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12510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4.4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18页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新目标版.docx

优质部编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新目标版

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本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2018年2月,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英文版三部曲(《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将分九卷陆续出版,这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又一大事。

中国人有“侠”情,且认为“侠”可以超越文化边界。

西方文化中亚瑟王的圆桌骑士、罗宾汉式的绿林英雄,以及风靡当下的银幕上的超级英雄,在我国都有“侠”缘。

但是,侠不是骑士,甚至不是武士。

不管是骑士,还是武士,都是某种权威——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

而侠,非身份,亦非职业。

侠,其实是一种态度、一种行事方式。

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说,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困厄。

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

”太史公的看法,其实太过理想主义。

在笔者看来,侠不见得真有如此伟大,反倒是韩非子的话更为直接,“侠以武犯禁”。

侠,是一种无视“禁忌”的——“禁忌”有好有坏,这种“无视”也自然是双刃剑,是一种直接、狂放的行事方式。

侠讲究的是豪放不羁、快意恩仇。

这种“豪放不羁”,如《笑傲江湖》所描绘的,不贪高位,不惧追杀、不恋亲情,只愿与知己合奏一曲《广陵散》。

侠的“快意恩仇”,如王家卫电影《东邪西毒》中的洪七,他收了贫女一个鸡蛋后,冲入王府杀了一众刀客,为贫女的弟弟报了仇,自己则在交战中被削掉一个手指。

洪七是侠,他做事的原则不是“付出与回报是否对等”,而是,做这事,心里是否“痛快”。

相比之下,《史记·刺客列传》中所载诸人,虽勇猛如聂政,忠义如豫让,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一种工作,而工作讲究的是按劳取酬。

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

在徐克电影《七剑》中,被清兵追杀,身受重伤的傅青主,对无助的村民们说,“上天山,找帮手!

”为什么天山上的剑客要帮助素不相识的傅青主和村民们?

因为他们是有担当的侠。

电影《佐罗》中,迭哥代替遇刺的好友前往南美行总督之职并化身蒙面侠佐罗行侠仗义,解救被欺压奴役的殖民地百姓,也是一种担当。

侠,其实很少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因为那些根本就是“地下政治组织”,而不是“豪侠”的聚集地。

“千秋万代,一统江湖”,与其说是武侠的宏愿,倒不如说是野心家的梦想。

如果说《鹿鼎记》《书剑恩仇录》中的帮会还有个“反清复明”的宏大目标,则《笑傲江湖》中的各大门派的纷争,则更是把“江湖”这个会党互相去倾轧的修罗场,揭露得淋漓尽致了。

武侠小说虽妙,但其对大众的影响力显然还是不敌武侠片。

可惜的是,近年来,中国武侠电影势头亦渐弱。

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蝙蝠侠、蜘蛛侠、钢铁侠、闪电侠、神奇女侠……一众奇侠不仅在各自电影中大显神通,更时不时地联合作战,《复仇者联盟》《正义联盟》等等,让观众应接不暇。

其实无论东方还是西方文学、电影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哪里有不公,哪里就有他们,他们是正义的化身,他们代表着善良,勇敢,不畏强权,不慕金钱,他们有着常人所没有的本领、勇气和责任感。

他们能为人们所不能,解救弱者于危难之中。

他们身上,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摘编自王伟滨《中国武侠走进英语世界》,《光明日报》2018年1月17日)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司马迁看来,侠有很多值得赞许之处,如已诺必诚、舍己救困、不矜其能等。

B.在韩非子看来,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侠以武犯禁”的行事方式是把双刃剑。

C.侠讲究的是一份担当,所以即便勇猛如聂政,慷慨如荆轲等,都算不得“侠”。

D.侠存在于武侠小说所热衷描绘的江湖门派中,而真正的“豪侠”并不聚集于此。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开头以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英文版即将出版一事自然地引出了有关“侠”这一论题,增强了文章的时代感。

