.为除去粗盐水中的可溶性杂质MgSO4、CaCl2,某化学小组同学设计了以下方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微溶物不形成沉淀)(  )

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

B.溶液X中只含溶质NaCl和Na2CO3

C.加入Ba(OH)2溶液时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

D.可以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

【答案】A

【解析】

【详解】

A.过滤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漏斗,选项正确;

B.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碳酸钠溶液过量,溶液X中含溶质NaCl和Na2CO3及氢氧化钠,选项错误;

C.加入Ba(OH)2溶液和粗盐溶液中的硫酸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沉淀和硫酸钡沉淀,过量的氢氧化钡和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和氢氧化钠,发生化学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OH)2+MgSO4=Mg(OH)2↓+BaSO4↓,Ba(OH)2+Na2CO3=BaCO3↓+2NaOH,选项错误;

D.先加入过量的Na2CO3溶液再加入过量的Ba(OH)2溶液,会导致最终所得氯化钠中有氢氧化钡杂质,选项错误。

故选A。

【点睛】

除杂的原则:

只除杂,不引杂。

即所加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想要的主要成分反应,同时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6.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

浓硫酸的稀释

B.

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

C.

证明某化肥是铵态氮肥

D.

称量NaOH固体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

A、浓硫酸的稀释,需要将浓硫酸沿烧杯内壁缓缓倒入,并且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A正确;

B、比较空气和人体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可加入等量的澄清石灰水。

石灰水越浑浊,二氧化碳的含量越高。

B正确;

C、熟石灰与铵态氮肥混合,会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可以通过该现象证明该化肥是铵态氮肥。

C正确;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而且具有一定的腐蚀性,称量时应该使用烧杯或者表面皿称量。

D错误。

故选C。

7.为了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下列实验设计不合理的是(  )

A.

分离H2O2和MnO2制O2后的固液混合物

B.

除去CO中的CO2气体

C.

区分NaCl、NH4NO3、NaOH三种固体

D.

区分硬水和软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

A、二氧化锰不溶于水,故可以用过滤的方法分离,故正确;

B、该实验中一氧化碳可以与氧化铜反应,二氧化碳不与氧化铜反应,该实验不会将杂质除去,反而会将主要物质除去,故错误;

C、NH4NO3、NaOH溶于水分别吸热、放热,使溶液的温度分别降低、升高,氯化钠溶于水温度几乎无变化,可以鉴别,故选项实验设计合理;

D、检验软硬水的方法是向水中加入肥皂水,如泡沫多浮渣少的水是软水,反之是硬水,故设计合理。

故选B。

8.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用小苏打碳酸钠治疗胃酸过多症

B.人体的头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酸性溶液侵蚀

C.用碳酸钙作牙膏的摩擦剂

D.用pH试纸测定某地雨水的pH为0,此雨水为酸雨

【答案】C

【解析】

【详解】

A、小苏打是碳酸氢钠,故A错误;

B、人体的头发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容易受碱性溶液侵蚀,故B错误;

C、碳酸钙用作牙膏的摩擦剂,能使牙齿刷得更干净,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故C正确;

D、雨水的pH不可能为0,故D错误。

故选C。

9.向盛过量稀盐酸的容器中加入一定量打磨后的镁条,下列相关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中错误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盐酸过量,所以随着反应进行,镁条质量减少直至为零,图像正确,故A错误;

B、盐酸过量,最后镁条消耗完盐酸还有剩余,随着反应进去盐酸质量先减少后不变,图像正确,故B错误;

C、

,随着反应进去氯化镁的质量先先增加后不变,图像正确,故C错误;

D、

是放热反应,随着反应进行容器中液体温度升高,最后冷却温度又降低到室温,图像错误,故D正确。

故选D。

10.化学使世界变得更加绚丽多彩,人类的衣、食、住、行都离不开化学。

下列有关叙述不属于化学对人类的贡献的是()

A.“互联网+”使产业升级换代

B.生产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

C.化学合成药物,保证人体健康

D.用化学合成的纤维制成服装

【答案】A

【解析】

【分析】

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研究范围包括:

化学合成药物,化肥和农药的研制,合成纤维的制取。

【详解】

A、“互联网+”使产业升级换代,属于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范畴,不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A不正确;

B、生产农药化肥,提高粮食产量,属于化学研究范畴,故B正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教育学心理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