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1222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44.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1页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31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docx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中国当代文学》复习资料

一、填空

1、五六十年代大跃进民歌提倡“两结合”的创作方法,即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

2、山西的作家流派被称为山药蛋派,主要人物有赵树理、马烽、西戎。

3、伤痕小说得名于卢新华发表在《人民文学》的小说《伤痕》,而伤痕小说潮流的开山之作则是刘心武创作的《班主任》,小说通过宋宝琪和谢惠敏这两个畸形儿形象的塑造,发出了“救救孩子”的呼声。

4、陆文婷、李双双、林道静这三个女性形象分别出自小说《人到中年》、《李双双小传》、《青春之歌》,这些小说的作者分别是谌容、李准、杨沫。

5、王朔是当代文学新时期商业写作第一人,其作品有《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顽主》、《看上去很美》。

6、巴金自1978年底在香港《大公报》开辟《随想录》专栏,共发表了150篇作品。

7、“三个崛起”是谢冕的《在新的崛起面前》、孙绍振的《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徐敬亚的《崛起的诗群》。

8、叶辛展现知青命运的三部曲是《我们这一代年轻人》、《风凛冽》、《蹉跎岁月》。

9、高行健的戏剧《野人》是一部多声部现代诗剧。

10、张洁的大雁系列散文包括《挖荠菜》、《拣麦穗》、《盯梢》等。

11、十七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柳青的《创业史》等。

12、雷抒雁的《小草在唱歌》是为了纪念和歌颂敢于坚持真理、不屈服于“四人帮”压力,被残害的革命烈士张志新所作。

13、邓友梅是“京味小说”的代表作家.

14、莫言的红高粱系列小说是指:

《透明的红萝卜》、《红高粱》、《高粱酒》、《狗道》、《高粱殡》、《狗皮》。

(一)十七年文学

1、十七年的文艺运动和思想斗争

(1)第一届文代会1949.7.2——1949.7.19在北平召开,产生了全国性的文艺机构和文艺组织文联。

*第一届文代会意义:

首先根据《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确定了新中国文艺事业的方向和道路;其次,这次文代会是我国各路文艺队伍的大会师,大团结的一次空前盛会。

(2)第二届文代会1953.9.23——1953.10.6在北京召开。

*第一届文代会意义:

第二届文代会的突出成就,不仅在于它确定了文学艺术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的新任务,而且在于它对“左”倾教条主义在文艺上的影响,进行了建国以来第一次的批判。

(3)建国初期,文艺界开展了一系列思想批判运动,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关于电影《武训传》的讨论、对《红楼梦》研究中主观唯心主义的批判、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

①电影《武训传》的导演是孙瑜,主演是赵丹。

②《红楼梦研究》的作者是俞平伯,修改后重新出版《红楼梦简论》,对此首先提出批判的是山东大学的李希凡,字蓝翎。

③胡风的五把理论刀子:

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深入工农兵生活、改造思想、民族形式、写重大题材。

2、十七年的诗歌

(1)十七年的诗歌浪潮有:

颂歌浪潮——干预生活诗歌浪潮——大跃进民歌浪潮——政治抒情诗创作浪潮。

(2)颂歌浪潮主要分为祖国颂、英雄颂、“建设之歌”和“新生活颂歌”。

①祖国颂:

郭沫若《新华颂》、何其芳《我们最伟大的节日》、艾青《我想念我的祖国》、田间《天安门》

②英雄颂:

未央《祖国,我回来了》、《枪,给我吧》、《驰过燃烧的村庄》

③“建设之歌”和“新生活颂歌”:

田间《马头琴歌集》、闻捷《天山牧歌》、《河边》

(2)政治抒情诗的主要代表有郭小川和贺敬之,代表作品有郭小川的《向困难进军》、《甘蔗林——青纱帐》、《望星空》,贺敬之的《放声歌唱》、《雷锋之歌》、《桂林山水歌》。

①郭小川的诗歌创作概况:

A、第一阶段1955~1956组诗《致青年公民》、《投入火热的斗争》;B、第二阶段1957~1959《将军三部曲》、《一个和八个》、《望星空》和“爱情三部曲”(《白雪的赞歌》《深深的山谷》《严厉的爱》);

