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164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1.28M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0页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0页
亲,该文档总共20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20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docx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

——未来12年新建4.1万公里铁路

工程总投资:

3.5万亿元以上

工程期限:

2008年——2020年

CRH1型高速列车

 

 

12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

1.6万公里高速铁路网

新建4.1万公里铁路

2008年——2020年

3.5万亿巨额投资

 

   2008年11月27日下午,中国铁道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中国《中长期铁路网调整规划》已于10月31日经国家批准正式颁布实施。

这是该规划自2004年修订以来的最新调整方案。

根据新调整的方案,我国将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规划目标由10万公里调整为12万公里以上,其中高速铁路由1.2万公里调整为1.6万公里,电气化率由50%调整为60%,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按照这个调整方案,中国未来12年将新开工建设4.1万公里铁路,其中包括时速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1.6万公里,铁路总投资将在3.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

共需要消耗数千万吨基建用钢、700万吨重型钢轨、数亿吨水泥、上千列高速列车组、数百万施工人员及数以万计的施工机械,这种建设规模在世界范围内也是罕见的,投资额超过新中国建国59年以来铁路投资总和,将对国内经济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力。

 

   目前,世界上已经建成并投入运营时速250千米以上高速铁路线路总长达6350千米。

中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计划,规模相当于目前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三倍。

 

中国铁路发展简史

 

   1804年,理查·特列维希克在英国威尔士发明了第一台能在铁轨上前进的蒸汽机车,这辆机车可以牵引5辆货车,载重10吨和70名乘客,时速8公里;遗憾的是,用铸铁制造的铁轨非常脆,运行几次后就损坏了,机车再也无法行驶。

 

    1825年9月27日,世界上第一条行驶蒸汽机车的永久性公用运输设施,英国斯托克顿——达灵顿的铁路正式通车了。

在盛况空前的通车典礼上,由机车、煤水车、32辆货车和1辆客车组成的载重量约90吨的“旅行”号列车,由设计者斯蒂芬森亲自驾驶,上午9点从伊库拉因车站出发,下午3点47分到达斯托克顿,共运行了31.8公里。

斯托克顿——达灵顿铁路的正式开业运营,标志了近代铁路运输业的开端。

后来的利物浦与曼彻斯特铁路更显示了铁路的巨大发展潜力。

很快铁路便在英国和世界各地通行起来,且成为世界交通的领导者近一个世纪,直至飞机和汽车发明才减低了铁路的重要性。

 

    中国第一条铁路是1876年英商在上海至吴淞间非法修筑的吴淞铁路,全长4.5公里,这条铁路经营了一年多时间后,被清政府赎回拆除。

1881年清政府准许修建一条自唐山矿区至胥各庄10公里铁路,采用轻便轨道,以骡马拖曳,是年6月改为机车牵引,掀开了中国铁路建设的序幕。

以后该线继续展筑,到1894年修通282公里,奠定了京山(北京―山海关)铁路的基础。

1876年至1911年,清政府时期总共建成铁路9100公里,平均每年增加铁路260公里。

主要有京奉(北京―奉天即今沈阳)、京汉(北京―汉口)、津浦(天津―南京浦口)、京张(北京―张家口)等铁路。

其中大多数为外国人参与修建管理。

京张铁路(北京至张家口)是第一条由中国人主持修建的铁路干线。

 

 1911~1937年,民国政府共建成铁路9893公里。

主要有粤汉(广州―汉口)、同蒲(大同―蒲州,今风陵渡)、浙赣(杭州―萍乡―株洲)、陇海(宝鸡―海州,今连云港)以及日本侵占东北后在东北地区修建的各线。

抗日战争期间,又修建了湘桂、黔桂、湘黔的一部分铁路。

1945年全国铁路总里程为30186公里,其中东北11335公里,华北和西北8527公里,长江以南6110公里,台湾3925公里,海南岛289公里。

1946~1949年期间,基本无铁路建设。

但由于战争破坏或其它原因被拆去3600公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中国大陆仅留下铁路21989公里(不包括台湾省铁路)。

