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计划书.doc

上传人:wj 文档编号:2678087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4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计划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五年计划书.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计划书.doc

《五年计划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计划书.doc(1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五年计划书.doc

个人五年计划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你吃到的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阿甘正传》

是的,人生是没有预见性的,我们很难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嚼上一口,我们又怎能知道它不是我们想要的味道呢?

关于我的人生,关于我的五年计划,我想这都是我早该完成的构想,我坚信没有计划的生活是混乱的,是漫无目的的太空行走,诚如新东方的徐小平所说:

“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

”是的,计划很重要,但我深刻的明白,计划再好也必须建立在自己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所以,在建立计划之前我得完整的分析一下自己。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剖析自己,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表,具体如下:

二、我的人生目标及五年计划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便是我的人生观,也是我的人生总目标,我不求一生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碌碌无为,我想在老的那一天能够在回顾往事时能够感动自己就足够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人生总目标,我把人生量化为五年一个目标。

下面是我的五年计划:

三、达到目标具体措施篇二:

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书(样表)

xxxx青年教师

专业发展五年计划书

(2011-2015年度)

教师姓名

2010年12月

xxxx校长室制

xxxx青年教师专业发展五年计划书篇三:

个人五年计划

个人五年计划[参考稿]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

你永远不知道你吃到的下一块将会是哪种。

--《阿甘正传》

是的,人生是没有预见性的,我们很难知道下一刻会发生什么,但是如果我们不去尝试嚼上一口,我们又怎能知道它不是我们想要的味道呢?

关于我的人生,关于我的五年计划,我想这都是我早该完成的构想,我坚信没有计划的生活是混乱的,是漫无目的的太空行走,诚如新东方的徐小平所说:

“人生没有设计,你离挨饿只有三天。

”是的,计划很重要,但我深刻的明白,计划再好也必须建立在自己的现实情况的基础上,所以,在建立计划之前我得完整的分析一下自己。

一、个人现状分析

为了更好的剖析自己,我为自己设计了一个表,具体如下:

二、我的人生目标及五年计划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懊悔,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

”这便是我的人生观,也是我的人生总目标,我不求一生一定要轰轰烈烈,但一定不能碌碌无为,我想在老的那一天能够在回顾往事时能够感动自己就足够了。

为了达到自己的人生总目标,我把人生量化为五年一个目标。

下面是我的五年计划:

三、达到目标具体措施

四、结束语:

其实,我们的“人生就像跷跷板”

人的一生,就像在跷跷板上行走篇四:

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历届五年计划回顾

一五计划(1953-1957)

“一五”计划的制定历时5年,数易其稿。

1955年7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一五”计划。

计划内容:

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大型建设项目为中心、由694个大中型建设项目组成的工业建设,建立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

至1957年,“一

五”计划超额完成了规定的任务。

计划规定工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速度为4.3%,基本建设投资总额427.4亿元,1957年农村入社户数达到总户数的1/3左右,钢产量412万吨,粮食产量1.9亿吨等。

问题:

在“一五”计划执行过程中,曾出现过两次经济建设的“冒进”,但都得到及时纠正。

完成情况:

1956年宣布提前完成了计划规定的任务。

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

1956中国第一个飞机制造厂试制成功第一架喷气式飞机;而“156

个项目”在“一五”期间投入施工的只有146项,另有4项推迟施工,还有6项最终没有从图纸变现实,但这仍是中国近代以来规模最大、效果最好的工业化时期,大多数工程都按期或提前完成建设计划。

“二五计划(1958-1962)

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主持下,编制出《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并于9月交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计划内容:

《建议》提出“二五”的基本任务是:

继续进行以重工业为中心的经济建设,推进国民经济的技术改造,建立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巩固基础;继续巩固和扩大集体所

有制和全民所有制;进一步发展工业、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相应地发展运输业和商业;五年内主要的指标安排:

工业总产值增长1倍左右,农业总产值增长35%,钢产量1962年达到1050-1200万吨,基本建设投资总额比“一五”增长1倍左右,职工和农民的平均收入增加25-30%。

问题:

“二五”计划从一开始就受到1958年“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冲击,《建议》被搁置,并提出了不切实际的新任务,即要在5年内提前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在

钢铁和其他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方面5年超英10年赶美,农业要在5年内提前实现1956年至1967年的全国农业发展纲要。

由于计划严重脱离实际,指标过高,加之自然灾害和苏联撕毁合同,使国民经济严重比例失调,陷入困境。

完成情况:

与1956年提出的《建议》相比,除原煤、石油、发电量达到规定指标外,钢、水泥、粮食、棉花等许多重要工农业产品产量都远远低于规定指标。

“二五”期间,

国民经济年平均增长0.65%,最高年32.2%,最低年负31%。

1962年与1967年相比,工业总产值仅增长20.7%,平均每年增长3.8%;农业总产值则下降了19.9%,平均每年下降4.3%;国民收入下降了14.5%;全民所有制职工平均工资下降了5.4%。

三五计划(1966—1970)

“三五”计划本应在1963年到1967年实行。

1962年,中共中央曾设想“三五”计划主要是调整和恢复国民经济,毛泽东提出,1963年至1965年作为过渡阶段,继续调整打下底

子,从1966年起再搞“三五”计划。

计划内容:

1964年,国务院召开了工业交通和农业的长期规划会议,对“三五”计划的方针、任务和主要指标进行了讨论和研究。

在此基础上,国家计划委员会提出了“三五”计

划的初步设想,规定主要任务是:

①大力发展农业,解决人民的衣食问题。

②努力突破尖端技术,加强国防建设。

③发展交通、商业、文教和科研等事业。

主要的计划指标是:

到1970年,生产粮食4300~4600亿斤,棉花3850~4200万担,钢1600~1800万吨,煤28500~29500万吨;五年累计的基本建设投资总额1000亿元。

问题:

1966年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打乱了“三五”计划。

例如1967和1968年,社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都是下降的。

根据当时的统计资料,1965~1970年的工农业总产值平均

每年增长9.6%,低于“一五”和三年经济调整时期的发展速度。

完成情况:

“三五”计划期间各主要经济指标都完成了计划。

其中,工农业总产值超额16.2-14.1%完成了计划,农业总产值超额2.2%,工业总产值超额21.1%,新增主要产品能力:

煤炭开采6806万吨,发电机组存量860.4万千瓦,石油开采2777万吨,炼钢652.7万吨,铁矿开采3590.1万吨,化肥204.16万吨,水泥1533万吨,塑料18.7万吨,棉纺锭322万吨,化学纤维1.23万吨,新建铁路交付营业里程3894公里,新建公路31223公里。

四五计划(1971—1975)

1970年2月15日-3月21日,全国计划会议召开。

会议重点讨论了1970年计划和第四个五年计划纲要(草案)。

1970年8月23日-9月6日,中共九届二中全会在庐山举行。

议将经过修改的“四五”计划纲要(草案)作为会议参考文件印发。

计划内容:

纲要(草案)增加了要求实行基建投资、财政收支和物资分配三大包干等内容。

该纲要确定的主要任务是狠抓战备,集中力量建设大三线强大的战略后方,改善布局;

大力发展农业,加速农业机械化的进程;狠抓钢铁、军工、基础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建设;纲要的计划指标是:

工业增长速度平均每年要达到12.5%,1975年钢产量要达到3500-4000万吨,

平均每年增长15-18.1%,煤达到4-4.3亿吨,原油为7000-10000万吨,5年财政收入为4000亿元,粮食6000亿-6500亿斤,棉花6500万-7000万担,国家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为1200-1300亿元。

问题:

“四五”计划开始执行后,遭到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加之经济建设中出现的突出建设重工业、提高指标等倾向,1971年国民经济出现职工人数、工资

总额、粮食销售量“三个突破”(即职工人数突破5000万人、工资支出突破300亿元、粮食销售量突破800亿斤;1972年,这三项指标分别达5610万人、340亿元、917亿斤)。

完成情况:

1973年7月1日,国家计委根据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对“四五”计划提出的意见,拟订了“四五”经过纲要(修正案)。

经修订的“四五”计划纲要规定的主要经济指标

有近一半未能完成计划。

五五计划(1976—1980年):

1975年,中共中央制定了《1976-1980年发展国民经济十年规划纲要(草案)》,安排了“五五”计划。

这个计划没有专门编制,而是与第六个五年计划一并进行编制的。

计划内容:

“五五”计划提出后三年(1978-1980),建立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1978年3月,又修订了十年发展纲要,要求到1985年钢产量达到6000万吨,石油达到2.5亿吨,国家计划新建和续建120个大型项目,其中10个大型钢铁基地,9个有色金属基地,8个煤炭基地,10个大油气田等等。

问题:

从1978年到1985年,基本建设投资相当于过去28年的总和,每年要投资700亿元,超出了实际可能,违反了经济发展的规律。

因此,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不久,中央就对此

作了修正。

完成情况:

从“五五”计划执行情况来看,1977年至1978年间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国民收入连续两年大幅度增长,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恢复或者超过了历史最好水平。

1977年,工农业生产总值达到5055亿元,超过计划的4.4%,比上年增长10.4%。

1978年社会总产值为6846亿元,比1977年增长13.1%,1978年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0l0亿元,比1977年增长12.3%,比1976年增长19.4%。

