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1242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0页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docx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公共财政学教学大纲

编写人:

编写时间:

年月日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课程号:

课程类别:

学时:

学分: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本课程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核心专业课。

要求学生深入理解公共

财政的基本内容、基本理论、运行方式、管理体制,全面熟悉政府对财

政活动的组织方式,了解政府管理和协调财政运行的基本环节和手段,

能够较为熟练的运用公共财政的基本理论和思想观察公共财政问题,分

析判断财政状况,全面理解政府财政政策。

使学生具备对公共收入和公

共支出进行管理的基本技能。

三、教学内容(*注明重点、难点)*第一章财政概念和财政职能(1.5学时)*第一节政府和市场

一、市场:

市场效率和市场失灵

二、政府:

政府干预与政府干预失效

三、公共物品和公共需要

第二节财政概念

一、财政的基本含义

二、中国的基本特征

三、关于财政与“公共财政”

*第三节财政职能

一、资源配置职能

二、收入分配职能

三、经济稳定与发展职能

第二章财政支出的基本理论(1.5学时)

456

第一节公共物品的提供、生产和定价

一、公共物品的提供方式

二、公共生产

三、公共定价

第二节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和评价

一、财政支出中的效率与公平

二、财政支出的效率

三、财政支出效益的分析

*四、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第三节财政的法制化、民主化和财政监督

一、公共选择理论简介

二、我国财政决策的民主化和法制化第三章财政支出规模与结构分析(3学时)

第一节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财政功能分类

二、按支出用途分类

三、按经济性质分类

四、按支出产生效益的时间分类

五、国际分类方法

*第二节财政支出规模分析

*一、衡量财政活动规模的指标

二、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一般趋势三、我国财政支出规模发展变化的特殊性*四、财政支出合理规模的选择

第三节财政支出结构分析

一、政府职能与财政支出结构

二、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与财政支出结构三、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和优化第四章财政收入规模与结构分析(3学时)

第一节财政收入分类

一、财政收入分类

二、收费和预算外资金

第二节财政收入规模分析

一、我国财政收入(预算内)增长变化趋势分析*二、我国目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分析和判断三、影响财政收入规模水平的主要经济因素第三节财政收入结构分析

一、财政收入分项目构成

二、财政收入所有制构成

三、财政收入部门构成

第五章税收原理(3学时)第一节税收的含义

一、税收的基本属性

二、税收的“三性”

457

第二节税收术语和税收分类

一、税收术语

二、税收分类

第三节税收原则

一、税收中的公平与效率

二、公平类税收原则与效率类税收原则三、税收中性问题

*第四节税负的转嫁与归宿

一、税负转嫁与归宿的含义

二、税负转嫁方式

三、税负转嫁与归宿的一般规律四、我国的税负转嫁

*第六章税收制度(9学时)第一节税收制度的组成与发展一、税收制度的组成和发展

二、我国税制的历史演进

第二节商品课税

一、商品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二、我国现行商品课税的主要税种第三节所得课税

一、所得课税的特征和功能

二、我国现行所得课税的主要税种第四节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一、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的一般特征二、资源课税与财产课税

第五节我国税收制度和税收管理制度的改革

一、税收制度改革

二、税收管理制度改革

第七章国债和国债市场(3学时)*第一节国债原理

一、国债及其产生和发展

二、国债的种类、结构和负担

*第二节国债的经济效应和政策功能一、李嘉图等价定理及其实证研究二、国债的经济效应

三、国债的政策功能

第三节我国债务负担率及债务依存度的分析

一、国债负担率分析

二、我国国债依存度分析

第四节国债市场及其功能

一、国债市场

二、国债市场的功能

三、我国国债市场的进一步完善*第八章国家预算和预算管理体制(3学时)

第一节国家预算

458

一、国家预算及其类别

二、国家预算级次及预算管理权限三、国家预算原则

第二节预算管理制度的改革和建设一、推进依法理财,加强预算管理和监督二、编制部门预算

三、实行政府采购制度

四、实行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五、实施“收支两条线”管理第三节预算管理体制概述

