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压带和风带.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774224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7页
气压带和风带.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气压带和风带.docx

《气压带和风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气压带和风带.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气压带和风带.docx

气压带和风带

气压带和风带

  兴义市天赋中学地理必修一教案:

  2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指导学生绘制分布示意图,从中分析大气运动的规律性,并培养和提高学生绘制原理形成示意图的地理技能。

  .运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原理进行解释,加强学生对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和分布的理解。

  .使学生理解对气候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三圈环流模拟演示,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

  .通过对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影响的两图示的对比分析,让学生读图思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和原因。

  .利用成因分析法引导学生探究对气候的影响机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辨证唯物主义观点。

  .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

  .的分布。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分布及对气候的影响。

  .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难点】

  .三圈环流示意图的绘制与理解,特别是低纬环流圈中高空气流在30的纬度处的运动规律,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时气流运动规律,内容较抽象,一般学生较难理解。

  .北半球气压中心冬夏季变化规律。

  .亚欧大陆东岸受季风环流影响而西岸受气压带、风带影响的原因。

  .气压带、风带对降水的影响。

  【教学设计】

  前边学习了大气运动,太阳辐射对地表加热是不均匀的,造成高低纬度间温度差异,这种热量上的差异会使全球大气有规律地运动起来。

  一.的形成

  .大气环流

  概念: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它反映了大气运动长时期的平均状态。

  成因:

高低纬度间因太阳辐射的不同而产生的热量差异。

  意义:

输送热量和水汽,影响天气和气候。

  全球大气是如何运动的?

我们假设大气是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我们以北半球为例来看大气的运动。

  .三圈环流和气压带、风带

  前提条件和形成因素:

假设地球表面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因素是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

  形成过程

  ①低纬环流

  赤道与极地附近的热量存在极其显著的差异,两地气流是怎样垂直运动的?

  ——赤道近地面空气受热上升,所以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极地地面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使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

所以高空的空气水平方向上由赤道向极地运动,而近地面的空气则由极地向赤道运动。

  我们将赤道近地面形成的低压带称为赤道低压带;

  而在极地近地面形成的高压带称为极地高压带。

  但是水平运动的大气不可能由赤道运动到极地,或者由极地到达赤道,因为大气在运动过程中,时刻都要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运动方向不断发生变化。

  所以,从赤道上空向北极运动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由南风逐渐向右偏转成西南风,到北纬30°附近气流已经转变为西风,于是这些气流便不能继续北进,而是变成自西向东运动。

随着赤道上空的气体源源不断地流过来,在北纬30°上空不断堆积,于是在重力作用下下沉,使地面形成高气压,我们把这个高压带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

  在近地面,自副热带高压带流出地气流分为南北两支。

向南流向赤道的一支,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向右偏,逐渐转变为东北风,称为东北信风。

它刚好补充了赤道近地面的上升气流,构成一个环流圈,称为低纬环流。

  0°90°

  赤道极地

  低气高气

  压带压带

  ②①赤道上升气流

  ②赤道高空南北分流中的北支

  ①③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

  ④右偏为西风

  ③30°N附近下沉气流

  ④东北信风

  ②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

  从副高流出的北支气流,在向极地的运动过程中不断右偏,逐渐变成西风,被称为盛行西风带。

同理,从极地高压带向南运动的气流也会发生偏转,右偏为东北风,称为极地东风。

于是极地东风和盛行西风在60N附近相遇,一支是从赤道来的暖气流,一支是来自极地的冷气流,冷暖气流交汇,就形成一个锋面,这个锋面被称为极锋。

在锋面上,暖而轻的气流会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在副极地形成上升气流,地面形成低气压,称为副极地低气压带。

在高层,气流又分向南北流出,这样就形成了中纬环流圈和高纬环流圈。

  ③气压带、风带

  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

  气压带分布成因特征气流影响气候

  极地高气压带南北纬90°附近热力原因冷高压下沉冷干

  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纬60°附近动力原因冷低压上升温湿

  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纬30°附近动力原因热高压下沉干热

  赤道低气压带0°附近热力原因热低压上升湿热

  风带分布风向属性

  北半球南半球

  极地东风带副极地低气压带和极地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冷干

  中纬西风带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西南风西北风温湿

  低纬信风带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东北风东南风干燥

  ④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A.季节移动的原因:

太阳直射点随季节变化而南北移动引起的。

  B.季节移动的规律:

  北半球:

向高纬移动

  北移

  南半球:

向低纬移动

  北半球:

向低纬移动

  南移

  南半球:

向高纬移动

  二.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冬、夏季气压中心形成的原因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大陆增温和冷却的速度快于海洋。

因此,冬季大陆强烈冷却,气温比海上低,形成高压区;夏季大陆升温快,气温比海上高,形成低压区,从而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压中心。

  .北半球冬、夏季高、低气压活动中心的分布

  月份海平面气压分布:

1月份,北半球正是寒冬,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强烈冷却,形成了冷高压,尤其是亚洲大陆的亚洲高压势力最强,将副极地低气压带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阿留申低压和北大西洋上的冰岛低压。

  月海平面气压分布:

7月份,北半球正是盛夏,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增温强烈,形成了热低压,尤其是亚洲大陆的亚洲低压最为突出,将副热带高压带切断,使其只保留在海洋上,形成北太平洋上的夏威夷高压和北大西洋上的亚速尔高压。

  气压中心分布成因特征存在季节

  亚洲低压亚欧大陆热力原因热低压夏季

  夏威夷高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热高压全年存在,夏季势力强

  亚速尔高压北大西洋

  亚洲高压亚欧大陆热力原因冷高压冬季

  阿留申低压北太平洋动力原因冷低压全年存在,冬季势力强

  冰岛低压北大西洋

  三.季风

  概念:

一般把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引起的,在大范围地区内盛行风向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现象称为季风。

有时把起因于的季节移动所造成的,并随季节有显著改变的盛行风现象,也叫季风。

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东亚季风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风向:

冬季吹西北风,夏季吹东南风。

  冬、夏季风性质差异:

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寒冷干燥;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温暖湿热。

  为什么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亚洲东部背靠世界最大的陆地——亚欧大陆,面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太平洋,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最为显著,冬夏海陆气压差异最为明显,因而季风环流最为典型。

  .南亚季风

  成因:

的季节移动。

我国西南地区及印度一带的西南季风,就是由于的季节移动而形成的,即南半球的东南信风夏季随着赤道低压带北移而向北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影响下,向右偏转而成的。

  风向:

夏季西南风,冬季东北风

  四.气压带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大气环流对气候的形成起直接的控制作用,是各地天气变化和气候形成的重要因素。

一方面,大气环流调整着全球的水热分布;另一方面,大气环流本身也是一种气候现象,在不同的环流形式下气候不同。

  是气候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

一个地方气候的形成是太阳辐射、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洋流等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

  .低纬度热带地区

  赤道低压带与热带雨林气候的形成

  赤道地区终年在赤道低压带控制下,盛行上升气流,形成全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马孙平原、刚果盆地、马来群岛。

  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的交替控制与热带草原气候的形成

  热带雨林气候区的两侧,夏季受赤道低压带控制,高温多雨,冬季受信风带控制,炎热干燥,形成干湿季明显的热带草原气候。

主要分布在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等地。

  副热带高压带与热带沙漠气候的形成

  在常年受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的地区,形成全年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

主要分布在撒哈拉、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等地。

  .中纬度亚热带地区

  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的交替控制与地中海气候的形成。

  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气流下沉,干旱少雨;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暖湿润,形成地中海气候。

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沿岸、北美洲的加利福尼亚沿海、南美的智利中部、非洲南部的好望角等地。

  .中高纬度的温带地区

  西风带与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

  0°——60°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全年温和多雨,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

主要分布在欧洲大西洋沿岸、美洲太平洋沿岸等地。

  判断气候类型:

  ①热带草原气候和热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气温:

全年各月均高温

  相似点

  降水:

有明显的干季和湿季

  热带季风气候降水量较多

  降水量多少不同热带草原气候降水量较少

  不同点热带草原气候雨季集中在6-9月

  雨量集中程度不同热带草原气候雨季大致在5-10月

  ②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异同点

  相似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少雨

  亚热带季风气候在0°以上

  最冷月均温

  不同点温带季风气候在0°以下

  亚热带季风气候雨季长

  雨季长短

  温带季风气候雨季短

  ③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的区别

  温带海洋性气候在0°以上

  最冷月均温

  不同点温带大陆性气候在0°以下

  温带海洋性气候各月降水分配较均匀

  雨季长短

  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集中在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商务科技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