C、第三阶段60年代《厦门风姿》、《乡村大道》、《甘蔗林-青纱帐》、《青纱帐-甘蔗林》、《祝酒歌》、《西出阳关》;D、第四阶段文革后期《团泊洼的秋天》、《秋歌》。

②贺敬之的诗歌创作概况:

A、抒情短诗。

这类作品一般是表现他对某些事物的感受,感情真挚,意境清新,民歌和古诗韵味浓厚,如《回延安》、《桂林山水》、《三门峡》、《梳妆台》等。

B、长篇政治抒情诗。

主要表现我国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如《放声歌唱》、《十年颂歌》、《雷锋之歌》、《中国的十月》等。

(3)闻捷是这一时期重要的诗人,1956年出版的第一部抒情诗集《天山牧歌》是代表他的诗歌风格并产生影响的诗集。

这部诗集收入了《吐鲁番情歌》﹑《博斯腾湖畔》﹑《水兵的心》﹑《果子沟山谣》﹑《撒在十字路口的传单》等组诗和叙事诗《哈萨克牧民夜送“千里驹”》。

其中,最受好评的是两组爱情诗《吐鲁番情歌》和《果子沟山谣》。

除此以外,闻捷还有叙述长诗《复仇的火焰》

3、十七年散文

(1)十七年时期散文的作家作品。

巴金——《生活在英雄们中间》

冰心——《樱花赞》

巴人——《况钟的笔》

碧野——《天山景物记》

川岛——《记重印游仙窟》

邓拓——《燕山夜话》

何为——《第二次考试》

峻青——《欧行书简》

老舍——《无名高地有了名》、《养花》

茅盾——《斯德哥尔摩杂记》

陶承——《我的一家》、

唐弢——《“言论老生”》

钦文——《鉴湖风景如画》

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我的老师》

万全——《搪瓷茶缸》

陈昌奉——《跟随毛主席长征》

曹靖华——《花》、《好似春燕第一枝》

《忆当年,穿着细事且莫等闲看》

丰子恺——《缘缘堂续笔》、《南颖访问记》、

《庐山面目》、《上天都》

方令孺——《在山阴道上》

黄宗英——《小丫扛大旗》

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

吴伯箫——《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

《窑洞风景》、《歌声》

吴运铎——《把一切献给党》

魏钢焰——《船夫曲》

徐开垒——《竞赛》

叶圣陶——《游了三个湖》

姚雪垠——《惠泉吃茶记》

杨植霖——《王若飞在狱中》

周作人——《知堂回想录》

端木蕻良——《传说》

穆青等——《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

王石等——《为了六十一个阶级弟兄》

罗广斌、刘德彬、杨益言——《在烈火中永生》

(2)十七年时期散文三大家是刘白羽、杨朔、秦牧。

①杨朔:

诗化散文(自我置换型)——《香山红叶》、《茶花赋》、《荔枝蜜》、《亚洲日出》、《海市》

②刘白羽:

政论性散文(自我膨胀型)——《长江三日》、《红玛瑙》、《日出》、《樱花漫记》、《平明小札》、《冬日草》

③秦牧:

知识散文(自我替代型)——《社稷坛抒情》、《土地》

(3)①秦牧,原名林觉夫,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散文自选集《长河浪花集》(代表了他散文创作的主要成就),中篇小说《黄金海岸》,文艺理论集《艺海拾贝》,童话《巨手》等。

②秦牧知识小品的风格是幽默的笔锋和对人生的体悟

(4)吴伯箫,当代教育家、散文家,出版有散文集《烟尘集》、《出发集》、《北极星》等。

他的散文中写得最好的是一组延安生活“回忆”之作,如《记一辆纺车》、《菜园小记》、《窑洞风景》、《歌声》四篇作品就分别从衣、食、住和精神生活方面对延安生活进行了生动的描写和回忆

