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0727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54.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51页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51页
亲,该文档总共5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docx

四年级第一学期第三单元备课

第三单元珍贵的记忆

单元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十月是个充满红色记忆的日子,为了唤起新时代的学生热爱自己的祖国,缅怀为了今天的幸福生活二抛头颅洒热血的无数革命志士,从而更加珍惜今天的和平安宁的幸福生活。

本单元以“红色的记忆”为主题安排了教学内容。

《手术台就是阵地》叙述了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的抗日战争。

表达了白求恩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态度,颂扬了他的国际主义精神。

《走完长征的婴儿》,文中的贺杰生回忆了长征的过程,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的一连串小故事。

反映了长征途中的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狼牙山五壮士》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我八路军某部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拖住了敌人,奋勇抗击,最后自己跳崖牺牲的感人故事,展现了英雄们不怕牺牲的民族精神。

《古文二则》,则分别描写了“菊”、“莲”的特点,歌颂了他们的傲霜斗雪和出污泥而不染的气节。

《带刺的朋友》作者通过记叙刺猬偷枣儿很击退大黄狗的两件事情,表达了对刺猬的喜爱之情。

我们可以把这五篇课文分成三类,一类是革命的颂歌包含《手术台就是阵地》《走完长征的婴儿》《狼牙山五壮士》重点刻画了革命战士的英雄想像。

二类是《古文二则》,刻画了菊、莲的君子想像。

三类则是《带刺的朋友》,以学生作文的形式介绍了刺猬的聪明、可爱,从而使刺猬这个不说话的朋友想像跃然纸上。

《手术台就是阵地》安排在本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是一篇典型的写人的文章,塑造的是个体的任务想像,在学习课文的时候,我们要重点抓住人物的细节描写去理解人物的情感世界。

在本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作为些人文章的榜样去教学。

《狼牙山五壮士》则是群体英雄人物的描写,在学习课文的时候相对第一篇课文就复杂一点了,要分析五壮士的细节之处,来体会人物的情感世界。

从而凸显一群人物的形象。

《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以自述的形式来展开的,文中的细节描写不多,但是故事比较清晰。

展现了革命家所经历的磨难。

《带刺的朋友》有点类似习作的形式,通过两件事情来反映朋友的形象,因为有了前面三篇课文的学习,学习这篇课文相对就是比较简单的,同事这篇课文,为本单元的作文训练埋下伏笔。

起到了引领的作用。

《古文二则》。

古文对于初入四年级的学生来说,是第一次接触到,学习这个课文,我们不仅仅要了解课文内容,更要知道学习古文的一般方法。

读通读顺,字字落实,根据内容适当增删。

为以后的古文学习打下基础。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体会战争年代中英雄人物崇高的思想品质,体会人与自然之间美好的思想感情。

2、学习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借助注释读懂古文;复习借助词典理解词语的意思。

4、体会比喻的作用,并能作出恰当的比喻。

三、本单元的训练重点

本单元主要对学生进行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训练。

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做到能理解课文的内容,而理解课文已经在第一、二单元进行了重点训练。

归纳课文内容是小学阶段的一项重点下训练内容,教师要有的方式的进行训练,不能无方法无目的的进行操作。

例如《手术台就是阵地》可以用根据白求恩在不同情况下的表现,用节意归并的方法一步一步的传授给学生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有章可循。

《走完长征的婴儿》《带刺的朋友》可以通过先找事件——表达事件——归纳事件的方法进行训练。

这样的方法比较使用于一人多事。

《狼牙山五壮士》可以通过分析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的方法,用小标题的形式知道学生归纳。

一开始学习归纳的时候,也可以通过提示的方法进行操作训练。

不要希望学生一步到位,这个不现实。

四、重点理解的句子

《手术台就是阵地》——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走完长征的婴儿》——贺杰生奶奶喝着野菜汤走完了长征路,这段经历长了她医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狼牙山五壮士》———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

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吞山河!

五、积累的语段

1、《手术台就是阵地》,摘录描写白求恩在弹片纷飞的情况下,依然沉着冷静进行工作的句子。

2、《狼牙山五壮士》,摘录五壮士面对敌人,不怕牺牲,奋勇抗击的语句。

3、《带刺的朋友》,摘录描写小刺猬偷枣儿的语句。

4、《古文二则》

六、关于归纳主要内容的几点建议。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再分段阅读。

同时,一边读,一边想,这篇文章主要写的是什么意思?

每一段写的又是什么内容?