   旧中国的铁路,很多是由外国势力为略夺中国资源而修建的,不仅数量少、质量低,而且布局不合理,大部分在沿海地区,西南西北地区几乎没有铁路。

由于各条铁路在管理上各自为政,限制了铁路运输能力的发挥。

 1949年以后,中国铁路交通得到蓬勃发展,由铁道部统一管理全国铁路,组织桥梁和线路恢复工程,并大力修建新铁路,以保证日益增长的运输需要。

铁路线向西北、西南延伸,扭转过去重视沿海而忽视内陆铁路建设的不合理布局,对促进内陆资源开发、社会繁荣和加强国防建设起到积极作用;现除西藏外铁路已遍及各省、市、自治区。

过去为外国势力和地方势力所分割的各铁路系统,经改造连成为一体,在管理上统一起来。

1949——1976年27年间,新增铁路营运里程23662公里,平均每年增加876.4公里(不含地方铁路、企业专用线等)。

1976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为46262公里,其中复线率为15.7%。

至1980年通车总里程为51940公里(不包括台湾省),初步形成路网骨架。

 

   改革开放以后,国民经济快速发展,铁路客货运量猛增,铁路运输能力全面紧张。

在此期间,先后建成了京秦、大秦、兖石、新菏、皖赣、青藏铁路哈格段、南疆铁路吐库段等铁路新线。

增建胶济、同蒲、石德、陇海东段、京广南段、沪宁等铁路第二线,对丰沙大、石太、太焦、成渝、贵昆等铁路进行了电气化改造。

到1990年末,铁路营业里程达到53378公里。

其中复线13024公里,电气化里程6941公里。

地方铁路达到4424公里。

从1990年至1996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增加了7129公里,达到6.49万公里,其中包括合资铁路3043公里,地方铁路5210公里,国家铁路复线为18423公里,电气化铁路为10082公里。

京九、宝中、兰新复线、浙赣复线、大秦线1亿吨配套工程、侯月线、广深准高速铁路、北京西站等相继建成投产。

 

CRH2型高速列车

 

中国铁路网建设规划

 

   运输能力紧张是我国铁路长期面临的最突出的矛盾,1978年中国铁路营业里程为4.86万公里,2007年达到7.8万公里,29年增长了60.5%。

与此同时,29年间我国GDP却增长了4330%,2007年我国铁道以世界铁道6%的营业里程完成了世界铁道25%的运输量,运输效率居世界第一,但是路网运行严重超负荷。

我国人均拥有铁路仅为6厘米,不到一根香烟的长度,而2007年中国春运铁路旅客发送总量超过2.19亿人次,相当于世界第五人口大国——巴西的总人口。

每年春运蹲守在火车站的人们几乎都知道一句话,“黄金易买,一票难求”。

客运紧张的同时,货运也陷入困境,全路每天的请求车满足率总体只有35%左右。

每逢春运高峰,京广线南段根本不开货车,全国通往长三角、珠三角的货物运输因此受到了巨大影响,无论是企业个体,还是整个社会的生产成本均由此翻倍。

 

   2004年1月,国家《中长期铁道网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这是国务院批准的第一个行业规划,也是截至2020年我国铁路建设的蓝图。

其发展目标为:

到2020年,全国铁道营业里程达到10万公里,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复线率和电化率均达到50%;到2010年,铁道网营业里程达到8.5万公里左右,其中客运专线约5000公里,复线3.5万公里,电气化3.5万公里。

 

   2006年,《铁道十一五规划》发布,规划调整为:

建设新线17000公里,其中客运专线7000公里;建设既有线复线8000公里;既有电气化改造15000公里。

2010年全国铁道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快速客运网总规模达到2万公里以上,煤炭通道总能力达到18亿吨,西部路网总规模达到35000公里,形成覆盖全国的集装箱运输系统。

 

