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64096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2.2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 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docx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概要

以奥运会残奥会为契机全力打造无障碍建设城市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

近年来,我市以筹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城市无障碍环境有了显著的改善。

无障碍建设工作的推进,对建设宜居城市和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下面简要汇报一下残奥会场馆及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情况。

一、我市近年来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概述

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始于上世纪80年代。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我市无障碍设施从无到有、从点到线、从线到面,在不断试点和探索过程中有了很大的发展。

(一)我市无障碍建设的发展进程

1985年,我市对王府井等4条繁华街道进行了第一批无障碍改造;1991年在蓝靛厂修建了我市第一条盲道;1993年由首规委办、市计委、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单位联合发布了《关于执行<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通知》;1995年至1997年我市与联合国亚太地区经济和社会理事会合作,在丰台方庄居住区完成了1.47平方公里的无障碍改造示范小区工程;1998年,在国家行业标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的基础上,我市出台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实施细则》。

在2001年-2004年开展的全国创建无障碍建设示范城市的过程中,我市各有关部门和区县政府及社会各有关方面共同努力,建设和改造了一批无障碍设施。

2005年,我市被国家有关部门评为“全国无障碍设施建设示范城”。

(二)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法制建设

2004年5月16日《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实施,这是目前全国唯一一部促进城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地方法规。

《条例》规定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的主要内容,明确了各级政府、有关部门和单位的责任与义务,对无障碍设施建设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维护、管理等都提出了具体要求。

今年5月22日,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了市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关于检查<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实施情况的报告》。

《审议意见书》认为,《条例》实施四年来,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为契机,严格执行条例规定,建立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联席会议制度,逐步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标准和规范,探索建立了无障碍监督工作形式,加大了对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宣传力度,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水平得到较大提升,建设和改造水平居于国内先进行列。

特别是建设了国家体育场、国家体育馆、北京大学体育馆等一批奥运会残奥会场馆无障碍精品示范工程,为奥运会残奥会的举办提供了较好的无障碍环境。

(三)建立和完善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机制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无障碍建设工作。

2006年9月和2007年9月,市政府两次召开市长专题会议,专题研究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工作。

2007年12月,市政府召开了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会议,对本市开展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以来的工作情况,进行了认真总结,进一步提出了对奥运前后本市无障碍环境建设的明确要求。

《条例》规定,市人民政府对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实行统一领导。

区县人民政府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无障碍设施的组织建设、改造和监督管理工作。

2005年,市政府建立了由市规划委牵头,市建委、市市政管委、市交通委、市民政局、市残联等相关部门参加的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坚持每年制定和实施《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年度计划》,统筹协调城市运行方面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根据工作分工,奥运会残奥会场馆及相关设施无障碍建设和改造工作的责任单位为市2008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

逐步形成了职责分明,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相互合作的工作机制。

奥运期间,我市在奥运会残奥会运行指挥部工程设施保障组下设立了以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联席会议为主体的无障碍设施工作组,统筹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设施和城市运行保障方面的无障碍保障工作,确保了奥运期间无障碍工作全面正常地运转。

这一工作机制,为统筹我市无障碍建设和管理资源,以及保障重大活动的顺利进行积累了宝贵经验。

(四)有计划地推进城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

按照《条例》的有关规定和市政府确定的《市政府奥运会前重点工作倒排工期折子工程》,我们把2005-2008年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任务,逐年进行细化、分期制定年度计划,挂账督办,并向社会公布,接受监督。

在做好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的同时,在城市运行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加快了交通无障碍设施建设。

包括首都机场、轨道交通、大容量公交线路的无障碍改造;配备无障碍公交车,开辟无障碍公交运营专线,对大型公交枢纽进行无障碍设计和改造,对火车站和省际客运站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

二是加快了公共服务和大型商业设施的改造。

重点是宾馆、医院、商场、超市等为奥运服务的重点公共服务设施的无障碍设施改造;行政和司法机关的无障碍设施改造工作。

三是加快推动居住小区的改造。

2005年,我市启动了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综合改造工程,重点完成城八区各一个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综合改造试点工作,为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做了有益的尝试。