B.文章从“侠”的行事方式、精神内涵及其社会意义等多角度展开论证,给人以层次分明、逐层深入的印象。

C.文章在选择事例进行论证时并不局限于中国武侠小说,还选取了不少人们熟悉的中外电影等艺术作品中的侠士形象。

D.文章将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与“西方之侠”却风头正劲进行对比论证,揭示了本文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骑士和武士往往是封建领主给予的一种身份,这决定了既非身份也非职业的侠与它们毫无共同之处。

B.江湖门派热衷于相互倾轧,常把“千秋万代,一统江湖”当成自己的宏愿,而侠与他们有很大区别。

C.作者并不完全认可司马迁在《游侠列传》中提出的对侠的评价,而是赞同韩非子的“侠以武犯禁”观点。

D.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侠士都是正义的化身,寄托着人们善永远打败恶、正义永远主宰世界的希望。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给“书虫”当夫人

“书虫”是我母亲送给我先生的雅号,他敬受不辞。

说他是“书虫”,自然与书有缘。

先生在高校从事教学与研究逾卅五载,家中藏书少说也有两万册。

当我们还住在旧居时,已是书满为患,但先生视为珍宝,待若上宾,并且任其喧宾夺主,几乎占领了家庭所有领土,连电视对面的沙发上也常常堆满了书,于是吾家有电而无视久矣。

好不容易盼到迁移新居,“分居”的书籍终于统一归置到顶天立地的大书架里了,我还特意给先生买了一张非常宽大的写字台,好让他有个宽松、舒适的读书写作之地。

然而好景不长。

不知觉之间,写字台四周又摞满了书,形成高高矮矮的“书笋”,光洁的台面不久也被各种书稿覆盖,连喝水杯也没有容身之地。

对此“惨”状,我实在目不忍睹。

一日趁他外出,我花了两个小时整理写字台,自以为替他办成了一件好事。

殊不知,我的整理反而打乱了他的秩序——他按照自己的习惯去找东西,可东西已经被我变乱了“东西”,他找不到,便自嘲道:

“看来我这是‘意识先于存在’。

”见此问题已上升到哲学的高度,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

先生的藏书不仅耗尽了他大半生的积蓄,也耗去了他大半生的时间。

从日出到日落,从周一到周七,从春夏到秋冬,只要他在家,除了吃饭、睡觉,便可以不挪窝锻造地读他那些永远读不完也永远读不厌的书。

母亲关于“书虫”的灵感大抵由此而来。

即使是旅途中,他与书的关系也难以“离间”。

记得有一次他与几位同道乘火车去外地开会,我特意买了一副扑克给他带上,供他们一路消遣。

出差回来他连声向我道谢。

原来他一上车,便把扑克送给另人玩,自己却借此抽身去读书了。

我曾经问他:

如今商海大潮汹涌澎湃,读书人是否知道钱多的好处、生活享受的乐处?

他抬头望了望我,不无歉意的说:

“知道,怎么不知道。

可我们这一代起码被耽误了十年读书和研究的时间,只有全力拼命赶才行啊。

”说完,仍埋头读书。

从此,我也不好再用这样的问题为难他了。

有时,看到一些商界朋友“妇唱夫随”,双双出入于各种消费与娱乐场所,我也不免有点失落。

但有一点,我心里是笃定的:

我的这位仁兄决不会有外遇,只要他有书。

为了节省一切时间来读书、研究,他甚至不愿装修新居,说是装修好了,就得打扫、维护,时间花得太不值,末了还引经据典道:

“这就叫做‘不为物役’。

”我只好无可奈何地回他一句:

“但为书痴。

先生读书破万卷,但自己的论著并不很多。

与那些著作等身的学者相比,他不算高产。

我有时嗔怪他动作太慢。

可每当我看到他那些写得一丝不苟的手稿,读到那些像他的人品一样不容置疑的文字时,我不能不心悦诚服。

说来,我的先生既不风流倜傥,也非有钱有势。

当初吸引了我、使我心甘情愿以身相许的,正是他那些写得工整隽秀而又朴实无华的情书。

现在我常常是他的文章的第一读者。

他总是谦虚地说想听听我的意见,于是关于他的或者别人的作品的讨论便成了我们之间交流最多的内容。

有时我也会不经意地把自己工作中的酸甜苦辣说给他听,他总是聚精会神地听着,很少插嘴,只是在重要问题上才发表些意见。

起初我奇怪他何以那样吝于言辞,后来才悟出他准是把我念叨的一切也当成书给“吃”了下去。

而我则在向他倾诉之中审视了自己,赢得了自信。

(取材于肖融《给“书虫”当夫人》)

