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69223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5.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docx

初中化学海洋化学资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海洋化学资源

【6】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海洋是人类的天然聚宝盆,蕴藏着丰富的资源;

2、能说出海洋资源包括化学资源、矿产资源、动力资源、生物资源等;

3、了解海水及海底所蕴含的主要物质。

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对Mg(OH)2特征的探究,知道海水制镁的过程;

2、通过对海水淡化的实验探究,知道蒸馏法是淡化海水最常用的方法;

3、由海水淡化的方法进而知道现在工业上淡化海水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形成科学不断进步的思想。

情感目标:

1、认识海洋资源的开发对人类社会进步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合理进行海洋开发、保护海洋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关注社会和人类生存环境的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自主性学习态度,乐于进行小组合作,不懂之处,主动寻求帮助,积极举手回答问题,主动探究,帮助学生养成严谨务实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1、知道用富集的方法从海水中获取金属镁的过程;

2、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及实验探究。

教学重点:

1、海水制镁过程的探究;

2、海水淡化的方法及过程探究。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教法:

多媒体辅助、实验探究、问题引导、对比、新闻报道、图表分析、视频图片激发等方法手段。

学法:

自主阅读、观看体会、讨论交流、观察分析、归纳小结等

三、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播放《南海风光》歌曲MV,和学生一起分享南海旖旎风光,提问:

大海给你的印象是怎么样的?

大海中都有哪些物质?

观看视频和图片,回答问题,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从生活入手,能够引起学生兴趣

展示海水化学资源图,进行问题引导,了解海水中的含量之最

 

多媒体展示先进武器图片,引出国防金属----镁。

从元素的角度引出如何从海水中提取金属镁,如其工艺流程是什么?

涉及到哪些重要的化学反应?

引导学生了解海水制取镁的反应原理和工艺过程。

请一位同学在黑板上书写海水制镁的相关化学方程式并说出反应类型。

【实验探究一】

Mg(OH)2的特征。

 

【交流共享】海水中本来就有氯化镁,为什么不直接将海水进行电解来制取金属镁呢?

海水制镁的过程中经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的目的是什么?

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

学生自学课本第30页的内容,找出海洋中的海量之最

观看图片,查阅资料看一下金属镁在制取过程中都经过哪些流程。

并思考每一步操作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是什么?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分组进行实验,模拟海水制镁的部分过程。

 

学生带着问题进行激烈的交流讨论,得出结论:

一为了富集,二为了提纯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从图表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掌握海水制镁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小组合作能力,训练基本实验操作技能。

培养学生交流共享的能力和善于思考的能力

引导学生自学课本P31-P32的内容,并让学生思考,指导学生看书讨论:

1、海底蕴藏着哪些矿物资源?

2、“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

试写出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3、锰结核里主要含有哪些元素?

播放介绍可燃冰的新闻视频

展示由于人类开发海洋造成海洋污染的图片,使学生意识到海洋污染的严重性,提出问题:

在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同时如何保护海洋资源?

 

学生观看视频、看书、讨论、回答问题:

 

学生观看图片,交流共享,回答问题。

谈谈如何从自身做起保护海洋环境。

 

感受海洋是一个资源宝库。

通过观看最新视频,使学生及时了解我国的最新科研成果,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渗透德育教育,激发学生保护海洋环境的责任感,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展示小资料:

地球表面虽然71%被水覆盖,但其中97%是海水,在余下的2.53%的淡水中,又有人类难以利用的两极冰盖。

人类可利用的淡水仅占总水量的0.3%。

设问、质疑:

1、 地球上的水资源很丰富,为什么淡水日益短缺?

2、 人们将采用什么方法解决淡水危机问题?

3、 用什么方法能除去海水中的盐得到淡水?

播放蒸馏法淡化海水的视频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找出工业上通常采用的淡化海水的方法

【实验探究二】如何区别海水和蒸馏水?