   2007年10月31日,《综合交通网中长期发展规划》经国务院审议通过,铁道2020年规划目标调整为:

铁道网总规模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其中铁道客运专线和城际轨道交通线路1.5万公里以上。

城市轨道交通线路2500公里。

 

   预计到2008年底,中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7.9万公里,完成客运量14.5亿人次、货运量33.1亿吨,较2003年年均分别增长8.4%和8.2%。

我国铁路里程仅次于美国、俄罗斯,居世界第三,铁路客运量、货运量、运输效率,均居世界第一。

 

 

 

本次规划调整解析

 

  新调整的铁路网建设规划,意味著:

一、到2020年,我国时速在250公里以上的高速铁路里程将达1.6万公里,建成世界最大规模的高速铁路网。

跨省区旅行的时间至少缩短一半,北京到上海由10小时变为4小时,北京到广州由23个小时变为6个半小时,北京到昆明时间不超过8小时,到最远的乌鲁木齐也只需要11个小时,且春运期间再也不用为火车票犯愁。

 

   同时,城际高速铁路网从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3个城际圈,全面扩展到成渝、中原、武汉、关中、海峡西岸等十几个经济发达的城市群,覆盖沿线各中心城市和主要城镇。

届时,北京、上海、郑州、武汉等中心城市,与邻近省会城市将形成一至两小时交通圈、与周边城市形成半小时至一小时交通圈。

每条高速铁路客运专线的年发送能力都在8000万人左右,3到5分钟发一次车就像坐公交车。

由客运专线、城际轨道交通和客货混跑快速线路组成的快速客运网,将连接所有省会及50万人口以上的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人口,总里程达到5万公里以上,这将大大缩短城市间时空距离。

 

   二、到2020年,我国将新增4万多公里铁路里程。

这意味着届时我国铁路运营规模将在现在基础上再增长约50%,许多不通铁路的地方终将迎来火车的汽笛。

规划中的铁路项目主要分为以下三大类:

   

(1)是京沪高速铁路、京广高速铁路、哈大高速铁路、天津至秦皇岛、宁波至温州、温州至福州、福州至厦门、南京至上海等客运专线和城际铁路,到2020年建设规模将达到1.6万公里以上。

   

(2)是包头至西安、太原至中卫(银川)、准格尔至朔州等煤运通道项目,到2010年建设规模达到近1万公里。

这些通道建成后,将大幅度提高西煤东运、新疆煤外运、“三西”煤炭直达华中的运输能力,从根本上缓解煤炭运输尤其是电煤运输紧张的状况。

   (3)是贵州至广州、南宁至广州、兰州至重庆、和田至喀什等资源开发性西部干线铁路项目,到2010年建设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

通过实施这些项目,加上对中西部、东北等地区既有铁路的技术改造,将进一步扩大铁路对国土的覆盖,强化中西部交通基础设施。

 

   三、货运困境也将迎刃而解,到2020年,我国煤运通道年运输能力将达25亿吨以上,该规模相当于我国目前煤炭大动脉——大秦铁路年运总量的七倍,全国上千家电厂在夏季来临前,再也不用因为运输而“为煤愁白头”。

  

应对世界金融危机

   随着当前世界范围的金融危机的蔓延,世界经济增长明显放缓,也将对我国的实体经济产生较大的影响,如出口贸易、钢铁、房地产、汽车等行业。

为此,国家及时调整宏观经济政策,部署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的10项措施。

由于我国铁路长期滞后发展,铁路运输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是交通运输业中的“短板”,迫切需要加快发展。

因此,当前铁路既面临着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

随着铁路网规模的继续扩大,铁路运输能力的快速提升,铁路运输质量的大幅提高,铁路将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提供强有力的基础支撑。

同时,由于铁路建设本身具有产业链长、拉动效应大的特点,当前进一步加快铁路建设,也会为扩大内需、保证经济平稳快速增长起到积极作用。

 

