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6191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7.6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4页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4页
亲,该文档总共1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docx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150分)

一、基础考查(38分)

1.补全成语。

(4分)

马革     尸   心会神               乎不同          而不舍

目不     园   妇    皆知     鞠躬尽          一反      往

2.拼音检测。

(5分)

元勋(   )  殷红(   )  开拓(   )  戈壁(   )  地壳(   )  校补(   )  咳嗽(   )揩油(   )  调羹(   )  半身不遂(   )

3.(中考题)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词性和其它三项不同的是(  )(3分)

在A秋天里,我喜欢芦花。

它在细细的B苇杆上端,在日渐凛冽的风里不停地C摇曳。

然而,从来没有一束芦花是被D寒风吹落的。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3分)

A.通过这次研讨会,让我对文学作品越来越感兴趣了。

B.童年时代小伙伴快乐的身影、清脆的歌声,至今还常浮现在我的眼前。

C.美丽的大草原一碧千里,到处都是绿色。

D.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我们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步走过。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当一个十七八岁的健美青年向你走来,他给你的印象是爽直、纯洁、豪华、富丽。

B.闻先生点燃烟斗,打开笔记,开讲:

“痛饮酒,熟读离骚,乃可以为名士”。

C.“都到齐了吗,同学们?

”老师问。

D.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声震天地!

6.解释词语。

(4分)

锋芒毕露 毕:

                鲜为人知 鲜:

               

死而后已 已:

                沥尽心血 沥:

              

7.“歌以咏志,诗以传情,李白的“                   ,何人不起故园情”表现了浓郁的思乡之情;岑参的“故园东望路漫漫,                 ”也书写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王维的“            ,             ”写出了幽林弹琴长啸之乐,韩愈的“杨花榆荚无才思,                ”又借景传达了惜春爱春之情。

(5分)

8.《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姓名是他第一个师傅(          )起的,他学会了(               )、(           )等本领。

后来,他回到花果山,又自封“               ”,被(      )的五指山压了五百年,又跟随(    )去西天取经,最终功德圆满,被封为“               ”。

(7分)

9.补写句子。

(4分)

我敬畏自然中浩瀚的事物:

敬畏长江的气势如虹,敬畏珠峰的直插云天,                              ;我也敬畏自然中渺小的事物:

敬畏霜雪中的松柏坚毅挺拔,敬畏风雨中的小草柔韧顽强,                               。

二、诗文阅读(26分)

                  清江引·秋居(6分)

                       元代 吴西逸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10.诗歌中描绘了哪些具体的意象?

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4分)

                                                                                                                                        

11.“扫”“踏”“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2分)

                                                                                                                                        

             孙权劝学(12分)

初, 权谓吕蒙曰: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蒙辞以军中多务。

权曰: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卿言多务,孰若孤?

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

”蒙乃始就学。

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蒙曰:

“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12.解释下列词语。

(4分)

当涂:

                           治经:

            

往事:

                           涉猎:

            

13.下列各项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但当涉猎     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B.蒙乃始就学   乃悟前狼假寐

C. 见往事耳    耳濡目染        

D.即更刮目相待    三更灯火五更鸡

14.你从吕蒙和鲁肃的谈话中得到什么启示?

(3分)

                                                                                                                                         

15.写出关于读书的一则名言。

(2分)

                                                                                                                                        

                 木兰从军(8分)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少习骑,长而益精。

值可汗点兵,其父名在军书,与同里诸少年皆次当行。

因其父以老病不能行。

木兰乃易男装,市鞍马,代父从军,溯黄河,度黑山,转战驱驰凡十有二年,数建奇功。

嘻!

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余观夫木兰从军之事因益信。

16.解释下列加点词语。

(4分)

长而益精:

                 市鞍马:

           

数建奇功:

                 易男装:

           

17.翻译句子。

(2分)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18.找出这段文字中议论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

                                                                                                                                      

三、小说阅读(19分)

再过三天,小保姆一个月的试用期就到了。

小保姆长得浓眉大眼,样子虽然土气些,手脚却很勤快。

煮饭、洗衣、打扫房间,样样活儿都干得利索。

毕竟是乡下来的姑娘,很实在,女主人对她的总体印象颇佳。

不过,在最后三天中,女主人还想对她进行一项测试。

清早,小保姆起床要去做饭,在房门口捡到一元钱。

她想准是女主人掉下来的,就随手把它放在厅中茶几上,像收捡一件杂物,随收随放,琐琐碎碎,她根本没有意识到这当中的特殊意味:

这钱藏着一个心计,对钱的漠视竟是一种抗争。

第二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5元钱。

她好生奇怪,女主人为何连续两天丢钱?

她是个精细的好主妇,怎么会丢三落四的?

咦,会不会是在试探,在怀疑我的诚实?

小保姆想到这儿,撅起了嘴巴,很生气:

怎么能这样小看人?