4、十七年小说

(1)十七年时期小说的作家作品

冯志——《敌后武工队》

胡正——《汾水长流》

菡子——《万妞》

浩然——《艳阳天》

峻青——《黎明的河边》、《最后的报告》、《海燕》、《胶东纪事》、《党员登记表》

柳青——《铜墙铁壁》、《创业史》

刘流——《烈火金钢》

梁斌——《红旗谱》

马烽——《我的第一个上级》、《三年早知道》

孙犁——《山地回忆》、《风云初记》

曲波——《林海雪原》、《山呼海啸》、《桥隆飙》

吴强——《红日》

萧平——《三月雪》

雪克——《战斗的青春》

西戎——《宋老大进城》、《赖大嫂》

杨沫——《青春之歌》(林道静)、《芳菲之歌》、

《英华之歌》

知侠——《铁道游击队》

杜鹏程——《保卫延安》

冯德英——《苦菜花》

高云览——《小城春秋》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

欧阳山——《三家巷》

茹志娟——《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静静的产院》

王愿坚——《党费》、《星火燎原》、《粮食的故事》、《三人行》、《妈妈》、《三根火柴》

周立波——《山乡巨变》

赵树理——《“锻炼锻炼”》、《登记》、《三里湾》

张天翼——《大林和小林》、《秃秃大王》、《百炼成钢》、短篇集《夜归》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2)十七年期间,反映农村合作化运动的长篇小说有柳青的《创业史》、周立波的《山村巨变》、赵树理的《三里湾》等。

(3)李准1953年创作的《不能走那条路》发表在人民日报,这是中国第一部反映农村两条道路斗争的小说,他还有代表作《李双双小传》。

(4)柳青《创业史》里有社会主义新人物形象是梁生宝,“中间人物”形象是梁三老汉。

(5)杨沫的《青春之歌》是新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正面描写学生运动的长篇小说。

它与《芳菲之歌》、《英华之歌》一起被称为“青春三部曲”。

5、十七年戏剧

(1)十七年戏剧的作家作品

曹禺——《胆剑篇》

老舍——《茶馆》、《龙须沟》

田汉——《关汉卿》《文成公主》

郭沫若——《蔡文姬》、《武则天》

朱祖贻、李恍——《甲午海战》

(2)十七年戏剧最突出的表现是历史剧的勃兴,其主要分为四类①对历史人物重新评价,为历史人物翻案;②挖掘历史精神,以鼓舞今人的;③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已敬后人;④歌颂历史上的某些有影响的人物和事件。

(3)《茶馆》生动而精炼的描绘了三个时代,它们分别是戊戌变法失败后的清末、军阀混战的民国初年、抗战结束后解放战争爆发前的国民党统治时期,作者通过三个贯穿始终的人物将这三个时代联系起来,这三个人物分别是王利发、常四爷、秦仲义。

(二)文革时期文学

6、

(1)林彪委托江青于1966.2.2.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形成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2)文革出现的8个革命样板戏,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红灯记》、《沙家浜》、《海港》、《奇袭白虎团》,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交响音乐《沙家浜》。

(3)文革期间帮派文学有三个主要反动理论观点:

根本任务论、三突出原则、主题先行论。

①根本任务论:

文学作品要努力塑造工农兵的英雄人物,这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任务。

②三突出原则:

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③主题先行论:

老干部等于民主派,民主派等于走资派,走资派还在走,必须要打倒。

(4)文革时的手抄本小说分两种:

①一种是有一定的政治性,其中一部分手抄文学与地上文学距离并不远,只是与文革特定时期的政治相冲突,粉碎“四人帮”后,很快得以出版。

这些作品主要是歌颂周恩来的歌颂知识分子,如张扬的《第二次握手》。

②一种是离政治较远,只关心年轻人的命运、生活状态,如赵振开的《波动》。

(三)新时期文学

7、

(1)北京一九七九年十月,第四次文代会(1979.10.30——11.6)召开标志着新时期文学全面解冻的重要事件。

此次会后“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文艺的基本方向和基本政策确立了下来。

(2)新时期文学与之前文学相比较:

①文学功能:

单一的政治宣谕——政治、艺术、娱乐多元并存

②文学形态:

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兼顾通俗、精英文学

③文学内容:

政治性强的重大题材——事无巨细

④艺术取向:

写实纪实——荒诞、变形、寓言、象征

8、新时期的诗歌

(1)新时期诗歌的作家作品

①现实主义诗歌

艾青——《礁石》、《鱼化石》、《光明的赞歌》

斟卓——《有赠》、《悬岩边的树》

绿原——《又一名哥伦布》、《重读〈圣经〉》

牛汉——《半棵树》、《华南虎》

雷抒雁——《小草在歌唱》

食指——《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相信未来》

②朦胧诗

北岛——《回答》

顾城——《一代人》、《远与近》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黑眼睛》

江河——组诗《纪念碑》、《太阳和他的反光》

舒婷——《致像树》、《神女峰》、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双桅船》

杨炼——《大雁塔》、《诺日朗》

③新生代诗歌

海子——《麦地》、《春天,十个海子》

韩东——《山民》、《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

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雪白的墙》

(2)新时期诗歌有浪潮,即现实主义诗歌的复兴、朦胧诗的崛起、新生代诗歌的涌现。

①现实主义诗歌的复兴,以“归来的诗人”为代表。

②新生代诗歌是相对于朦胧诗而言的,包括寻根诗、先锋派诗歌和女性诗歌。

其中“先锋派诗歌”与朦胧诗背道而驰。

9、新时期散文

(1)新时期散文的作家作品

①忆悼念散文

巴金——《怀念萧珊》、《小狗包弟》、《解剖自己》、《随想录》《再思录》

杨绛——《干校六记》

孙梨——《晚年集》、《春露集》、《无为集》

丁铃——《“牛棚”小品》

陈白甘——《云梦断忆》

②艺术散文

唐敏——《女孩子的花》

张洁——《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爱,是不能忘记的》、《挖荠菜》、《拣麦穗》、《盯梢》

贾平凹——《秦腔》、《一棵小桃树》

③学者散文

陈平原——《学者的人间情怀》

余秋雨——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千年一叹》

散文《道士塔》、《一个王朝的背影》、《苏东坡突围》、《上海人》

张中兴——《负暄琐话》

(2)新时期散文的类型有:

忆悼念散文、艺术散文和学者散文。

10、新时期小说

(1)新时期小说的作家作品

①伤痕文学

古华——《爬满青藤的木屋》、《芙蓉镇》

辛北——《走出迷惘》

宗璞——《我是谁》

从维熙——《大墙下的红玉兰》

陈建功——《飘逝的花头巾》

冯骥才——《啊!

刘心武——《班主任》

卢新华——《伤痕》

莫应丰——《将军吟》

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

袭巧明——《思念你,桦林!

张贤亮——《灵与肉》

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②反思文学

A、农村题材:

高晓声——《李顺大造屋》、《陈奂生上城》,张一弓的——《犯人李铜钟的故事》

古华——《芙蓉镇》

B、婚恋题材:

路遥《人生》、谌容《人到中年》、张弦《被爱情遗忘的角落》、张浩《爱是不能被忘记的》

C、右派小说:

王蒙《活动变形记》、鲁彦周《天云山传奇》、张贤亮《灵与肉》

D、知青小说:

孙捷生的《南方的岸》、王安忆《本次列车终点》

③改革小说

张洁——《沉重的翅膀》

贾平凹——《腊月•正月》

张贤亮——《男人们的风格》、《绿化树》

蒋子龙——《乔厂长上任记》

④文化寻根小说

阿城——《棋王》

韩少功——《爸爸爸》

王安忆——《小鲍庄》

③新写实小说

池莉——《烦恼人生》、《不谈爱情》、《太阳出世》

方方——《风景》、《大篷车上》

刘恒——《狗日的粮食》

刘震云——《塔铺》

(2)新时期小说以伤痕文学和反思文学为代表,此外,还有改革小说、文化寻根小说、新写实小说。

(3)蒋子龙的《乔厂长上任记》是“改革小说开山之作”。

(4)①文化寻根小说的纲领性文件是1985年韩少功的论文《文学的“根”》,其代表作家有阿城、张承志、韩少功等。

②从作家选取的某个地域作为切入文化层面基点的角度来分析,可以把“寻根文学”划分为“城市文化寻根”和“乡野文化寻根”两个大范围。

③文化寻根小说的代表性作品有王安忆的《小鲍庄》、阿城的《棋王》、韩少功的《爸爸爸》等。

④阿城的《棋王》被誉为是“寻根文学”的杠鼎之作。

(5)池莉1987年发表的《烦恼人生》是常常被批评家用来阐述“新写实小说”特征的主要文本之一。

这一小说连同《不谈爱情》、《太阳出世》,也曾被人合称为“新写实三部曲”。

(四)新时期的戏剧与报告文学

11、新时期初期重要的戏剧作品《陈毅市长》的作者是沙叶新,该剧打破了传统的一人一事的戏剧结构,而成功地采用了一人多事的冰糖葫芦式结构。

12、新时期,徐迟成功地创作了以著名数学家陈景润的事迹为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哥德巴赫猜想》。

