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01243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3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32页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docx

08美术学透视学教案解析

2008_2009学年第二学期

__透视学_______课程

教案

课程类型:

必修专业课

总学时/周学时:

36/2

开课时间:

09年3月2日至09年7月3日

使用教材:

《美术技法理论》

授课对象:

专业:

美术学年级:

08级1班

专业:

美术学年级:

08级2班

专业:

美术学年级:

08级3班

专业:

美术学年级:

08级4班

授课教师:

姓名:

刘志职称:

助教

 

黑河学院教务处制

教学日历(学期授课计划)

周次

起讫时间

课次

日/月

节次

学时

内容纲要(章、节)

1

09.3.2-3.6

1

2/3

5-6

2

透视的基本概念

2

09.3.9-3.13

2

30/8

5-6

2

透视的基本术语及相互关系

3

09.3.16-3.20

3

6/9

5-6

2

平行透视的形成与特点

4

05.9.12-9.16

4

13/9

5-6

2

平行透视的立方体画法

5

05.9.19-9.23

5

20/9

5-6

2

平行透视的立方体画法

6

05.9.26-9.30

6

27/9

5-6

2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及步骤

7

05.10.10-10.14

7

11/10

5-6

2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及作品分析

8

05.10.17-10.21

8

18/10

5-6

2

成角透视的形成、形态、及特点

9

05.10.24-10.28

9

25/10

5-6

2

成角透视立方体的画法

10

05.10.31-11.4

10

1/11

5-6

2

成角透视立方体的画法及

11

05.11.7-11.11

11

8/11

5-6

2

成角透视的室外与室内画法及步骤

12

05.11.14-11.18

12

15/11

5-6

2

成角透视的室外与室内及作品分析

13

05.11.21-11.25

13

22/11

5-6

2

一点斜透视画法及步骤作品分析

14

05.11.28-12.2

14

29/11

5-6

2

斜面透视的形成,特点及原理

15

05.12.5-12.9

15

6/12

5-6

2

曲线及圆的透视画法

16

05.12.12-12.16

16

13/12

5-6

2

人物透视的画法

17

05.12.19-12.23

17

20/12

5-6

2

阴影的形成,一般消失规律

18

05.12.26-12.30

18

27/12

5-6

2

作业练习

通过对透视学的研究,使学生了解绘画空间的更多理论知识,并应用在绘画中。

无论是美术学专业,绘画专业还是设计专业的学生,透视学作为专业的基础理论知识,有其学习的重要性,并运用多媒体和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观察方法和思维及表现方法,从而正确、生动、深刻地表现物象。

 

本课程是一门以理论为主,并要结合一定实践的教学科目。

通过对它的系统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了解这一理论基础知识。

同时,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自觉地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相关的美术练习、创作及艺术设计等活动,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视觉表达能力与水平,从而达到完善学生专业基础知识结构,为以后学生的良性发展奠定扎实基础这一教学目的。

教学内容

(按章写明知识,技能要点,难点)

教学

方式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定义:

二、有关概念

三、透视学研究目的

四、透视图定义

五、透视学发展史

第二节、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空间构成关系

一、透视基本原理

二、透视的基本术语及相互关系

第三节透视的基本规律

一、七种直线

二、消失点:

三、消失线

第四节画面与透视图

重点:

透视的基本术语及相互关系和七种直线的名称分类状态消失方向的比较

难点:

透视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透视图定义

第二章:

平行、余角、倾斜透视

第一节、平行透视(重点)

一.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二.平行透视的特点:

三、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四、平行透视作法:

1、立方体透视图作法;(先画单线的透视)

2、室内透视图作法;

五、作品分析

第二节、成角透视

一、成角透视的概念及状况

二、成角透视的特点:

三、透视容易出现的错误

四、成角透视立方体做法:

1、起点法:

2.测点法:

五、成角透视室内做法:

1、视线迹点法:

2、成角透视便捷法在室内外效果中的应用

3、作品分析

第三节、一点斜透视

一、由外向里画法

二、由里向外画法

第四节:

斜面透视

一、斜面透视的形成

二、斜面透视特点

三、原理:

四、画法

重点:

平行透视的特点,平行透视立方体作法

平行透视室内作法,及成角透视的形成、形态、及特点和易出现的错误。

难点:

成角透视立方体做法,成角透视室内做法。

第三章、曲线透视

一、曲线的概念:

二、不规则平面曲线

三、圆的画法:

八点画圆(图)