怎么能这样侮辱人?

她越想越气,准备找女主人论理。

然而,她仔细一想,又否定了自己的猜想。

女主人刚从科长位上退休,富态中透着几分威严,待人接物很有风度。

这样体面的人,怎么会玩起“钓金龟”这种小儿游戏来呢?

不会的。

可是,再想回来,不是女主人,还会有谁把钱放在这儿?

她迫切想知道究竟,于是眉头微微地蹙起,旋即用脚把钱拨进了茶几脚下……

晚上睡前,小保姆趴在卧室窗前窥看厅中动静,她想看看:

女主人是否来取回钱。

不出所料,女主人果然悄悄来到厅中,在茶几前趴下,把手伸到茶几脚下去……这一镜头,小保姆看呆了。

女主人在小保姆心目中被敬重的位置坍塌了,变成了一个粗俗可鄙的恶婆婆。

她恨恨地咬了一下嘴唇,似乎在暗暗下定一个什么决心,便安然上床睡觉去了。

第三天清早,小保姆又在房门口见到一张钞票,是10元钱。

她的嘴角立即泛起了一丝冷笑,便把钱捡了起来,装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当晚。

女主人找小保姆谈话,像当年找科员个别谈话一样,严肃、婉转,采用启发式:

你在试用期的工作表现是不错的,这应该充分肯定。

可是……唉!

做人起头,路正长着呢!

诚实是顶要紧的。

你如果能记住这一点,痛改前非,我还是想留下你的!

“您是不是说我捡了10元钱?

“是呀!

难道你还不觉得自己有错吗?

“不,我已经将10元钱还给您了!

“咦,你啥时啥地还我钱了!

“早上七点,公共楼梯!

女主人一时没有反应过来,还想开口反驳,但“梯楼”两个字,却让她像触电一样,浑身一颤。

她一时脸红语塞,十分狼狈,心中暗暗叫苦:

怎么让她看到了?

原来女主人每天早上七点钟都要下楼去做,小保姆就把捡到的10元钱悄悄放在楼梯上。

女主人下楼时,看见了10元钱,眼睛一亮,便左右张望,看没人在场,便赶忙捡起钞票,匆匆揣进了怀中,根本没有想到有谁也悄悄地测试她……

19.小保姆的日常表现怎么样?

请概括回答。

(3分)

                                                                                                                                        

20.“这钱藏着一个心计”,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心计”指的是:

                                                                                             (3分)

21.女主人对小保姆接连三次“测试”,小保姆的表现是:

(6分)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22.题目蕴含两层含义,说说这两层含义分别是什么?

(4分)   

                                                                                                                                        

23.读完这小说,你想对小保姆或女主人说点什么?

写在下面。

(3分)

                                                                                                                                       

四、散文阅读(17分)

老海棠树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象她们从来就在一起。

②老海棠树有两条粗壮的枝桠,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奶奶在树下喊:

“下来,下来吧,你就这么一天到晚呆在上头不下来了?

”是的,我在那儿看小人书,用弹弓向四处射击,甚至在那儿写作业。

“饭也在上头吃吗?

”对,在上头吃。

奶奶把盛好的饭菜举过头顶,A我两腿攀紧树桠,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觉呢,也在上头睡?

”没错。

四周是花香,是蜂鸣,春风拂面,是沾衣不染海棠的花雨。

奶奶站在地上,站在屋前,老海棠树下,望着我……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

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叨唠:

“就不下来帮帮我?

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

”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

奶奶又说:

“我求过你吗?

这回活儿紧!

”我说:

“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

”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了直腰,又凝神糊她的纸袋。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荫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

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没见我忙不过来吗?

”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

奶奶生气了:

“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胡弄?

”B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这回是我不再吭声。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

那时我大些了,在外工作,从陕北回来看她,奶奶已经腰弯背驼。

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唰啦唰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

“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

”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

“你刚回来,去歇息着吧。

⑥冬天,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

奶奶常常在灯下学习。

她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

那一回,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

“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

”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

“不知道。

再说,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

”奶奶立刻不语,惟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半天目光都不移动。

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

“奶奶。

”“奶奶!

”“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无对我的责备。

⑦……

⑧如今,奶奶已离我而去。

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飘然而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荫里,望着我,或不时地要我给她说说:

“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

”——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24.从全文看,以“老海棠树”为标题有什么好处?

(4分)

                                                                                                                                        

25.第②段写“我”在老海棠树上的活动,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4分)

                                                                                                                                        

                                                                                                                                        

26.从第④段中找出与第⑤段画线句“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相照应的句子:

(2分)

                                                                                                                                        

27.文中有A、B两处划线句,请对其进行赏析,写在下面。

(4分)

(A)我两腿攀紧树丫,一个海底捞月把碗筷接上来。

                                                                                                                                        

(B)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

“我就一辈子得给你们做饭?