二、名词解释

1、双百方针:

1956年5月2日,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向文艺界、科学界人士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对这一方针作了系统的解释,即“艺术上不同的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科学上不同的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并指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是人民内部的自由在文艺工作和科研工作领域的表现。

“双百方针”的提出反映了我国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为我国文艺界解放思想,繁荣创作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它的提出与贯彻有力的促进了广大文艺工作者思想的活跃和解放:

在这一方针的鼓舞下,文艺理论批评和文学创作逐步活跃起来,文艺界结束了所有作家都为新生活唱赞歌的局面,社会的阴暗面和社会生活的问题及矛盾开始为一些作家所关注,迅速出现了新局面。

2、政治抒情诗:

在50年代时期,有一些诗人如有郭小川、贺敬之,他们将诗与政治时事紧密结合,偏重于壮志豪情的书写和战斗精神的表现。

由于这些诗歌具有鲜明的政治性,因此被人们称为“政治抒情诗”。

思辨性、政论性和鼓动性是其最基本的抒情风格;主要代表作品有郭小川《甘蔗林—青纱帐》、《将军三部曲》、贺敬之《回延安》、《雷锋之歌》等。

*政治抒情诗具体特点为:

(1)抒情主体的转变:

从过去的小我彻彻底地实现了向大我的转变,作品中的我完全成了阶级代言人;

(2)选材上直接面对重大的政治事件和社会思潮;(3)在诗的形态上,政治抒情诗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相结合;(4)从诗的艺术结构上看,其主要分苏俄式的阶梯体和中国式的铺排体两种模式;(5)从声音特征来看,抒情的基调则体现为一种洪亮而阔大的放歌性。

3、杨朔体散文:

杨朔是我国著名的散文作家,具有浓厚的诗人气质,他的散文作品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是新时代新生活的颂歌,也是普通劳动者的赞歌,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其作品往往从写景入手,然后引出在风景中活动着的平凡人物,最后通过比兴象征将景物与人联系起来,升华出人民性的颂歌这一抒情主体;风格清新隽永,深沉明朗,具有独特的诗化散文的艺术特点。

这种散文被成为“杨朔体散文”,即使诗化散文。

*杨朔散文的特点具体而言:

(1)在选材上,力图选取各种体裁表现生活的激流和时代风貌;

(2)在立意上,注重描写普通劳动住的美好,高尚的情操,挖掘生活中存在的诗意,表现他们的精神美;(3)在构思上,讲究艺术的构思,使作品具有诗的视角和容量;(4)在写作手法上,注重创作诗的意境,很多散文用诗的中兴手法,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言微旨远、物我交融、意境相托,具有诗情美的特点;(5)在文章结构上,采用曲径通幽、云遮雾障、虚实相间,峰回路转、柳暗花明等手法,“卒章显志”的园林式结构,具有结构美;(6)除此以外,他还善于筛字炼句,绘影传神,音韵节奏刻意经营富于语言美。

4、山药蛋派(山西作家群):

又称“山西派”,是指在赵树理的影响下,文坛出现了一个以山西作家为主体的一个文学流派。

这一文学流派是我国当代小说史上第一个具有鲜明特色的小说流派。

其主要创作特色是:

他们都以农村生活为主要创作题材,大多比较注意反映人民的内部矛盾,较多的描写了中间人物,十分讲究民族和地方特色;语言大众化、群众化,都有朴素、幽默的风格。

十七年期间主要以赵树理马烽、西戎为代表。

5、“三红一创,山青保林”:

“三红一创,山青保林”指的是产生过重大影响的8部长篇小说:

周立波的《山乡巨变》、杨沫的《青春之歌》、杜鹏城的《保卫延安》、曲波的《林海雪原》、罗广斌和杨益言的《红岩》、吴强的《红日》、梁斌的《红旗谱》、柳青的《创业史》;它们是在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出现的以中国革命历史为题材的小说,其主要反映的是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斗争史。