    从2004年以来中国铁路就处于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明显的特征就是国家审批铁路建设项目投资规模逐年加大,截止到目前已经累计批复项目投资规模2万多亿元;完成铁路基本建设投资规模每年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2003年的年投资完成526亿元到2008年计划完成投资超过3000亿元。

 

   2008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今年国家对铁路项目的审批进一步加快。

截至10月底,今年共批准立项44项,批复可研报告40项,批复投资规模约5400亿元。

预计全年批准立项60项,批复可研报告65项,批复投资规模超过7000亿元,根据国家投资体制改革的规定,其中有一部分项目是由铁道部批复的。

批复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均创历史最高水平,为大规模铁路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按照规划,2009年,我国将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左右、投资规模1万亿元;计划完成6000亿元的基本建设投资。

需用钢材2000万吨、水泥1.2亿吨,能够提供600万个就业岗位,可以直接带来全国GDP增幅提高1.5%的拉动效应。

2010年,将再批准新建铁路里程1万公里、投资规模1万亿元。

资金来源落实保障

   目前中国铁路建设资金来源于三个部分:

其一,铁路建设基金每年稳定增长,从铁路运营收入中提取铁路建设专项资金用于铁路建设,每年至少可以保证1000亿元资金;其二,通过发行铁路企业债券直接融资,每年也在不断增长,预计明年也在1000亿元以上;其三,目前中央财政通过国债及预算内资金加大了铁路建设支持力度(今年年底国家已经给予150亿元国债资金,预计明年也将会给予大力支持),以及地方政府和其他投资人采取直接投资或承担征地拆迁费用的方式参与铁路建设。

另外,还有国内外贷款等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铁路建设的投资,资金来源上有保障,且其构成也是合理的。

考虑到未来建设运营的风险,目前绝大多数铁道建设项目注册资本金占总投资比例为50%,远远超过国家有关35%的规定。

经认真研究,铁道部已经决定将150亿元国债资金安排在高速铁路、煤运通道、资源开发性西部铁路等25项已开工的重点建设项目,并将带动今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增加500亿元。

 

京津城际高速铁路CRH2C型动车组,时速突破394.3公里,超过飞机起飞的速度。

 

世界铁路通车里程排名(2006年)

    目前,全世界117个国家和地区拥有铁路约120余万公里,其中美国铁路20多万公里,俄国铁路8多万公里,中国铁路突破7万公里,4000公里以上的有澳大利亚、匈牙利、新西兰、奥地利、芬兰、智利、古巴、挪威、保加利亚、比利时、巴基斯坦、土耳其、朝鲜、印度尼西亚、伊朗、埃及等。

铁路里程分布在各洲的比例大约为:

美洲36.8%,欧洲34.2%,亚洲17.5%,非洲7.5%,大洋洲4.0%。

 国家    铁路里程    通车时间

1 美 国 230668公里  1830年  铁路里程居世界第一

2 俄罗斯  87157公里  1837年  铁路电气化居世界第一

3 中 国   75438公里  1876年  铁路客运量、货运量、运输密度、运行效率均居世界第一

4 印 度   63221公里  1852年

5 德 国   48215公里  1835年

6 加拿大  48068公里  1836年

7 澳大利亚38550公里  1854年

8 阿根廷  31902公里  1857年

9 法 国  29370公里  1832年

10巴 西  29295公里  1867年

11日 本  23474公里  1872年

12波 兰  23072公里  1865年

13乌克兰  22473公里

14南 非  20872公里  1860年

15意大利  19460公里  1839年

16墨西哥  17665公里  1873年

17英 国  16567公里  1825年 最早兴建铁路

18西班牙  14974公里  1848年

19哈萨克  13700公里

20瑞 典  11528公里  1856年

 

中国铁路数据简录

【中国铁路货运量】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货运量33.1亿吨,居世界第一,是美国的2倍,印度的5倍。