按照“整体——局部——整体”的阅读程序深入理解文章,便可以归纳出主要内容。

具体方法是:

1、题目扩展法。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文章题目,提出一些问题,分析一些问题,能够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运用题目扩展法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两点:

一是会提问题。

所提出的问题应有针对性,联系性,如果东提一个问题,西提一个问题,问题的答案会不得要领。

二是会回答问题,学会从原文中找出问答的答案,把答案连接起来就能归纳出主要内容。

2、段意连接法。

 段意是一段话的主要内容。

就全篇文章来说是“局部”,如果把每段段意连接起来,是文章的“整体”,也是主要内容。

段意连接法,是连接段意概括主要内容的一种方法。

     运用段意连接法,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两点:

一是准确地概括每段段意,这样归纳主要内容才贴切。

二是连接时要调换一些词语,以使前后句子衔接得通顺。

3、重点归纳法。

 归纳主要内容,要在“重点”两个字上下功夫。

一篇文章是由几个段落组成的,但是总会有一两个主要段落。

文章的中心思想,往往体现在这些段落中。

我们要边读边想: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人什么事?

什么景什么物?

哪些段落是重要的?

从而归纳出主要内容。

       用抓重点归纳主要内容的方法要注意两点:

一是在一篇文章中往往有一两个重点段,应准确判断,才能正确地归纳主要内容。

二是归纳主要内容语言要简洁、明了。

       归纳一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语句可多可少,但是要写明白,重点突出,因此,要在认真阅读的基础上,恰当地组织语言和运用语言。

七、单元教学时间安排

序号

类型

内容

教时

 

1

 

课文

《手术台就阵地》

2

《走完长征的婴儿》

2

《琅琊山五壮士》

2

《古文二则》

2

《带刺的朋友》

1

2

作文

我的朋友

2

3

综合练习

1

4

单元梳理

1

(本资料由东门小学费丹萍老师提供,王雅萍老师校对)

 

11手术台就是阵地

【教材分析】

课文讲的是国际主义战士、加拿大共产党员白求恩大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参加了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

在一次战斗中,白求恩大夫在形势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把手术台当作阵地,忘我地坚持为伤员做手术,工作了三天三夜的动人事迹。

表现了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赞扬了白求恩大夫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阅读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体会“陆续”、“连续”、“继续”等不同意思,并练习正确运用;了解反问句加强语气的作用。

2、默读朗读课文,借助提示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完成课后的表格。

能结合课文内容,理解“手术台就是阵地”的意思。

3、感受白求恩大夫对工作极端负责,对同志极端热忱的高尚品质及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自己事业的国际主义精神。

4、能在交流互补的基础上,对收集的小故事的主要内容,进行再归纳并尝试写下来。

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结合具体内容理解为什么手术台就是阵地。

2、理解描写危险环境和白求恩大夫在这样的环境中怎样坚持手术台这块阵地,为伤员做手术的语句,体会白求恩大夫的崇高品质和伟大精神。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2课时

【预习设计】

1、读熟课文。

2、理解词语“气势汹汹、盘旋、陆续、继续、连续”的意思。

3、归纳节意。

第一节主要写了.第二、三、四节主要写了。

第五节主要写了

4、收集白求恩的相关资料。

就感兴趣的一个或二个方面,试着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简介白求恩

1、谈话:

“手术台”、“阵地”是做什么用的?

为什么把为病人做手术的地方当作阵地?

是谁说的这句话?

从文中找出含有“手术台就是阵地”的句子读出来。

2、.简介:

白求恩是加拿大共产党党员,著名的胸外科医师。

我国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他受加拿大共产党和美国共产党的派遣,率领医疗队到中国解放区,1938年3、4月间到达延安,不久转赴晋察冀边区工作。

他以精湛的医疗技术为中国的抗日军民服务,并培养了大批医务干部,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后因抢救伤员感染中毒,于1939年11月12日在河北唐县逝世。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字音,画出本课的生字词,画出自然段序号。

2、以开火车的形式每人读一个自然段。

师生共同注意正音。

3、出声读全文,边读边思考:

本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通过讨论,同学们对文章会有个整体的认识。

三、理清顺序找出重点

1、指名一位学生朗读全文,其他学生思考:

文中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白求恩为伤员做手术的内容?

(2、3、4节)

2、出声自读第1自然段。

思考:

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齐会战斗打响了,点明了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战斗的形势。

3、出声自读第5自然段。

思考:

告诉我们什么内容?

(齐会战斗胜利了,白求恩在手术台连续工作了69个小时。

4、文章的重点部分是哪几个自然段?

(2、3、4)为什么?