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所谓“惨”状,是说写字台及其周围又被书籍和文稿占据了,显得又乱又挤。

B.“我从此不敢再替他整理写字台了”,说明妻子对丈夫有点畏惧。

C.妻子有时“不免有点失落”,这表明她希望丈夫也能和自己一起享受点生活的乐趣。

D.丈夫做事非常认真细心,不论是写论文还是写情书都一丝不苟。

5.结合文中画曲线的句子简要分析这篇散文的语言特点。

(4分)

6.结合文中内容,分析文中划横线句子的含义和作用。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她只能活七小时

市新闻编辑台上电话机的指示灯闪烁着微弱的白光,时间是下午3点40分。

本市新闻主编接了电话,他听到这些内容:

“我的小女儿在路德医院。

医生说她只能活7小时,除非得到新药青霉素。

这是她唯一的希望。

医生已经使用了磺胺以及其他每一种药。

我必须找到某人有足够能力的人帮她。

你能帮我吗?

打电话的人通报了他的身份,他叫劳伦斯·马隆,职员,家住杰克逊海茨,第34大道第83号。

濒临死亡的小孩是他的女儿,叫帕特丽夏,两岁,现就诊于路德医院,在曼哈顿,第144街和康文特大道交会处。

找到青霉素并非易事。

因为这个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奇药是如此的稀少,以致几乎不能找到它。

即使是军方,也只能得到他们所需的一小部分。

然而,这位父亲恳求帮助两分钟之后,本市新闻编辑台决定开始投入这项援助工作。

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

“只能活7小时,除非……”

电话打到路德医院,证实了那个小孩几乎不能活了,她患的是一种罕见的血液病,即葡萄球菌引起的败血症,一种血液中毒。

磺胺制剂已用过了,输了两次血,都无济于事。

有人提出青霉素是唯一的希望。

通过电话向华盛顿的美国公共卫生局局长托马斯·帕伦请示,并详细调查了纽约的药品公司后得知,施贵宝公司生产青霉素。

打给帕伦博士的电话被A·N·理查兹博士听到了,他在华盛顿负责科学发展局的研究工作。

新泽西州新布伦瑞克的施贵宝实验室能提供青霉素。

查理兹博士说:

“我将打电报,请他们立即定量发放。

与此同时,人们获悉斯特·基弗博士这位波士顿外科医生和战时生产委员会委员有权直接命令发放民用珍贵药物。

他是由路德医院的外科医师丹特·柯利蒂大夫通过电话取得联系的。

“你将得到青霉素。

”基弗大夫向柯利蒂大夫许诺。

那是下午4点钟。

医生们对在红头文件的作用下找到青霉素的来源并被予以发放的速度感到惊异。

现在,计划正在实施之中,由两个州的警察护送青霉素这个仁慈的东西从新布伦瑞克运到这个奄奄一息的女孩的床头。

下午6点30分,柯利蒂大夫在霍兰隧道的入口处碰到了一群焦急的记者。

当那辆仁慈之车停在施贵宝实验室前面时。

时间是下午7点30分。

3个卫兵等在那里。

其中一个走向汽车:

“是柯利蒂大夫吗?

给你青霉素。

柯利蒂大夫接过那硬纸匣,由冰裹着的青霉素放在里面。

现在,他说:

“我们有了一个战斗的机会。

最后一段路程是从霍兰隧道到路德医院,只用了8分钟,这是创纪录的速度,行驶在西区高速公路时,车速器始终指向65英里/小时。

汽车就要停在医院门口之前,柯利蒂大夫说:

“今天,你们做了一件世界上所有的医生都做不了的事。

“也许是。

”一个记者说:

“但是从现在起,大夫,靠你了。

此后,记者们踮着脚尖走进四楼那个失去知觉的孩子房间。

她费力地呼吸着,但在蓬松的丝一般的棕发下面的小脸上,并没有痛苦的表情。

“她是个可爱的孩子。

”一个护士低声说。

帕特丽夏·马隆的父母哭了。

“谢天谢地。

”凯瑟琳·马隆低语着,“至少,我的小丫头又有了一次机会。

(选自《普利策新闻奖名篇快读》,有删改)

【注】这篇报道发表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3年8月,获1944年普利策新闻奖。

7.下列对作品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她只能活七小时”这个标题既点明了新闻事实,又留下了悬念,从而吸引读者进一步阅读。

B.新闻语言一般是客观平实的,而这篇报道却饱含浓烈的感情,使报道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C.这篇报道是一篇结构残缺的新闻,缺乏了新闻不可或缺的导语和背景。

D.“这是一场残酷的斗争”因为在战争这个特殊时期,被医学界誉为创造奇迹的青霉素非常难得。

E.这篇报道的结语部分既报道了事件结局,也传达了一种希望与担忧。

8.结合时代背景,下列不属于这篇报道的新闻价值的一项是()(3分)

A.体现了对生命的尊重,弘扬了一种不抛弃,不放弃的人道主义精神。

B.歌颂了人与人之间友好互助、团结一致的精神。

C.增强了当时(二战时期)美国人民终将赢得战争胜利的信心。

D.呼唤了爱与和平,暗含了反战的思想。

9.这篇报道以顺叙的方式写作,并特别突出的时间,请结合文本分析其作用。

(5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

“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

”对曰:

“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①,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

“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

“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注】①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令》中即有记载。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字,古人幼时命名,成年取字,字和名通常有意义上的联系,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

爵位等级不一,其中子属最高等级。

C.谥,对死去的帝妃、诸侯、大臣以及其它地位很高的人,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D.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

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表现突出,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

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借题发挥,把道理引入执政治国之道上。

C.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

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其过,面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

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的恩赏,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13.将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

(10分)

(1)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2)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选自《鸿门宴》)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14—15题。

元夕

【明】王守仁

故园今夕是元宵,独向蛮村坐寂寥。

赖有遗经堪作伴,喜无车马过相邀。

春还草阁梅先动,月满虚庭雪未消。

堂上花灯诸弟集,重闱①应念一身遥。

【注】①重闱:

旧时可称父母。

14.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从题目可知,此诗写于正月十五之夜,颈联“月满虚庭”的景色与此相应。

B.首联将家乡的繁华热闹与蛮村的孤寂寥落相对比,突出了各地风俗的不同。

C.颔联写出了诗人的寂寞失落,如今身边只有经书相伴,却无车马往来相邀。

D.颈联对仗工整,写出了初春时节,残雪还未消融而梅花已率先开放的景象。

E.尾联诗人想象了家中佳节团聚一堂和双亲惦念远在他乡的游子的景象。

15.这首诗歌表达了诗人什么感情?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6分)

(1)《次北固山下》中表现时序变迁,新旧交替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2)王维在《使至塞上》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边塞奇特壮美之景,被后人誉为“千古奇观”。

(3)陆游在《游西山村》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山村社日迎神祭祀的热闹风俗,洋溢着浓厚的乡村气息。

三、语言文字运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②荧屏上,他沉着大方,点评时事亦庄亦谐,精辟的见解让人折服;镜头外,他开朗乐观、热心助人,是邻居、朋友心中的活雷锋。

③露卡在美国算是穷人,经常得到政府机构的接济和帮助,但她并不总是拾人牙慧,而是主动为社会做些好事。

④全省最大沃尔玛山姆会员店落户惠州,预计2018年9月开业,新闻一播报,惠州市民口耳相传这一喜讯。

⑤她的声音条件本来就好,再加上得到名师指点,演唱水平日益提高,其歌声恰如黄莺出谷,珠圆玉润,令人陶醉不已。

⑥如果年轻人不仅具备广博的知识、丰富的阅历,同时还具有高超的语言驾驭能力,那么写起文章来,一定可以一挥而就,文不加点。

A.①③④B.②③⑥C.①④⑤D.②⑤⑥

18.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且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3分)