一、预算管理体制及其类型

二、分级分税预算管理体制简介第四节中国分税制改革

一、分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

二、分税制改革的主要内容

三、分税制的转移支付制度

四、分税制的运行情况及其进一步完善第九章政府预算收支的测算(3学时)

第一节政府预算收支测算的一般方法一、按基数测算

二、按统计指标测算

三、按预算定额测算

四、综合法

第二节政府预算收入的测算一、政府预算收入的内容

二、主要税收收入的测算

三、国有资产经营收益的测算四、债务收入测算

五、专项收入测算

六、其他收入测算

第三节政府预算支出的测算一、政府预算支出的内容

二、经济建设支出的测算

三、事业发展支出的测算

四、国家管理费用支出测算

第十章政府预算的编制(3学时)

第一节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和依据一、政府预算编制的原则

二、政府预算编制的依据

第二节政府预算编制的程序和内容一、政府预算编制的准备工作二、政府预算编制的程序

三、政府预算编制的内容

第三节政府预算的编制方法一、单式预算编制方法

459

二、复式预算编制方法

三、预算编制的几个相关问题第四节政府预算的审查与批准一、政府预算审批机构

二、预算审批关系

三、预算审批程序

四、预算审查报告

第十一章政府预算执行(3学时)

第一节政府预算执行的任务和组织体系一、政府、预算执行的任务

二、政府预算执行的组织机构与职责第二节政府预算收入的执行一、预算收入的收纳入库

二、预算收入的划分和报解

三、预算收入的退库

第三节政府预算支出的执行与平衡一、预算拨款的原则

二、预算拨款方法

三、预算支出执行中的平衡

第四节政府预算执行分析

一、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理论基础二、政府预算执行分析的内容与程序三、预算执行分析的方法和方式四、预算执行分析报告的写作第十二章政府决算(3学时)第一节政府决算的意义和组成一、编制政府决算的意义

二、政府决算的组成

第二节政府决算的编制

一、编制政府决算的准备工作二、单位决算的编制

三、财政总决算的编制

四、财政总决算的年终结算

第三节政府决算的审查与批准一、政府决算审查的方法与形式二、政府决算审查的内容

三、政府决算草案审批程序

四、决算的批复和备案

*第十三章财政平衡(3学时)第一节财政平衡与财政赤字

一、如何理解财政平衡

二、财政赤字(或结余)的计算口径和分类第二节财政赤字与社会总供求平衡一、财政赤字与社会总量平衡的关系二、财政赤字的弥补方式及其经济效应

460

第三节运用IS-LM模型分析财政-赤字的经济效应

一、IS-LM模型对分析财政赤字效应的运用二、财政赤字的“排挤”效应三、财政赤字的长期效应

*第十四章财政政策(3学时)第一节概述

一、什么是财政政策

二、财政政策主体

三、财政政策目标

四、财政政策工具

五、财政政策的类型

第二节财政政策的传导和效应一、财政政策的传导机制

二、财政政策效应

三、财政政策乘数

第三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一、货币政策简介

二、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的必要性三、不同的政策组合

四、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相对效力五、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时滞第四节我国的积极财政政策一、我国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的提出二、积极财政政策操作的成功经验第十五章开放经济下的财政问题(3学时)

第一节国际税收

一、国际税收的内涵

二、税收管辖权及其交叉或冲突三、国际重复征税及其减除

四、税收饶让

五、国际税收协定

第二节关税

一、关税概念

二、保护关税

三、特惠贸易安排

四、WTO与我国关税政策的协调第三节出口退税

一、什么是出口退税制度

二、我国的出口退税制度

第四节外债

一、外债的功能

二、外债的种类与结构

三、外债的负担与限度

四、外债管理

461

四、教材

《财政学》,陈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五、主要参考资料

1、《公共财政学》,唐朱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2、《公共财政学》,梁朋等编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3

3、《政府预算》,包丽萍等编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六、成绩评定

期末考试70%,平时成绩30%。

462

46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 法律资料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