(因为第1自然段是“战斗打响”、第5自然段是“战斗结束”。

而2、3、4自然段内容是具体地介绍了白求恩在环境气氛越来越危险的情况下,始终以手术台为阵地,争分夺秒地抢救伤员的情况。

)按“战斗打响”、“激烈进行”、“战斗结束”的顺叙叙述的。

这就是事情的发展顺序。

四、根据提示归纳主要内容。

(在什么时候,在什么情况,白求恩怎么样表现的。

说明:

在理清线索,归纳段意的基础上,进行主要内容的归纳。

降低了难度,也给予学生归纳段意的一个方法。

第二课时

一、回顾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

(重点关注学生的段意及只要内容)

二、上一课,我们理清了文脉,学习了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入学习课文。

三、学习课文2-4小节

1、课文2-4节详细继续了他不愿撤离前线,冒着生命危险为伤员做手术的情景。

下面我们着重学习这部分内容。

2、默读2-4节,思考:

白求恩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的?

他是怎样表现的?

”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3、交流讨论,教师归纳点拨,朗读指导。

a)当时情况主要抓住三方面进行朗读指导。

①白求恩身体十分疲劳,已经两天两夜没有休息,眼睛里布满了红丝。

朗读时注意重读“两天两夜”、“不满红丝”。

②三次环境描写。

黑烟滚滚,弹片分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

引导学生通过比较3此环境描写,真切体会当时战斗形势紧张,一次比一次危急。

③师卫生部长请求白求恩撤离,注意读出首长恳切的语气。

师卫生部长匆匆赶来,对白求恩说:

“师长决定让你和一部分伤员离开这里。

部长恳求说:

“白求恩同志,这儿危险,让你离开这里,是战斗形势的需要啊!

b)白求恩的表现充分体现他崇高的品质,引导学生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含义的方法品位词句,同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①第2节抓关键词“镇定、敏捷、扔”。

②第3节重点引导学生理解白求恩大夫对师卫生部长的两次对话。

白求恩沉思了一会儿,说:

“我同意撤走部分伤员。

至于我个人,要和战士们在一起,不能离开。

白求恩说:

“谢谢师长的关心。

可是,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

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部长同志,请你转告师长,我是一名八路军战士,不是你们的客人。

A.体会“沉思”他可能会沉思什么?

读出下定决心、坚决的语气。

B.理解白求恩不肯离开手术台的原因(手术台是医生的阵地,战士们没有离开他们的阵地,我怎么能离开手术台呢?

这句话什么意思。

为什么不用陈述句表达?

为什么把手术台比作阵地?

C.理解白求恩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客人。

D.分角色有感情朗读白求恩和师卫生部长的2次对话。

③第4节抓住“争分夺秒、做了一个又一个”

说明:

引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把解决“为什么说手术台就是阵地”和“白求恩是不是我们的客人”作为重点,让学生主要围绕:

白求恩实在怎样的情况下坚持动手术的?

他是怎样表现的?

进行讨论和争论,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其内涵。

学生经过积极思维,逐步理解了白求恩冒着生命危险坚守手术台这块阵地,不把自己当做客人,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自己的事业的行为,是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的表现。

4、小结:

我们通过“划句子、找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了句子的意思,用同样的方法完成课后填表练习。

(出示课后练习中的表格。

小庙周围的情况

白求恩大夫的表现

几发炮弹落在庙门前的空地上。

黑烟滚滚,弹片纷飞,小庙被烟雾淹没了。

白求恩大夫十分镇静地站在手术台旁,给伤员做手术。

敌机不断地在上空盘旋,炮弹不断地在周围爆炸。

一连几发炮弹落在小庙的周围。

庙的一角落下了许多瓦片,门口的布帘烧着了。

火苗向手术台扑过来……

5、交流练习情况。

说明:

本文段式基本相同。

学生在完成课后的填空练习的时候,可以在先前学习课文的基础上抓住环境变化,体会情况越来越紧急,临时救护伤员的小庙越来越危险,再通过分析白求恩的表现(语言、动作、神态),来体会白求恩忘我的工作热情和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先进行教学再完成填空的练习,可以帮助学生巩固课文的学习,另外一方面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当场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展开想像,读活课文。

1、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2、齐会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连续工作了六十九个小时。

三天三夜共有多少小时?

3、联系课文内容说一说白求恩同志在越来越险恶的环境下是怎样连续工作69个小时的?

(中上等学生可加上合理的想象,具体地说说白求恩当时抢救伤员的语言、动作、神态等。

说明:

想象说话可以训练学生想象力,让学生在课文学习基础上,有的放矢展开合理想象,将课文延续,同时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让学生通过一定句式训练,把自己想说的话说清楚,说完整。

4、小结:

战斗进行了三天三夜,白求恩一刻也没有休息,坚守住了手术台这个阵地,多么崇高的国际主义精神!

