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78645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27.9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点文库上搜索。

社会医学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1医学模式的演变:

神灵主义医学模式:

缺点:

忽略了自然病因更看不到社会病因。

自然哲学医学模式:

代表人物:

毕达哥拉斯、希波克拉底

 

缺点:

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只停留在经验观察上,还没进入试验阶段。

机械论医学模式:

英-培根、法-笛卡尔、英-哈维(发现了血液循环)、意-莫尔干尼、德-魏尔啸

优点:

促进了生理学、病理学、外科移植学的发展

忽视了生命的复杂性和社会复杂性,产生对人体观察的片面性与 

机械性,使医学发展存在历史的局限性。

生物医学模式:

优点:

促进了生理、病理学的发展,降低了传染病的发病率;

建立了基础和临床的各个学科;

克服了外科学的三大难题。

缺乏整体的系统观念,只重视生物因素的致病作用,忽略了社会、心理因素的致病作用。

现代医学模式(后述)

2现代医学模式产生的背景

a社会发展的社会化趋势b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c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d医学科学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3现代医学模式的形式

a环境健康医学模式b综合健康医学模式c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

4现代医学模式的基本内涵

a现代医学模式恢复了心理、社会因素在医学研究系统中应有的位置。

b现代医学模式更加准确的肯定了生物因素的涵义和生物医学的价值。

c现代医学模式全方位探求影响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因果关系。

5现代医学模式对医学实践的指导意义

1)重新认识医学目的:

预防疾病和损伤,促进和维持健康。

解除由疾病引起的疼痛和痛苦。

对疾病的治疗和对不治之症的照料。

避免早死,追求安详死亡。

2)对临床工作的影响:

培养医护人员由单纯医疗型向预防保健型转变,要求医护人员加强对病人的同情心、责任感、人际交往、技术训练。

医生要认识到,心理、行为、社会因素是当今致病的主因,大力宣传健康行为、预防疾病。

3)对预防医学的影响:

要求预防医学从生物病因为主的预防保健扩大到生物-心理-社会综合的预防,从而更全面、有效的提高预防效果。

4)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四大扩大“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

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

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

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5)对医学教育的影响:

建立以人为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贯通,人文科学与医学交叉的开放式医学教育体系。

培养五星级医生:

卫生服务的提供者;

诊疗方案的制定者;

健康教育的指导者

社区卫生的领导者;

卫生事务的协调者

社会因素与健康

1社会因素(socialfactor):

是指社会的各项构成要素,包括政治、经济、法律、教育、社会保障、环境、行为生活方式以及卫生服务等等

2社会阶层(socialclass):

是指由财富、权力和威望不同造成的社会地位、生活方式等方面不同的基本层次。

主要的三因素:

受教育程度、工种、收入。

其它因素:

价值观念、卫生服务的利用、生活习惯、环境等等。

3社会支持(socialsupport):

是指一个人从社会网络所获得的情感、物质和生活上的帮助。

影响社会支持的因素:

人际关系、社会网络、社会凝聚力

4家庭:

是社会的细胞,是组成社会的基本单位,是以婚姻和血缘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社会生活群体。

5人口流动:

是指人口在地理空间位置上的变动和阶层职业上的变动。

是任何社会都经常发生和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

6文化:

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其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所创造的一切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的文化即精神文化,指人类规范、法律、习俗、教育以及科学技术知识等。

7亚文化(subculture)是指某一文化群体所属次级群体的成员共有的独特信念、价值观和生活习惯,它是非全社会性的思想文化的泛称。

8反文化(counterculture):

是指那些对现存社会思想文化持敌对态度的人的某些思想行为,常常是某些对现实不满的人的心理爆发。

9医疗保健制度(healthcaresystem):

一个国家或地区为解决居民的防病、治病问题而筹集、分配和使用医疗保险基金所采取的综合性措施。

医疗保健指导师卫生工作方针或宗旨的体现,它关系到人群是否能得到足够的医疗保健服务。

二简答题

1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积累因果因素:

单因多果,多因单果,因果相连,多因多果

2社会因素影响健康的特点

非特异性和泛影响性;

恒常性和累积性;

交互作用

3家庭关系与健康

1)家庭结构与健康家庭结构主要有:

核心家庭,主干家庭,联合家庭,扩大家庭

2)家庭功能与健康家庭的社会功能主要表现在生育、生产和消费、赡养、休息和娱乐

3)家庭关系与健康

4人口发展与健康

1)人口规模与健康

人口增长过快及人口数量过多对人类健康的影响有:

加重社会负担,影响人群生活品质;

加重教育及卫生事业的负担,影响人口质量;

加重环境污染和破坏

2)人口结构与健康

a人口年龄结构与健康

老年人口系数/儿童少年人口系数

b人口性别结构与健康

3)人口素质与健康

4)人口流动与健康

5文化的组成:

文化的认知成分、规范成分、符号成分

6文化的特征:

历史性、现实性、渗透性、继承性、社会性

7文化影响健康的特点:

无形性、本源性、软约束性、稳定性、民族性

8教育的两种职能:

一是按社会需要传授知识,即对人的智能规范;

二是传播社会准则,己对人的行为规范

三论述

1经济发展水平与健康的双向作用

经济发展对健康的促进作用

社会经济的发展可明显改善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健康状况的提高。

经济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主要包括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不良行为生活方式,社会负性事件增多,现代社会病的产生,社会流动人口的增加。

健康水平的提高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保障社会劳动力,延长劳动力的工作时间,出肮脏更多的社会财富,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

另一方面,人群健康水平的提高有利于降低病伤缺勤损失,减少资源耗费,减轻卫生事业的负担,使国家对卫生事业的投入重点更多的放在预防保健工作上,促进全社会人群整体健康水平,提高工作效率,促进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

社会医学研究方法

1信度(reliability)是指所得结果的可靠程度,通过测量结果的稳定性及一致性来判断结果的信度,通常用信度常数来评价。

2效度(validity)是指测量结果与试图要达到的目标之间的接近程度。

(信度与效度的关系:

信度不高,效度也不会高;

信度高,效度不一定高;

效度不高,信度可能高;

效度高,信度一定高)

1社会医学的相关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最主要)2)试验研究3)评价研究(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生命质量评价、服务卫生评价)4)德尔菲法5)文献研究

2社会医学研究的步骤

1)选择课题,陈述假设(课题评价:

需要性原则,创造性原则,科学性原则;

可行性论证)

2)制定研究方案(方便抽样、立意抽样、雪球抽样、定额抽样)

3)收集资料

4)整理和分析资料

5)解释结果

3现场调查方法包括:

现场定性研究(观察法、深入访谈、专题小组讨论、选题小组讨论)

现场定量研究(访谈法和信访法)

访谈法

优点

比较灵活。

可以在问卷中列入较为复杂的问题。

对文化要求不高。

问卷回收率较高。

比较容易控制访谈的环境。

缺点

耗费时间、人力、物力。

对访谈员要求高。

没有匿名保证。

适用范围较小。

信访法

节省时间和费用。

可避免现场自填时间紧张、时间冲突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有较高的匿名保证。

调查的范围可以很广。

缺乏灵活性。

可信度相对较差。

无法控制填写问卷的环境。

问卷的回收率较低。

问卷有效率可能较低。

4问卷的主要类型:

自填问卷访谈问卷

5问卷的一般结构:

封面信(调查者的身份、调查目的、意义和主要内容)

指导语、问题及答案、编码

6问题的设计:

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

比较:

开放式问题

封闭式问题

1、可以用于事先不知道答案有几种的情况;

2、反映细微差异;

3、答案太多或太长的情况,宜用开放式提问。

1、容易填答

2、节省时间

3、拒答率低

4、便于统计分析

1、对被访问者要求高;

2、花费时间;

3、拒答率高;

4、不易于统计。

1、答案不易列全

2、无主见者易猜答

3、易发生笔误

7答案的设计:

填空式、二项选择式、多项选择式、图表式、排序式

8答案设计的常见错误:

双重装填、含糊不清、抽象的提问、诱导性提问、敏感性提问

9问题的排列

1)先排列容易回答的、无威胁性的问题

2)先排列封闭式问题

3)问题要按一定的逻辑顺序排列

4)检验信度的问题须分割开来

第七章 

健康管理

1健康管理(healthmanagement)就是以不同健康状态下人们的健康需要为导向,通过对个人和群体健康状况以及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全面监测、分析、评估及预测,向人们提供有针对性的健康咨询和指导服务,并制定相应的健康管理计划,协调个人、组织和社会的行动,针对各种健康危险因素进行系统干预和管理的过程。

2健康危险因素(healthriskfactors)是指能是疾病或死亡发生的可能性增加的因素,或者是能是健康不良后果发生概率增加的因素,包括环境、生物、社会、经济、心理、行为诸因素。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healthriskfactorsappraisal,HRA)是研究危险因素与慢性病发病及死亡之间数量依存关系及其规律性的一种技术方法。

4评价年龄(appraisalage)依据年龄和死亡率之间的函数关系,按个体所存在的危险因素计算的与其死亡率超水平求出的年龄。

5增长年龄(achievableage)通过努力降低危险因素后可能达到的预期年龄。

1健康危险因素的作用过程(or慢性病自然史的六个阶段):

无危险阶段,出现危险因素,致病因素出现,症状出现(致病阶段),体征出现(发病阶段),劳动力丧失

2健康危险因素的特点:

潜伏期长,特异性弱,联合作用,广泛存在

3健康危险因素的分类:

环境危险因素(自然、社会),心理、行为危险因素,生物遗传危险因素,医疗卫生服务中的危险因素。

4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步骤:

1)收集死亡率资料

2)收集个人危险因素资料

3)将危险因素转换成危险分数

4)计算组合危险分数

5)计算存在死亡危险

6)计算评价年龄

7)计算增长年龄

8)计算危险因素降低程度

5个体危险因素评价结果分

1)健康型评价年龄<

实际年龄说明个体危险因素低于平均水平,与其健康状况良好,进一步降低危险因素并不是没有可能,但进展有限。

2)自创性危险因素型评>

实 

说明危险因素平均水平较高,由于这些危险因素多是自创型的,可以通过自身的行为改变降低或去除,可较大程度的延长预期寿命。

3)难以改变的危险因素型评>

实但评价年龄与增长年龄之差较小,说明个体的危险因素主要来自生物遗传因素

4)一般性危险型 

评价年龄接近实际年龄

第十三章 

社会病的防治

社会病(sociopath)社会病是指社会因素起着决定作用,并与现代生活方式与行为密切相关的疾病或社会病理现象。

如性病、AIDS、自杀、 

吸毒、吸烟、酗酒、少女妊娠、离婚、车祸、精神障碍、 

遵医行为不良等。

社会诊断:

对个人、家庭、群体的情况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找出问题进行分析。

社会处方:

通过社会调查,分析社会病因,提出改善社会卫生状况,保户居民健康的社会对策和措施。

社会病的特点

1社会并必须具有公共性

2社会病的产生根源非常复杂,但主要由于社会

3社会病对社会具有严重的危害性

4社会病的防治需要全社会共同的综合努力

5社会病既是社会问题,也是健康问题或公共卫生问题

第八章卫生服务研究

1卫生服务研究(healthservicesresearch)是从卫生服务的供方、需方和第三方(如医疗保险公司)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出发,研究卫生系统为一定的目的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向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医疗、康复、健康促进等卫生服务的过程。

2卫生服务要求(healthserviceswant)卫生服务要求反映居民要求预防保健、增进健康、摆脱疾病、减少致残的主观愿望,不完全是由自身的实际健康状况所决定。

3卫生服务需要(healthservicesneed)是依据人们的实际健康状况与“理想健康水平”之间存在的差距而提出的对医疗、预防、保健、康复等服务的客观需要,包括个人觉察到的需要和由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判定的需要。

4卫生服务需求(healthservicesdemand)卫生服务需求是从经济学价值观出发,指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水平上人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消费的卫生服务量。

(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没有需要的需求(通常是由不良的就医行为和行医行为所造成的))

5卫生服务利用(healthservicesutilization)是需求者实际利用卫生服务的数量。

直接反映卫生系统为人群健康提供卫生服务的数量,是人群卫生服务需要量和卫生资源供给量相互制约的结果。

6卫生人力资源(healthhumanresource)是指经过专业培训、在卫生系统工作、提供卫生服务的人员,包括已在卫生部门工作和正在接受规范化医学教育和培训的人员。

7卫生费用:

广义的卫生费用是指一定时期内为保护人群健康直接和间接消耗的社会资源,包括一切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消耗,以货币来计算;

狭义的卫生费用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提供卫生服务直接消耗的经济资源。

1卫生服务研究的目的:

为了科学合理组织卫生事业,以有限的卫生资源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居民的卫生服务需要,从而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改善社会卫生状况。

2卫生服务研究的内容:

1)社会因素对卫生系统的影响

2)评价人群的医疗卫生服务需要

3)卫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有效使用

4)卫生系统的组织结构和功能

5)卫生系统的经济分析

6)卫生服务效果评价

3卫生服务研究普遍关注的问题:

提高卫生服务的普及程度和居民接受卫生服务的能力,即保证卫生服务利用的社会公平性;

控制医疗费用,提高卫生服务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改进卫生服务质量,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4卫生服务研究的方法:

描述性研究;

分析性研究;

实验性研究;

数学模型方法;

系统分析法;

综合评价法;

投入产出分析法;

家庭健康询问抽样调查。

卫生服务需要、需求、利用之间的关系:

卫生服务需求是由卫生服务需要转化而来的。

理论上讲,如果人们的卫生服务需要都能转化为需求,需求就有可能通过对卫生服务的实际利用得到满足。

但现实情况并非如此。

一方面,人们可能由于前述的种种主观和客观原因,不能或没能使需要转化为需求而未去寻求卫生服务利用

另一方面,由于卫生资源有限、配置不合理,以及存在服务质量差、效率低、资源浪费的现象,无论是由需要转化而来的需求还是没有需要的需求,都难以得到完全满足,实际满足与否及其满足程度取决与卫生服务的供给量。