6、三突出原则:

“三突出”原则最早是于会泳在1968年5月23日《文汇报》上提出,后来经姚文元审订加工,其内容主要为“在所有人物中突出正面人物;在正面人物中突出英雄人物;在英雄人物中突出主要英雄人物”。

它是一种结构原则和叙事方法,一种人物安排规则,是一个反动的理论观点;它搞乱了马克思主义的文艺理论,为四人帮炮制“瞒”与“骗”的文艺及与“走资派”作斗争的文艺,提供理论依据;被“四人帮”作为文艺创作的“基本规律”、“必须遵循的坚定不移的原则“和文艺批评的”最高标准“而大加宣扬。

7、样板戏:

又称作“革命样板戏”,出现于文革前期,但经过不断的修改到文革后期定型。

(由于江青的参与,样板戏过多地与“阶级斗争”的政治现实相联系,形成“三突出”、“三结合”等一系列模式化的文学观念,给文革期间的创作造成恶劣的影响。

)习惯上将现代京剧《红灯记》《沙家浜》《奇袭白虎团》《智取威虎山》、《海港》,现代舞剧《红色娘子军》、《白毛女》和交响音乐《沙家浜》并称为“八大样板戏”,它们代表了文革文学的最高成就。

8、“重放的鲜花”:

《重放的鲜花》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

1956年由于“双百方针”的提出,文艺界出现了空前活跃的景象,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他们敢于正视现实,独立思考,创作的题材领域也得到了拓展,出现了一批“干预生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主要是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写和小说;这些作品在1956年春至1957年上半年相继发表,引起广泛关注和欢迎。

但在1957年“反右派斗争”扩大化中,不少较好的作品被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毒草”,这些作家也遭到严厉的批判,有些被划为“反右派分子”,他们的作品被彻底否定。

经过20多年社会实践的检验,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将这两类作品中的优秀之作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其收录了王蒙《组织部来了个年轻人》、陆文夫《小巷深处》等人的作品。

9、归来的诗:

1980年,艾青把他的一本诗集定名为《归来的歌》,与此同时,流沙河、粱南野写了题为《归来》和《归来的时刻》的诗。

“归来”在这个期间,是一种诗人现象,也是一个普遍性的诗歌主题。

这里成为“归来”的诗人的主要有这样几个部分:

50年代反右派运动中的右派诗人;在1955年“胡风集团”事件中的罹难者;与政治有关的艺术观念,在50年代陆续从诗界“消失”的诗人,主要是“九叶诗派”的诗人。

“归来的诗人”这期间的诗呈现出一些共同的特征:

诸如个人心里情绪的“自由”性质,从“历史反思为核心的理性思辨倾向,对于水人生理想的坚持和以感情的直接抒发的诗歌表达方式。

艾青的《鱼化石》和斟卓《悬崖边的树》是这批诗人这一诗歌的选本。

10、朦胧诗:

“朦胧诗”是新时期文坛上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

它不仅仅是指某类诗歌创作或诗人集团,而是由一批出生于中国,成长于十年动乱中的年轻诗人,以他们独特的体验、自由的艺术形式、充满创新精神的诗作,给文坛带来冲击,形成了颇具规模的新诗潮。

它建立在对“文化大革命”的质疑或批判上,其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重新确认,呼唤“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对人的自由奥秘进行探险;意象化、象征化和主体化,是其艺术表现上的重要特征;因其在艺术上多用象征的艺术手法,诗歌具有不透明性和多义性,因此被称为朦胧诗。

在当时北岛、舒婷、顾城、江河、杨炼五人经常被看成是朦胧诗的代表作者;代表作品有北岛的《高尚》、舒婷的《致橡树》、顾城的《远和近》《裴湖》等。

11、第三代诗人(新生代诗人):

80年代中期以来,“朦胧诗”后的探索者,这一代诗人将自己称为“第三代诗人”(或“朦胧后诗潮”),又被称为“新生代诗人”。

他们的口号是:

“随着新中国兴起的第一代,十年铸造了第二代,在广阔的大时代背景下诞生了我们第三代”。

具有代表性的诗歌流向和诗人群体有三类:

其一是坚守知识分子精神立场,执着探讨人生意义和人生价值的“后朦胧诗人”,如舒婷、顾城等;其二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