五、积累拓展

1、完成课后练习的填空

(1)投影出示文中3个句子,说一说各自的意思。

(2)比较为什么不能调换。

(3)进一步体会白求恩的崇高品质,伟大精神。

(4)试着用这三个词做选词填空的练习。

2、齐会战争结束了,如果你是曾经受过白求恩大夫医治的伤员,当你再次见到他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3、课后延伸:

介绍白求恩的资料。

教师重点关注、引导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对相关内容进行归纳介绍。

六、课后练习

1、在课文2,3,4节中可以选一节背出,也可以全部背出。

2、写一写你对“手术台就是阵地”的理解。

3、尝试写一写课文的主要内容。

4、阅读

小麻雀

麻雀叽叽喳喳地唱,的的笃笃地跳,我太喜欢它了,可是,我从来没有得到过它。

有一天,在路上,我竟然捉住了一只飞得不快、逃得很慢的麻雀,我快活得不知什么似的。

我找了根细细的麻绳,想拴住它,是缚它的腿好呢,还是系住它的翅膀?

缚腿,怕伤腿;缚翅,怕伤了翅膀。

最后,我还是选了第三种方案,先剪了它一些羽毛,让它暂时飞不动,可以管住它。

可是,麻雀有个倔脾气,当它做了俘虏后,就是不愿意跟人做朋友,喂它,它不吃;推它,它不动。

它在装死。

我还是不放心,把它关在一间四面封闭的小屋里,找了些稻草棉花,给它做被褥。

第二天,端了白米和清水,我去看望它,它已经不动了,头上还有一点血。

麻雀是个烈性子,它是撞壁而死的,它用这种非常特殊的方式,来表示对我粗鲁行为的抗议。

我得到了这只小麻雀,但是我没有得到过任何的快慰,它给了我的,只有孤独和哀伤。

1、照样子写词语。

叽叽喳喳地唱:

、、。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我太喜欢”麻雀了,可只是爱它地唱,地跳,竟然捉住了它,使它失去了自由。

(2)尽管“我”没有缚它腿,怕;没有系它的翅膀,怕。

但“我”还是做了傻事:

(3)可麻雀使出了它的,以“撞壁而死”对我表示抗议。

3、根据提示归纳课文内容。

有一天,在路上,我,可是,小麻雀

第一天,当我再去看他的时候,发现

4、、小麻雀死了,“我”失去了什么?

得到的是什么?

讨论一下,面对小动物,怎样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2“走”完长征的婴儿

【教材分析】

《“走”完长征的婴儿》是一篇采访稿,采访的对象是贺龙元帅的女儿女将军贺捷生。

文中贺捷生回忆了长征过程中,自己从出生到“走”完长征路的四件事,反映了长征途中艰难困苦以及老一辈革命家坚定的革命信念。

【学情分析】

 

[教学目标]

1、在阅读的过程中独立识记本课生字。

联系上下文理解“围剿”、“奄奄一息”、“衣衫褴褛”等词语的意思。

2、默读课文,能根据提示概括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

  

3、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体会老一辈革命家的坚定的革命信念。

能根据根据课文的资料结合自己的想像通过转述语文的形式选择其中的一个小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对教学目标作如下修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归纳课文中记叙的长征途中四个事例,注意人称的变化。

2、理解课文最后一节,知道“走”、“精神财富”在文中的含义。

[教学时间]

2课时

【预习设计】

1、理解词语:

襁褓、围剿、长途跋涉、衣衫褴褛、奄奄一息。

2、给多音字注音:

一步不落()、下落()、着()落、着()急、看着()

率()领、效率()

3、根据提示,简要说说贺杰奶奶回忆了长征途中的哪几件事。

(1)

(1)“我”刚出生18天,。

(2)有一次过封锁线,为了不暴露部队,。

(3)突围时,父亲把“我”丢了,。

(4)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

4、照样子写词语。

例:

奄奄一息

()不舍()生机()欲动()得意

5、用带点的词语造句。

过草地时,我已经病饿交加,奄奄一息,连哭的力气也没有了,眼看就要断气,大人已经在考虑如何埋葬我。

6、收集发生在长征途中的一二个小故事,尝试用归纳性的语言进行说一说。

[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板书长征,导入课题。

1、同学们不知道是否看过一个电视剧《长征》,《长征》向我们展示了红军长征的艰难曲折以及途中的许多感人的故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跟长征有关的故事。

请大家一起怀着崇敬的心情一起读好这个词语:

长征。

(1)了解长征

▲长征不仅仅是历尽艰难险阻,而且路途遥远,千里跋涉,所以啊,我们一般称之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读课文的第一、二小节,说说你对长征了解了多少?