影响卫生服务需要与利用的因素:

人口数量及其年龄性别构成

社会经济因素

文化教育

卫生服务质量及设施

医疗保健制度

气候地理条件

行为心理

婚姻与家庭

反映人群健康水平(卫生服务需要)的指标:

死亡指标和疾病指标

疾病频率指标:

两周患病率

慢性病患病率

疾病指标 

健康者占总人口百分比

疾病严重程度指标:

两周卧床率

两周活动受限率

两周休工(学)率

两周患病天数

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门诊服务利用:

两周就诊率、两周患者就诊率、两周患者未就诊率

住院服务利用:

住院率、人均住院天数、未住院率

预防保健服务利用

卫生人力指标:

数量(可用绝对数和相对数表示)、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职称结构)、分布

卫生费用的评价指标:

卫生费用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

人均卫生费用

政府财政预算卫生支出占卫生总费用百分比

卫生事业费占财政支出百分比

卫生各部门的投资比例

门诊和住院费构成

医疗、卫生防疫和妇幼卫生费用的比例

第九章社会卫生状况与卫生策略

1社会卫生状况:

是指人群的健康,以及影响人群健康的诸社会因素的状况。

2婴儿死亡率:

同年不满一周岁婴儿死亡数/某年活产总数。

反映社会经济、文化教育、卫生保健事业发展和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综合和敏感的指标之一。

3平均期望寿命(预期寿命):

是指同时出生的一代人到全部死亡为止,每一个人可能活的平均年龄。

4减寿人年数(potentialyearsoflifelost,PYLL):

是指某一人群在一定时间内(1年),在目标生存年龄(通常为70或出生期望寿命)以内死亡所造成的寿命减少的总人年数。

5无残疾期望寿命(lifeexpectancyfreeofdisability,LEFD):

以残疾作为观察终点。

扣除处于残疾状态下所消耗的平均寿命,从而得到无残疾状态下的预期平均生存年数。

6健康期望寿命(healthylifeexpectancy,HALE):

扣除了死亡和伤残影响之后的平均期望寿命。

是评价人群健康状况的正向指标。

7初级卫生保健(PHC):

是一种基本的卫生保健,它依靠切实可行、学术上可靠又为社会所接受的方式和技术,是社区的个人与家庭通过积极参与,普遍能够享受的、费用也是社区或国家在发展的各个时期本着自力更生及自决精神能够负担得起的。

社会卫生状况评价的意义:

是社会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卫生事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工作;

为制定卫生规划与策略提供依据;

用于探索卫生状况变化与发展趋势。

PHC的基本原则:

合理布局;

社区参与;

预防为主;

适宜技术;

综合途径

PHC的基本任务:

促进健康,预防,治疗,康复

PHC的基本要素:

增进必要的阴阳和供应充足的安全饮用水

基本的环境卫生

妇幼保健,包括计划生育

主要传染病的预防接种

地方病的预防和控制

目前主要卫生问题及其预防控制方法的宣传教育

常见病和创伤的恰当处理

保证基本药物的供应

第十一章社区卫生服务

社区(community)一个有代表性的社区,其人口10万-30万,面积在0.5万-5万平方公里。

五个要素:

人口、地域、生活服务设施、特别的文化背景和生活方式的认同、一定的生活制度和管理机构。

社区卫生服务(communityhealthservice,CHS)是在政府领导、社区参与及上级卫生机构指导下,以基层卫生机构为主体,全科医生为骨干,合理使用卫生资源和适宜技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社区为范围,以需求为导向,以老年人、妇女、儿童、慢性病病人、残疾人、低收入人群为重点,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满足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为目的,融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技术指导为一体的,有效的、经济的、方便的、综合的、连续的基层卫生服务。

全科医生(generalpractitioner,GP)是社区卫生服务的核心,是向个人、家庭与社区提供医疗、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的基层卫生工作者。

二问答

1社区卫生服务的对象:

健康人群、亚健康人群、高危人群、重点保健人群

2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

1)提高人群健康水平、延长寿命、改善生活质量

2)创建健康社区

3)提供健康保障

3社区卫生服务的特点

1)以健康为中心2)以人群为对象3)以家庭为单位4)提供综合服务

全科医学的特点:

人格化服务、综合性服务、连续性服务、协调性服务、可及性服务

社区卫生服务的意义:

1)、CHS是提供基本卫生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的重要保障。

2)、CHS是国家卫生服务体系中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方针的主要支点。

3)、CHS是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基础。

4)、CHS是建立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的迫切要求。

5)、CHS是加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

6)、CHS是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人文社科

copyright@ 2008-2023 冰点文库 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19020893号-2