难点:

圆的画法

第四章、人物透视

一、视高是测定人物高低变化的基础

二、缩尺法:

(图)

三、视高法:

(图)

重点:

视高法

难点:

缩尺法

第五章阴影透视

第一节:

阴影的概念、分类、作用

一、阴影的概念

二、阴影的分类:

第二节:

阴影的形成

一、阴影的形成

二、影子的形状

三、影子的一般消失规律

第三节灯光下的阴影透视

一、灯光下的地面上的物体投影

二、灯光下不同高度平面上的物体投影

三、灯光下墙面上的物体投影(图)

重点:

影子的形状,影子的一般消失规律。

难点:

灯光下不同高度平面上的物体投影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4

 

24

 

 

2

 

2

 

4

 

第1教学周/第1—2节(第1次课)第1页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概念

和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透视学的定义,研究目的及透视图定义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

透视

第一章透视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透视图的形成原理与有关概念

一、定义:

透视:

一词来自拉丁文,“perspicere”意为“透而视之”,是一种视觉现象,可以设想在画者和景物之间竖立一块透明平面,透过平面观察景物,并将景物描绘在平面上的方法。

并将三维景物的形状落在二维平面上。

二、有关概念

“透视”是一种绘画活动中的观察方法和研究视觉画面空间的专业术语,通过这种方法可以归纳出视觉空间和变化规律。

客观物体占据的自然空间有一定大小比例关系,然而一旦反映到眼睛里,它们所占据的视觉空间就并非符合原来的大小比例关系了。

“一手遮天”、“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三、透视学研究目的

为何研究透视:

绘画是一种视觉艺术,其体现着自然空间、视觉空间、艺术空间的过渡过程。

我们看见的景物是三维立体的,而画面是而维平面的,如何在二维平面中塑造出我们所见到的三维空间形体呢?

这就是透视学中所阐述的基本内容。

四、透视图定义

作为“透明平面”,透视图:

是一种推理性观察方法,它把眼睛作为一个投射点,依靠光学中眼与物体间的直线——视线传递,在中间设立一个平面透明的截面。

于一定范围内切割各条视线,并在平面上留下视线穿透点,穿透点的连接就勾画出了三维空间的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成像——透视图。

在透视理论上这个成像表示眼睛通过透明平面对自然空间的观察所得到的视觉空间形象,成像其有立体空间感。

画好透视图要掌握两点:

1、要通晓透视的变化规律,掌握透视变形。

教学的基本内容

2、要看到变中的不变因素,即物体的固有联结。

五、透视学发展史

(一)、透视学是人类对视觉空间不断探索的产物,它伴随绘画、建筑艺术的发展而完善。

早期古埃及古王国时代(公元前3200年—公元前332年)

壁画中,重叠法、遮掩法和透视缩减法。

四分之三侧面像。

古希腊时代(公元前1200年---公元前146年)

公元前六世纪希腊人便通晓透视缩减法则。

公元前一世纪维屈维阿《论建筑》透视原理

古罗马时代(公元前509年---公元476年)

庞贝城镶嵌画《亚历山大与达留斯的战斗》

中世纪(公元四世纪---14世纪)发展缓慢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艺术与科学相结合的思想指导下,意大利许多画家都非常热心地研究这门学科。

早期著名建筑师布鲁涅列斯基,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透视原理,并教授给画家马萨卓。

1435年著名建筑市兼画家列昂•巴蒂期塔•阿而伯蒂在<<绘画论>>中专门论述了透视学。

1485年比埃罗·德拉·弗昂酉斯卡所著的<<绘画透视学>>

1、艺术大师达·芬奇将透视分为三支。

1线透视:

场景中的远伸平行线,看去愈远愈聚拢,直至汇合于一点,则称为线透视。

平行线远伸聚集一点,致使路面看上去近宽远窄,等大物体看上去近大远小,圆桌变成椭圆形,方桌变成梯形或扁的四边形,所有物体固位置不同而呈现轮廓线变化都属于线透视。

大气透视对称(色彩透视):

色彩固大气阻隔产生变化称大气透视,近外色彩倾向鲜明,接近固有色,远外色彩倾向暗淡灰紫,近处明亮物体总带有黄橙色调,远处更蓝一些,总之近处色彩暖些,远处冷些。

2消逝透视:

物体的明暗对比和清晰度随着距离增加而减弱,称为消逝透视。

近处物体明暗反差大,细节轮廓清晰可辨,远处物体明暗反差小,甚至混为一片,细节和轮廓模糊。

《最后的晚餐》运用平行透视线条汇聚特点,将观者实现引向主人公耶稣的头部。

近实远虚

2、进入16世纪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休(1445年——1524年)

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3、进入16世纪透视学著作第一本出版物于1505年在巴黎出版,作者是牧师让·佩雷休(1445年——1524年)

1525年丢勒的著作<<圆规和直尺测量法>>出版,提出一种分格画法,试图以平行透视正方形网格作精确的余角透视图。

(二)历史上我国对透视的研究

今天称之为“透视”的术语,在传统中国绘画中叫做“散点透视”但由于中国绘画重神似而不刻求形似,未能促使透视图法在东方形成和发展。

对于视觉图象中西画家所见相同,中国传统绘画和西画的造型均以视觉图象为基础。

中国传统绘画与西画的透视处理毕竟有很大差异

1、多视点:

传统绘画构图多以单一固定视点观看景物,如同普通摄影一样,称之视点透视或焦点透视。

中国画中场景较大或幅面过长的立轴和长卷是将画者在走动中众多视点所见场景经营布置在一幅画中。

如同将电影镜头在移动中摄得的多个画面拼接组合,称多视点透视也称散点透视。

中国画中幅画不大的平方册页或是场景有限的花鸟人物画中则无须多视点透视采用焦点透视即可。

2、高视点:

就是“以大观小”,如见假山,画面中的高处就是场景的远处,必须采用“远视距”,要同时见到山前山后、东山西山、屋舍中庭和后巷必须采用“高视高”和微俯视而完成。

对于小景、花鸟则采用一条视高即可

第2教学周/第3—4节(第2次课)第2页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空间构成关系和基本规律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透视的基本术语及相互关系和七种直线的名称分类状态消失方向的比较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节:

透视的基本原理及空间构成关系

一、透视基本原理:

焦点透视(中心投影):

视网膜上产生影象与照相机成像原理相同是视点在相对近距离观察物体的投影方式。

视点是对物体各点投射和回收视线的中心,它的发射场是一个锥形体,透明画面与视线发射锥体相截后获得视域圈。

焦点透视对于空间问题的研究主要侧重于一个视域中的具体消失。

(注):

投影的分类:

当投影中心在有限远时,投影线都相交于一点,这种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二、透视的基本术语及相互关系

1、基本术语

(1)视点:

画者的眼睛位置,以一点来表示。

(2)视足:

画者的立足点以一点表示,视点对基面的垂直落点。

(3)透视画面:

画者与景物之间置一透明平面,被画景物上各关键点聚向视点的视线,将景物图象映现在透明平面上,该平面称作画面。

画面平行画者颜面,垂直于视中线,平视的画面垂直于地面,俯、仰视的画面倾斜或平行于地平面。

(4)基面:

地面或摆放景物的平面。

(5)基线:

画面与地面的交线,即取景框的底边。

(6)心点:

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是画面视域的中心。

(7)视平线:

以心点为枢纽在画面上画一条水平线和一条垂直线。

水平线称视平线,在平视时恰是平地与天空在远处相接的地平线的影线,代表视点位置的高度是上下分割画面的基准线、地平线与视点等高。

(8)正中线:

垂直线叫正中线是左右分割画面的基准线。

(9)视线:

视点与物体间的连线。

(10)视高:

视点到足点的垂直距离即在画面上基线至视平线的高度。

(11)视中线(视距):

连接心点与视点的直线叫视中线。

由于是视点至心点的垂直距离是视中线离画面最短最正的一条,代表视点注视方向与画面的距离又称视距(视距的选择应在物体长、宽、高尺寸最大的后边)

(12)距点:

如果将视距分别标在心点两侧的视平线上所得两点称水平距点,心点与水平距点的间距代表视点到画面的距离,视点与两个水平距点间形成的三角形为等腰直角三角形,在画面上以心点为圆心,

心点到距点为半径所画的视域圈叫距离圈,距离圈与正中线到心点垂直上下方相交的两个点到心点的距离等于视距。

(注):

心距=心视=心天点=心地点

(13)60°视域圈:

人眼的视觉感应大体可分为能觉范围、能辨范围、最清晰范围,一般做画要求是将所描绘的对象空间纳入正常的能辨观察范围,其限度是以60°视角所构成的线被画面相截后所获得的视圈,60°视圈在90°距离圈以内。

(注):