▲罗列信息

1935年11月19日

粉碎“围剿”、保存实力、北上抗日

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陕北

二万五千里

(2)根据上面信息,用一段话来介绍长征。

说明;这是一个搜集信息——组织信息——内化信息——表达信息的过程。

2、板书“婴儿”

在长征途中,发生了许许多多动人的故事,为我们留下了可歌可泣的红军精神,被人称之为“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今天我们就要走进其中的人物,当时,她随红军走完长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婴儿。

(1)板书“贺杰生,这个婴儿就是贺杰生。

(2)理解“襁褓”

长征之路是十分的艰难的,许多的战士都永远的倒在了长征途中,然而这个不满一岁的婴儿却走完了长征,最终到达陕北。

那么神奇的婴儿啊,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走”完长征的婴儿

二、整体感知,了解写作方法

1、指名分节读第2—6节,读准:

一步不落、着落、衣衫褴褛。

2、说说这篇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1)用第一人称“我”来写,这是自述。

(2)第2-6节每一节都有前引号,第6节后有后引号,这是引用主人公的话来写。

说明:

这是一篇采访稿,因此写作方法与平时学习的课文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在读文中了解不一样的写作方法,知道因为主人公讲述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所以用第一人称来写显得亲切、真实、动人。

三、深入学习,概括长征途中的事件

1、默读第2—6节,思考:

贺捷生讲述了几件事,分别是哪几小节写的。

2、学习第2、3节,指导概括。

(1)自由轻声读这两小节,说说事情发生的时间、当时的情况和结果。

(2)交流。

1935年11月19日,刚刚出生18天的“我”被母亲背在身上,随部队开始长征。

(因为主要是讲“我”的事,所以引导学生用被字句来讲。

“我”指贺捷生,要加引号,概括时也可以用第三人称。

说明:

学生刚开始学习概括,教师要从方法上进行指导,循序渐进,让学生一步一步学会归纳。

在学习过程中,以鼓励为主,学生可以用自己的话进行归纳,只要基本内容包括即可。

3、学习第4节,组内概括。

(1)读第4节,根据提示,小组内概括第二件事。

过封锁线时,。

(2)交流。

(3)比较:

过封锁线时,为了不暴露部队,“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过封锁线时,“我”被妈妈捂住头,险些丢了命。

哪一句话意思概括更清楚?

为什么?

(指导学生概括时要了解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说明:

通过比较,再一次从归纳的方法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提出明确的要求。

4、读第5、6节,根据提示,选择其中一件事概括。

突围时,。

过草地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交流。

(1)突围时,“我”被父亲颠落在路边,幸亏被老乡捡到,才回到父母的怀抱。

比较“丢”和“颠落”。

(结合“一路冲杀”体会用“颠落”一词的准确性。

(2)过草地时,“我”奄奄一息,大人为“我”准备了棺材——一块白布,但“我”的生命力强得出奇,终于走出了草地。

联系上下文理解“奄奄一息”。

说明:

词语训练的一个最大特点是不脱离语言环境。

在概括事件的过程中进行词语的理解,有利于学生正确地领悟其中的含义,更能帮助学生体会作者用词的准确。

6、现在你就是贺捷生,请你用简要的语言把四件事连起来说一说。

个体练习——交流——再个体修正

第二课时

一、回忆

通过上一节课学习,我们知道了一些什么。

(重点关注写作方法、节意、主要内容)

二、再读课文,理解最后一节

1、再读课文,感受长征的艰难。

(1)引读第3节。

长征途中,红军经历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天上有——敌机侦察轰炸,地上有——敌军围追堵截。

然而阻碍红军的不只是敌人,还有更恶劣的自然环境。

当时正值——寒冬季节,风雪交加,红军面对的困难无法想象。

(2)看录像,了解红军长征途中的艰辛。

师:

凭着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红军克服重重困难,终于到达了陕北,长征取得了胜利。

2、说说长征精神是怎样的精神。

学生交流。

师小结:

贺捷生奶奶认为这些精神就是她一生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板书:

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

说明:

通过朗读和观看录像,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红军长征的艰难困苦,感受长征精神,体会红军坚定的革命信念,渗透民族精神教育。

3、读最后一节,说说“走”的含义。

长征时的贺捷生只是一个未满周岁的婴儿,父母亲抱着她走完长征路。

她同样经受了生与死、血与火的考验。

父辈们坚定的革命信念、顽强的革命意志一直激励着贺捷生。

三、课堂延伸

红军长征途中的感人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请你用自己的语言,把你看到过的长征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