A.面对突然发生的灾难,一个地方抗灾能力的强弱既取决于当地的经济实力,又取决于政府的应急机制。

B.根据发表在最新一期《自然》杂志上的报告称,澳大利亚天文学家率领的国际科研团队在早期研发中恒星内部振荡或声波的测量可以被用于推测强磁场是否存在。

C.延迟退休牵涉很多因素,不能仅仅考虑基金的收支,还要考虑其他因素,要统筹兼顾,同时学习有弹性退休机制的国家的经验教训。

D.佛山秋色、行通济、西樵山万人斋宴、官窑生菜会等众多的民俗文化活动深受佛山民众追捧,对舞龙、七姐诞等民俗活动却越来越不重视。

19.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3分)

我不是艺术家,我最多只能说是作家。

“写家”这两个字是老舍同志在重庆时经常使用的字眼。

老舍同志不用“小说家”的称呼而自称“写家”,只能说是他很谦虚;我称自己为写家,是有别的原因的。

A.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因为严格地说,我也不能算是作家,

B.我也不能算是作家,因为严格地说,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

C.其实严格地说,我也不能算是作家,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

D.其实严格地说,说我是写家倒更恰当些,我也不能算是作家

20.下面是某校高中学生对语文学科兴趣的调查表,阅读后按要求答题。

(5分)

高一年级(%)

高二年级(%)

高三年级(%)

很有兴趣

31.39

31.03

23.18

比较有兴趣

52.87

51.72

43.27

有点兴趣

3.74

13.38

13.23

没有兴趣

0

0.87

2.32

从上表可以总结出两点结论:

21.刘勇考上大学,给曾经对他有很大帮助的老师发了条短信表示感谢。

其中有五处不得体的地方(不含格式),请找出并作修改。

(5分)

老师:

你好!

在高中阶段,您能帮助我学习,深感荣幸。

我能有今天,是您悉心教导的结果。

您的教学造诣是那样深厚,令同学们刮目相看。

我将永远铭记您的教导,认真读书,好好改造,不辜负您的希望。

您的学生刘勇

2018年9月20日

改为

②改为

③改为

④改为

⑤改为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

  大千世界,色彩缤纷,引人遐想。

在我们的心底,总有一个声音——我真想:

单纯、乐观、坚强;享受成功的喜悦,体会真挚的情谊,品尝幸福的滋味;和往事轻轻挥手,走向诗意的远方……

  请以“我真想”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

  要求:

(1)把题目补充完整;

(2)不少于800字。

 

汕头市金山中学高一期中考语文科试题(2018.11)

参考答案

1

2

3

4

7

8

10

11

12

14

17

18

19

A

D

A

B

AB

D

C

B

A

BC

A

A

C

1、A 【解析】:

B项,张冠李戴。

韩非子的看法是“侠以武犯禁”,而“侠并非真有如此伟大”“是把双刃剑”等是作者的看法;C项,强加因果。

聂政、荆轲不能称之为侠,并非没有担当精神,是因为他们把做事看作是一种工作;D项,曲解文意。

原文中“很少存在”与“存在”在范围上差别大,且侠与“豪侠”在概念上没区别)

2.D 【解析】:

D项,结合全文可知:

本文重点探讨的是侠的精神内涵和社会意义,尽管文章对“中国武侠电影势头走向衰落”表达了忧虑,但这是文章内容的一个点,不能以此归纳文章的写作意图和中心论点)

3.A【解析】:

A项,不能根据是否有社会身份等特征推知两者“毫无共同之处”,过于武断。

并且第一自然段末提到西方的骑士等在中国有“侠缘”可以推至他们之间有共同之处。

4.B【解析】:

B是因为怕丈夫找不到东西(3分)

5.这篇散文语言幽默(风趣、诙谐);富于书卷气(符合人物的修养和性格)。

(2分)

句中运用反语、拟人、比喻、拆字等手法,将家中的书籍比喻为“珍宝”“上宾”,表现了先生对书的珍爱;书多形容成“为患”,“喧宾夺主”;“有电而无视”将“电视”一词分拆开来使用,表现了家里虽有电视却常常不能看的尴尬。

(2分)

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