60°视域圈大部分方形不出现透视畸变,即在视觉上图形正常边长比例正常但在60°视域以外略出现透视畸变,但可以被人接受,60°——90°视域范围透视物体虽不准但作为效果图外部可以让人接受可以烘托主题。

(14)目线:

过视点平行于视平线的横线是寻求视平线上灭点的角度参照线。

(15)取景框:

画面中央取景,入画的范围称取景框,一般为矩形,位于60°视圈内。

2、透视基本术语的相互关系:

1、心点在取景范围(取景框)中的位置与视点的关系始终保持垂直状态。

2、距点在透视画面上的位置与视距关系。

3、地平线在画面中的位置。

4、视点在透视画面中的位置与实际位置的关系。

5、透视画面、取景框与设计构图画面的关系。

(注):

画面始终与观者面部平行状态,视点通过视中线和画面保持垂直关系,视点平视,视中线平行基面,画面垂直基面,视点仰视或俯视,画面与地面保持倾斜状态。

第三节透视的基本规律

一、景物在视觉中发生透视变化是有规律可循的。

透视变化中景物点、线、面的消失与不消失的规律性透视变化构成了透视变化的规律,构成景物的点、线、面在视觉中透视变化最明显的应该是直线段。

下面是七种直线的名称分类状态消失方向的比较。

第一组:

原线——与画面彼此平行的直线

第一类:

(不消失)①水平线平行画面平行基面无灭点

②垂直线平行画面垂直基面无灭点

③斜线平行画面倾斜基面无灭点

第二组:

变线——与画面成角度,彼此平行的直线

④直角线垂直画面平行基面消失到心点

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类:

(水平消失)⑤成角线:

与画面成任意角度平行基面消失到余点

(与画面成45°角的成角线消失到水平距点)

第三类:

(倾斜消失)⑥正低远高线——与画面、基面均成正低远高角度,消失到天点

⑦近高远低线——与画面、基面均成近高远低角度,消失到地点

原线的长度确定:

透视缩尺法

变线的长度确定:

测点法

二、消失点:

透视画面上体现变线消失方向的点称为消失点。

消失点只在透视画面中存在。

三、消失线:

透视画面上体现平面发生透视变化消失方向的线,称为该平面的消失线。

消失线的长度是无限的。

消失线只在透视画面上存在。

概括的说在透视画面与设计构图中

原线的确定:

①透视方向保持原状②长度由视高测高法确定。

变线的确定:

①透视方向由视点或转位视点做寻求,消失点的视线确定消失点

②长度由测点法确定。

余点:

视平线除心点、距点之外的灭点都称为余点,不同角度的平变线有各自的余点位置。

第四节画面与透视图

一、画面与透视图

1、视图在画面上(图)

透视图是在平面图纸上工作,有必要用视点旋转的方法。

(图)

从示意图到透视图的过渡。

 

第3教学周/第5—6节(第3次课)第3页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透视的分类,平行透视的形成、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及特点。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行透视的形成与特点。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平行、余角、倾斜透视

按视点方向不同,划分为平行,俯视和侧视。

按透视画面与方形景物的方位不同划分,分为平行透视,余角(成角)透视,倾斜透视

 

视向

透视图分类

平视

平行透视(一点透视)

成角度透视(二点透视)

正仰视

平行斜仰

成角斜仰

正仰视图(一点透视)

平行斜仰视图(两点透视)

成角斜仰视图(三点透视)

正俯视

平行斜俯

成角斜俯

正俯视图(一点透视)

平行斜俯视图(二点透视)

成角斜俯视图(三点透视)

第一节、平行透视(重点)

(一)、平行透视的形成

在60°视域中,视点对立方体平视运动观察,立方体不论在什么位置只要有一个可视平面与画面平行,立方体就和视点画面构成平行透视关系,它的侧面水平边棱均与画面垂直并向画面中心部位纵深、延伸,消失到心点。

一.平行透视立方体的形态

各立方体虽然都有一种平面与画面平行,但由于位置不同其形态特征不一样,基

教学的基本内容

本分三种:

1.立方体恰处在心点位置,只能见到一个无透视变化的正方形原面(平行透视立方体,只有一个叫重叠于心点,就开始进入这种状态)

2.立方体处在心点以外的视平线上,正中线上(以及过心点的任意条直线上),可见到两个面,或正方形的原面加一个侧面,或正方形原面加一个水平面或正方形原来加一个斜面。

3.除以上情况外,立方体最多可见三个面,正方形原面加上一个侧立面和一个水平面(或是正方形原面加上两个斜面)