 

学生自学、思考、交流、讨论,总结出淡化海水的方法:

热法和膜法

 

学生观看视频,更直观的掌握蒸馏法淡化海水的原理

 

学生按照实验步骤小组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使学生认识到淡水资源短缺和进行海水淡化的必要性。

 

拓展学生视野,进一步认识海水淡化的重要意义

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掌握物质鉴别的原理

学以致用挑战中考

PPT展示相关中考题

学生利用本节课所学知识做题

培养正确运用知识的能力

谈收获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培养学生表达交流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围绕你所了解的海洋资源,阐述你对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观点,写一篇小论文。

通过小论文这种创新的作业形式更有利于本节教学目标的达成和巩固

海洋化学资源

【5】学情分析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陆地资源的日益短缺,人类开始进军海洋,海洋开发成为热点。

学生过去可能不会从资源的角度认识海洋,在他们的头脑中储存的关于海洋的信息可能更多的是海的壮观、海的美丽,从海洋中可以获取海洋生物,可以得到食盐,但他们一般不会从开发和利用海洋资源的角度去思考海洋问题,更不会想到海水的淡化是用化学方法解决社会问题。

因此,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学生对大海的美好情感,使他们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深刻体会化学在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价值。

同时由于学生对实验探究情有独钟,这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参与决策的能力,也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化学资源

【8】效果分析

本节课是以“3M高效教学策略”为目的,结合教材重点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加大了课堂容量,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达到初步了解海洋、利用海洋的目的。

各种形式的材料如:

图片、音乐、视频等为学生提供了巩固所学知识,培养情感的平台,使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学生从书本中走出来,走进现实生活中,在日常交际中有效地利用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

学生通过交流共享、实验探究、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小组合作意识,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通过后面的练习,巩固了学生所学的知识,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效果较好。

海洋化学资源

【4】教材分析

本节教材从海水中溶有的物质开始深入到海底蕴藏的矿物资源,体现了认识事物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并以大量的图片资料生动地再现了人们对海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现状,同时不忘告诫人们:

在开发海洋资源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人类共同拥有的海洋资源,以强化学生的环保意识。

本节教材的重点是关于海水制镁和海水淡化的基本原理。

对于海水制镁,重要的是引导学生知道富集的方法在化学上的应用。

关于海水淡化,一方面让学生了解淡化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要培养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从中渗透节水意识的培养。

海洋化学资源

【7】评测练习

1、海洋中蕴含丰富的资源,海水淡化是解决淡水资源不足的重要方法.下列方法中,可以使海水变为淡水的是()

A.滤纸过滤B.吸附C.沉降D.蒸馏

2、海水的综合利用可以制备金属镁,其流程如下图所示(图中A、B、C均表示主要成分)

请填写下列空白:

2C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这种物质属于_________(选填“酸”、“碱”、“盐”)。

⑵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整个过程中没有涉及到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区分海水和淡水,可以加入下列那种试剂()

A、紫色石蕊试液B、硝酸银溶液

C、氢氧化钠溶液D、酚酞试液

4、(2013潍坊)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的海水加压,水分子可以透过淡化膜进入左侧淡水池,而海水中的各种离子不能透过淡化膜,从而得到淡水。

对加压后右侧海水成分变化进行分析,正确的是()

A、溶质质量增加B、溶剂质量减少

C、

溶液质量不变D、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海洋化学资源

【10】课后反思

教育心理学指出:

构成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产生的直接兴趣。

因此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思维创造能力、实验探究能力,成为本节课的重要内容。

在教学的各环节中,引导学生自觉地参与合作学习,通过组内讨论、小组实验探究等方式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

一、本节教学中的亮点:

1.重视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首先本课直观、形象、生动地创造了学习情境,播放《南海风光》的视频,使学生从听觉和视觉上都感受到了大海的美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投入学习。

2.重视学生知识形成的过程,重视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注重学生获得知识的过程,本课每一部分的教学都注重“问题引领”,学生讨论交流,突破重点,化解难点,使学生的思路更加清晰。

充分发挥化学学科的优越性,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知识,实验完成后小组各成员汇报探究结果,并进行讨论分析,使教学重点得以顺利突破,学生素质得以全面提升。

3.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教学观。

本节课的课堂教学主要以学生活动为主,包括自主学习、观看视频、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活动,使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掌握了学习化学的“基本科学思维方法”。

同时拓宽了知识面,渗透了保护海洋环境的德育教育等,学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和分析社会生活和生产问题,学以致用。

二、今后教学中的努力方向

本节课中还存在的一些遗憾和不足,由于录像时间和技术的限制,很多环节设置上本应该更加充分,更加丰富。

海洋化学资源

【3】课标分析

《海洋化学资源》是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八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的第一节的内容。

是《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主题五----化学与社会发展\化学与能源和资源的利用”中的重点内容。

本主题主要涉及材料、能源、健康、环境等问题,使学生知道自然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类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资源,树立保护环境、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保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本节课定位在从海洋资源开发利用角度学习相关的化学知识,体现“科学合理开发资源”的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用具体的真实事件引导学生体会化学科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树立合理使用化学物质的观念,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