六五计划(1981—1985)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1~1985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六个五年计划”,简称“六五”计划。

与前几个五年计划不同的是,除

了国民经济发展计划外,还增加了社会发展的内容。

计划内容:

1982年9月,中国共产党召开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确定了从1981年到20世纪末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和战略步骤;要求着重解决好农业问题,能源、交通

问题,教育问题和科学问题,并提出要分两步走。

“六五”计划规定的主要指标有:

工农业总产值增长21.7%,1985年达到871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6050亿元,农业总产值2660亿元;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3600亿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2300亿元,重点安排能源、交通建设,更新改造投资1300亿元;用于发展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事业的经费为967亿元,比“五五”计划增长68%;城乡居民按人口平均的消费水平提高22%,平均每年递增4.1%。

问题:

“六五”计划经1975年、1978年两次编制后,指标一次比一次高。

1980年推倒原方案后开始重新拟定。

完成情况:

在“六五”计划公布时,已经执行了近两年。

到1985年,“六五”计划规定的工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基本建设、技术改造、国内外贸易、教育科学文化、改善人民生

活等方面的任务和指标,绝大部分都已提前完成或超额完成。

这五年中,工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11%,其中工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2%(包括村办工业),农业总产值每年平均增长8.1%(不包括村办工业);国民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0%,都大体相当于“一五”时期,高于其他几个五年计划时期。

七五计划(1986~1990)

中华人民共和国1986~1990年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

全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七个五年计划”。

简称“七五”计划。

计划内容:

①力争在五年或者更长一些的时间内,基本上奠定有中国特色的新型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础。

②在控制固定资产投资总规模的前提下大力加强重点建设,在物质技术

和人才方面为90年代经济和社会的继续发展准备必要的后续能力。

③在发展生产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继续改善城乡人民生活。

主要指标是:

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五年内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增长38%,国民生产总值增长44%。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90年工农业总产值达到16770亿元,比198

0年增长1.3倍;国民生产总值达到11170亿元,比1980年增长1.6倍。

全民所有制单位的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五年为8960亿元,比“六五”期间增长近70%。

逐步推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同时通过普通高等学校和成人高等教育五年共培养近500万高级专门人才,比“六五”期间增长一倍。

进出口贸易总额1990年比1985年增长40%,并相应地扩大利用外资和引进先进技术的规模。

城乡居民的实际消费水平五年增长27%左右,进一步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和生活环境。

问题:

“七五”期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前一阶段从1986年到1988年9月,特点是经济发展持续过热,不稳定因素增加;后一阶段从1988年9月到1990年,为经济的治理整顿

时期。

价格闯关受挫。

完成情况:

“七五”期间,国民经济每年平均增长7.9%,最高年11.6%,最低年3.8%。

八五计划(1991~1995)

1991年3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年规划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纲要的报告》。

计划内容:

“八五”计划期间全部建成投产的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约为845个,建成投产的限额以上的重点技术改造项目约为374个,这些项目使主要产业部门的的技术水平和企

业的装备水平、市场竞争能力有了较大提高。

“八五”期间新建铁路干线5800公里,复线3400公里,电气化2600公里,公路新增l0.5万公里,其中高速公路1600多公里,港口吞吐能力增加1.38亿吨,新建机场12个,铺设长途光缆干线10万公里,电话交换机总容量新增5895万门,发电装机总容量新增7500万千瓦,新增产电力年均增长9%。

完成情况:

“八五”期间第一产业产值年均增长4.1%,第二产业产值年均增长l7.3%,第三产业产值年均增长9.5%,一、二、三产业的产值结构由“六五”末期的28.4:

43.1:

28.5

和“七五”末期的27.1:

41.6:

31.3转变为“八五”末期的20.3:

47.7:

32.0。

经济体制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以分税制为核心的新财政体制,以增殖税为主体的新税制已经基本建立并正常运行。

问题:

经营管理比较粗放,经济素质不高,经济效益较差;农业基础薄弱,不适应人口增加、生活改善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国有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较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不适

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在经济快速增长和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国家财力不足,宏观调控实力不强;地区发展差距扩大,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别悬殊;腐败现象有所滋长。

九五计划(1996~2000):

1995年9月28日,中共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建议》。

1996-2000年是我国执行第九个五年计划时期。

计划内容:

“九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确定为:

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的第二步战略部署,2000年,在中国人口将比1980年增长3亿左右的情况下,实现人均国民

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两番;基本消除贫困现象,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加快现代企业制度建设,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奋斗目标是:

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问题:

“九五”前期,针对通货膨胀率过高的突出矛盾,把抑制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

通过综合治理,高通胀得到了有效控制,需求过热的局面得以扭转,国民经济

顺利实现了“软着陆”。

而在后期,在出现有效需求不足后,又适时通过增加投资、刺激消费等措施,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完成情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基本形成,开放型经济迅速发展,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程加快。

香港、澳门顺利回归祖国。

十五计划(2001—2005)

2001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

计划内容:

经济增长速度预期为年均7%左右,到2005年按2000年价格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5万亿元左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400元。

五年城镇新增就业和转移农业

劳动力各达到400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左右。

科技、教育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提高到1.5%以上,科技创新能力增强,技术进步加快。

各级各类教育加快发展,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成果进一步巩固,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力争达到60%左右和15%左右。

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9‰以内,2005年全国总人口控制在13.3亿人以内。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预期目标是:

居民生活质量有较大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比较完善。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5%左右。

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增加到22平方米,全国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40%。

问题:

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

农村征地、拆迁、看病难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问题:

三农问题是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改革转型中出现的新问题:

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发展

差距和部分社会成员之间收入差距过大。

完成情况:

以解决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为重点,深入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

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初步遏制了严重刑事案件上升势头。

十一五规划(2006年-2010年)

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2006年3月14日表决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全文)》,决定批准这个规划纲要。

规划内容:

纲要全文约55000字,共分为14篇:

指导原则和发展目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服务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资源节约型、环

境友好型社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建立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评价:

虽然是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严格地说,从“规划”的意义上,应该是“第一个”。

因为,此前的十个,都是“五年计划”。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由计划向规划转变。

“五

年计划”,也就变为“五年规划”。

这是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又一个历史坐标。

规划的特点就是从具体、微观、指标性的产业发展计划向宏观的国家空间规划转化。

另外,在中国改革开放发展思路中占据了20多年的一个重要命题―“先富论”,在“十一五”规划中转变为“共同富裕”的主调。

(本文来源:

网易)篇五:

五年规划书

姓名:

陈草林

规划期限:

三年

起止时间:

2011年6月至2013年6月

年龄阶段:

20岁至22岁

阶段目标:

顺利毕业;成为一个有一定经验的监理人员

总体目标:

成为一家公司的总裁

个人分析:

自己是属于那种说到就做的人,喜欢结交各种朋友,曾经在一些大公司打过暑期工并取得相当不错的成绩,得到了公司总经理的肯定。

我相信,天道酬勤,不久的将来,成功必属于我!

社会一般环境: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发展。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环境中的重要角色。

经济发展有强劲的势头,加入wto后,会有大批的外国企业进入中国市场,中国的企业也将走出国门。

建筑职业特殊社会环境:

由于中国的建筑科学发展较晚,建筑知识大部分源于国外,中国的建筑管理还有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中国急需建筑人才,尤其是经过系统培训的高级建筑人才。

因此企业建筑职业市场广阔。

大学三年规划:

一年级:

为试探期和定向期:

首先要适应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重新确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其次,要开始接触职业和职业生涯的概念,特别要重点了解自己未来所希望从事的职业或与自己所学专业对口的职业,进行初步的职业生涯设计;熟悉环境,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提高交际沟通能力,在职业认识方面可以向高年级学生尤其是大三的毕业生询问就业情况;积极参加各种各样的社团活动,增加交流技巧;在学习方面,要巩固扎实专业基础知识,加强英语.计算机能力的培养,掌握现代职业者所应具备的最基本技能;要初步了解职业,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大一学习任务不重,应多参加学校活动,增加交流技巧,但不要盲目地参加。

在定向期,应考虑未来是否深造或就业,通过参加学生会或社团等组织,锻炼自己的能力,同时检验自己的知识技能;提高自己的责任感,主动性和受挫能力,并开始有选择地辅修其他专业的知识来填充自己。

二年级:

为准备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考取与目标职业有关的职业资格证书或相应地通过职业技能鉴定。

因为临近毕业,所以目标应锁定在提高求职技能、搜集公司信息上。

参加与专业有关的暑期工作,和同学交流求职工作心得体会,学习写简历、求职信等求职技巧,了解搜集就业信息的渠道,并确定自己是否要升本或考研。

要积极锻炼自己得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造性;积极常识并加入校友网络,了解往年的求职情况。

三年级:

为分化期(冲刺就业):

目标应锁定在工作申请及成功就业上.这时可先对前两年的准备做一个总结:

首先检验自己已确立的职业目标是否明确,前两年的准备是否充分;然后开始毕业后工作的申请,积极参加招聘活动,在实践中检验自己的积累和准备;最后,预习或模拟面试。

积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