二.平行透视的特点:

①、立方体边棱呈现三种状态,与画面平行的水平边,与基面垂直的垂直边(斜置立方体是斜边),与画面垂直的直角边,前两种为与画面平行的原线不消失,后一种是平行透视中的唯一变线。

②、因仅有一种变化,只产生一个灭点,属于一点透视,这个灭点恰是视点对画面的垂直落点——心点。

在同一视域中,所有直角边线都要消失到这个心点上,心点以上的向下消失,以下的向上消失,以右的向左消失,以左的向右消失,构成一种辐射效果。

③、立方体有一个可视的面与画面平行,称平行面是空间平面中唯一不消失变形的平面,它的边线属原线,立方体恰处在心点时,只能看到平行面,体现不出立方体的深度变化,只有通过同类大小比较,才能产生深度感。

④、立方体含有直角边的水平面、直角面、斜面都发生透视变化,比如水平面离视平线越远越宽、越近越窄,指教面离正中线越远越宽、越近越窄,立方体水平面只要与视平线等高,就会压缩为一条直线贴于视平线,同理,直角面、斜面只要贴于正中线或过心点的斜线也会压缩为直线。

⑤、等大的立方体,在同角度方向,不同距离位置上比较,不是同一形状的放大缩小,它们之间在近大远小变化中,含有直角边的平面都要发生变形。

⑥、立方体不论在视图什么位置,水平面的对角线都与画面成45°角,分别消失到视平线左右两个距点上,同理,直角面的对角线分别消失到正中线与距离圈相交处的天点地点上,斜面的对角线分别消失到过心点同向斜度斜线与距离圈相交的灭点上。

三、透视容易出现的问题

同一视域平行透视的不同物体在同一透视图中只有一个消失点——心点

(注):

平行透视表现范围广,对称感强,适合表现庄重严肃的题材,并为题材主题配景,一般平行透视是指视点距物体放置(人左右高度状态下的视点选择不好,容易使画面呆板)

以上是视点从立方体外部观察的效果,如果视点从立方体内部观察,视点正对室内一面墙,就构成平行透视关系。

室内平行透视最多可见5个面,正面顶面,地面两个侧面。

第4、5教学周/第7—10节(第4、5次课)第4页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平行透视的立方体画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行透视的立方体画法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

四、平行透视作法:

1、立方体透视图作法;(先画单线的透视)

①选画出视平线。

②定视点。

③过视点引一条垂线交在视平线上,定出心点。

④过视点左右各30º找出视域圈⑤根据预定的视高找出基线⑥过视点左右各45º找出距点。

已知:

ABCD与画面成90°

AB=10EF=20AE=40AD=20BG=30视高=40

已知:

平行四边形ABCD与画面平行AD=30AE=10视高=40

距点法:

立方体透视图所用的方法

作业:

画一张与画面有一定距离的立方体的透视图。

分割法:

可称平行线分割法。

①视平线,心点,距点②基点③原正方形贴与基线④以正方形边长等于基线,各个点向心总连线⑤从第1点向距点连线,与各条直角线相交⑥过各交点画水平线,所有方格对角线都消失到距点。

第6、7教学周/第11—14节(第6、7次课)第6页

教学目的

 

让学生掌握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及步骤

教学重点与难点

 

平行透视的室内画法及步骤

 

教学方法与手段

讲授与多媒体教学

教学的基本内容

(三)视线迹点法

①将平面图用画面横截,直接各角的点向顶端视点②在画面上对视线各截点垂直上引,视平线随便定③将顶端视点垂直上引至视平线上,定为心点④在透视图四角向心点走线,画出室内框架⑤在向心点走线或画水平线过程中,每遇到一条上垂线时,则改变一次画线方向,或画水平线,或向心点连线,互相交替进行⑥柜子的高度是预先定好的,标在透视图右侧,再从其顶端向心点连线,在墙面上把高度线段推到柜子同深度透视位置,找到柜子应有的透视高度。

四、平行透视便捷法在室内外效果图中的应用:

室内作法:

1、先定出画面比例,一个室内的高乘宽。

(1.5米)

2.定视高,一般为从高左右(1.5),过1.5米画视平线。

3.在视平线上定心点,可根据效果来定。

4.在视平线画内外术距点,可根据心视=心距。

将AB线向右(或)向左做延长线,该延长线即为房间长度的测量线。

找出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