【中国铁路客运量】2007年中国铁路完成客运量14.18亿人次,居世界第一。

【国家铁路职工】职工252.36万人,运输系统工人185.34万人。

【国家铁路车站】5752个,其中特等站51个、一等站209个、二等站313个、三等站826个。

电气集中车站5278个。

【国家铁路桥梁】营业线路桥梁42106座、2459712延长米。

万米以上的特大桥3座,500米以上的特大桥462座,全长100米以上至500米的大桥4039座。

【国家铁路隧道】营业线路隧道5197座、2954333延长米。

其中,长度万米以上的特长隧道2座,长度在3000米以上至10000米的长隧道106座。

【国家铁路机车】拥有量15159台,其中内燃机车10752台,电力机车4298台,蒸汽机车109台。

【国家铁路客车】拥有量37942辆,其中软卧车2421辆,硬卧车11738辆,硬座车17148辆。

【国家铁路货车】拥有量446707辆,60吨及以上货车372747辆。

【国家铁路集装箱】保有量662622箱,集装箱运量4749万吨。

【地方铁路】营业线路74条,正线4716.5公里,延展里程6254.1公里,机车357台,旅客发送量515.5万人。

 

高分辨率图片,可放大观看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2008调整)

 

一、发展目标

为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铁路网要扩大规模,完善结构,提高质量,快速扩充运输能力,迅速提高装备水平。

到202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万公里以上,复线率和电化率分别达到50%和60%以上,主要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结构清晰、功能完善、衔接顺畅的铁路网络,运输能力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主要技术装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

二、规划原则

(一)贯彻国家总体发展战略,统筹考虑经济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对外开放、国防建设、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要求,并体现主体功能区规划明确的促进区域协调均衡发展的方向;

(二)根据国家综合交通发展总体要求,线网布局、枢纽建设与其他交通运输方式优化、衔接和协调发展,提高组合效率和整体优势;

(三)增加路网密度,扩大路网覆盖面,繁忙干线实现客货分线,经济发达的人口稠密地区发展城际快速客运系统;

(四)加强各大经济区之间的连接,协调点线能力,使客货流主要通道畅通无阻;

(五)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充分利用既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

三、规划方案

为实现2020年铁路网发展目标,规划方案要在路网总规模扩大的同时,突出客运专线、区际干线和煤运系统的建设,提高路网质量,扩大运输能力,形成功能完善、点线协调的客货运输网络。

(一)客运专线

为满足快速增长的旅客运输需求,建立省会城市及大中城市间的快速客运通道,规划“四纵四横”等客运专线以及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城际客运系统。

建设客运专线1.6万公里以上。

1、“四纵”客运专线

(1)北京~上海客运专线,包括蚌埠~合肥、南京~杭州客运专线,贯通京津至长江三角洲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

(2)北京~武汉~广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南地区;

(3)北京~沈阳~哈尔滨(大连)客运专线,包括锦州~营口客运专线,连接东北和关内地区;

(4)上海~杭州~宁波~福州~深圳客运专线,连接长江、珠江三角洲和东南沿海地区。

2、“四横”客运专线

(1)徐州~郑州~兰州客运专线,连接西北和华东地区;

(2)杭州~南昌~长沙~贵阳~昆明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华中和华东地区;

(3)青岛~石家庄~太原客运专线,连接华北和华东地区;

(4)南京~武汉~重庆~成都客运专线,连接西南和华东地区。

同时,建设南昌~九江、柳州~南宁、绵阳~成都~乐山、哈尔滨~齐齐哈尔、哈尔滨~牡丹江、长春~吉林、沈阳~丹东等客运专线,扩大客运专线的覆盖面。

3、城际客运系统

在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长株潭、成渝以及中原城市群、武汉城市圈、关中城镇群、海峡西岸城镇群等经济发达和人口稠密地区建设城际客运系统,覆盖区域内主要城镇。

(二)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

以扩大西部路网规模为主,形成西部铁路网骨架,完善中东部铁路网结构,提高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适应能力。