近年来,各级政府克服困难,进一步推进了居住小区无障碍设施的综合改造,以及5000户重度困难残疾人家庭的无障碍改造工作。

并建设了150家示范残疾人温馨家园。

四是加大了对涉及文物古迹的旅游景区无障碍设施改造的研究和实施力度。

其中,八达岭长城无障碍设施的设置,充分考虑轮椅使用者自主登长城的需求;故宫在午门尝试安装了轮椅升降机,结合参观游览路线,在切实保护文物和不影响景观前提下设置了无障碍坡道和无障碍卫生间等设施。

(五)加快制定无障碍设施相关技术标准

上世纪90年代,国家制定了《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标准》等技术标准和设计规范。

我市于1999年制定了《北京市<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实施细则》,2000年以政府令形式发布了《北京市无障碍实施建设管理规定》。

此后,2001年国家根据新需求重新制定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依据国家有关法规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技术标准进行了完善。

为了解决执行《条例》与国家有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衔接问题,我市加快了技术标准、规范的制定工作。

2006年组织编制了《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规划导则》,在此基础上,2007年我们组织教育、交通、商业、文化、卫生、文物、体育、园林、旅游、金融等十个行业行政主管部门,编制了各行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行业细则》。

主要目的是解决法规与技术规范、技术性文件之间的具体衔接问题。

目前,我市有关部门正在配合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编写《无障碍设计和施工指南》等一系列标准和规范;与此同时,市有关部门正在组织编制《轨道交通无障碍设计标准》、《无障碍出租车技术要求》、《无障碍出租站台技术规范》、《无障碍公交站台技术规范》、《道路无障碍设施改造导则》、《北京市道路人行道无障碍设施及盲道施工技术指南》以及《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规范》等技术标准和规范。

二、残奥会场馆、相关设施及签约酒店、定点医院等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情况

根据残奥运动比赛项目特点,在残奥会场馆及残奥村、新闻中心等相关设施的建设过程中,我们认真执行了国家设计标准,并反复对照《残奥会比赛场馆技术手册》,确保所有设施均可满足残奥会的赛时需求。

同时对直接为残奥会接待服务的签约酒店、定点医院以及购物、餐饮场所等公共建筑无障碍设施进行了重点改造。

(一)残奥会场馆及相关设施

残奥会在京竞赛项目共19项,涉及的竞赛场馆有18个、独立训练场馆7个、重要设施8个。

本届残奥会所有比赛场馆、训练场馆及重要设施都是由刚刚举办奥运会的场馆及相关设施承担。

各残奥会比赛场馆均按照我国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和《体育建筑设计规范》进行建设和改造,并在残奥会竞赛场馆的比赛区和为运动员服务的区域及贵宾、媒体和观众区无障碍坐席、无障碍卫生间的数量及无障碍流线等方面严格遵循《残奥会比赛场馆技术手册》的标准,使这些场馆和设施总体上可以满足残疾运动员的比赛需求。

有的场馆无障碍设施建设全面、系统、完善,将为北京残奥会留下宝贵遗产;有的场馆在永久设施无障碍建设的基础上,通过临时设施及运行措施达到全面满足残奥会的要求;进行修缮改造的残奥会各训练场馆,结合工程具体情况,重点在运动员区域及流线上进行改造,满足了残奥会需求;各重要设施在高水平满足国家标准的基础上,精益求精,最大限度地满足残奥会大家庭及各类人员的使用需求并尽可能周到地方便残障人员的使用。

其中,残奥村在满足残奥会运动员各项生活需求基础上,还设置了运动员分级中心、轮椅假肢主维修站、轮椅存储处等特殊服务设施。

奥运中心公共区为观众及运动员等各类人员提供了完备的无障碍设施,能够保障在赛时一系列文化交流、展示等活动的开展。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场馆设施主要客户群通道流线按设计实现了无障碍,提供了无障碍停车位(场);所有用户群中的残疾人士都能够方便的使用无障碍车站和下车点,配备了无障碍大客车上下车点和临时无障碍上下车站台。

其中仅北京奥组委工程部就提供了363个临时无障碍上下车站台;北京市配备了低底盘大巴车、无障碍中巴车、无障碍小轿车、无障碍电瓶车等公共和特殊客户群无障碍服务车辆;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场馆设施配备了无障碍电梯,包括200余台电动滚梯;工人体育馆、丰台垒球场、首都体育馆、奥体中心体育馆、北航体育馆等5个场馆的主席台还安装了无障碍轮椅电动升降平台;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场馆及设施配备了无障碍卫生间,共设置永久无障碍卫生间329个、临时无障碍卫生间302个,场馆设施各类客户群均设有无障碍厕位;提供了完善的无障碍标识系统,如国际标准符号和象形图标供残疾人士了解无障碍设施设备。