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

                                                                                                                                        

28.品读第⑥段画线部分“‘奶奶。

’‘奶奶!

’‘奶奶——’”,从语气的角度分析“我”心理变化的过程。

(3分)

                                                                                                                                        

                                                                                                                                        

五、作品展示。

(50分)

    请以“           的风采”(补全题目)为题,写一篇记叙文,600字左右。

 

 

七年级下册语文

第一单元知识检测试题答案(150分)

1.2.略3.C4.D5.B6.略7.略8.略9.略10.

白雁、清露、云、月、松、星斗等。

营造了清寂幽深的意境

11.旷达洒脱、超然物外

12.略

13,A

14.略15.略16.更加,买,屡次,换

17.木兰,是古时的一个民间女子。

18.男子可为之事女子未必不可为

19.手脚勤快,活干的很利索,实在。

20.女主人对她的测试。

21.第一次:

根本没有意识到是测试,把钱放到茶几上。

第二次:

怀疑并验证了测试,有所生气,把钱拨到茶几下面。

第三次:

生气并施计,把钱放到楼梯上让女主人捡,反驳女主人不尊重他人。

22.一是金钱测试;二是信任、品德、尊重的测试。

23.略。

24.答案:

以老海棠树为线索,贯穿全文;含蓄、形象地表现了奶奶和“我”之间浓浓的祖孙情。

25.答案:

内容上,表现“我”在老海棠树上的快乐,借以反映奶奶对“我”的关心;结构上,为下文进一步写“我”和奶奶的亲情作铺垫。

26.答案:

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

27.A、海底捞月:

生动体现了"我"敏捷的动作和顽皮淘气的个性。

B、是对奶奶的动作、语言描写,体现了奶奶此刻不满的心情。

28.答案:

第一声陈述的语气写出“我”有一点不安,知道伤了奶奶的心;第二声感叹的语气写出“我”急于想得到奶奶的原谅;第三声无奈的语气写出“我”的哀求。

2018学年度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测试

一、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吞噬(shì)钦佩(qīng)厄运(è)海市蜃楼(shèn)

B.炽热(chì)俯瞰(kàn)概率(lǜ)五脏六腑(zàng)

C.点缀(zuì)吟唱(yín)蒙眬(méng)怏怏不乐(yàng)

D.无虞(yù)稠密(chóu)鲁莽(mǎng)主观臆断(yì)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堡垒辜负凛洌姗姗来迟

B.摸拟遨游烧灼惊心动螝

C.凸现闲瑕合拢天涯海角

D.拍摄严谨疲惫忧心忡忡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马尔卡斯特看来已经醉了,开始语无伦次地控诉他最近遭遇的工作的挫折、生活的沮丧等等。

B.新的时代来临了,帝国主义在中国领土上耀武扬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C.这家饭店之前生意不好,现在换了主厨,今天重新开张,做的饭菜十分耐人寻味。

D.老厂长突然病发住院,作为最年轻的副厂长,管理生产的千钧重负便落在他的肩上。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他终于回到了祖国,在人民大会堂,他受到了许多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显得十分激动。

B.因为为了加强学校的科学管理,所以学校就制定了一系列有效的管理措施。

C.他等待的这场特殊的考试,考场是设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

D.以为近在咫尺,什么时候要去就可以去,对于本乡本土的名胜风景,我们反而没有游玩。

5.综合性学习。

生活离不开语文,社会生活也给我们学习语文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在本次的综合性学习中,班内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条街道,记录下商店招牌和广告,再分析这些文字。

请你也积极参与。

(1)体会商家的“用心良苦”。

选择下面的两个招牌名称,说说其中的含义。

“花花世界”花店“五斗米”酒楼

“紫迈66裤业”“怪难吃”包子店

(2)我来写广告语。

你长大以后想经营一家什么商店?

请你为自己的商店写一句广告语。

6.古诗文默写。

(1)杨花榆荚无才思,__________。

(2)__________,一山放出一山拦。

(3)《爱莲说》中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4)《游山西村》中蕴含着在困境中孕育着新希望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河中石兽

沧州南一寺临河干,山门圮于河,二石兽并沉焉。

阅十余岁,僧募金重修,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以为顺流下矣。

棹数小舟,曳铁钯,寻十余里无迹。

一讲学家设帐寺中,闻之笑曰:

“尔辈不能究物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沿河求之,不亦颠乎?

”众服为确论。

一老河兵闻之,又笑曰:

“凡河中失石,当求之于上流。

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

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

如是再啮,石又再转。

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

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如其言,果得于数里外。

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7.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1)一寺临河干(______)

(2)阅十余岁(______)

(3)如是再啮(______)

(4)但知其一(______)

8.下面句中的“之”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闻之笑曰B.当求之于上流

C.睨之,久而不去D.花之富贵者也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语句。

(1)尔辈不能究物理,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