规划建设新线约4.1万公里。

1、新建中俄通道同江~哈鱼岛段,中吉乌铁路喀什~吐尔尕特段,改建中越通道昆明~河口段,新建中老通道昆明~景洪~磨憨段、中缅通道大理~瑞丽段等,形成东北、西北、西南进出境国际铁路通道;

2、新建太原~中卫(银川)、临河~哈密线,形成西北至华北新通道;

3、新建乌鲁木齐~哈密~兰州、库尔勒~格尔木、龙岗~敦煌~格尔木、喀什~和田、日喀则~拉萨线,研究建设和田~狮泉河~日喀则线,形成新疆至甘肃、青海、西藏的便捷通道;

4、新建兰州~重庆、哈达铺~成都线,研究建设张掖~西宁~成都、格尔木~成都线,形成西北至西南新通道;

5、新建拉萨~林芝、大理~香格里拉线,研究建设成都~波密~林芝、香格里拉~波密线,形成四川、云南至西藏的便捷通道;

6、新建太原~侯马~西安~汉中~绵阳线,研究建设郑州~重庆~昆明线,形成华北、中原至西南新通道;

7、新建重庆~贵阳、乐山~贵阳~广州、南宁~广州线,形成西南至华南新通道;

8、新建向塘~莆田(福州)、合肥~福州、阜阳~六安~景德镇~瑞金~汕头线,形成内陆腹地至东南沿海地区新通道;

9、新建北京~张家口~集宁~呼和浩特~包头线,形成北京至内蒙古呼包鄂地区便捷通道;

10、新建内蒙古中西部、山西中南部煤运铁路,形成“三西”地区煤炭外运新的大能力通道。

11、新建乌鲁木齐~富蕴~北屯、哈密~若羌、二连浩特~锡林浩特~乌兰浩特、正蓝旗~虎什哈、昭通~攀枝花~丽江、昆明~百色、柳州~肇庆、南宁~河池等铁路,研究建设安康~恩施~张家界等铁路,完善西部地区铁路网络;

12、新建哈尔滨~佳木斯、青岛~连云港~盐城、南通~上海~宁波、广州~湛江~海口~三亚、上海~江阴~南京~铜陵~安庆、怀化~衡阳~赣州、九江~景德镇~衢州、浦城~建宁~龙岩等铁路和福州~厦门货运线,完善东中部地区铁路网络。

(三)路网既有线

加强既有路网技术改造和枢纽建设,提高路网既有通道能力。

规划既有线增建二线1.9万公里,既有线电气化2.5万公里。

1、在建设客运专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的基础上,对既有线进行扩能改造,在大同(含蒙西地区)、神府、太原(含晋南地区)、晋东南、陕西、贵州、河南、兖州、两淮、黑龙江东部等十个煤炭外运基地和新疆地区,形成大能力煤运通道。

重点强化“三西”地区煤炭下海和铁路直达中南、华东内陆地区通道,以及新疆地区煤炭外运通道等。

2、结合客运专线、完善路网布局和西部开发性新线的建设,对“五纵五横”综合运输大通道内既有铁路干线进行复线建设和电气化改造。

3、按照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和城市发展规划,加强主要客货枢纽建设,注重与城市轨道交通等公交系统以及公路、民航和港口等其他交通方式的衔接,实现旅客运输“零距离换乘”、货物换装“无缝衔接”和交通运输一体化。

以北京、上海、广州、郑州、武汉、西安、重庆、成都等枢纽为重点,调整编组站,改造客运站,建设机车车辆检修基地,完善枢纽结构,使铁路点线能力协调发展。

4、建设集装箱中心站,改造集装箱运输集中的线路,开行双层集装箱列车。

四、实施意见

总体目标:

规划从2003年开始,在2020年前逐步建成。

阶段目标调整为:

到2010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9万公里以上,其中客运专线约7000公里,复线、电化率均达到45%以上。

进一步建设客运专线,新建北京~上海、北京~广州~深圳、天津~秦皇岛、哈尔滨~大连、上海~宁波~深圳、徐州~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