无障碍标识和盲文标识清楚指明了公共交通、场馆和主要目的地的方向;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场馆均按国家标准设置了无障碍坐席。

残奥会比赛场馆还按照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设置了更大尺度的无障碍坐席和陪伴坐席。

比赛场馆设置无障碍席位2476个,满足了国际残奥委会的要求;残奥会场馆设施还提供了备用轮椅、低位电话、无障碍售票亭、无障碍售卖点等无障碍设施设备。

(二)残奥会定点机构

一是港澳中心、五洲皇冠酒店等16家残奥会签约酒店,无障碍改造工作全部完成。

可提供无障碍客房174间,经过专业培训的志愿者随时为宾客提供服务。

除此之外,本市三星以上酒店,还可提供286间无障碍客房供残障人士使用。

二是中日友好医院、协和医院和安贞医院等3家残奥会定点医院,基本实现了无障碍化。

可提供残疾人专用停车位、低位服务台、无障碍卫生间、垂直电梯等多种无障碍设施。

三是残奥会宾客接待项目安排的2条线路,包括故宫博物院在内的11处接待单位,均按照奥组委的要求完成了设施改造任务。

(三)轨道交通和城市道路的无障碍改造情况

地铁1号线、2号线、八通线、13号线无障碍设施已经正式开通使用,全部70座车站实现无障碍通行;并加强了服务人员培训,还提供了预约服务和接力措施,使残障乘客在线路内实现全程服务。

专门为轮椅使用者提供了70辆无障碍出租车,可以通过961001电话预约订车、使用。

残奥会道路保障措施作了充分准备。

完成了残奥会大家庭饭店周边步道和过街通道改造;34条奥运公交线路318处站台实现无障碍;地铁1号线、2号号线、13号线和八通线64个车站的183个出入口无障碍设施实现了与城市道路的对接;比赛和训练场馆周边31条市政道路,外围111条主要道路、63座天桥、58座通道的整修和改造。

完成了地铁、交通专线周边的19处旅游景区、购物餐饮接待单位的无障碍改造工作。

目前,本市具备无障碍坡道、厕所、电梯和标识等4项基本无障碍设施条件的大中型商场和酒家已有235家,奥运场馆和重点商业街区内的大中型商场基本实现了无障碍的系统化要求。

市属公园全部做到了出入、游览、如厕和服务四个无障碍畅通。

八达岭长城设置了180米的自主登城无障碍坡道和两处临时性垂直升降机,无障碍设施已基本覆盖景区饭店、影院、博物馆、银行、邮局等服务场所。

故宫博物院设置了4处垂直升降平台和5部爬楼机,无障碍流线涵盖了大部分景区。

市城管综合执法局开展了盲道“无障碍通行”专项整治行动。

三、加强对残奥会场馆设施,以及城市运行保障方面无障碍保障运行的监督检查

(一)依法履行职责

对新建工程,严格按照国家强制性设计标准进行设计、审批、施工和验收。

对既有工程,根据实际情况和需求,有计划、分步骤地实施改造。

规划主管部门受理建设工程规划许可申报时,规定设计文件中要有无障碍设施专篇。

建设主管部门下发了《关于加强建设工程无障碍设施竣工验收工作的通知》,加强对新建改建工程竣工备案的管理。

市政、交通、城管等部门依法加大了对违法占用、影响无障碍设施正常使用的行为进行了整治和查处。

残联、老龄委、妇联等社会团体开展了对无障碍设施建设、改造和管理的监督工作。

建立了由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和无障碍专家、社会志愿者组成的专职和兼职相结合的5000人的无障碍监督员队伍。

以每季度第一月的16日作为“无障碍推动日”,每个季度确定一个主题,有重点地监督一个行业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使用、维护、管理等情况。

去年以来,重点组织开展了对故宫、长城、首都机场、北京火车站、奥运场馆等公共服务设施及奥运周边地区的重点监督活动。

(二)上半年查遗补缺

针对三年倒排工期折子工程的安排,本市今年上半年无障碍改造工作的重点是针对残奥会的最新需求,对照前三年的完成情况进行查遗补缺。

各区县和市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均按期完成了工作任务。

上半年,全市各区县和相关部门根据举办奥运会和残奥会的需要,加大了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的督查力度,确保奥运会和残奥会的运行、保障工作。

(三)赛前运行保障

6月中旬,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纳入了奥运会残奥会运行指挥部的工作范畴。

在工程设施保障组下设了以市规划委为组长单位,包括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以及旅游、卫生、商务、公园等行业主管部门参加的无障碍设施工作组。

工作组以场馆设施及其周边地区、签约酒店、定点医院、宾客接待单位以及由公共交通线路串连起来的景区、景点和购物、餐饮等场所为重点,全力推进奥运会、残奥会无障碍设施的保障工作。

主要措施是:

印发《奥运会残奥会无障碍设施工作督查任务分解表》,要求按照国际奥委会和国际残奥委会的最新要求,对场馆及相关重点工程无障碍设施进行自查,对不满足要求的设施进行改造;对场馆、涉奥定点宾馆饭店、医院、宾客接待项目及重点交通沿线多次进行了核查;制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应急培训演练。

全面部署残奥会转换期工作。

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对涉及直接服务残奥会的场馆设施、签约酒店、定点医院等无障碍保障工作再次进行了梳理,确保各场馆设施和城市运行部分都满足残奥会的特殊要求。

按照奥运会、残奥会运行指挥部的统一部署,工作组全面参与了残奥会无障碍设施保障值守工作。

无障碍设施是举办一届有特色、高水平奥运会、残奥会的基础设施保证,是以人为本、和谐社会和人文奥运的具体体现,是确保两个奥运“同时筹办、同样精彩”,做到让国际社会满意、让各国运动员满意、让人民群众特别是残疾人群众满意要求的重要举措。

残奥会期间,4千多名残疾人运动员来京参赛,35万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快乐残奥系列活动,无障碍设施经受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实现了“三个满意”,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届残奥会增添了光彩。

正如IPC首席执行官冈萨雷斯先生所说,2008年残奥会奉献给全世界一个现代化、无障碍的北京,这是残奥会留给北京的丰富遗产之一。

四、进一步推进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的措施

当前,以筹办举办残奥会为契机,大大提升了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水平。

同时,我们也看到,我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还存在着对无障碍设施服务对象的认识还不完全一致,无障碍设施建设设计理念和施工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无障碍产品研发还很薄弱,文物保护与无障碍设施建设还存在一定的矛盾,老旧居住小区进行无障碍设施改造存在困难等问题。

对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按照市人大常委会《审议意见书》的要求,本市今后将在以下5方面加强工作:

(一)加强宣传,增强全社会的无障碍环境意识。

通过对工程设计人员、服务行业和青少年的强化教育,树立全社会关心无障碍建设的浓厚社会氛围。

(二)加强奥运场馆及相关重点工程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保障奥运赛事顺利进行。

(三)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建设,进一步总结奥运筹办和保障工作中的经验,不断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工作机制。

(四)建改并重,进一步加大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力度。

在对现有设施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结合社会需要,确定无障碍设施改造的规模和重点,编制“十一五”后两年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计划。

(五)建管并重,切实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加强对无障碍设施利用情况的研究,提高社会公众对无障碍设施的利用能力,充分发挥已建无障碍设施的使用效益。

另外,结合宣传培训以及执法检查等活动,加强对无障碍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

对损毁和侵占无障碍设施的行为要加大处罚力度。

五、北京市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近期工作安排

奥运会和残奥会完美谢幕之后,我市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意见》、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的精神、市人大对《北京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管理条例》执行情况的《审议意见书》为抓手,按照国家四部委的统一部署,迅速把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工作重心由奥运保障转移到“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上来。

11月19日,我市召开了各区县和有关行业主管部门参加的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会议,对创建工作进行了部署。

目前我市正在着手推进以下三项工作:

1.研究加强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工作机制的新办法;

2.部署开展全市无障碍设施建设和改造的普查工作,根据调查结果,制定明后两年的改造计划;

3.按照《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城市工作标准》,对各区县牵头部门和各有关行业主管部门进行统一培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